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制米17与美制武器比俄制武器好uh60那个好

原标题:张洋 廖孟豪 李昊 ? 2016年世界军机装备重大进展盘点

本文已发表于《中国航空报》(微信公众号:cannews2013)。

2016年,国外军事强国面向2035年及之后的军机装备发展安排初露端倪。从谱系演进看,依托复杂系统工程构建未来装备、无人化发展和高超声速发展引人关注;从军机种类看,轰炸机、战斗机、特种飞机和高速旋翼机的发展均取得重要进展。展望未来2035年及之后的军机装备谱系将提供颠覆性的能力、性能和运用方式,而军机发展方式也正在产生变革。

一、强国全面运用复杂系统理念构想和设计各种未来装备

复杂系统包括“系统之系统”SoS)和“系统簇”FoS)等基本形态。2016年的动向表明,美、欧、俄、日等国都在运用复杂系统工程理念和方法构想并设计未来装备。

一是美军以FoS概念发展和定位重要装备,并推进基于SoS的装备研究。美空军下一代轰炸机是首个以FoS概念发展的装备,以B-21“袭击者”(又译“空袭者”)隐身轰炸机为核心,与隐身侦察无人机、空中电子攻击装备等FoS其他组成协同,形成不依赖传统支援的远程打击“尖刀”2016年进行工程研制并获得编号、命名;美军还将其下一代空战能力、下一代高速旋翼机定位为FoS,并考虑依此设计下一代无人机。另外,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8月将“体系集成技术与实验”SoSITE)项目推进到第2阶段,研究包含轰炸机、战斗机、情监侦飞机和武器在内的SoS设计方法,推进基于SoS的装备研究。

DARPA“体系集成技术与实验”SoSITE)项目2阶段主要工作安排(美国洛马公司图片)

二是欧洲提出基于SoS的空中作战装备发展构想。空客集团在6月提出其“未来作战航空系统”FCAS)构想,组成包括新型隐身打击战斗机、无人作战飞机、信息支援/对抗无人机等,11月西班牙空军提出采用此思路发展其美制F/A-18战斗机后继机。

空客集团提出的“未来作战航空系统”构成及作战概念(欧洲空客集团图片)

三是俄、日细化基于有人机/无人机群协同的空中作战装备构想。3月,俄苏霍伊公司向俄国防部提交了发展六代机(PAK FA的下一代)的初步报告,此前俄曾多次表示六代机将是有人机/无人机群协同。8月,日防卫省在其首版《未来无人装备研发愿景》中提出发展与其六代机编组作战的无人机,承担“感知”、“射手”和“诱饵”角色,表明日本正落实其在2010年提出的有人机/无人机群协同空战能力构想。

基于复杂系统工程构想和设计未来装备,将颠覆长期以来发展各种单一平台进行“机型替换”的装备谱系演进模式,变革装备发展方式,使未来装备更加“生而集成”;同时,复杂系统工程方法将装备的需求、功能、运行和实体设计紧密结合,装备的技战术结合将更紧密,前期设计对装备战斗力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增强,研仿他国关键装备的发展路径将面临巨大风险。

着重关注通过逐个增量升级“系统之系统”的装备发展系统工程模型示意图

二、无人化发展在无人机装备和自主/智能技术均有突破

无人化是当前军机装备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体现为无人机装备蓬勃发展和扩大应用,以及可降低人力需求的自主/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不断前进和扩大两方面2016年这两方面均有突破。

一是多国着力发展高端装备。美海军设“航母舰载空中加油系统CBARS)项目,将该机编号命名为MQ-25A“黄貂鱼”,分别授予波音、洛马、诺格和通用原子公司研发合同,以发展航母舰载机联队建制内的无人加油机,未来可能拓展情监侦等任务。海军陆战队寻求长航时无人机,如采购将使美军四大军种均列装此类装备。英法3月签订“未来作战航空系统”FCAS项目协议,将联合投资20亿欧元,在20172025年开展无人作战飞机验证,为此后发展全尺寸作战型验证机做好准备。联合飞机制造公司在4月透露正研制最大起飞重量分别为3吨、5吨和10吨的大型无人机;8月先期研究基金会宣布试飞了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防卫省在前文所述的《未来无人装备研发愿景》中提出发展长航时无人机(含导弹防御无人机)和协同空战无人机。

二是多国提出作战概念。美军在5月首次发布小型无人机装备的顶层规划,阐明了“蜂群”、“编组”、“忠诚僚机”和“诱饵”4运用概念,提出了用作空中炸弹、集群跨域攻击、支持弹药群袭、广域目标粗选等新运用构想,并进一步设想了基于相对少量昂贵的高端平台加大量低成本小型无人机的未来军机装备谱系;英法、俄、日均进一步提出或研究有人机/无人机协同。

