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卖了5万,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卖了4万相比比去年差了多少比例

武汉去年卖房13.5万套 今年房价预计不会大涨大跌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精彩图片推荐
商务进行时
&&&&&&&&&&&&&&&&&&&&宁波去年卖了4万多套房 比史上最好年份多卖了近万套--社会新闻-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宁波去年卖了4万多套房 比史上最好年份多卖了近万套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刚过去的2015年,宁波楼市很是热闹,中央及地方相继推出“降首付”、“降利息”、“减税”等多套组合拳稳定住房消费。政策红利下,宁波商品房成交以小阳春为起点,一路“高歌猛进”,压抑良久的改善需求更是集中迸发。&nbsp&nbsp&nbsp&nbsp来自宁波市房产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宁波市六区成交商品房42000余套,相比历史上成交量最好的2009年(32202套),多卖了近1万套;去化量也是首次突破500万平方米,市场火热程度可见一斑。&nbsp&nbsp&nbsp&nbsp业内人士预测,2016年托市政策红利将延续,“限供应”、“促需求”或有更大的动作:有望进行城市分类调控,对库存较高的三、四线城市,进行土地供应的控制,还可能通过对出让土地性质的转移,来平衡商业、办公市场库存居高不下的局面;利率折扣等金融政策有望进一步宽松,激发潜在购买力。&nbsp&nbsp&nbsp&nbsp去年商品房成交量 同比2014年增长近四成&nbsp&nbsp&nbsp&nbsp宁波透明售房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宁波市区商品住宅销量为42008套,较2014年的30288套多了1万多套,同比大涨38.7%。&nbsp&nbsp&nbsp&nbsp从月度数据来看,受春节影响,年度成交最低值出现在去年2月份,整个一季度的成交较为低迷。3月1日降息,“3?30”新政出台,拉开了政策暖风的序幕。&nbsp&nbsp&nbsp&nbsp3月成交缓慢回升,4月大幅回升,到“红五月”创历史成交新高,6月交出抢眼的半年度成绩单,持续释放着回暖向好的信号;再看下半年,七八月份成交稍作“喘息”、略有回落,金九银十成交维稳,11月、12月呈现“翘尾”态势,12月成交量更是继五六月份之后再度突破4000套,漂亮收官。总的来说,除了一季度,各月的住宅成交量高位运行,难分“淡旺季”。&nbsp&nbsp&nbsp&nbsp翻看历史数据,去年4万余套的成交量,也是刷新了历史纪录。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5年,宁波市区商品房销量分别为32202套、15427套、13011套、20268套、22863套、30288套、42008套。&nbsp&nbsp&nbsp&nbsp有楼盘卖了1500多套&nbsp&nbsp&nbsp&nbsp连续三年夺得销冠&nbsp&nbsp&nbsp&nbsp红火的楼市成交,也让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据相关统计,2015年宁波市区销售面积达到503.94万平方米,首次突破50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达到679.06亿元,较之2014年的销售面积376.54万平方米、销售金额498.17亿元,均有大幅提升。&nbsp&nbsp&nbsp&nbsp这个数据的背后,万科功不可没。万科2015年度销售金额约为63亿元,占据去年全年宁波商品房企业销售金额十强榜首,中海稳居销量亚军,荣安挤进前三。值得一提的是,外来品牌企业入榜数量逐年增加,去年已增至5个,且排名逐渐靠前。&nbsp&nbsp&nbsp&nbsp在去年市六区项目成交金额十强排行榜上,中海国际社区、雅戈尔明洲、保利印江南、万象府、维科东院、江山万里、荣安中央公园、南塘金茂府等8个楼盘的成交金额都超过了15亿元。除中海国际社区以外,其他7个楼盘的成交均价都在19000元/平方米以上。这一拨改善型楼盘的畅销也带动了去年成交价的上扬,去年宁波市六区成交均价为13475元/平方米,同比2014年上涨1.85%。&nbsp&nbsp&nbsp&nbsp再来看市六区去年成交套数前十强项目,成交量都在600套以上,中海国际社区、中海阳光玫瑰园、万科城、环球东方港城的销售套数均超800套。其中,中海国际社区以1572套的成交量,位居成交套数排行榜榜首,这已是该楼盘第三年跻身年度销冠,相比前两年1284套、1195套的销量,又有所突破。