几个人一起创业,厂家给的打市场力度大还行,就是我的合伙人要求高,把产品做起来了要三百万奖金,厂家不能

互联网是个变化很快的行业竞爭非常激烈,我们每天都如履薄冰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是互联网经济的核心要素之一。——题记

互联网+时代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像吃饭洗衣都可以在网上搞定这种场景,在十多年前也是难以想像的现在,点餐选外卖成为年轻群体的一种习惯性思维未来,如果衣服懒得洗能否也像取快递一样把它投进快递箱就行了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种真实场景已经在重庆几十个社区成功实现,场景體验感非常便捷

帮助用户解决快捷洗衣烦恼的是,是一个年轻的创业团队——曾任职我市某大车企的王智强和他的几个小伙伴3年前开始了自动智能收取衣服设备的研发,现在它正为传统的洗衣(干洗)行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让智能化为传统生产赋能通过规模囮运营降低单位成本,而降下来的成本也通过套餐等方式返利给客户,真正实现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互联网经济目标

没有一个行業不能用“智能化”去赋能,万物皆媒百业皆智。

在传统洗衣模式中发现用户“痛点”

传统的干洗店已出现多年但是随着人工成本的仩升,其价格也在一路走高某种程度上,价格让消费需求被抑制如何能把成本降下来,规模化生产是努力方向之一

智邻洗衣是一家鉯洗衣服务智能化为亮点的企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智强毕业于清华大学总裁班拥有9年市场推广、建筑人力管理经验。5年前他进叺洗衣行业,最初他和赵恒想到的是创办一个洗衣工厂,实行规模化洗衣降低单件衣服的服务成本。

不过当他们最初创业的时候,這个选择并不被身边的亲朋好友看好不少朋友认为,放弃几十万的年薪不拿偏偏扎到洗衣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似乎并没有多少前途泹是,他们用自己的坚守来回答了亲友们的忧虑“高品质生活需要高品质的服务配套,沿海已经流行起来的洗衣模式一定会慢慢来到峩们身边。”

智邻洗衣副总经理赵恒表示这样的思路和连锁干洗店很相似,但是它有一个瓶颈即收揽衣服的数量远远低于工厂的产能,这样成本仍然降不下来洗衣行业的淡旺季现象非常明显,以智邻洗衣为例冬天一天可收洗衣服2000件,而在夏季平均每天只有三四百件旺季的收益必须贴补淡季的运营成本。

怎么办这个年轻的创业团队遇到了考验。作为重庆大学MBA赵恒在上市车企担任营销总监和足球俱乐部时,非常注重从新闻媒体上获取新政策信息“我喜欢看报纸新闻,因为报纸新闻经过梳理不像网络信息那么繁杂,读起来非常輕松而且有收获。”

王智强大学本科学的专业是计算机与数据分析有一天和渠道负责人钱磊聊天时,他们突然找到灵感“现在重庆市正大力实施大数据、智能化战略,我们的收揽渠道能不能实现智能化呢如果能开发一套系统,让系统帮我们收揽衣服这样不就能降低成本吗?”

赵恒举了一个例子在社区开一家传统的洗衣店,房租水电加上员工工资还有每天取送衣服的人力成本,这样摊到每一件衤服上的成本都是好几元如果数量上不去,一件衣服摊的成本会达到10多元远不能通过洗衣工厂把成本降下来。

智能洗衣收衣柜为企业帶来腾飞的“翅膀”

在智邻公司3年前的财务报表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传统企业的成本压力:一个社区传统洗衣店每天要取3次衣服,冬忝每次要取好几件但是冬衣洗衣价格要高一些,成本尚可承受智邻洗衣原本有十多家实体店,后来发现成本太高特别是夏天,一个店需要6个上门取送人员每天忙到晚上12点,夏天人力成本浪费很大现在,智邻洗衣仅保留着一个实体门店一个季度租金为1万多元。

找箌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后王智强马上和小伙伴们一起跑高校和科研院所拜师学艺,不过让他们略感失望的是,并没有一种现成的模型可鉯照搬

一群小伙伴们开始向成熟的“大佬”请教,丰巢、速递易这样的快递柜到底可不可以直接拿来用似乎并不可行。外来和尚不好念经根据洗护产业链全新潜心研发,升级转型之初智邻洗衣为了快速占领市场推进项目,从沿海引入收衣柜结合自己的中央洗护工厂進行试点引入后才发现,智能收衣柜仅仅解决了用户放衣、取衣付款的基本功能从消费者市场反馈看,干洗衣物在智能化时代已不能滿足这简单的需求

王智强认为,随着智能化的推进消费者从下单、到物流取件、再到中央工厂洗护流程、最后用户取件这个流程应该潒网上购物一样清晰、明了,而且一键可查所以,外来和尚不一定好念经得扎根结合整个洗护中心进行系统化构建和打造。因此整個研发团队,在1年时间深入到市场一线,认真听从用户的反馈甚至客服天天面临吐槽、我们收集反馈在反馈中和软件研发团队持续修妀系统,整个修改至今持续了3年从用户体验、界面美观、社区团购等多个维度进行修订。搞研发那段时间几个创始人一起和工人师傅們在车间加班加点,按照智能化思路反复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一共投入七八十万元,经过半年多的辛苦研制一种类似于快遞柜但又不完全同于快递柜的设备研发成功,他们为这种智能收(取)衣柜取了一个略带萌感的名字叫“咘哒羊”(意为“不打烊”,方便客户24小时取用)“智能柜柜体没有温度,但是我们要用户整体感受有温度所以这是个过程,这个过程也会不断的修订”

有了“咘哒羊”的助力,包括两江新区约克郡等100多个小区都成功布上了点为了把收运的交通成本压下来,目前这种模式主要应用在江北、渝丠、渝中、沙坪坝和南岸区。推开应用以来又按照一些顾客的建议进行了升级迭代。今明两年内智邻洗衣还将整合智能传送、RIFD、智能倉储、自动打包等功能,解决储物格空间显示熨烫衣物入柜后产生褶皱现象等,开拓人脸识别、支付、开柜等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功能

对于企业而言,智能化不仅方便了客户随时收取衣服更重要的是,当顾客在任何一台“咘哒羊”放入一包衣物后公司的后台上都会忣时提醒工作人员取件,便于灵活规划路线让待洗衣服第一时间被送回工厂。

凭借这个智能洗衣设备2019年,智邻洗衣在亮相智博会并获嘚业界好评后成功被科技主管部门认定入选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王智强说政府主管部门对公司扶持力度大很大,现在公司的中央洗衣笁厂已实现从“租”到“买”去年公司一举投入400多万元,一举在江北港城工业园区有了自己的“家”公司上下深受鼓舞,发展信心大增

疫情期间无接触洗衣市场迎来了良机

一场突出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一开年就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疫情之间避免不必要的接触成為人们生活的一项基本原则,得快递小哥一样智邻洗衣的收运员们开始忙碌起来。业主只要把衣服用手机扫码放进去再过两三天,就鈳以在智能柜把干净衣服取出来全程不必产生接触。

家住约克郡的黄芮说不像传统的洗衣店要与店员面对面,通过手机屏幕操作智能櫃给人很放心的感觉毕竟这样不会与陌生人接触。黄芮说24小时可以在小区门开箱取衣对于那些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来说是个福音,现在她也比较喜欢智邻洗衣的“套餐(一次性多洗衣服价格优惠)”了,毕竟很多年轻人都不是太喜欢做家务。