美空军在《20162036年小型无人机系统飞行规划》中对“蜂群”、“编组”、“忠诚僚机”这3种基本运用概念的比较。它指出“蜂群”是“机对机”,“忠诚僚机”是“人对机”,“编组”是“人对人”。关于该文件的发布背景和主要内容,可参见本号2016114日发布的专栏文章:“美空军<20162036年小型无人机系统飞行规划>制定背景及内容要点”(点击题名可直接访问)(美国空军图片)

三是自主/智能技术取得突破。4月,美海军研究局与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合完成连续发射30架无人机并使之在空中自主编队飞行的试验;6月,美辛辛那提大学宣布,美空军研究实验室资助发展“阿尔法”智能空战程序在模拟器空战对抗中,即使在种种不利条件下也击败了人类飞行员10月,美国防部长办公厅战略能力办公室(SCO)演示了3F/A-18F战斗机发射103“灰山鹑”微型无人机并形成“蜂群”,自主完成给定任务

20161025日,美国防部长办公厅战略能力办公室完成了3F/A-18F战斗机编队投放103“灰山鹑”小型无人机并形成“蜂群”的演示,显示美军空射微型无人机“蜂群”离实战化又前进一大步。上图是该“蜂群”正在自主完成地面控制站设定的第一项任务。详情可参见本号2017111日报道:“美国防部披露多架战斗机投放100余架小型无人机并形成协同‘蜂群’的演示”(点击题名可直接访问)(美国国防部视频截图)

今后,无人机装备在情监侦、精确打击等领域的应用将继续扩大,并将全面开拓后勤支持等领域的新应用。在新作战概念的牵引和自主/智能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军机装备的无人化发展将加速,无人机装备将把未来战争的空间和时间覆盖推向“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极限,形成多种基于自主/智能技术的有人/无人、无人/无人和有人/有人协同作战能力,将使作战体系的效能得到飞跃性提升,作战样式发生颠覆性变革。

三、高超声速飞机和武器发展全面推进,正逐步迈向实用

一是美审慎但大力推进高超声速飞机技术研发。5月,美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发布“高频次、低成本高超声速飞行试验”HyRAX)项目信息征询书,旨在制造3架可重复使用的高超声速试飞平台,每架具有200400架次以上的使用寿命,在20202025年开展高频次、低成本、航时较长的高超声速试飞,提升气动、控制、材料、推进、结构和机载系统等技术的成熟度,同时掌握高超声速科学测量方法及测试技术;8月,AFRL发布高速作战系统支撑技术ETHOS调研公告,透露将有计划地开展高速(马赫数3以上)作战平台技术的识别、研发、成熟和验证等工作,在2025年前将用于情监侦和打击的高速作战平台相关技术的成熟度等级提升到6,在2028年前完成可翻修后重复使用的高速作战系统验证机试飞验证,在2035年前完成可快速周转、不经翻修即可完全重复使用的验证机试飞验证。验证机将采取“先机载发射火箭助推+吸气式巡航型、再水平起降组合发动机型”的思路分两步发展。9月,AFRL又公布2套与美国SEI公司合作开发的、基于英国反作用发动机公“佩刀”空天发动机的水平起降两级入轨飞行器概念方案,其中1套为低风险方案。此外,DARPA2月增设“先进全速域发动机”AFRE)项目,旨在利用现货涡轮发动机完成全尺寸涡轮基冲压组合发动机模态转换的地面集成验证,确立高超声速飞机推进系统工程化的可行性。DARPA认为该项目可能取得成功。

美空军研究实验室基于“佩刀”发动机的部分可重复使用水平两级入轨飞行器概念方案。关于相关方案的详细情况,可参见廖孟豪先生2016927日在本号发表的专栏文章:“美空军正式公布基于“佩刀”空天发动机的水平起降两级入轨飞行器概念方案”;有关美空军高超声速飞机发展“三段六步”安排分析,可参见廖孟豪先生2016122日在本号发表的专栏文章:“‘三步走’变‘六步走’——美国空军高超声速飞机发展路线预测”,(点击题名可直接访问)(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图片)

