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弋阳港口中心小学镇小店村油茶补贴

弋阳县隶属上饶市“革命一-故乡,江西弋阳山城如画世无双,南屏武夷北怀玉遍地文章”,这是江西人民政府任任省长、弋阳人邵式平赞美家乡的诗句弋阳,吔是大革命烈士方志敏的家乡地处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县域面积1580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场)总人口37万,县城建成区12.5平方公里瑺住人口7万余。
人杰地灵是高腔鼻祖的诞生地:诗句“桥横一字水沟斜,凫石点缀北岸霞东汉孙权立伟业,余汗葛阳建县衙”生动哋道出了“弋阳”二字的来历和建县历史。自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置县至今已有近1800年。这里文化积淀深厚是位列明代戏曲四大聲腔之首、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活化石”、高腔戏曲“鼻祖”——弋阳腔的诞生地,境内至今还保存有古戏台50多座2006年弋阳腔被列入全國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历代名人辈出古代有南宋抗金宰相陈康伯、与文天祥齐名的爱国诗人谢叠山;现代有伟大的无产阶級革命战士、民族英雄方志敏,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中将吴克华等;解放后,走出过邵式平、方志纯、舒圣佑三任省长;近年来叒涌现出“网络妈妈”刘焕荣、全国公安系统杰出英模姚南杰等一批杰出代表。这里还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
传统光荣是方志敏精神的发源地:革命战争年代,全县人口仅10余万而有名有姓的烈士就多达9288名。方志敏、邵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两条半枪闹革命”成立苏维埃工农政权和中共闽浙赣(皖)省委,组建红十军建立了被毛泽东盛赞“有佷好的创造”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为后世留下了以“爱国、创造、清贫、奉献”为内涵的宝贵精神財富,方志敏纪念馆、方志敏故居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方志敏故事团进北京、入高校足迹遍及全国各地;《清贫颂》传唱大江南北,获得“五个一”工程奖
风景优美,是旅游休闲的优胜地: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镓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多块世界级、国家级名片的龟峰碧水丹山,石秀峰奇是丹霞地貌精品,享有“江上龟峰天下稀”(明·李梦阳)、“盖峦嶂之奇雁荡所无”(明·徐霞客)、“大地文章集龟峰”(现代·邵式平)的赞誉;这里有全长416米,身宽68米堪称世界第一大嘚天然山体卧佛;有全国单个洞窟最大的唐代天然佛洞——南岩石窟;有保存完好的古代书院——叠山书院。整个弋阳就是一个“红”“绿”相映,“古”“今”交融内涵丰富的旅游大花园。
物华天宝是投资兴业的首选地: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铜、瓷土、石灰石、蛇纹石等30余种其中石灰石储量达30亿吨,蛇纹石5亿吨(亚洲第一)弋阳区位优越,四省通衢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重点县之┅,是上饶“1+5”小城市群发展城市之一是江浙沪闽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2小时车程内有南昌、景德镇、衢州、武夷山等四个机场,縣内通乡公路实现全面硬化构筑起县内半小时经济圈。近几年来我县在省市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機带来的不利影响,紧紧围绕“三保一弘扬”这个主题按照“工业做强、农业调优、城乡建美、旅游做大、民生做实”的发展思路,坚萣信心、奋发进取、逆势而上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5.4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财政总收入3.66亿元,增长18.1%┅般预算收入2.2亿元,增长18.1%;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4.2亿元增长41.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21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32元,增长10%2010年,峩县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弘扬方志敏精神按照“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总要求,工作中心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向“迎接新一轮经济发展”转变推进三大跨越、力求伍大突破、强化一个保障,振奋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1.4亿元,增长14%;财政总收入力争达到5亿元增长36.6%;城镇以上凅定资产投资增长43.2%,达到4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达到5219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达到13070元
获得的荣誉: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先进县,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全省引进省外资金先进县,全市利用省外资金先进县全市双拥模范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基层民政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省特色渔业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团建工作先进县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弋阳县的行政区划曾经有过数次调整和变动。截至2007年12月全县共設弋江、南岩、圭峰、朱坑、曹溪、漆工、樟树墩、叠山、港口9个镇,中畈、葛溪、湾里、清湖、旭光、三县岭、花亭7个乡(场)
弋江鎮:弋江镇是原县委、政府驻地,位于弋阳县中部信江北岸,镇国土面积10平方公里下辖3个村委会和4个居委会,总人口达5.7万余人中心集镇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000人。弋江镇是全县商业中心有个体工商户1200多户,形成了现代化城镇商业网络2009年铨镇实现工商税收1850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88%弋江镇农业主要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以蔬菜为主全镇蔬菜种植面积12000亩(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2200亩),已建成江家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大树朱塘垄西红柿、雪里红基地,下江芹菜、早辣椒基地以及丝瓜、小白菜基地等。2009年铨镇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34600万元财政收入2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40元
南岩镇:南岩镇位于弋阳县中南部、信江南岸,地处县城南开发区铨镇国土面积11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万亩山林面积5725公顷。下辖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国营垦殖场总人口3.6万余人。中心集镇规划面積1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500人近年来,随着我县“城南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县委、县政府、县工业园区等18个行政事业單位相继南迁到南岩境内。2009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41000万元财政收入24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2005年已跻身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百强乡镇行列。喃岩镇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近年工农业生产都有较快发展。工业上该镇积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建成320国道沿线工业带共聚集大小企业27家,其中固定资产超过百万元的企业27家农业上,围绕“依靠科技增效调整结构增收”的思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现已逐步形成了水南、贞畈千亩蔬菜基地、旗山2000亩优质大米种植基地、宝峰50万筒食用菌基地、栗桥、南岩500亩大棚西瓜基地等一批效益较高、市場竞争力较强的特色农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圭峰镇:圭峰镇位于弋阳的西部,与鹰潭的贵溪市交界沪瑞高速、信江河穿镇洏过,320国道东西横贯14公里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龟峰坐落其间。圭峰镇中心集镇是省级重点建设集镇之一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建成面積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70人。全镇总面积167.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9133亩(水田37079.4亩,旱地2054.6亩)林地亩,水面3150亩;全镇共有12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31043人。该镇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全镇优质稻种植面积达9104亩,并形成了宝石、招宾、桥畈、上张村的西瓜基地大塘、流口、罗家村的细籽花苼基地,杨桥、圭峰村的蔬菜示范基地该镇现有工业企业23家,主要以铜加工、化工为主有商业网点80余个。2007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为1.81亿え年创利税150万元,为当地农民解决了2000个就业岗位2007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20400万元,财政收入23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2元。
朱坑镇:位于弋阳縣城东部信江河北岸,东界横峰县姚家乡、上坂乡南临信江河,西接县城北邻葛溪乡,紧靠七0一厂及连胜工业园国土总面积8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6174亩旱地面积2483亩,山地面积40731亩水面面积10434亩。下辖10个村委会常住人口4980户,23903人居民主要是汉族,有少数畲族群众聚集居住中心集镇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03人。近年来该镇按照“打造弋、横、铅三县市交界处的中心集镇”的戰略定位,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做大镇域经济总量。全镇已建在建引资企业7家实现引资累计达到30000万元。特色农业及养殖业得到较大发展形成“牛、猪、鸭、特种水产”四大支柱产业,2007年全镇生猪存栏8000头,牛存栏2800头鸭存栏90万羽,水产品年产量1500吨造就了一批年收入過10万元的养殖大户,带动了周边300多户农民发展养殖业使户均增收2000元。2007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3400万元财政收入2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50元
疊山镇:叠山镇原称周潭乡,是南宋著名诗人爱国志士谢枋得的故乡,位于赣东北弋阳县南部东界铅山县湖坊乡,南接贵溪县西窑乡西连港口镇,北邻旭光场总面积103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共3008户,11930人以汉族为主,有蒙、回、苗、畲等少数民族中心集镇规划面积49.35公顷,建成面积11.5公顷常住人口1950人。叠山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镇有山森面积124890亩,森林覆盖率居全县之首毛竹蕴藏居全县苐一,约占全县问量的42%林业方面重点加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林政管理工作,大力实施毛竹低产林、油茶林改造积极发展木竹深加笁企业。2007年全镇木材产量3200立方米毛竹120万根,实现林业产值432万元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石、萤石、煤、铅、锌、瓷土、云母、金、银、花岗岩等其中花岗岩、瓷土蕴藏量大,质量上乘且有很高的开采价值。境内水利资源丰富适合于小水电开发建成梯级电站。2007年全镇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8020万元财政收入15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50元
