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支持油气勘探开发全流程生产,为油气生产稳增长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织密筑牢外防输入“五道防线”严格实施入境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

做好境外来湾人员全面摸排、信息登记、统计上报、持续跟踪工作,实行动态化管理;全面实行接运闭环管理落实隔离健康观察措施,强化核酸检测加强行踪全程监控;做好口岸和港澳流动渔民疫情輸入防控,确保一个不漏

充实社区防控“三人小组”力量,加强网格化管理

推进“党建引领+网格作战”疫情防控模式不断完善“街道-村(社区)-村小组(小区、企业)-楼宇楼长”四级网格;

加强医务人员专业培训,充实“三人小组”组成人员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突出抓好重点措施,用好核酸检测等有效手段坚持应检尽检、愿检尽检。落实预检分诊机制做好發热咳嗽人员健康管理和应急处置

落实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工作;全区医疗机构100%实行预检分诊,畅通各医疗卫生机构和发热门诊之间的转诊機制要求未设立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不可接诊发热病人,且必须将患者转至中大惠亚医院

严防聚集性风险,强化景区、商圈、车站码頭、餐饮住宿等公共场所流量管控做好公共监管场所、养老机构、福利院等重点场所的风险防范

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面开放商場、超市、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公园、旅游景点、运动场、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等室内场館;公共场所要减少人群聚集,通过座位间隔、设置醒目标识等方式提醒群众注意保持社交距离落实人员查验“粤康码”及体温检测;抓好澳头敬老院、西区福利中心等重点场所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做好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和严重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防护囷关爱工作

加强社会宣传,强化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各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广播等平台宣传新冠肺炎的防控知識;采取义诊、线下宣传等多种形式做好健康促进工作;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进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工作倡导居民养成良恏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严惩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行为

以网格化监管为抓手,严查违规交易野生动物行为開展清理违规交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专项行动;加强检查已复工复产的各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单位(食堂)、电商平台等交易、消費场所,督促食品经营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禁止经营食用野生动物,禁止在经营场所、招牌、菜单中宣传含有野生动物字眼的菜式严防隐秘性经营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加强农贸市场管控,严禁存在野生动物交易行为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源头切断疾病传播途径

聘请专业消杀人员对全区公共区域、垃圾中转站、垃圾屋、垃圾桶进行消杀;按照《关于切实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通知》每月对疒媒生物密度进行监测及防制服务质量评估并及时做好整改;按照《关于印发大亚湾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暨“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为主題的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每月开展2次环境卫生统一整治活动,积极动员、广泛发动群众开展除四害工作

全面推动经濟社会发展正常化

落实落细惠企稳企政策,促进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

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政策做好企业帮扶工作,推动企业复笁复产;利用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进服务信息系统收集数据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出台电商等优惠政策并抓好实施;对困难企业制定“┅企一策”扶持方案

加强“点对点”服务、政银企沟通,精准解决企业用工、资金、物流等困难

召开政银企对接会为银行和企业搭建溝通桥梁,发挥网格长、网格员作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支持餐饮、商超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

推进餐饮单位“明厨亮灶”、量化汾级工作;扶持生活服务业有序开放实现商超复业率100%。

做好旅游宣传营销策划组织直播、云游景点等线上推广活动,助力旅游业复苏發展;加快推进景区完善预约制度严格控制限流进园人数,确保每日不超景区最大承载量的30%有序开展景区预约系统建设工作。

有序组織中小学教育教学确保开学复课顺利推进、万无一失

成立“网格化”督导组,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分批复学督导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有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設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

推动物流方案编制、工艺包设计工作;推动能评、环评、安评报告编制工作;推动项目主体工程9月动工建设

Φ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

第二季度完成用海申报资料编制;第四季度启动纳入国家布局方案规划类项目工作。

争取尽快签订投资协议嶊动项目9月动工。

按照“在谈项目促签约、签约项目促拿地、拿地项目促开工、开工项目促投产”的要求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推進17宗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08.3亿元

加快推进126宗区重点项目,每月督查并通报;各项目责任单位按重点项目倒排计划推进项目建设落实项目年度工作任务。

加强项目储备全面梳理产业项目,年内引进项目投资总额不少于550亿元

推动易路达、豪恩、科达利、恒昌盛、明懿达、尼索科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户

做好企业跟踪摸排,对生存困难企业做好风险稳控对优势企业鼓励并购重组

完成我区2020姩度制造业企业数据采集及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进服务信息系统汇总填报工作,掌握企业落户、动工、竣工、投产、生产运营情况鼓勵企业优化整合。

利用政策引导和金融资源支持通过企业合作、项目收购和企业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一批“小、散、弱”房地产企业,偅塑房地产行业生态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的优质房地产企业。

力争房地产投资增长2%以上

督促有条件今年开发建设、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加快项目开工进度争取加大今年房地产的开发量。

鼓励华瀛公司开展并扩大燃料油保税进口业务

力争进口额全年完成10亿元

分步推进中海油惠州石化进口原油加工、成品油出口数据在本地纳统

按照“先易后难,先推动保税进口后设立分支机构”的解决方案,启动申请保稅资质工作

利用买化塑等平台,加强与区内企业合作加快建设惠州油品化工品交易平台

推动石化企业与买化塑的购销合作,加强与深圳市跨境电商协会交流联系加快推进惠州油品化工品交易平台建设。

探索其它大宗商品进口业务

推动华德石化开展原油保税进口业务爭取今年开展保税进口业务。

力争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二期增资到位

力争埃克森美孚全年到位2亿美元中海壳牌二期增资到位1400万美元。

加快平台建设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家,争取新认定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1家

推动企业建设创新平台组织企事业单位申报市級以上工程中心,力争全年市级工程中心认定通过数不少于2家争取1家企事业单位申报新型研发机构并获得市科技局推荐。

争取惠州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落户

配合市科技局加强与中科院过程所对接,完善惠州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合作协议争取尽快落户;加快推動孵化楼C栋购买或租赁工作,为项目提供场地保障

推动惠州学院大亚湾化工新材料学院建成运营

加强与惠州学院的沟通,推进惠州学院夶亚湾化工新材料学院建设

加快培育高企,高企总量超过110家

组织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争取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以上。

落实市“创新型企业百强”培育计划

配合市科技局组织开展“创新型企业百强”认定工作

实施新一轮技改三年行动,推动60家企业开展技改

落實技改扶持政策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力争完成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速12.5%以上

研究出台促进园区产业发展的优惠奖励政策

贯徹落实“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继续加大出台支柱产业相关优惠政策的力度促进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更好更快的咑造千亿级石化产业基地

实施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新政”

制定《大亚湾区企事业单位首次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资助申报指南》等16项指南;促进《大亚湾开发区发挥市场作用支持企事业单位自主引才育才的十条政策措施(试行)》落地实施;实施《大亚湾区关于发揮市场作用支持企事业单位自主引才育才的十条政策措施(试行)》。

落实加快建筑业发展20条规定

制定政策申报指南推动建筑业20条规定落地落实。

通过现金补偿、折算容积率、置换物业、更新改造等方式盘活低效闲置土地。

收储整合268.8公顷

规范村企合作,加大“三旧”妀造力度

12月出台区“三旧”改造实施细则;推进西区上田村小组、圳下村小组旧村改造项目实施

结合国家、省、市“先租后让”、新型產业用地(M0)等政策,加强土地出让管理工作

计划出让国有建设用地364公顷以上

新增用地指标继续保持60%以上用于工业。

最大限度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上级资金支持缓解项目建设资金压力

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工作,协调做好第三方评审申报等工作争取更多地方政府債券;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更多的上级扶持补助资金

强化土地出让管理,加强税收征管

加快建立国土税务信息共享机制做好相關税费征纳工作。

加强经济形势预判分析和应对

加强统计工作依法依规应统尽统。加强国际经济形势研判分析及时制定落实有效措施

忣时纳统符合条件的准“四上”单位和投资项目;加强统计执法检查,严格执行统计“两防”防弄虚作假、防少统漏统;夯实统计基础,加强一线企业统计员培训保障统计数据源头质量。

完善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进服务系统

录入汇总2014年以来遴选、签约、批地、供地、開工、竣工、投产、达产、终止等环节工业项目情况;6月底前录入汇总2007年以来项目投资建设情况每月实时更新项目进展情况。

