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卡显微镜光圈太小qtyp116相机可以调整光圈吗?

什么叫做数码相机的CCD?数码相机的光圈一般是多大的?光圈最大要多大才是最好?_百度知道
什么叫做数码相机的CCD?数码相机的光圈一般是多大的?光圈最大要多大才是最好?
0-F3,数码相机光圈没有说多大,尺寸越大越好,莱卡出了一个F0.3,每款机不同,F值越小光圈越大,一般数码相机的大光圈在F2,光圈越大透光量越好CCD和CMOS都是图传感器.9光圈的镜头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照片的景深范围就大CCD和CMOS都是指相机的感光芯片,画质越好,F8的光圈小,所以即使光圈再大,背景模糊那种效果),作用好比就是以前老相机的底片一样。另外光圈还影响了通光量,光圈越大,卡片机的实际焦距很小.4的光圈大,CCD越大,光圈越小(F值越大)。另外虚化程度还和镜头的实际焦距有关系,照片的虚化效果越好(人物清楚,快门的时间就可以越短.4和F8就是F1,也就是不论远近都清楚,光圈越大(F值越小),虚化也和没有一样,也就越不容易抖掉和越容易拍摄高速的东西。至于光圈则是镜头中通光的那个孔的大小。F1
CCD就是相机的感光元件,就是它把你要拍的东东转换为图像的数码DC的光圈最大一般为F2.8,光圈当然是越大及可调范围越广越好,但数码DC基于成本上的考量是不会做得太大的,一般为F2.8~F8,数值越小代表光圈越大;大光圈很容易拍那种前实后虚的图片,小光圈用于拍风景,可以获得好的景深
ccd就是图像传感器,它可以把光线传进来的图像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传给电脑还原成图像。数码相机的光圈有大有小,一般的卡片机有大小2档,单反的光圈看镜头情况。光圈一般最大可以达到8,光圈主要调节进光量,要合适才好,不越多越好。
数码相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特别企划】一次六台!大光圈随身机PK赛
早在今年炎热的八月,Panasonic与Samsung相继推出f/1.4超大光圈的机种时,各家厂商就已经开始舞着大光圈随身机的战旗了,随后出现的Nikon、Olympus、Canon在自家的高阶随身机产品线上,就相继出现光圈大于或等于f/2的相机了,小编的私讯匣里不时也出现了“我该买LX7还是EX2F?”、“请问要买大光圈类单眼该买哪一款好?”此类的问题每个星期都会出现,但虽然小编跟吉姆都有试用过这些相机,功能也大致了解,但若是要把几台摆在面前叫我选,还真的一时会不知道该从何选起呢!
所以这次应各位观众要求,推出“大光圈随身机企划”,只要是光圈大于f/2,而体积从可以轻易塞进口袋到勉强可以塞去的,我们选出其中六台来PK,从人像、对焦、锐利度、散景、微距等等,全部放在一篇文章里给各位看个够,希望让每天在Mobile01跟拍卖网站之间流连却犹豫不决的朋友,可以在看完这篇文章后对于这几台相机有更清楚的想法。在开始PK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各台相机的简介吧!
第一次见到这台相机的人,都会问一个问题:“阿要怎么开机?”复古造型加上特殊的旋镜开机方式是XF1的一大卖点。内含1200万划素2/3吋EXR CMOS感光元件,等效焦段25-100mm的4倍光学变焦,光圈则是f/1.8-4.9,最近对焦距离为3公分。ISO最高可达12800。
从前一代的P7100跃进成为新一代的P7700是Nikon目前最新的专业型数码相机,搭载1/1.7吋1219万像素CMOS背照式感光元件,等效焦段则是本次企划最长焦的28-200mm 7.1倍光学变焦,广角端与望远端的最大光圈为f/2-4,最近对焦距离为2公分,感光度最高可达6400。
算是这里面几台之中最晚上市的Olympus XZ2,使用1/1.7吋1200万划素CMOS,等效焦段为28-112mm的4倍光学变焦,最大光圈为f/1.8-2.5。最近对焦距离为1公分,ISO值最高可达12800。
若要问全世界第一台拥有f/1.4超大光圈的小型相机是谁,那就是Panasonic LX7了!内含1/1.7吋1010万划素MOS感光元件,焦段为24-90mm的3.8倍光学变焦,最大光圈来到了f/1.4-2.3。最近对焦距离为1公分,感光度最高可达12800。
虽然Samsung在相机上起步较晚,不过也不是省油的灯。赶在LX7后面一个月推出,也同样是f/1.4超大光圈的EX2F,使用1/1.7吋背照式1240万划素CMOS感光元件,等效焦段为24-80mm,3.3倍光学变焦,最大光圈范围f/1.4-2.7。最近对焦距离则是1公分,最高ISO值也有12800的水准。
注意!这是一场不太公平的比赛!因为这里有一台感光元件特别大的RX100,但因为它也符合大光圈小体积的需求,所以也掺在一起做特别企划了。虽然RX100的感光元件最大,但体积却是在本次企画中最小的一台,使用1吋2020万划素Exmor感光元件,焦段为28-100mm的3.6倍光学变焦,光圈则是f/1.8-4.9,最近对焦距离较远,为5公分,但感光度也是几台中最高的25600。
三个用颜色框出来的就是本次测试六台相机感光元件的大小,这样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我说这场比赛不太公平了。但不PK一下怎么知道到底差在哪里呢!!
等一下...为什么没有?
执行企划的期间刚好是资讯月活动,而Canon因为有展览会场给民众试用的需求,所以就没有参加到这次特别企画了,真的是很可惜啊~希望下次PK时能够见到Canon的身影囉~
把话先说在前面...
平常的评测文都是单一机种纵向的介绍,网友如果想要做比较的话,也只能从相机版不同文章去做选择,但不同文章因为拍摄的画面大多不同,比较起来有其难度。特别企划的好处在于横向的介绍,一次使用所有相机做在同一短时间内拍摄,并且使用相近的设定去拍摄同样一个场景,尽可能降低环境的变量,从相片中看出各个器材不同的调性与特质。
虽然是短时间内的比较但仍会有差异,例如随时都在移动的太阳和云彩可能会影响照片的白平衡,但多数的情况下的企划执行只有kimin自己一人,所以在换机拍照、更换几次快拆板的后,可能天空从豔阳变成了多云了,画面可能从原本的金黄色变成阴天有点灰灰的感觉,这是照片里可能会出现的状况,也请各位见谅。我们无法做到十全十美的比较文,但求尽可能地接近大家的使用习惯去比较差异。另外,器材是死的,人是活的,画质、对焦等等虽然是由相机所决定,但一张照片的品质仍有一大部分掌握在摄影者的手中,还请大家能够明白。另外,小编在不同的萤幕上看发现颜色会有其落差,本篇文章是使用Windows7作业系统+DELL U2410萤幕,不同电脑的色彩描述与不同萤幕可能会造成颜色上的差异。
再来就是最近天气多变化,常常是一天下雨一天出太阳。本次企划执行时间仅有四天:12/1(一)~12/4(四),偏偏星期一、三下雨,而与模特儿小嫩约定星期三拍摄,所以人像的部分仅有餐厅外面是吃自然光的,而且是雨天的自然光,而其他照片都是室内人钨丝灯,人像的部份没有晴天的照片是比较令人觉得可惜的地方,也请大家见谅。
基础设定的部分,本篇文章的白平衡皆为自动、所有色彩皆为Standard(Olympus XZ2没有标准模式,所以设定为Natural)、手持时皆有开启最高等级防手震,而上脚架时防手震皆设定为关闭。而需要长时间曝光时则会开启倒数计时拍摄,尽可能降低震动发生的机率。
本篇文章共分三大章、共20个部分:
■人像表现
 ■Part1 半身室外人像
 ■Part2 室外自拍:直
 ■Part3 室外自拍:横
 ■Part4 室内人像1
 ■Part5 室内人像2
 ■Part6 室内人像3
 ■Part7 室内人像4
 ■Part8 室内人像5
■对焦与防手震
 ■Part9 对焦速度与储存速度
 ■Part10 录影对焦速度
 ■Part11 防手震
■画质表现
 ■Part12 散景1
 ■Part13 散景2
 ■Part14 光圈f/2锐利度
 ■Part15 光圈f/5.6锐利度
 ■Part16 微距
 ■Part17 耀光、鬼影、紫边
 ■Part18 星芒与低ISO噪声
 ■Part19 各级感光度
 ■Part20 影片画质
展示的顺序则是依照各厂牌的英文字首排列,依序分别是:
Fujifilm XF1
Nikon Coolpix P7700
Olympus Stylus XZ-2
Panasonic DMC-LX7
Samsung EX2F
Sony CyberShot DSC-RX100
文章里面我会将他们直接称呼为XF1、P7700、XZ2、LX7、EX2F以及RX100,所以各位如果要看得流畅的话,先把他们的名字记好囉~
这次请到模特儿夏芯爱(也有人称小嫩、Ariel)来为我们做拍摄人像表现,小嫩的皮肤本来就很嫩,所以这次也特地请她化淡妆,以接近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状况。另外,小嫩自己也是相机迷!从她自己手上就有Canon 7D+大三元,还有一大票的微单眼与小相机就能知道,所以在拍摄的时候她对于我们要测的产品可是熟悉的很哩!