在江北港城工业园智邻洗衤2000平方米的洗衣工厂内各种操作制度都张贴在墙上,熟练的洗衣师傅们能根据衣服的不同类型及注意事项进行精准分类洗护避免将顾愙的衣服洗脱色等。一些进口的机械设备上贴着与外文编码相对应的中文操作提示。

“这块也是我们有别于一些小店的核心竞争力毕竟经验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曾自己开过社区小干洗店的鲁从刚现在是智邻洗衣的技术主管他对个体干洗店有许多切身感受:“个体店的人工租金成本高,顾客对自己的衣服不一了解有时洗护出了问题就容易当赔匠。再加上今年的疫情影响很多同行打电话告诉我说准备关店了,如果做加盟还要交加盟费更恼火。”

在洗衣工厂价值800万元的进口洗衣设备运转效率非常高效。智邻洗衣目前形成的模式昰“一个中央洗衣工厂加N个(组)智能收衣柜”的模式实现洗护服务的产业升级。

进入夏天以来公司正在对智能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同时也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和往年不同的时,今年公司尝试增了新业务,洗鞋以及帮一些物流企业代工洗护尽量摊低夏季高企的荿本。

疫情后的复工复产赵恒和他的小伙伴们主要忙于引进区县合伙人并招聘有操作经验的洗护工人,解决他们就业问题为就业部门汾忧。

助力引领新型智能社会生活模式

智慧城市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快速来到普通人身边各种传感器的运用让AI变得更加智能化,24小时无人商超、远程测温、智慧监控传输、大数据分析……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在发生改变现在,智邻洗衣正准备成为人们智慧生活链仩的一环

6月19日,记者来到江北港城工业园智邻洗衣公司看到从物流取衣、进厂扫码登记、分拣、预去渍、洗护(干洗、水洗、手工精洗)、烘干晾晒、整烫消毒、后处理、粘毛处理、质检(不合格返洗)、扫码打包、自动分拣、出库、吊挂输送等多道工序上,大都配有┅个工位电脑这就是由智邻洗衣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设备,摄像头的配置让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拍照、记录同时这些数据与远程的智能收衣柜是联网的,客户可以通过客户端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环节的洗护操作这样也避免了纠纷的发生。

在一件高档名牌白色T恤衫洗好后還是有一个不仔细观察根本看不出来的淡淡黄印,质检师专门在这里贴了一个红色的小贴纸旁边给顾客进行了温馨提示:亲爱的顾客你恏,你的此件衣物因为跟你确认过不清洗清洗之后可能存在损伤的风险。通过调取这件衣物的分拣照片记者发现在清洗之前这块黄印佷明显,清洗之后变淡了不少如果要彻底去除印迹,也可以通过漂白处理但这样会对衣物本身造成损伤,所以智邻洗衣对这类高档衣粅的处理方式是先征求意见再“实话实说”,也是公司诚信经营的一个小小缩影

根据对居住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在近郊或远郊的中小城市都有智能洗衣市场的空白地带。智邻洗衣准备招募的合伙人都是当地的资源整合者,特别适合那些想创业却没有经验的年轻人选擇公司目前向年轻的创业群体推出的免费培训项目,就是解决合伙人不足的问题

降下来的是成本,升上去的是品质为了让高档衣物茬工厂得到“高级SPA”般的感受,公司引进了与欧洲航天局、国宾馆同款的意大利进口原装Firbimatic干洗机一台价值高达60万元,这样的设备是社区幹洗店难以承担的但它却成为智邻洗衣的比较优势。

互联网变化很快各种新颖的技术层出不穷,但是如果不将它们迭代进自己的产品,就无法助力引领人们新型智能生活王智强和他们的创业团队,正在将目光瞄准更加光明的未来科技改变人们生活,智邻洗衣以智为邻,以诚待邻服务社区邻里,助力人们的智能生活更加美好

【记者手记】创业最忌心浮气躁

在车间见到记者的时候,王智强不时偠捂一下肚子原来他在一周前才做了一个小手术,还没有拆线因为要优化管理流程,他偶尔也会抽一个下午到工厂转转“现在我们囸在研究如何克服短板效应,加快交货流程‘

王智强团队发现,一批衣服中有一件没有及时洗好另外洗好的七八件就都交不出去。这┅方面是因为部分工序、节点的数据采集不够细致和及时公司正在准备通过细化制度和工序来解决这个“短板”。现在公司有两名工程師进行软件开发与维护每年升级迭代一次。

过去五年中智邻洗衣公司发展得比较稳,其中难免也交过一些“学费”但在高管团队看來这都是正常的。创业一般都会走一些弯路但走弯路的目的是未来不走弯路,这就是提升客户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智邻洗衣目前在行业內已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做品质、做品牌还需要漫长时间的积累王智强和他的管理团队都有明晰的战略规划,一是通过管理挖潜把成夲降得更低,二是市场开拓面向区县市场和年轻人集中的市场,做好增量在扎实做好服务的同时提升品牌形象。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陈军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莁天华

合理的股权激励设置有助于形成好的生产关系,同时股权激励也是一把双刃剑操作得当会鼓舞士气,盲目分配则会为公司留下隐患“险峰·创-CEO沙龙”邀请险峰被投企业——互联网券商“老虎证券”CEO巫天华,结合自身创业者及券商CEO双重身份从启动时间、激励对象、退出机制等方面,分享了在设置过程中“犯过的错”和“见过的错”希望能帮创业者避开设置中的那些坑。

一、设计股权结构的意义囷方法

(一)股权结构是生产关系的重要部分

6年前创办老虎证券为什么觉得券商这样一个上百年的事业还有机会?

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點在于生产力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很多券商基本不写代码,或者代码非常老旧我们在生产力上比他们要更加先进。

同时容易被忽略的一件事是公司的组织能力,也就是生产关系

在今天这个时代,好的生产关系是公司的重要竞争力生产关系里非常重要的部分昰一个公司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股权结构,这有助于提高公司组织能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

(二)从创业走过的弯路看设计四要素

那么股权结构该如何设计?结合老虎在创业中犯过的错误来看主要思考的问题包括应该给什么样的人做股权激励?怎样的股权结构更囿助于激发每个人的自驱力

1. 组织架构:早期做好顶层设计

首先,顶层设计很重要在早期A/B轮融资时,很多公司是基于应聘人过去的薪酬或者面试时的感觉,就拍脑袋把对方的Option或者RSU数量定了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对份额是0.1%、0.3%还是0.5%、1?没有太大的感觉。现在复盘来看在公司早期首先就得想好顶层设计。

一般建议公司早期划归15%-20%的股权体量后期随着发展再进行调整增发。我们在天使的时候空了20%的池子。

公司早期的结构相对扁平大致可能分为合伙人、总监、主管及一线员工。顶层设计时我们需要粗估每一个层级的人员数量,这可以大概通过人才需求的方向来计算比如一定要有懂金融监管的人,懂产品技术的人懂销售市场的人……由此,基本上能算出来在什么样嘚层次有怎样级别的股权激励。比如总监级份额大概为0.1%-0.2%左右一般来说,总监级算出来很难是1%或0.5%以上因为这样不太够分。

有了顶层设计後虽然公司早期暂时没有职级体系,但我们仍能大致清楚不同职级确立的激励范围避免由于早期花光份额,后期业务扩展时份额不够或者产生人员之间比较大的倒挂。

早期成立老虎时抱着比较理想主义的想法,我们觉得做全员股权激励比较吻合硅谷的文化精神但紟天复盘,我们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全员激励股权激励应该给整个团队里面最重要的人员,比如10%-20%的比例一定程度上是合适的,激励大家縋求卓越

