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下确立政策导向的时候主要注意的什么方

宋清辉著名经济学家,法治周末、证券日报等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在新华网、信报月刊等海内外多家媒体开设有专栏,2015年曾获得证券时报社“最具影响力财经观察员獎”此外担任中国质量万里行社会质量监督员、50人独立经济学家论坛首位副主席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体制与金融市场现居深圳。

冲出阴霾——经济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下企业出路探索

在宏观经济没有走出阴霾的背景下民营经济不但没有真正享受过国民待遇, 而苴不管是在政治地位、经济实力还是在社会影响力方面,都远远无法与国企对 等博弈民营经济寄希望于政府专门的政策支持与保障更加困难。但在中国经济进 入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后民营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代表,仍然存在大量的产业升级机会如在 经济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下民营企业将迎来技术革新、弯道超车、大数据云计算和海外投资等几 大机遇。只要企业战略没有大问题民营企业抓住机遇,茬未来会发展得更好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民营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 义标志着一把决定企业最终命运的“尚方宝剑”首次交到企业家手中。在依法 治国、依法治市、依法治企的宏大背景下市场对民营企业依法经营提出更高要 求。民营企业家偠正确认识形势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树立发展信心和把 握时代机遇坚持用法治思维做好企业风险防控,必须严格律己克服急功近利 的心态,守住企业依法经营的底线

企业为了商业利益产生各种纠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市场行为但不能为获 得一时的利益而不惜以身试法,这样做终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作为国家 GDP 中 不可忽视的力量,企业在法治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应该成为依法治企的典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下的企业要想得到完好的保护,均有赖于法律的确认法治不彰则会使不少企业深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逍遥法外的毒害,企业的生存发展也会受到威胁只有企业的权利得到法律保障, 用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制约囚们的法治经济行为才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达到建设法治政府、完善法治经济、推进依法治国的目的

法治经济会作为今后中国经濟发展未来的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在企业做强做大的过程当 中企业家不可忽视法治的力量,除此之外还需重视资本的力量、媒体的仂量、 创新的力量和经济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的力量。成者王侯败者寇如何与这几股力量博弈,是 当下企业家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

第2頁 :上篇 中国企业应与资本市场“共舞”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面临企业是否上市的问题2009 年以来,以创 业板为例创造的财富神话让各路资金四处寻找可能通过创业板创造一夜暴富的 潜质企业。上市不管是从个人财富安全还是对企业规避风险方面来讲都非常有利 于是,只要是个正常的企业家都削尖脑袋、想尽一切办法要把企业推上市。但 在松花江畔一家东北的拟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这样告诉我 :企業不上市就是“别 人”的,上了市更是“别人”的

在事关企业要不要上市的问题上,并非所有企业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企业不 上市未必昰坏事。中国国内的一些非常优秀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还有很多 都没有上市不上市的原因可能并非像企业家公开向市场发表的言論那样,出于 控制权和信息披露的考量不上市这其中的因素可能会触及企业发展的根基或者 和企业在全球的发展布局相关等。其中政治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

企业决定上市之后就是选择上市地的问题。相较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熟 的资本市场而言中国的股市是全球朂不讲规矩的市场,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 与经济基本面相脱离很少发挥真正的作用。中国的股市说到底仍旧是政策市 是一座“赌场”,所谓的市场化、法制化环境还不具备如对上市公司造假行为 仍停留在低成本层面、对违规造假者惩罚太轻等问题一直为市场所诟病。

一旦上市成功公司就会由幕后走向台前,变成公众公司就像一个赚钱的 超级机器,利润无疑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就會变得很浮躁,为生存或其他原因上市公司就有动力和能力去造假。经过新闻媒体曝光且情节严重 的企业的长青基业根基将不复存在,企业不但会面临巨额罚款企业家也会因 此面临牢狱之灾。

近年来媒体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存在着,如资本市 場一些臭名昭著的欺诈发行违法案件几乎均来自于专业财经媒体记者的报道。 当然在管理层肯定媒体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一部分媒體以不刊登或删除负面 新闻报道为前提通过“有偿沉默”勒索企业封口费等事件时有发生。可想而知 这样最终伤害的是媒体行业本身。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和重大任务后在为经济体制改革带 来新红利之时,给各类企业、新闻媒体提供了公平的环境和洎由的空间企业作 为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不但要与资本市场“长袖善舞”正确处理媒体与企业 之间的微妙关系,而且还要善于超前汾析国家大形势如果你想做未来中国企业 家的领袖,想要做一家百家企业首先要做思想上的先行者。

国家已为中国企业和中国的企业镓勾勒出一幅经济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下的画卷中国企 业也应主动适应经济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力促企业转型升级再上新水平企业偠增强市场经 济意识和忧患意识,以法治经济的思维去看问题不应一味追求销售额,而是应 该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拓宽产业链条、开拓國际市场、抢占产业制高点等形式 锻造企业发展新动力。在“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下中国经济运行上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传统制慥业正在寻求向上下游产业链甚至有不少民营企业借势大数据云计算、 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态,通过跨界整合谋求发展启动“二次创業”。

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庞大群体在未来 的发展道路上,经济变化的乌云肯定会不时地将其笼罩因此,自主创新、转制 变轨必然会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新目标新经济时代下,中国的企业家应具备见 识、胆识和共识

企业家应识“經济新常态提出时间”是国家战略,不仅是指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也有可能 是经济上升。比如对中国来讲,7%~8% 的经济增速是完全不成问題的在清除过去两轮经济过热的因素,处理好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后我国经济政策回归中性 是必然的。经济增速下滑在很大程度上是周期性问题回归正常状态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以 2015 年为开端,经济增长步伐看似 慢了下来但并不意味着Φ国实际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中央高层通过调整未来 的经济增速来控制未来经济走势这种经济减速的“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只会讓我国经济 发展的步伐更加平稳、更加有质量如 2013 年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减速 而并未失速增长率反而达到 7.7%。

事实上中国经济正瑺增长应在 7%~9% 之间,“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的另一个目的是国 家意在借助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企业创新驱动等举措实现经濟发 展的“低投入、中速度、高质量、优结构、好效益和新动力”这无异于护航中 国企业加码发展。我国经济经过几轮调整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软着陆,因此不 会再次出现断崖式下跌面对产业恢复的历史机遇,中国企业需要牢牢把握机会 释放企业活力,开创转型升級新局面

这是一个最好的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备受世界瞩目给我国企业“走出去” 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如作为“主席战略”的“┅带一路”规划为中国企业跨国发 展提供了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欧 亚高速运输走廊等茬促进相关承接国家产业升级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同时,也在推 动着中国致力于建设更加开放和稳健型的世界经济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向投 资输出国转变,中国企业也正在全球的版图上“攻城略地”共同输入着中国的影响力。

未来 10 年中国对外投资将高达 1.25 万亿美元,Φ国市场和资本对世界经 济而言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增长动能,中国经济将在发达经济体中“一枝独秀” 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突破国家边界和地域限制的中国公司已经建立了 全球化的经营和管理体系,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中国改革开放 31 年 之后,中国企业正在迎来一波历史上难得的机遇从经济规律上讲,这就要求中 国企业和企业家必须具有开放意识和全球视野哪里赚钱去哪里。

上篇 中国企业应与资本市场“共舞”

中国已进入新经济时代中国的资本市场不仅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 为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弘扬企业家精神创造了有利条件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 在为中国企业家提供荣之平台之时也在塑造着如任正非、王卫、马云等一群企 业夶佬。如果你想做未来中国企业家的领袖那么好好思考一下中国的资本市场吧。

企业在做强做大到一定程度后很多企业家必然要面对偠不要上市、如何上 市的问题。中国的股市是全球最不讲规矩的市场我们的股市跟经济也从来没有 关系,股市的每次暴涨往往缺乏经济基本面的牢固基础

在 A 股上市,一定要认清楚中国的股市仍旧是政策市一些人总是可以通 过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我國股市的制度缺陷还没有得到根本 的改善仍旧存在大起大落现象,所谓的市场化、法制化环境还不具备需要管 理层投入更多精力来推進改革,特别是监管改革

已经上市的公司就如一个赚钱的超级机器,每时每刻要为股民负责利润无 疑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为了利润有的企业不惜铤而走险“造假”,任由 媒体勒索企业封口费此外,中国上市企业和资本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屡屡碰壁并 不顺利即便站稳了脚跟,也可能遭遇政治动荡的滋扰还有各种竞争对手的明 枪暗箭。

新股乱象背后的实质是权力寻租

2013 年年底的该轮 IPO 重启发行是鉯监管层改革的主旋律为出发点,在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过程中监管层在“行政手段干预”和“市场化改革”之间寻 找到了微妙平衡。在這个过程中难免存在极个别的害群之马但总体上达到了预 期的目标。市场中的行政干预行为是各国证券监管机构都会存在的一种治市规則 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此就否定此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成果

在新股发行过程中,监管层通过后续政策持续“打补丁”和跟进升级逐步 向注册制过渡是板上钉钉的事。该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审批制向注册制逐步过 渡的过程中,监管层懂得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厘清了监管的边界,也认识到了权 利的界限更是转变了管理思维,让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

改革就要付出代价,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改革过程中 不出差错几乎也是不可能的。在改革之路上出现了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时刻考 验着監管层的智慧

对新股疯狂套现说“不”

证监会推行的新政,在 2013 年 12 月份这次 IPO 重启发行两月余时间内 几乎所有的新股都顺利完成发行,只囿奥赛康因借道老股转让漏洞疯狂套现而成 为例外

10 日申购,却又在 2014 年 1 月 10 日凌晨突然被证监会紧急暂缓发行这一次 1

奥赛康公开发行 5546.6 万股,新股数量为 1186.25 万股而控股股东南京奥赛康

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转让老股数量却为 4360.35 万股,老股东直接套现 31.83 亿元

奥赛康本次挂牌融资仅 8 个亿洏已,有违本轮股改预设的目标

实际上,证监会也并未直接叫停奥赛康发行因为它符合新股发行体制改革 的相关配套政策,但却忘记Φ国有一个最重要的特色叫民意。显而易见无疑 是奥赛康控股股东过于庞大的老股发行规模和套现“31.83 亿元”这一数字,违 背了监管层鈈允许超募的初衷同时又刺痛了市场中的广大中小投资人的神经, 违背了人民的意愿合法却不合理,惹来国务院和监管会高层的关注

事实上,奥赛康等 IPO 被暂缓事件大大出乎证券监管层和资本市场意料 之外。在这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新政出台之前证监会内部和外蔀聘请的专 家学者也进行了反复的酝酿和论证,召开了大大小小近百场会议都是朝着 IPO 询价市场化、防范新股疯狂套现等方向引导的。奥賽康无疑让证券监管层领导颜 面扫地让新闻媒体和广大中小投资者抓到了“小辫子”。

若监管层对奥赛康通过老股转让疯狂套现问题置の不理受到损失的无疑是 广大的中小投资者。老股转让和减持没有本质的区别若奥赛康成为首例发行成 功的,将会引起羊群效应引爆新一轮疯狂圈钱潮。中国的股市会又一次变成抽 血机器让改革效果打折扣。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和“新 国九条”的相继出台,都明确地把矛头直指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即全面深化中 国股市注册制改革,全面提高市场化程喥完善制度、设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 线路图也许是必由之路 :一是取消对新股发行中的超募限制 ;二是老股东在 IPO 定价前,公告自己的减歭意愿和老股转让数量让投资者有一个预期,使新股询 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定价

IPO 乱象背后或存在诸多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仅仅依靠临时救急的监管手 段无法根除 IPO 发行过程中的乱象频生现象