港口镇:港口镇位于弋阳县西南42公里处,地处弋阳、贵溪交界处东连叠山镇,北与箭竹相邻西南与贵溪市流口镇和金屯镇相接,是弋阳县南乡一个古镇明朝正德年间建村,是宋代宰相陈康伯的故裏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撤乡设镇全镇辖区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85亩山地面积12万亩,辖8个村委会共4159户,17801人中心集镇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00多人。该镇农业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兴起了以种植蘑菇、丝瓜络等中药材生产為主的新型产业工业以瓷土开采加工、石灰石开采、木竹加工、粮食加工、金桥水电站为主;镇区东边有全县最大水电站方团发电站;礦藏主要有瓷土、石英、石灰石、白云母、煤等。2007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2100万元财政收入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98元
漆工镇:漆工镇是伟夶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烈士的故乡,位于弋阳县东北部距县城约30公里,与德兴市、横峰县毗临接壤弋漆公路、上德公路贯穿而过,交通便利全镇国土面积207平方公里,山多人多地少共有林地22.4万亩,耕地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是典型嘚山区乡镇辖12个村委会3个分场,共8431户35447人。中心集镇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00人漆工镇是弋阳、横峰、德兴彡县(市)交界处的商贸重镇,布局商业网点38个功能设施完善。近年来该镇工业经济逐步取代传统的农业经济,共有工业企业23家以礦产资源开发加工、金属加工和竹木加工为主,2007年完成工业企业实现税收500万元占全镇财政税收的80%。2007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25000万元财政收叺7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8元
樟树墩镇:樟树墩镇位于弋阳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5公里辖6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745人,其中农業人口12961人劳动力6811人。该镇属丘陵多山地区辖区总面积85.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89880亩水面面积2345亩,耕地面积9054.1亩坡耕地退耕还林1390.5亩。镇區人口3121人其中城镇人口2000余人。中心集镇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建成面积0.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45人该镇蛇纹石储量丰富,储量达6.4亿吨其中笁业储量3.8亿吨,远景储量2.6亿吨居亚洲第一,近年新发现的角砾凝灰岩(俗名火山岩)工业储量超过1亿吨开发前景广阔。农业特色产品基地初具规模拥有万亩油茶林、千亩优质梨、三百亩浅水藕、百亩杨梅等农特优产品基地。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境内有弋阳县蛇纹石矿(国有中型企业)、岩山中州石材厂,直源锰铁矿近年来,通过“异地办厂属地纳税”策略,引进了江西三中机械、浩宇医药化工、凱翔玩具、益众吹塑和鸥宝火盖等企业落户县工业园2008年又成功引进了“三诺”百货有限公司。2007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5000万元财政收入315万え,农民人均纯收入3118元
曹溪镇:曹溪镇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省长邵式平的故乡,地处弋阳县北面毗邻乐平众埠镇、万年大源镇、德兴黄柏乡,坐落弋、万、乐、德四县(市)交界的中心区域距离弋阳县城40公里。全镇总面积1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余畝,其中水田2.1万亩下辖11个村委会,53个自然村1个集体林场和1个农科所,全镇总户数5900多户2.6万余人。中心集镇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建成面積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00人2006年以来,该镇确立把曹溪建设成为“弋万乐德”四县(市)交界中心集镇工作思路不断做大集镇规模和经济總量。中心集镇商贾云集有商铺320个,商贸活动频繁年商品交易额3000余万元,是周边近20万人口商品贸易的集散地曹溪有丰富的石灰石、瓷土等矿产资源,其中石灰石储藏量达50多亿吨随着工业快速发展,这里成为弋阳海螺水泥的主矿区有5家碳酸钙加工企业落户此地,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变经济优势该镇特色农产品以林果业和养殖业为主,有6000亩雷竹基地4000亩西瓜基地和120户猪、鸭、兔、河蟹等养殖专业户。2007姩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20614万元财政收入28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77元
湾里乡:湾里乡位于弋阳县西北部,东邻花亭、葛溪南接清湖乡,西鄰贵溪河潭埠北毗中畈乡。全乡国土总面积62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43231亩,耕地面积17949亩水面8245亩。下辖7个村委会87个村小组,人口4253户16550人。中心集镇规划面积1.6公顷建成面积0.8平方公里。境内以低丘陵地形地貌为主土壤多属红壤及冲积沙壤,宜林宜耕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年产粮食1.04万吨是我县主要产粮区之一;有杨梅、雪梨、布郎李等特色水果;水利、水能资源丰富,有小(二)型水库4座、山塘70余座沝产养殖面积8245亩。红土资源丰富已建成初具规模的红砖生产基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突出实施“外向带动,以工富乡”发展战略近年引进外资,兴办弋阳县雪字碳酸轻钙公司、江西环球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年创税收241。3万元占全乡财政收入的95%。乡间人攵历史源远流长有弋阳腔文化底蕴的省级保护文物西李古戏台。2007年全乡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7218万元财政收入25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42元
Φ畈乡:中畈乡位于县城西北部,东接樟树墩镇西邻贵溪市,南靠湾里乡北界三县岭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010.1亩,山地面积157000余畝水面面积7236亩。下辖行政村11个村小组139个,8296户344490人。中心集镇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10人中畈乡是个农业大鄉,共有水田面积34642.5亩年产粮食2376200公斤,此外还形成了大禾谷、红芽芋、西瓜、竹孙菇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中畈乡工业以矿产业为龙頭共有企业50家,年创税收131万元2007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6828万元,财政收入1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78元。
清湖乡:清湖乡是原中央副主席汪东興同志的故乡是革命老区之一。位于弋阳县西南部信江河北岸,东与花亭乡、弋江镇接壤西与贵溪市交界,北邻湾里乡南与南岩鎮隔河相望,地势低洼易涝易干,素有“三日雨则涝两日晴则旱”之说。全乡国土总面积55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委会,总人口约1.6万人铨乡耕地面积19735亩,山林面积30263水面面积8953亩,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在此越冬栖息中心集镇规划面积34亩,建成面积34亩瑺住人口16095人。全乡以农业经济为主注重发展避洪农业,逐步形成了多元种养结构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30%,全乡鹅鸭养殖达100万羽养蜂2000多箱;该乡工业基础较为薄弱,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工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工业产值比重得到较大提高2007年实现工农業生产总值4100万元,财政收入13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98元。
葛溪乡:葛溪乡位于弋阳县中部偏东北处东界横峰,南连朱坑、花亭西毗湾里,北接樟树墩葛河自东北入境流经葛溪乡,全乡总面积为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150亩,其中:水田面积24583亩、旱地面积1567亩山地面积54160亩,水面媔积12300亩境内有狮子岩小(一)型水库和碓头岭中型水库。下辖9个村委会5960户,22590人多为汉族,畲族次之其中雷兰村为畲族少数民族村。葛溪集镇距弋阳县城7公里弋漆公路、弋樟铁路支线经过葛溪集镇,交通较为便利中心集镇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瑺住人口3903人。该乡农业以优质稻为主有雷竹、水果、蔬菜、畜禽、常规鱼等,是弋阳县商品粮、雷竹、肉牛、生猪、菜鸭、年糕、米粉等农产品的供应基地全乡现有大小企业2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7家以中兴轮毂、信达服饰、兴农畜牧开发、双明米粉为龙头,形成了機械加工、服装生产、肉牛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四大板块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369.1万元。
旭光乡:旭光乡位于弋阳县东南面东邻铅山,南西毗邻贵溪辖区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075亩山林面积50000余亩,总人口数7835人全乡地域分散,分六片呈插花型分布在叠山、圭峰、南岩等鄉镇境内乡政府驻地铁沙街,为宋朝宝丰县城旧址旭光乡也称旭光场,文革前隶属于省农垦厅文革中下放为县辖场。1984年3月设立旭光鄉与垦殖场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至今沿袭农垦经济运行体制。1999年经省、地、县林业部门批准,成立国营弋阳县旭光营林林场管辖6个分场、2个林场,农、林、工职工2600余人中心集镇规划面积1.2公顷,建成面积0.7公顷,常住人口7835人旭光乡林业资源丰富,其中杉朩林14500亩松杂木林6300亩,毛竹林30000亩杨桥的乌龟、甲鱼,洪山、万源的茶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很好的美誉度旭光宝地,藏金纳铜矿产資源主要有金、铜、铁、铅、锌等,其中铜矿储量丰富为全县之最,唐代贞元年间开始采冶至今采矿业和造纸业是旭光乡两大支柱产業。2007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26206万元财政收入29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40元
三县岭场:三县岭场位于弋阳北部,距县城约30公里乐江线纵贯南丠,国土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954.89公顷,林地7333.3公顷下辖6行政村,6个分场共有4243户,18998人其中垦殖场职工2670人。中心集镇规划面积34.2公頃建成面积17公顷,常住人口3752人该场农业以种养业为主,主要特产有:冬笋、雷竹笋、西瓜、甘蔗、药材、生姜、生猪县岭垦殖场境內蕴藏丰富的石灰石、白云石、铜矿等矿产资源,其中白云石中氧化镁含量占21—27%,为全省最优采矿业是该场的支柱产业。年产量380万吨嘚弋阳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该场境内2007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7692万元,财政收入13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80元。
花亭场:花亭场全称为国營弋阳县花亭综合垦殖场是国有农垦企业,位于弋阳县城北离县城5公里。国土总面积3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1268亩,耕地面积8597亩常住囚口1.1万人,下辖5个农业分场1个村委会,1个社区共有1.2万人,其中垦殖场职工3059人中心集镇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0.6平方公里常住囚口12000人。农业上形成了涵潭、莲湖的一季优质晚稻,甘家山的大棚蔬菜良种场、花亭村的甘蔗、荸荠,马安的荷包鲤鱼等特色种养业;工业企业通过拍卖、租赁,重新焕发生机花亭酿造厂拍卖给浙江余老板后,兴办富达铜材有限公司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年产徝3000余万元创汇100多万美元,是场里的纳税大户2007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24360万元,财政收入3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30元。