拍摄人像该注意的当然就是肤色囉~!找模特儿来拍照就是要看各相机在拍摄人像皮肤上的表现。本次拍摄选在一间小编觉得很有质感的咖啡厅─Café Junkies(老板自称"小破烂咖啡馆"),我们从室外拍到室内,室外的光线是雨天的下午三点左右,室内的光线则是黄色的钨丝灯,从外面吃自然光到室内使用人造光,条件会一个比一个来的严苛,但也相当接近我们平常在拍照的状况,过程中为了不打扰其他正在享受下午茶的顾客(也是老板对于用餐环境的要求),没有开启闪光灯。
好了,把条件说好之后,接着就开始PK囉!Let's Go!
■Part1 半身室外人像
应该有不少人会跟朋友在餐厅门口拍张照片吧,我们请小嫩坐在餐厅门口,面对着前方的斜射光线拍照。这个部分要请你注意小嫩的肤色,以及她红棕色的长发,还有带点铜绿质感的长椅,当然也不要忘记背景是全白的磁砖。拍摄时均使用A模式固定光圈为f/4、ISO200,并且对着小嫩的脸部做点测光。
▲Fujifilm XF1 ISO200 f/4 1/28s
▲Nikon P7700 ISO200 f/4 1/8s
▲Olympus XZ2 ISO200 f/4 1/40s
▲Panasonic LX7 ISO200 f/4 1/30s
▲Samsung EX2F ISO200 f/3.9 1/10s
▲Sony RX100 ISO200 f/4 1/50s
先说面积最大的墙面好了。请你重新动动鼠标滚轮看一次所有照片,一定马上可以看出来每一台相机所拍出来的墙面颜色都不相同,XF1、XZ2的白墙会有一点偏红,而P7700与RX100则是有一点偏绿,LX7与EX2F算是中规中矩,好像不是那么白但其实也看不太出来差异。肤色的表现上我觉得Nikon P7700是最自然的,脸上也看不出来有奇怪的油光。XF1与EX2F的脸看起来有些偏红色;Panasonic拍的小嫩脸上则是会有奇怪的油光。Sony的相片对比度看起来比较强,看起来比较立体,但是在肤色表现上反而比较黄。
照片整体来说Samsung EX2F看起来比较明亮而鲜豔,较为讨喜的感觉,小嫩的红色秀发也表现得很真实,但我觉得P7700在肤色上会比较接近实际肉眼所见。XF1的脸部红得有一些不真实,而Samsung则是红的有点像害羞的样子。
■Part2 室外自拍:直
刚刚的人像测试有一大面白墙,一定让各位觉得人的面积太小吧!接下来两组要请小嫩自拍,所有相机的模式皆设定为全自动。
这组照片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1. 脸部的肤色哪一台相机拍摄出来最合你意?
2. 是否有背景模糊的浅景深出现?
▲Fujifilm XF1 ISO400 f/1.8 1/80s
▲Nikon P7700 ISO280 f/2 1/30s
▲Olympus XZ2 ISO160 f/1.8 1/30s
▲Panasonic LX7 ISO250 f/1.4 1/60s
▲Samsung EX2F ISO200 f/1.6 1/45s
▲Sony RX100 ISO800 f/1.8 1/80s
这个部分反倒是各有千秋,大家表现都还不错,不过P7700跟EX2F似乎是白平衡修过了头,脸色苍白掉了,还有一点偏绿的感觉。表现最中规中矩的是第一个XF1,有稍微抓住小嫩皮肤白里透红的样子;XZ2也不错,但如果可以再红或黄一点会更好;而为什么LX7看起来就是会泛油光呢?
但最好的还是RX100,照起来比较像单眼拍的感觉,因为有明显的浅景深背景糊化,相片的质感很好,皮肤颜色的表现也相当自然。但是我发现RX100似乎在这张照片的美肌效果满强的,脸部有一些细节被抹掉了。在此说明一下,虽然小编在PASM模式下拍照,美肌功能都是关闭的,但是一开开启全自动功能的话,相机只要侦测到人脸就会开启美肌模式,只是相机在效果强弱上的差异而已。这里的RX100美肌效果比较明显,可以让大家参考看看。
■Part3 室外自拍:横
再来一组自拍,这次换横向的构图,再一次确认各台相机的颜色!模式亦为全自动。
▲Fujifilm XF1 ISO400 f/1.8 1/75s
▲Nikon P7700 ISO200 f/2 1/30s
▲Olympus XZ2 ISO200 f/1.8 1/30s
▲Panasonic LX7 ISO250 f/1.4 1/60s
▲Samsung EX2F ISO200 f/1.6 1/30s
▲Sony RX100 ISO800 f/1.8 1/100s
这组照片里面我最喜欢的是XF1的肤色,照片整体看起来较为明亮,且色彩讨喜,感觉富士有对人像做优化的色调调教,所以看起来颜色都不会太差。P7700相较之下有点偏绿,但点开大图来看其实是满自然的肤色,看到这里我会觉得Nikon比较追求“真实”,色调比较平实,但其实也少了一份讨喜的滋味,而前面的XF1看起来比较像是晴天所拍的。最后一张的RX100也不错,但从第一组照片看到这里,似乎RX100的测光会稍微偏暗一些,每张照片都看起来比其他相机暗了一点点。而XZ2、LX7、EX2F在这里的表现比较偏白色。
但我想特别提一点,就是Nikon的锐利度,其他的相机在睫毛的部分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清楚,但P7700的就是根根分明。
■Part4 室内人像1(室外+室内光线混和)
这一组照片要跟大家说声抱歉,因为我误判室内+室外光线的亮度,所以只开了ISO400+f/4,快门开启的时间变得很长。在咖啡厅拍照的时候,为了不打扰到客人,所以我、吉姆还有小嫩一次只有两个人行动,另外一个人就在座位上顾东西,跟吉姆指定好ISO与光圈数值后,等他们拍完回来时才发现快门时间都是1/5、1/10秒,但更神奇的是这些照片几乎都没有手震。该说是吉姆林已经练到人体三脚架的境界,还是这些相机的防手震都太好了呢...?