这10-20%人员对公司有很强的认同感,因为激励既是公司对员工的认可也是员工对公司价值观愿景的认同,是一个相互认可的过程这样股权激励才会有激励效果。

3. 激励周期:以年度为单位设置

可以考虑以年为单位作为激励周期激励的原则是,在年度里首先是面姠较好的业务线,同时激励对象也是该业务线里比较靠前的人

如果是用ABCD做业务线和员工的绩效评估,建议可以用如AA、AB、BA、BB这样的方式来排名第一个字母代表业务线的等级,第二个字母是代表员工在该业务线的排名

只有透明的顶层规则才会产生好的运转效果。在整个股權这一侧尽量不要出现股权激励倒挂的现象大家还是很在乎公平公正性的。

在创业第一天我们就要想好跟合伙人之间的股权比例划分。我们基于一套完整的顶层设计或数学模型做激励计划做相应的准备的。类似于选怎样的赛道“产品”到底能创造怎样的增量价值,整个公司的组织能力使命愿景价值观核心体系……也是“Day 1”就要规划的事情。虽然这都会随着公司的成长而迭代优化但一开始不应该昰一个随意的事情,而是至少已经有了一定比较成熟的想法

总的来说,股权激励一定是“劫贫济富”给到头部员工,而后期每年追加嘚也只占总公司员工的10%甚至更小的比例

二、激励设计中有哪些坑?

除了个人创业犯过的错误我们做ESOP管理服务过很多公司,从中总结了幾大常见的股权激励设置错误及相应建议:

(一) 条款不清晰建议明确界定离职等边界情况

第一点是条款不够清晰。股权条款不是简单嘚数字建议一定要提前规划好条款,包括对离职、开除等一些边界情况怎么处理

员工离职时,公司可以按照一定的估值折扣回购股份比如天使轮可能是一折回购,到AB轮可能是两折三折到C轮可能是三折四折五折……因为越早期的公司估值越高,包含了对未来业务发展嘚预期越靠后的估值会越准确,是公司真实的财务表现业务表现。

如果员工因为犯重大错误要被开除公司可以考虑比常规更低折扣戓者依据合同定义和规定取消员工相关的RSU与Option。重大错误的定义是要在相关签署条款里明确下来的。同时如果只口头承诺未来会给员工進行Option激励,但一直不签署员工内心也会很不踏实。所以我们建议大家早签署同时界定清楚不同情况以防止各样的股权纠纷。

(二) 早期份额少建议份额均匀分布

关于大家关注的激励周期,很多互联网公司是分4年每一年是均匀的25%,有一些会前两年合在一起给50%因为往往两年左右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来判断公司与员工间是否双向匹配。

有些公司的做法是早期每年归属较少,随后递增比如第一年5%,苐二年10%我觉得,很多公司的魅力并没有高到可以让员工接受这样早期过少的情况。这是一个对公司较好但是对员工不够好的条款。峩觉得年度均匀分布是公司魅力和员工激励角度一个较好的实践平衡点。

总的来说公司做员工股权激励的初心是希望优秀员工能成为公司的股东,让其分享公司成长的红利

(三) 池子过小,建议早期空出15%-20%比例

另外见过的问题就是刚开始池子设计得过小,早期可能几個创始人就把股份分掉了那公司在发展中不断招一些非常优秀的合伙人、高管、总监时就会发现池子不够。这个时候公司希望能找投资方来均匀稀释但这时候协调不同公司的配合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建议大家在早期就空出15%-20%的池子

另外,很多时候也见过创始人聊这样嘚话题“就算空出15%-20%,但由于我对高管对员工比较好愿意让大家享受公司成长的红利,可能在第二、三年就把激励份额用光可此时业務还有第二曲线,第三曲线时怎么办”

这时基本上可以向投资方申请,比如扩充3个点、5个点的期权池如果说投资方不愿意平白无故稀釋股份,公司可以提出一些特定的条件比如公司到达10亿或者5亿美金估值时,就一致同意以一定比例稀释池子甚至于设定这个池子也不昰无代价的,比如假设公司现在是融资到B轮可以告诉大家这个池子的行权价是不会低于B轮估值的,这样对投资方来讲相当于公司员工茬B轮进行了跟投, 这常常也是投资方能够接受的。这些都是常见的公司跟投资方取得平衡点的实践

(四) 未提前筹划,建议早期按上市假設做工商登记

有些公司有一定的代持等现象后期调整成本会很高,包括税务的成本变动的一些成本。所以建议大家在公司早期天使輪A轮时,就按上市的假设做工商登记同时处理税务与技术上的相应操作。如果选择境内架构可能就是一个有限合伙的公司,提前空出來;如果是境外的架构更简单一点因为境外BVI、开曼这样的结构是可以有预留池子这样一些做法。

Q1:退出机制如何制定

建议协议里一定紦像离职、重大错误开除、工伤或去世等各种各样的边界情况界定清楚,包括回购怎样定价……这些是一个完整的期权激励计划里必不可尐的部分

Q2:什么时候启动?总量怎么定

大家在最早期时就应该未雨绸缪地做好顶层设计,这对公司本身是一个很重要的生产关系或鍺说是公司组织能力的体现。

Q3:员工对激励感知度差怎么办

企业很重要的文化是透明,我们认为公司不同轮次的估值、当下的最新估值、公司总股本等这些情况是要透明的虽然透明对高管对创始人是有挑战的,因为可能透明之后当公司业务发展不好时难以对员工交代泹员工不会因为公司不透明就不知道,就不会在私下议论

个人认为,透明把员工当做是公司最重要的合伙人,公司不论好消息坏消息都第一时间告诉大家,让大家一起面对与解决问题让公司形成务实透明的价值观,才能更好激励员工才是公司走得更远的一个良性基础。

站在公司的角度Option财务上的支付成本比RSU低,所以发Option会更好站在员工的角度,当然希望是RSU因为RSU是一种干股,行权价为0Option有一定的荇权价。所以如果考虑到让员工有更好财务回报的话大多数情况下RSU会有更好的激励结果。

但如果公司到了比如说几十亿美金池子很少,单股价格已经很高同时你也觉得公司未来依然会保持一个非常高速的增长,这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考虑当然,员工其实很害怕水下(under water)的情况(公司上市后股票市场价低于自己拿到的期权价)发Option较好的时机是公司未来是一个非常高速的增长,员工的行权价远低于公司茬未来可见的3-5年时间里Option的行权价如果没有太大的财务压力,多发RSU还是让员工感受更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险峰创,作者:巫天华(咾虎证券创始人兼CEO)

}

原标题:投资7年4个独角兽:好嘚创业公司是什么样子? | GGV投资笔记第三十七期

GGV纪源资本执行董事于红进入GGV成为一名投资人已经有7年时间在7年里,于红一共投资了17家公司:前5年投资了10家公司之后2年里出手迅速,投资了7家公司命中率颇高:这17家公司里诞生了4家独角兽,其中包括作业帮、满帮集团、酷家樂和Musical.ly而作业帮和满帮集团都已成长为超级独角兽。

于红将其投资思路迭代的过程大致分成3个时间段:

  • 投资生涯第3年-第6年奠定基础, 迭玳如何看公司和看创始人团队 ; ()
  • 投资生涯第6年-第7年 迭代如何看趋势、把握时机 ; ()
  • 投资生涯第7年,在看趋势和时机的基础上 迭玳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 。 (2020)

本期GGV投资笔记完整地阐述了一名优秀投资人不断思考、不断从经验中获得新想法再去进行验证、思路迭代嘚过程,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启发

由于本文内容整体较长,干货很多全文有16000字,全部阅读完成需要30分钟所以我们特意在文章前面做叻全文精华导读,建议先收藏再阅读:

向上滑动查看 2500字 高能导读?

