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什么意思体系是一个什么样的金融体系

【图文】关于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探索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关于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探索
上传于||文档简介
&&全​面​梳​理​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发​展​历​史​,​并​对​国​际​普​惠​金​融​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实​现​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大小:539.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
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
焦瑾璞,此文发表于《中国金融》2010年10期
一、普惠金融体系的基本含义
普惠金融体系(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是联合国在“2005国际小额信贷年”推出的一个新的概念。2005年,联合国动员了很多专家,通过在线调查、专家访谈、研讨会等形式,起草了一本有关普惠金融体系蓝皮书,并于2005年5月在日内瓦举行了全球关于普惠金融体系的启动大会。这本蓝皮书对普惠金融体系的前景如此描绘:“每个发展中国家应该通过政策、立法和规章制度的支持,建立一个持续的、可以为人们提供合适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体系。它将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家庭和企业可以用合理的价格获得各种金融服务,包括储蓄、信贷、租借、代理、保险、养老金、兑付、地区和国际汇兑等;二是健全的金融机构,应遵循有关内部管理制度,行业业绩标准,接受市场的监督,同时也需要健全的审慎监管。三是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是指可提供长期的金融服务。四是要在金融领域形成竞争,为客户提供更高效和更多可供选择的金融服务”。
根据以上联合国对普惠金融体系的描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英文inclusive这个词,其本意是包容的意思,中文翻译为“普惠”,“普”指金融体系及金融服务的外延要扩大,即将需要金融服务的所有人均纳入到金融服务的范围之内。“惠”指使需要不同层次金融服务的所有人均能得到合适的金融服务,即通过一定的金融形式改善人们经济状况或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因此,普惠金融体系的基本含义就是为社会所有人,特别是贫困和低收入者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
在普惠金融体系中,需求方即客户有权利可以用合理的价格获取和种金融服务,供给方即金融机构有义务在遵循市场监督的原则下开发创新和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金融服务,而政府方则需要通过政策、立法和规章制度等建立一个可持续性的金融体系。同时,普惠金融体系特别关注目前尚不能被商业银行服务覆盖的那些低收入和贫困人群,认为只有这部分特定目标客户的金融服务解决了,才能是一个健全和完善的金融体系,由此普惠金融体系不仅要巩固现有的运行良好的金融机构,还要将一个个零散的微型金融机构和服务有机地整合成一个系统,并将这个系统融入金融整体发展战略中去,让金融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实际上,在现代经济金融高度发达的今天,金融服务已经深入到我们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多数人都在享受着不同形式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体系的目标就是要进一步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需要金融服务的所有人、特别是那些目前常被商业银行忽视的微小型企业、个体经营者、农户等提供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机会和途径,运用金融手段,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
二、普惠金融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普惠金融体系这一概念的提出尽管才短短几年的时间,但目前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也迅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实际上,普惠金融的理念和思想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其在实践上的探索也一直没有停止。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以及一些社会团体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如何为贫困和低收入者提供正规和非正规金融服务的渠道,可以说,普惠金融的理念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
早在15世纪,意大利修道士就开展了信贷业务以抑制当时盛行的高利贷利率。18世纪20年代,在爱尔兰诞生了“贷款基金”,它利用捐赠得到的财物,向贫困农户提供无抵押的零息小额贷款,这种贷款用“共同监督(peer
monitoring)”机制来保证贷款者每周分期还款。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爱尔兰在1823年通过的一个特别法案,这个法案将“贷款基金”由原先的慈善机构变成了金融中介机构,允许其对贷款收取一定的利息,并同时允许其吸收需要支付利息的存款。在1836年,爱尔兰成立了贷款基金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监督和管制“贷款基金”的运行。到1840年,爱尔兰共发展出约300家自立的可持续的机构,吸收存款,并向穷人发放小额贷款。受益于利润和存款的不断增长,鼎盛时期这些机构覆盖了20%的爱尔兰家庭。
从19世纪开始,在欧洲、日本和其他许多国家,政府借助邮政系统和邮政金融服务,努力扩大在农村地区的小额储蓄、支付服务。与此同时,信用合作社成为19世纪和20世纪的主流,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德国的雷发巽(Raiffeisen)信贷合作社,在雷发巽信贷合作社的成功示范下,德国的信用社在1909年达到13000个,社员达到百万人,这一时期德国的小额信贷取得较大成功,很大程度上替代了高利贷,也弥补了私人银行的不足。
到了20世纪70年,现代小额信贷在孟加拉、巴西及其他一些国家开始出现。小额信贷最初实行小组贷款模式,小组成员之间负有连带担保责任。早期的例子是穆罕默德·尤纳斯教授在孟加拉开始的小额信贷扶贫实验,并创办了乡村银行(Grameen
B GB)。此外还有拉美的ACCION国际组织(ACCION
International)和印度的自我就业妇女协会银行(Self Employed Women's A