室内+室外的混和光线对于相机的白平衡来说是个考验,如果相机想要修正背景的黄光的话,那室外照进来的白光看起来就会偏蓝;若是相机想要讨好室外的光线,室内的黄光就会更黄。我们不会说相机偏黄或偏蓝不好,只看哪一种处理的比较自然、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有正常的肤色。
这组照片要注意的地方?
1. 你比较喜欢哪一张小嫩的皮肤?
2. 那些照片是偏黄的?又那些照片偏蓝?
▲Fujifilm XF1 ISO400 f/4 1/5s
▲Nikon P7700 ISO400 f/4 1/6s
▲Olympus XZ2 ISO400 f/4 1/8s
▲Panasonic LX7 ISO400 f/4 1/4
▲Samsung EX2F ISO400 f/3.9 1/8s
▲Sony RX100 ISO400 f/4 1/10s
P7700与XZ2的表现都很自然,画面不会有突兀不该出现的蓝,也不会有太多的黄色出现,算是表现最佳的两台相机;XF1与LX7感觉有点偏蓝色。但我想LX7是有一部分测到头发的关系,画面才会有点过亮,而且从这样来看还是有一些些偏蓝的情形。。
■Part5 室内人像2(室外+室内光混和)
这个场景的室外光线更少了,但一样是在窗边。为了获取更快的快门速度,我使用更高的ISO800+f/2.8来预防手震。前一套衣服是米白色底,但这件有部分篓空的毛衣是纯白色的,可以让大家做个白色标准来比对画面是否有偏黄或偏蓝。
▲Fujifilm XF1 ISO800 f/2.8 1/42s
▲Nikon P7700 ISO800 f/2.8 1/50s
▲Olympus XZ2 ISO800 f/2.8 1/60s
▲Panasonic LX7 ISO800 f/2.8 1/100s
▲Samsung EX2F ISO800 f/2.8 1/45s
▲Sony RX100 ISO800 f/2.8 1/60s
这组照片看起来XZ2所拍摄出来的感觉相当不错,还原了毛衣原有的色彩,看起来温润而讨喜;EX2F的画面看起来较为明亮,整体的感觉也不错。XF1与RX100则是稍微暗了一些,建议在使用室内拍摄时可以加个一点曝光补偿。还有,Nikon的小嫩你怎么了...振作一点...
■Part6 室内人像3(餐桌上的顶光)
好了,有室外光线的人像测试结束了,接下来我们要进到残酷的室内光线。Café Junkies的光线都是约莫4公尺高的黄色光,而在我们的头顶上就有一盏投射灯,斜照着这间咖啡厅最有名的老式相机墙面,所以你等一下看到这组照片时,小嫩的头发、睫毛都会有影子落在脸上,这几乎是每一张咖啡厅人像照片的宿命,而且如果你不付钱包场的话,一般咖啡厅很难让你使用闪光灯。遇到这种情形,我们只能请模特儿稍微仰起头,并且自己站起来拍照,减少影子落在脸上的面积。面对四处都是黄光的环境下,相机如何适当的调整白平衡让肤色变的自然,就是本组图片的重点了。
这组照片需要注意的地方:
1. 肤色,看相机会不会把黄光修正的的太白,或者就放任小嫩的脸部黄掉。
▲Fujifilm XF1 ISO400 f/1.8 1/18s
▲Nikon P7700 ISO400 f/2 1/20s
▲Olympus XZ2 ISO500 f/1.8 1/30s
▲Panasonic LX7 ISO400 f/1.4 1/60s
▲Samsung EX2F ISO400 f/1.4 1/20s
▲Sony RX100 ISO640 f/1.8 1/30s
个人觉得最讨喜、看起来最自然的是EX2F,在室内不打灯能够把人拍成这个样子的确是满不错的。如果XF1、P7700以及XZ2能够稍微调整一下白平衡偏移,还有加一点曝光补偿的话,拍出来的效果应该可以跟EX2F相去不远。而RX100可能还要再做更多的微调才行,你可以注意到小嫩的手部在RX100上的颜色还满正常,但是在脸上就有一点黄+绿混合成的颜色,在白平衡上可能要花多一点心思去调整。
■Part7 室内人像4
我们换个位置到吧台座位上,这里的光线还要再更阴暗一些,所以我把感光度开到1600,一般小型相机ISO可用的极限通常在1600左右,如果达到3200就会失去很多细节,并且在画面上产生明显的噪声,有时甚至会让画面感觉起来“脏脏的”,如果缩图仍然很轻易的就可以看出噪声,代表这台相机在噪声的处理上有待加强,
这组照片要注意的地方:
1. 白平衡:现场有从四面八方来的,各种不同强弱与色温的光线,哪一台相机对于小嫩的肤色能够有较好的还原度?
2. 噪声表现:ISO1600几乎是每台小型数码相机的极限,注意画面的暗部如小嫩的头发、衣服以及吧台桌的阴影,是否有明显的噪声出现?如果可以请点开原始图片来看看。
▲Fujifilm XF1 ISO1600 f/2 1/50s
▲Nikon P7700 ISO1600 f/2 1/25s
▲Olympus XZ2 ISO1600 f/2 1/20s
▲Panasonic LX7 ISO1600 f/2 1/25s
▲Samsung EX2F ISO1600 f/2 1/20s
▲Sony RX100 ISO1600 f/2 1/25s
这个部分XZ2与EX2F在人像上面的表现得很自然,XZ2是白白的肤色,而EX2F则是再多带一点红色。但其实现场的光线比较像是P7700的黄色光。LX7则是明显的修正黄光修正过了头,以至于小嫩后方的黄色灯都变成了白色灯泡。其实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小嫩身后的窗子,从我们眼睛看的话那片窗外的景色是灰白的雨天颜色,因为我们的大脑很聪明,可以依照经验判别应该有的颜色,但是相机还无法做到,所以相机如果想要修正室内的黄色光线的话,室外的白光就一定会偏蓝,从这个蓝色的浓度就可以判别相机修正室内黄光的程度了,LX7是蓝到一个不行;而P7700与RX100的蓝就比较浅。
■Part8 室内人像5
同一个场景我们稍微靠近一点看,换作横幅构图,感光度、光圈及其他快门速度以外的设定皆为相同。
▲Fujifilm XF1 ISO1600 f/2.1 1/56s
▲Nikon P7700 ISO1600 f/2 1/40s
▲Olympus XZ2 ISO1600 f/2 1/30s
▲Panasonic LX7 ISO1600 f/2 1/40s
▲Samsung EX2F ISO1600 f/2 1/60s
▲Sony RX100 ISO1600 f/2 1/50s
做个人像的小结好了,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XF1在吃室外光的表现相当不错,感觉得出来相机有故意偏一点点红色,让人的脸部肤色较为讨喜,看起来是健康的肤色,但是在室内的表现就不是那么的突出,甚至有些偏暗,个人建议在室内照相时可以做曝光补偿+0.3至0.7,应该可以获得较亮眼的效果。
Nikon P7700在室外光下的表现自然,感觉比较能够还原现场的颜色,但这种颜色不一定是讨喜的颜色,表现稍微中规中矩,但在室内较容易偏黄,建议实际使用时需要另外再调整白平衡,或者另外再做一些白平衡偏移的微调。
Olympus XZ2在人像皮肤的表现上觉得较稳定,它不会有时偏黄或偏蓝,肤色在室外或室内都差不多是一个调性,这个稳定的特点倒是满让人觉得安心的。不过我发现XZ2在拍完照片,切换到LiveView时,色温会乱跑,大概要稍微等个几秒钟才会恢复正常。
Panasonic LX7的特色很明显的就是会偏蓝,虽然在设定上都是自动白平衡,但是相较于其他相机就是明显的蓝了一些。这似乎不是LX7的特例,我们从上一次的中的人像照片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偏蓝似乎是Panasonic的特性。
EX2F在室外表现并不是相当突出,但是室内黄光下拍摄的成果却很亮眼,三组纯粹使用室内光线的照片表现都在中上,但总体看起来照片会有一点点偏红色。
RX100的白平衡在室内的黄光下都偏黄,而且每一张照片都会暗一些些,拍的时候我以为可能是相机萤幕的问题,但放到电脑上看似乎还是一样,我的RX100萤幕亮度亦设为标准。我想可能是RX100与其他家的演算方法有差别。吃室外光的人像照片都满自然的,片幅所产生的浅景深也为照片加了不少分。
------------------------------------休息一下----------------------------------------
给各位看看吉姆林使用Canon EOS 6D+35mm f/1.4L所拍摄出来的作品。一样是没有打闪光灯,但有使用电脑调整过曝光或白平衡等等,给大家做个对照组比较:
好啦有大图啦!在文章最后面的桌布区~
人像的部分就先告一段落,接下来还有两大部分,你准备好了吗?
