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整地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受力物体内一点的应变状态

计算题: 1、已知应力状态如图所示,求主应力及最大切应力(图示单位为MPa)。 (10分) 2、已知应力状态如图所示,求主应力及最大切应力。 (10分) 3、已知应力状态如图所示,求主应力及最大切应力(图示单位为MPa)。 (10分) 已知应力状态如图所示,求主应力及最大切应力(图示单位为MPa)。 (10分) 5、已知应力状态如图示,图中应力单位皆为,试求: 主应力的大小,主平面的方位; 最大切应力;(10分) 6、已知应力状态如图示,图中应力单位皆为,试求: 主应力的大小,主平面的位置; 最大切应力。 (10分) 7、(10分)已知三向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图中应力单位:MPa), 试求: 主应力;2)主切应力;3)形变应变能密度。 8、(14分)已知点处为二向应力状态,过点两个截面上的应力如图所示(应力单位为MPa)。试用解析法(用图解法无效)确定该点的三个主应力。 9、(8分)图示为某构件内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图中应力单位为MPa),试分别求其第二、第四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 10、(8分)图示为某构件内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图中应力单位为MPa),试分别求其第二、第四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 11、(4分)矩形截面细长悬臂梁如图所示。试求A、B、C三点的应力,并 用单元体分别表示这三点的应力状态。 12、(4分)已知构件内某点处的应力状态为两种应力状态的叠加结果,试求叠加后该点该平面内的 (1)主应力与主应变; (2)主切应力; (3)该点的形变应变能密度。 (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横向变形系数) 13、图示板件,微体处于纯剪切应力状态,试计算沿对角线与方位的正应力,以及所对应力正应变与,沿板厚方向的正应变。材料的弹性常数与均为已知。 14、图示直径为的圆截面轴,其两端承受扭力矩作用。设由实验测得轴表面与轴线成方向的正变应,试求该扭力偶矩之值。材料的弹性常数与均为已知。 15、图示微体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应力单位为,试求:1)指定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2)主应力所在主平面的方位;3)最大切应力。 16、图示矩形截面杆,承受轴向载荷作用,试计算线段的正应变。设横截面的高度、宽度以及材料的弹性常数与均为已知。 17、已知应力状态如图所示 ( 应力单位 ) ,求:1 ) 指定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2 ) 主应力及所在截面的方位。 18、、已知应力状态如图示,图中应力单位皆为,试求: 主应力的大小,主平面的方位; 最大切应力;(16分) 19、某点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已知σ = 100 MPa,τ =100 MPa,试求:1、该点的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2、该点属于何种应力状态 20、已知应力状态如图示,图中应力单位皆为,试求: 主应力的大小,主平面的位置; 最大切应力。 在单元体上绘出主平面位置及主应力方向; 21、图示微体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应力单位为,试求:1)指定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2)主应力所在主平面的方位;3)最大切应力。 22、知应力状态如图所示 ( 应力单位 ) ,求:1 ) 指定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2 ) 主应力及所在截面的方位。 23.某点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试求:(1)该点的主应力大小与方向;(2)该点的最大切应力;(3)在单元体上画出主应力的方向(图中应力单位:)。 24、(10分)已知三向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图中应力单位:MPa), 试求: 1)主应力;2)主切应力;3)形变应变能密度。 5-1 木制构件中的微元受力如图所示,其中所示的角度为木纹方向与铅垂方向的夹角。试求: 1.面内平行于木纹方向的切应力; 2.垂直于木纹方向的正应力。 解:(a)平行于木纹方向切应力 MPa 垂直于木纹方向正应力 MPa (b)切应力 MPa 正应力 MPa 5-2 层合板构件中微元受力如图所示,各层板之间用胶粘接,接缝方向如图中所示。若已知胶层切应力不得超过1MPa。试分析是否满足这一要求。 解:MPa MPa,不满足。 5-3 结构中某点处的应力状态为两种应力状态的叠加结果。试求叠加后所得应力状态的主应力、面内最大切应力和该点处的最大切应力。 解: 左微元 叠加 面内最大切应力: 该点最大切应力: 左微元,, 右微元,, 叠加 ,, ,, 面内 该点 叠加 主应力 面内及该点:MPa 5-4 已知平面应力状态的最大正应力发生在与外力作用的自由表面AB相垂直的面上,其值为。试求应力分量、和。

}
设弹性体内任一点处,延正交坐标轴方向的正应变及延各坐标面内角平分线方向的正应变,已知。求该点应变张量。... 设弹性体内任一点处,延正交坐标轴方向的正应变及延各坐标面内角平分线方向的正应变,已知。求该点应变张量。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

【摘要】:正 应力与应变是弹性力学中两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对这两个概念,一般是求助于坐标,用六个分量来描绘,或者利用张量给出它们的定义。本文利用另一门数学工具——线性变换,来定义一点处的应力与应变。并证明了这种变换是对称变换。这样,应用对称变换的理论,很方便地导出一点处的应力与应变状态研究中的各个公式。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秦纪泰;;[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1期
何承源;[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4期
初光喜,王兆玺;[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崔殿军;;[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宋乾坤;[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0年03期
许召春;刘华军;;[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学庄;许秀芳;王贵昌;;[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方剑;张赤军;;[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谢小碧;陈颙;严维玲;;[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8)[C];1989年
王金锐;那日苏;秦林金;刘志耀;刘国辉;王淑敏;杨敬英;;[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周友华;;[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黄西成;陈刚;陶俊林;陈勇梅;;[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彭华;乐运国;曹定胜;王文安;;[A];先进纤维混凝土 试验·理论·实践——第十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李发孝;;[A];第七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龚振宇;周树夏;刘彦普;何黎升;Singare.S;李涤尘;;[A];2004年中国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王秀丽;蔡建辉;;[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上海交通大学 潘健生;[N];科技日报;2002年
靳国厚 侯作岐;[N];中国水利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芳;[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卫卫;[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郭爱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