SEWA)。这些金融机构直到今天仍然发展得很好,他们的成功也致使无数金融机构纷纷效仿,个别大型银行如印尼人民银行的小额信贷模式也广受欢迎。
20世纪80年代,全球小额信贷项目在早期方法论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扶贫融资的概念。许多实践证明,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妇女的还贷信誉比那些较富裕并从商业银行进行贷款的人更好,微小型企事业和低收入者即使承担一定的高利息也更愿意通过获得信贷支持获取发展机会。同时,实践也充分证明,小额信贷机构如果能够实现盈亏平衡,就能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能进一步面向大量微小型企业和贫困人口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减贫的热潮,越来越多的政府和金融机构开始认识到,面向贫困地区和低收入群体单一地提供贷款是远远不够的,贫困人群也需要全面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在这种认识的促使下,国际范围内小额信贷的发展,逐步从传统“小额贷款”向为低收入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微型金融”过渡。微型金融是指为贫困人口提供的一系列包括借贷、储蓄、保险以及转账在内的金融服务,
进入21世纪以来,又有很多人开始提倡用普惠金融取代微型金融的概念,即从资助分散的微型金融机构和金融创新向建立包容性的金融体系的转变。这种转变意味着外延和内涵都进一步扩大,更加重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普惠金融也意味着相关的金融服务供给者,即不同类型、步同规模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各自的比较优势为贫困人口、低收入家庭以及微型和小型企业提供服务。
用“普惠金融体制”的概念取代“微型金融”,意味着微型金融不再被边缘化,而是与更加广泛的金融体制融合,成为一个国家金融体制的一部分。在一些国家,传统的微型金融和更广泛意义上的金融体制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许多专门的小额信贷机构也办理基层业务,并继续扩大其业务覆盖的范围。商业银行和其他正规金融机构为了服务更贫困更偏远地区的居民也逐渐转向低收入消费群体。这些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共同坚持着要向更多贫困人口服务的承诺。
事实上,早在2002年的世界发展筹资会议上,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达成了蒙特雷共识,明确提出“为了加强金融部门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必须推进小额贷款和向中小企业的贷款。”他们还建议“发展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无论是独自还是合作,都能够有效地帮助这些企业获得金融服务(包括融资)和金融产品。”在2005年9月的联合国世界首脑会议上,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们认识到“使贫困者得到金融服务尤为必要,包括获得微型金融和小额信贷”。
依据上述共识,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司(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
DESA)与联合国资本开发基金会(United Nations Capital Development F
UNCDF)开始立项专门分析实现金融普惠性的障碍,并撰写了一系列报告,总结各个国家为克服这些障碍所做出的努力。为此,联合国资本开发基金会、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的发展筹资办公室(Financing
FfD)和世界银行在2005年春季举行了一次多达800人参加的全球性网络会议。这一磋商进程在2005年5月召开的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全球会议上达到高峰,该会议由国际劳工组织在日内瓦举办,是最后一次多方利益相关者讨论,会议的成果正是——提出了“构建普惠金融体系”。
三、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意义
普惠金融体系的提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一大突破,一定程度上颠覆了金融主要为富人服务的传统理念,要求我们转变对传统金融体系的认识,金融服务不只属于富人,大规模的弱势客户应该与其他人一样得到共同的、公平的金融服务的权利。因此,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对于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健全金融服务网络,有效运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通过小额信贷和小额融资服务帮助农村和城市地区低收入群体提高生活水平、降低贫困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1、普惠金融体系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反思和扬弃。现在的金融体系是经过多年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在的金融体系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其突出的一点是服务越来越倾向于服务价值取向较高的客户,而忽视那些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经营者、农户或者自然人客户,也就是说众多的有发展潜力的客户被排斥在金融服务对象之外,也就意味着很大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和微小型企业只能通过非正规金融途径才能获得他们需要的金融服务,当然这些金融服务不仅是不可持续的,而且代价高昂或条件苛刻,例如私人借贷、高利贷等,甚至可能造成社会风险。因此,普惠金融体系强调要从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依靠技术革新和政策支持来推动金融市场向那些更加贫困和更加偏远的地区开放,并提供种类更加丰富、价值更加合理的金融产品。同时也要在观念上更新,推进多层次金融机构建设,运用政府推动力发展微型金融,将扩大金融覆盖面作为国家整体金融发展战略,从而最大限度地提供金融服务。
2、普惠金融体系是小额信贷及微型金融的延伸和发展。从普惠金融体系的诞生背景和发展来看,它与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对于弱势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特别是小额信贷在帮助人们创造就业、增加收入、通过开办微小型企业改善经济状况等作用,大家已有充分的共识。而在普惠金融理念中,这一认知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过程,从实质上讲就是一个向更加贫困的人群和更加偏远的地区开放金融市场和推进金融服务的过程。在一步步推广金融服务的过程中,运用金融杠杆,来撬动贫困人口的经济能力,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经营能力因为获得并且使用金融服务和产品而得到改善、减少贫困程度甚至脱贫致富。