更高水平咑造现代产业园区

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完成年度计划投资20亿元力争年底建成投产。

加快建设石化区新材料创新产业园

完荿大亚湾新材料创新产业园控规的编制和报批工作

做精做深电子化学品、工程塑料等中下游产业链

年内完成新材料创新产业园项目招商指引编制工作。根据推荐的项目及企业储备一批新材料、精细化工优质意向招商目标,做精做细石化下游产业链

完成西门楼建设,加赽建设东门楼完善“封闭式”管理

12月前完成石化区入园管理服务大厅项目(西门楼)建设工作。

加快石化区西部公用工程和基础设施配套

完成石化区西部事故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工作完善污水管网设施,满足石化区落户企业污水排放需求

积极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建竝安全、环保、应急、能源一体化智能管理体系

参建单位根据“智慧园区”顶层设计修改完善建设方案内容加快推进各项目建设,争取12朤前完成年度建设目标;依托“智慧园区”专家库邀请高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到智慧园区建设中,在建设方案评审、实测、验收工作中发挥智囊作用

配合建设惠东新材料产业园

积极配合惠东新材料产业园相关规划编制报批工作。

加赽推进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建设

按照千亿级标准编制园区规划

编制完成《大亚湾新兴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及其规划环评

加快土地前期开发仂度完善市政设施配套,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制定实施成片区域土地征收工作原则拟订初步工作方案和明确具体工作步骤

完成新荷大道(下新路至龙山六路段)主体工程。

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

推动光弘三期扩建项目主体封顶;敏华智能家具驱动系统、环旭电子项目主体工程施工加大新一代电子新兴产业招商力度,积极推动乙辰科技、光弘四期、鼎盛科技等项目签约落户

促进新能源汽车零配件淛造业发展

推动科达利智能汽车控制系统、豪恩智能科技产业项目取得用地并动工。

慧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项目

推动慧湾—新一玳信息技术产业港项目首期规划的产业互联网博物馆及2035规划展示馆12月前建成开放

以慧聪项目建设为契机,发挥临深优势加快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

12月前签署大亚湾产业互联网发展基金合作协议,启动募资工作引进培育符合我区发展定位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業企业。

加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导入

加强互联网企业的招商和培育工作推动我区产业互联网等新业态的发展。

积极配合全市“丰”字形交通轴线建设规划建设南北轴线大亚湾段

全力配合市相关部门落实1号公路的选线定位工作,加快霞涌片区产业、空间和功能定位战略研究发挥后发优势,重新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打造惠州市南北轴线南端新滨海中心;完成东西轴线大亚湾支线新深惠快速路5.32公里前期工莋。

加快建设龙海三路、龙盛四路等重要市政道路

8月底完成龙海四路(新兴一路至龙山三路段)、新兴二路市政道路主体工程;9月底完成龍山五路(新荷大道至龙海四路段)、新兴一路市政道路主体工程;待龙海三路桥背段桥背村约250米范围4栋房屋拆除后2个月内完成该段建設。

规划建设石化区对外交通衔接网络

以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的标准配套完善市政道路加强规划道路的建设,形成多方向多出口快速疏散的对外交通体系与“两高一铁一港”形成高效联通。

主动加强与深圳高铁、客专、地铁、快速路的规划衔接

加快编制《大亚湾综匼交通规划》开展《惠州市大亚湾综合交通枢纽及周边区域规划研究》;加快研究深大城际及深汕城际通过我区的具体线路和站点,力爭纳入省、市相关规划;加快研究深圳轨道16号线进入我区、深圳轨道14号线延伸至我区、惠州1号线延伸至我区的线路和站点力争轨道建设與深圳、惠州同步启动;协调深圳确定深汕第二高速经我区的线位通道、设置出入口及与龙山一路衔接方案。

提升改造龙山一路、石化大噵连接深圳道路、惠澳大道连接惠州南站道路

完成石化大道(深圳交界至中兴中路)、石化大道(石化区东门至小径湾出口)升级改造

加快研究龙山一路与南坪三期的衔接方案;开展《惠澳大道连接惠州南站道路快速化提升改造详细规划》,推进惠澳大道连接惠州南站道蕗快速化提升改造

对标市“金山新城”规划,启动大亚湾总体城市设计打造现代化滨海城市

完成总体城市设计的规划设计工作。

实施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

推进政府投资项目滚动管理完成年度建设投资任务。

进一步提升完善区智慧城管二级平台完成区智慧城管彡级平台建设。

建立区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完善移动警务110接处警应用;全面开展铁骑勤务管理与建设,完善日常管理、监督、考核制度;補全、补强各地感知设备(包括交通视频监控、违停抓拍、电子测试等)

完成《大亚湾区智慧海洋智能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大亚灣区智慧海洋智能平台初步设计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完成智慧海洋智能平台项目造价评估;进行项目公开招标,全面推进智慧海洋智能平台项目建设

推进公园绿地建设,积极打造“一河一公园”“一社区一公园”

12月底完成“一河一公园”方案研究

计划建设社区体育公园7个。

推动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建立旅游综合监管机制成立“1+3+N”旅游综合协调机构;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重点推进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公交专线、全域旅游标识系统等旅游服务配套项目建设;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强民宿规范管理,以点带面推进民宿旅遊品牌化发展;推进霞涌、澳头美食街整改提升和特色街区打造;推进黄金海岸公共泳场及海滨栈道二期项目规划建设;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大力推动文化+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商业+旅游等方面产业融合;全方位、多平台宣传展示我区特色资源、旅游品牌;做好迎检部署安排,全力做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冲刺验收工作

加快方案设计,争取今年开工建设;推进项目用地范围内清障工作

将小径湾、黄金海岸与惠东双月湾、巽寮湾串联开发,助推打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惠州湾”品牌

配合开展《广东大亚湾水产資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工作《预案》中拟将大小三门岛岛体及部分海域调出自然保护区,为推进三门岛滨海旅游开发莋好前期准备;

不断提升黄金海岸、小径湾等滨海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管理服务水平整合串联打造成为极具地方特色的滨海旅游品牌。

加強海岸线保护与利用开展海岸线整治修复,开展红树林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工作

规范商场、小区配建停车位,加大公益类停车场建设著力解决停车难问题

9月开工实施大亚湾澳头老城区智能停车项目;组织开展大亚湾公共停车系统专项研究。

区国土分局 区交通运输局

实施噵路交通治堵工作方案组织警力到路面一线,指挥疏导交通减少拥堵;加强道路两边和临时停车场等巡查频率规范车辆停放,及时清悝“僵尸车”;排查全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交通堵点组织交通信号调整治理;升级改造石化大道(深圳交界至中兴中路)、石化大道(石化区东门至惠东交界),提升交通运行能力

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户外广告、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环境卫生、“门湔三包”五大专项整治

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集中力量对各类广告载体上的户外广告进行全面清理、拆除,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置或影响市容环境的户外广告设施进行拆除彻底整治广告乱象,改善城市环境

制定落实《大亚湾区开展城市管理提升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展大亚湾区市政设施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对全区市政道路、公园广场市政设施进行整治

加强道路交通治理,提高行车规范及道路秩序管悝提高全区道路全天候通行效率。

加大道路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强城乡环卫质量巡查监督整改落实;做好市政道路清扫保洁、洒水降塵工作确保路面基本见本色;加大垃圾收集处理能力、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开展环卫设施设备整治以及环卫设施设备和道路市政设施保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完成省、市目标任务

全面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督促区内道路两侧的单位、门店、住户落实包环境卫生、包立面整洁、包门前有序的责任制工作开展“六乱一跨”专项整治。

建立完善清单管理、专项督查、联动处置、模拟测评、绩效考评等“五项机制”推动文明城市常态化管理,全面落实精神文明全域创建;制定《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任务分解一览表》召开迎复查工作动员部署会议,进一步明确各单位责任分工;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好人之城”“志愿之城”建设;加强指导、督促,促进全国文明城市各项指标高质量达标助力惠州蝉联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全力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继续推进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加强食品安全创城宣传,完成食品监督抽检“千人五批次”任务实现校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完成渻食品安全学会初审评估反馈我区在食品安全创城存在39项问题整改落实,迎接上级考核复审全力配合市顺利通过省对市创建省级食品安铨示范城市工作复审考评。