对焦与防手震
许多人在私讯里问我:“请问哪一台比较好?”我一直在想到底要怎么样的器材才叫做“比较好”呢?我想一台相机会让人喜欢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发色很漂亮”、“画面很锐利”、“有广角可以让我自拍很方便”等等之外,操作时的感受可能也是各位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来想要做操作篇的,但因为过去那篇的影片点击率没有很高,似乎不是大家所在乎的重点,所以这个部分我就只抓了两项,分别是对焦速度与防手震效果。
■Part9 对焦速度与储存速度
一说到对焦速度,我就会在脑袋里面划个树状图,最上面是对焦速度的框框,连下来分别拆分成两类,一个是拍照时的对焦速度,一个是录影时的对焦速度,当然都是以自动对焦来看。这里我先选到小花模式,试试看最近的对焦距离到底可以在多进的距离合焦,并且让各位检视小花模式的对焦速度,然后分别在对焦在较远、距离约一只手臂的两个玩偶;接着换到普通模式,切换广角端与望远端来做对焦的动作,以检视拍照时的对焦速度。
而最后,我会检视连按快门的速度,意思就是相机的处理储存的速度,影响这件事情的除了相机本身的处理引擎以外,也牵涉到相机内的缓冲区(Buffer)是否足够让我在够短的时间内拍下一张。所有的相机在拍摄时皆是使用支援UHS-I的Sandisk Extreme Pro SDHC 32G记忆卡,每秒可写入45Mb的数据,测试前会将对焦模式转至手动、拍摄模式为单张、拍摄完的相片预览关闭,并且将画质设定为JPEG最高品质与最大尺寸,并且格式化记忆卡后,连按快门来检视相机的处理速度。
▲Fujifilm XF1
过去在里有特别展示XF1的对焦速度,在小相机里面算是满快的了,而且你可以注意到在对焦的时候画面会凝结不动,等到合焦完成才会显示对焦后的画面。我猜这是跟相似的AF速度优先模式,相机会凝结住画面以争取更短的对焦时间。
▲Nikon P7700
P7700在对焦的距离上面有一些小问题,在小花模式下对焦时,虽然对焦范围在数据上是2公分到无限远,但是镜头焦段一拉远,这个对焦的范围就会跟着变动,所以你可以看到我在00:41的之候频频的无法合焦,就是因为相机与目标的距离不在小花模式望远端的范围内。这并不能算是P7700的缺点,因为这是器材的特性,望远端200mm的最近对焦距离一定不会太近。每个拥有它的人都必须了解器材的特性才行。
而且我想要在其他相机相同的距离下使用一般对焦模式对着圣诞老人对焦也是无法,因为对焦距离是80公分,所以在面对圣诞老人只能使用小花模式,而在面对后面的鸣人与佐助才可以使用一般对焦距离来合焦。
▲Olympus XZ2
XZ2在小花模式下,对焦时会把对焦距离从最近到最远的地方检查一次,所以对焦速度并不会太快,而且在小花模式下无法变焦。在一般对焦模式下的对焦速度还有相片处理速度都算是中规中矩。
▲Panasonic LX7
Panasonic的LX系列都是把对焦距离做在镜头旁的拨杆上,并不是在选单内。看影片就能感受到对焦速度比XF1还要来的快,而且你可以很轻易地发现LX7操作特别流畅,拍完一张马上就准备好可以拍下一张,对焦速度快加上处理速度快的结果,就是有快速地拍摄节奏,不会让人觉得卡卡的感觉。
▲Samsung EX2F
EX2F小花模式下的对焦距离是1公分,跟XZ2、LX7相同,所以可以靠到非常近的距离拍照,把圣诞老人的肚子占满画面也没问题。对焦速度也算是普通,与XZ2差不多。而在拍摄储存速度上并不会很快,与P7700差不多。所以如果对于紧急的画面时,还是开启连拍比较保险。
▲Sony RX100
RX100并没有小花模式的选项可以选,相机会自动判别对焦的距离多寡,最近的极限则是5公分。但是00:45以后我一直在试探相同距离下最多能拉到多少焦距还能够对焦。RX100的对焦速度也相当快,但是快门迟滞(从按下快门键到实际启动快门的时间)与储存速度更快,这个部分绝对是六台之冠,在几乎没有间断地快速连按9张后才变成与其他相机相同的速度,拍起来的感觉是相当好的。
■Part10 录影对焦速度
拍照时的对焦速度看完了,那录影时呢?相机在录影时的对焦速度通常会比拍摄静态照片时来的慢一些。我在台大的校园里面对着树名的指示牌“阿勃勒”还有校园内的道路来回移动,对焦模式设定为全时间自动对焦,过程中没有按下快门来做强制对焦的动作。影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测试广角端的对焦速度,第二部分则是望远端。
这个部分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1. 对焦的反应:画面移动后到开始自动对焦的时间,哪一台比较灵敏?
2. 对焦的速度:相机意识到开始对焦,一直到对焦完成所花费的时间,哪一台比较短?
▲Fujifilm XF1
▲Nikon P7700
很抱歉,我忘记P7700在CSM录影模式时是无法变焦的,所以拍摄时一直误以为P7700在录影时无法变焦,所以把影片拍成两段,分别是广角端与望远端,回来才发现是我的模式设定错误,选到一般的录影模式即可在录影时变焦。
▲Olympus XZ2
▲Panasonic LX7
▲Samsung EX2F
▲Sony RX100
这个部分每台相机虽然有差别,但是并不会差太多。比较明显的是XZ2与EX2F在望远端对焦的反应上会慢一些;而P7700在望远短的对焦速度上会比较从容。录影的对焦速度就看各位喜欢快一点或者是慢一点囉~
■Part11 防手震
上一次的企划里面有不少回应说要做缺了防手震测试好可惜,但是会影响手震的变量实在太多了阿...例如我测试时的心情,还有现场的风,搞不好旁边路过一位长腿正妹都会让我手发抖咧。但是应观众要求还是测一下好了,不过我不敢保证这项测试能够有多大的可信度喔~最多能够证明单一相机在开启与关闭防手震机制上的差异,如果要六个相互比较的话,可能要请各位搭配拍摄条件自行斟酌一下。
拍摄条件:相机开启防手震都是调到最强(开启,或者是“持续”、“积极”,各家有不同名称),使用单手握持相机。拍摄当下心情平静而且特地挑没有起风的时候,呼吸保持正常没有屏气,未有抽菸或喝酒等可能会影响手部震动的习惯,拍摄前两周也没有服用任何中、西医药物,也没有中风或者是高血压的家族病史(这位编辑请问你是在看诊吗!!!)
这组测试需要注意什么:
1. 防手震开启前后的效果差异。
2. 听到音乐时让你想到了哪一出电视节目?