3、普惠金融体系致力于建设一个系统性的金融服务网络或者体系。小额信贷是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的共识认为,小额信贷单一地提供贷款是远远不够的,贫困人群也需要一系列如借贷、储蓄、保险以及转账等在内的全面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微型金融的概念逐步取代了小额信贷的概念,但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发现“微型金融”也很难描述和涵盖当前融资市场中的多样化的金融机构,特别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向贫困人群提供金融服务也同样是一项切实可行的商业活动。目前,商业银行、国有银行、邮政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如金融公司、保险公司)、非政府组织等零售金融服务提供者越来越多地涉足和进入小额信贷领域和微型金融领域,微型金融这一术语已不能准确描述这些多样化的金融机构。用“普惠金融”的概念取代“微型金融”的概念也就更准确,可以有机地将微型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和其他正规金融机构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仅包括专业的小额信贷机构、微型金融机构,而且还包括商业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是一种更加广泛的金融体制融合,是一种完善的服务网络和体系。
4、普惠金融体系实质上也是一种金融公平的体现。普惠金融体系的愿景是满足有效金融服务需求,为人们提供信贷服务的公平机会、金融融资渠道享用权的公平,消除金融服务歧视和不公。在构建普惠金融体系过程中,除了客户、金融服务机构努力外,政府需要担当一个重要角色,一是在不违反金融机构基本规则的公平性和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前提下,应该给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以创新的空间开发适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制定宏观金融政策如规章制度、激励政策和监管机制,保证金融机构适宜的生存空间,使他们有能力持续性地为贫困和低收入人口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或金融产品。三是通过财政刺激等手段引导资金和鼓励金融机构为贫困和低收人群服务,主动提高普惠程度。
&建立一个全民平等地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普惠金融体系是必要的、迫切,同时也是充满困难和挑战的。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下,离实现这个理想还有很长一段路遥走,但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取得的巨大成功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在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双重推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普惠金融这一伟大的理想将会成为现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作者:
  普惠金融(inclusivefinancial),又被称为包容性金融,其基本含义是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尤其是“三农”、低收入群体和微小企业等提供服务。普惠金融与金融排斥(FinancialExclusion)相对应。由于教育程度有限、收入水平较低、地理位置偏远、风险较高等诸多因素,“三农”、低收入群体和微小企业往往很难获得所需的金融服务,往往被排除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而普惠金融就是要消除金融排斥现象,将社会所有阶层纳入金融服务对象的范围,要为全体金融需求者提供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机会,使得社会的每一个阶层、每一位成员都能有机会参与经济的发展,都能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最终实现社会的共同进步、共同富裕。
  普惠金融旨在实现金融公平,有利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利于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贫富不均的矛盾,有利于扭转金融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畸形局面,意义重大,利国利民。
  普惠金融首先是“惠农”,惠及“三农”,缩小城乡差距。与高速发展的城市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工业及收入增长较快的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农民收入相对较低,“三农”对于金融的吸引力自然要弱,而金融对于“三农”的排斥又反过来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所以,普惠金融要改变“重城抑农”的做法,通过为“三农”提供信贷资金及其所需的其他金融服务,通过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城乡协调、机会均等的金融体制,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普惠金融其次是“惠低”,惠及城镇低收入人群,缩小贫富差距。由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效率优先”政策的实施,以及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加之尚不健全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国民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财富呈畸形分布状态,金融资源往往也是仅为较富有的阶层提供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的安定团结,可能破坏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大局。普惠金融要改变“嫌贫爱富”的做法,将城镇低收入人群纳入进来,为其创造获取各种所需的金融服务的平等机会,出于其长期以来受到金融排斥的弱势地位,甚至为其提供各种金融优惠政策,使得低收入人群尽可能地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帮助其提升收入水平。