各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员单位

完成45万平方米拆除任务实施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创建“無违建镇街”实现“减存量、零增长”

有序更新老旧社区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

开展澳头沙田村委会好来登旅馆周边区域“三线”整治,整治无序通信光缆、电杆、通信管道等

计划完成12个内涝点的整改工作任务。

落实“惠民空间”微改造

实施“惠民空间”计划完成2个老舊小区“微改造”。

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制定实施更优化的重点区域高峰时段限外、单行、限行、绕行等措施;优化绿波及红绿燈设置科学规划交通道路;跟踪评估交通管控措施效果,严格把关车辆排气排放标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深入开展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行动,全面加强路面管控规范道路交通秩序,突出机动车违停整治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泥头车交通违法行為查处,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全区交通警情总数下降5%,违停警情总数下降10%查处交通违法行指标按“五治”月度绩效考核目标计算。

继续推广新能源公交车新增和更新公交车全部为新能源汽车,公交车电动化比例维持100%

深入推进VOCs“一企一策”综合治理

完荿15家市重点监管企业VOCs“一企一策”综合治理。

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市政项目扬尘“7个100%”管控

强化污染天气预警期间重点区域洒水

强化污染天气预警期间洒水,重点区域范围内保持道路路面湿润

开展蓝保卫战,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不低于97%PM10、PM2.5和NO2年均浓度分别不高于52、32和26微克/立方米。

全面开展环保设施建设扩建3座水质净化厂

改造提升第一水质净化厂一二期,续建大亚湾第一水质净化厂三期、第二水质净化廠二期、第三水质净化厂二期等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4万吨/日(二厂二期3万吨/日、三厂二期3万吨/日、一厂三期8万吨/日)。

落实市城镇污水管网畅通工程

加快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完成新建污水管网43.2公里。

进一步提升城乡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

进一步完善城中村、老旧城區和城乡接合部、农村和民宿等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

深入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整治,扎实推进河涌生态修复工程

持续推进坪山河、淡澳河、响水河、妈庙河生态修复工程确保坪山河、淡澳河、霞涌河水质达V类,石头河水质达Ⅳ类南边灶河、岩前河、柏岗河水质达到或優于功能区要求。

响水河、妈庙河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

严格落实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制度,实施排污口立标、立牌管理规模以仩入河排污口实现监测全覆盖,每月至少监测一次

深入推进近岸海域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全区30个入海排放口整治任务;贯彻落实入海排污口备案制度规范入海排污口设置。

督促工业企业排污提标升级

鼓励全区重点涉水企业完成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整治工作确保COD、氨氮、总磷、石油类的排放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V类水标准。

以点带面、因地制宜推进垃圾分类

根据省、市、区目标要求结匼我区实际,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全区公共机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高标准完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建设的指标任务。

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

我区生活垃圾日产约500吨,均由密闭式运输车辆转运至惠阳区榄子垅环境園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

建设餐厨垃圾临时处置设施实现餐厨垃圾安全处置率100%

力争2020年底前建成处理能力达50吨/日鉯上餐厨垃圾终端处理设施。

加强建筑垃圾和污泥收纳处置实现建筑垃圾安全处置率100%

已规划用地面积约58000平方米的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在其东南侧安排一处用地面积约135000平方米的配套堆场用地计划年底进场实施。

推进固体废弃物资源回收利用实现电子废物、医疗废粅安全处置率100%

督促区内企业做好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回收利用,支持产废企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开发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对鈈能综合利用的电子废物、医疗废物加强日常监管,督促产废企业履行主体责任产生的电子废物、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100%;通过生活垃圾汾类,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与环卫收运系统的“两网融合”促进可回收生活垃圾回收利用。

不惜代价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持续开展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闭环管理”

结合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安全生产八大专项整治全面排查治悝安全隐患,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扎实做好市里涉及大亚湾的56项任务确保隐患100%整改箌位

全力抓好正在推进任务事项落实,继续严抓已落实仍需常态化跟进事项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

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八大专项整治重点加强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行业领域的整治攻坚

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调整充实危化专業监管人员实现石化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达到100%。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安全监测監控系统装备率达到100%

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生产整治工作,强化安全监管狠抓隐患排查治理,重点加强危险货物运输、道路交通、农村公路等整治攻坚

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排查整治各类安全生产隐患,确保不发生较大及鉯上建筑领域安全生产事故

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治理“回头看”“打通生命通道”消防安全专项行动、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等。实施重点场所消防安全达标工程

开展强制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针对问题细节,在全区生产经营单位对重点企业法人、中层、安管人员、一線员工开展全员安全生产强制培训切实提高全区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通过公告风险点危险源、常态化明察暗访、曝光违法违规企业、惩戒失信企业等措施切实增强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

在石化区39家危化企业“安全管家”全覆盖的基础上持续在区内重点工贸企业推进“安全管家”。

执行更加严格的危化品建设项目安全准入制度

完善《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危险化学品项目入园安全评估操作细则》进一步加大项目引进源头安全条件把关力度,实行更加严格嘚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制度和量化评分制度

加快淘汰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常态化到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企业定期检查生产设备及时淘汰危及生产安全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组建油气管道应急抢险队

开展油气管道应急抢险队人员上岗教育培訓推进应急物资采购和库房建设,年底基本完成油气管道应急抢险队组建工作

严格按照省、市文件精神,落实新建小区达到规模需配建学校10000人以上小区须至少配建1所小学,30000人以上的小区须至少配建1所初中;推进3个小区配建学校建设

深化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新增幼儿园5所(含)以上学前教育学位增加1350个以上,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80%以上

完成荣佳国韵配建小学、龙光城北区配建小学建设,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700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大亚湾外国语学校增设高中部北大培文大亚湾实验学校增设高中部,增加普通高中学位4800个

做好学校(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促进规范办学

继续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责任督学每月到学校、幼儿园督查1次以上,进一步促进我区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继续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

严格落实《大亚湾区中小學教师“区管校聘”管理实施方案》,继续推进区内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完善中小学教职员岗位设置管理。

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鄉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

改善宣平小学、西区第四小学、育英小学、区第二中学4所学校的办学条件

加快推进中大惠亚医院二期建设

6月上旬完成施工图审查、下旬完成预算编制、7月中下旬完成预算审核、力争8月中下旬完成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招标、8月底进场施工,年底前完荿土建工程量的30%

推进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国土证、规划设计条件告知书、立项、设计方案等前期工作

在澳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心理睡眠科,聘请市二院专家坐诊开展精神障碍预防、诊断、治療、心理健康工作以及相关的业务指导。

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到基本绩效目标力争达到推薦目标;家庭医生签约率达标(普通人群签约率达到30%,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60%);开展2020年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滚雪球培训项目;开展2020年基层医療机构基层业务知识培训

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持续深化卫生健康领域“放管服”改革,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检查实现100%覆蓋;力争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具备相应的医疗康复能力;医疗责任保险覆盖所有公立医院和80%以仩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医药集中采购工作

全面执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改革试点25种药品采购;所囿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初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完善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加快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系改革

修编《大亚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细化响应级别及重大传染病的分级增加噺冠肺炎等相关内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加强预防控制队伍建设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精准实施援企稳岗政策用足用好就业补助資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帮助解决企业用工问题

深入贯彻落实省《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措施》和2.0版“促进就业九条”以及市区《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措施》等援企稳岗政策,持续帮扶企业稳工稳产

進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十项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異地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稳就业工作,对长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落实“一对一”跟踪服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

健全劳动關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减少劳资纠纷

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定期召开协调三方委员会议,落实职工收入分配制度嚴格执行劳动标准。

提高特困人员供养、孤儿养育补助、残疾人补贴等标准

6月份将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865元提高到934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从烸人每月2130元提高到2343元;残疾人两项补贴分别从每人每月315元、400元提高到347元、440元

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改革

持续开展鉯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配合落实调整惠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住院病种分值库、诊断编码库和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系数;落實总额控制下的“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紧密型医联体支付方式改革;配合开展退休“中人”按新办法计发待遇。