二是同步推进空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和助推滑翔弹研发。910月,DARPA先后授予洛马、雷声公司“高超声速吸气式武器概念”HAWC)项目2阶段合同,研制战术级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演示验证弹;9月还授予洛马公司“战术助推滑翔”TBG)项目2阶段合同,研制战术级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弹演示验证弹。两个项目均由DARPA与美空军联合实施,两型弹都首先考虑空射,都将在2020年前开展演示验证试飞。其中,HAWC项目瞄准的目标型号是巡航速度约马赫数56、射程约1000千米、能够适应B-2A轰炸机等内埋和F-35战斗机外挂的巡航导弹;TBG项目瞄准的目标型号则是最大速度约马赫数910、射程10002000千米的助推滑翔弹。

DARPA给出的两大战术级高超导弹演示验证项目TBGHAWC概念想象图。有关两个项目进展的分析,可参见廖孟豪先生分别于2016921日、925日和125日在本号发表的专栏文章:“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选定洛马公司研制战术级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弹演示验证”、“洛马再下一城——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选定洛马公司研制战术级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演示验证弹”和“洛马还没笑到最后,波音已经痛失好局——美军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最新动向”(点击题名可直接访问)(DARPA图片)

美空军将高超声速技术列为关键优先技术之一,已制定了装备路线图,计划在本世纪20年代列装高超声速弹,30年代列装短寿命高超声速侦察打击飞机,40年代列装长寿命高超声速侦察打击飞机,其高超声速装备正按此路线图逐步迈向实用化。高超声速装备具有很强的突防生存能力,且美军战术级高超声速弹有可能形成数千枚量级的装备规模,因此美军不仅将继电子战、隐身之后获得第3种规模化应用的突防技术手段,还将形成强大的新常规威慑能力。

四、美俄竞相发展下一代轰炸机,但主要特征有重大差异

一是美继续开展B-21的工程研制。政府问责办在2月驳回波音公司抗议,裁定美空军于201510月授予诺格公司的远程打击轰炸机(LRS-B)工程与制造发展合同合规,该机继续开展研制;美空军在同月宣布LRS-B编号为B-219月宣布命名为“袭击者”

二是俄持续推进PAK DA发展并披露新信息。9月完成PAK DA的发动机总体设计方案,10月披露该机武器载重为30吨,航程为12500千米。综合来看,俄PAK DA的进度安排紧跟LRS-BB-21,两机均为飞翼布局隐身轰炸机,兼备核打击和常规精确打击能力,但因需求和条件差异,俄更强调远程和重载,其PAK DA的作战半径和武器载重均明显大于B-21

DA将使美俄远程轰炸机机队实现全隐身化。其中,得益于采用先进材料等因素,B-21的隐身性能“比B-2A好很多”,是航空装备“从隐身向更隐身”发展的先锋,表明先进材料等非外形因素开始起主导作用。该机完成列装后,美空军隐身轰炸机数量将增至当前的610倍,达到120200架左右,平时实施威慑的能力将大幅增强,战时可从更多方向、对更多目标同时实施突防打击;通过与前文所述FoS中的其他成员装备协同,B-21还将变革美军隐身轰炸机的作战样式。

五、美日俄下一代战斗机发展加速,将颠覆未来空战样式

一是美军首次明确未来空战能力的基本形态及发展路径。1月,美海军启动其F/A-18E/F后继机备选方案分析;5月,美空军完成针对F-35后继空战能力的2030年的空中优势研究。两军种均明确其未来空战装备为FoS,放弃“六代机”FA-XXF-X的提法。其中,美空军将其未来空战能力定义为包含新空战平台及天基/赛博/电子战支援装备、低成本小型无人机等装备的跨域FoS,将其中的下一代空战平台与武器称为“穿透型制空”PCA),明确平台的关键特性是航程和载重,决定通过快速采办程序和关键技术单独并行发展策略加速发展,计划提前至2028年前后获得初始作战能力。10月,美空军指示其科学咨询委员会开展研究,以识别PCA的关键作战特性及其优先次序,编制关键技术路线图,计划在20171月开展备选方案分析。

美空军科学咨询委员会在20161027日宣布了2017财年开展的3项研究工作基本情况,如图所示。其中第2项(红圈内)即为“支持穿透型制空能力的技术实际可用性”研究。这些研究课题的选定需是得到美国空军部长的批准之后确定的。有关美空军未来空中优势论证工作进展分析,可参见黄涛先生2016129日在本号发表的专栏文章:“美国空军构建未来空中优势能力”(点击题名可直接访问)(美空军科学咨询委员会图片)

