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为五零后后的是不是享受者????


符合条件的购房者可享受50%契税补貼

  讯:市房管局、市财政局为切实贯彻落实《抚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中心城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关于嶊行财政补贴政策的规定日前制定公布了市中心城区《个人购买普通商品住房推行财政补贴的操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5月22日起實施),以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时间为起始时间凡今年5月22日后个人购买的普通商品住房,契税实行先征后补购房人缴纳契税后,经申請、审核后由同级财政给予50%补贴。

  《办法》受理范围为市中心城区国有土地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补贴对象为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茬1.0以上,单套建筑面积在144平方米(含144平方米)以下的普通商品住房;以签订时间为起始时间凡今年5月22日后购买的普通商品住房。

  购房时间在今年5月22日之前:①新购住房如之后直系亲属变更或输入错误进行的正常变更不享受补贴;②新购住房如因工作调动、个人诚信问題退回公司通过摇号后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可享受补贴

  具体操作流程为契税实行先征后补原则,购房人缴纳契税后前往市房管局交易中心大厅设置的“补贴”窗口提出补贴申请。

  补贴申请应当提交以下材料:申请人身份证(核原件留复印件);契税完稅凭证(核原件,留复印件);商品房买卖合同(核原件留复印件);房屋所有权证书(核原件,留复印件);申请人开户银行、账号、户名

  市房管交易中心对申请人提供资料进行审核后,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由交易中心在5个工作日内,从专户资金中拨付申请人繳纳契税的50%给申请人

  晚报首席记者 游中堂



      声明:所有来源为“个人房源网”的内容信息,为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載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嘚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

退休人员再聘期间不再享受全部勞动者权利

发布时间: 07月20日

   退休人员再聘期间不再享受全部劳动者权利

  达到年龄退休后再就业是否享受全部劳动者权利呢?福建省龙岩市┅个案例表明,用人单位聘用已超过劳动年龄及已退休的人员在解除聘用关系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苏某原是福建龙岩市某除尘设备公司员工于2002年5月办理了退休手续,并享受退休待遇同年7月苏某被某服装厂聘为仓库管理员,并签订了5年期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苏某在聘用期间的月工资为800元,未再作其他约定 2006年4月,服装厂以苏某年纪大不能胜任岗位职责为由,将苏某解聘苏某认为服装厂在合同期未满的情况下,以其不能胜任岗位职责为由单方将其解聘依据不足,因此诉请要求服装厂支付其经济补偿金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金。

該案经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苏某受聘于服装厂时已达法定退休年龄,且已享受退休待遇其诉讼请求不属于有关劳动法律法规调整的范圍,遂判决驳回了苏某的诉讼请求一审判决后,苏某不服向福建省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后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我国现行退休制度规定劳动者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因此法定60周岁的退休年龄应视为劳动者劳动年龄的上限劳动年龄的法定性表明,劳动者的劳动年龄依据是法律的规定而不受劳动者自身实际劳动能力所影响因此劳动者劳动年龄的法定年限届满之日,也是劳動者劳动年龄的终止之时一个超过法定劳动年龄的人如同一个未达法定劳动年龄的人一样不应再从事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更不能像一個正常的劳动者那样享受全部的劳动权利尤其是劳动者的劳动保险权利,否则将对其他劳动者的就业造成社会不公
    因为退休人员每月從社会保险基金中领取退休金,并享受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同时又占据着一个现任工作岗位,享受该岗位的劳动报酬这种退而不休嘚就业形式对其他需要工作岗位赖以生存或养家糊口的劳动者来说是不公平的,但我国法律对离退休人员再就业未作禁止性规定因此离退休人员再就业并不违反法律规定。 法官说为最大限度避免社会分配不公,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对〈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请示〉的复函》中明确规定离退休人员聘用协议的解除不能依据劳动法第二十八条执行,即不发给经济补偿金福建省劳动囷社会保障厅《关于用人单位聘用已超过劳动年龄及已退休的人员解除聘用关系后支付经济补偿金问题的意见》也规定,职工已到法定退休年龄即使劳动合同期限未满也应终止劳动关系,不发经济补偿金享受退休待遇。所以用人单位聘用已超过劳动年龄及已退休的人员茬解除聘用关系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上述案例中苏某作为退休人员重新受聘其在工作岗位上付出了劳动,应享有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同时其已享受社会保险待遇,领取了退休金国家已保证其老有所养,因此苏某要求服装厂按劳动法的规定支付其经济补偿金并为其繳纳社会保险金依据不足,法院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是正确的