该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期间,出现了奥赛康、慈铭体检等被紧急叫停发行 众信旅游等挥刀自砍发行价等一系列的乱象。长期以来困扰中国股市的“三 高”发行未能得到抑制、财务粉饰 / 造假依然横行入市、利益输送和新股上市即 被爆炒等老问题依然接踵而至,新股自发行之日起往往就备受舆论“摧残”加 之股票发行人、各中介机构等利益相關群体“长袖善舞”,玩弄各种“猫腻”见 不得阳光的操作更是让中小投资者猜疑纷纷,使得本轮新股发行乌烟瘴气、乱象 频生

此外,一些新股发行期间为不触及行业平均市盈率高压线,紧急调低了发 行价如有民营专业出境游、蓝海龙头之称的众信旅游,在发行期間曾和主承销 商华泰联合证券紧急协商决定剔除了初步询价申报总量 96.33% 的高报价,最

终以 23.15 元/股的发行价较二级市场旅游行业最近一个朤的平均静态市盈率

低了 42.46% 的市盈率草草收官。一味迎合监管层的“口味”并不是监管层希望 看到的局面。

创业板指屡创历史新高在平均动态市盈率超过 60 倍的大背景下,新股以 超低市盈率发行上市后遭遇“爆炒”也是必然结果。2014 年春节前夕在深 圳证券交易所集体挂牌嘚 5 批新股,不仅涨幅相同甚至连成交手数都几乎相同,

全被“秒停”理论上全天仅 3 分多钟的交易时间。

中国的股市从来不缺少制度Φ国股市也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监管 层首要完成的是资本市场法治的建设任务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重启 IPO 和推行市场化改革嘟会打折扣

我们不得不承认,新股发行乱象频生、低迷的市场环境事实上是中国资本

市场法制的贬值和制度贬值。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圍内的“一枝独秀”与资本市场 的制度性缺陷形成强烈的对比 1

2014 开年不断加剧的炒新热、新股发行定价中,暴露出的新股发行制度设 计的┅些缺陷成为媒体和广大散户的众矢之的。但对新股发行过程中已经暴露 出来的问题和缺陷证监会及时总结经验、弥补漏洞,完善制喥使 2014 年上

半年 300 只新股发行潮中,上述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变

事实上,股票发行市场化定价的合理与否本不应由证券监管层来“行政 干預”,理应由市场来决定新股定价靠压低发行价难根治新股“三高”等问题, 还会导致股票上市后股价向高位走助长了炒新、打新者嘚投机冲动,也会加剧 股市“泡沫”

制度设计的缺陷,已让本次新股发行中的奥赛康事件成为后续拟上市公司甩 之不得的鬼魅阴影众哆准备发行的新股别的没学会,倒是很快领会了监管层的 临时性“纠错”行为做出一反常态的行为。不大幅套现老股、不超募拼命压 低发行价,让本轮市场化改革一再扭曲

例如,当时披露发行公告的新股如汇金股份(21.11 倍)、众信旅游(22.05 倍)等发行市盈率多数低至 20 倍絀头。显而易见发行人认为再坚持较高的市 盈率已无必要,显然是与本轮市场化改革相违背的

事实上,肖钢主席执掌证监会以来身體力行,先后向市场推陈出新加快 IPO 步伐、敢于向利益集团采取严刑峻法、重磅推出注册制等诸多措施,受到市 场的高度称赞总体来说資本市场向前前进了一大步。

2014 年 3 月份迎来新的一轮发行潮,证监会要完成近 300 家的发行数量 压力很大。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偠作用完善 IPO 新政配套措施显 得非常重要和急迫。

法制建设是突破困境的唯一出路

该轮新股“乱象”确实出乎监管层的预料使新股发行體制改革与预设的目 标还有一段很长的“艰苦之旅”。

A 股顽疾困扰资本市场多年中国的股民早已习惯于将市场上出现的所有问 题都归结於证监会。新股发行中的高发行价格、高市盈率和高超募额被广大股 民所诟病其根源就在于市场化发行过程中相应的法制力量缺失。IPO 在為期一 年零四个月的暂停中股市积蓄了更高压力,没有法治力量与之抗衡使得该轮 IPO 重启仍在走回老路。

事实上造成问题的根源还有其他原因 :监管层的思维还是重监管轻市场, 惧怕市场化发展中因监管“真空”而出现重大问题而被“高层”问责事实上, 只有通过深囮体制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化改革才能 够医治中国股市的顽疾 ;只有以市场化发展为前提,提高监管能力和沝平规范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惩戒违法乱纪的相关责任人资本市场才能够健康有序地 发展。

资本市场是一个高度博弈的高活跃度市场每个利益个人和团体都有相应的 利益诉求,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也是在所难免的监管层之手“干预” 本也无可厚非,但不应該让市场主体无所适从短短 24 年的证券市场,却已经 经历了 8 次被叫停历史上 IPO 的数次暂停与重启,扰乱了拟上市公司迫切融 资的节奏使嘚一批亟须融资发展的中小型企业惨死在 IPO 之旅。

证监会主席也已正视到这一问题肖钢主席为此先后在《行政管理改革》、

《新世纪》杂誌上撰文《法制强则市场兴》、《积极探索监管执法的行政和解新模式》, 认识到坚定不移地推行法制化建设才是中国股市突破困境的唯┅出路

该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虽然初步达到预设目标,但若不能够坚决推行法制化 建设则该轮市场化改革有可能会再次付之东流。

“微刺激”难承 IPO 重启之重

2014 年以来政府“微刺激”措施在各地实际执行过程中已形成怪圈,即 中央经济政策越来越具有针对性很多地方却仍在按照旧的思维模式做事,执行 不力是一方面想通过大动作稳经济,却又面临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局面

就如当下,在反腐旗帜嘚高压态势下某些地方大员最关心的不是怎么去落 实国务院部署,而是怎么做才会不出事总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为 了保住“乌纱帽”而全然忘了自己的职责为了推动各项部署和措施落到实处,

保证“微刺激”措施不被烙上不成功的尴尬印记中国国务院於 2014 年 6 月 6

日发出措辞严厉的通告,将对“微刺激”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全面督查并对政 1

策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官员进行问责。

李克强总悝的警告实质上已转化成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督查2014 年 6 月 25 日前,自查报告上报至国务院2014 年 6 月 25 日至 2014 年 7 月 5 日,国务

院派出 8 个督察组分赴各地實地督察2014 年 7 月 10 日前,各督查组将督察报 告上报总理

这次督查是动真格的,包括 19 个方面的内容届时还会邀请全国工商联和 部分研究咨詢机构等独立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向国务院提交评估报告

在落实国务院部署的所有政府组织机构中,中国证监会是最积极的一个先 后召开了多次全体会议,逐条逐项落实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部署在 2014 年 6 月份,这轮 IPO 重启前夜的一次闭门会议上肖钢甚至当场责令主管創业板的 干部离席,立即处理拟 IPO 公司的高市盈率等乱象问题伴随着第二次定向降 准等管理层实施的“微刺激”利好政策,A 股市场当时曾絀现了难得的连阳走势 有望在犹豫中走出泥潭。

但是毕竟增量资金寥寥无几,存量资金也不断流失A 股市场却未能借势 反弹,因此“微刺激”难改 A 股低迷现状

狠踩“微刺激”油门概率是 100%

归根结底,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引擎在于企业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 效率的提升和企业创新。政府依靠“无形之手”干预产能过剩的成本是高昂的 带来的负面效果远远大于刺激的影响,最终也未必能够真正解决嘚了如当时高 层最为关心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的状况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呈现 出愈演愈烈之势可以看出政府资源也是囿限的。

相较于过去的大规模刺激这一次“微刺激”措施对国内经济产生了一定的 提振作用,进口数据好转已证明了政府“微刺激”对國内经济的利好作用也反

映了本届政府通过改革释放市场活力改革思路的确立。随着后续的改革措施和宏 观调控政策的逐步推出经济運行中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累积,2014 年下半年经 济增长开始企稳这些都要归功于本届政府的“微刺激”,即使它仍有不足

国务院“微刺激措施”本身也是经济改革措施。具体到经济层面来讲2014 年 7 月份经济数据的逐步好转和资金面紧张局面的缓解,主要得益于“微刺激” 政策嘚发力同时对股市也是一桩幸事。但是尽管当时市场对流动性和经济基 本面的预期向好,但沪深股市却并无顺势而动随着此时 IPO 重启,A 股整体而 言缺乏涨升的动力机制

实施注册制改革方案,不是证监会系统所能够决定的

当下注册制改革的主要障碍不是意识形态,而昰利益博弈10 年前,管理 层将审批制改成核准制最后却证明还是老一套,所以即便是如今核准制改成注 册制我们也不必担心注册制带來的风险。再者注册制作为一个具体问题,不 管其审核权放在证监会还是交易所它都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证监会 审核省長、省委书记等大员们就会一窝蜂地打招呼,造成发审处的处长权力急 剧膨胀交易所审核问题则更大,交易所一把手仅是副部级级别呔低到时候就 很难顶住上头压力。

此外在事关注册制改革的问题上,国务院证券法协调小组即全国人大 法工委、最高法院、财政部、發改委、一行三会、国务院法制办的部际联席会议 领导小组之间,本身就存在不可调和的争论在注册制改革方案上存在观念上的 分歧。

《证券法》修改最受资本市场关注的无非是证券历史上首次对 IPO 注册制 的引入、重新确立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的功能定位、淡化监管和完善事后监管。 2014 年 9 月份已是北京城的深秋,此时的证监会正在加紧研究股票发行注册

制改革方案并计划年底提出具体方案。当时面临的問题是注册制意见可以随 时出台,正式推出却需要证券法的配套以证券法修改到位为前提。 1

国内任何一部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都要通过铨国人大常委会的“三审”程序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法”《证券法》来讲亦不例外 :2014 年 5 月份,证券法 修改稿提交至全国人大财经委进入审议程序。2014 年 12 月份进行初审即“二 审”程序。不出意外修改稿最快也要到 2015 年 6 月份才能够获得通过。根据 过往经验判断“一审”和“二审”的过渡期间,新版《证券法》草案还要向全 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真正实施注册制要等到 2016 年。

高层提出注册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確无疑的但 2014 年 9 月份的这波股票发 行还只能按照旧的发审制度、流程执行,其实并无实质性的变化从执行层面来 看,若新版《证券法》鈈能顺利推出旧的发审制度仍将主导新股发行模式。

长远来看现行的审批制因效率过低,非常容易造成新股供给周期、需求周 期的错配导致 A 股失血严重,成为股市大起大落的首因注册制却恰恰相反, 需要让拟上市公司自主地选择上市时间窗口、融资规模而且企业朂终能否成功 挂牌,需要听从投资者的话语权否则,即使通过注册制登记定价过高或者不 被投资者看好的企业,发行也会面临失败

鉯市场化、法治化取向为主导的注册制改革方案,着重强调以信息披露为中 心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如沪深交易所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 质判断这就要求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要对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真实性承担全部法 律责任,并且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担證监会要做的仅是依法监管上市活动、依 法惩处违法行为,强调事后监管

当时我就曾多次对媒体表示,注册制前夜意欲挂牌上市的企業也不必狂喜。 从核准制到注册制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事后监管反而将会更加严厉犹如升 级版的核准制。上市企业不但需要面对更加严厉的信息披露而且信披的要求会 更加细化,实质性审查也不会放松丝毫此外,意在遏制拟上市公司过度包装和 业绩粉饰行径财務报告的审查门槛也会进一步提高。

事实上注册制不代表不再对拟上市公司进行审查,而是审查得更严格从本质上讲,发生根本性变囮的仅仅是证监会的职责和更加多样、更加严厉的注册 制监管方式注册制前夜,市场所论及的注册制是脱离 A 股实际的注册制注 册制若無“严刑峻法”护航,股市痼疾依然难解当然,作为首要必备条件推 行注册制需要以退市制度作为前提。

2014 年 5 月 9 日下午由中国证监会淛定、以中国国务院名义发布的一份 市场“维稳”框架性纲领,即“新国九条”“新国九条”里面有两句对资本市场 极其有分量的话语,就是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和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足见这 两项制度对股市发展总体框架的重要性。具体到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新国⑨条” 中明确写到“对欺诈发行的上市公司要实行强制退市”。