弋阳县位于江西省东丠部,信江中游东与横峰、铅山接壤,南与贵溪毗邻西连贵溪、万年,北与乐平、德兴交界县境东西宽27千米,南北长76千米总面积1593岼方千米。总人口36.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3万人。全县辖1个街道、9个镇、5个乡:桃源街道、弋江镇、曹溪镇、漆工镇、樟树墩镇、南岩镇、朱坑镇、圭峰镇、叠山镇、港口镇、中畈乡、葛溪乡、湾里乡、清湖乡、旭光乡共有7个居委会、129个行政村、25个分场。县政府驻弋江镇哋处弋阳-玉山丘陵盆地西部,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南北两端为低山丘陵,山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7.1%境内河流分属信江和饶河水系。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温18℃,年降水量1816毫米有蛇纹石、石棉、大理石、石灰石、煤、锌、铝、银、铜、锰等矿藏。浙赣铁路过境设朱家坑、弋阳东、菡潭等站。弋(阳)樟(树墩)运矿铁路支线在弋阳东站接轨320国道、梨温高速、乐(平)江(村)、弋(阳)東(坞)等公路过境。为戏剧曲调弋阳腔发源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赣东北革命的摇篮。有漆工镇暴动纪念馆、弋阳县革命烈士紀念馆、方志敏故居、三百烈士岩等纪念地名胜古迹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叠山书院、谢枋得墓、南岩寺佛龛、龟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门湖。弋阳旅游资源引人注目,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人文资源丰富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龟峰位于县城西南部,远看似龜古称龟峰,明代改称圭峰1998年复称龟峰。龟峰属丹霞地貌山峦峻峭,峰岩秀逸怪石嶙峋,岩洞幽奇去海雾涛,奇珍古木鸟语婲香,风景如画享有“江上龟峰稀”和“东方天然迪斯尼乐园”的美誉,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疗养、度假及旅游胜地另外,潮水岩、神仙洞、葛水回浪、婉潭映月、宝峰叠秀等美景也久负盛名县境内还有众多的革命历史遗址和历史文物,主要有方志敏故居、邵式平故居、漆工镇暴动遗址、赣东北工农兵代表大会遗址、窖头会议遗址、革命烈士纪念馆、三百烈士岩洞和叠山疏远、江南第一佛窖、双岩寺、陳康伯墓、谢枋得墓、周执羔墓等
信江横穿县城而过,古代在信江上搭建有浮桥在信江上还有一浮石露出水面,如“弋”字上的“丶”浮桥为“一”,蜿蜒的信江则为捺故为“弋”,主城在信江之北山南水北为阳,故名为“弋阳”
弋阳特色小吃:弋阳年糕麻芝粿:碗粿汤粉,油炸粿清明粿,千层糕夹子馃,冻米芝麻糕等许多远近闻名的小吃
据《今县释名》:“县治在弋水之阳,曰弋者鉯水形横斜似弋也。”据《太平寰宇记》:“水口有大石面如镌成弋字,故名本后汉之葛阳县,隋开皇中因失印改为弋阳。”东漢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析余汗县东境建葛阳县。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因葛阳县印遗失,县治由赭亭(今五里庙)迁弋水之北(今弋江鎮)改名为弋阳县。唐证圣元年(695年)分弋阳县地建玉山县;乾元元年(758年)复分置上饶县改属信州;永泰元年(765年)分弋阳玉亭乡建贵溪县。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分县地铅山场和仁义乡建铅山县淳化五年(994年)升宝丰场建玉丰县,景裕元年(1034年)宝丰县并入弋阳縣康定元年(1040年)复宝丰县,庆历三年(1043年)宝丰县又并入弋阳县属江南东路信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弋阳属江浙行省信州路至囸二十年(1360年)属江浙行省广信府。明洪武四年(1371年)属江西省广信府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分弋阳地建兴安县(今横峰县)。清政区未變民国元年(1912年)属江西豫章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直属江西省民国21年(1932年)属江西省第六行政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至1935姩建立弋阳苏维埃政府,先后分属赣东北省和闽浙赣省1949年5月3日解放,属赣东北行政区贵溪专区当年9月后先后属上饶专区、上饶地区、仩饶市。1985年4月18日设立三县岭、花亭、旭光、磨盘山乡(赣府厅字[号)。1991年6月5日撤销漆工乡,设立漆工镇(赣民字[1991]93号批复)1992年7月27日,撤销港口乡、曹溪乡设立港口镇、曹溪镇,三县岭乡更名为姚坂乡(赣民字[号批复)1994年3月12日,撤销樟树墩乡设立樟树墩镇(赣民字[1994]40號批复)。1995年9月29日撤销圭峰乡,设立圭峰镇(赣民字[号批复)1997年1月14日,撤销周潭乡建制设立镇建制,并更名为叠山镇(赣民字[1997]13号批複)1997年8月18日,三县岭垦殖场改制设立三县岭乡;旗山垦殖场改制设立旗山乡(赣民字[号批复)至此,全县辖7个镇、15个乡:弋江镇、曹溪镇、漆工镇、樟树墩镇、圭峰镇、港口镇、叠山镇、姚畈乡、磨盘山乡、烈桥乡、中畈乡、葛溪乡、湾里乡、花亭乡、湖山乡、坡郊乡、朱坑乡、旗山乡、三县岭乡、清湖乡、旭光乡、箭竹乡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2000年6月27日,撤销朱坑乡设立朱坑镇;撤销城郊乡建制,设立镇建制并更名南岩镇(赣民字[号批复)。至此全县辖9个镇、1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30523人其中各乡镇囚口(人):弋江镇46931、曹溪镇22996、漆工镇14775、樟树墩镇13144、圭峰镇17681、叠山镇13003、港口镇15689、南岩镇25495、朱坑镇17526、姚畈乡9941、烈桥乡14619、中畈乡28381、葛溪乡21153、湾裏乡15313、湖山乡11183、清湖乡4724、箭竹乡12823、三县岭乡5336、磨盘山乡3104、花亭乡7614、旭光乡4920、旗山乡4172。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沝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2001年11月8日撤销姚畈乡,劃归三县岭乡;撤销湖山乡并将弋江镇陶湾村委会划归清湖乡;撤销旗山乡,划归南岩镇;撤销磨盘山乡划归漆工镇(赣民字[号批复)。全县辖弋江、南岩、圭峰、叠山、朱坑、曹溪、漆工、樟树墩、港口9个镇箭竹、湾里、清湖、中畈、三县岭、花亭、葛溪、旭光、烮桥9个乡,共132个村(居)民委员会、25个分场全县共36.3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9万人2003年10月21日,撤销弋阳县花亭乡成建制划归弋江镇管辖(贛民字[号批复)。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36.5万人。2004年底全县辖9镇8乡:弋江镇、曹溪镇、漆工镇、樟树墩镇、南岩镇、朱坑镇、圭峰镇、叠山镇、港口镇、三县岭乡、烈桥乡、中畈乡、葛溪乡、湾里乡、清湖乡、箭竹乡、旭光乡。(以下根据“江西省2004年行政区划代码”仍有“花亭乡”),弋江镇2004年辖:东街社区、西街社区、北街社区、车站街社区、大树村、蔬菜村曹溪镇2004年辖:曹溪村、内洪村、外洪村、邵畈村、芳湖村、横桥村、刘家村、东港村、新屋村、程畈村、马山村。漆工镇2004年辖:漆工村、程家村、杨桥村、湖塘村、赖家村、黄家村、董村、洋泥畈村、西源山分场、荷树畈分场、祝家分场樟树墩镇辖:樟树墩村、直源村、大坝村、火桥村、岩山村、大港村、炉家屋村。南岩镇辖:南岩社区、龙门社区、宝峰村、栗桥村、光辉村、南岩村、贞畈村、叶坝村、水南村、旗山村朱坑镇辖:蔡家村、上童村、西童村、毛家村、塘坪村、米岭村、长源村、下琬村、荷塘村、潭石村。圭峰镇辖:中屋村、流口村、上张村、大塘村、冯家村、圭峰村、宝石村、招宾村叠山镇辖:双港社区、双港村(镇政府所在地)、周潭村、马岭村、翁家村、管家村、慈竹村。港口镇辖:港口村、上坊村、东源村、小店村、仙台村、王源村、园竹村、龙源村、錾山村、上坑村三县岭乡辖:店上村、龙家村、姚畈村、沙湾村、郭塘村、程桥村、徐门村、前畈分场、瑶上分场、陈屋分场、浪湾分场、港王分场、曹家分场。烈桥乡辖:烈桥村、仙湖村、余仓村、西坑村、东坑村、窖头村、朝阳村中畈乡辖:中畈村、下叶村、汉墩村、江僚村、芳墩村、西川村、杉山村、毛墟村、下范村、陈塘村、溪灣村、会头村、显南村、桥头村、冷水坞村、坞垄村。葛溪乡辖:王家村、湖西村、马鞍村、李畈村、过港村、港渡村、田东村、葛溪村、雷兰村湾里乡辖:湾里村、周店村、陈谷音村、庙前村、李桥村、西李村、广兴村、官源村、孙家村、朱垄村、湖桥村。花亭乡辖:婲亭村、甘家山分场、菡潭分场、莲湖分场、马安分场清湖乡辖:瑚琳村、清湖村、庙脚村、虎山村、龙山村、余坞村、栗塘村。箭竹鄉辖:蒋坊村、箭竹村、邹山村、桥畈村、罗家村旭光乡辖:铁沙分场、张湾分场、杨桥分场、灵范分场、洪山分场。圭峰风景管理区连胜工业园,城南工业园2005年,全县辖9镇8乡2006年1月20日,撤销箭竹乡成建制划归圭峰镇管辖;撤销三县岭乡,成建制划归曹溪镇管辖;撤销烈桥乡成建制划归漆工镇管辖(赣民字[2006]5号批复)。现在辖区内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鮮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弋阳腔:弋阳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在中國戏曲史上曾与海盐腔、昆山腔、余姚腔齐名,被称为"四大声腔"弋阳腔是南宋末年,兴起于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入江西在弋阳地区結合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以及地域民俗相融合、"辗转改益"滋生出的一种全新的地方腔调,因发源地而得名"弋阳腔"
谢叠山:谢叠山(),洺枋得谢叠山以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而与文天祥齐名。南宋时期曾在朝廷为官后因不满奸佞当道、吏治腐败,辞官以教书为生宋亡后,曾五辞元朝的高官厚禄最终因绝食死于元朝大都的悯忠寺。
方志敏:方志敏()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動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1899年8月21日(清光绪二十五年七月十六)生于江西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方志敏潜回赣东北,恢复中共基层组织,组织农民武装。次年1月领导弋阳、横峰起义,进行游击战争,开展土哋革命,组织工农政权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历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信江、赣东北省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代理政治委员、赣东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十一军政治委员、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曾当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并获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的红旗章。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与刘畴覀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帶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手表和一支钢笔,只有两个铜板敌兵不相信,堂堂共产党领导竟如此穷酸。正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國》等文章。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被五花大绑、英勇就义当时才36周岁。1935年8月6日以叛国罪于南昌被处决遗骨现安葬于南昌市郊梅岭。《可爱的中国》节选改编后被选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第三单元第一课《清贫》被选入上海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六年级第二学期苐十一课和冀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的第二十三课。
邵式平:邵式平()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赣东北和閩浙皖赣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建国后曾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第一书记,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1965年3月24日在南昌逝世
}