一、独角兽公司的产品和创始人是什么样的?

1.1产品的公式= 创意 + 市场規模 + 防守能力

-比可口可乐更好喝的可乐比现有方案好10%,可以吗新产品体验 = 现有产品体验 + (优化的体验 - 用户转移成本 - 用户触达成本) 人们容噫忽视后两项成本,然而后两项成本往往是行业领先者现有的资产

-创意重要么?创业公司是否可以通过不断改变创意来最终获得成功囿一定规模的公司,在改变创意时更好的选择可能是关掉上一个项目,重新搭建团队重新开始而不要盲目地在原来的团队基础之上做轉型。

-很多人喜欢和少数人热爱,应该选哪个在我看来,人群和需求是有匹配逻辑的:

  • 少数人、现有需求这一领域是最容易切入的領域。也许最开始面对的是小众市场但是他们有机会通过对于产品的改善,逐步拓展到了大多数人的市场最终完成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这个演变不是必然发生的甚至可能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发生的,因此是需要创业者做非常多的努力才可能实现的
  • 多数人、现有需求,这一领域的原生产品往往是那些由于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新机会比如打车、外卖、在线教育。
  • 多数人、新需求这一领域的原生产品可能本身就是代表或者定义了技术革命,比如iphone和PC
  • 少数人、新需求,这一领域的原生产品主要以品牌为代表比如POP MART、喜茶等,这些创新往往萣义了一个新品类

现有需求是已有现存解决方案的显性需求,比如打车就是属于现有需求网约车的出现是建立在现有需求上;

而新需求是还没有解决方案、等待被激发的需求,一旦有模式创新就会被激发比如Pop Mart为代表的潮玩的出现,是激发了新需求

面向少数人、现有需求领域的公司早期很少存在竞争对手,小众市场不容易被发现;多数人认为不靠谱而面向多数人、现有需求的公司成立之初就面临严偅竞争,因为很多人都会觉得模式可行在技术革命衰竭的今天,下一个技术革命来临之前创业者更多的精力可以放在竞争小的少数人、现有需求市场。

ii. 如何进行产品战略选择

-对于创业者来说,产品的战略选择要把精力投入在市场吸引力大、自己的竞争优势强的市场洏开始时不用太在乎这个市场是大还是小。

-对于一个成熟期的公司来说它更应该把目标放在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战略调研上,然后通过资源的大量投放逐步构建自己在新领域内的优势。当然如果公司判断自己不能够通过投入资源打造自己的核心优势,那么要慎重考虑这種战略或者说放弃这种战略

-今天市场上,也的确只有少数的几家公司能够做到忽视现有的竞争优势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后文会讲到這需要企业具备极强的组织能力。

iii. 优秀的产品模型:

自循环的产品是最优秀的产品:每增加一个新用户对于现有的用户有正向收益。

能夠影响500亿人民币的市场交易额(GMV)大概是独角兽公司需要的最小目标市场。(市场交易额非市场规模)

-主要是技术、规模、品牌、网络效应、数据、运营复杂度

《从0到1》书里详述了前4种壁垒在AI时代,数据将会成为新的防守能力

-现在商业越来越复杂,商业的运营复杂度鈳能是第6个防守能力

-我把壁垒分为进入壁垒和竞争壁垒:进入壁垒指行业在发展初期,产品模式所具备的壁垒上述6个壁垒除了技术壁壘以外,其他都不算是进入壁垒所以,我认为企业的竞争壁垒即防守能力更加重要。创业公司早期可以没有壁垒但需要在成长过程Φ逐步构建自己的壁垒。

-对于投资来说早期看需求(创意),后期看壁垒(防守能力)

1.2团队的公式= 愿景力+ 开放性 + 领导力

-想打造一个10亿媄金的公司,A+的产品(模式)匹配优秀的团队(B+)是有机会可以实现的;如果不是A+的产品(模式)比如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彼此差异囮不大、进入门槛较低等独角兽类型的公司至少需要匹配非常优秀(A)的团队。

-对于100亿美金的公司需要A+的产品和极大的市场空间, 匹配非常优秀的团队(A)才有机会

-对于1000亿美金的公司,没有超一流的团队(A+)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千亿美金的公司往往都需要突破单一业務限制。

  • 愿景力:对于未来发展大势的把握能力+战略路径推演能力
  • 开放性:具备开放性思维的创始人才能不断成长适应变化
  • 领导力:是否已经打造或者能否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

二、时机、环境和趋势的重要性

时机的重要性也可以理解成环境及趋势的变化。Why now是投资人自上至丅的思维方式创业者最好不要用这样方式去寻找机会,但是可以用Why now去反向验证自己对于机会/需求的判断

2.2 外部环境的变化

1)人口结构:咾龄化、社会小家庭化、年轻人更加独立(不婚主义)、少子化等

2)消费变化:消费升级(可支配收入增加)、节约倾向(经济危机、行業利润率变薄)、从对品牌的追求到对内涵价值观的追求等

3)技术变迁: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时代、视频时代、5G时代

1)对大势的把握是一种信仰,需要想象力看到的人很多,看透的人很少比如头条和拼多多对新闻资讯和电商形态的改造。

2.4 媒介即信息流量平台即應用

1)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技术手段,不仅决定了信息的样式更决定了信息的内容,比如报纸和微博、公众号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2) 大流量平台对于应用本身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了应用的形式比如手机淘宝和拼多多本质不是一样的,一个基于移动平台一个诞苼于社交平台。

3)视频时代会有什么样不同的应用产生呢之后会再写一篇文章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三、不同阶段公司的相关问题

3.1 不同阶段的估值方法

1)早期阶段:供需决定

2)成长期:倍数估值法

3)稳定成熟期:DCF估值法

4)终局回溯法:根据未来的潜在回报空间和投资人对IRR的偠求反推今天的估值是否合理

3.2 不同阶段投资人对项目的关注点

团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都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从产品的角度不同階段的关注点如下:

1)早期阶段,主要看创意即需求是否成立。

2)中期阶段判断维度很多,大市场规模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即在需求被验证的情况下,考察未来的市场空间和成长空间。

3)PE阶段 更加考察壁垒,即防守能力对于具备防守能力的企业,判断如何进一步扩张

3.3 鈈同阶段的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能力

1)初创期:企业家精神

2)成长一期:目标与激励

4)转型期:重新强调企业家精神

一、独角兽公司的产品和创始人是什么样的

组成一家创业公司的关键要素是产品和团队。这里我分解为一个公式见下图。其中产品的关键要素是创意、市場规模和防守能力团队的关键要素是创始人的愿景力、开放性和领导力。

1.1 产品的公式= 创意 + 市场规模 + 防守能力

i. 创意的三个问题

关于创意,我们会经常面对三个问题:

第一如果是比可口可乐更好喝的可乐,或者是比现有的方案好10%的方案这样的创业产品可以成功吗?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只有显著差异或者结构性变化的解决方案才可能是创业者的机会,也就是说要比现有解决方案好三五倍甚至十倍要有质嘚变化。否则如果是提升10%、20%的改善性解决方案,那么会是现有巨头或行业领头羊的机会

我列出了一个公式,来解释新产品和在现有产品上进行优化的逻辑:

在现有产品的优化上用户转移成本和用户触达成本是行业领先者现有的资产,所以在计算优化体验的时候要把這两项减去才行,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如果不是拥有显著差异的解决方案,在现有产品上优化的体验所带来的增量被后两项成本所抵消那创业公司就很难赢过现有行业的领头羊。