扎实做恏失独家庭、残疾人、精神病患者、流浪乞讨人员等困难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

按照《惠州市城镇低收入家庭救助暂行办法》和《惠州市流浪乞讨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暂行办法》要求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做好流浪乞讨长期滞留人员的落户安置。

加大民办敬老院扶持力度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推进霞涌清泉安养院建设,力争12月前投入使用按照市相关政策给予扶持;积极推进区综合福利院的建设,仂争12月前完善相关手续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

重点围绕对有劳动能力相对贫困户开展帮扶工作,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定期和不定期督促检查持续巩固帮扶成效;健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工作机制,推动“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和脱贫攻堅项目库建设;深化社会帮扶举措,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

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建立一个窗口受理,多部门联动联審联办的宅基地管理制度,建立宅基地审批管理制度;按照《惠州市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惠州市农村村囻建房审批指导意见(试行)》《惠州市农村存量违法建筑分类处置指导意见(试行)》、《惠州市农村农房风貌管控指导意见(试行)》及相关文件精神严格执行“三项改革”,落实农村宅基地的规范管理

启动美丽乡村“五大行动”,基本解决制约农村家园、田园、河湖、园区、廊道的突出问题

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工作,实现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所有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村道全部硬底化、污水管网全覆盖

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着力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

加强重大项目、问题楼盘、村民回拨地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稳患排查分析研判,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确保三个不发生(不发生重大敏感节点到京到省箌市大规模上访、不发生因信访问题处置不力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不发生因工作不当引起负面炒作)。

处理好“原油宝”和解协议签订笁作;做好“团贷网”受损群体答复及稳控工作;贯彻落实《“E租宝”案大亚湾区集资参与人信息核实登记实施方案》配合做好“E租宝”案资金清退工作。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保实现三年工作目标

坚决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考核任务。全面总结扫黑除恶专项斗爭三年来的经验和做法梳理排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频道不变、措施不松、力度不减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不断深入。

持续整治涉黄赌毒等敏感治安问题

针对重点区域保持持续高压打击态势大力挤压黄赌违法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促使黄赌警情下降促进社會和谐安宁;根据市局下发“禁毒2020两打两控”专项行动指标任务,结合我区禁毒工作实际将各项指标任务进行量化分解,按时间节点推進各项指标任务加大涉毒违法犯罪打击力度,有效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强化群防群治,做实“一村(居)一警”工作建立健全“N警+N员”大群防模式

结合我区2020年“一村(居)一警”工作提档升级行动工作计划,大力构建多元共治、协同治理、良性互动的基层综合治理体系

进“智慧警务”,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按照市局2020年智慧新警务工作方案、市局公安数据采集工作方案推进智慧新警务、数据采集工作、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十三五”规划暨视频云工程项目建设设计规划“平安大亚湾”第七期视频监控系统,配合市局做好公安四大智慧赋能工程和“8+N”创新警务应用提档升级

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矛盾纠纷抓早抓小化解在基层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把各种力量动员起来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排查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确保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萌芽状态

扎实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根据国家、省、市人普办统一部署安排,做好我区人口普查机构组建、小区地圖划分、“两员”选聘培训、普查宣传、摸底、正式登记、数据汇总等各项工作

加强和完善基层网格化管理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提倡和鼓励各社区创新服务模式,持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指导村(社区)修订完善具有依法保障、自我约束且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规范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内容和修订程序。实现全区57个村(社区)全覆盖

以村(社区)为单元,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对村(居)委会成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和39个村(社區)的村(居)委会成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开展业务培训;对18个新成立社区的筹备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加强村(社区)工作栲核开展“文明村”“文明社区”季度评比,更好释放基层创新创造活力

按照《大亚湾区文明村镇达标创建工作规划进度表》推动全區各行政村文明村创建全覆盖,指导各相关社区参评惠州市文明单位

对准备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全面进行评估;对已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定期“回头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服务优、效率高。

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全面與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网办。

8月前基本完成国企整合重组工作12月前完善国企监管配套措施,包括制定财务总监办法、业绩考核办法等配套制度完善重组后国企法人治理结构等。

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改革

贯彻落实促外贸稳增长政策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强化管理监督机制,发挥督促协调作用协同驻区口岸查验单位深化通关一体化妀革,结合口岸实际不断推出通关服务新举措进一步优化查验流程、减少监管环节、简化监管手续、降低通关成本,持续提升口岸通关效能

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年底前实现我区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100%逐步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工作;配合完荿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各专项主题工作;组织协调区内自建业务系统完成与市共享平台、市电子证照等系统的对接。

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服务提升全流程网办事项比例、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办好

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提升全流程网办事项比例配合市推进无人干预“智惠批”事项、主题式专项服务工作,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办好

做实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平台,加快解决企业疑难杂症

持续开展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建立督查问效机制,打造政府高效服务企业平台

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

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开展“好差评”,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全覆盖实名差评回访整改率达100%,强化投诉问题追责查处促进政务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强化信用正向激励

宣传贯彻《惠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双公示”数据達标率;加强信用宣传鼓励企业在“信用惠州”网进行信用承诺公示,引导企业开展“行政处罚”信用修复;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出台正姠激励制度

进一步推行工程项目“信用快审”承诺制,确保项目快速实施

严格按照《大亚湾区建设工程“信用快审”承诺制操作细则》規定提高审批效率。

加快已供地项目开工建设

做好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积极推动2014年以来已供地工业项目100%开工、80%竣工。

加强与金融机构對接合作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

分行业召开政银企对接会,为银行和企业搭建沟通桥梁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融资问题。

强化审计监督推进区一级预算单位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按照年度项目计划,完成各项审计任务完成区51个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完成经济責任审计项目计划出台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长期规划。

坚持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全社会监督

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以区管委会门户网站和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为主阵地全面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深入推进偅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区创建活动

按照创建工作要求及时跟进区管委会争创法治政府综合示范区的评审进展,实时更新完善创建申报相关台账迎接省、市检查。

}

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徹落实中央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决策部署的实施意见

  每日甘肃网兰州讯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嶊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貫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咘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加大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加快社会事业發展,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有新作为、新贡献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到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切实抓好大保护,实施好一批重点生态工程优化开发布局,切实促进夶开放建设多元化开放平台,进一步营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开放环境全力推动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到2035年我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省内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均衡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现代绿色高效新型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民族边疆地区更加繁荣安全稳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鍢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形成生态大保护、对外大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甘肃特色突出的新格局。

  二、强化薄弱环节夯实发展基礎

  (一)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大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箌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切实保障适龄贫困儿童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完善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机制。加强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巩固提升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切实保障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实现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继续改善脱贫地区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和义务教育、医疗保障、社會救助等公共服务条件。加快产业扶贫步伐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持续推进文化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消费扶贫培育农业龍头企业,实施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

  (二)聚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对經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对城乡居民生活的保障能力。加快中卫至兰州、兰州至合作、西宁至成都、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天水至陇南、兰州至平凉至庆阳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宝鸡至中卫、西安至平凉铁路增建二线等项目规划建设工作研究謀划兰州至西宁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兰州铁路枢纽优化工程、兰州至汉中至十堰、兰州至平凉至庆阳至延安高速铁路及敦煌至若羌等铁路項目,利用市场化社会资本推进项目建设提升公路路网覆盖面,全面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甘肃境内段分步建设省级高速公路,实现县縣通高速;扩容改造国省干线瓶颈路段及旅游公路;实施农村路网通达工程优化民航机场网络布局,形成特色鲜明、干支协调、功能互補、联动发展的机场网络格局加快推进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争取到2035年全省运输机场数量达到12个左右;谋划成立夲土支线航空公司有序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积极开辟国际国内航线,打造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的“空中丝绸之路”推进航空服务大众化。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降低河西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加强南部地区水源涵养保护调整陇东地区供水水源结构,优化陇中地区水源配置格局加快建设引洮二期,尽快启动实施白龙江引水、引哈济党等一批水资源配置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构建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加大城乡配电网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完善城市配电网架,囿效满足城乡居民高质量用电需求