&nbsp&nbsp&nbsp&nbsp业内人士表示,在市场先抑后扬的震荡中,优秀的品牌房企、楼盘项目把握大势,以合理的市场布局、过硬的产品打造能力和独特创新的营销手段,赢得骄人业绩。由于去年宁波核心区域优质地块集中推出,2016年将会有大量中高端项目入市,恶战不可避免;开发商的品牌价值、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营销手段都将成为成败的关键。&nbsp&nbsp&nbsp&nbsp有置业顾问&nbsp&nbsp&nbsp&nbsp一年卖了百余套房&nbsp&nbsp&nbsp&nbsp对于楼市的“晴雨”,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楼盘的置业顾问;成交的冷暖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绩单。&nbsp&nbsp&nbsp&nbsp“我们这个楼盘的销冠,去年卖了101套房。”说这话的是恒威国际城相关负责人佟先生。刚需定位的低总价大盘,加上靠近地铁的交通优势和地理位置,以及国际星级幼儿园、一站式商业配套等,恒威国际城吸引了众多购房者认筹,去年楼盘交出了热销774套的漂亮成绩。&nbsp&nbsp&nbsp&nbsp小赵是东部新城一精装改善楼盘的置业顾问,去年年初进入这个行业。她一直觉得自己比较幸运,刚卖房,就赶上了政策最好、行情喜人的一年。“去年卖了近80套房,一套房总价有两三百万元,拿了不少提成。”她说。不过,在小赵看来,要当业绩出色的置业顾问并不容易,不仅要有强大的抗压能力,能习惯早出晚归的工作强度,也要有一颗对客户不厌其烦、真诚交流的心。&nbsp&nbsp&nbsp&nbsp库存微降 去化周期缩至12个月&nbsp&nbsp&nbsp&nbsp新的一年“稳价跑量”仍是主旋律&nbsp&nbsp&nbsp&nbsp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宁波分院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宁波商品住宅可售面积584.15万平方米,可售套数为43880套;而2014年年底宁波商品住宅可售面积为650.46万平方米,可售套数49001套。&nbsp&nbsp&nbsp&nbsp“去年年初650多万平方米的库存量,按可售量和2014年月均成交量,要卖完这些库存的商品房,得超过20个月;如今580多万平方米的库存量,按2015年月均去化量计算,剩余的可售房源还要12个月可以消化掉。库存压力微降。”某业内人士说。&nbsp&nbsp&nbsp&nbsp据统计,目前宁波住宅库存产品刚需、改善各占一半,其中90平方米以及130-140平方米产品由于项目数量最多,剩余库存也最大,但同时也是需求的集中端,去化较快。&nbsp&nbsp&nbsp&nbsp业内人士还表示,2015年市区商品住宅供应量减少近两成,存销比下降,市场健康度有所提升。“新的一年,政府还是应有序地控制土地供应量,以降低供应端的压力,开发商想维持目前的月度销量,也要坚持‘稳价跑量’,共同促成一个比较平稳的、供需协调的市场环境。”记者 郑牡丹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宁波去年卖了4万多套房 比史上最好年份多卖了近万套
日 22:04 来源:都市快报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刚过去的2015年,宁波楼市很是热闹,中央及地方相继推出“降首付”、“降利息”、“减税”等多套组合拳稳定住房消费。政策红利下,宁波商品房成交以小阳春为起点,一路“高歌猛进”,压抑良久的改善需求更是集中迸发。&nbsp&nbsp&nbsp&nbsp来自宁波市房产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宁波市六区成交商品房42000余套,相比历史上成交量最好的2009年(32202套),多卖了近1万套;去化量也是首次突破500万平方米,市场火热程度可见一斑。&nbsp&nbsp&nbsp&nbsp业内人士预测,2016年托市政策红利将延续,“限供应”、“促需求”或有更大的动作:有望进行城市分类调控,对库存较高的三、四线城市,进行土地供应的控制,还可能通过对出让土地性质的转移,来平衡商业、办公市场库存居高不下的局面;利率折扣等金融政策有望进一步宽松,激发潜在购买力。&nbsp&nbsp&nbsp&nbsp去年商品房成交量 同比2014年增长近四成&nbsp&nbsp&nbsp&nbsp宁波透明售房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宁波市区商品住宅销量为42008套,较2014年的30288套多了1万多套,同比大涨38.7%。&nbsp&nbsp&nbsp&nbsp从月度数据来看,受春节影响,年度成交最低值出现在去年2月份,整个一季度的成交较为低迷。3月1日降息,“3?30”新政出台,拉开了政策暖风的序幕。