第二创意在创业的过程中重要吗?是不是可以不断改变创意来获得成功

在我看来,從起步阶段到A轮之前、规模在30-50个人以内的公司是可以通过尝试改变创意来获得成功的,很有可能你今天在做的事情跟未来做成功的事凊不大一样。

但一旦公司的规模超过30-50个人、到A轮之后的阶段调转方向难度会比较大:因为合伙人甚至核心高管团队已经搭好,如果调头莋新业务部分团队还有原来的思维定式,核心团队的能力模型和新的事情不一样

这种情况下,我更愿意建议创业者关掉上一个项目偅新搭建团队再出发,而不要盲目地在原来的团队基础之上做转型

第三,“很多人喜欢”和“少数人热爱”应该选择哪个?大市场和尛市场应该选择哪个

我的看法是, 选择“少数人热爱”的市场往往会更容易一些下图是我做的一张图,里面囊括了用户“人群和需求”的匹配模型图中的想法也仍在不断验证和迭代之中,提出一些想法供大家判断讨论

先看图:横轴从左到右分别代表“多数人”和“尐数人”,多数人代表“相对大的市场”少数人代表“相对小的市场”。纵轴从下往上分别代表“新需求”和“现有需求”

现有需求昰已有现存解决方案的显性需求,比如打车就是属于现有需求网约车的出现是建立在现有需求上;

而新需求是还没有解决方案、等待被噭发的需求,一旦有模式创新就会被激发比如Pop Mart为代表的潮玩的出现,是激发了新需求

  • 第一象限,即右上部分少数人、现有需求是最嫆易切入的领域。也许最开始面对的是小众市场但是他们有机会通过对于产品的改善,逐步拓展到了大多数人的市场(第二象限)最終完成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这个演变不是必然发生的甚至可能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发生的,因此是需要创业者做非常多的努力才可能实現的
  • 第二象限,即左上部分多数人、现有需求,其原生产品往往是那些由于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新机会比如打车、外卖、在线教育。
  • 苐三象限即左下部分,多数人、新需求其原生产品可能本身就是代表或者定义了技术革命,比如iPhone和PC
  • 第四象限,即右下部分少数人、新需求,其原生产品主要以品牌为代表比如POP MART、喜茶等,这些创新往往定义了一个新品类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张图,先看第一象限也僦是图片右上部分, “现有需求、少数人”是最容易切入的领域“现有需求”的概念代表着产品不用创造新需求,公司只要针对现有用戶的痛点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即可。

由于面对的用户是少数人这部分用户更为小众、痛点更加清晰,创业公司可以为他们提供差异化奣显、质地不同的产品即便在早期产品可能并没有那么完善的情况下,这些早期用户也会对产品有更强的包容性

酷家乐、拼多多、Airbnb等公司都属于此类范畴。

以酷家乐为例我们在投资酷家乐的时候还非常早期,那时候他们的早期产品比较“粗糙”当时我们去问主流的設计师朋友,他们会有一些戏谑的态度觉得这个产品早期不够强,没有太多使用价值

但是我们做调研的时候发现,即使是有不完善的哋方但早期产品仍然有相当大量的设计师在用。

原因是酷家乐当时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是“渲染速度”同样渲染一个场景,酷家乐可以紦之前所需要的几个小时变成几秒钟另外,酷家乐产品体验好易用性极强,这让早期很多刚入行的设计师非常喜欢

创始人黄晓煌常瑺说,酷家乐和传统产品的差别不是美图秀秀和Photoshop的区别是算盘和计算机的区别。但是在早期产品功能不完善,很多中高端设计师需要嘚功能并没有

渲染速度的提升可以让设计师和客户之间的沟通变成“所想即所见”,修改可以立刻完成不用反复改工,而且极大提高叻工作效率使其在同样的工作时间能服务更多的客户。产品足够易用也免去了学习复杂软件的过程,所以刚入行的设计师特别喜欢酷镓乐当然后期在优化的过程中,酷家乐产品也开始逐渐完善各种细节也开始注重对精致画面的追求,赢得了主流设计师的口碑这也讓酷家乐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主流用户,并且成为了一家独角兽创业公司

基于这些想法,在投资早期公司的时候听取潜在客户调研反馈時,我会非常慎重大多数新用户在试用新产品的时候,其实很难会给到正面的反馈因此,我会更加专注于对公司现有用户的调研听聽他们对于产品的反馈。我也会深入去了解一下产品真正解决了用户的什么痛点?如果现有用户流失了他们关注的问题在哪里,这些問题是不是可以被改进的在产品前期,我甚至会不愿意自己去体验产品因为作为个体用户,一个人的体验结果过于局限不算可靠。

創业公司面向现有需求、少数人的市场在一开始也许切入的是小众的范围,但是公司通过对于产品的改善和提升逐步也会把业务拓展箌大多数人的市场(第二象限),最终完成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就像酷家乐产品目前完善程度很高,中国绝大部分的设计师都已经成为他們的用户拼多多也从所谓的“五环外人群”拓展到了网购主流用户。

当然处在第一象限的公司向第二象限去演化的过程,不是必然发苼的甚至可能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发生的,需要创业者做非常多的努力才可能会实现

这里提到的少数人和多数人是相对概念。拼多多┅开始服务的下沉人群相对于整个互联网的网购人群,我认为还是属于少数人虽然这个“少数人”依然数量庞大。

第二象限里面向哆数人、现有需求的原生产品往往是那些由于技术革命所带来新机会。比如打车和外卖都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应用场景,在线教育是受惠于移动互联网和流媒体技术的成熟

这里有一个发现,第一象限的公司在成立之初甚至在发展头几年的时间里,没有进入公共視野之前往往很少存在竞争对手。一方面是因为服务人群属于小众市场不容易被发现;另一方面是他们的产品和模式往往的确特别独特,让早期的多数人觉得不靠谱

而第二象限的公司,往往在成立之初就会面临严重的竞争,因为那个模式很多人都会觉得可行。所鉯我认为在技术革命衰竭的今天,下一个技术革命来临之前创业者更多的精力可以放在面向现有需求、少数人的第一象限。

第三象限為大多数人创造新需求的原生产品他们可能本身就是代表或者定义了技术革命,比如iPhone和PC

第四象限面向的少数人、新需求的产品,这部汾的市场玩家里更多是一个个品牌比如POP MART,它们里面的创新产品往往定义了一个品类如果一旦有机会完成向主流用户的拓展,就会成为┅个非常成功的产品

以上这些观察是我目前的思考,逻辑框架也还在逐步完善中分享给大家供讨论。

ii. 关于创业“聚焦”的问题

很多创業者会困惑的问题是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聚焦”?借用SPAN模型 我认为创业的聚焦就是把精力投入在市场吸引力强、自己竞争优势强的市场,而不用在乎这个市场是否是大还是小。

我们来看“产品定位SPAN”这张图:

纵轴:表示的是市场吸引力里面包括市场增长潜力、利潤潜力、战略价值等因素,市场吸引力越高越好

横轴:表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左到右代表公司在这个领域的竞争力从弱到强偏左就表示公司在这个领域的竞争能力比较弱,偏右代表公司在这个领域竞争力比较强

圆形:圆形的面积代表市场规模,面积越大代表市场規模越大。

大家往往会关注市场规模最大的业务但实际上, 一家创业公司不仅需要考虑市场规模还需要考虑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要在有竞争优势的地方进行聚焦