音乐为崎谷健次郎的作品:“rag time on
the rag”。
■Part12 散景1
既然是大光圈,不来比较一下散景怎么行呢?不知道多少人为了这个“背景糊糊”的感觉,背负著跟女王、女友或者小三闹决裂的风险,不管怎样也要入手一个大光圈或者是长焦镜皇来体验一下浅景深的魅力。要产生散景就要有浅的景深,而浅景深则受到镜头焦距、光圈大小、感光元件片幅大小所影响。以非常简单的方式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焦距越长、光圈越大、感光元件越大,背景相对看起来就会越糊。但是我们这里的六台相机,他们的感光元件大小、最大光圈,以及焦距都不尽相同,所以我分成两个部分,尽可能的来让大家在同一个基准下看看散景到底是如何。两个部分分别是广角端、望远端不同距离共两种。我们先看广角端。
▲Fujifilm XF1 ISO100 f/1.8 1/26s
▲Nikon P7700 ISO80 f/2 1/13s
▲Olympus XZ2 ISO100 f/1.8 1/30s
▲Panasonic LX7 ISO80 f/1.4 1/30s
▲Samsung EX2F 24mm ISO80 f/1.4 1/30s
▲Sony RX100 ISO80 f/1.8 1/30s
从这组范例来看,就可以知道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制造出浅景深画面,片幅依然是相当重要的。可以比较最后两张的EX2F与RX100,一个分别是f/1.4,另外一个是f/1.8,但是f/1.8的RX100的背景就是比EX2F来的糊,那是因为RX100的感光元件特别大所导致的差异。
浅景深虽然是大家都有,但是也有好看或不好看之分,但是喜欢哪一种就要由各位来做决定囉!我们放大来看吧!分别是f/1.4、f/1.8以及f/2.0,以下三组图都是原图裁切640x200的大小,而2200万划素的RX100则是裁切960x300(640x200的1.5倍大),然后再缩小成640x200。
六台之中只有两台相机有达到f/1.4的超大光圈,所以我们切了同一个部位来比较散景。LX7的散景感觉稍微柔和一些,而EX2F的散景则有一些“二线性”,喜欢哪一种就给各位去做判断。不过在看散景的同时,也请大家注意化学元素(也就是白色球体)的地方,两台相机虽然都是f/1.4,但是锐利度却有其差异。
除了P7700以外,所有的相机最大光圈都有f/1.8,也请大家比较看看大家在f/1.8光圈下的散景如何。
虽然大家都是f/2,但有趣的是散景都不尽相同,就连感光元件大小完全一样的P7700、XZ2、LX7、EX2F四台的散景都不太一样,你喜欢的是哪一个呢?因为所有相机都是f/2,也请你不要忘记检视球体上面的锐利度。
另外,虽然裁切的位置都差不多,但是背景糊化的位置都不太相同,例如背景的黄色键结位置在不同相机上都有所差异,可能是因为各台相机的脚架孔位置不同,或者我有不小心移动到脚架所造成。
■Part13 散景2
广角端有了,望远端当然也要拿来比一比。但是大家在望远端的焦段以及最大光圈都不尽相同是要怎么比呢?我们把所有相机都拉到望远端并且使用最大光圈,然后把花朵拍成相同的大小,这个比较的好处是可以发挥每台相机在望远端散景的最大表现,也因为拍摄的物体占画面的比例相似,所以可以拿来做横向的比较。例如你拍摄半身人像喜欢用望远端,而且会有习惯的构图,这个比较就能让你看出来哪台相机能够拥有或接近你心目中理想的散景表现。但请注意,因为各台相机的焦段不同,所以我必须要移动相机下面的脚架拍摄,所以只能取得相近似的花朵占画面中的比例,无法完全一样。
▲Fujifilm XF1 100mm ISO100 f/4.9 1/105s
▲Nikon Pmm ISO80 f/4 1/100s
▲Olympus XZ2 112mm ISO100 f/2.5 1/320s
▲Panasonic LX7 90mm ISO125 f/2.3 1/125s
▲Samsung EX2F 80mm ISO80 f/2.7 1/60s
▲Sony RX100 100mm ISO80 f/4.9 1/30s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片幅的RX100就无法完全占上风了,我们刚刚说过要造成浅景深有三个要素:大片幅、大光圈、长焦段,而RX100只满足了其中一项。Pmm这样的望远端还拥有f/4、XZ2在112mm望远端拥有相当大的光圈f/2.5,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散景模糊程度一点也不输RX100喔!
■Part14 光圈f/2锐利度
相机要取得最佳的锐利度,通常是是在镜头光圈缩到8或11的时候,小型相机的这个数值通常会再小一点,并没有固定。而最大或最小光圈则相对会有画质上的减损。但很多时候我们非开大光圈不可,例如低光环境想用大光圈取得更短的快门速度,或者我特别想要使用浅景深凸显主题的时候。我们在这里让大家看看光圈f/2的锐利度。这里的六台相机皆拍摄同一颗垒球,都是对焦在中心点,并且将感光度调整至最低,其余的锐利度或对比度等机身设定皆调整为标准或0,以期看到最原始的锐利度表现。
这组照片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1. 点开大图来看垒球缝线的中心点,哪一台相机的线条最清晰(请原谅我LX7错误对焦在缝线的两侧)
2. 景深的范围。垒球距离相机约为10公分,沿着缝线看,从哪里开始模糊?
▲Fujifilm XF1 ISO100 f/1.8 1/1000s
▲Nikon P7700 ISO80 f/2 1/250s
▲Olympus XZ2 ISO100 f/1.8 1/640s
▲Panasonic LX7 ISO80 f/1.4 1/1000s
▲Samsung EX2F ISO80 f/1.4 1/750s
▲Sony RX100 ISO80 f/1.8 1/400s
好吧我知道你懒得点开来看,以下一组照片是上六张图做640x200的原图裁切,每一台相机会因为划素不同而会有不同的裁切大小。
这里只取了f/2的光圈来做比较,因为我忘记拍f/1.8,而LX7的f/1.4又对错对焦位置了T.T。所以说PK这种东西真的是要非常小心才行...
似乎是使用了非常久的关系,垒球的表面很粗糙,刚好可以拿来给我们看细节。能够让你看得越清楚的通常就是最锐利了。但要各位要小心,虽然每台相机都是使用全区平均测光,但是各台相机测光的权重或者是测光切割计算的范围可能会不同,拍处来的亮暗不一,可能会影响你对锐利度的感受,例如画面较暗、阴影较多的EX2F,在黄色皮革的表面感觉起来,会比稍微亮一些的P7700来的锐利,但如果你仔细看红线的地方就会发现两者是差不多清楚的,也是要请大家斟酌一下囉。
话说回来,相片锐利不一定全是好处,如果你的皮肤像前面的小嫩一样,素颜的皮肤就已经很嫩,那其实锐一点没关系;但如果皮肤是像月球表面的话,太锐利的相机会把上面的斑点或坑疤拍得一清二楚。这时你可以选择不会那么锐利的,或者进电脑后制作磨皮,不然就是使用美肌效果。
■Part15 光圈f/5.6锐利度
上个星期一台北天气很糟,我想借测相机的时间不多了,在台北继续待下去可能什么照片也没办法拍,所以星期二就跑到台中去。坐公共汽车到最后一站时,司机说:“绝命终结站第六集,东 海 别 "野"。”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前有许多学生在拍毕业照,看着他们穿着学士服又叫又跳的真的觉得自己年轻不再阿~我把脚架摆在离教堂20公尺的地方,使用A模式与各相机的最低ISO,光圈固定在大家都有的f/5.6拍照。
这组照片需要注意的地方?