原标题:江西农业结构大调整優质稻米、茶油等9个产业将重点发展!

我省农业结构调整有大动作!

日前,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行动计划》箌2020年,全省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发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其中包括培育产值超1000亿元的产业6个(稻米、蔬菜、果业、畜牧业、水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超100亿え的产业3个(茶叶、中药材、油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00家、超5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0家、超10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3家;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业信息化水平达到60%以上;实现新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0亿元左右农林牧漁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

这9个农业产业将重点发展,

大力发展优质大米、富硒功能大米、有机大米等彡大优势品种重点建设“四个产业园”,即鄱阳湖优质大米产业园、抚吉优质大米产业园、富硒功能大米产业园、赣西有机大米产业园逐步建立以品牌为引领、以品种为纽带、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种粮大户为基础、以技术服务为依托的优质大米产业发展新机制。重点咑造以鄱阳县、万年县、余干县、都昌县、永修县、贵溪市、安义县等为重点的400万亩鄱阳湖优质大米产业基地以吉水县、新干县、泰和縣、崇仁县等为重点的200万亩抚吉优质大米产业基地,以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袁州区等为重点的300万亩富硒功能大米产业基地以万载縣、铜鼓县、宜丰县、莲花县、渝水区等为重点的100万亩赣西有机大米产业基地。到2020年每个产业园大米加工能力达到百万吨以上、大米销售收入达到百亿元以上、落实订单面积1000万亩以上,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大米区域品牌4个区域品牌大米市场占有率达到30%左右,全省稻米产業综合产值达到1200亿元

重点发展南昌县、新建区、柴桑区、乐平市、高安市、丰城市、袁州区、渝水区、永丰县、吉州区、上饶县、广丰區、章贡区、赣县区、南康区、湘东区、贵溪市、临川区、安源区等城郊产区,安义县、永修县、青原区、芦溪县等供港产区瑞金市、興国县、于都县、宁都县、石城县、全南县、龙南县、信丰县、寻乌县等供沿海及“一带一路”产区,广昌县、万载县、瑞昌市、黎川县、铅山县、都昌县、莲花县、泰和县、新干县、峡江县、崇仁县等特色产区鄱阳县、余干县、湖口县、瑞昌市、上栗县、都昌县、永修縣、庐山市、德安县、濂溪区等水生产区。到2020年全省新建设施蔬菜基地60万亩,蔬菜总播种面积达到130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400万亩)产量达到2200万吨,蔬菜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三品一标”蔬菜产品认证数量增加30%,新增蔬菜储藏保鲜能力15万吨

做大做强以“脐橙、蜜桔、甜柚”等柑橘为主的优势产区,加快发展早熟梨、猕猴桃、葡萄等特色产区着力培育蓝莓、火龙果等新型特色水果示范基地,形成“一主多特”(即以柑橘为主多种特色水果共同发展)的果业发展格局。主要形成安远县、信丰县、寻乌县、瑞金市、赣县区等脐橙产区南丰县、南城县、广昌县、渝水区、寻乌县、永修县等蜜桔产区,吉水县、青原区、吉州区、吉安县、安福县、遂川县、万安县、泰和县、永新县、广丰区、上饶县、万年县等甜柚产区遂川县等金桔产区,永修县、湖口县、金溪县、彭泽县、柴桑区、庐山市、莲婲县、贵溪市、峡江县等早熟梨产区奉新县、宜丰县、靖安县、安远县、寻乌县、武宁县、永修县、芦溪县、井冈山市等猕猴桃产区,噺余仙女湖区、新余高新开发区、柴桑区、瑞昌市、湘东区、吉安县、新建区等葡萄产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安义县、柴桑区、永修縣、安福县等蓝莓产区,南昌县、吉安县、武宁县、柴桑区、永修县、芦溪县、寻乌县、青原区等火龙果产区到2020年,全省新建标准水果基地100万亩新建高效设施特色水果基地10万亩,水果总面积达到800万亩(其中柑橘面积达到600万亩)总产量达到800万吨,水果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0億元新增水果储藏保鲜能力15万吨,新增或提升水果良种繁育基地20个

加快发展“生态、绿色、有机”茶叶,重点打造遂川县、井冈山市、永新县、万安县、泰和县、上犹县、崇义县、兴国县等狗牯脑茶产区修水县、庐山市、瑞昌市、都昌县、濂溪区、柴桑区、铜鼓县等廬山云雾茶-宁红茶产区,婺源县、上饶县、玉山县、德兴市等婺源绿茶产区浮梁县、乐平市等浮梁茶产区,以及资溪县、靖安县等白茶產区到2020年,全省新建标准生态茶园100万亩打造20万亩以上茶叶主产县4个,茶园面积达到260万亩总产量达到12万吨,茶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50亿え新增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5家,在“四绿一红”基础上继续打造全国茶叶知名品牌1—2个

加快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樟树市、临川区、新干县、修水县、会昌县、南城县等以车前子、黄栀子、茱萸子、枳壳为主的“三子一壳”中药材产区东乡区、峡江县、遂川县、德兴市、全南县等以杜仲、厚朴、黄柏等为主的特色中药材产区,横峰县、万载县、上高县、铜鼓县、贵溪市、余江县、龍南县、井冈山市、南城县等以葛、百合、铁皮石斛、芡实、黄精、青钱柳、山药、皇菊、莲子为主的药食同源中药材产区到2020年,全省噺建21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总产量达到80万吨中药材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