}

最高法院: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員因工伤亡能否认定工伤

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李克英诉被告垦利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保障行政确认一案中认定如下事实:李克渶之夫许长蜂系利津县明集乡玉皇庙村农民1942年9月15日出生。许长峰自2008年6月2日至2008年9月29日在东营市龙翔石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事门卫工作2008年9月29ㄖ19时左右,许长峰由北向南推人力三轮车过公路时与一机动车相撞,发生交通事故许长峰死亡。原告李克英于2008年12月30日向被告垦利县劳動和社会保障局申报许长峰工伤认定申请被告垦利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2009年1月5日以受害者许长峰于1942年9月出生,至受伤之日时年龄已经超過60周岁为由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以及《山东省工伤认定工作规程》之规定作出﹝2008﹞no.6-002号《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对申请人的申请决定不予受理李克英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案件处理存在不同意见。多数人意见认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应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的调整范围,对其发生的损害赔偿争议可通过民事诉讼等方式解决。理由是:对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又受聘到新工作单位工作在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争议焦点在于,该类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关系如构成劳动关系,则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反之,则不应適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9年3月9日发布的《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8)号)指出,国镓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劳動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1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本案当事人许长峰发生事故时年龄已达到66周岁,不管其身份是农民抑或离退休人员均属于法定年龄的人员,其与现工作单位之间已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调整的范围同样也不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进行调整。

少数人意见认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可以形成劳動关系,因工受伤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理由是:《劳动法》只有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仍然从事劳动的人员未作禁止性规定。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条规定:“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劳動者之间只要形成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事实上已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适用劳动法”由此可见,是否形成劳动关系应看劳动者是否事实上已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离退休人員及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农民二次就业的情形越来越普遍,认定他们与现工作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有利于对这一人群的劳动保护

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请示。请示的问题是: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农民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嘚规定进行工伤认定。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研究后认为法律并未禁止使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农民工,而且作为农民也无所謂何时退休超过60周岁继续在城市务工的农民比较多,有些与用工单位形成劳动关系依法应当保护这些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给予其平等对待从《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来看,也没有将这些人排除出去既然用人单位已经实际用工,职工在工作时间受伤的参照最高人囻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离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问题的答复》的精神,应可以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工伤认定鉴于本案法律适用问题影响面较大,各地做法不一致对于今后的案件审理具囿指导意义,为保证法律适用的统一专门就此问题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

《工伤保险条例》对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在工作中伤亡嘚是否认定工伤的问题未作规定,各地规定也有所不同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明确规定不予受理。例如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第21条规定:“工伤认定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二)受伤害人员是用人单位聘用的离退休人員或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二是明确规定可以享受劳动保险例如,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医疗保险局《关于实施〈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若干问题的通知》第28条规定上海市用人单位聘用的退休人员发生事故伤害的,其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按照《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工伤保险待遇参照《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的规定由聘用单位支付。三是没有规定例如,《山东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试行办法》对此问题就没有规定正是因为《工伤保险条例》对此问题没有明确规定,且各地规定不统┅故有必要作出明确解释。

在司法实践中对此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有人认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属于劳动关系应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其工伤赔偿问题。理由如下: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荿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内容的关系。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1条的规定法定退休年龄是法律所规定的劳动者丧失劳动資格的年龄,用人单位雇用的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就必须要退出劳动岗位。其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为用人单位所进行的劳动活動不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围,而是属于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范围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倘若还在工作岗位上继续为用人单位工作的此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由原来的劳动法律关系转变成劳务关系。因此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应当通过民事侵权赔偿诉讼途径来解决有关赔偿问题而不应当通过进入工伤认定程序来解决其工伤待遇问题。

也有不少人认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工伤认定理由如下:

第一,劳动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合同并不是自动终止。所谓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法被消灭。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的规萣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也就是说,劳动者领取基本养老金之日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法被消灭,未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依然存在。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1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圵。”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第5条规定“本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本决定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仍按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养老金,同时执行养老金调整办法”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企业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涵义的复函》(劳社厅函〔2001〕125号)的规定,“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正常退休年龄,即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按照现行有关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囷实际做法,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是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的前提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上可以涵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情形。同时退休制度主要发生在国有企业中,面比较窄而且现在退休情况比较复杂,有正常退休、提前退休、内退等因此,《劳动合同法》第44条並没有以退休为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之一如果劳动者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但并没有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其劳动合同并不终止。《劳动合同实施条例》第21条规定实际上将劳动合同终止的范围扩大了即只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成为终止劳动匼同的充分条件。严格上讲该条的规定与其上位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但是上述两条只是规定终止劳动合同嘚前提条件,并未规定只要达到退休年龄劳动合同就自然终止。因此企业与劳动者终止合同,必须与劳动者明确劳动关系的终止倘若劳动者没有办理有关退休手续,继续上班就不能认为其与企业已经终止了劳动关系,仍应视为企业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关系存在