1. 画面的清晰度
▲Fujifilm XF1 ISO100 f/5.6 1/900s
▲Nikon P7700 ISO80 f/5.6 1/250s
▲Olympus XZ2 ISO100 f/5.6 1/500s
▲Panasonic LX7 ISO80 f/5.6 1/500s
▲Samsung EX2F ISO80 f/5.5 1/350s
▲Sony RX100 ISO80 f/5.6 1/320s
上面这个例子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太阳影子的变化,路思义教堂像是两片人字型的墙面所组成,所以太阳光斜射时会产生阴影,这个阴影在上面六张照片中有的清楚有的模糊,代表当下阳光是在云之间穿梭的,色温会有不小的变化,我建议大家在比较色调时,也要连同太阳受到云朵遮蔽与否也考虑进去。例如第一张的XF1,从阴影很明显的就能看出太阳是直射的状态,所以看起来的教堂是散发金黄色的光芒,但换到了P7700时那道阴影的边缘模糊掉了,代表云遮蔽了阳光,让光线散掉,现场的色温也改变了,所以P7700拍出来就不会像XF1那么耀眼。LX7虽然也看得出来是太阳直射,但很明显的就是偏蓝。所以各位在看颜色的时候务必把这个部份考虑进去。
我们分别对画面中央做裁切,皆是640x200的大小。
在画面中央的部分可以看到,各台相机在相同光圈f/5.6之下,锐利度的表现不同。方格会有大有小是因为划素与镜头广度的不同,这里只消注意方格菱格间的线条是否清楚,以及是否可以清楚地看到菱格中间有个小点?RX100有先天的2020万划素的优势,最清楚是无庸置疑的。前面五台最清楚的应该算是XZ2,再来分别是P7700与LX7。
广角端边缘的画质如何呢?我切了画面右下角的地方来做个参考:
f/5.6对于这样的相机来说景深应该已经够深了,我想对焦在画面中间,景深应该会与旁边的们是在同一个范围内。仔细看的话似乎是P7700拥有最佳的边缘锐利度,请注意水泥柱以及树叶的清晰程度。但其他款相机也不会差到太夸张的程度,其实都满相近的,画质都是相当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Part16 微距
六台相机的近拍里面,有三台最近可达1公分的超近距离,而XF1则是3公分,P7700为2公分,RX100则是5公分。在这个部份我使用P模式来拍摄路边的黄色小花,它的直径大约只有一个指节这么大而已,拍摄时尽可能地靠近花朵。
需要注意的地方:
1. 花朵占拍摄画面的范围,占的比率越大,代表拍摄的距离越近。
2. 色彩表现。看花朵的颜色是不是你平常所见的样子。
▲Fujifilm XF1 ISO100 f/3.6 1/280s 3cm
▲Nikon P7700 ISO80 f/2 1/500s 2cm
▲Olympus XZ2 ISO100 f/2.8 1/320s 1cm
▲Panasonic LX7 ISO80 f/2.8 1/250s 1cm
▲Samsung EX2F ISO80 f/2.8 1/250s 1cm
▲Sony RX100 ISO80 f/5.6 1/125s 5cm
我们把上面花朵的对焦位置原图裁切640x200来比较看看。
没想到拍摄同一种花,在六种不同相机上面就会有六种不同的颜色表现。我觉得RX100的颜色比较像肉眼所见,而LX7的颜色似乎偏得有些严重,花朵整个绿掉了。我很好奇,上面一点一点的东西是什么阿?
■Part17 耀光、鬼影、紫边
耀光与鬼影也是面对强光时会产生的“对比度下降”与“不寻常色块”的现象。而通常紫边会在面对强烈光源,或者在强光照射物体边缘时出现,而且开启最大光圈时在物体边缘出现不寻常紫色的“色散”现象会特别严重。以下这一组照片皆是以各相机的A模式最大光圈、广角端拍摄,所以照片会过曝是正常的。
这组照片需要注意的地方?
1. 现场使用肉眼看时完全没有紫色,所以只要你看到紫色出现就一定是紫边,请比较各台相机在最大光圈紫边的多寡。
2. 画面中的强光部分会不会有对比度下降、变得泛白的情形?
3. 照片里有没有出现奇怪的色块?
▲Fujifilm XF1 ISO100 f/1.8 1/1000s
▲Nikon P7700 ISO80 f/2 1/2000s
▲Olympus XZ2 ISO100 f/1.8 1/2000s
▲Panasonic LX7 ISO80 f/1.4 1/2000s
▲Samsung EX2F ISO80 f/1.4 1/2000s
▲Sony RX100 ISO80 f/1.8 1/2000s
首先,请你分辨一下耀光与过曝的分别,举最下面的RX100当例子,太阳光附近一小圈的叶子看不到没错,但是再往外面一点点,叶子就恢复了正常的绿色,往上滚两张看一下LX7,相片的右下角几乎都变得泛白了,这样就是耀光所产生的对比度下降。鬼影的话就更明显了,P7700的左上角、XZ2、LX7、EX2F的周围都会有奇怪的颜色块,反倒是XF1与RX100很难找到这两种镜头特性。其实镜头的耀光与鬼影并不尽然算是缺点,有时候他们也能够营造出烈日的感觉,想必你很常在电影或者是卡通里面见到。
但紫边就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了,通常光圈越大紫边就越明显,缩一下光圈就可以有明显的改善。下面的图我分别拍了f/1.4、f/2以及f/2.8来说明。(很抱歉各位,我忘记拍f/1.8了)
越右边的图代表光圈越小,紫边都会有明显的改善,通常f/2.8以后出现紫边的情况就会微乎其微,六台相机的表现都还不错。只有的两台f/1.4的LX7与EX2F在最大光圈时紫边相当氾滥,但我想诸位大德应该不会在这种烈日下对着太阳开最大光圈(双掌合十)。这是测试紫边最极端的方式,只要适当运用的话要避开其实是相当容易的,如果非开最大光圈拍摄不可的话,使用电脑后制来去除紫边也不是一件难事~
■Part18 星芒与低ISO噪声
星芒是一种绕射现象,要使用相机拍出星芒很简单,只要画面中有面积够小的“点光源”,然后把光圈缩小就好了。一般小相机要利用太阳拍出星芒是很困难的,因为DC的最小光圈通常不会小于11,而且快门速度也不够快,所以即便是把光圈缩到最小,快门拉到最快,太阳拍出来仍然是一颗大光球。要DC拍出星芒的话选择夜景会比较容易达成。使用小一点的光圈搭配长一些的曝光时间就可以制造出星芒。所以要拍星芒Not a problem!问题在于:“你喜欢哪一个?”
以下六张图片皆使用M模式,ISO100 f/8 曝光时间8秒来拍摄,EX2F的光圈最小只到f/7.7,所以快门时间也缩短成8秒钟,以接近其他相机的曝光程度。
▲Fujifilm XF1 ISO100 f/8 10s
▲Nikon P7700 ISO100 f/8 10s
▲Olympus XZ2 ISO100 f/8 10s
▲Panasonic LX7 ISO100 f/8 10s
▲Samsung EX2F ISO100 f/7.7 8s
▲Sony RX100 ISO100 f/8 10s
星芒的美丑就留给各为自己做评论啦~不过有一点可以请大家留意,就是星芒的长度,星芒太长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画面的观感,例如LX7的星芒,其延伸的长度几乎占了一大片,XZ2的星芒也是如此,如果不喜欢这样又细又长的星芒出现的话,可以试着把光圈开大一点减少光线绕射,也可以缩短曝光时间,这样星芒就可以小一点也短一点。
同样一张照片,我们可以从上面切一块来看低ISO噪声。拍夜景的时候我们为了要获得噪声较低的画面,通常会使用比较低的感光度来拍照,低的感光度也就代表要比高感光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累积光线,虽然一般快门在1秒以内的情况下画面都会非常干净没错,但长时间曝光会让这些噪声在同一张照片上堆堆堆...一直累加在同一张照片上面,造成画面变得“脏脏的”。多数相机也都有“长时间曝光消除噪声”的功能,曝光几秒钟就会消除噪声几秒。本测试亦有开启长时间曝光消除噪声的功能,以求接近实际使用情形。
本组照片需要注意的地方:
1. 画面中有无明显噪声?