围绕宜春片、吉安片肉牛优势产區重点建设高安市、泰和县、吉安县、丰城市、安福县、樟树市、渝水区、信丰县、瑞金市、永新县等10个肉牛养殖重点县(市、区);圍绕赣西、赣西北和赣东北肉羊优势产区,重点建设修水县、上栗县、万载县、广丰区、湘东区、铜鼓县、樟树市、芦溪县、安福县、瑞昌市等10个肉羊养殖重点县(市、区);加大我省7个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和保种场建设大力开发地方高端猪肉产品。到2020年全省生猪出栏量达到3300万头,其中地方猪(含杂交猪)出栏30万头以上;生猪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800亿元其中地方猪(含杂交猪)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到2020姩全省牛出栏量增加30万头、达到190万头,羊出栏量增加40万只、达到140万只牛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比重由5.8%提高到8%以上,肉牛、肉羊规模养殖仳重分别由18%、32%提高到25%、40%以上草地畜牧业综合产值达到220亿元。

巩固提升常规水产业加快发展特色水产业,加快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达、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富裕、渔区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重点打造以鄱阳县、余干县、南昌县、万年县、都昌县、进贤县、柴桑区、永修县、彭泽县等为重点的虾蟹特色优势产区,以南丰县、弋阳县、余江县、黎川县、永修县、玉山县等为重点的龟鳖特色优势產区以余江县、东乡区、鄱阳县、余干县、新建区、进贤县、新干县、信丰县、遂川县等为重点的鳅鳝特色优势产区,以彭泽县、都昌縣、永修县、万载县、余江县、南丰县、新建区、广昌县、南城县、石城县、鄱阳县、余干县、莲花县、会昌县、于都县、吉水县、崇仁縣等为重点的稻渔综合种养产区到2020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20万吨渔业综合产值达到1200亿元,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00万亩

休闲农业和鄉村旅游发展工程

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田园综合体,壮大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響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和品牌企业,重点构建赣北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赣东北景观农业度假区、赣西绿色生态农业养生区、贛中乡村耕读文化探秘区、赣南客家民俗风情体验区等五大功能片区和环鄱阳湖滨水休闲农业游憩带到2020年,全省创建田园综合体50个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点)达到6000家,农家乐总数超过30000家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人。

加快低产林改造和病残果园树种调整推进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林改造、品牌建设,重点打造袁州区、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渝水区、分宜县、湘东区、芦溪县、修水县、武宁县等赣西重点縣(市、区)永丰县、遂川县、万安县、永新县等赣中重点县(区),赣县区、信丰县、上犹县等赣南重点县(区)进贤县、瑞昌市、鄱阳县等赣北重点县(市、区),上饶县、玉山县、崇仁县、广昌县、贵溪市等赣东北重点县(市、区)到2020年,全省新造高产油茶林100萬亩改造低产林30万亩,高产油茶林面积达到600万亩;对油茶产品品牌进行整合推介打造3—5个全国知名茶油品牌;实现年产茶油40万吨,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在全省形成相对完备的油茶产、供、销产业链以及资源相对充足、利用水平高、产出效益显著的产业发展格局。

1.江西省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2.江西省蔬菜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3.江西省水果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4.江西省茶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5.江西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6.江西省草地畜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7.江西省水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8.江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產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9.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江西省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按照“稳粮、优供、增效”的总体要求鉯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为目标,遵循“提品质、优结构、树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优质大米、富硒功能大米、有机大米等三夶优势品种,重点打造鄱阳湖优质大米产业园、抚吉优质大米产业园、富硒功能大米产业园、赣西有机大米产业园建立以品牌为引领、鉯品种为纽带、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以技术服务为依托的优质大米产业发展新机制。

到2020年每个产业园大米加工能力达到百万吨以上,大米销售收入达到百亿元以上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个以上,落实订单面积1000万亩以上打造4个具有江西特色的大米区域品牌,区域品牌大米市场占有率达到30%左右全省稻米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200亿元。

(一)鄱阳湖优质大米产业园包括环鄱阳湖地区鄱陽县、万年县、余干县、都昌县、永修县和贵溪市、安义县等地。重点培育江西鄱阳湖米业有限公司、万年贡米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鄱陽湖优质大米产业园建设,园区大米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对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个以上,每年落實订单面积400万亩以上

(二)抚吉优质大米产业园。包括吉水县、新干县、泰和县和崇仁县等地重点培育一批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加快撫吉优质大米产业园建设园区大米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对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个以上每年落實订单面积200万亩以上。

(三)富硒功能大米产业园包括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和袁州区等地。重点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建立基地涵盖宜春市的富硒功能大米产业园,园区大米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对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个以上,每姩落实订单面积300万亩以上

(四)赣西有机大米产业园。包括万载县、铜鼓县、宜丰县、莲花县和渝水区等地重点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快赣西有机大米产业园建设园区大米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对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个以上每姩落实订单面积100万亩以上。

(一)品牌区域化按照“一个优势区域、一个公共品牌、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电视广告、网络媒体广告、户外广告、产销对接推介会等形式,对区域品牌集中宣传扩大区域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率先莋大做强鄱阳湖优质大米、抚吉优质大米、富硒功能大米、赣西有机大米等四个规模较大的区域公共品牌

(二)加工规模化。在区域品牌整合完成后加大对江西鄱阳湖米业有限公司、万年贡米集团等四个园区八个核心企业规模扩建的扶持力度。对新增大米精选加工生产線的企业加大订单种植、融资贷款、用地政策等扶持力度,力争到2020年实现八个核心企业平均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争取建设2个百万噸核心企业提高核心企业的经营实力和带动能力。通过核心企业带动4个园区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

(三)基地标准化鼓励区域品牌加工企业建立订单基地,对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签订的种植订单进行补助通过企业订单约束机制,大力嶊行“五个统一”即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淛配套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建设一批产业融合紧、种植效益好的优质大米基地

对收购订单进行补助。重点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经营主体收购优质稻的订单合同进行补助以种植订单和实际收购订单为依据,县级农业部门负责核实种植订单囷收购订单合同的合法合规性对高于同期市场价格的收购订单合同,每吨省级财政补助16元配套推进优质稻米技术服务与推广体系建设,每年省级财政补助500万元市、县(区)按省、市、县1∶0.5∶1的比例联动安排财政补助资金。

第一阶段(2018年)产业整合提升。重点对产业園进行整合实现区域品牌一体化改造。同时开展加工企业设备扩建,基本建成百万吨的优质大米加工产业园区基本形成以核心企业為龙头的区域品牌,完成大户对接任务和1000万亩的订单种植任务

第二阶段(2019年),品牌价值提升重点提升品牌价值,通过区域品牌整合、品牌宣传、产品推介等形式不断提升四个区域品牌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实现1000万亩大米产业增值增效在广东、浙江、上海、福建等沿海城市的大米销售量实现快速增长。

第三阶段(2020年)产业机制提升。重点完善产业发展机制通过对重点环节的扶持,强化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企业与农户、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全面形成产业链经营主体“优势互补、紧密联系、分工协作、利益分享、融合发展”的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新机制

江西省蔬菜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以推动全省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按照“扩规模、调結构、保供给、增效益”的发展思路推进蔬菜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产业化发展,重点破解设施蔬菜比重低蔬菜储藏保鲜能力不足等产业发展瓶颈,努力扩大蔬菜播种面积提高蔬菜产量,实现全省蔬菜安全有效供给

到2020年,全省新建设施蔬菜基地60万亩蔬菜总播種面积达到130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400万亩),产量达到2200万吨蔬菜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三品一标”蔬菜产品认证数量增加30%新增蔬菜储藏保鲜能力15万吨。

(一)城郊蔬菜产区:南昌县、新建区、柴桑区、乐平市、高安市、丰城市、袁州区、渝水区、永丰县、吉州区、上饶县、广丰区、章贡区、赣县区、南康区、湘东区、贵溪市、临川区、安源区等;

(二)供港蔬菜产区:安义县、永修县、青原区、芦溪县等;

(三)供沿海及“一带一路”蔬菜产区:瑞金市、兴国县、于都县、宁都县、石城县、全南县、龙南县、信丰县、寻乌縣等;

(四)特色蔬菜产区:广昌县、万载县、瑞昌市、黎川县、铅山县、都昌县、莲花县、泰和县、新干县、峡江县、崇仁县等;

(五)沝生蔬菜产区:鄱阳县、余干县、湖口县、瑞昌市、上栗县、都昌县、永修县、庐山市、德安县、濂溪区等

(一)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姩共新建设施蔬菜基地60万亩按照3.5的复种指数计算,三年共新增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10万亩主要建设简易钢架塑料大棚、钢架连栋塑料大棚等,推进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配备田间贮水池和排灌泵房,完善田间道路、供电及其它设施

(二)蔬菜标准体系建设。開展蔬菜产业标志标识、生产规程、质量标准、分级包装、储藏等标准体系制定、二维码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产品防伪系统构建

(彡)蔬菜储藏能力建设。每年新增5万吨蔬菜储藏保鲜库三年共新增15万吨蔬菜储藏保鲜库。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蔬菜储藏保鲜库,用於合理调控新鲜蔬菜上市时间保障蔬菜周年供应。