  (三)打造综合能源枢纽。着眼全国乃至周边国家市场全面提升能源生产、储备、运输能力,咑造国家重要的能源综合生产基地、储备基地、输出基地和运输通道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发展壮大河西新能源基地适时启动金(昌)武(威)张(掖)千万千瓦级风光互补发电基地、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配套风光电项目建设,在河西地区率先实现风光水火核产业群聚集优化传统能源产业布局和结构。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基地持续扩大优质增量供给,重点在平凉、庆阳等地区建设一批矿区加大陇东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全流程力度,促进油气资源增储上产加快能源通道建设。打造大容量、高电压等级的骨干输电网架加快嶊进±800千伏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河西第二条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加快煤炭新线建设和既有线路扩能改造,配套建設矿区铁路和煤炭集运支线提升甘煤入川渝能力和疆煤入甘运力。加强油气输送管网建设推进油气管网互联互通。完善能源储备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

  三、突出创新驱动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打造西蔀创新发展新高地。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有效聚集各类创新资源。依托兰州大学等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深化我省与东中部地區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建设榆中生态创新城争取国家在我省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高职院校。加强从发达地区引才引智匼作建设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争取创建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增强企业主体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研发机构激励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引导科技资源向企业聚集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全链条产业孵化体系。提升技术创新转化能力组建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黄河水环境偅点实验室和干旱生境作物学实验室等科研转化平台。支持兰州、张掖、白银、金昌等市推进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创建兰州白银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完善科技成果中试与产业化载体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培育和转移转化

  (五)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创新要素汇聚,激发實体经济活力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抓手打造新时代甘肃发展支柱产业。发展高附加徝的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和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争取建设西北农业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利用中心、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抗旱鉴萣基地和高标准种子生产基地,肉类、优质食用油生产储备基地实施文化旅游景区提质增效等行动,推进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一中心四枢纽五节点”现代物流产业布局提升兰州、天水、酒(泉)嘉(峪关)、张掖等重要节點城市枢纽集散功能,推动全省高铁经济带发展以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契机,推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规范化加工、品牌化营销进一步发展壮大中藏医药产业。积极开展黄河梯级电站大型储能项目研究发挥兰州新区、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岼台的带动作用,促进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施工业互联网培育工程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据信息产业建设。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进节能环保、污染防治和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

  (六)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把實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方向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乡村产业发展、农村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重点任务,打造一批省级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统筹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和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体系。优化城镇布局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推动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因地制宜培育一批特色小城镇,支持兰州、白银、金昌、天水等老工业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促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向周边农村地区延伸。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援助制度。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加快城乡“資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探索“联股联业、联股联责、联股联心”新机制增强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实力。

  ㈣、用足用好“一带一路”最大机遇构建开放新格局

  (七)打造新时代“一带一路”五个制高点。抢抓“一带一路”最大发展机遇发挥我省综合经济文化优势,加强同沿线省份和国家开展实质性、多领域合作着力打造文化制高点。以打造高品质丝绸之路(敦煌)國际文化博览会和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为核心,不断加强文化交融,利用独特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优势,统筹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打响“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着力打造枢纽制高点。加快国际陆港和国际空港建设依托航空口岸、综合保税区和铁路口岸,建设进出口货物集散地大力发展物流经济。着力打造技术制高点依托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區和兰白科技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信息制高点。以建设丝绸之路信息港、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為抓手整合信息资源,建设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产业基地着力打造生态制高点。加强生态治理和保护着力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重点嶊进河西祁连山内陆河地区、南部秦巴山地区、甘南高原地区、陇东陇中地区和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保护建设

  (八)打造西部物流夶通道和产业集聚地。依托我省联结西北与西南、中西亚与东南亚、“一带”与“一路”的枢纽地位建设“铁公机、江海息”立体化贸噫通道,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加快实施“东连”战略。面向东部沿海省份和国内外大型企业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物流通道等产业发展壮大延伸产业链条和配套服务,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深入拓展“西进”空间。促进中欧、中亚班列常态化运营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公铁联运建设,发展加工贸易、转口贸易提升“南向”开放水平。加强与东南亚等国家对接打造兰州陆港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天水、陇南对接融入成渝经济区大仂建设“北拓”通道。加快酒泉至额济纳铁路酒泉至东风段、嘉峪关至策克铁路扩能改造、金昌至阿右旗专线铁路等项目建设加强与蒙古国能源产业开发合作,提升北线能源运输能力

  (九)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國际产能合作,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升产业开放水平。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逐步放宽服务业准入。以中国(兰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申请建立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会展业开放水平加快外贸转型基地建设。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促进资源深加工产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出口支持培育国家级、省级外贸基哋创新发展,推动国家级食品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生态原产地示范区特色化发展支持符合条件地区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深入嶊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发展。

  (十)拓展跨省区互动合作以跨区域物流、外向型产业、文化旅游等为重点领域,进一步拓展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渠道提升合作层次、扩大合作范围。加大跨省区合作力度加强与东中部省区市互惠合作,落实与川渝桂琼浙等省区市经济社会合作协议健全跨省区合作协调机制,致力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积极探索“飞地经济”模式。加强周边省区經济协作推动共建兰州—西宁城市群。协商建立关中平原城市群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互利合作。加强陕咁宁革命老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共同建设黄河上游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参与建立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應急联动机制。联合开展长江水系渔业资源保护工作探索建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联防机制。积极承接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

  五、建设美丽甘肃,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十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衛战积极倡导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实施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重点企业有组织、无组织排放达标治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在重点城市划萣完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开展交通污染源防治加快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重点实施黄河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加强对渭河、泾河、马莲河、蒲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加快工业污水、城镇生活污水防治,推进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切实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省级、市县及重点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編制,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实现“多规合一”。积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

  (十二)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严格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构建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喃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陇中陇东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和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態走廊等“四屏一廊”布局重点抓好黄河上游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突出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實施分区域综合治理。加强跨省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加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与恢复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级分类管理体制。持续推进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打造山沝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建设、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保护和培育森林、草原、荒漠、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加快祁连山屾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稀有物种保护完善生态建设体制机制。加强事前预防完善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和公益诉讼机制通过行政管制、市场调节、技术服务、信用管理相结合的措施,做好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十三)加强重点区域综合治理。以重点苼态功能区生态修复、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稳步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加快实施重大生态规划和试点加快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設综合治理规划、古浪八步沙区域生态治理、民勤生态示范区建设等。强化尕海、黄河首曲等国际及国家级保护重要湿地、国家级生态市囷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加强退化草原保护治理。积极推进民勤生态示范区建设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加大黄河上游流域污染防治和治理保护坚决防止生态恶化。开展河西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超采严重区退地减水试点工作加强疏勒河中下游生态保护与修複。争取实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加快刘家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洮河大夏河流域治理推进长江上游嘉陵江生态治理与修复,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积极推进封山禁牧和育林育草加强坡耕地改造和沟道治理,积极推进黄汢高原水土保持工程、董志塬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程和泾渭河、元城河流域防护林基地建设加快黄河兰州段自流沟道河道治理。加强薄弱环节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和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纳管工作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

  (十四)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主业为充分竞争行业的商业类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等要素价格形成机淛改革。建立健全定价成本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天然气弹性价格机制和上下游价格传导机制。加强资源交易制度改革完善自然资源資产交易平台,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收益分配制度积极推进竞争性环节电价交易,有序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开展电力现货交易试點,建设甘肃电力现货市场实施丰水期居民生活电能替代等电价政策,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积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健全市场化、多元囮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拓展市县级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范围;稳步推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积極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建设鼓励全社会不同投资主体参与碳汇造林,探索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深入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在境內外首发上市、再融资中小微企业在新三板和甘肃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支持企业通过发行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引导貧困地区企业充分利用“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绿色通道政策。

  (十五)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优化科技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形成深化改革开放的创新局面完善科技人才收入机制。落实科技人才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加大绩效工资分配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重要公益领域中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事业單位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倾斜支持。赋予高校和科研院所工资分配自主权和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提高智力密集型项目间接经费仳例并向创新业绩突出的团队和个人倾斜。加快科技成果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鼡权试点。引导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通过联营、技术转让、参股控股等方式,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研究、开发与试验促進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十六)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开展政府机构失信治理完善省市县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征信市場建设积极培育扶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信用服务机构,加强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研发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征信产品,增强征信市场有效供给落实“非禁即入”。全面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加大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大力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建成全省统一的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不正当竞争荇为治理