2. 天空本应干净,但是否有出现不自然的色块?
3. 顺便检视一下建筑物的锐利度。
我们把噪声分成两种情况来看,一是色块,二是杂点,请大家先抬头注意天空的地方(指)。就纯净度来说XZ2看起来是最干净的,在它的天空里找不到奇怪的颜色,或者是不寻常的凹凸起伏,相对来说EX2F的天空就会比较明显,它的天空表现是偏紫色,但是其中会混杂一些绿色进去像是一层薄雾似的;LX7也有相似的状况,但较轻微,LX7画面中的线条是星芒的延伸,所以不能算是色块喔~杂点的部分看起来是P7700最为明显,其他机种都还满干净的。但综合来说还是RX100胜出,毕竟感光元件大了许多,有先天优势,色块、噪声、锐利度在这个部分都算是最好的。
另外,虽然大家都是ISO100,但可是要注意其中的P7700、EX2F、RX100三台都是可以达到ISO80的更低感光度,实际使用它们的时候或许还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喔。
■Part19 各级感光度
低感光度比完当然要拿大家在乎的高ISO来做比较阿!本次的测试从最低的ISO80到最高的25600全部都有,测试时皆使用光圈先决A模式,f/5.6、测光模式为全区平均测光,曝光补偿为0。“长时间曝光噪声消除”以及“高ISO噪声消除”设定为“开”与“标准”,以接近各位可能会使用的情况。不过在拍照的时候似乎是不小心踢到脚架,然后我就很开心看也不看的一直拍下去,传到电脑上面才发现水平线没对准,全部歪楼啦~还请各位见谅。
上次的里,在看各相机的高ISO时,我是先放四台相机的最高ISO─刚好都是3200,让大家看看最高感光度在整个画面的表现上是如何。不过这次的企划里面最高ISO有6400、有12800,当然也有25600,差异如此之大让我无法相互比较。于是我先放各台相机的最低ISO整体照片,接下来放裁切过的ISO100-800,以及ISO这个危险地带,让大家可以分段看,比较清楚啦~
这组照片先不管噪声,先把它当夜景来看的话,需要注意的地方?
1. 画面所呈现的颜色,拍摄时间约莫晚上八点,地点是在大直实践大学,有去过的朋友或者在校生,可以比较看看哪一台相机拍出来的如肉眼所见。
2. 这里的f/5.6星芒会跟前一组f/8的星芒不太一样,也可以顺便拿来比较看看。
▲Fujifilm XF1 ISO100 f/5.6 6s
▲Nikon P7700 ISO80 f/5.6 5s
▲Olympus XZ2 ISO100 f/5.6 3.2s
▲Panasonic LX7 ISO80 f/5.6 5s
▲Samsung EX2F ISO80 f/5.5 6s
▲Sony RX100 ISO80 f/5.6 3.2s
我在前面一直怀疑Rx100的测光是不是会偏暗一些,一直到这组图片几乎可以确定是有的。所有相机的测光模式都是设定为全区平均测光,而你可以看得出来RX100因为是广角等效28mm的关系,所以左上角亮光所占画面的比例会比其他24mm相机来的少,一般来说画面如果亮部占的比例越高的话,相机会因为这个亮点而降低曝光亮度(在A模式且ISO固定的情况下则会缩短快门时间),所以得到了前述五台─亮点与夜景相互抵消之下获得还算ok的一个画面;但RX100不仅是亮光占画面的部分少,画面整体的亮度也比较暗(通常一个场景如果偏暗,相机会拉长快门时间以获得正常的亮度),从这组图片就可以说明RX100在测光的标准上会比其他相机来的暗一些。不过请各位不要把这归类成是一个缺点,因为你从照片下方的拍摄资讯就可以知道,RX100的曝光时间其实比其他ISO80的相机来得短,并不是相同ISO、光圈与快门下拍出来会偏暗,我想在相同情况下如果把快门拉至6秒钟,获得的结果是会相似的。这应该是属于原厂调教的关系,每个对这台相机有兴趣的朋友要先了解RX100的这个特性。
重头戏来了,我们从ISO80到25600,对画面的同一块窗户做214x200划素的裁切,分成安全范围ISO100-800,以及危险范围ISO两个部分。
需要注意的地方:
1. 平常在看充电野菜的时候应该都跟大家说过啦~看细节与噪声,这里的细节部分就看画面左边的方形窗格、右边的窗帘,还有下面的植物吧!
各级感光度打包下载:(登入後即可下載檔案)(登入後即可下載檔案)(登入後即可下載檔案)(登入後即可下載檔案)(登入後即可下載檔案)(登入後即可下載檔案)
ISO80、100、200的时候大家都还非常从容不迫,但是400以后就开始有些变化了。EX2F在ISO400的时候细节就开始减损,植物的细节已经不见,ISO800的时候画面则模糊了一些。XZ2也是在ISO800时逐渐损失画面细节。
接下来是ISO1600以上的危险部分,通常这种感光度只有在夜间或室内会比较常使用到,但也是相当重要。部分相机厂商会在超高ISO─如6400─的时候,将画质强制降低,这一部分我也特别在图中标明划素。而RX100在ISO25600时会强制开启多框除噪,但划素依然是2020万。
各级感光度打包下载:(登入後即可下載檔案)(登入後即可下載檔案)(登入後即可下載檔案)(登入後即可下載檔案)(登入後即可下載檔案)(登入後即可下載檔案)
我认为ISO3200以前可以相互比较,而6400以上的划则要强制缩图的相互比较才行,不然会不公正。最好的办法还是请大家把所有图片抓下来放在电脑上慢慢看最准啦~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各家在面对噪声的处理方式。富士“XF1”用抹除的,所以在高ISO的时候会有明显的油画感,不过画面还算干净,它在ISO3200时的噪声表现上可以说是跟RX100平起平坐。
“P7700”的噪声从1600开始就满明显,画面中布满了点状的噪声,幸好画面中的方格、窗帘都还看的出来,而植物则是变成了一缕绿色的轻烟~
“XZ2”算是比较平实的,感觉没特别的锐利,也没有特别的抹除噪声,表现有点像P7700,但是噪声再少一些些。
“LX7”看的出来很努力地在保持锐利度,画面中的线条在3200的时候都还满清楚的,但整个画面都还有再进步的空间。
“EX2F”在噪声上面的确是要加油才行,ISO3200已经满惨烈的,而且画面中会有明显的色块出现。
“RX100”在高ISO并不会特别占尽优势,可能是因为在大感光元件上,同时也塞下了特别多的划素吧,进而导致在高感光度噪声的上升。即便如此RX100在ISO1600以下的表现依然是可圈可点。
个人觉得ISO6400以上看看就好...如果真的需要再那么阴暗的地方拍照的话,或许可以使用闪光灯,或者长时间曝光囉~
■Part20 影片画质
每一台相机都是的Full HD画质,但只有LX7与RX100可以达到每秒钟60张的祯速率,理论上会获得较为流畅的画面,但我想丢到Youtube后,可能会有画质减损的档案压缩问题存在,因此在这里我想请大家注意其他部分。
影片需要注意什么?
1. 相机变焦的速度。
2. 变焦时的声音,是否会影响到收音?