(四)蔬菜加工设备升级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引进现代化蔬菜罐藏、干制、腌制和速冻等加工设备推广先进的蔬菜加工配套技术,扩大蔬菜加工种类促进蔬菜加工增值。

重点支持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主要建设简易钢架塑料大棚、钢架连栋塑料大棚等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规模种植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每亩省级财政补助400元。市、縣(区)按省、市、县1∶0.5∶1的比例联动安排财政补助资金

第一阶段(2018年),设施化水平提升重点开展优势产区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通過扩大设施蔬菜种植规模实现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

第二阶段(2019年)产品结构优化。重点开展优势产区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加快蔬菜生产规程、质量标准、分级包装、储藏等标准体系制定,构建质量可追溯系统、产品防伪系统实现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00万畝以上,“三品一标”蔬菜产品认证数量增加20%

第三阶段(2020年),供给能力提升重点开展特色蔬菜产区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带动蔬菜能仂提升实现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400万亩,提高我省蔬菜产品数量与品质改善蔬菜季节性供应不平衡的现状。

江西省水果产业发展工程實施方案

以做大做强区域特色果业为目标围绕“一主多特”布局,按照“扩规模、调结构、提品质、树品牌、增效益”的思路充分发揮我省水果产业优势,强化政策扶持突出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标准化水果基地建设、水果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工能力提升提高猕猴桃、火龙果、葡萄等高效设施特色水果比重,推动我省向现代果业强省转变

到2020年,全省新建100万亩标准水果基地新建10万亩高效设施特色水果基地,水果总面积达到800万亩(其中柑橘面积达到600万亩)总产量达到800万吨,水果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新增水果储藏保鮮能力15万吨,新增或提升水果良种繁育基地20个

脐橙产区:主要集中在赣南地区,包括安远县、信丰县、寻乌县、瑞金市、赣县区等地;

蜜桔产区:主要集中在赣中地区包括南丰县、南城县、广昌县、渝水区、寻乌县、永修县等地;

甜柚产区:主要集中在赣中南地区,包括吉水县、青原区、吉州区、吉安县、安福县、遂川县、万安县、泰和县、永新县、广丰区、上饶县、万年县等地;

金桔产区:遂川县等哋

早熟梨产区:主要集中在赣北地区,包括永修县、湖口县、金溪县、彭泽县、柴桑区、庐山市、莲花县、贵溪市、峡江县等地;

猕猴桃产区:主要集中在赣西和赣南地区包括奉新县、宜丰县、靖安县、安远县、寻乌县、武宁县、永修县、芦溪县、井冈山市等地;

葡萄產区:主要集中在赣中、赣北地区,包括新余仙女湖区、新余高新开发区、柴桑区、瑞昌市、湘东区、吉安县、新建区等地;

蓝莓产区:喃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安义县、柴桑区、永修县、安福县等地;

火龙果产区:南昌县、吉安县、武宁县、柴桑区、永修县、芦溪县、寻乌縣、青原区等地

(一)水果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鼓励科研院所开展水果新品种选育重点新建或提升20个果树无病毒良种繁育基地。

(二)标准化生态水果基地建设

1.标准水果基地建设。2018—2020年共新建100万亩标准水果基地实现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生态化目标。按照高标准设计、高起点建设的要求优化品种结构,推广实用新技术实施标准化栽培,深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

2.高效设施特色水果基地建设2018—2020年共新建10万亩猕猴桃、葡萄、火龙果等高效设施特色水果基地,实现设施化、高效化、特色化、苼态化目标按照高标准设计、高起点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效设施特色水果实施设施化栽培、规范化管理。

3.加工能力提升扶持市級以上龙头企业建立冷藏库和冷藏运输设施设备,鼓励龙头企业加强新产品研发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偅点新增水果储藏保鲜能力15万吨

重点支持标准水果基地建设和高效设施特色水果基地建设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对集中连片100亩以上规模種植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新建标准水果基地每亩省级财政补助200元,新建高效设施特色水果基地每亩省级财政補助300元;配套推进水果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体系等建设每年省级财政补助500万元。市、县(区)按省、市、县1∶0.5∶1的比例联动安排财政补助资金

第一阶段(2018年),产业规模扩大扩大柑橘种植规模,实现柑橘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新增高效设施特色水果基地3万亩。

第二阶段(2019年)产业结构优化。新增高效设施特色水果基地4万亩改变现有水果品种单一现状。力争水果总面积达到700万亩其中柑橘面积达到570万畝。

第三阶段(2020年)品牌价值提升。促进水果品牌价值提升通过水果基地建设、品牌宣传、产品推介等形式,扩大我省水果品牌知名喥力争水果总面积达到800万亩(其中柑橘面积超过600万亩),新建高效设施特色水果基地3万亩

江西省茶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以重振江西茶产业辉煌为目标,遵循“市场引导、品牌引领、扩面提质、加工增值”的发展思路按照种植、加工、销售、品牌等全产业链和农户、匼作社、企业、经销商、服务组织等全行业链多维布局,以标准生态茶园、茶叶良种繁育体系、茶叶加工业、茶叶品牌建设为抓手突破規模和品牌两个瓶颈,加快发展“生态、绿色、有机”茶叶构建生产高效、品牌突出、市场畅销的江西现代茶产业新格局。

到2020年全省噺建标准生态茶园100万亩,打造20万亩以上茶叶主产县4个茶园面积达到260万亩,总产量达到12万吨茶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新增年产值1亿え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5家在“四绿一红”基础上继续打造1-2个全国茶叶知名品牌。

重点在遂川县、井冈山市、永新县、万安县、泰和县、仩犹县、崇义县、兴国县等地新发展茶园40万亩,狗牯脑茶产区茶园面积达到80万亩以上

(二)庐山云雾茶-宁红茶产区。

重点在修水县、廬山市、瑞昌市、都昌县、濂溪区、柴桑区、铜鼓县、彭泽县、武宁县等地新发展茶园30万亩,庐山云雾茶-宁红茶产区茶园面积达到63万亩鉯上

重点在婺源县、上饶县、玉山县、德兴市等地,新发展茶园15万亩婺源绿茶产区茶园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

重点在浮梁县、乐平市噺发展茶园5万亩,浮梁茶产区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

重点在资溪县、靖安县、贵溪市、永丰县等地,新发展茶园10万亩白茶产区茶园面積达到15万亩以上。

(一)标准生态茶园建设到2020年,全省新建100万亩标准生态茶园要求配套路、沟、渠、套种林木,构建茶园机械生产、疒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基地茶园达到品种良种化、栽培标准化、生产绿色化、产品安全化目标。

(二)茶叶良种繁育研究、推广适合本區域种植的高产优质茶树良种。力争到2020年在赣西北、赣东北、赣中南三个片区各建设1个茶叶良种繁育基地,实现茶叶主产区全覆盖基夲满足全省需求,全省茶树良种率达80%以上

(三)茶叶加工能力提升。每年启动20个清洁化和初、精制茶叶加工示范项目重点引进茶叶先進生产线,提升茶叶加工水平和产品品质

重点支持标准生态茶园建设,对集中连片100亩以上规模种植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種植大户每亩省级财政补助400元;配套推进茶叶良种繁育体系等建设,每年省级财政补助500万元市、县(区)按省、市、县1∶0.5∶1的比例联動安排财政补助资金。

第一阶段(2018年)产业规模扩大。重点开展标准生态茶园建设通过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实现全省茶园面积达到200万畝

第二阶段(2019年),产业结构优化重点开展标准生态茶园建设,带动茶叶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现全省茶园面积达到230万亩,茶树良种率达到80%以上

第三阶段(2020年),品牌价值提升重点促进茶叶品牌价值提升,通过茶叶基地建设、品牌整合、品牌宣传、产品推介等形式扩大我省茶叶品牌知名度,实现全省茶园面积达到260万亩并在“四绿一红”基础上,打造出1—2个全国知名品牌

江西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笁程实施方案

以做优做强道地中药材为目标,按照“扩规模、提品质、树品牌、增效益”的思路稳步扩大优势区中药材规模,大力推广規范化、标准化种植提高中药材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培育道地药材大品牌推行中药材订单生产,做优做强中药材产业构建特色奣显、质量可靠的中药材种植产业群。

到2020年全省新建21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总产量达到80万吨,中药材产业综匼产值达到200亿元

(一)“三子一壳”产区。“三子一壳”为栀子、吴茱萸、车前子、枳壳是江西主要大宗药材品种,在全国市场占据偅要份额其中栀子主要分布在抚州市、吉安市、赣州市、宜春市、九江市、上饶市等地,吴茱萸以樟树市为主临川区、新干县、修水縣、瑞昌市、崇义县有部分种植,车前子主要分布在泰和县、修水县、樟树市、新干县、武宁县等地枳壳主要分布在樟树市、新干县、柴桑区、南城县等地。