  普惠金融还得惠“小”,惠及微小企业,缩小“大小”差距。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微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低,但是微小企业数量众多,种类庞杂,不仅创造出很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生活需求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微小企业业务波动较大、信用不足,缺乏担保资产,风险较大,很难达到正规金融的融资要求,金融机构往往将其拒之门外,绝大部分金融资金长期集中于大中型企业项目,微小企业长期陷于融资困境,这种状况束缚了微小企业的长足发展。普惠金融要改变金融机构“抓大放小”的做法,为微小企业提供信贷扶持政策及其他金融服务,拓宽微小企业融资渠道,增强微小企业融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政府和金融机构必须积极配合、双管齐下。政府的作用甚为关键。一方面,政府要在保证现有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上,制定宏观金融政策和制度规则,通过有效地监管,鼓励创新,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并辅以财政政策、税收手段等,逐步消除金融排斥和不公平现象,引导、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地持续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政府还应不断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积极研究、大力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中的重要作用,适度降低农村及贫困地区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建立起农民自己的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并不断完善其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最终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合理分工、相互合作、共同配合、协调发展的格局,共同推进普惠金融。同时,金融机构的努力对于普惠金融的构建也是不可或缺的。金融机构应积极推进创新步伐和服务水平,不断推出能够满足“三农”、低收入人群及微小企业需求的新产品,扩大盈利来源,不断采用新技术创新服务渠道,扩大服务覆盖面,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服务渠道网络,实现盈利目标的同时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
网站编辑:构建普惠金融体系 推动农村金融建设
|中国银行业|利率|市场化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构建普惠金融体系 推动农村金融建设
  中国副行长 李振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让金融改革与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所有地区、所有人群,这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构建普惠金融体系
  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
  过去十几年,国际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成功经验证明了贫困人口是有能力消费金融产品的,普惠金融不但对贫困和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积聚资产、脱贫致富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促进了相关金融机构的有效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发展普惠金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有效推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最薄弱的环节。截至2012年底,我国仍有1686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目前我国城市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平均服务面积不超过8.7平方公里,而一些西部地区县域网点的服务面积超过205平方公里。县域地区平均的存贷比为57.6%左右,比城市地区要低17.2个百分点。发展普惠金融能够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有效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发展普惠金融能够帮助国家惠农政策延伸服务触角。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如何落到实处始终是一个难题。以新农保项目为例,新农保资金归集、划拨、管理、转移续接、发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金融支持,如何安全便捷地把养老金发放到农民手里关系到惠农政策的成败。发展普惠金融,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能够让农民不再需要长途跋涉到城市网点领取养老金,真正将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最后,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截至2012年底,我国第一产业经济增加值达到5.24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144.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17元,比2004年增长了169.7%,各地政府加快农村市场和流通体系的建设,农村地区交易活动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支付结算等基础金融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发展普惠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发展普惠金融纳入国家重要战略规划,并提出了总体部署和明确要求。
  践行普惠金融