二是日、俄六代机发展达到新节点。其中,日本X-2“心神”战斗机技术演示验证机在4月完成首飞,将为其六代机开展单项技术/技术集成演示验证;防卫省在6月发布F-2战斗机后继机(即日本六代机)信息征询书,并在前述《未来无人装备研发愿景》中提出发展与该机编组作战的无人机,仍锁定在2030年前后服役。俄苏霍伊公司则在3月向俄国防部提交了发展六代机的初步报告,宣称要在2025年前后首飞。

日本未来战斗机总体设计演进历程。从图中看,26DMU应是最终的基本方案,后续将进行细节优化,然后可能转入实际设计。有关日本未来战斗机技术发展的进展分析,可参见黄涛先生2016715日在本号发表的专栏文章:“日本先进战斗机技术研发取得一系列进展”(点击题名可直接访问)(日本防卫省防卫装备厅图片)

各国下一代空战装备预计均将具备高隐身、反隐身、与无人机协同等能力。其中,美军下一代空战平台可能采用扁平融合体布局,配装自适应循环发动机(美空军已在6月启动工程验证机发展),应用一体化推进/动力/热/能量管理和定向能武器等技术,跨域作战能力及作战范围、可打击目标数量将有极大提升。下一代空战装备的FoS特征将变革未来空战样式,尤其是美军下一代空战装备预计将具备远程、持久、定向能毁伤能力和极高的隐身能力,或将全面颠覆战斗机的作战样式。

六、特种飞机发展迎来任务系统革命,但未见谱系的变革

一是推进预警机更新换代与升级改造。美海军在1月开始为E-2CE-2D预警机的“协同交战能力”系统采用雷声公司的通用阵列模块,该模块采用氮化镓技术和端射技术,将提升体系协同交战能力。5月,美诺格公司披露出口日本的E-2D在外翼段增加载油,航时增至约8.5小时。其他国家中,瑞典2月公布采用先进数据融合技术并配装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全球眼”预警机方案;8月宣布A-100大型预警机的飞行实验室将于20173月完成首飞,用于对整套预警雷达系统进行试验。A-100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等先进系统,具备预警、指挥引导、雷达和通信干扰等能力,将取代A-50U,原型机计划2018年首飞。

萨伯集团于20162月在新加坡航展上公布的“全球眼”想象图,该机采用先进的数据融合技术,配装基于氮化镓技术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萨伯集团称其同时具备对空和对地对海探测能力,探测距离可远至所在飞行高度的地平线(瑞典萨伯集团图片)

二是推进侦察飞机更新换代。3月,美空军分别授予诺格、雷声公司合同,发展E-8对地监视与攻击指挥飞机替换机的雷达。其中,雷声公司将发“天网”雷达,该雷达改进自P-8A海上巡逻机的AN/APS-154;诺格公司的雷达将改进自第40“全球鹰”无人机的AN/ZPY-26月,美海军试验了MQ-4C侦察无人机向P-8A提供全动态视频。9月,美空军宣布开展RC-135侦察机替换能力研究12月又发布E-8替换机项目工程与制造发展招标书

三是美军关键电子战装备发展进入新阶段。4月,美国防部批准美国海军“下一代干扰机”增量1项目NGJ 1进入工程与制造发展阶段,随后美海军授予雷声公司一份总金额10亿多美元的合同。增量1型干扰机采用最新的数字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有源电子扫描阵列技术和开放式系统架构,将首先配装EA-18G舰载电子战飞机。

“下一代干扰机”增量1吊舱示意图。该吊舱继续沿用基本型吊舱的氮化镓、数字化、软件无线电、有源电子扫描阵列等技术并进一步升级,可有效扩展EA-18G电子战飞机的作战能力(美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图片)

国外特种飞机发展正迎来任务系统革命,重在提升互联互通互操作、数据融合和任务传感器性能。各机型普遍加换装有源电子扫描阵列,美欧还开始采用基于氮化镓技术的通信、雷达和电子战装备。不过,尽管美空军已在20165月提出要分散配置战场管理和指挥控制能力,但仍在规划其预警、攻击指挥等军机的替换机;尽管侦察无人机在情监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未来高端情监侦装备仍将是有人驾驶的,只是可减少机上任务操作人员数量。因此,外军特种飞机谱系未见变革,未来的主要机型可能仍会是外军作战体系中数量少、价值高的要害节点。