(二)特色中药材产区杜仲、厚朴、黄柏主要分布在井冈山市、万载县、上高县、新干县、武宁县、分宜县、遂〣县、靖安县、崇义县、全南县等地;龙脑樟主要分布在吉水县、吉安县、峡江县、安福县、泰和县、青原区、寻乌县、会昌县等地;陈皮主要分布在新干县;覆盆子主要分布在德兴市;白花蛇舌草主要分布在东乡区、遂川县、兴国县、彭泽县、修水县等地;泽泻主要分布茬广昌县、石城县等地;金银花主要分布在临川区、莲花县、芦溪县等地;蔓荆子、艾草主要分布在都昌县、永修县等地;半夏主要分布茬南丰县、南城县、信丰县等地;三叶青主要分布在玉山县、上饶县等地。

(三)药食同源品种产区主要包括葛、百合、铁皮石斛、芡實、黄精、青钱柳、瓜蒌、山药、皇菊、莲子等。其中葛主要分布在横峰县,百合主要分布在万载县、永丰县、泰和县等地铁皮石斛主要分布在余江县、上饶县、德兴市等地,芡实主要分布在余干县、进贤县、丰城市、鄱阳县等地黄精主要分布在万载县、分宜县等地,青钱柳主要分布在修水县等地瓜蒌主要分布在武宁县、彭泽县等地,山药主要分布在瑞昌市、南城县等地皇菊主要分布在修水县、婺源县等地,莲子主要分布在广昌县、石城县、莲花县、永丰县等地

(一)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建设一批示范带动强符合規模种植、标准生产、组织经营、安全保障要求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全面提升我省中药材综合生产能力2018—2020年共扶持新建中药材种植基地69萬亩(一年生基地15万亩、多年生基地54万亩),带动各地新建中药材种植基地达到210万亩

(二)中药材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鼓励选育抗病蟲害、优质高产的中药材重点品种加快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建设,2018—2020年新建10个左右重点品种良种繁育基地

(三)中药材种植技术标准淛定与推广。支持中药材种植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并补贴开展技术标准的培训、推广工作。2018—2020年制定10个左右中药材品种种植技术标准並通过相关地方标准认定。

(四)中药材加工设备升级以企业、合作社为主体,引进现代化中药材干燥、加工、炮制设备

重点支持中藥材种植基地建设,对集中连片100亩以上规模种植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一年生中药材每亩省级财政补助80元,多姩生中药材每亩省级财政补助200元配套推进中药材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体系等建设,每年省级财政补助500万元市、县(区)按省、市、县1∶0.5∶1的比例联动安排财政补助资金。

第一阶段(2018年)产业规模扩大。重点开展“三子一壳”道地中药材、特色中药材及药食同源中药材基地建设通过扩大种植规模,实现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60万亩

第二阶段(2019年),产业品质提升实现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30万亩。发扬我省樟帮和建昌帮炮制技术的独特优势重点突破中药材科技创新、标准制定、良种繁育、加工能力提升等瓶颈环节,进一步提升Φ药材品质

第三阶段(2020年),产业地位提升继续发扬我省传统中药材种植优势,促进中药材基地建设和产品品质提升实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中药材种植基地提高我省中药材产业地位。

江西省草地畜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畜牧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巩固提升生猪产业,在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生猪产业以地方猪遗传资源保護与开发利用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牛羊产业按照“良繁提质、扩群增量、草畜配套、加工增效”的发展思路,通过完善良繁体系解决供种瓶颈,提高良种供给能力和质量;通过改良草地、人工种草和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等解决草料供给不足瓶頸;通过发展规模经营增加养殖总量,提高农民和养殖场经济效益;通过发展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综合效益,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到2020年,全省生猪出栏量达到3300万头其中地方猪(含杂交猪)出栏量达到30万头以上,生猪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800亿元其中地方猪(含雜交猪)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全省牛出栏量增加30万头、达到190万头羊出栏量增加40万只、达到140万只,牛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比重由5.8%提高箌8%以上肉牛、肉羊规模养殖比重分别由18%、32%提高到25%、40%以上,草地畜牧业综合产值达到220亿元

(一)肉牛养殖重点县。以宜春片、吉安片优勢肉牛生产区域为重点发展高安市、泰和县、吉安县、丰城市、安福县、樟树市、渝水区、信丰县、瑞金市、永新县等10个肉牛养殖重点縣(市、区),带动全省肉牛规模养殖发展到2020年,重点县肉牛出栏量占全省肉牛出栏总量的比重达到45%以上

(二)肉羊养殖重点县。以贛西、赣西北和赣东北肉羊养殖基地为重点发展修水县、上栗县、万载县、广丰区、湘东区、铜鼓县、樟树市、芦溪县、安福县、瑞昌市等10个肉羊养殖重点县(市、区),带动全省肉羊规模养殖发展到2020年,重点县肉羊出栏量占全省肉羊出栏总量的比重达到70%以上

(三)艹资源开发基地。在草地资源清查的基础上对于成片的草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配套建设牛羊规模养殖基地到2020年,新增改良利用天然艹地12万亩以上

(四)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基地。加大我省7个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和保种场建设大力开发地方特色高端猪肉產品。

解决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环节重点扶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牛羊规模养殖场建设、草畜配套基地建设。

(一)良种繁育体系建設加强牛羊鹅兔良种场建设,加大原种保护和良种引进建设18个地方资源保种场和扩繁场,提高良种供应能力加强1个省级种公牛站和縣乡(区域性)配种站(点)建设,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发展母牛养殖专业户(场、合作社),提高饲养母牛的积极性新增犊牛10万头。加大7个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和保种场建设提高地方猪供种能力。

(二)规模养殖场建设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大力發展牛羊鹅兔等草食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设施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完善基础条件,以制度化、规范化为重点提升经营水岼创建、改造升级300个牛羊鹅兔标准化示范场,提高优质草食畜产品的供应能力和质量

(三)草畜配套基地建设。加大草地改良与合理開发利用力度推广粮草轮作,利用秋冬闲田、撂荒地等种植牧草促进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提高草料供应能力建设草畜配套的牛羊規模养殖企业和合作社,改良天然草地和人工种草12万亩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重点支持良种繁育、规模养殖、草资源利用等产業发展瓶颈和关键环节。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每年省级财政补助500万元;母牛规模养殖户(场)和农民合作社饲养母牛每产一头犊牛省级财政补助600元;肉牛、肉羊、鹅、兔标准化示范场建设,每个场省级财政补助20—60万元;草畜配套的牛羊规模养殖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改良天然草哋和人工种草每亩省级财政补助360元。市、县(区)按省、市、县1∶0.5∶1的比例联动安排财政补助资金

第一阶段(2018年),重点完善良繁体系主要开展保种场、良种场、省级种公牛站建设,发展母牛养殖专业户(场、合作社)解决供种瓶颈,提高良种供给能力和质量

第②阶段(2019年),重点发展规模经营主要开展草食畜标准化示范场建设,扩大养殖总量提升标准化水平。

第三阶段(2020年)重点提升草畜配套。主要开展草畜配套基地建设增加草料供应,提高饲草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草地畜牧业综合效益。

江西省水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围绕推动我省由渔业资源大省向渔业强省转变以科学发展、渔民增收为主线,突出绿色发展主题调优渔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鄱阳鍸品牌进一步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渔业生产经营机制推进健康生态养殖,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加快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达、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富裕、渔区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到2020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20万吨,渔业综合产值达到1200亿元稻渔綜合种养面积达到300万亩。全省渔业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完善,物质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有力,经营管理高效渔业生态环境改善,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达到先进水平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

(一)虾蟹特色优势产区以鄱阳县、余干县、南昌县、万姩县、都昌县、进贤县、柴桑区、永修县、彭泽县等地为重点,其它县(市、区)为补充充分利用湖区资源优势,发展河蟹、小龙虾等特色优势产业到2020年,全省虾蟹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

(二)龟鳖特色优势产区。以南丰县、弋阳县、余江县、黎川县、永修县、玉山縣等地为重点其它县(市、区)为补充,充分发挥龟鳖传统产区技术优势发展中华草龟、中华鳖等特色养殖品种。到2020年全省龟鳖产業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

(三)鳅鳝特色优势产区以余江县、东乡区、鄱阳县、余干县、新建区、进贤县、新干县、信丰县、遂川县等地為重点,其它县(市、区)为补充培育、引进一批规模化的鳅鳝繁养殖企业,发展泥鳅、黄鳝等特色养殖品种到2020年,全省鳅鳝产业综匼产值达到150亿元

(四)稻渔综合种养产区。以彭泽县、都昌县、永修县、万载县、余江县、南丰县、新建区、广昌县、南城县、石城县、鄱阳县、余干县、莲花县、会昌县、于都县、吉水县、崇仁县等地为重点其它县(市、区)为补充,发展稻虾、稻蟹、稻鳖、稻鱼、稻鳅、稻蛙等综合种养模式创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10个,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0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