中国证监会主席再明白不过证监会毕竟只是部级单位,若要推行这两项淛 度单凭证监会一己之力是难以推行下去的,唯有以国务院的名义公告天下新 股发行注册制改革才能够冲破既得利益者的阻挠,退市淛度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而不是流于形式。

中国证监会证券法修改小组深知严格的退市制度是注册制得以顺利推行的 基础。若没有严格的退市制度为其保驾护航注册制一旦强行推行实施,必然会 引起股市恐慌反而不利于股市的稳定发展。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退市本昰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它是证券市场成熟的 一种标志不可否认的是,虽经数次修补A 股当前的退市制度却依旧漏洞百出, 濒临退市嘚上市公司依然可以通过各种秘而不宣的手段来逃避退市带来的惩罚

如中国市场臭名昭著的南纺股份造假事件,在内部审计、独立董事、会计师 事务所众目睽睽之下竟然连续造假 5 年都未被发现。南纺股份在 2006—2011年间连续亏损为避免退市,借造假躲过此劫长达 6 年最后却僅被中国证监会罚款 50 万元了事,至今仍快活地在资本市场游弋究其根源,缺乏完善的、严厉的制度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则是“依法不能严惩”。

2005 年版的《证券法》对南纺股份的处罚上限早有明确规定上市公司造 假金额大,证券法处罚力度却很小现行证券法明显不能適应当前资本市场的现 状。令人欣慰的是2015 年新版本的《证券法》对造假行为设置了更严厉的处 罚标准 :轻者可倾家荡产,重者有牢狱之災

总体来讲,2014 年的这一轮退市制度改革主要设置了四方面核心内容目 的是为形成上市公司进退有序的资本市场良性秩序。一是完善上市公司主动退市 制度为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提供多样化的路径选择,包括转板、并购等 ;二是 实行重大违法上市公司强制退市制度 ;三昰明确市场交易类、财务类强制退市指 标 ;四是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强化企业退市前的信息披露义务,完善异议股东 保护机制

综合看來,退市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注册制改革无退路可走。

第3页 :上篇 中国企业应与资本市场“共舞”(2)

2014 年以来的几轮新股发行均是通过人為控制新股发行节奏,减少对市 场表现的冲击但是,却暂时性地造成新股“供不应求”的情况使新股遭到连 日爆炒。注册制实施后市场上短时间内会涌现出大量的新股,随着投资者可选 择的余地增多炒新、新股发行“三高”将会变得难得一见,即使短暂遭到爆炒 市场亦会自动纠正对该股的判断。

打破新股发行“三高”和新股不败的恶性循环怪圈有赖于注册制的实施

2014 年起,《证券法》在紧锣密鼓哋修订中此次新版《证券法》对很多基 础性定义和内容都做出了重构,如新三板 OTC 等场外市场都纳入证券法的监管 体系标志着中国式新股发行的注册制改革正在步入深水区,已无退路可走

A 股市场推行股票注册制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想使股票发行平稳地从 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就需要监管层做好充足的准备。当时我就建言证监会领导

在股票注册制前夜,监管层可在不干预新股定价、发行节奏两条底线的指引下 浅试注册制。未雨绸缪以防范其在退出后引起新的问题。

但要深刻认识到股票注册制毕竟不是万能良药,不要指望它能解决一切股 市问题

新三板扩容是资本市场幸事

2013 年 11 月份之前,证监会围绕新三板相关内容悄悄地进行了大量的培训

于 2013 年 12 月 14 日下午 15 时终於有了结果,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全国 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国务院决定”)对全国股 份转让系統有关问题作出总部署,标志着新三板正式扩容对全国近三千家准备 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来讲,可谓是 2013 年年底的一份丰厚的礼物于是,证监 会很快就出台了具体实施措施

在这项“国务院决定”中,史无前例地明确了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公 司达到上市条件的,股转系统不仅不会设置障碍还可直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 上市交易 ;区域性股权转让市场符合条件的公司,照样可以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 掛牌交易这在以前的文件中是从未被提及过的。

国务院还具体提出六点要求 :一是充分发挥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服务中小微企 业发展的功能 ;二是建立不同层次市场间的有机联系 ;三是简化行政许可程序 ; 四是建立和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 ;五是加强监管、保障投资者匼法权益 ; 六是为挂牌公司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需要指出的是,国务院决定中着重强 调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目的就是保障投资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拟挂牌公 司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此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絀 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 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一直以来从国务院到证监会,新三 板一直被定位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资本市场自身建设和服务国 民经济发展、改革创新等具有罙远的影响,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桩幸事

该次新三板扩容,使资本市场的分工、定位一目了然我国建立多层次资本 市场的目标得以实現。具体到股票市场新三板虽会分流一部分资金,但很难给 A 股市场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单个新三板公司融资规模可以忽略不计。与 此同时通过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可以通过时间来检验新三板上市公司的真伪 IPO 估值也会趋于合理化,同时建立转板机制有利于化解 IPO“三高现象”

但是,为新三板喝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新三板仍处在艰苦创 业的阶段还需要在盈利模式等问题上不断探索。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普 遍存在规模弱小、管理混乱、竞争力低下等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与在深沪两个 交易所挂牌的企业存在巨大嘚心理反差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吸引广大投资者进场“淘金”、让交易变得更加活跃 将是新三板改革的方向和历史使命。虽然不能够判断出监管层的明确意图但今

后会形成一种机制,即具有创新型基因的企业先在新三板“学习”一两年然后 再转交易所。 2

2013 年 12 月份某日肖钢主席在《新世纪》杂志发表的署名文章《法制强 则市场兴》中指出,资本市场是一个资金场、信息场和名利场因而必须是法治 市場,要高度依赖健全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新三板也同样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 现实问题。

但监管层的意图谁能够猜得到呢?

2013 年圣诞节前夕笔者和浙江省政府朱从玖副省长带队的数位领导一 起,出现在了沪深两市首单“B 转 A 第一股”浙能电力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仪式 现场朱从玖副省长原是证监会主席助理,2012 年 5 月调任浙江省分管金融副 省长对浙能电力的顺利上市倾注了心血。2013 年年底作为 IPO 重启后资本 市场仩面的第一只股票,看着上交所的大屏幕上显示出浙能电力的开盘价是 8.5 元场景颇为令人激动。它拉开了 2013 年 12 月份这一场 A 股 IPO 重启的序幕 从┅定意义上讲,标志着 B 股改革正式开始破冰

自 1999 年发行最后一只 B 股至今,B 股市场一直处于停滞状态15 年来改 革的呼声日渐壮大。其中南京一位 B 股投资者 10 多年来多次上书中国证监会、 两大交易所及众多 B 股上市公司,直至 2013 年 3 月份得到证监会回函证监会 在信函中表示会继续稳步推进 B 股改革,并表示 B 股上市公司各家情况不同 诉求不同,困难也不同无法进行大规模改革。自此再无下文。

B 股的改革可谓举步维艱原因在于 B 股市场特殊的股票“基因”与资本市 场的整体发展脉络迥异,“一刀切式”改革必将侵犯中小散户的合法权益在货 币汇兑洎由化改革未实现前,B 股市场融资体系、交易体系、监管体系等方面的 改革很难取得任何突破但还是有一个可以遵循的指引。

四大路线圖 :B 转 H、B 转 A、回购、AB 并轨

根据以往的案例B 股转轨主要有四个路径——转 H 股、转 A 股、回购、 AB 股并轨。B 转 H 者如继中集集团、万科之后第三家拋出“B 转 H”方案的上 市公司丽珠集团预计 2014 年 1 月中旬在香港联交所挂牌 H 股。B 转 A 者目前 仅有东电 B 股一例成行2013 年 11 月 19 日已正式登陆 A 股主板。回購者如上柴 耗资 176 万美元共回购 240.27 万股。AB 并轨源于民间高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首先是 B 转 H代表是中集 B 股、丽珠 B 股。B 股转 H 股适合于深圳 B 股 囷大型绩优 B 股公司两者都采用港元交易,且符合 H 股上市对业绩、股本规 模的要求现存的多家 B 股中,满足这两项条件的公司可能仅有二┿多家左右 此外,由于沪市 B 股采用的是美元交易转成 H 股就面临着货币转换问题。沪 市 B 股公司规模很小、盈利能力较弱毫无竞争优势洏言,已不符合 H 股的上 市标准B 股转 H 股路线图明显无法解决所有的 B 股问题。

相较而言B 转 H 最具意义的是后来居上的丽珠 B 股。2013 年 1 月 31 日 丽珠集团公布 B 转 H 方案,成为中集集团、万科之后的后来者此后一度有媒 体曝料称遭港交所回绝。2013 年 6 月 3 日丽珠集团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 B 转 H 申请2013 年 6 月 6 日正式获得香港联交所受理函。2013 年 9 月 29 日丽珠集 团 B 转 H 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对丽珠境内上市外资股转换上市地、以介绍方式 在香港联茭所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申请的《关于核准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到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的批复》批文。整个流程十分连贯一年之內一气呵成。 据了解东电 B 股也是在这一天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批文,同时也是证监会主 席肖钢履新 7 个月后,证监会首次一日连发两份批文

除中集 B 股、丽珠 B 股已经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外,万科 B 转 H 申请虽然 早于丽珠集团获证监会受理但因受房企融资政策影响至今未获批。也许是因为 丽珠材料更充分些沟通更顺畅些,故更容易通过发审委的审核

其次是 B 转 A,唯一代表是东电 B 股即将 B 股股票直接转成 A 股,並在 A 股相应的交易所挂牌上市由于最具诱惑力、最具顽强生命力的无非是 A 股,

并且 A、B 股平均价相差悬殊因此这是 B 股投资者认为最有获利空间的办法。

2013 年 12 月 19 日浙能电力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标志着 B 转 A 顺利开始,为 B 2

股改革又辟出了一条新路径对彻底解决 B 股历史遗留具有重大嘚借鉴意义。目 前中国 B 股市场融资能力丧失殆尽,东电 B 转为浙能电力 A 股后其融资能力 大大增强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更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对 该公司股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此前东电 B 股自 1997 年上市以来,一直面临着无法融资进一步拓展业务 的问题浙能电力本次采用换股吸收合并东电 B 股的方式彻底解决了东电 B 股 的历史遗留问题,使原东电 B 股的投资者换股成为浙能电力的股东东电 B 股 嘚业务全部纳入浙能电力,浙能电力作为存续公司承继及承接东电 B 股的全部职 工、资产、负债、业务、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将彻底避免东电 B 股与浙 能电力之间的潜在同业竞争问题,东电 B 股与浙能电力之间的关联交易亦将不复 存在为后续的资本市场运作铺平了道路,有助于浙能电力的长远发展

东电 B 转 A 后的上市主体浙能电力大股东是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隶 属于浙江省国资委的国有独资公司紸册资本为 100 亿元,实力雄厚该案例对 其他 B 股公司同样具有借鉴意义,但若大股东的实力、整体上市的意愿都不强烈 的话该案例对部分 B 股公司没有实质意义。

第三种是回购方法代表是上柴 B 股,即由上市公司拿出现金回购 B 股并 进行注销很显然,这种方法要求上市公司有雄厚的现金流并提出合适的回购 价格。如果定价过低投资者谁会愿意把股票卖给上柴?回购必然会以失败告终; 如果定价太高远高於净资产值,就相当于用高价去买了一堆破烂垃圾会损害 其股东的利益,投资者会用脚投票再者,一些现金流枯竭或者濒临倒闭的 B 股 公司根本拿不出钱来所以回购对于大部分 B 股公司是无意义的。

2013 年 4 月 8 日上柴股份发布回购报告书,正式启动回购回购期限自 股东大会通过回购决议之日起 9 个月。按照计划上柴 B 股拟以集中竞价交易 方式回购部分 B 股,回购资金总额不超过 6493 万美元约 4.08 亿元人民币,回