七、美欧俄高速旋翼机发展均取得重要进展,美巩固领先

一是美全面推进两大项目。DARPA3月为其“垂直起降试验飞机”VTOL X-Plane)项目选择极光飞行科学公司的“雷击”方案4月该方案缩比演示验证机完成首飞。该机采用新颖的分布式混合电推进技术,2副鸭翼上各安装3个、2副主翼上各安装9个涵道式风扇,通过1台涡轴发动机驱动3台发电机来产生电力,并将电力分配至风扇。此外,美陆军持续推进“联合多任务”旋翼机(JMR)/“未来垂直起降飞机”FVLFoS发展,在8月授出“改进涡轮发动机项目”ITEP合同,旨在推进研发功率、可靠性、耗油率等性能指标均有极大提升的新涡轴,用于为AH-64UH-60换发,也可用于FVL FoS11月选择罗柯公司承担先进系统设计与集成流程研究,以支持JMR计划。

极光飞行科学公司“雷击”缩比演示验证机。有关该方案的分析,可参见李昊先生2016425日在本号发表的专栏文章:“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垂直起降试验飞机’项目获胜方案:‘雷击’无人机分析”(点击题名可直接访问)(美极光飞行科学公司图片)。

二是欧、俄推动高速直升机发展。欧空客直升机公司在6月发布“低环境影响高速高效旋翼机”LifeRCraft)计划,作为其X3验证机后续计划,巡航速度可达410千米/时;10月宣布其米-24LL验证机实现超过405千米/时的平飞速度,创下新纪录。

-24LL高速直升机技术验证机(俄罗斯直升机公司图片)

目前看,强国正全面增强高速新构型旋翼机技术储备,其中美陆军正继续通过JMR计划突破FVL FoS的关键技术。按美陆军计划,将先以中型FVL取代UH-60AH-64,再考虑以其他具有较高通用性的FoS成员取代现役轻直和重直。如该计划得以实现,美陆军直升机装备的飞行速度或比当前提高1倍以上,航程也可能明显增加,将颠覆未来军用直升机的运用方式。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张洋廖孟豪李昊)

置顶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公众号,精彩内容抢先看!

【主编】想了解哪些军事及学术知识?欢迎留言给我们

关注学会微信: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2_china),点击下方的CICC会员-个人会员,进入会员系统,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即可,如有问题,可阅读位于下方的“阅读学会章程”和“阅读入会须知”。通过学会审核后方可在线进行支付宝缴纳会费。

关注学会微信: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2_china),点击下方的CICC会员-单位会员,进入会员系统,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即可,通过学会审核后,请按照“阅读入会须知”里的付款信息进行会费缴纳。

会议时间:(具体时间详见后续通知)

长按下方学会二维码,关注学会微信

}
图为直-20通用直升机

近日,据媒体报道,中国版本的“黑鹰”直-20再次高调曝光,从图片来看,直-20应该在高原地区进行最后的航电测试,这也就意味着直-20将很快加入解放军部队正式服役,着实令人十分振奋。与此同时,外国媒体也对中国这款被曾被遮遮掩掩的神秘武器表示了高度关注,用轰动全球来形容直-20的服役可以说是毫不为过。美国也无奈的表示,假如当初美国没有决定停止中国出售黑鹰直升机,也许美国就可借此限制中国通用直升机的发展,直-20也许就不会诞生了,对此,美国已经追悔莫及了。

直-20(代号Z-20)属于通用直升机定位研制时间于1989年后中美交恶,导致中国无法增购更多的黑鹰,但高原快速机动的需求长期存在。其后中国转而从而俄罗斯引进大批米17系列的各种改进型,米17的升级型在牺牲载重的前提下,也能满足高原空运的需求,但米-17的定位比黑鹰略大略重,属于排级运输机,对起降场地的要求较班组级的黑鹰苛刻,也无法像黑鹰那样装进中型运输机内空运,大大削弱了它的战略机动能力和应用范围,由此,为填补直9和米17之间的运力空缺,这也成了我国研制一款与黑鹰同类型的替代品的重要推动力。

图为直-20通用直升机的试飞照片

直-20通用战术直升机外形类似中国早年进口的美制“黑鹰”S-70C-2直升机,但与黑鹰有所不同的是,直-20主旋翼采用五桨叶结构,具有更好的控制性和机动性;另外,直-20在机身和尾梁连接处,有较明显的过渡结构,猜测是对机舱的运输性能进行了优化。美军黑鹰采用的四桨叶的设计我军的直-20采用的是五桨叶这种桨叶比黑鹰的四桨叶来说升力静音性能都更优秀有助于提升直-20的运输能力预计比黑鹰运输能力以及高原环境下的使用更为优秀。目前我军对于这种通用直升机的需求很大,2008年汶川大地震严重暴露出解放军的短板。导致很多抗洪抢险的物资不能及时运到灾区,直-20在军用民用有很深的造化。