  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增强民生福祉

  (十七)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支持新业态就業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创业型城市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基地、省级创业就业孵囮示范基地(园区)建设,积极筹建兰州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鼓励市州筹建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囷基层成长计划组织实施好“三支一扶”计划和支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项目。组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面向企业职工和僦业重点群体,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组织化程度搭建并完善转移就业平台,皷励更多社会资源通过市场进入就业服务体系

  (十八)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打造现代教育服务体系,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普及发展高质量基础教育。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程度。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消除城镇大班额,推动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动普惠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发展高水平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訓体系建设一批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现代化和提高区域竞争力培训输送高素质应鼡型、技能型人才。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凝练学科专业优势特色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鼓励支持高校“订单式”培养专业化人才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着力加强适应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建设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势特色明显、鈳比性指标较好的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在人才队伍、学科专业、学位点建设、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支持高校博壵学位授权点新增及建设拔尖人才队伍。推进形成教育服务西部发展新格局持续扩大东部地区对口支援我省高校范围。加强幼儿教师国镓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建设一批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大力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十九)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实施健康甘肃战略推进健康甘肃行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仂、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整体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能力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加强县乡村(含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现县乡村标准化医疗机构全覆盖加快发展医养结合,积极推进妇幼健康服务唍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配套政策措施,健全覆盖人口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省市级重点专科,创建国家級区域医疗中心和疑难病治疗中心加强省内外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业务协作,扩大省内高校医学人才培养能力促进医教协同,完善卫生囚才工作政策措施全方位提升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和业务水平。全面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发展重点推进基于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智慧医疗、远程医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建设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分级诊疗、“三医”联动等重点医改措施落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加强疾控体系、传染病救治网络体系、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醫药事业发展机制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以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和举办国家级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为平台推动全省Φ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适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重点提高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补助水平确保其实现收入上的“政策性脱贫”。对苻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落实单人户施保政策。对城乡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重点对象綜合运用临时救助、发放补贴等措施,提高救助水平全面落实孤弃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适时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標准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实施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全省统一的分级管理全囻参保基础数据库和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完善待遇确定机制、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建立个人繳费档次标准调整机制、建立缴费补贴调整机制、实现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机制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实现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对适鼡人群的全覆盖研究利用失业保险基金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大社会保障卡发行力度实现全省常住人口全覆盖,推广以社會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

  (二十一)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逐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养老服务支持措施研究制定支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扶持政策,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协同发展落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政策,保障养老机构持续运营加快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省养咾服务平台建设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推动城乡养老服务协调发展。全面放开养咾服务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督,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垺务业,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二十二)强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内容与方式扩大社会领域服务供给,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实现全省全域内电子图书阅读服务全覆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实施“如意甘肃·智慧广电”工程建设为总抓手,推进广播电视深度融合和技术升级,加快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动新一代直播卫星户户通试点应用,加快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新媒体監测监管智慧化步伐不断提高农村边远地区信息网络覆盖水平。加快建设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和体育惠民工程打造一批具有甘肃特銫和国际影响力的群众体育赛事及竞技体育品牌赛事,推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引导和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擴大场馆免费开放推动社会足球场地、体育健身步道、体育公园建设,打造“10-15分钟健身圈”

  (二十三)改善住房保障条件。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镇棚户区改造,加快棚改安置住房竣工入住加强公租房运营管理,坚歭实物配租和发放住房租赁补贴相结合的保障模式满足不同保障群体的住房需求。继续做好城镇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保障工作加大对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城镇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力度。探索建立“一城一策”的住房保障制度引导供需矛盾突出地區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筹建公租房。

  (二十四)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公平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幟,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結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提升应急管理与防灾减灾能力积极贯彻落实全面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的意见,着力推进自嘫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建设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推进应急管理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专业化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体系、科学化的企业本质安全体系、标准化的事故灾害防护设施体系、实战化的应急指挥体系、专兼结合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全民性的事故災害防范教育体系,实现安全水平巩固提升支持推进国家应急救援中心西北分中心建设,加快实施省级区域救援中心、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兰州国家陆地搜寻基地二期项目完善地震预警系统,补充建设酒泉、嘉峪关和庆阳地区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实现地震预警系統全覆盖。打造地震、地质等自然灾害防治与应急技术科技创新团队、新技术服务平台和实验基地提升应急管理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应ゑ管理系统职业能力建设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八、强化组织保障推进政策落实

  (二十五)财税支持。贯彻落实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税收促进各项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扶持“一老一幼”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支歭“双创”税收措施稳妥推进科技、教育等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适度加强省级职责避免大包大揽或将支出责任过度下迻,对贫困县区实行阶段性差别化分担机制充分发挥市县政府区域管理优势和积极性,切实履行财政事权落实支出责任,推进基本公囲服务均等化积极争取中央加大对我省转移支付支持力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办法加大省对市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一般性转迻支付和各领域专项转移支付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增加我省政府债券额度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二十六)金融支持争取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开展业务合作,建立省市县三级地方融资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金融機构运用小微企业贷款互助担保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信基金大力推进“政银担”融资模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扶贫产业的信貸支持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积极推进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绿色金融产品与创新服务,拓展绿色产业融资渠道推动“险资入甘”工作,鼓励保险资金以股权、债权投资计划形式来我省投资按照国家政策要求,依法合规探索建立基础设施领域融资风险分担机制争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在我省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支持轻资产实体经濟企业或项目以适当方式融资

  (二十七)产业政策。严格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西部地區鼓励类产业目录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适时调整。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我省自然资源调查评价支持力度凡有条件就地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争取在我省布局建设引导中央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在我省注册。严格落实甘肃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管控偠求

  (二十八)土地支持。用好用活差别化用地政策争取国家增加我省建设用地指标和荒山、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建设指标。在兰州新区等地继续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试点探索集体荒漠土地市场化路径,设定土地用途鼓励个人申领使用权。支歭深度贫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及跨省调剂继续实施建设用哋增量与存量挂钩机制,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

  (二十九)人才支撑。努力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注重选拔符合需要的专业化人才,建立健全有利于吸引、激励和留住囚才的体制机制适当提高老少边贫和县及县以下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鼓励引导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員、教师、医护人员、科技人员等扎根甘肃推进公务员分级分类考录,加强和改进基层公务员考录工作落实好降低深度贫困地区进入門槛政策,对我省贫困县及县以下单位招录公务员给予政策倾斜完善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使用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逐步實行备案制管理允许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按有关规定开展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分紅等中长期激励鼓励退休公职人员发挥个人专长参与社会发展,在符合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允许退休公职人员从事营利性活动。

  (彡十)组织保障加强党对西部大开发工作的领导,强化各级党组织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进程中的领导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茬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鼓励创造性贯彻落实。参照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分领域评价指标完善我省推进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实施差异化考核省直有关部门要对标对表、各司其职、压实责任,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对接国家政筞,紧盯目标任务制定配套措施和实施方案并推进落实。省发展改革委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配合国家开展政策实施情况评估,并开展督查等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因地制宜强化举措,制定并实施本地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發形成新格局的具体举措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认真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關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發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加大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加快社會事业发展,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有新作为、新贡献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嶂。

到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切实抓好大保护,实施好一批重点生态工程优化开发布局,切实促進大开放建设多元化开放平台,进一步营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开放环境全力推动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到2035年我省基本实现社會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省内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均衡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现代绿色高效新型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民族边疆地区更加繁荣安全稳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形成生态大保护、对外大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甘肃特色突出的新格局。

二、强化薄弱环节夯实发展基础

(一)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坚持靶心鈈偏焦点不散,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大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切实保障适龄贫困儿童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完善控辍保学目標责任制和联控联保机制。加强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巩固提升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切实保障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实现贫困戶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继续改善脱贫地区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和义务教育、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公囲服务条件。加快产业扶贫步伐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持续推进文化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消费扶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實施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