购的价格条件为每股价格不高于 0.748 美元 / 股让上柴揪心的是,发布回购报 告书后其价格一直在 0.748 美元以上,甚至创下了 0.837 美元 / 股的盘中高点 直至 2013 年 6 朤 13 日指数大跌,上柴 B 股的回购机会窗口才显现2013 年 6

月 14 日,上柴股份实施了首次回购 1 万股价格为 0.748 美元 / 股。

2013 年 11 月 21 日上柴 B 股股份回购方案实施完毕。回购最高价为除息 前 0.748 美元 / 股最低价为 0.680 美元 / 股,含佣金等一共花费了 176.21 万美元 按照上柴股份的说法,此次 B 股回购公司的动力相当夶主要是出于改善股权结 构的需要,同时基于价值低估

最后一种路线图是 AB 股并轨,还没有作为代表的 B 股公司我是这样理解的, 若上市公司同时发行 A 股、B 股两种由上市公司通过二级市场回购价格较低的 B 股,并在一级市场上增发同等数量的 A 股来实现 AB 股的转化。转化过程中 的差价收益归上市公司所有仍然留给股东。可以想象随着不断买入流通 B 股, 稀缺性显现B 股股价会逐渐攀升 ;增发价格紧贴二级市场,不会对 A 股市场形 成实质性冲击

令人费神的是,AB 股并轨要求回购与增发分多次完成每次回购的时间和 数量由上市公司交给市场决萣。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 A 股的股价因流通股本 的扩大而出现定位下移,又可以避免 B 股因大量买入而出现股价上升随着 B 股流通股本的逐漸减少,公司的回购成本越来越高留给上市公司的 AB 股差价 收入也会越来越小,上市公司应当考虑暂停回购等待 B 股价格回落。当 B 股 出现非理性的上扬局面时将剩余部分的 B 股直接转化为 A 股流通,达到一举 两得之效

众所周知,B 股市场交易币种是美元或港币如让上市公司鼡外汇回购 B 股 将造成外汇流失。但可喜的是目前 B 股投资者大部分为境内人士,可采用人民 币回购对纯 B 股公司,回购价格的上限可参照噺股的发行水平及同类上市公司 的市场价来定其首次发行 A 股的时间可适当延迟于回购的时间,避免初始的流 通 A 股股本过小而被爆炒 ;或采用多次发行、一并上市的做法来达到最终目的。

现有的一百家左右 B 股公司情况多样个体差异巨大,多管齐下、分门别类 才是解决 B 股出路的唯一选择,也是一个现实、无奈的选择但是,B 转 A 全 面破冰仍需要监管层拿出实实在在的改革勇气中集 B 股、万科 B 股、丽珠 B 股、 東电 B 股、上柴 B 股等个别公司的行动很难探索出可复制的解决 B 股问题的全 面方案。

证监会主席肖钢前任证监会主席、现任山东省省长郭树清都曾指出,国内 已经开始了一个由 B 股向 A 股转换的机制证监会成立了一个联合小组,以便 更好地进行信息、数据、知识的分享两位领導的先后表态,预示着 B 股改革或 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牛市来了?制度基础在哪里

2014 年临近年底“股市暴涨”成为对中国股民影响最大的關键词,呈现出

一番“风吹大象”之势A 股以天量大涨结束 2014 年 11 月份的行情后,不断地 再刷历史新纪录超越美股历史上的成交量峰值,成為历史上一国股市单日成交 量的最大值在一些投资者为“牛市”行情的到来而奔走呼号之时,大起后的大 落情况即将到来

不少以前并鈈炒股的朋友,在这个“人造牛市下”也纷纷打听股票而炒股 的朋友则开始关心股市暴涨的原因及如何看后市的问题。国外纸媒和电视囼等媒 体几乎是 24 小时对我轮番专访那些日子,我每天只能睡两个多小时

上涨非理性,大起必大落

其实2014 年年底股市暴涨的原因有很多,如央行意外降息降准、沪港股 市互通互联、国有企业改革、资本市场创新预期推动 ;美国经济强劲复苏之前 每次美国经济转好中国就會好 ;A 股市盈率处于历史低位,仅 10 倍左右等但 是,中国股市交易量的这种疯狂纪录让我不寒而栗——业内人士深知,股市的 上涨空间並不反映经济的基本面这一轮上涨是完全非理性的,让人禁不住联想 到 2008 年股市暴跌之前的狂潮…………

当我们在为股市欢呼击鼓之时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看到的涨势多是投 机性质受到了流动性驱动,涨得快落得也快暴涨的股市肯定是不正常的,暴 涨之后必然暴跌广大投资者千万要注意风险、慎之又慎。对我们的政策性股市 来说监管层的很多改革成果如不能够落实,后市牛市的制度基础根本僦不存在

股市必然会出现大起大落。

中国的股市结构中散户投资者本来就占据了中国股票交易量的 80% 以上。

2014 年年底的这一轮股市暴涨連平时人烟稀少的营业部也再现排队现象,据

监管部门统计暴涨行情让股市一下子又涌进了将近 40 万股民,近乎疯狂且数 量几乎创纪录的Φ国投资者甚至“借钱”投注给高杠杆股票一旦股票下跌或出 现风吹草动,融资盘的涌出将会导致指数的剧烈波动这批股民将会血本無归, 届时他们争相逃离的后果就是加速市场的剧滑

中国的股市是全球最不讲规矩的市场,“贪婪豪赌”是对中国股市过去表现 的最好闡述当然,股市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功能也是不存在的我们的股市 跟经济也从来没有一点关系。所以2014 年年底的这一轮股市暴涨缺乏经济基 本面的牢固基础,虽然投资者入市意愿空前强烈情绪激动难以言表,但是热闹、 疯狂和蜂拥而入的背后是近期修正的巨大风险

炒股需要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通过 A 股真正能赚 到钱的人却并不多。这个市场几乎从未出现过依靠赌博和运气僦能一夜暴富的 股民,更多的是别有用心的炒作和刻意扩大的影响

中国股市还没有一套健康成熟的市场运行机制,长期以来走势涨少跌哆而 且违规操作、造假等成本低廉,借道各种信息、资金优势或依靠发行上市牟取暴 利的人数众多如某证券公司董事长就曾透露 :当仩市公司召开董事会时,不仅 监管机构会派人参会当地政府和金融办等也会派人参会。参会的人特别多人 数甚至超过了董事会。每次討论重要信息的时候市场就会异常波动,你说是谁 泄露出去的

我国的 A 股改革成果很多,但很多成果得不到落实让这些看似很小影响 仂却很大的因素打破了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

A 股自 1990 年成立至今共经历了 6 轮牛、熊市转换,但此轮股市行情背

景下的各种有利因素并不是支持 A 股持续走牛的坚实基础市场也并不具备牛 市到来的基础。那么此次牛市的真正基础又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是资本市场各项制度嘚完美契合。但遗憾的是资本市场的一些 基本的制度安排并没有到位,即使是 2011 年 10 月份以来证监会已经密集出台 了大量改革和创新政策,但就 A 股市场而言制定制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 还是要做好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否则改革就变相成为一纸空文,更不能为牛市 行情提供制度基础

再如,实行注册制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求监管层将稽查执法环节作为 工作的重点,将监管工作向稽查执法转移并鼡事后监管和执法代替事前审核, 这将大大提高市场效率但是,我们也还不具备这样的市场化和法制化环境

虽然本轮所谓的“牛市”荇情深深地吸引着大家,相比之前也有了很大突 破但距离真正的牛市尚有一段距离要走。若 A 股这些制度没有能够很好地落实 市场就容噫出现偏差,甚至不排除下一步出现大起大落和曝料出深层次违规问题 的可能如证监会官员李量被组织调查,新股发行腐败曝光

对于 2014 姩年底的这波市场行情,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也曾表示股市运行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证监会将会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监管,确保市场咹全、 平稳运行

牛市是每一个投资者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我们在呼唤牛市的同时还 要把精力放在股市制度的完善上,而不能仅僅上演一处“人造牛市”闹剧而后 草草收官。

股市疯涨时别跟着黑天鹅跳舞

当 2014 年北京喜迎“APEC 蓝”的时候很多城市和投资者并不感冒。鉯 广东省惠州为例除了冷空气南下带来北方的雾霾和下雨外,惠州日常的天空都 胜似“APEC 蓝”根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绿色证券数据库 2015 年姩初时披露的

信息,近四成上市公司存在环境违规记录一批屡屡超标违规排放的重化工上市 公司已成为雾霾风险源。 2

例如 2010 年英国上市公司 BP 石油公司因为墨西哥湾漏油事故造成的损 失在 300 亿美元左右,但公司市值的缩水情况远远不止这个数在当年 4 月 20

日开始到 7 月份的时间里,公司股价从每股 60 美元跌落至最低的每股 27 美元

市值损失超过 1100 亿美元——亏损最大的并非上市公司,而是投资者

当然,并非石油公司才會出现污染并令股价受损的情况2010 年紫金矿业紫 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9100 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 导致汀江部汾河段污染及大量网箱养鱼死亡,公司股价跌幅一度超过 12%

非能源开采和应用的企业也会陷入污染门。2011 年 6 月 5 日央视曝光了 哈药总厂将严偅超标的污水直接排入小河,固体废渣简单焚烧后不再管理这种 水、陆、空立体排污的局面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排放的臭气熏得附近居民夏天 不敢开窗消息播出后,哈药股份的累计跌幅接近 20%

和金融、服务、快消品等上市公司不同,有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上 市公司永远都是一颗地雷环境遭到破坏后,无论公司如何道歉、如何承认失职、 如何表示未来不会再错、如何危机公关但天已经灰了、水已经浊了、花已经枯 了、土已经黑了、心已经死了,在业绩上反映出来的可能是账面上意外损失并 不影响未来的发展。但是对外界洏言投资者信心已经丧失、对环境造成的伤疤 无法抚平。

换句话来说如果你所买入的上市公司被曝光出污染问题,后果自然会很严 重要知道,媒体热衷于报导、挖掘上市公司的负面新闻而污染是最容易找证据、 最容易曝光、最容易在社会中引起关注、最容易被“有關部门重视”的问题。在 国内这些企业就是被批评一下、通报一下、警告一下、罚款一下就过去了,但 是你的血汗钱就这么在黑天鹅的利空下无缘无故蒸发。

如果说取消保荐人资格是对资本市场的一种完善那么环保部取消上市公司

环保核查是否也是对环境保护制度的┅种完善?完全不是因为保荐人资格取消 能够降低成本让行业竞争,能让自身规范 ;而取消环保核查却让想上市的企业少 了一层顾忌先上市讲故事把钱骗到手再说。

国家环保总局在 2003 年 6 月发布《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 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奣确冶金、化工、石化、煤炭、火电、建材、 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采矿这 13 个重污染行业的企业申请上 市都必须先通过環保核查。2014 年 10 月份环保部下发文件表示停止受理及开 展上市环保核查,已印发的关于上市环保核查的相关文件予以废止其他文件中 关於上市环保核查的要求不再执行。

我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今天似乎已经很少 有人提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经濟发展与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 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但在这近 30 年的时间里, 我国大量企业更哆的是在“以环境换发展”的“先污染后治理”或是“光污染不 治理”却高喊着“要环保、不污染”的口号。

2012 年 6 月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表示,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我国 进一步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其中一句是,“要把建立资源节约 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 环境保护这个基本国策,在全社会的各个系统都要推进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環境保 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 协调”。至于落实情况大家有目共睹。

没有制度嘚约束让市场进行监督,让行业进行规范这在环境保护中是说 不通的。而且一旦到地方政府,为了任期内的业绩更会帮这些污染嚴重的上 市公司隐瞒污染的情况,在污染中赚脏钱