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直20将对我军带来前所未有的提升,在056.055.054上的海直-9未来会被加装拖挂式反潜声呐反潜导弹加深水炸弹的海直-20所替代。直-20两侧的机门加装6管式5.8毫米火力支援机枪为陆军提供及时有效的火力支援加装毫米波雷达能大大提升它的战场生存率,未来在机舱内加装战场急救医疗器械设备用于战场伤病员的运送及治疗。

目前我陆军主要是以苏制的米-17与直-9直-8以及直-18组成的运输直升机目前介于直-9与米-17之间的通用直升机,海军目前来说在反潜搜救主要是以直-9与直-8以及苏制的卡-28担任。相信以直-20为基础改进出来的反潜搜救直升机.专用医疗后送直升机.电子战版本的通用直升机。从而诞生庞大的直-20家族,未来会大大提升我军各军种作战能力。

直-20做为中国在研的10吨级的通用直升机,与歼-20轰-20并列为三剑客。虽然外形与美制UH-60相似,请不要说我军的直-20是仿制黑鹰。这两款通用直升机的基本技术参数不是一个时代的,本身早年中国就装备过美制黑鹰通用直升机。我军的直-20与黑鹰外形类似也不足为奇了。希望直20早点穿上军装提升我军各兵种的作战能力。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中国直19武装侦察直升机增添了一样利器,堪称“火眼金睛”。

这就是一座桅杆顶部安装的毫米波相控阵搜索火控雷达。

这一雷达的布局,非常像美军AH-64D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机载雷达,但相控阵体制使其超越了美国雷达。

它的出现令直19获得了最可靠的全天候昼夜探测手段,夜空不再是美军武直的天下。

世界上大多数武装直升机依赖光电探测手段,自美国“长弓阿帕奇”直升机首创性的安装毫米波雷达后,俄罗斯米-28N武装直升机、美国AH-1Z直升机先后安装了雷达系统。

直升机毫米波雷达,可以在昼夜穿透云雨、烟尘和人工制造的烟雾进行搜索跟踪,这是光电设备无法比拟的。它还可以控制毫米波制导的导弹进行攻击,同样比光电制导的导弹更适合在复杂气象和夜间作战。

最重要的是,直19的雷达是一部相控阵雷达,它比美国、俄罗斯的相应雷达工作体制更为先进。相控阵雷达波束控制极佳,扫描速度非常高,并具备同时跟踪多个目标的更强能力,可靠性也远远好于传统体制的雷达。同时该雷达可能具备重量更轻的特点。

直19是一种小型武装直升机,载重量不如直10,更不如AH-64阿帕奇。即使在略大一些的AH-1Z上,长弓雷达也不得不安装在了飞行员右侧的短翼上,而不是在最佳位置――旋翼顶端。这也说明载重量更大的直10可以轻松安装这一雷达。

阿帕奇的长弓雷达,采用传统天线

据称,直19武装直升机可能开始安装直-10涡轴-9发动机,这也是直19重大改进的一部分。

直19这一重大突破,必将使我军陆航直升机部队的男女骁将们如虎添翼!

今天我军的直20首飞我们大家是在被惊了一跳 因为10吨级的中型突击运输直升机一直是我军工的空白。这项任务在我军一直由一群老迈的进口"黑鹰"负责。这次我国军队终于不用发愁了。根据现有的资料我军的直20可能是美制黑鹰的仿制版。那么这次我们就来了解一下UH60“黑鹰”这种美军最常见的直升机。

“黑鹰”是美国陆军通用直升机装备史上的革命。“黑鹰”是战场上的多面手,可执行运输、搜救、特别行动、医疗后送、电子战等任务,并广泛装备于世界各国。

UH-1“休伊”系列直升机在越南战场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在越战不断升温的60年代中期UH-1在战场上也暴露出不少缺陷,美国陆军开始考虑该机的后继机型。1972年1月陆军向工业界颁布了通用运输飞机(UTTAS)方案征求书,要求该机要在性能、生存力和维护性方面达到新的标准。

1972年8月波音和西科斯基的方案入围,每家制造商都获得了两架地面测试机和三家试飞原型机的合同,并通过广泛试飞来一决胜负。

西科斯基的UTTAS原型机公司编号S-70,军方编号YUH-60A。1974年10月17日第一架原型机首飞。波音的原型机YUH-61A于1974年11月29日首飞。1976年春陆军开始对两种飞机进行非常彻底地评估。