&nbsp&nbsp&nbsp&nbsp3月成交缓慢回升,4月大幅回升,到“红五月”创历史成交新高,6月交出抢眼的半年度成绩单,持续释放着回暖向好的信号;再看下半年,七八月份成交稍作“喘息”、略有回落,金九银十成交维稳,11月、12月呈现“翘尾”态势,12月成交量更是继五六月份之后再度突破4000套,漂亮收官。总的来说,除了一季度,各月的住宅成交量高位运行,难分“淡旺季”。&nbsp&nbsp&nbsp&nbsp翻看历史数据,去年4万余套的成交量,也是刷新了历史纪录。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5年,宁波市区商品房销量分别为32202套、15427套、13011套、20268套、22863套、30288套、42008套。&nbsp&nbsp&nbsp&nbsp有楼盘卖了1500多套&nbsp&nbsp&nbsp&nbsp连续三年夺得销冠&nbsp&nbsp&nbsp&nbsp红火的楼市成交,也让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据相关统计,2015年宁波市区销售面积达到503.94万平方米,首次突破50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达到679.06亿元,较之2014年的销售面积376.54万平方米、销售金额498.17亿元,均有大幅提升。&nbsp&nbsp&nbsp&nbsp这个数据的背后,万科功不可没。万科2015年度销售金额约为63亿元,占据去年全年宁波商品房企业销售金额十强榜首,中海稳居销量亚军,荣安挤进前三。值得一提的是,外来品牌企业入榜数量逐年增加,去年已增至5个,且排名逐渐靠前。&nbsp&nbsp&nbsp&nbsp在去年市六区项目成交金额十强排行榜上,中海国际社区、雅戈尔明洲、保利印江南、万象府、维科东院、江山万里、荣安中央公园、南塘金茂府等8个楼盘的成交金额都超过了15亿元。除中海国际社区以外,其他7个楼盘的成交均价都在19000元/平方米以上。这一拨改善型楼盘的畅销也带动了去年成交价的上扬,去年宁波市六区成交均价为13475元/平方米,同比2014年上涨1.85%。&nbsp&nbsp&nbsp&nbsp再来看市六区去年成交套数前十强项目,成交量都在600套以上,中海国际社区、中海阳光玫瑰园、万科城、环球东方港城的销售套数均超800套。其中,中海国际社区以1572套的成交量,位居成交套数排行榜榜首,这已是该楼盘第三年跻身年度销冠,相比前两年1284套、1195套的销量,又有所突破。&nbsp&nbsp&nbsp&nbsp业内人士表示,在市场先抑后扬的震荡中,优秀的品牌房企、楼盘项目把握大势,以合理的市场布局、过硬的产品打造能力和独特创新的营销手段,赢得骄人业绩。由于去年宁波核心区域优质地块集中推出,2016年将会有大量中高端项目入市,恶战不可避免;开发商的品牌价值、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营销手段都将成为成败的关键。&nbsp&nbsp&nbsp&nbsp有置业顾问&nbsp&nbsp&nbsp&nbsp一年卖了百余套房&nbsp&nbsp&nbsp&nbsp对于楼市的“晴雨”,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楼盘的置业顾问;成交的冷暖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绩单。&nbsp&nbsp&nbsp&nbsp“我们这个楼盘的销冠,去年卖了101套房。”说这话的是恒威国际城相关负责人佟先生。刚需定位的低总价大盘,加上靠近地铁的交通优势和地理位置,以及国际星级幼儿园、一站式商业配套等,恒威国际城吸引了众多购房者认筹,去年楼盘交出了热销774套的漂亮成绩。&nbsp&nbsp&nbsp&nbsp小赵是东部新城一精装改善楼盘的置业顾问,去年年初进入这个行业。她一直觉得自己比较幸运,刚卖房,就赶上了政策最好、行情喜人的一年。“去年卖了近80套房,一套房总价有两三百万元,拿了不少提成。”她说。不过,在小赵看来,要当业绩出色的置业顾问并不容易,不仅要有强大的抗压能力,能习惯早出晚归的工作强度,也要有一颗对客户不厌其烦、真诚交流的心。&nbsp&nbsp&nbsp&nbsp库存微降 去化周期缩至12个月&nbsp&nbsp&nbsp&nbsp新的一年“稳价跑量”仍是主旋律&nbsp&nbsp&nbsp&nbsp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宁波分院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宁波商品住宅可售面积584.15万平方米,可售套数为43880套;而2014年年底宁波商品住宅可售面积为650.46万平方米,可售套数49001套。&nbsp&nbsp&nbsp&nbsp“去年年初650多万平方米的库存量,按可售量和2014年月均成交量,要卖完这些库存的商品房,得超过20个月;如今580多万平方米的库存量,按2015年月均去化量计算,剩余的可售房源还要12个月可以消化掉。库存压力微降。”某业内人士说。&nbsp&nbsp&nbsp&nbsp据统计,目前宁波住宅库存产品刚需、改善各占一半,其中90平方米以及130-140平方米产品由于项目数量最多,剩余库存也最大,但同时也是需求的集中端,去化较快。&nbsp&nbsp&nbsp&nbsp业内人士还表示,2015年市区商品住宅供应量减少近两成,存销比下降,市场健康度有所提升。“新的一年,政府还是应有序地控制土地供应量,以降低供应端的压力,开发商想维持目前的月度销量,也要坚持‘稳价跑量’,共同促成一个比较平稳的、供需协调的市场环境。”记者 郑牡丹热门城市:
A - B - C - D - E
F - G - H - I - J
K - L - M - N - P
Q - R - S - T - W
去年德州卖出5万余套住房
2月21日,记者从市统计部门获悉,2016年,德州房地产市场迎来暖春,投资平稳增长,销售面积增长明显,房屋新开工面积、实际到位资金、土地购置面积三大指标均呈现上升态势。
今年楼市或将投资销售“双增长”2月21日,记者从市统计部门获悉,2016年,德州房地产市场迎来暖春,投资平稳增长,销售面积增长明显,房屋新开工面积、实际到位资金、土地购置面积三大指标均呈现上升态势。220亿元投入楼市2016年德州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20.4亿元同比增长2.7%占到全市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8.7%其中,住宅投资仍占主体地位,非住宅类投资增长较快。全市商品住宅开发投资170.5亿元同比下降3.9%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达77.4%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和其他商品房完成投资同比分别增长79.8%、21.8%和89.6%。从全年投资增速看,上半年全市投资增速一直处于负增长,随着房地产销售市场的大幅升温,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波动性回升,继三季度小幅上涨之后,四季度实现稳步正增长。5万余套住房售出在有利政策的带动下,去年德州市商品房销售逐步升温,月均销售面积增速31.3%。2016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58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53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0%,住宅销售面积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2%。如按照每套住房100平方米计算,去年德州共卖出了5万多套住房。从住宅户型结构看,大户型销量占比提高、增速较快。2016年,全市144平方米及以上大户型销售面积34.0万平方米,占住宅销量比重为6.4%,比去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同比增速高达97.8%。相比之下,90平方米及以下住宅销量占比有所下降,增速也相对较低。2016年,90平方米及以下住宅销售 105.9万平方米,占比19.8%,同比增速为27.9%,比全部住宅增速低24.1个百分点。统计部门分析,这和二孩政策的放开关系密切,购买大户型成为不少家庭的刚性需求。去库存成效明显由于楼市持续旺销,虽然竣工速度一直较快,但全市商品房库存总量明显下降。2016年,德州市商品房待售面积为122.1万平方米,比年初减少12.1万平方米,比上半年减少10.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是上轮调控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增速比上半年回落27.2个百分点,比年初回落26.9个百分点。据统计部门介绍,从近几年情况看,2013年德州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购置土地面积145.3万平方米,2014年下降到67.4万平方米,2015年缩减到61.6万平方米。2016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达135.2万平方米,较去年净增7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9.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27.9个百分点。