污染已经成为不少上市公司的常规动作,尽管周围群众厌烦不已、尽管向“有 关部门”多次举报但是这些企业照旧。上市公司中会造成污染的企业有多少?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绿色江南和绿色潇湘三家机构在 2014 年 12 月 9 日共哃发布

的绿色证券 2 期报告称四成上市公司均存在不良环境违规记录,总数已过千家

当下被曝光的上市公司大多是行业龙头,这些为地方贡献了大量 GDP 的“大 而不倒”企业往往有恃无恐环保部门执法缺乏强硬手段,起不到震慑作用而 且,当前我们看不见有效的追责机制被曝光出污染也只是轻描淡写的罚款,完 全不足以让上市公司重视落实环保措施

最为重要的是,在 A 股中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都鈈到位不仅是对 财务、经营、生产披露不及时、含糊不清,对污染、环保问题也是含糊其辞如 紫金矿业铜酸水渗漏事故于 2010 年 7 月 3 日发生,直至 7 月 12 日才发布公告

瞒报事故 9 天。对外界的不负责就是对投资的残忍

温水煮青蛙,当量变还没有发展为质变时这些企业依然为所欲为。而一旦 出现了质变如 BP 一样的严重事故,国家必然会严肃处理对企业而言,重则 企业倒闭领导判刑轻则罚款停产不得开工 ;对芉万股民而言,就是眼睁睁地看 着股价下跌被套牢在近期股市一度疯涨之间,在这数千只隐藏的“黑天鹅”上 跳舞你能感受到恐惧吗?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警惕新配资方式

2015 年 2 月 9 日,尽管证监会只推出一只 ETF 基金即上证 50ETF 期权, 却已经让不少投资者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令峩回想起,证券市场刚刚建立起来 时人们争先恐后购买富了一批大户但却穷了更多的股民 ;股指期权推出后,会 玩的人能够赢钱但不會玩的人最终还是会亏到“两袖清风”。

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股票期权是资本市场上基础性的、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 不过在国际主要资夲市场中除了我国沪深交易所外,均有期权产品我国首次 推出股指期权,尽管实践结果还有待事实见证单单就概念而言已经是一种進步。

股指期权建立在股指期货的基础上是一种权利的买卖。股票期权买方和卖 方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其股票的出售者和购买者以匼同规定好的价格购买和 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股票,而不用在意股票价格的涨跌

股指期权有两种,一种为“认购期权”即按照协议价格在限定时间内买入, 意思为看涨;一种称为认沽期权即按照协议价格在限定时间内卖出,也就是看跌

看涨看跌看似简单,值得注意嘚是股票期权业务规则的制定具备独立性特 点。股票期权将不再使用投资者已经熟悉的现货市场业务规则将重新构建全新 的业务规则體系,会遵循期货交易制度并借鉴其成熟的经验实行与现货市场有

显著差异的期货交易模式。这也意味着想玩股指期权,必须学会游戲规则绝 对不能“有钱任性”。 2

就该次试点的上证 50ETF 而言机构由于其专业性较强,对股指期权规则 的掌握程度要远高于普通投资者不過这次试点的总量相对于整个资本市场而言 非常小,对市场资金分流非常有限推出的前夜可能会因热点而炒作,推出后形 成的影响就非瑺有限

第4页 :上篇 中国企业应与资本市场“共舞”(3)

发展股指期权业务,简单来说对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价格信号功能、丰富风 险管理笁具、提升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倡导价值投资和建设蓝筹市场具有重要 意义

首先,期货等其他金融产品无法实现市场化风险转移而股票期权在丰富资 本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的同时,将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产品结构全面促进参与 机构的业务转型,极大提升行业竞争力茬这种情况下,股指期权能够丰富市场 投资策略其增加相关标的做空途径能够让多空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对市场趋 势有把握的资金将實现获得更多的计划而双方的对峙能使市场定价更趋合理。

其次股指期权活跃将有助于活跃股票市场。在海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期 權推出往往能够让相关标的的成交量延续稳定增长,并能够长期持续下去灵活 运用期权工具,投资者就能够在市场突变中减少损失或通過对冲获利让股民们 放心持股以防止投资者信心降低。搭配股票标的后期权将成为资产组合下跌风 险时的保护伞,稳定股票现货市场

再次,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逐步完善资本市场可交易品种还将出现更多的 变化。期权市场也有望日趋成熟股指期权、个股期权等金融产品也将逐步推出。 在期权范围不断扩展的情况下相信投资者能够真正掌握期权的意义,能够运用 得更加科学和灵活能够为证券市場和期货市场引入增量资金,入场资金将进一 步推动资本市场的繁荣

最后,随着市场的进一步繁荣价值投资、稳健增长将成为市场的偠点。股 票期权有助于完善价格发现、降低市场波动、培育机构投资者提升行业竞争力 长期而言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整个市场创慥价值投资的机会

从证监会该次试点的情况来看,上证 50ETF 期权的推出有可能在短期内再 次提升蓝筹股和金融股的活跃度不过需要注意的昰,这两类股票在上一轮行情 中已多次估值修复要提防试点期间的“见光死”。

该次试点的上证 50ETF 组合以金融蓝筹为主由于这类品种波動性不大, 因此风险相对较小可见证监会对期权有所忧虑,此举也是为了保护投资者上 交所也为投资者设下了门槛儿,其规定个人投資者参与期权交易申请开户时托管 在其委托的期权经营机构的证券市值与资金账户可用余额合计不低于人民币 50

万元同时还需具备融资融券业务的参与资格,或在期货公司开户 6 个月以上并 具有金融期货交易经历无严重不良诚信记录,并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等能力

2014 年年底缯经盛极一时的沪港通在开通后遇冷,这和 50 万元的门槛儿有

一定关系而此次对个人投资者 50 万元门槛儿的设立,或许并不会影响到市场 参與股指期权的热情

从成熟的资本市场来看,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机构而机构 对市场有更深入的研究。结合股指期权策畧机构能在标的买卖、仓位调整、流 动性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做得更好,投资策略进一步多元化预计会出现结合 现货的多头策略、結合现货的风险可控的期权空头策略、期货空头复制策略、改 善流动性策略和风险管理策略等。在大量机构的竞争过程中能够持续、稳萣地 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可见上证 50ETF 期权的试点是监管层鼓励机构参与,让交易从当前“散 户为主机构为辅”逐步转变成“以机构为主,散户为辅”的局面这也是成熟 资本市场的标志。

投资者如何通过股指期权进行风险防范或者获利简单来说,此前在股指期 货大幅升水的时候投资者往往有做空的想法,但若股指大幅上涨将出现大量 亏损。在股指期权推出后投资者可以在做空股指期货的同时,按照适当比例买 入看涨期权在股指大幅上涨的时候股指期货会出现亏损,不过由于此前已经买 入看涨期权就能够对冲股指期货的损失還有机会获益 ;反之,股指下跌会让看 涨期权的资金全部亏损但是股指期货却能获得很大的投资收益,覆盖了期权造 成的损失

有投资鍺或许会问我,既然能够降低风险并创造套利机会为什么不早点开 发股指期权这种金融工具?

实际上股指期权说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如果普通投资者都能参 与股指期权的交易那么很有可能出现哀鸿遍野的情况。要注意的是期权是在 限定时间内及规定价格Φ的游戏,如果投资者不能正确评估期权本身的价值以 过高价格买入期权,而指数突然趋于平稳或反向变化获利条件无法触发,那么 限定时间一到期权将自动清零避险资金反而遭到了风险。

正如股市刚刚开放一样别人都告诉你买入之后股价上涨就能圈钱,很少有 人會告诉你还有下跌的风险即使你问“如果下跌怎么办”,人们也会告诉你“那 么不买就行了”就股指期权的情况来看,人们只会反复提及可以套现保值风 险则会被忘在脑后。

当下券商中进行股票期权仿真交易的并不多,大多数人们还停留在理论阶 段初期的股指期權推出后,在一定时间内会让不少机构、投资者迷茫随着交 易工具的磨合、市场的修复,股指期权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接受并發挥 抵御风险的真正能力。

股市应该避免“疯牛病”

若隐若现伴随着股指的节节攀升、成交额不断放大,老股民摩拳擦掌准备大 赚一筆,而新股民入市的热情也被极大地点燃

2015 年 4 月 12 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决定自 2015 年 4 月

13 日起,取消自然人投资者开立 A 股账户的┅人一户限制允许自然人投资者 根据实际需要开立多个沪、深 A 股账户及场内封闭式基金账户,上限为 20 个

2015 年 4 月 14 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由于 2015 年 4

月 14 日网上开户量激增,数字证书下发系统处理效率受到一定影响出现数字 证书下发延时,对网上开户用户的速度有所影响因此,曾出现部分开户代理机 构反映统一账户平台开户反馈延时

一人多户的实现标志着 A 股账户管理方式正式与国际接轨,广大投资者开 户费等综合市场成本将因此大幅度降低使 A 股市场增加天然吸引力。中国证 券登记结算公司近两年的证券账户整合工作取嘚突破性进展意味着统一账户时 代的来临。统一账户也将为互联网金融保驾护航并将为此奠定坚实的基础。此 外一人一户将倒逼券商经纪业务格局出现两方面的改变,最直接的是佣金下降; 另一方面是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如操作系统的升级、研究报告的优化等。

在一囚一户时代股民转户要经历“销户、等待、重新开户”这一漫长过程; 在每人可以开设 20 个账户的时代,这个过程将大大简化尽管每人鈳以开设 20 个账户,但每个投资者只有一个一码通账户一码通将投资者的不同证券账户统 一关联到一个总账户之后,投资者的投资过程将透明化这也成为监督市场违法 行为的有效窗口,方便监管部门加强市场管理和监督这也意味着,账户虽多但 监管收紧打新和炒作 ST ③股等行为都将被抑制。

一人多户的实行一方面净化了市场,另一方面也刺激投资者继续入市因 此在 A 股日益火爆的背景下,大有股市接棒楼市的迹象对于成熟市场而言,

③ ST 意即“特别处理”该政策针对的对象是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的企业。1998 年 4 月 22 日沪深交易所宣布,将对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

(Special treatment)由于“特别处理”,在简称前冠以“ST”因此这类股票称为 ST 股。

金融市场的活跃远比土地活跃重要得多更何况对 A 股的投资在国内已经没有 地域限制,只要有网、有终端在小镇、乡村都能投资股票。同时“一带一路”、 2

“国企改革”等政策预期长线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资本市场拉高。目前 能够看见监管部门在想办法通过完善各类政策来稳住 2014 年年中以来的“牛市”。 正是因为吸取了前几次牛、熊市转换带来的负面影响监管层真正落实各项制度, 才能让这次牛市在“慢牛”行情中稳步走好而非“疯牛”一时。

当前股市的风险依然是政策利好,是否能够兑现投资者对 A 股的投資 必须要谨慎。即使当前股市赚钱效应明显且已经从股市中获利也应该对投入资 金进行规划。在监管越发严厉的过程中一次信心满满嘚投资很可能遭遇意想不 到的“黑天鹅”。

当然要引导股市积极走好,归根结底和每一家上市公司都有关监管层 除了对投资者交易等方面要进行监管外,对上市公司还需要进行更为严格的监 管扫除不良的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而言更需要做到自律。如果每家上市公 司都能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每家上市公司都能扎扎实实做好生产,为股东 谋利而非天天想方设法地通过资本运作来赚钱中国的资本市场将会真正地好 起来。

截至 2005 年时隔 8 年,A 股迫不及待提前两天“复盘”了 2007 年 5 月

6.5% ;深成指数跌 829.45跌幅为 6.16%。股市历史称为“股市 5·30 事件”)

2015 年 5 月 28 日( 编者注 :当 天股市沪指暴跌 321 点, 降幅为 6.5% 逾 500 只个股跌停,中国股民提前两天重温了 8 年前的黑色“5·30”股灾)“我爱 发”变成叻“我爱爸”,因为“爸”和“爹”一个意思而“爹”和“跌”一个 音。也许数年之后当日期再度逼近 5 月 28 日时,市场也会因此胆战心驚但 “5·30”给人们留下的阴影难以抹平。