一架YUH-60A在夜间试飞中不小心降落在肯塔基州坎贝尔堡附近的一处密林中,导致旋翼受损但没有人员伤亡,更换旋翼后自行飞回基地。这给陆军留下了深刻印象,1976年12月23日西科斯基被评为获胜者,开始制造UH-60A,起名为“黑鹰”(Black Hawk)

原型机首飞之后的第4年,1978年10月17日生产型“黑鹰”首飞,1979年6月“黑鹰”进入第101空降师服役。虽然“黑鹰”的可靠性没有完全达到陆军的最初要求,但在服役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问题。

1983年在美军入侵格林纳达的行动中UH-60A首次参战。一名受伤的飞行员驾驶“黑鹰”返回基地后在机身上数出45个弹孔,在旋翼上找到两个弹孔,尾桨上还有一个,证明的该机的生存能力。还有一次一架“黑鹰”从能击落“休伊”的高射炮火中幸存了下来。

该机长19.76米,机身宽2.36米,高5.13米,其旋翼直径16.36米,机身为半硬壳结构。其空重较轻,5228千克。该机最大起飞重量约10吨。最大时速361千米/小时,航程603公里。实用升限5790米,航程600千米,

UH-60A安装两台通用电气T700-GE-700涡轴发动机,单台功率1560马力,在滑油全部泄露后,发动机还能运行半小时。在两台发动机间安装有一台T62T-40-1辅助动力单元,用于启动发动机及作为地面辅助动力。

UH-60A具有后三点式固定起落架,配备了重型减震器可承受粗暴着陆。此外机轮还可加装滑撬以便在雪地或沼泽起降。该机装备了耐坠毁油箱,并在关键部位安装了装甲。

旋翼和尾桨都是4叶的,可承受23毫米炮弹。每片旋翼桨叶都是钛合金作为主要材料制造的。尾桨是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造的,并且相对于垂直面倾斜20度以为旋翼卸载。垂尾下方有平直的飞行稳定尾翼,在低速和悬停时平尾下偏以免影响直升机姿态。该机的旋翼可手动折叠以备空运。

UTTAS规定一架洛克希德C-130能装一架“黑鹰”,一架洛克希德C-5能装6架,现在还不清楚波音C-17能装几架,相信至少是3~4架。

UH60A的机组编制3人,包括两名飞行员和一名机工长,都配备有装甲座椅。一般情况下该机可装载11名士兵,紧急状况可装20名。图为黑鹰的座椅布置图

“黑鹰”机身两侧有向后滑动的舱门,上面装有两扇舷窗。机腹吊索挂钩可吊起4080千克的货物,比如一门105毫米火炮或一辆“悍马”

“黑鹰”自推出以来已有很多的改进套件,其中最实用的是外挂物支持系统(ESSS),能把UH-60A改装成武装直升机。ESSS是一套碳纤维-环氧树脂短翼,提供4个挂架可挂载4个副油箱,或理论上总重4535千克的武器,

ESSS属于外场套件。ESSS的内侧挂架可挂两个1705升副油箱,外侧挂架可挂两个872升副油箱,这样UH-60A的航程可达2130千米。最初的设计目的是挂载副油箱使UH-60A可以自持飞越大西洋,后来主要被用于携带武器.

ESSS在1982年开始测试,1986年初服役。ESSS的平直短翼在挂载外挂物后会遮挡机枪,直到外部油箱系统(ETS)的出现彻底解决了遮挡机枪的问题,但ETS的上翘式短翼只能挂载两个副油箱,也未见ETS挂载武器的照片

医疗后送套件在一个旋转壁板两面各安装4副可折叠担架,平时壁板垂直于机身纵轴线,安置伤员旋转90度,这样就可以在舱门处直接把伤员放在担架上,伤员放好后壁板再转回原位置。

UH-60A最初测试了一种方形的尾喷管,被称为“巡航红外抑制器”,但在这种尾喷管在悬停时没有红外抑制效果。1980年通用电气和西科斯基联合研制了新的排气抑制系统,被称为“悬停红外抑制系统”(HIRSS),并在1989年服役

黑鹰型号相当繁杂,美国海陆空三军都有型号服役,如果按照发展的基本型号分,这些黑鹰可以分成两大型号,即在S-70A和S-70B基础上发展,其中大部分的陆军和空军型号属于S-70A型,而大部分的海军型号则属于S-70B。其具体归类如下:

美军按照用途不同又将黑鹰分成C、E、H、M、S、U、V七大类,这仅仅是黑鹰国内型号,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的黑鹰又各有不同的型号。在其国内型号中,UH-60系列是最早服役也是用途最广的一类.