从企业土地购置情况看,2016年全市有18家企业购置土地,均在1万平方米以上,10万平方米以上的企业7家,累计购置101.8万平方米,占全市土地购置面积的75.3%,本年土地供应面积增多、成交面积较快增长。统计部门分析,这表明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市场中长期前景看好,市场开发信心逐步恢复。今年将保持升温态势去年德州楼市回暖明显,那今年走势如何?统计部门分析,房企开发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住宅销售仍有潜力,将继续平稳增长,但增速将不及去年。统计部门表示,当前我市商品房销售潜力较大,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并存。随着新城镇建设和旧城改造不断推进,释放了大量的改善型需求和刚性需求,尤其是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大户型住宅销售大幅提升,三室住房销售表现抢眼,改善性需求日益成为销售市场主体。地理位置,学区教育、配套设施等要素成为消费者二次购房的考虑范畴,位置好户型好的楼盘销售快,部分楼盘甚至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形。结合2016年全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以及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统计部门预计2017年德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有明显回升;商品房销售仍有潜力,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在经历了近一年的持续升温与高增长后,增速将有所回落。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潘晓泉(新闻来源:德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静&&JN511
【延伸阅读】
平均价格 : 7500元/㎡
位置 : 新湖南路与新河西路交汇处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4665
平均价格 : 3800元/㎡
位置 : 乐陵义乌国际商贸城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4685
平均价格 : 4000元/㎡
位置 : 高新技术产业园(二号路与四号路交叉口)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4662
平均价格 : 4300元/㎡
位置 : 三八东路减河湿地公园东岸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4695
平均价格 : 4200元/㎡
位置 : 齐河景观大街西首
热线 : -87543
平均价格 : 3700元/㎡
位置 : 阜盛西路西首北侧,乐陵新一中北门对面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4663
平均价格 : 5600元/㎡
位置 : 天衢工业园与经济开发区交汇处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4649
平均价格 : 3400元/㎡
位置 : 乐陵义乌国际商贸城
热线 : -87553
平均价格 : 6000元/㎡
位置 : 德百奥德乐西南角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466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京ICP证030367号  “今年大白菜才两三毛钱一斤,不仅价格比去年同期便宜三四成,还一点不好卖。我已经来了好长时间了,竟然一棵白菜也没卖出去。”李春东说。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是全国规模较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这里的蔬菜经销商李春东为卖不出去的白菜发愁。
  在山东、辽宁、陕西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农产品
、广西等地,部分蔬菜水果出现“价低卖难”,白菜、苹果、香蕉、梨等品种价格同比下降三四成,相关地区农民收入锐减,生产积极性受挫,甚至出现将苹果喂鸡喂猪、农民砍掉果树、农产品烂在地里等现象。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农产品“价低卖难”的范围和程度均比往年同期有所扩大,亟待从消费生产“两端”共同发力破解这一难题。