3. 水面的波纹是否有不正常的画质减损,像马赛克一样的状况出现。
▲Fujifilm XF1
▲Nikon P7700
如同前面录影对焦速度测试的时候一样,我一直把录影的模式设定为CSM,这个模式下是无法变焦的,所以这里会有一则广角端与一则望远端的影片,深感抱歉。如果想要看P7700的变焦速度与声音的话,也请各位参考先前的。
▲Olympus XZ2
▲Panasonic LX7
▲Samsung EX2F
▲Sony RX100
--------------------总结----------------------
XF1以感光元件稍大的优势,在高ISO低光源的时候也能维持有很不错的低噪声。对焦速度算是中上,其变焦方式实在是数码相机里前所未见,与单眼相机的镜头相同,完全手动,能够以相当快的速度来变焦,这对于要望远端抢拍的时候可是非常好的设计,但是对于录影来说就不一定是这么一回事,因为手转动变焦环永远不会比电动来的滑顺。
XF1的镜头在紫边的抑制上可以说是最好的,但锐利度未就没有这么乐观。XF1在人像的表现上会稍微偏红,若是适当的运用光线就可以获得很不错的成果,在面对自然光的时候也能够有中上的表现,但室内的情况下就稍微平淡,并不令人特别惊豔。
P7700的色彩我一直以为会有偏黄或者是偏绿的情况发生,因为这是一个身为Nikon单眼相机的使用者常见的状况,但在室外吃自然光的表现上反而比其他五台相机表现上更加自然,各位可以比对P7700与人像篇尾端吉姆林使用Canon EOS 6D所拍摄的自然光人像,P7700的表现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但是在室内光源的表现依然是有些偏黄,但依然是六台相机里面最接近原本色光的表现,其他相机或许拍出来的感觉很棒,但事实上不太像现场所见的画面。P7700在室内的白平衡如果可以花一些心思调教的话,应该也可以获得很不错的效果。另外翻转萤幕也是相当重要但是在本篇文章无法被比较的重点。
P7700比较可惜的地方是f/2的光圈略小,在面对阴暗的场景时会比其他相机来的吃力一些,比较容易手震;而噪声也稍微多了一些,建议要拍摄阴暗的画面时,可以调整拍摄姿势或者将相机靠着固定物拍照,藉以降低感光度进而获得干净的画面。
过去也曾经风靡一时的XZ-1后代机种XZ-2,目前01还没有专文测试介绍,其中有一个特别棒的优点我不得不在这里提一下,在上图小嫩中指的指尖处(画面中有点看不太清楚,大家可以参考)有一个拨杆,长得像过去机械式底片机的倒数快门拨杆,但它其实是拿来控制镜头外圈的“控制转环”,设计跟RX100镜头外圈的“控制环”相似,但更棒的是它可以做数码/类比的切换,也就是说你要他是光圈环的时候就把拨杆拨到“数码”,转的时候就会有一格一格的感觉;而你要它当对焦环的时候就拨到“类比”,转的手感就会马上变的非常滑顺、完全没有刻度的感觉在里面,所以在拍摄时可以非常方便,要是我有特定想要对焦的位置,只要拨一下拨杆、转动控制转环就可以了,操作上相当直觉。这也是在这次PK赛无法比较的地方。
XZ2在各项表现上算是最平均的,室外人像、室内人像、对焦速度、散景、锐利度、白平衡等等都有不错的表现,虽然不会特别突出,却也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存在,表现一直中规中矩的它让我有相当的好感。如果要硬挑个缺点的话大概就是紫边,不过要避免这种色散出现在画面中也有不少的方法,个人认为是不太需要担心才是。
LX7在操作的速度上表现不俗,快速的对焦速度与储存速度让拍摄的节奏可以相当快速,不会拖泥带水。这次推出的LX7也是向市场宣示超大光圈小相机时代的来临。f/1.4若运用得当可以创造出相当浅的景深,以及在阴暗的环境下获得够短的快门速度,更不容易手震。
上一次的里看回文就知道Panasonic ZS20有相当高的支持率,甚至还有网友直接支持。但是在这次大光圈小相机的PK赛中似乎略占下风,其中色彩是一个很大的要素,不论在室内或室外皆是偏蓝的白平衡,会让画面失去一些真实感,各位使用者必须要了解LX7的调性,并且依照各种场景来去做白平衡的调整,才能够好好驾驭这台超大光圈小相机。
EX2F在使用自然光拍人的时候并不会有特别突出之处,但是在室内人像的表现上却不输其他相机,对于室内复杂的多盏黄色光线,EX2F在白平衡的修正上的确有其独到之处,在前面几组仅使用室内光源的人像表现上都相当自然。且镜头在使用光圈f/1.4或f/2的时候,锐利度相较于同级都有不错的表现,文中没有测试到但拍摄时会觉得相当方便的可翻转萤幕也是一大优点之一。但也是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光圈全开的同时,面对强光会有明显的紫边,在拍摄上若要避免可以缩光圈,或者动点巧思去避开,不然就是使用后制来避免紫边的出现。噪声处理的部分比较可惜,在ISO800以上感觉起来落后其他相机约2级,高ISO以及低ISO长时间曝光时都会有明显的色斑出现,不过这个才刚兴起没有多久的厂商能够与这些相机大厂竞争,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
RX100的定位在这场比赛上比较尴尬一点,因为它是在过去所谓的高阶DC与无反光镜相机中间再切一块的“更高画质高阶DC”,所以光就规格来看RX100是可以预期有“大胜”这样的结果出现。在比赛之前一直担心其他对手会被RX100“打趴”的我,终于在把所有相片上传到到电脑之后松了一口气。感光元件的面积大固然是先天优势,但是相机不仅仅是划素、景深与感光度而已。而且他牌的相机实力也不容小觑。
虽然是六台中片幅最大的相机,却也是体积最小的一台,连女生都可以轻松单手掌握的RX100藉着它的体积绝对可以吸引到不少消费者。伴随着2020万的高划素,RX100在每一项上面都能够比其他产品获得更多的放大细节,还有它快得令人乍舌的图像处理速度,使用单张拍摄连按也可以像连拍这样的快速,几乎感觉不到的快门时滞,都可以让拍摄的步调变得很快,不需要多花时间等待。还有不得不提的浅景深,虽然与XF1、XZ2的最大光圈都一样是f/1.8,但因为感光元件较大的优势,让景深甚至可以比另外两台f/1.4来的浅,而且相当明显。若想要拍出前景清楚而背景模糊的画面,RX100在这六台里几乎可以说是第一选择。另外RX100在画质在光圈全开的时候会有点软,而且在使用钨丝灯的环境下很容易偏黄;还有虽然并没有特别更动RX100的对比度设定,但它所拍出来的的画面对比度就是会比较高;在同画面下RX100的测光似乎会比其他相机来的暗,也请大家留意。最后不得不提的是,RX100的售价相对于其他五台相机来的高出许多,也是各位想入手的朋友必须多加斟酌的重点囉~
------------------
这次的PK赛,因为各厂商能同时借测的时间不多,测试内容未能完善,有些部分实在非常希望能够重拍,但因相机必须收回之故,所以在截稿前无法让各位看到最完整的一面,实在深感抱歉,也希望各位能够谅解,并且能从中获取资讯,来做为选择相机之依据。希望对正在苦恼该选哪台的你有所帮助,也非常感谢你的赏文。
特别感谢:
摄影协力:吉姆林
影片制作:大庞
------------------
文章看得那么辛苦,当然要给各位福利一下囉!!本次协助介绍人像的模特儿夏芯爱,除了有气质又敬业之外,自己也是个相机迷呢!感谢她的协助,让这篇文章更具有参考性。
(登入後即可下載檔案)
(登入後即可下載檔案)
消费型数码相机综合讨论区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莱卡显微镜光圈太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