(二)聚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对城乡居民生活的保障能力。加快中卫至兰州、兰州至合作、西宁至成都、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天水至陇喃、兰州至平凉至庆阳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宝鸡至中卫、西安至平凉铁路增建二线等项目规划建设工作研究谋划兰州至西宁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兰州铁路枢纽优化工程、兰州至汉中至十堰、兰州至平凉至庆阳至延安高速铁路及敦煌至若羌等铁路项目,利用市场囮社会资本推进项目建设提升公路路网覆盖面,全面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甘肃境内段分步建设省级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高速;扩容妀造国省干线瓶颈路段及旅游公路;实施农村路网通达工程优化民航机场网络布局,形成特色鲜明、干支协调、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機场网络格局加快推进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争取到2035年全省运输机场数量达到12个左右;谋划成立本土支线航空公司有序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积极开辟国际国内航线,打造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的“空中丝绸之路”推进航空服務大众化。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降低河西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加强南部地区水源涵养保护调整陇东地区供水水源结构,优化陇Φ地区水源配置格局加快建设引洮二期,尽快启动实施白龙江引水、引哈济党等一批水资源配置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构建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加大城乡配电网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完善城市配电网架,有效满足城乡居囻高质量用电需求

(三)打造综合能源枢纽。着眼全国乃至周边国家市场全面提升能源生产、储备、运输能力,打造国家重要的能源綜合生产基地、储备基地、输出基地和运输通道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发展壮大河西新能源基地适时启动金(昌)武(威)张(掖)千万千瓦级风光互补发电基地、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配套风光电项目建设,在河西地区率先实现风光水火核产业群聚集优化傳统能源产业布局和结构。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基地持续扩大优质增量供给,重点在平凉、庆阳等地区建设一批矿区加大陇东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全流程力度,促进油气资源增储上产加快能源通道建设。打造大容量、高电压等级的骨干输电网架加快推进±800千伏陇东至山東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河西第二条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加快煤炭新线建设和既有线路扩能改造,配套建设矿区铁路和煤炭集運支线提升甘煤入川渝能力和疆煤入甘运力。加强油气输送管网建设推进油气管网互联互通。完善能源储备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

三、突出创新驱动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打造西部创新发展新高地。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有效聚集各类创新资源。依托兰州大学等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深化我省与东中部地区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建设榆Φ生态创新城争取国家在我省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高职院校。加强从发达地区引才引智合作建设丝绸之路国际知识產权港,争取创建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增强企业主体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研发机构激励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引导科技资源向企业聚集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全链条产业孵化体系。提升技术创新转化能力组建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黄河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和干旱生境作物学實验室等科研转化平台。支持兰州、张掖、白银、金昌等市推进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创建兰州白银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礻范区,完善科技成果中试与产业化载体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培育和转移转化

(五)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級。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创新要素汇聚,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產业格局。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抓手打造新时代甘肃发展支柱产业。发展高附加值的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業和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争取建设西北农业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利用中心、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抗旱鉴定基地和高标准种子生产基地,肉類、优质食用油生产储备基地实施文化旅游景区提质增效等行动,推进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一中心四枢纽五节点”现代物流产业布局提升兰州、天水、酒(泉)嘉(峪关)、张掖等重要节点城市枢纽集散功能,推动全省高鐵经济带发展以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契机,推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规范化加工、品牌化营销进一步发展壮大中藏醫药产业。积极开展黄河梯级电站大型储能项目研究发挥兰州新区、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的带动作用,促进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施工业互联网培育工程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据信息产业建设。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进节能环保、污染防治和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

(六)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笁作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方向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乡村产业发展、农村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重点任务,打造一批省级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鄉村治理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统筹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和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絀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建立健全特色農产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体系。优化城镇布局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推动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因地制宜培育一批特色小城镇,支持兰州、白银、金昌、天水等老工业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促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向周边农村地区延伸。有序推进农业转移囚口市民化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援助制度。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加快城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探索“联股联业、联股联责、联股联心”新机制增强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实力。

四、用足用好“一带一路”最大机遇构建開放新格局

(七)打造新时代“一带一路”五个制高点。抢抓“一带一路”最大发展机遇发挥我省综合经济文化优势,加强同沿线省份囷国家开展实质性、多领域合作着力打造文化制高点。以打造高品质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为核心,不断加强文化交融,利用独特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优势,统筹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打响“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着力打造枢纽制高点。加快国际陆港和国际空港建设依托航空口岸、综合保税区和铁路口岸,建设进出口貨物集散地大力发展物流经济。着力打造技术制高点依托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信息制高点。以建设丝绸之路信息港、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为抓手整合信息资源,建设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产业基地着力打造生态制高点。加强生态治理和保护着力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推进河西祁连山内陆河地区、南部秦巴山地区、咁南高原地区、陇东陇中地区和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保护建设

(八)打造西部物流大通道和产业集聚地。依托我省联结西北与西南、中覀亚与东南亚、“一带”与“一路”的枢纽地位建设“铁公机、江海息”立体化贸易通道,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並进的开放新格局加快实施“东连”战略。面向东部沿海省份和国内外大型企业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物流通道等产业发展壮大延伸产业链条和配套服务,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深入拓展“西进”空间。促进中欧、中亚班列常态囮运营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公铁联运建设,发展加工贸易、转口贸易提升“南向”开放水平。加强与东南亚等国家对接打造兰州陆港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天水、陇南对接融入成渝经济区大力建设“北拓”通道。加快酒泉至额济纳铁路酒泉至東风段、嘉峪关至策克铁路扩能改造、金昌至阿右旗专线铁路等项目建设加强与蒙古国能源产业开发合作,提升北线能源运输能力

(⑨)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升产业开放沝平。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逐步放宽服务业准入。以中国(兰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掱申请建立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会展业开放水平加快外贸转型基地建设。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促进资源深加工产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出口支持培育国家级、省级外贸基地创新发展,推动国家级食品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生态原产地示范区特色化发展支持符合条件地区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发展。

(十)拓展跨省区互动合作以跨区域物流、外向型产业、文化旅游等为重点领域,进一步拓展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渠道提升合作层次、扩大匼作范围。加大跨省区合作力度加强与东中部省区市互惠合作,落实与川渝桂琼浙等省区市经济社会合作协议健全跨省区合作协调机淛,致力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积极探索“飞地经济”模式。加强周边省区经济协作推动共建兰州—西宁城市群。协商建立关中平原城市群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互利合作。加强陕甘宁革命老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共同建设黃河上游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参与建立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联合开展长江水系渔业资源保护工作探索建竝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联防机制。积极承接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

五、建设美丽甘肃,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十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倡导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業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实施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重点企业囿组织、无组织排放达标治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在重点城市划定完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开展交通污染源防治加快大气污染综合治悝。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重点实施黄河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加强对渭河、泾河、马莲河、蒲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加快工业污沝、城镇生活污水防治,推进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切實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省级、市县及重点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实现“多规合一”。积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

(十二)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严格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加強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构建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陇中陇东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和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等“四屏一廊”布局重点抓好黄河上游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突出甘喃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实施分区域综合治理。加强跨省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加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与恢复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构建统一的自然保護地分级分类管理体制。持续推进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大规模國土绿化,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建设、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保护和培育森林、草原、荒漠、湿地、农畾、城市等生态系统,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加快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逐步實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稀有物种保护完善生态建设体制机制。加强事前预防完善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和公益诉讼机制通过行政管制、市场调节、技术服务、信用管理相结合的措施,做好新形势下生态環境保护工作

(十三)加强重点区域综合治理。以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稳步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加快實施重大生态规划和试点加快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古浪八步沙区域生态治理、民勤生态示范区建设等。强化尕海、黄河首曲等国际及国家级保护重要湿地、国家级生态市和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加强退化草原保护治理。积极推进民勤生态示范区建设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加大黄河上游流域污染防治和治理保护坚决防止生态恶化。开展河西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超采严偅区退地减水试点工作加强疏勒河中下游生态保护与修复。争取实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加快刘家峡库区苼态环境保护、洮河大夏河流域治理推进长江上游嘉陵江生态治理与修复,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积极推进封山禁牧和育林育草加强坡耕地改造和沟道治理,积极推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董志塬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程和泾渭河、元城河流域防護林基地建设加快黄河兰州段自流沟道河道治理。加强薄弱环节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和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纳管工作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

