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木耳有毒吗茵放冰箱里是还会有毒

食用野生菌易中毒 你还吃野生菌吗?_社会_新闻频道_毕节试验区网
食用野生菌易中毒 你还吃野生菌吗?
讯 每年5月到11月毕节进入多雨期,潮湿的天气令野生菌进入了生长旺盛期,同时这段时间也是全国食用野生菌中毒高发时段,为切实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这里提醒大家:请勿食用野生菌!
全国各地因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频发:
6月24日,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治州发生了一起比较严重的家庭聚餐式野生菌中毒事件。就餐的15人均中毒,其中2人死亡,3人重症,另有10人还在救治。
7月27日,周圆一家上山采野生菌,中午就把采摘回来的菌子炒了吃,结果,一家6口人纷纷出现中毒症状,导致其奶奶和小侄子抢救无效死亡。
9月13日,家住贵阳市龙洞堡的罗先生惠水县吃酒回家时,见高速路边有人在兜售野山菌,便买了些回家,结果一家4口吃了后,全部中毒住院。
而仅仅2011年至2014年这四年间,贵州收到食用野生菌中毒报告115起,占四年来食物中毒事件的41.67%,共造成547人中毒,其中52人死亡,占食物中毒死亡人数的59.1%。看看这些数据,所有食物中毒事件中食用野生菌中毒死亡人数最高,高发的中毒事件给了我们怎样的警示,以后你们还敢吃野生菌吗?
野生菌味道鲜美,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经常食用菌类,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有很多帮助。而食用野生菌却潜藏着中毒的危险。据有关资料显示,一次多食或连续食用野生菌,会导致人体血糖降低。因此,即便不中毒,多食野生菌也会出现全身无力的现象。
而食用野生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二、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减低,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三、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四、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五、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黎荣)
责任编辑:李梅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热门搜索:
食用有毒野生菌的危害
食用有毒野生菌的危害
板报大全app,黑板报、手抄报一点就通!
野生菌的种类很多,现在的季节又是产的季节。食用菌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优质美味食物,但是别误食用了有毒的野生菌,会造成中毒,严重者会导致肝肾功能、神经系统功能损伤,当前还没有专门特效的药物治疗,死亡率很高,所以食用必须谨慎。今天查字典板报网就给大家分享了食用有毒野生菌的危害:
1、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的有80余种。
2、神经中毒型: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已知的有60余种。
3、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4、肝脏损害型:主要是含有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引起这类中毒的20余种。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死亡率较高。
所以我们要学会识别有毒的野生菌,如果不小心吃到的话,要及时就医,以上就是由查字典板报网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用,如果觉得有用的话,那就请继续支持关注查字典板报网
提示:1、图片经过缩放处理,请点击图片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原图,或将图片存盘至电脑查看。
2、本手抄报图片为网友推荐而来,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在本站展示仅为网友借鉴、欣赏他人作品时提供方便。如有任何疑问,请与本站联系。
3、欢迎您向本站提供推荐你的手抄报制作全过程。
上一篇::
周边的人在浏览:
板报素材分类
相关专题黑板报素材
最新板报推荐野生菌的辨别、食用常识及中毒自救方法
&&&&&&&&&&&
&标题作者智能&&
>>>>>>本页
野生菌的辨别、食用常识及中毒自救方法
恩施新闻网  日15:34
  一、野生菌中毒症状
  夏季是食菌中毒的多发期,食菌中毒者绝大多数人都是胃肠炎型轻度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还有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躁、幻视等症状。如果中毒严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坏死和溶血性的中毒。
  二、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原因
  (一)误食有毒菌类。常见的野生菌种类繁多,但能食用的菌类只有30--40种。一些有毒菌与无毒菌外形相似或混杂生长,常常误采误食而发生中毒。
  (二)加工环节失误。即使是无毒的野生菌,如果加工过程中没有煮透煮熟,食用后也可能发生中毒。
  (三)生长环境因素。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有毒矿物,误食这种地方生长的菌类,食用后很容易发生中毒。
  三、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在我国,毒菌约有180多种,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30多种。一般来说,有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菌帽上可能会有疙瘩、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类上有菌托、菌环。有毒菌摘断后通常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有毒菌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菌类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菌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二看颜色。有毒菌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有毒菌采摘后一般很快变色。三看形状。无毒菌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菌菌盖中央一般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一般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四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菌撕断菌秆,无毒菌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菌的分泌物稠浓,一般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五闻气味。无毒菌有特殊香味,无异味。有毒菌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六是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菌,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四、食用野生菌注意要点
  (一)不要购买和采摘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野生菌。
  (二)对自己熟悉并确定为无毒菌的,也不要混杂加工食用,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杂炒煮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加工野生菌一般要通过高温煮透,降低毒性。
  (三)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物质可能与酒中所含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发中毒。
  五、食用野生菌中毒后自救要点
  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二)及时前往医院治疗。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喉部,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  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三)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四)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五)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来源:恩施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生活信息&一网打尽&&
本土网购&应有尽有&&
| 恩施日报社 恩施新闻网 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或镜像&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野生竹笋有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