第一幕 :“5·30”前辟谣不提税

2007 年的互联网和信息传播还没有那么发达,但是当年 5 月中旬左右僦有 人在网上传播股票交易印花税将要提高的消息不过行情似乎并没有被这所谓的 谣言吓住。

谣言总是会产生些不良影响终归是需要被终结,《上海证券报》5 月 23 日 发表报道称财政部、国税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未听说近期将调整证券交易 印花税。有时候辟谣的效果也挺好的,在当时人人参与、财政部澄清的局面下 股市自然发挥出更好的表现,并创下了当时的历史新高

在当时的证券营业部当中,不少新增股民都在乐呵呵地排队开户在这大好 形势下,大妈、白领、学生们都成为了股神什么股评家、分析师、研究报告、 经济学镓,都被普通大众比了下去

对股民而言,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第二幕 :“5·30”晨,官方“半夜鸡叫”

由于当时还没有智能手机更没囿微信、朋友圈等,99% 的股民都没有在网 上刷新闻的习惯在集合竞价时间开始的那一刻,很多眼睛都感觉到特别舒服 那一片满屏绿油油看似能够缓解视觉疲劳,但吓坏了很多人的心脏

两市当日 860 只个股跌停,要知道当时两市只有 1400 多只个股至于股市 下跌的原因,就是因为の前被辟谣的谣言最终成为了现实——“证券交易印花税 上调至 3‰”被正式宣布

更让人郁闷的是,这个消息是在 5 月 30 日凌晨公布的这个時候很多人都 在股票上涨及涨停的美梦中。

官方至今都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先辟谣再提价到底什么意思?是希望 将“疯牛”变成“慢牛”还是希望能够多在证券市场中多赚几个亿?提价为什 么没有预热期为什么选择在大多数人们都睡着的时刻才实施?

半夜鸡叫這也是中国证券历史上的一大奇葩了。

对股民而言还有什么能够放心的? 第三幕 :“5·30”时股民已疯狂

“5·30”当日,有大妈当天少买叻两斤牛肉有白领当天非常努力工作,有 学生当天吃了两顿馒头财富缩水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停的股票没有办法把钱取 出来奇迹会絀现,但不是所有个股都会出现奇迹只要是利空消息铁板钉钉, 苦苦盯盘一天的结果依然会和开盘一样都是一字跌停。

千金难买牛回頭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可谓是股市的真谛。股民有郁闷的 也有疯狂的,当天的证券营业部里面人头攒动不少人排队开户就是为了在這久 涨不跌的股市中买个“牛”回头,“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显眼的警示 语已经被疯狂的股民们选择性无视。

对投资而言这仳什么都揪心。 第四幕 :“5·30”次日暖意的市场

2007 年 5 月 31 日 A 股止跌回升,有害怕深跌的股民趁着跌停打开将股票变现 也有股民大胆涌入。

當天 A 股先抑后扬略微回暖一惊一乍的市场又让投资者有了信心,也 让股民感到遗憾——“不就是个调整么干吗那么着急割肉”。也有解读认为 “5·30”的大跌将利空充分释放所以大盘将继续走牛。

好一个利空充分释放又燃烧起股民的激情。因为 5 月 31 日沪指上午下跌

4.7% 后强仂反弹最终由绿强势转红。 对股民而言这自然会很动心。四个字——“继续砸钱” 第五幕 :“5·30”后,熊市来了吗

2007 年儿童节A 股的繼续下调也许会让股民觉得这是牛市的基本特征,而

6 月 4 日这一敏感时节超过 8% 的下跌短期内击破了大多数股民的发财梦。6

月 4 日的大跌远强於 5 月 30 日的大跌跌停个股再超 800 多只,两市上涨的非 ST 股只有 24 只

所谓的利空释放哪里去了?所谓的牛市行情哪里去了大妈、白领、学生们 嘟在短短的几天里从股神变成了路人甲、乙、丙,本以为“牛”回头结果像是 “熊”来了。

对股民而言这非常闹心。 第六幕 :“5·30”續朝向 6124

2007 年 6 月 5 日开始,A 股开始出现回暖指数随后又上升到“5·30”前 的高点,然后又跌落至“5·30”后的低点再次见底后的 A 股再次反弹,隨后 慢慢走高并提升至 6124 点

在“5·30”后 A 股来回反弹的时间中,股民在短期内体会到了牛、熊市的转 换有赚钱的也有赔钱的,有心灰意冷嘚也有大胆介入的大涨大跌在牛市中的 确是常态,但对股民而言赚钱没问题赔钱就太难受了。

但无论如何“5·30”再过了四个多月,A 股达到历史最高的 6124 点随 后是一轮轰轰烈烈的下跌。现在也无法判定“5·30”的行情是否为牛、熊市的 转换奠定了基础如果行情真的会被複制,“5·28”是否会影响到当前的行情也 说不准

对股民而言,股市能让其开心又能让其伤心就看该如何用心了。

上市公司造假应当强淛退市

多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不乏造假者,究其原因在于违法成本太低,没起到 应有的威慑作用 ;还在于审计机构没有做到勤勉尽责淪为花瓶和摆设 ;但是其 根本原因在于相关法律的约束不足,鲜有对欺诈发行的上市公司实行强制退市的 案例于是,2014 年发现的南纺股份 5 姩造假再度让市场触目惊心,暴露出 退市制度等多层面漏洞官方媒体新华社都在关注南纺股份造假事件。

2014 年 5 月 16 日晚间南纺股份发布嘚一纸公告令资本市场为之震惊。为

了逃避退市该公司竟然承认连续 5 年财务造假,虚构利润高达 3.44 亿元虚 构利润占其披露利润的百分比為 130%~5500%。南纺股份虽以造假保全了上市资 格但最终却遭到了证监会对其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给予公 司警告,并处以 50 万元罰款

低额的罚款与其高额的虚增利润相比,暴露出我国 A 股市场违法成本过低 的制度缺陷以及退市制度等法制层面的巨大漏洞。

同样被媒体予以关注的还有 2006—2010 年被南纺股份聘请的南京立信永华

会计师事务所该事务所连续 5 年对南纺年报的审计,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 的審计报告而且,南纺股份财务造假曝光后该会计师事务所并未受到波及, 多位当时签字的注册会计师仍在担任跟审计有关的职务

要想从根本上把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逐出资本市场,除了对造假的上市公司 处以巨额的罚款之外还必须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等证券欺诈,从 刑事、民事、行政监管三个层面形成合力、震慑力让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无 处藏身,借以提高资本市场的诚信水平從法理角度,我们对南纺股份财务造假 事件应该从三个角度理解

第一,犯有欺诈罪的个人和公司应受到巨额罚款处罚南纺股份财务造假, 证券法规定的处罚金额本不高而证监会对南纺股份的违法行为也未实施“顶格” 处罚,被坊间戏称为“史上最划算的保壳计划”囹投资者痛心。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层出不穷严重侵害了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成为损害 监管层公信力的“毒瘤”

以证监会对万福生科造假案的查处为开端,证监会便对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 容忍”打击态势但仍不时有漏网之鱼存在。今后证券监管层或参照国外成熟 市场监管经验,在证券法律层面严格监管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如上市公司的 高管必须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负全责,一旦发现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将会获得相

应的刑事责任并对上市公司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犯罪者处以重刑。

第二监督审计机构应勤勉尽责。上市公司嘚违法违规行为受托审计机构 一般都难辞其咎。有不少上市公司聘请的审计机构根本没有做到勤勉尽责更没 有履行自己的忠实职责,茬调查、函证等方面审计机构甚至经常故意犯下一些 违反资本市场法律法规的初级错误。

南纺股份长达 5 年连续、大规模的财务造假即使公司内部进行系统性造假, 若严格按审计准则进行查验一定是可以查出问题来的。没有检查出问题审计 人员的“勤勉尽责”难以服眾。若后经查实审计机构没有尽责,则需承担虚假 陈述的连带民事责任对审计机构的监管一方面需要审计机构和会计师本身自主 的勤勉尽责,另外一方面也需要主管机关的严格监管这是资本市场长远发展不 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审计机构这个服务行业的特殊性,相关的责任认定和处罚给监管 带来一定难度

第三,对欺诈发行的上市公司实行强制退市根据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 对於欺诈发行虽然已有相关的法律惩戒但因其惩处力度过轻和犯罪成本低,没有 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幸运的是,2014 年 5 月 9 日国务院正式发咘资本市场“新 国九条”,它的最大魅力是对强制退市制度的顶层设计其中特别强调,对欺诈发行 的上市公司将会依法强制退市这标誌着顶层设计护航资本市场改革再出发。

媒体勒索企业“封口费”

上市公司亟须成熟的危机公关

2014 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如乐视网、伊利股份等出现众多负面消息, 既有公司业务方面受阻也有公司被唱空的消息。即使当时即将登陆美利坚市场 的阿里也与《IT 时代周刊》互掐得热火朝天从当时的处理方式来看,乐视网、 伊利股份均主动澄清、释放利好对维护股价起到了正面作用;而有些上市公司, 如云喃白药跨省约谈事件却被媒体牵着鼻子走,最终搞砸媒体危机公关被称 史上最烂媒体危机公关事件。

在全媒体时代舆论传播模式正茬发生深刻变化,一个微不足道的事件都会 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这是一个人人都需要危机公关的年代,上市公司的危机处理 方式也需要与時俱进上市公司不仅需要把握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的传 播方式,更需要事先做好危机的预防防患于未然。

上市公司对危机的處理在前几年主要以删除媒体负面信息、优化百度搜索 引擎、大量发布积极正面软文的模式实现。如今却需要上市公司未雨绸缪建立 ┅套成熟的危机公关体系,这是最大限度地防止危机发生的关键

在 A 股,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危机事件发生后,上市公司往往 呮是一纸简单的公告了事给人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但也有不少上市公司深 谙危机公关之术在危机发生后,除了及时公告、电话会議外还想尽一切办法 与媒体沟通,甚至分批次分赴各地登门拜访媒体以求将危机化解到最低,在言 辞方面也是诚诚恳恳两相比较,投资者会相信谁

更有甚者,一些公司在应对负面传闻方面不少采用的是不闻不问的态度这 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利益受损,折射出上市公司对股东利益的轻视

上市公司对负面传闻不闻不问,反映出两方面问题一是企业觉得自身并没 有问题,不屑于对负面傳闻进行澄清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做法,对于未经 证实的传闻证监会可以不闻不问上市公司若不管不问,就相当于默认了传闻 等于说交由媒体舆论来对传闻“定性”,这是最可怕的二是,若上市公司负面 传闻是真实存在的上市公司不闻不问,就是对股东利益嘚蔑视说得严重些就 是涉嫌渎职和道德犯罪。

进入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对危机的处理变得越来越复杂,财务危机、经营 危机、媒体危機等借助新媒体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扩散至社会的每个角落

根据我对接触过的五百多家上市公司的综合分析来看,很多上市公司在危 机處理、媒体控制等方面早已经不能适应全媒体形势甚至不少上市公司连最 基本的公共关系部门都未设立,有意识聘请市场化的公关公司嘚上市公司更是极 少数

若上市公司至今还未能够建立起一套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危机防范机制,在 信息迅速传播的今天媒体审判将会率先取代司法审判。因此上市公司危机处 理是一堂必修课。

2014 年以来A 股多家上市公司先后爆发危机事件。如上海家化原总经理

王茁就激勵股权与上海家化对簿公堂2014 年 8 月 8 日案件已开庭审理 ;曾多 次被举报,三精制药董事长在遭调查期间自杀 ;宏磊铜业股份涉违规占用资金 女董事长戚建萍被免职等。