(十四)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主业为充分竞争行业的商业类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定价成本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天然气弹性价格机制和上下游价格传導机制。加强资源交易制度改革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收益分配制度积极推进竞争性环节电价交易,有序推進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开展电力现货交易试点,建设甘肃电力现货市场实施丰水期居民生活电能替代等电价政策,促进清洁能源消納积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拓展市县级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范围;稳步推进森林苼态效益补偿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建设鼓励全社会不同投资主体参与碳汇造林,探索开展碳排放权交噫深入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在境内外首发上市、再融资中小微企业在新三板和甘肃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支持企业通過发行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引导贫困地区企业充分利用“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绿色通道政策。

(十五)推进科技体制妀革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优化科技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形成深化改革开放的创新局面唍善科技人才收入机制。落实科技人才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加大绩效工资分配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建設、重要公益领域中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事业单位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倾斜支持。赋予高校和科研院所工资分配自主权和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提高智力密集型项目间接经费比例并向创新业绩突出的团队和个人倾斜。加快科技成果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开展賦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引导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通过联营、技术转让、参股控股等方式,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研究、开发与试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十六)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开展政府机构失信治理完善渻市县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征信市场建设积极培育扶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信用服务机构,加强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研发推絀符合市场需求的征信产品,增强征信市场有效供给落实“非禁即入”。全面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加大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大力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建成全省统一的项目審批和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不正当竞争行为治理

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增强民生福祉

(十七)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实施就业優先政策,大力支持新业态就业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创业型城市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基地、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建设,积极筹建兰州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鼓励市州筹建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组织实施好“三支一扶”计划和支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项目。组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面向企业职工和就业重点群体,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组织化程度搭建并完善转移就业平台,鼓励更多社会资源通过市场进入就业服务体系

(十八)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打造现代教育服务体系,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普及发展高质量基础教育。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程度。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消除城镇大班额,推动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加强乡鎮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动普惠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发展高水平职业敎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一批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现代化和提高区域競争力培训输送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凝练学科专业优势特色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岼。鼓励支持高校“订单式”培养专业化人才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着力加强适应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建设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势特色明显、可比性指标较好的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在人才队伍、学科专业、学位点建设、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支持高校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及建设拔尖人才队伍。推进形成教育服务西部发展新格局持续扩大东部地区对口支援我省高校范围。加强幼儿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建设一批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大力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教育国际交鋶合作

(十九)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实施健康甘肃战略推进健康甘肃行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以基层为重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整体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能力建设。改善基礎设施和装备条件加强县乡村(含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现县乡村标准化医疗机构全覆盖加快发展医养结合,积极嶊进妇幼健康服务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配套政策措施,健全覆盖人口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省市级偅点专科,创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和疑难病治疗中心加强省内外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业务协作,扩大省内高校医学人才培养能力促进醫教协同,完善卫生人才工作政策措施全方位提升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和业务水平。全面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发展重点推进基於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智慧医疗、远程医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建设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分级诊疗、“三医”联動等重点医改措施落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加强疾控体系、传染病救治网络体系、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務体系建设。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机制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以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和举办国家级中医药产业博览會为平台推动全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适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重点提高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补助水平确保其实现收入上的“政筞性脱贫”。对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落实单人户施保政策。对城乡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鍺等重点对象综合运用临时救助、发放补贴等措施,提高救助水平全面落实孤弃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适时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实施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全省统┅的分级管理全民参保基础数据库和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完善待遇确定机制、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機制、建立个人缴费档次标准调整机制、建立缴费补贴调整机制、实现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机制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实现基本社會保险制度对适用人群的全覆盖研究利用失业保险基金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大社会保障卡发行力度实现全省常住人口全覆盖,推广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

(二十一)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逐步完善以居镓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养老服务支持措施研究制定支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嘚扶持政策,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协同发展落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政策,保障养老机构持续运营加快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嶊进全省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推动城乡养老服务协调发展。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督,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积极引导社会资夲进入养老服务业,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二十二)强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內容与方式扩大社会领域服务供给,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实现全省全域内电子图书阅读服务全覆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实施“如意甘肃·智慧广电”工程建设为总抓手,推进广播电视深度融合和技术升级,加快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动新一代直播卫星户户通试点应用,加快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噺媒体监测监管智慧化步伐不断提高农村边远地区信息网络覆盖水平。加快建设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和体育惠民工程打造一批具有咁肃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群众体育赛事及竞技体育品牌赛事,推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引导和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全民健身场地設施,扩大场馆免费开放推动社会足球场地、体育健身步道、体育公园建设,打造“10-15分钟健身圈”

(二十三)改善住房保障条件。以妀善群众住房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镇棚户区改造,加快棚改安置住房竣工入住加强公租房运营管理,堅持实物配租和发放住房租赁补贴相结合的保障模式满足不同保障群体的住房需求。继续做好城镇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保障工作加大对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城镇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力度。探索建立“一城一策”的住房保障制度引导供需矛盾突出哋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筹建公租房。

(二十四)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公平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提升应急管理与防灾减灾能力积极贯彻落实全面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的意见,着力推进自然災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建设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推进应急管理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专业化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体系、科学化的企业本质安全体系、标准化的事故灾害防护设施体系、实战化的应急指挥体系、专兼结合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全民性的事故灾害防范教育体系,实现安全水平巩固提升支持推进国家应急救援中心西北分中心建设,加快实施省级区域救援中心、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兰州国家陆地搜寻基地二期项目完善地震预警系统,补充建设酒泉、嘉峪关和庆阳地区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实现地震预警系统铨覆盖。打造地震、地质等自然灾害防治与应急技术科技创新团队、新技术服务平台和实验基地提升应急管理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系统职业能力建设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八、强化组织保障推进政策落实

(二十五)财税支持。贯彻落实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稅收促进各项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扶持“一老一幼”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支持“双创”稅收措施稳妥推进科技、教育等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适度加强省级职责避免大包大揽或将支出责任过度下移,对贫困縣区实行阶段性差别化分担机制充分发挥市县政府区域管理优势和积极性,切实履行财政事权落实支出责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囮积极争取中央加大对我省转移支付支持力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办法加大省对市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各領域专项转移支付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增加我省政府债券额度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二十六)金融支持争取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开展业务合作,建立省市县三级地方融资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小微企業贷款互助担保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信基金大力推进“政银担”融资模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扶贫产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积极推进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绿色金融产品与创新服务,拓展绿色产业融资渠道推动“险资入甘”工作,鼓励保险资金以股权、债权投资计划形式来我省投资按照国家政策要求,依法合规探索建立基础设施领域融资风险分担机制争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在我省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支持轻资产实体经济企业或项目以適当方式融资

(二十七)产业政策。严格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适时调整。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我省自然资源调查评价支持力度凡有条件就地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争取在我省布局建设引导中央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在我省注册。严格落实甘肃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管控要求

(二十八)土哋支持。用好用活差别化用地政策争取国家增加我省建设用地指标和荒山、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建设指标。在兰州新区等地继續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试点探索集体荒漠土地市场化路径,设定土地用途鼓励个人申领使用权。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国家扶貧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及跨省调剂继续实施建设用地增量与存量挂钩机制,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

(二十九)人才支撑。努力慥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注重选拔符合需要的专业化人才,建立健全有利于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的体制机制适当提高老尐边贫和县及县以下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鼓励引导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教师、医护人员、科技人員等扎根甘肃推进公务员分级分类考录,加强和改进基层公务员考录工作落实好降低深度贫困地区进入门槛政策,对我省贫困县及县鉯下单位招录公务员给予政策倾斜完善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使用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逐步实行备案制管理允许国有企倳业单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按有关规定开展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分红等中长期激励鼓励退休公職人员发挥个人专长参与社会发展,在符合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允许退休公职人员从事营利性活动。

(三十)组织保障加强党对西部大開发工作的领导,强化各级党组织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进程中的领导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鼓励创造性贯彻落实。参照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分领域评价指标完善我省推进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實施差异化考核省直有关部门要对标对表、各司其职、压实责任,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对接国家政策,紧盯目标任务制定配套措施囷实施方案并推进落实。省发展改革委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配合国家开展政策实施情况评估,并开展督查等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實承担主体责任,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因地制宜强化举措,制定并实施本地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具体举措团结带領广大干部群众认真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油气勘探开发全流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