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流断面与基本水尺断面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第三讲(水文测验及水文材料收集)

⑵水力学公式高水延长 ①曼宁公式: 计算流速用实测大断面资料延长水位面积关系曲线,再延长水位流量曲线 ②斯蒂文斯法: 大断面資料 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低水延长 低水延长一般是以断流水位作为控制点,将实测水位流量关系顺曲线延长 断流水位是指流量为零时嘚相应水位。 在水位流量曲线中、低水弯曲部分取三各点 (Z aQ a)、(Z b,Q b)、(Z cQc) 代入上式,得: 以(Z00)为控制点,延长得低水曲线 低水延长示意图 三、日平均流量计算 当流量变化平稳时:可用日平均水位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推求日平均流量。 当流量关系变化较大时:则用逐时水位推求得逐时流量再按算术平均法或面积包围法求得日平均流量。 据此计算月平均流量和年平均流量 四、水文资料的刊咘 水文年鉴:测站分布图,水文站说明表及位置图各站的水位、流量、泥沙、水温、冰凌、水化学、地下水、降水量、蒸发量等。 地方沝文手册和水文图集 五、水文资料收集途径 水文年鉴(数据库)、水文手册和图集、水文调查 * * * 第三章 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测站与站網 水位观测 流量测验 泥沙测验 水文调查 水文数据处理 第一节 测站与站网 一、测站 测站分类: 按主要观测项目分: 水位站 流量站 雨量站 蒸发站 二、水文站网 测站在地理上的分布网称为站网。 三、水文测站的设立 ⒈选择测验河段 保证工作安全和测验精度并有利于简化水文要素嘚观测和信息的整理分析 ⒉布设观测断面: 布设基线、水准点和各种断面,即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及比降断面 第二节 水位观测 一、水位: 目前全国统一基面:黄海基面。 二、水位观测设备: 水尺、自记水位计 水位观测内容: 基本水尺、比降水呎。 水位观测资料整理: 日平均水位、月平均水位、 年平均水位 第三节 流量测验 流量: 一、流速仪法测流原理: 将河道断面划分为若干蔀分,用普通测量方法测算出各部分断面的面积用流速仪施测流速并计算各部分面积上的平均流速,两者的乘积称为部分流量,各部汾流量之和为全断面的流量 测流工作组成: 河道断面测量、流速测量。 面积流速法测流示意图 二、断面测量   目的: 绘出测流断面图   方法: 在断面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测深垂线,施测各条测深垂线的起点距和水深并观测水位用施测时的水位减去水深,即得各测深垂线處的河底高程  三、流速测量:  采用流速仪测流: 流速仪:旋杯式、旋浆式。 原理: 测速方法: 积点法、积深法、积宽法 积点法: 選择若干垂线作为测速垂线,并在每条垂线上选定若干个测点 20m 10m 20m 20m 10m 20m 四、流量计算 第四节 泥沙测验与计算 一、泥沙分类: 悬移质泥沙: 悬浮于沝中并随之运动。 推移质泥沙: 受水流冲击沿河底移动或滚动 河床质泥沙: 相对静止而停留在河床上 二、悬移质测验与计算 ⑴含沙量(Cs): 单位体积内所含干沙的质量 (Kg/m3)。 ⑵输沙率(Qs): 单位时间流过河流某断面的干沙质量kg/s。 ⑶含沙量的测验 对所取水样经过量积、沉淀、過滤、烘干称重 等过程得出一定体积浑水中的干沙重量。 ⑷输沙率测验   含沙量测验、流量测验 第五节 水文调查 一、水文调查目的与內容: 补充水文定位观测的不足。 内容:

}

格式:PPT ? 页数:83 ? 上传日期: 12:44:09 ? 瀏览次数:4 ? ? 15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22。测验断面布设2,21,水文站按流量测验方法的需要。可分别设立基本水尺断面和相应的流量测验断面,22,2,基本水尺断面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断面处水流平顺,水面无横比降或横比降很小,无漩涡,回流,死水等发生,地形条件便于人工观测及安装自记水位计和其他观测设备,2断面宜垂直于流向。可设在测验河段中央且与测流断面重合或者接近,当基本水尺断面与测流断面不能重合时,两断面的水位应有稳定的关系3。基本水尺断面位置一经确定不宜變动。当遇不可预见的特殊情况必须迁移断面位置时应进行新旧断面水位比测,比测的水位变幅应达到多年平均水位变幅的75。以上,4,当河段內有固定分流分流量超过断面总流量的20。且两者之间没有稳定关系时,应分别设立水尺断面,2,23,流速仪法测流断面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选择在河岸顺直等高线走向大致平行,水流集中的河段中央,当需进行浮标法测流或比降水位观测时,可将浮标法测流断面,比降断面与测流斷面重叠布设,配合应用,测验河段客观条件允许时,宜将测流断面,浮标中断面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2按高。中低水位分别施测流速。流向,鋶向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范B,10节的规定,测流断面宜垂直于断面平均流向偏角不应超过10,当受客观条件限制超过10。时,应根据不同时期的流向分別布设测流断面,不同时期各测流断面之间不应有水量加入或分出,3,低水期河段内有分流串沟存在且流向与主流相差较大时。宜分别布设垂矗于流向不同的测流断面,4在水库,堰闸等水利工程的上。下游布设流速仪法测流断面应避开水流异常紊动影响。5受潮汐影响的各类水攵站,可按本条第1款,第4款的要求布设测流断面,2。2,4,浮标法测流断面的布设除应执行本规范第22,3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浮标法测流嘚中断面宜与流速仪法测流断面,基本水尺断面重合,当受地形限制有困难时可分别设置。但与流速仪法测流断面间不应有水量加入或分出,2上,下浮标断面应平行于浮标中断面并间距相等。且其间河道地形的变化小,上下浮标断面的距离应大于最大断面平均流速值的50倍。当受條件限制时,可适当缩短但不得小于最大断面平均流速值的20倍,3,当中。高水位的断面平均流速相差悬殊时可按不同水位级分别设置上。下浮标断面2,2,5。比降面积法测流断面宜无明显横比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比降水位观测河段布设上中。下三个比降断面应使上。中斷面间距与中,下断面间距相等,比降中断面宜与流速仪测流断面或浮标中断面重合2,上,下比降断面的间距应使水面落差远大于落差观测误差。2,2,6其他方法测流断面的布设应满足仪器性能适用条件和资料整编要求,2,2。7基线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测站使用经纬仪全站仪。测距仪戓平板仪交会法等施测起点距时,基线宜垂直于测流断面基线起点应设置在断面上。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基线可不垂直于断面,基线长度應使断面上最远一点的仪器视线与断面线的夹角大于30,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15。不同水位时水面宽度相差悬殊的测站,可在岸上和河滩上分别设置高低水位相应的基线,2,测站使用六分仪交会法施测起点距时。布置基线应使六分仪两视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小于或等于120,基线两端至近岸沝边的距离宜大于交会标志与枯水位高差的7倍,当一条基线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分别设置高,低水位交会基线,3,基线长度宜取10m的整倍数,用钢尺戓校准过的其他量具往返测量两次的不符值不应超过1,10002,2。8高程基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断面上的地形有坚固高大建筑物可使用极唑标交会法施测起点距时,应在断面上设置高程基点。高度应使仪器对最远一点视线的俯角不小于4,特殊情况下应不小于2,当受地形等条件限制時,高程基点可设在断面上,下游附近2。高程基点应设在坚固的岩石或标桩上其高程应采用四等水准测定,当基点高程与最高洪水位的高差尛于5m时。应采用三等水准测量高程2,2。9当基线。断面位置确定后,需要布设基线桩,断面桩,断面标志桩等测量标志时应按下列规定设置。1,基线桩宜设在基线的起点和终点处并可采用基线起点桩兼作断面桩,高水位的基线桩应设在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2。各种水尺断面和测流断媔应在两岸分别设立永久性断面桩高水位的断面桩应设在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0。5m1。0m处,漫滩较远的河流可设在洪水边界以外,有堤防的河流。可设在堤防背河侧的地面上,3各种测流方法布设的测流断面两岸应设立坚固,醒目的断面标志,当河面较窄时,可在同一岸设立两个断面標志桩。两桩的间距应为近岸标志桩到最远测点距离的5,10并不得小于5m。使用缆道,桥梁等建筑物测流的测站可不设立,4,当河面特别宽且采用六汾仪定位时,宜在两岸设立醒目的基线标志,2,2,10采用卫星定位系统定位的临时断面可不设断面标。2,2,11水文测验河段应设立水文保护标志,在通航河道应根据需要设立安全标志。并应符合航道或海事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2,2,12。漫滩严重的河流可在滩地固定垂线上设标志杆,其顶部应高絀历年最高洪水位,用辐射线或方向线法固定测速。测深垂线位置的测站在岸上设置固定标志时,应使每一辐射线或方向线与测流断面的夹角不小于30,同一视线内前后两标志的距离不得小于由近岸标志到固定测速。测深垂线距离的510,且不得小于5m,图2。212,图2,2。12辐射线及方向线2。213。各类水文站应在建站初期进行测站考证,并编制测站考证簿,测站考证簿应逢0逢5年份全面修订一次遇有变动。应在当年对变动部分进行补充修订,内容变动较多的站应全面修订一次,流域或省级水文机构应统一测站考证簿格式。测站考证簿应包括下列内容1。测站位置,2,设站目嘚,3,测站沿革,4流域概况及自然地理情况,5,基本水尺断面,比降水尺断面和测流断面等布设与变动情况。6基面,引据水准点,基本水准点。校核水准点和水尺零点高程及其变动情况,水准点点之记情况,7测验设施设备与变动情况。8观测项目及其变动情况。9,水位,流量等水文要素测验的時制及水位,流量历年最大最小特征值10,区域内暴雨洪水调查情况,11。测验河段及其附近河流形势与测站位置图,测站地形图大断面图,测验设施布设图,水文站上下游一定范围内主要水利工程基本情况表及分布图。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