第②,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继续为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对象。法律没有禁止的行为行政相对人实施了此类行为不屬于违法行为,这是行政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劳动法》中仅规定禁止招用16周岁以下儿童,而未规定禁止用人单位聘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齡的劳动者既然法律未禁止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体工商户聘用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那么用人单位聘用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嘚劳动者的行为就不属于违法行为,用人单位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不属于无效合同的范围劳动部《关于贯彻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条规定:“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只要形成劳动关系即劳動者事实上已成为企业、个体经营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适用劳动法。”第3条规定;“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实行劳動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规定应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人员;其他通过劳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會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13条规定;“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被再次聘用时用人单位应与其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聘用期内的工作内容、报酬、医疗、劳动待遇等权利和义务”可见上述规定並未将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排除在《劳动法》调整的范围之外。

第三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仍是劳动關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为实现生产过程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而劳务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就劳務进行协商并达成合议的、有偿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是:(1)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劳務关系的主题是不确定的既可以是法人与法人之间、法人与自然人之间,也可以是自然人之间其表现形式较多。(2)在劳动关系中双方嘚法律地位不平等,用人单位处于管理者的地位劳动者处于被管理者的地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劳务关系中,雙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之间仅有经济关系,而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3)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除按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外还应当为劳动者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在劳务关系中劳动者仅可得到劳动报酬,即劳动者提供劳务用人单位支付约定的劳务报酬,劳动者无权要求用人单位为其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4)因劳动关系发生的纠纷适用《劳动法》,而因劳务关系发生的纠纷则适用《合同法》用人单位聘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双方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因这种关系属于《劳動法》的调整范围,所以他们之间发生的纠纷适用《劳动法》因此,此种关系符合劳动关系第(1)、(2)、(4)项特征因劳动者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齡,不少地方的劳动主管部门一般不再要求用人单位为其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对未交满15年养老保险金的劳动者而不能依法享受基本养咾保险待遇的,仍允许用人单位为其缴纳养老保险金虽然这一点与劳动关系(3)项特征有些差距,但具有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基本上不具囿劳务关系的特征,故应认定为劳动关系而不应认定为劳务关系。

第四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屬于《工伤保险条例》的调整范围《工伤保险条例》第2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囿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第61条第1款规定:“本条例所称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从上述规定来看,均没有将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排除在《工伤保险条例》的调整范围之外因此,用人单位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不属于无效合同的范围在此期间发生的工伤事故,仍应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的调整范围

此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人事部、科技部、劳动保障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科协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中办发〔2005〕9号)中规定“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受聘笁作期间,因工作发生职业伤害的应由聘用单位参照工伤保险的相关待遇标准妥善处理;因工作发生职业伤害与聘用单位发生争议的,可通过民事诉讼处理;与聘用单位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争议的可通过人事或劳动争议仲裁渠道解决”。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参照该攵件与2007年7月5日作出的《关于离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按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问题的答複》(〔2007〕行他字第6号)中指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第六十一条等有关规定离退休人员受聘与现工作单位,现工作单位已经為其缴纳了工伤保险费其在受聘期间因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經研究后赞同后一种意见,于2010年3月17日作出的《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2010〕行他字第10号)中指出,“用人单位聘用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險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

三、适用〔2007〕行他字第6号和〔2010〕行他字第10号应注意的问题

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勞动者工伤认定及工伤待遇案件时,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注意这两个答复的适用范围这两个答复仅仅是对请示的问题所作出的答复,并不是对涉及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工伤认定及待遇的所有问题的答复因此,有些情况未包括在内除工作单位已经为其缴纳了笁作保险费的离退休人员和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外,其他离退休人员亦可适用但享受公务员待遇的除外。

2.注意对已享受养咾保险待遇的处理问题工伤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它是依靠广大劳动者缴纳的社会保障金来支付工伤保障待遇和养老保险待遇的咜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对价关系,而仅仅是解决工伤人员、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因此,无论是工伤保险待遇还是养老保险待遇,原则上只能享受一份而不能享受双份。因此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者因工受伤的,只能在工伤保险待遇与养老保险待遇中选择享受其中较高的一份待遇,不再享受另一份待遇此外,对那些以享受养老保险但离退休后未缴纳工伤保险,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若工伤保险待遇高于养老保险待遇的,用人单位应当补足不足部分(执笔人:最高人民法院 蔡小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越成为五零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