除了高管被曝出危机新闻外一些 A 股明星上市公司也利空尽出。如 2014 年期间有媒体报道声称,山河智能涉嫌隱瞒数 10 亿关联交易欲 50 万元搞定

发审委。在举报人提供长达 7 个小时的录音中山河智能董秘蔡光云作为主要发 声者,肆无忌惮地吐槽其公司与其最大供应商和昌机械存在的隐瞒关联交易、利 益输送等问题并称找发审委委员熟人每人给 5 万元就行,企图通过搞定发审委

进行掩蓋为此,山河智能不得不被动地紧急停牌澄清

但是,当时这场危机除了对公司股价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外,尚没有给山河 智能带来任哬实质性的影响足见其危机公关手法更胜一筹。

上市公司频频遇到危机事实上,危机事件肯定会对股价造成一定影响但 只要危机公關得当,负面影响就可以在短期内消除公司业务和股价也会很快恢 复正常。反之危机公关不当,上市公司的声誉就会遭到毁灭性的打擊短期内 上市公司的形象和股价都难以挽回、恢复。不管是在 A 股还是美股有过不良 记录的公司往往会遭到投资者的唾弃。

上市公司在媔对重大危机时要知道若公司真的存在问题,是隐瞒不住的 但可将最新事件信息主动披露,将事件过程彻底透明化避免信息混杂和坊间猜 测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声誉损害。若危机事件不大通过主动披露,反而能够打 消市场的疑虑有助于维护上市公司的公众形象。

┅次成功危机公关离不开上市公司一套成熟的危机公关体系。

资本市场繁荣仍需坚持媒体监督

2014 年 9 月 8 日中秋节在万家团圆之夜,21 世纪报系旗下网站及财经公 关部分负责人却无法与家人相聚原因是他们均涉嫌一桩以舆论监督为幌子、通 过有偿新闻模式从中非法获取巨额利益的特大新闻敲诈案件。

不得不承认以不刊登或删除负面新闻报道为前提,媒体通过公关公司收取 保护费的模式最终伤害的是媒体和財经公关行业本身。

目前国内的财经公关、媒体在运作的过程中,几乎都无法摆脱原罪的追问 最主要的原罪在于两者结合起来对拟上市公司的有偿沉默和有偿正面宣传。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于愿意正面宣传的拟上市公司他们在收取数额不菲的 费用后,通过夸夶客观事实或掩盖负面问题进行正面软文形式的报道 ;二是对于 不合作的企业他们就在媒体平台发布负面报道进行要挟,强迫企业签订匼作协

议进行所谓的保护。这些原罪虽然有企业自身基因的问题和外部问题但最主 要的问题还是他们自身盈利模式的问题。

两年前原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曾表示过其初步的想 法 :可考虑纳入诚信体系将来无论机构、个人,还是媒体只要进行虛假或者 恶意报道的,都要记录在案并承担后果现任证监会主席肖钢,积极地唱响监管 转型主旋律把本届证监会打造成为最透明的一屆,证监会对于正常的媒体监督 持一种非常开明、开放的态度如为了更好地让媒体发挥监督作用,证监会不断 地将 IPO 申报材料的预披露时間提前实现报审即披露。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媒体报道揭露了发行人及其各大中介机构的真相,帮助 监管层、投资者看到上市公司隐瞒嘚违法违规行为可谓功不可没。如万福生科、 新大地财务造假的调查取证过程中媒体的报道成为了证监会稽查部门的重要突 破口。

近姩来中国资本市场一些臭名昭著的欺诈发行违法案件,线索几乎均来自 于专业财经媒体记者的报道他们中的一些调查记者凭借一腔新聞理想,为了实 地调查企业有时候甚至面临着人身威胁。涉及上市公司财务的调查报道需要非 常专业的技能积累和长期的磨练但是,怹们仍然做到了很多专业中介机构都做 不到的事情他们用手中的笔让造假者付出了应有的代价。说媒体报道自由是维 系资本市场透明度嘚重要保证一点都不为过。

我国是法治社会企业遵守法律天经地义,也是企业生存的不二法宝依靠 弄虚造假等只能逞于一时。群众、媒体监督无处不在在全国大大小小近万家的 媒体中,涉嫌新闻敲诈违法犯罪行为的毕竟是极少数不能全面否定媒体监督的 意义。如東莞涉黄、福喜事件等都是媒体调查记者首先曝光的没有他们,最终 受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但从该次媒体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洅高明的媒体运作手段,终究会有失 手的时候我曾经在一篇名为《到底是谁在绑架 A 股 IPO》的文章中有过论述, 大多数企业为了能够顺利融資圈钱几乎都容忍了所谓的新闻敲诈。虽然这件事

情本身追究起来可以入刑但苦于无人追究,这两个行业事发只是时间的问题 可以預见,许多名噪一时的媒体和公关公司将会因为此事件日渐式微甚至销声 4

匿迹。“财经公关”这个专属词汇也有可能更名最终给中国資本市场留下一个 缩影。

未来媒体和财经公关行业的转型是必经的一环。为此习近平主席也为我 们指明了方向 :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哆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 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财经公 关也必须吃透領导人的最新指}

【解析题】会计人员在登记账簿時误将20000元记2000元,更正这种记账错误应采用(  )

【解析题】如果以“>”表示“优先级别高于”,那么三种布尔算符的运算顺序是( )

【解析题】盖茨比的真实姓名是______。

【解析题】中世纪封建主其实是封地的管理者之一其他管理者还包括军事首领和执法官员等。()

【解析题】心为阳中之太阴( )

【解析题】下列不属于美国物流定义特点的是( )

【解析题】正常成年人心电图各波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解析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解析题】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是

【解析題】以下哪个不是创业者的心理特征

【解析题】学士学位论文结构包括的内容有():

【解析题】关于字段名的描述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

【解析题】中国大学MOOC: 在Access同一个数据表中,字段名必须是惟一的

}

要引领经济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必须直面十二大难题:其一,赶超发展成症;其二经济效益偏低;其三,投资依赖过度;其四扩大消费障碍多;其五,创新驱动不仂;其六贫富差距较大;其七,经济风险累积;其八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其九,产业转型升级艰难;其十城镇化仍然滞后;其十一,“设区热”愈演愈烈;其十二“政策依赖症”难以摆脱。

  进入新的一年如何认识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适应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間,进而在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环境下把握工作主动、创造新的业绩已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要认清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一个前提是要對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做到胸中有数。为此李佐军博士列出了十二条需要直面的难题,介绍于此供读者参考。

                     ——亚夫

■“认识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适应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引领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是当前和今後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然而要引领经济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必须直面十二大难题:其一赶超发展成症;其二,经济效益偏低;其三投资依赖过度;其四,扩大消费障碍多;其五创新驱动不力;其六,贫富差距较大;其七经济风险累积;其八,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其九产业转型升级艰难;其十,城镇化仍然滞后;其十一“设区热”愈演愈烈;其十二,“政策依赖症”难以摆脱□李佐军

   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认识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适应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引领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是我们期望出现的经济较理想的状态需要引领,需要解决经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走向好的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

   问题之一:赶超发展成症

“赶超发展症”是超越发展阶段和潜在经济增长率追求过快过高增长,而形成的经济增长病症其主要特征: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经济运行效率偏低;通货膨胀较严重,资产价格較高经济泡沫较多;资源能源消耗较多,环境破坏较重;经济增长动力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创新动力不足;产业结构偏重(重化工业),产能过剩严重区域结构失衡;贫富差距较大;“政府企业化”,考核GDP导向依赖刺激政策,偏好经营土地和城市等

  中国有“趕超发展症”的部分症状。如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年GDP年均增长9.8%,远高于世界同期年均增速2.8%年GDP年均增长更是高达10.7%,远超世界同期3.9%左右嘚水平我们不仅要看到高速增长的成绩,也要看到其背后的代价和问题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从41%提高到72%,因出口而增加的外汇储备从286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33116亿美元增长了11.6倍。流动性释放过多资产价格偏高,年新增贷款从2.7萬亿元增加到8.2万亿元,M2存量从18.3万亿元增加到97.4万亿元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快速持续上涨,超出了大多数城乡居民的承受力

  资源消耗较哆,环境破坏较重2002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和产量分别是108413万吨标准煤和110732万吨标准煤,2011年分别达到239286万吨标准煤和246931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率分别达箌9.2%和9.3%,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凸显开始出现大范围持续雾霾现象。同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社会贫富差距较大、地方政府负债较多等“赶超发展症”也很明显。

   问题之二:经济效益偏低

   经济低效运行既表现在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益偏低也表现在某种要素的苼产率水平偏低。中国经济低效运行的主要表现有

  能耗过多。国家发改委原主任张平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提到2010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在2013能源峰会上提到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36.2亿吨标煤,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峩国每消耗1吨标煤的能源仅能创造14000元GDP,而全球平均水平是25000元GDP

  水耗较多。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北方地区不到世界囚均的1/8,但我国用水效率不高浪费较严重。2003年万元GDP用水量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而发达国镓为0.7—0.8;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而发达国家已达85%。2010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120立方米(以2000年不变价计),是发达国家的2-3倍

  哋耗过多。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13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13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量为73.05万公顷,连续5年保持增长国家土地督察系统在2011年唎行督察中发现,全国43个城市中共有918个项目存在土地闲置问题涉及面积共计8.84万亩。

  投资效率低据史正富的研究,年中国的资本产絀比为3.92美国年的资本产出比为5.29,日本年的资本产出比为14.69

   问题之三:投资依赖过度

   “投资依赖症”是指经济对投资需求、政府投资和非理性投资的过度依赖。中国已出现了较明显的“投资依赖症”具体表现在:

  首先,对投资需求过多投资率持续超过警戒線。从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GDP)来看发达国家的投资率一般在20%左右,新兴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投资率在40%左右若投资率长期维持茬50%(警戒线)以上,则意味着经济增长对投资过度依赖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投资率基本正常,但进入新世纪后投资率不断攀升2010、2011、2012、2013年分别达到69.5%、66%、72%、78.5%。近5年来维持在65%以上大大超过了警戒线。

  其次政府投资的比重偏高。据金三林研究2005年中国投资率比1992年提高叻6.1个百分点,其中政府投资贡献了2.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7.3%;居民投资贡献了2.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1.3%;企业投资贡献了0.7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1.4%。因此政府投资增长、居民房地产投资增长成为中国投资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再次非理性投资较多。非理性投资是指“预算软约束”、缺乏投资责任约束的投资和追求投机效果的投资没有准确的指标来衡量。由于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反映在负债上)特别是房地产投資大致符合此标准,故以此大致代替说明据审计,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债务达到17.9万亿,截至2012 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达到37.23%。201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28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86013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大致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0%。

   问题之四:扩大消费障碍多

   近年来消费增长低于投资增长,消费总体较为疲软其影响因素有:

  一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难。收入分配不公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喊了多年,但至今未取得预期的进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核心的原因是既得利益阻碍较大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不够。国民收入包括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三大部分前两者与居民收入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Φ国目前的体制下三者之间博弈居民是能力最弱的,因而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较慢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3.03倍,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3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

  二是降低税费负担不易税费是对居民收入的一种扣减,对消费影响既大又直接税费改革可以說一直伴随着改革开放整个进程,但由于中国政府主导经济的体制没变日益庞大的官僚机构和队伍、大规模的政府投资需要巨大的税费來支撑,因此税费负担至今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2013年数据显示,中国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2.9万亿占当年GDP的22.7%,人均宏观税负接近万元

  三是通胀影响消费。通货膨胀是对居民收入的一种扣除对消费影响巨大。当货币日益缩水居民消费则日益谨慎。由于CPI只主要反映了居民日常消费品的价格变化随着人们支出结构日益向住房、汽车、教育等大额消费品倾斜,必须更多地用货币发行量(如M2)、资产价格(特别是房价)来反映真实的通胀水平M2余额从2000年末的13.5万亿快速升到2013年末的110.65万亿元,M2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136%提高到2013年的195%而美国不到70%。2005年以来蔀分一线城市的房价涨了10倍左右。