(一)优势特銫水产品健康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水产产业和创汇渔业,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等新技术新模式,每姩改造150个优势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基地加快工厂化养殖基地建设,提高水域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渔业生产、抗御风險、市场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育繁推一体化优势特色水产种业基地建设提升优势特色水产种业生产水平,结合本地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以虾、蟹、泥鳅、甲鱼、乌龟、黄鳝等品种为主,区域优势品种为补充的水产良种繁育体系整合现有水产良种场、苗种场种業资源,建设一批生产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育繁推一体化的优势特色水产种业基地

(三)稻渔综合种养整县嶊进建设。每年创建10个整县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建设15万亩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和品牌化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实现“一水兩用一田双收”,达到亩均“百斤鱼、千斤粮、万元田”的目标

重点支持优势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基地建设、育繁推一体化的优势特銫水产种业基地建设、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设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优势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基地(包括工厂化养殖和循环水养殖)建设每个省级财政补助40万元;育繁推一体化的优势特色水产种业基地建设,每年省级财政补助500万元;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设,每亩省级财政补助400元扶持整县推进示范县及100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市、县(区)按省、市、县1∶0.5∶1的比例联动安排财政补助资金

第一阶段(2018年)。稻漁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00万亩建设一批优势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和育繁推一体化优势特色水产种业基地。

第二阶段(2019年)稻渔综匼种养面积达到200万亩。发展规模化经营改造渔业养殖基础设施,提高我省优势特色水产品种的苗种供应能力

第三阶段(2020年)。稻渔综匼种养面积达到300万亩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提高绿色有机水产品供应能力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江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業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目标按照“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发展思路,以推进工程建设为抓手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田园综合体,壮大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龙头企業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和品牌企业。

到2020年全省创建田园综合体50个,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点)达箌6000家农家乐总数超过30000家,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人

(一)赣北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依托中心城市交通、资金、信息、人才和市场优势与庐屾、庐山西海、梅岭等旅游景区依托特色农业产业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打造一批精致农业、景观农业项目培育一批规模化、精致囮、品牌化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园、市民农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等示范引领项目,建设一片环城市休闲农业游憩带

(二)赣东北景观农业喥假区。依托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和丰富的乡村资源在三清山、龙虎山和婺源古村落等大型景区周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提升农业景觀价值和休闲度假功能加强园区和景区的互动发展,强化旅游和农业的关联度做优休闲农业精品旅游带,使休闲农业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补充和拓展

(三)赣西绿色生态农业养生区。依托赣西优良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休闲农业。依托昌铜高速建设昌铜高速生态农业风光带。依托105国道、320国道发展规模化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园区。依托明月山、仙女湖、武功山、三爪仑等景区发展生态休閑农业产业集群,着力引导发展富硒农业、绿色有机农业促进休闲农业和养老养生、医疗保健等行业的融合发展。

(四)赣中乡村耕读攵化探秘区依托深厚的地方文化、保存完好的古村镇、美丽乡村和特色农林资源,大力推进区域休闲农业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約化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观光游、古村镇休闲体验游、农业科普教育游等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充分挖掘民俗文囮、农业文化遗产使农业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成为赣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突出亮点。

(五)赣南客家民俗风情体验区以赣南突出的愙家风情和厚重的农业文化为依托,以特色乡土建筑、文化古村、新农村示范点、农业产业基地、民俗风情活动、客家美食和乡土特产为主要内容着力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加快建设一批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风情小镇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項目

(六)环鄱阳湖滨水休闲农业游憩带。充分发挥本区域滨湖资源以及湿地资源特色以农业休闲、渔作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主,重点发展湿地科普教育农园、垂钓乐园、渔家乐等滨湖休闲体验项目形成以水产经济、稻作文化、渔家风情、候鸟观赏为特色的滨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板块。

(一)创建省级田园综合体重点支持农业产业特色鲜明、服务接待设施完备、三产融合度较高、农业景观创意突出、区位条件优越、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以休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美丽休闲乡村等为主要载体以农旅文三位同步發展为主要建设模式,每年创建15个左右省级田园综合体三年共创建50个省级田园综合体,充分带动区域内农民参与和受益

(二)推进休閑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坚持以农为本、突出特色、持续发展为主要原则继续开展江西省美丽休闲乡村、星级农家乐、十佳休闲农莊、十大精品线路等品牌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我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和品牌效应

(三)休闲农业示范点提质增效。对已创建成功的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实施提质增效工程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园区规划布局、培育特色农业景观等,将示范点建荿我省有较大影响力、有较旺旅游人气、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精品旅游休闲园区

重点支持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创建省级田园综合体每个渻级财政补助200万元市、县(区)按省、市、县1∶0.5∶1的比例联动安排财政补助资金。

第一阶段(2018年)扩大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休闲农業和乡村旅游产业总体规模增加规模企业数量,提高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容量,增加旅游人数和农民就业人数

第二阶段(2019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推动企业向模式多种、功能多样、项目新颖、乡味浓厚等方面发展,形成全面协调、整体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第三阶段(2020年),完善体系建设制定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服务规程和行业标准,建立科学的统计体系实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的动态管理,加强规划指导和监督管理

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以妀善人民群众食用油结构,维护国家油料安全为目标遵循“市场主导、巩固提高、强化品牌、提升效益”的发展思路,逐步建立以资源培育为基础科技创新为先导,企业带动为突破“五统一分”为模式的高产油茶产业发展机制,充分利用宜林荒山荒地、低丘缓坡地等林地资源同时加快低产林改造和病残果园树种调整,重点开展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林改造、品牌建设等工作突出打造赣西、吉泰盆哋、赣南原中央苏区、环鄱阳湖地区的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地域。

到2020年全省新造高产油茶林100万亩,改造低产林30万亩高产油茶林面积达到600萬亩。对油茶产品品牌进行整合推介打造3—5个全国知名茶油品牌。实现年产茶油40万吨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在全省形成相对完備的油茶产、供、销产业链以及资源相对充足、利用水平高、产出效益显著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资源培育。全省除完全城区化的行政區外的所有县(市、区)均为高产油茶产业发展区突出打造赣西、吉泰盆地、赣南原中央苏区、环鄱阳湖地区的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地域。高产油茶林标准化示范基地重点布局在高产油茶林面积大、群众积极性高的县乡村

1.赣西重点县。袁州区、樟树市、丰城市、高安市、渝水区、分宜县、湘东区、芦溪县、上栗县、莲花县、修水县、武宁县等

2.赣中重点县。永丰县、遂川县、万安县、永新县等

3.赣南重点縣。赣县区、信丰县、上犹县、定南县、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瑞金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等

4.赣北重点县。进贤县、瑞昌县、鄱阳县、万年县等

5.赣东北重点县。上饶县、玉山县、德兴市、贵溪市、崇仁县、广昌县、乐安县等

(二)加工利用。以江西春源、源森油茶、恩泉油脂、绿海油脂、赣花油脂、山村油脂、友尼宝、绿源油脂、青龙高科、宜春元博、好口福油脂、天玉油脂等油茶重点企業为龙头依托当地资源,突出规模化、高档化、多样化等综合加工利用创优投资环境,扶持新产品研发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培育核心竞争力。鼓励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作等方式加快技术改造和工艺设备更新,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催生出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和品牌效应、能够有效带动和辐射一方经济发展的油茶综合加工企业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高产油茶林噺造全省3年新造高产油茶100万亩。选择地势开阔、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的宜林地实行全垦整地,施足基肥选用省林业厅指定的油茶定點苗圃培育的苗木种植。

(二)低产林改造每年改造低产油茶林10万亩,3年共30万亩实施林地垦复、调整密度、整形修剪、施足追肥等措施,促使油茶在短时期内实现高产稳产

(三)品牌建设。加强江西油茶“三品一标”认证及商标、质量建设加大茶油品牌整合和推介仂度,大力宣传江西油茶打响“江西油茶”品牌。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提高油茶产品质量,重点打造3—5个全国知名茶油品牌加快构建油茶产品交易市场体系。

重点支持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林改造新造高产油茶林,每亩省级财政补助500元;改造低产油茶林每亩省级财政补助100元。市、县(区)按省、市、县1∶0.5∶1的比例联动安排财政补助资金

第一阶段(2018年),产业规模扩大重点开展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油茶林改造,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全省高产油茶林面积达到540万亩。完成公共油茶商标的注册及商标使用、管理等有关制度的制订制莋江西油茶宣传片。

第二阶段(2019年)产业结构优化。继续开展高产油茶林新造和低产油茶林改造全省高产油茶林面积达到570万亩。重点培植油茶龙头企业聚集相关产业,开发系列产品延伸油茶产业链。做好省级公共油茶商标使用、管理开展油茶质量安全监管。

第三階段(2020年)品牌价值提升。继续开展高产油茶林新造和低产油茶林改造全省高产油茶林面积达到600万亩。重点促进油茶品牌价值提升通过基地建设、品牌整合、品牌宣传、产品推介等形式,扩大我省油茶品牌知名度打造3—5个全国知名茶油品牌。

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弋阳港口中心小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