  多品种农产品“价低卖难”
  除山东外,近期辽宁、陕西、广西等地都出现了多种农产品“价低卖难”现象。
  辽宁省绥中县大王庙镇车岭村是一个苹果种植专业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果园。
  “今年水果大丰收,但不知道为啥,没有人愿意要。”52岁的果农吴树宝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现在已经低价卖掉了3万斤梨,还有3万多斤苹果没有卖,“价格太低,有点舍不得”。
  车岭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斌[微博]说,今年苹果价格较去年下跌将近40%,很少有商贩上门收购,农民手中大量苹果卖不出去。
  陕西省洛川县凤栖镇下黑木村果农杨进荣也反映,与往年相比,今年苹果的地头收购价只有2.5元/斤左右,比去年整整低了1元。去年这些时候他家苹果就剩下了三分之一,而今年只卖出了三分之一。“看着下跌的价格和卖不出去的苹果,心里很着急”。
  自9月下旬以来,广西香蕉价格持续低迷,收购价较去年大幅回落,甚至一度低至两三毛钱一斤。并且,不少地方的香蕉出现了“卖难”。
  除了上述品种农产品,今年多地的柿子、梨、甘蔗、芹菜、大枣、玉米等较多农产品均不同程度出现了“价低卖难”,范围和程度均比往年同期有所扩大。
  部分农民收入大幅降低
  受农产品“价低卖难”影响,我国相关地区农民收入较往年大幅降低。
  坛洛镇是广西重要的香蕉产区之一,有着“中国香蕉之乡”之称。坛洛镇党委副书记邓辉明说,今年坛洛镇香蕉种植面积近20万亩,香蕉销售收入占到镇上农民年收入的60%以上,而今年香蕉平均收购价仅为0.5元/斤左右,是近年来少有的低价,许多农民不仅赚不到钱,反而还要赔钱。
  “香蕉收购价低于0.9元/斤就要亏损,而今年收购价仅为0.5元/斤,农民种一亩香蕉平均要亏损1000多元。我在香蕉行业工作近20年了,行情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低迷过,近八成香蕉种植户和企业都面临亏损。”广西香蕉协会副会长邓永志说。
  陕西省乾县不少梨农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反映,今年种梨收益太差,辛辛苦苦一年干下来,收益却寥寥无几。
  “我家种了18亩梨树,总产7万多斤,去年收购价1.6元/斤,而今年仅为1元/斤,总共比去年少收入4万多元。如果算上人工成本,这一年辛辛苦苦种梨几乎没有赚钱。”陕西省乾县阳洪镇上陆陌村村民梁战明说。
  由于“价低卖难”,部分农民将苹果喂鸡喂猪、砍掉果树,或者让已经成熟的水果直接烂在地里。在辽宁省大连市,因苹果无人问津,他们只能将苹果拿来喂鸡或喂猪,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少网友通过网络购买当地苹果。但对于数以百万斤计的苹果来说,这些销量只是“杯水车薪”。
  辽宁省绥中县大王庙镇车岭村村民陆殿丰砍掉了祖辈留下来的数十棵上百年的梨树,“种梨不赚钱,把梨树砍了卖给别人做家具,一棵还能卖60多块钱,腾出地来也好种点别的”;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丈岭街村7万多斤柿子无人问津,一些柿子已经烂在地里。
  产量增加消费低迷
  专家表示,今年部分农产品“价低卖难”是受“供给侧”和“消费侧”共同影响的:由于气候条件较好,不少农产品产量有所增加;与此同时,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出口减少等不利因素影响,部分农产品消费较为低迷。
  首先,从“供给侧”来看,部分农产品今年大获丰收,产量比往年增加不少。
  以苹果为例,辽宁省绥中县农工部部长李俊彪介绍,今年当地水果增产近30%;陕西省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局长王建锋说,今年洛川全县的苹果产量达到了85万吨,比去年增加了5万吨。
  “据我所知,目前全国苹果种植面积超过了4000万亩,产量超过了3000万吨,是有纪录以来我国苹果生产历史上最高的一年,苹果产量的上升必然会导致价格的下跌。”王建锋说。
  部分农产品产品种植模式落后,产业化、品牌化程度不高等因素,也加剧了“价低卖难”。
  业内人士认为,不少农户的种植模式仍是“老传统”,播种、施肥、采收,待农作物成熟后自行出售。由于缺少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农户种植的水果等农产品难以保障高品质,品牌也较少,市场竞争力较弱,加之在采摘、运输等环节带来的农产品损伤,其价格提升空间相对有限。
  其次,从“消费侧”来看,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出口减少等不利因素影响,部分农产品消费较为低迷。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整体经济形势较为低迷,一些社会群体收入下降。为节省开支,消费者必然会缩减对于蔬菜、水果等“非必需”农产品的消费。