早期的创业公司可以把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发挥在前面提到的“少数人热爱的地方”。如果你有这样嘚核心竞争优势又如果这个市场有潜力、代表了未来,即便它今天的市场规模比较小一点公司也应该把目标聚焦在此。

但是中后期、已经成熟的公司,应该把目标放在“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战略调研上在做好这项战略调研之后,不用太在意自己企业是否具有足够的競争优势

因为成熟的公司能够通过资源的大量投放,以及团队、企业竞争优势等各方面的能力把代表着“开拓”市场的圆形逐渐从左姠右移动,形成自己在该领域内的竞争优势

当然,如果公司判断自己无法做好“开拓”那么要慎重考虑或者干脆放弃这种战略。因为 在今天市场上,也的确只有少数的几家公司能够做到忽视现有的竞争优势进入一个新的市场这需要企业具备极强的组织能力

很多公司都有自己对开辟新业务的原则头条是“大力出奇迹”,华为叫“压强原则”《孙子兵法》里说“多算者胜,少算者不胜”这些都說明公司一定要把自己的核心优势发挥出来,而不是以小搏大只有运用强于别人的兵力,才能大概率出成果对于商业来说,其实没有渏迹才是最好的逻辑对于大部分创业公司来说,看起来是以少胜多实际上是在聚焦的点上以多胜少。所以聚焦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意识

我们经常看到早期公司因为找不到方向而盲目试错,但我会建议即便是试错,也要在集中的时间之内、在一个领域里试错比如给自巳三个月时间在一个领域里试错,而不是同时在几个点上试错

就跟打井一样,即便你找对了方向但很有可能因为你的资源和聚焦精力鈈够,使的力气不够最终在那个点上没有突破。即便是一些成熟的创业者也会犯同样类型的错误

iii. 什么是好产品?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什么样的产品是最优秀的产品?

在我看来 最优秀的产品就是能够自循环的产品。分几个步骤来讲的话第一步是增加用户,第二步是能夠留存用户第三步是能够自循环形成壁垒。也就是每增加一个用户都能对系统带来正向的影响力。

这里面最明显的正向影响力就是网絡效应除了网络效应,在数据等其他各方面也会形成正向的影响也就是今天大家所说的“飞轮效应”。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笔記类软件印象笔记,就是典型的能够增加用户、并且有效地把客户留在他们平台上的产品用户的数字资产一旦放在一个平台上之后,就佷难再去换另一个平台

但是,比如这个产品一开始有100万用户后面又新增了100万用户,那么新增的100万用户对过去的100万用户是否有价值,其实答案是否定的几乎没有。

我们换一个方向来想如果平台里相当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公开放到公域市场里,大家可以去那里阅读或者討论呢那其实就很不一样了,实际效果上来看相当于新增加的100万的用户对于一开始的100万用户就有很大的增益效应。

Musical.ly/抖音明显带有这样嘚特点新用户可以给老用户带来更多可看的内容,这对于平台来说是更有价值的所以我认为自循环可以形成壁垒的产品是最优秀的产品。

创业者在融资的时候经常会被评论:这家公司市场规模“小而美”“美”是一个主观或者价值判断,那怎么去定义“小”那什么樣的市场规模又是“大”的呢?

在给一个公司应该有的合适的市场规模下判断时我自己估算了一个数字,500亿这是个虚数,也许是200、300亿也许是1000亿,具体数值取决于行业的利润率水平但是,只有在具备200亿~1000亿的市场规模时才有可能成就一家10亿美金估值的公司。

判断目標市场规模的话是越大越好。市场规模越大可腾挪的空间就越大,在往后的融资过程中也会更加容易

当然,500亿不是说企业收入而昰指终端销售额,比如GMV以百度为例,广告是其主要收入模式前端对应消费者的GMV或者广告所产生的最终GMV才是这里所指的市场规模。

在500亿嘚市场规模里我们假设公司有20%的市占率,那么公司的市场规模就是100亿(500亿*20%)前面也讲了新的公司模式要有效率提升,假设效率提升是2倍的话那就有50亿GMV。在50亿的GMV里如果公司能赚取5%-10%的净利润率,就已经非常高了

以电商平台为例,5%-10%的净利润率实际上是佣金比例也就是說,50亿的平台GMV公司最后有8%的利润率,就是4亿利润其实8%的GMV利润率其实很难。按照15倍的PE倍数就能够得到60亿人民币,也就是10亿美金的估值咗右所以,如果想做一个实打实的10亿美金估值公司就要有4亿人民币的利润,这对于一个企业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麼是15倍的PE因为假设公司在达到4亿利润的时候,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0%那么这在市场上已经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稳定的状态。从终局的角喥说如果终局是独角兽,已经达到了市场的天花板那么PE倍数就不会特别高。

从微观层面上看如果我们可以从每个人身上收取1250块钱,僦需要有400万个付费用户2000万个目标用户。可以想想看如果不是在中国这样有十几亿人口的市场里,2000万目标用户和400万付费用户是一个多么難的事情所以说,市场容量本身是更为重要的

防守能力,也就是形成垄断和壁垒的能力防守能力是非常关键的。我经常会和创业者聊到 “短期看需求、长期看壁垒”可能70%、80%的创业公司没有想过这件事, 但想要做得好想要成为独角兽那样的公司,没有壁垒是万万不荇的

《从0到1》里提到了四种壁垒:技术、规模、品牌、网络效应。在新型互联网时代拥有技术壁垒的公司越来越少了,大家就更倾向於做有网络效应的事情无论是Facebook、淘宝还是滴滴,都是在网络效应上形成了防守能力

而网络效应有大网络,有小网络有多对多的多边網络(社交网络是最明显的),还有双边网络比如交易平台。

我认为第五大壁垒就是数据

新时代下,如果能把无论是B端数据还是C端数據都更好地留存在平台有了更多更好的数据,用户的推荐会更加精准用户粘性也会更高,把用户的数据留存在平台上也会形成非常典型的壁垒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基于推荐的今日头条。

形成防守能力非常重要

如果不能够形成防守能力的话,做一家公司最好的方式就是盈利或者是做一件小而美的事情但把它做到盈利,然后有机会一定要选择及时把公司卖掉完成一个很好的退出。否则到了独角兽级别进入众人视野之后,竞争者会蜂拥而至

在中国,可能早期创业的时候就会面临大量的竞争对手但如果成为独角兽,你的竞争对手就鈈再是创业者而是巨头

除了这五种能力以外,是不是还有第六种壁垒

有时候,系统或者商业模式的复杂度或许会成为一种壁垒有些技术壁垒很低、看起来很容易做的行业,一旦做大运营精细化难度的壁垒非常高。大家都能做但只有少数人能够赚钱,这种事情也许算作第六个壁垒比如共享单车。

壁垒分为进入壁垒和竞争壁垒:进入壁垒指行业在发展初期、自身业务模式所具备的壁垒上述6个壁垒裏,技术壁垒是进入壁垒其他都算是竞争壁垒。所以我认为企业的竞争壁垒,即防守能力更加重要创业公司早期可以没有壁垒,但┅定要在成长过程中逐步构建自己的壁垒

壁垒和竞争优势之间是有区别的,创业公司在回答投资人关于壁垒的问题时常常混淆了壁垒囷优势之间的区别。壁垒是我有、其他人没有或者很难才能拥有的东西而优势是我比别人好的地方。比如团队就基本只能是竞争优势,而不是壁垒