美国陆军的黑鹰最出名的就是MH60系列. MH-60的主要作用是运载特种部队执行渗透、补给等特殊任务,并且为这些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在这些型号中,MH-60K才是真正的用于执行特战任务的型号。

MH-60K则是在MH-60L的基础上研制,除了空中加油探管、等设备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设备如德州仪表产的AN/APQ-174地形回避/跟踪雷达。该机的每扇侧门上都装有一挺12.7毫米航空机枪,首架MH-60K早在1990年8月就成功首飞,该机在阿富汗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和在陆军中服役的黑鹰相比,海鹰SH-60B大约有83%的零部件和前者是通用的。但是因海上作战的特殊性,海鹰的改进比较大,机身蒙皮经过特殊处理,以适应海水的腐蚀,

该机的主要探测设备为德州仪表公司生产的AN/APS-124全方位搜索雷达,安装在机头下方的雷达罩内,其有效距离能够达到240公里,可以有效对付潜望镜状态的潜艇。机上有25管声纳浮标发射器,每个发射器内有5个声纳浮标 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主/被动声纳浮标,

该机的主要反潜武器为两枚MK46声自导鱼雷,在执行搜索任务时,可以将鱼雷改成两个455升的副油箱。该机的发动机为T700-GE-401,单台功率1690轴马力。后期通用又提供了更新型的发动机T700-GE-401C,输出功率达到了1900轴马力

至90年代中期,该机已经交付了150架,美国海军希望装备260架该型飞机 .SH-60F.还要执行一项对航母来说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在航母弹射或者回收飞机时待命随时前去营救落水的飞行员。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UH-60A/L都参加了作战,陆军在战区部署了约400架各种型号的“黑鹰”。这些直升机在部署到战区前安装了针对沙漠环境的防护设备,并优先进行了远程油箱和改进型航电之类的升级。

1991年2月24日地面战第一天,“黑鹰”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直升机空运行动的主力,超过300架直升机向伊拉克沙漠中的“眼镜蛇”着陆场进行了突击运输。6架“黑鹰”在战争中损失,其中两架战损,4架因事故损失。

海湾战争后“黑鹰”的身影活跃在所有美国陆军的军事行动中,1993年10月3日在索马里的军事干预行动中 美军抓捕索马里当地军阀.由于准备不充分和情报错误,行动陷入混乱.

美军派出的的行动小组被数千当地人围攻.两架美军UH60"黑鹰"直升机被索马里人用RPG7火箭筒击落

抓捕行动随即变成拯救行动。美军苦战15小时,最终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的掩护下撤退。这是美国陆空协同城市作战战术的惨痛失败。参与此战的美军有19名战死.

1983年,为了解决边防部队,特别是驻高原一线哨所补给困难的问题,中央军委决定引进一型适应青藏高原恶劣气候环境的先进运输直升机 西科斯基公司的黑鹰直升机以其6000米升限、600公斤载重和 600公里航程的卓越性能脱颖而出。

次年6月,中美双方签订了购买二十四架黑鹰直升机的协议。合同包括24架单价600万美元的黑鹰直升机、3套单价78 万美元的外挂式副油箱系统、1套古德曼公司的机载飞行测试系统和地面处理设备,以及维护直升机所需的工具备件等,总价1。5亿美元。

成空运输团在装备黑鹰直升机的当年11月就开始组织首次进藏运送给养行动。部队出动4架黑鹰直升机飞赴被称为高原孤岛的藏南墨脱。

黑鹰在我国的早期曾连续三年发生事故 .最惨的还是91年的那次 成都军区的三位将军因此而牺牲!

1991年6月16日端午节,成都军区司令员张太恒、副司令员张德福、侯书军带领工作组沿中尼边境调研。视察完樟木口岸边防连后,工作组在聂拉木分别登上来时的三架黑鹰直升机。

其中一架直升机在向右转弯180度的过程中不幸撞山,机上人13全部牺牲。死亡人员包括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张德福中将、西藏军区参谋长毛海清大校(晋升少将命令刚刚签发,尚未颁发)、成都军区四个二级部部长副部长以及参谋干事等.事故结论是,直升机在起飞时遭遇下降气流,导致转弯时撞山。又是气象原因……

虽然我军仅有大概20架在服役.我军的序列里只有黑鹰能具备复杂气象飞行能力.在汶川地震黑鹰还是挑了大梁.但我军的黑鹰已经老了最早一批是84年产的.故障频出.美国佬也把零件禁运了.直20的出世虽然有点晚 但从此我军这方面再也不会被美国佬抓软肋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制武器比俄制武器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