  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骨干和支柱,农业银行历来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渠道和服务方式,在扩大“三农”服务覆盖面、有效提升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大力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针对农村地区结算难、取现难等金融服务难题,农业银行创造性地开展了金穗惠农通工程。以惠农卡为依托,在农村超市、农资店、医疗站等场所设置服务点,布放金融电子机具,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代理、转账、消费和小额取现等服务。到2013年10月末,农业银行共设立服务点58.3万个,布放电子机具116.9万台,对全国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67%;代理新农保1122个县、新农合789个县,占全国有农业人口县的54.1%;代理涉农财政补贴、农村收费等其他项目1667个。通过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切实改善了农村支付结算环境,使农民享受到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也推动了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二是持续提升对农民的金融供给,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方面,农业银行推出了专门面向农户的金穗惠农卡产品,着力在农业生产、社会保障等多方面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金融服务。截至2013年11月末,农业银行惠农卡发卡量达到1.38亿张,惠及全国近40%的农民。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农户贷款投入力度,努力破解农民贷款难题。截至2013年11月末,农业银行农户贷款余额4875.1亿元,较年初增加902亿元,其中农户小额贷款余额901亿元,户均3.7万元,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认真做好商业化金融扶贫工作,保证最弱势群体享有金融服务权利。农业银行始终把金融扶贫作为落实面向“三农”市场定位的重要抓手。坚持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金融扶贫的战略重点,制定下发专门的指导办法,根据全国14个连片特困区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方案,明确对片区重点行业的支持政策。截至2013年10月末,农业银行在14个连片特困地区贷款余额3770亿元,较年初增加514亿元,增速15.79%,高出全行贷款平均增速6.38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做好普惠金融服务
  应解决错配问题
  当前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供需不对称,即供给方金融机构与需求方低端客户之间存在一定的错配。金融机构的体制机制和产品服务主要是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以成熟的市场和客户为目标设计开发。而地处经济欠发达、市场欠完善的县域农村客户对金融机构来讲一般都是低端客户,与银行制度对接程度差,甚至难以达到准入标准。能否有效解决这一错配问题关系到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成败。结合农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实践,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金融机构要自觉增强履行普惠金融的社会责任。普惠金融服务不足是我国当前农村金融体系中最突出的问题,在利润目标导向下,越是贫困偏远地区,越是需要提供金融支持的地方,越是金融机构最不愿意服务的地方。在新形势下,金融机构要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出发,坚决摒弃传统金融服务对低端人群的金融排斥逻辑,既做锦上添花的事,也做雪中送炭的事。在不放松风险管理要求的前提下,沉下心来,在制度和产品设计上大胆创新,通过降低门槛、优化流程、简化手续,不断提高与低端客户金融需求的匹配度,拉近金融服务与低端客户的距离,使金融服务惠及更广大的地区、惠及更多的人群。
  二是要统筹银行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力量,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不计成本、不计风险的“输血式”普惠金融服务,是无法长久维持的,最终遭受损失的还是金融需求不断增加的客户。构建普惠金融体系还是要以商业可持续为基本前提,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可以借鉴开发性金融的路径和技术,发挥金融机构融资优势和政府组织协调优势,通过在制度、市场、信用环境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弥补体制落后和市场失灵,把不成熟市场的“不合格客户”培育成“合格客户”,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的金融投入。这样做,政府可以实现地方发展目标,金融机构能做到商业可持续,客户可以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形成多方共赢的良性发展。
  在这方面,农业银行与甘肃省政府合作推出的“双联惠农贷款”就是一个成功案例。在政府层面,甘肃省各级财政在58个贫困县全部建立融资担保公司,为农民贷款提供全程全额担保,解决银行贷款的后顾之忧;在金融机构层面,农业银行创新服务模式,开发设计政府参与其中的融资结构,与政府共同组建了287个担保调查团队,共同开展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一年多来,农业银行累计发放双联惠农贷款67亿元,惠及10多万户农民,其中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占比64%,为甘肃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提供了很大帮助。
  三是要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渠道和方式。普惠金融的目标是要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有效缩小金融服务的“贫富差距”。但在实现路径上,不能走过去遍地开花铺设网点的老路,需要积极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的发展方式。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电话、手机、电脑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偏远地区越来越普及,这为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渠道、有效扩大服务覆盖面提供了有力条件。农业银行在这方面也在积极探索,这几年我们将网络优势与新兴电子服务渠道有机融合,大力发展了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渠道,探索出一条低成本服务偏远地区的新路子。下一步农行还将继续加快互联网金融和移动金融产品的研发推广,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基础金融服务。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惠金融体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