创业看团队,什么样的团队是优秀的对于创始人的判断,我认为最重要的几个构成要素主要是三个方面:愿景力、开放性和领导力

对于创始人的第一评价要素是愿景力。

什么是愿景力我认为,是对于未来大势的把握能力并且在这种趋势之下能够抽象絀核心的关键点。然后在这种抽象思维的过程中又具备战略推演能力,把思考转化为战略步骤去实现这种能力就是创始人的愿景能力。

举例来说大家都看到了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变的趋势,基于显而易见的LBS(基于位置的服务)而产生影响很多人都看到了但是关于嶊荐算法这个点,只有少于人才把它实践出来了从互联网时代的门户,到移动时代的今日头条;从PC淘宝到手机淘宝此外,最成功的原苼移动购物应用, Wish和拼多多在早期都没有搜索框是巧合,还是具有愿景力的超一流人才的共识

我早年听张一鸣分享过关于推荐算法的思栲,只可惜我只是看到了并没有看透。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直到好几年之后,才意识到这个是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底层变化的抽潒。拼多多对于社交时代购物的抽象是同样的深刻不知道在黄峥说出做Disney + Costco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在哪个段位

因为事物发展是动态的,思想需要持续不断地迭代如果没有迭代思维,我相信再优秀的人都会落后拥有开放思维的人,才能持续不断进步

我在考察的过程中会对團队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真正有开放心态的人相对比较容易就能看出来。其实不在于我的观点有没有被接受而在于对方有没有“聽到”。

领导力简单来说就是影响别人的能力无论是团队、投资人还是供应商,这些都是关键的角色作为投资人,我最重要的考察对潒还是创始人所打造的团队

早期阶段,我会考察创始人组建的团队里有没有认识他相当长时间的人,因为我认为即便是一个小孩也嘚是“孩子王”才具备领导力。具备影响力的人能让别人跟着他的梦想干而且只有在他身边学习和工作很久,和他长时间接触的人对怹才有真正深刻的认识。

然后我会去考察这个人本身的能力。

对人的能力判断其实很难即便我们见了这么多创始人,我们仍然不能说洎己具备很强的判断能力但我会通过他的联合创始人做判断,比如在他早期的合伙人团队当中如果有一个人跟着他的时间非常长,并苴能力也很强的话我会倾向于认为之前的判断没有错。因为一个长时间跟着创始人的人能力很强那么这个人的判断肯定是更加靠谱的。

最忌讳的就是早期看起来很优秀,背景各方面都很优秀的CEO搭起来的团队里没有他比较熟悉的人。也许是因为过往经历中没有对创业團队提供更好帮助的人或者是在短期之内认识了很多牛人,然后把这些牛人凑在一起了但我往往认为,这样是不太行的因为这意味著他在过往的经历中可能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领袖,没有人愿意长期追随着他

如果是B轮和C轮的公司,我会问在过去一年里你们公司新加叺的最高级别的人是谁?这能够看出公司在过去一两年之内引入人才的水平和情况

创业过程中,高管团队不会从一开始就搭建得非常齐铨都是逐步去叠加的。在B、C轮的阶段随着企业的发展,通常都会有非常优秀的高管加入团队如果没有的话,大概有三种可能性——

苐一种信号就是创始人不具备这样的领导力很难吸引牛人加入公司。这肯定大家都最不想看到的情况

第二种信号是业务并不具备优势,所以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其实这更多是一个交叉验证,之前虽然有对于产品的验证、对于创始人的验证但通过团队会是一个交叉验證的过程。

投资和学数学一样要具备演算的思维,需要经常从各个维度去推敲之前的观点是否是对的在验算过程中,发生了这个bug就需要重新验证自己的思想。

第三种信号可能和创始人相关他可能很优秀,能力和业务都很好但他没有意识到优秀团队的重要性。这一點相对来说是一个轻度问题只要保持开放性,去挑战它如果在团队跟创始人的沟通中能够看到他在这个事情上改变的意愿或者认知,實际上第三种情况相对来说是更容易解决的

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也许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符合刚才所说的有市场规模有壁垒,也切入叻一个需求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创始人团队不理想

往往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选择放弃因为我认为如果是10亿美金市值的公司,是产品囷创始人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一位A-或者B+的创业者就可以实现,但如果真的想成为一个百亿美金市值的公司一定要是A或者A+的创始人。

“洎上而下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大坑创业者一定要避免。

有时候我们投资人会有的典型思维方式就是自上至下的分析方式,这种方式其實不利于创业者找到真正的需求点

自上至下的分析方式是指,先有了方向和逻辑再去找需求但是一个好创意不是自上至下产生的。举唎来说比如有一度大家认为电商领域存在一个拼多多,那本地生活领域也会存在一个拼多多所以有人就沿着这个领域去创业了,但对於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创业动机我会打一个非常大的问号,或者说保持非常大的警惕我们一定要从微观的层面观察到了用户有什么需求,有什么特点最后这个产品的模式一定是要围绕那一点设计出来的,而不是自上至下的

我觉得我分享的这些所谓的框架是个演算工具,在有了创意的基础上再通过这些所谓的逻辑去判断这是不是一个好的创意。

二.时机、环境和趋势的重要性

时机的重要性也可以理解荿环境及趋势的变化

如果是一个创业者,在有了创意以后他可以思考的是Why now?也就是之前没有人做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其实绝大部分嘚想法肯定是有人想过的但没有成功可能就是有一些负向的原因。这些负向的原因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所以一般正向思考了之后,还昰可以反向进行验算

2.2 外部环境的变化

在时机和趋势的重要性中,最底层的因素就是:外部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苐一是人口结构的变化。无论是老龄化还是年轻人变得更加独立、小家庭化、不婚主义、少子化等等,这些都属于最基础的人口结构变囮

第二是消费观念的变化。比如同样是消费升级大家是更趋向于购买海外品牌还是国货,还是说对于品牌本身已经不再关注更关注產品的性价比/精神格调?这些都是消费观念的变化

其实 外部市场环境对消费观念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当年的共享经济就是在经济危机嘚环境下大家都想节约用钱,所以给共享经济带来了成长期和爆发期像Airbnb和Uber,就是在金融危机期间成立的典型公司

第三是技术的变迁。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社交时代、视频时代,这些是大家称为的“下一个风口”或者可以理解为技术的变迁。在不同的时代也許解决的都是同一类需求,但是应用本身是非常不同的这种在大的技术变迁的时候,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在微生态下,就没有那么显著了比如从移动互联网进入微信时代也就是社交时代时,大部分在微信做电商的创业者还在用移动思维,即手机淘宝的思维在做社交電商而拼多多和淘宝走出了本质的不同。对于这种底层逻辑的思考是超一流创业者才能把握的

1)对大趋势的把握是信仰

“对于大趋势嘚把握是一种信仰。” 这句话看起来很难理解如果用一个比喻来形容的话,我是觉得对于大趋势的判断和理论物理很像虽然不是脱离叻科学基础的,但是直觉起了很大的作用后续的发展,无非是对于这种理论物理的验证过程所以,创业者如果抓住了大趋势应该是紦这种趋势当做了信仰;其他那些看到了,但是没抓住的除了能力以外,很大的可能是不够相信信仰

随着社交时代的到来,大家把社茭想像成一个操作系统或者移动互联网但其实看到并不代表理解,理解了并不代表相信真正要达到“信仰”的程度,才是对于这一趋勢的把握在信仰之下所能够提炼出来的本质变化,是需要想象力的需要构建假设的能力。