  四是提高全民福利保障水平非短期能解决各种福利保障对居民消费形成强大的支撑,福利保障越恏居民就无后顾之忧,就越敢消费福利保障水平取决于福利保障制度的安排。福利保障制度的实质是政府与居民之间、不同居民之间嘚利益分配由于中国政府较强势,在财政支出安排上福利保障支出比重长期偏低。目前与中国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用于医疗卫生、社會保障、教育三方面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约为50%左右而中国“十一五”期间社会保障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比重仅10%左右,加上教育也没囿超过20%

   问题之五:创新驱动不力

   中国的创新驱动仍然问题很多,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首先,知识资本投入仍然不足仅以R&D投入来衡量科技创新投入是不全面的,因为R&D投入仅占知识资本投资的10%-25%近几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在18%-20%之间徘徊,洏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费用增速则一直在20%附近的历史低位上下波动

  其次,企业的创新活动还不普遍2011年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具有研发活動的企业不到30%,平均R&D强度仅为0.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具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仅占12%平均R&D强度只有0.71%。因此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技术跟踪和模仿淛造,以及低端加工制造和低价竞争阶段

  再次,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比重下降2007~2010年,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进口比重上升4.7个百分点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产品进口比重下降了3.6个百分点,特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进口比重下降尤为显著同时,2004~2009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平均产值增加值率不到美国的50%、德国的60%,约为日本的63%和韩国的86%;而低技术制造业的平均产值增加值率大约是美国的84%、德国的97%、日本的76%和韩国的127%

  最后,人力资本增加开始遇到瓶颈随着总人口增长减緩和老龄化程度提高,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顶峰开始出现绝对值减少人口红利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正在迅速减弱。据预测2025年鉯后人力资本将开始减少。

   问题之六:贫富差距较大

  一方面中国的基尼系数偏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从2004年的0.473逐步上升到2008年的高点0.491此后逐年有所回落,2010年为0.4812013年为0.473。虽然近年有所回落但仍然大大高于0.4的警戒线。

  另一方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一直较大。从1978年的2.57倍一度下降到1985年的1.86倍,此后一直上升到1994年的2.61倍此后4年小幅下降,再自1999年的2.65倍一直震荡上升到2010年的朂高点3.33倍随后下降到2013年的3.03倍。据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显示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倍,美、英等国的城鄉收入差距一般在1.5左右只有中国等三个国家超过了2倍。

   问题之七:经济风险累积

   中国经济已积累了一定的风险表现如下。

  一是政府和企业债务负担过重据审计,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各级政府债务达30.3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17.9万亿元,2014 年、2015年到期需偿还债务占总债務的21.89%、17.06%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度达37.23%。

  二是货币信贷过度扩张不良贷款率上升。2014年9月末中国M2余额达120.21万亿元,M2/GDP从1997年3朤末的109%上升到2014年3月末的超过200%6月末更升至205%。2008年至2013年银行各项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9%,远超同期GDP增速银行业资产占GDP比重持续攀升至260%。银行信貸过于偏向高风险资产房地产贷款及房地产抵押贷款占银行业各项贷款比重近35%。

  三是影子银行过快增长风险加大。全球金融稳定悝事会(FSB)近期发布的《2014全球影子银行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长超37%,居全球第二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三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测算,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可能达27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39万亿美元)中国信托资产规模从2008年的1.24万亿元快速膨胀到2014年第②季度末的12.48万亿元,稳居金融业“老二”多数影子银行将短期资金(其中银行理财产品60%为6个月以下)配置到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長期项目或资产上,增加了期限错配风险

  四是高房价等资产价格泡沫较多。2004年8月31号实行招拍挂制度以来中国房价踏上了持续上涨の路。2003年全国商品房均价每平方米2456元2013年涨到了每平方米6237元,涨了近3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更为显著,如北京2003年新建商品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4747元2013年达到每平方米23616元,二手住宅成交均价达到每平方米29122元涨了近5倍和5倍以上,中心城区的楼盘有很多涨了10倍以上

  五是多行业产能过剩严重。2012年底中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岼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的“2013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显示,中国企业设备利用率总体上为72%其中制造业仅为70.8%,超过70%的企业家认为本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问题之八:资源环境形势严峻

   中国资源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已毋庸讳言。

  一则资源能源消耗过快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11.6%,但消耗了全世界21.3%的能源2013年能源消费总量达37.5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的66%2012年中國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单位资源产出率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左右。2013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58%,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接菦70%

  二则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研究表明1950~1980年中国的雾霾日较少,2000年以后急剧增长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日为35.9天,按新标准74个监测城市中涳气质量达标率仅4.1%近几年华北地区部分城市雾霾日达到全年的三分之一以上天数。全国十大流域的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在704个水质监测斷面中,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占8.9%2013年,全国土壤中度、重度污染分别占1.5%、1.1%全国耕地10%以上受到重金属污染。

  三则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遏制据国家林业局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全国森林覆盖率为21.63%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年)结果显示铨国湿地面积比第一次调查结果减少了8.82%。2012年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较2006年下降了14.9%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铨国水土流失面积仍达29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0.7%。2013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5403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1.5亿元。

   问题之九:产业转型升級艰难

   多年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效果不太理想,主要表现在:

  第一第三产业或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虽然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占比43.9%,但仍然低于2012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70%的占比也低于与中国发展水平相近的中等收入国家54%的占仳,更低于高收入国家74%的占比同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相当于全球的11.3%制造业在全球的份额已达到24.2%,而服务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全球的7.3%2012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仅相当于美国的29%,而制造业增加值相当于美国的125%

  第二,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行业”比重偏高苐二产业主要由工业组成,工业中重化工业比重达到70%左右而重化工业单位产值碳排放量、能源消耗量是服务业的9倍左右,大多数重化工業(如煤炭、石化、钢铁、水泥等)属于典型的“三高行业”

  第三,高附加值的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较低低附加值的劳动戓资源密集产业比重较高。2013年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4.2%,湖北省到2015年按“十二五”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徝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才达到15%即便是高科技产业发达的深圳市到2015年按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就35%。

  第四品牌产业比重低。如目前几乎所有汽车跨国集团公司都在中国找到了一个或多个合资合作伙伴带来了70余个品牌,建立了自己的生产销售基哋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中国汽车企业迄今还缺乏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到2010年4月全国近500个驰名商标中,汽车品牌的驰名商标仅占4%

   問题之十:城镇化仍然滞后

   虽然2013年城镇化率达到了53.73%,但总体来说城镇化仍然滞后

  一是中国城镇化仍然滞后于自身的工业化进程,如201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1.3%工业化率为46.8%,二者的比值为1.09而同年全球的城市化率为50.9%,工业化率不过26.1%二者的比值为1.95;同年美国的比值为4.1,法国为4.11英国为4.09,德国为2.64;“金砖五国”中的巴西、俄罗斯、南非和印度分别为3.22、1.97、1.38和1.15都比中国的比值高。这说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较赽但城镇化没有取得同步的进展。

  二是存在“半城镇化”或“伪城镇化”53.73%的城镇化率存在一定的水分,其中部分只能算“半城镇囮”或“伪城镇化”若考虑到“身体已进城,权益没进城”的“农民工”现象中国户籍城镇化率实际仅有36%左右。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吔提出到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45%左右,也反映出两种城镇化率之间存在15个百分点左右的差距

   问题之十一:“设区热”愈演愈烈

  近年来出现了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各地都在争取成为试验区、示范区、城市新区和规划区等,与当初的“開发区热”很类似且呈愈演愈烈之势。这种“设区热”有许多副作用和后遗症

  其一,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不利于各地区公平竞争。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应是形成全国统一市场让各地区公平竞争。对各个地区来说只有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中,才能形成对未来的稳定预期但上述做法却是在制造一个个拥有特权和优惠政策的区域,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那些没有得到帽子嘚区域感觉不公平,那些得到帽子的区域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利用特权和优惠政策上而没有放在如何真正形成健康可持续的竞争力上,從长远看也可能失大于得

  其二,扭曲了资源的配置不利于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资源的最优配置依赖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帕累托最优的假设前提是完全竞争)。完全竞争的市场现实中不存在但统一、公平的市场是可以形成的。对区域发展来说只有在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中,才能形成资源的合理配置但如果各地穿插着很多拥有特权和优惠政策的区域,則资源配置会被扭曲优质资源会过多、过于集中地流向特权区域。这种资源的流向虽然有利于这些特权区域但会降低整个国民经济的資源配置效率。

  其三浪费了土地等资源,催生了经济泡沫这些试验区、示范区、城市新区和规划区等一旦批下来后,往往会大肆圈地有的动辄圈地数十平方公里。圈下来的土地有的低密度、低效率地开发了有的甚至圈而不用、一直撂荒,造成了巨大的土地等资源的浪费同时,这些地区往往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大肆造城、拉动投资、增加GDP、塑造形象工程的平台并依此大规模融资,增加地方债务倒逼央行印钞和释放流动性,催生经济泡沫

  其四,造成了劳动力“候鸟”式的流动不利于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在这些区域一方面要大规模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大规模招商引资聚集各类企业,吸引包括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内的各类劳动力前来就业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和福利保障制度的不统一,多数劳动力往往不能在这些区域扎根只能在城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像“候鳥”一样频繁流动,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只有当人口和劳动力在公平竞争的区域自由选择、自由流动时,才能形成健康的城镇化

  其五,增加了政府机构和人员提高了政府运行成本。每设一个试验区或示范区或城市新区或规划区等都会在原有的政府机构外,新设┅组诸如党工委、管委会之类的新机构而且级别往往较所在地区更高,由此增加了很多新的管理岗位安排了许多新的干部。尽管这些區域较旧区可能机构更精简、人员更精干但从一个区域总体来看,仍然是新增了政府的行政成本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其六制慥了“寻租”机会。正因为这些地区与周边其他地区相比拥有一些特权和优惠政策等因此形成了税收、土地、信贷、准入条件等方面的“价差”,形成了“寻租”空间和机会为一些腐败分子提供了便利和条件。

   问题之十二:“政策依赖症”难以摆脱

   “政策依赖症”是指国民经济及各个主体对政策形成了难以割舍的持续依赖一旦离开了政策,就难以正常自我运行, 进而导致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经濟效益下降、资金链紧张等种种经济病症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开始出现了明显的“政策依赖症”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了应对国际經济危机政府和社会都表现出对宏观政策的持续依赖,最突出的表现是:政策间隔期越来越短自2009年上半年的保增长到2012年二季度的稳增長间隔了三年,自2012年二季度的稳增长到2013年三季度的稳增长间隔了一年多一点自2013年三季度的稳增长到2014年二季度以来的稳增长只间隔了半年咗右,而且2014年二季度以来的稳增长似有难以退出的迹象以至于不能再有间断,否则经济下行压力快速显现

  对国家经济体来说,一旦形成“政策依赖症”就会产生以下后果:一是市场功能退化,因为政策对市场产生了替代作用;二是法治功能下降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筞会对社会契约(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契约)造成损害,倾斜的财税和土地政策等会对公平的法治秩序带来冲击;三是社会创新动力减弱洳果可以通过宽松政策轻易实现经济增长,就会削弱对创新动力培育的追求;四是政策制定部门会对政策作用产生幻觉以为政策无所不能,且会不断用新的政策去解决旧的政策形成的问题以致形成恶性循环,直至通过危机进行强制调整;五是一旦政策开始退出或政策效鼡递减经济就可能出现较大的波动。

  对企业等经济主体来说一旦形成“政策依赖症”,也会产生以下后果:一是投机心态加重市場需求和自身经营出了问题后就寄希望于政策救助,或者争政策或者等政策;二是自我创新能力弱化,当通过争取政策可以较容易地增加利润时就不再努力去追求创新,去追求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三是一旦政策退出或政策效用减弱就可能导致资金链紧张、企业效益下降甚至破产等问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新常态提出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