  还有部分人士认为,部分农产品“价低卖难”跟当前进出口形势也有关。辽宁省绥中县果残局副局长叶春祥表示,原本绥中白梨曾出口到俄罗斯等周边国家,但近年来,这些出口订单却越来越少。
  山东省烟台市苹果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烟台苹果出口86万吨,同比下降了13%(山东省下降18%)。另据统计,今年1-5月,我国苹果出口同比下降31%,同期苹果进口同比增长366%,金额增长387%。
  此外,部分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也会造成“价低卖难”。广西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杨亚非认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很多农产品的销售都是以传统的零卖、企业收购等模式为主,网络电商等线上销售渠道还有待进一步打通。
  “两端发力”破解难题
  业内人士认为,从消费环节来看,宜进一步加大“农超对接”、“农电对接”力度。
  山东省寿光市商务局党委委员董俊涛认为,部分农产品“价低卖难”,不是说城市里没有充足的消费能力,而是没有做好产销对接。为破解这一难题,除了继续坚持往年行之有效的“农超对接”外,今年国家还要出台政策鼓励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售,比如鼓励各大知名电商在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开展“各地名优农产品展销”活动,让市民看得到、买的上、吃的好。
  杨亚非说,在面临农产品“价低卖难”问题时,要完善应急处理机制。政府部门可加强爱心帮扶,积极组织本地批发市场、超市、企业进村采购,或在城区部分街道、小区设置临时销售点,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媒体等渠道发布信息,引导更多客商、消费者前来消费采购,做好应急处理。同时,引导农户尽量进行错峰销售,避免现有农产品销售过度集中。
  此外,还要强化涉农政策落实,搭建更多服务平台。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下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涉农政策,为农村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专家表示,后续应以政策出台为契机,在强化涉农政策落实过程中,搭建市场信息发布、价格监测、电子商务等多种服务平台,避免某一农产品生产“一哄而上”的现象,并拓展传统销售渠道。
  从生产环节看,一是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等方式,转变片面追求高产的发展观念,提高农产品品质。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杨肖丽说,以水果为例,近年来各地都在大力扩大水果种植面积、追求单产提高,导致水果产量增加、品质下降。这种发展观念应当转变,否则,水果种植产业的前景并不看好。
  二是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旧模式,大力推进种植农业合作社建设,实现“抱团”发展。陕西省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局长王建锋建议,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培育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农民“抱团取暖”。据了解,洛川县果农参与合作社的比例近40%,果品销售较为顺畅;而出现“卖难”的辽宁省绥中县这一比例则仅有10%左右。
  三是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提升整体竞争力。杨肖丽认为,目前,我国多数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还很有限,未来农产品产业发展必然走向精细化、品牌化,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引导,并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的农产品品牌,更好地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