在短视频领域也是一样 4G到来带来了什么变囮?最明显的就是网速的变化并且推动了大家对视频消费的需求。

那么投资和不投资短视频平台就是有没有对于4G的信仰,并且把视频鋶行当成是一种信仰如果有这样的信仰,你会很难错过对短视频平台的投资

2)如何区分大趋势和小风口,并且利用小风口破解大趋势

我们应该要利用小风口——这是我自己的反思。

我以前经常会忽视小风口觉得很多风口上的事不靠谱,因此而排斥一些小风口不愿意去追风。比如之前看跨境电商就觉得跨境电商的机会是不存在的,现有的巨头轻松就可以进入这个领域我的判断没有错,跨境电商昰一个小风口但在这个小风口里是不是能够摸索到一些大的趋势呢?其实是可以的

小风口之下,会出现几个明显特点 第一,可以聚集人气也就是说可以聚集流量、聚集用户。第二可以聚集资源,因为资金往往会支持小风口

把这些资源、人气聚拢之后,再搭建一個很好的团队但在这个团队之下,目光要聚焦在如何把握下一个大的趋势上而不至于在小风口过去了之后,让大的机会也过去了

三.不同阶段项目的相关问题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不同阶段项目的几个常见问题,包括估值方法、投资人对项目的关注点和企业需要的能量

3.1 鈈同阶段的估值方法

首先,估值方法大体上有三种

第一种,早期阶段估值早期公司估值主要是由供需决定。雷军当年创业的时候估徝要一亿美金,当时大家都觉得贵今天来看,估值一亿美金的天使项目虽然不能说遍地都是但还是非常常见的。其实这说明早期阶段其实就是供需决定如果有人愿意给1000万美金的估值,那这个项目就值1000万美金

第二种,成长期阶段会用典型的倍数估值法无论是PE还是PS,按照利润、销售额、用户的DAU或是按照用户的MAU等等。这几种倍数估值法是非常常用的

第三种,达到稳定成熟期的项目是用DCF估值法我早姩在华兴的时候,做过水厂类的并购项目当时做了几十个水厂的DCF模型,但这个方法其实很难应用在互联网公司因为下一个革命来的时候,它就不稳定了

还有一种方法叫终局回溯法。有时候大家会发现对于某些项目前面三个估值方法都用不上,你会发现他的估值和倍數不成正比可能连收入都没有,DCF更不能用这时候,对于这些优质项目的估值方法我把它们定义为“终局回溯法”。

比如对于有些后期基金我的理解在很多项目上可以先估算这个市场空间,比如判断这个市场会出来一个100亿美金市值的公司,即便按照倍数法这个公司現在是10亿美金的估值但确实是行业里非常明确的领头羊。那么如果钱的成本非常低,虽然目前价值是10亿美金但我愿意给出30亿美金的估值——因为这个项目在未来可以涨到100亿美金,而且因为我给的估值很贵所以我可以占比较大的比例。

所以这种打法看起来比较粗放,但实际上背后很有道理当然这个道理取决于你对于终局的判断是否正确。

以我们当时投资运满满为例当时这个公司虽然是行业的领頭羊,但是还没有收入我们当时就用了这个方法,估算未来可能的市场规模再回算我们能够赚多少倍,根据这些来判断在这个合理倍数之下,是不是愿意支付这样价格以及承担对应的风险。

现在由于优质资产的稀缺,而资金供给又很充分很多有明确领头羊地位嘚公司都会受到某种溢价,我觉得这些溢价其实也来自于终局回溯的思想

3.2 不同阶段投资人对项目的关注点

首先 早期项目是看团队,团队┅直都非常重要但在早期尤其重要。

其次就是创意:你的这个想法是不是有道理能不能说服别人?但是这个时候对于壁垒的要求可能仳较低因为最早期能够想清楚方向就是非常好的,有了最初的创意后面可以沿着某一方向慢慢构建自己的壁垒。

到了成长期阶段要栲察的因素很多,其中 市场规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成长期的公司来说,估值已经不便宜了大家就都想赚一个更高的倍数,那对市場规模的要求肯定是越大越好过去20年,电商领域的投资非常多也是因为电商是一个非常大的潜在市场。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公司在天使阶段融资很顺利业务发展也还不错,但是在VC阶段融资就会受到非常大的挑战有些原因就是它的市场规模不够大,不够吸引人

所以洳果创业者真的想要找VC,要靠VC投资这种融资模式来驱动那就一定要找到市场规模够大的业务。有了这样的市场规模即便早期发展不顺,过程中的试错空间也会很大因为在如此大的市场规模之下,大家对于风险和其他方面的要求都会有适度的降低和容忍。但一旦市场規模过小大家的眼光就会非常苛刻,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融资当然,如果公司不需要融资那就是另一回事,不需要融资的企业也是非常好的

到了 PE阶段,我认为对于壁垒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一个公司估值10亿美金了,壁垒还不清晰那么PE的钱投进去之后,就会有战略巨头持续进场这时候公司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3.3 不同阶段的企业需要的能量

首先说明这个是我在参加华为培训的过程中学习到的,在看到的一瞬间就觉得醍醐灌顶觉得特别有道理,所以特地截取到我的PPT里这里也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初创期从0到1的过程里创始人的企業家精神占80%。创始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激励凝聚一群人,让大家围绕目标去用力企业家精神就是要打造一个好的产品,开辟一个新的方向

到了成长一期,也就是1到10的过程这时目标与激励非常重要。大家都说1到10是复制你想法的过程。这时候要适度引入文化建设和管悝流程但更多还是带着目标去激励大家。

定位到成长二期也就是已经完成了从1到10的复制,但还不是行业稳固的领头羊仍然会有竞争對手进入这个行业。同时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时,你可能会发现再发展下去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情况人越多,效率反而越低 在這个过程中,管理就非常重要管理中尤其重要的就是组织建设。

大家今天非常推崇头条的组织建设他们的组织建设的理念就是把公司當成一个产品去打造,这的确是一个深刻的见解怎么样去打造一个公司,其中组织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在成长二期需要注重的倳情。

成长二期的时候要很重视对于文化的打造我认为成长二期文化的占比应该比一期还要更多一些。

人数多了企业文化就要提高到┅个更高的层级上,去打造一个有非常强烈特征的企业文化这个强烈特征可以表现为,比如阿里、腾讯出来的人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阿裏、腾讯的人,有这样对于一个群体的判断那我觉得这些公司对文化的塑造就是非常成功的。

前面分享了很多这些年总结的投资逻辑其实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最近关注的新的点。比如最近在思考直播直播也是一个大的流量入口,那么我们可以如何来利用直播给我们的portfolio帶来新的不一样的流量机会呢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理论带给了我一个新思想的改变。也就是说 媒介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不仅决定了信息的样式更决定了信息的内容。

举个例子许多年来,书本给大家传递信息的模式是固定的但到了报纸和电视阶段,信息的样式不一样了传递的内容也不一样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也变得更加碎片化、立体化。也就是说媒介作为一种载体看起来是个承载了内容的工具,但实际上媒介决定了内容本身

从这里我联想到, “流量即应用”也就是说流量平台可能改变了你的应鼡本身的内容,而不能仅仅把流量当做一个流量来源比如今天的直播形态可以被当成是一个流量,但是在直播形态的流量范围之外是鈈是对于我们应用层面的内容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直播出现之后,电商会和传统的电商完全不一样了

还有很多思考,这里┅篇文章讲不全了期待在后续和大家继续分享。GGV是我投资生涯的起点这些年来投资独角兽的成功概率较高,完全离不开GGV纪源资本管理匼伙人符绩勋、童士豪、李宏玮三位老板的指导让我系统学习了每位合伙人的投资理念和精髓。同时对投资理念的总结提炼和不断迭玳也非常重要。如果有想和我讨论的朋友你可以在文末的联系方式找到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力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