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微西弗/h强度的辐射强度会穿透人体吗

苏州今天测出辐射剂量80nSv/h
相比往日无变化_苏州新闻网
苏州今天测出辐射剂量80nSv/h
相比往日无变化
来源:苏州新闻网
&&& 苏州新闻网讯(记者 王楠 车晋彧)日本时间16日清晨5时45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4号机组再次发生火情,日本媒体报道称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正在向日本地区扩散,这一消息再度引起周边国家公众恐慌,担心辐射范围会逐渐扩大,影响周边地区。自3月12日起,苏州市环保局已启动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展开监测工作。
&&& 今天下午,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利用实验室里的各种仪器,对苏州地区的辐射情况进行了监测。首先是检测大气中放射性剂量率,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所接受到的辐射含量,检测结果显示大气中放射性剂量率为80nSv/h。根据换算原理,1毫西弗(mSv)=1000微西弗(μSv),1微西弗(μSv)=1000纳西弗(nSv),一般人体照射一张X光片全身就会等效吸收6万nSv的剂量,由此可见检测出的80nSv剂量对人体较为安全。第二项要进行的是表面污染源测试,通过查看衣服等人体外部数据检测辐射情况。经过两项专业检测,苏州地区辐射剂量均未发现异常,和平日里学生进行试验的结果基本相同。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2(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幻幻]
点击排行榜查看: 2704|回复: 3
您需要了解的,有关放射线(辐射)与人们日常生活
积分经验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夜色阑珊 于
23:49 编辑
插图_conew1.jpg (182.71 KB, 下载次数: 20)
18:28 上传
专家认为,日本核泄漏造成的辐射危险离我们较远,对我国的影响有限,无需恐慌。日常生活中的核辐射则是无处不在的。事实上,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辐射:从穿越星系而来的宇宙射线、核电站的核燃料到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从医院的X光机到阳光里的紫外线,从手机、微波炉、高压线到电视台广播台的信号塔,辐射无所不在,到处都是可能成为人们畏惧辐射的对象。对此,也不必过分担忧,只有过量的放射性照射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 &3月11日发生的日本9级强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受损泄漏,周边居民被迫疏散。14日,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初步统计称,日本地震海啸灾区有190人遭受辐射污染。核泄漏辐射不仅令当地民众和救援人员感到危险,居住在日本岛国附近的我国沿海的民众无不担心这次核辐射是否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虽然国家多个部门都一致表示,根据核泄漏程度综合分析,现阶段中国基本不会受到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辐射影响。但昨日,众多网友在网上的提问仍显示出对核辐射的担忧和恐慌:核放射物质会不会被风吹过来?核辐射具体对人体有哪些危害?辐射危害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怎样远离辐射?
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专家介绍,核辐射就是放射性元素产生的辐射,主要分为两类: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生活在地球上,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受到天然存在的各种电离辐射的照射,这种照射统称为天然本底照射。天然辐射包括宇宙射线和天然放射性核素,是人类接受辐射照射的主要来源。人工辐射是指与核相关的人为活动引起的对公众的照射,主要包括医疗照射、核爆炸和核动力生产。核爆炸在大气层中形成人工放射性物质,使环境受到广泛的污染。核能发电等核动力生产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于环境中。医疗照射来源于X线诊断检查、核医学诊断以及放射治疗。
西弗:辐射防护剂量国际标准(1毫西弗=1000微西弗)
描述辐射防护剂量学的国际标准单位是“西弗”。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疾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根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的数据,每人每年可接受的辐射剂量在2.4个毫西弗(辐射剂量单位,1毫西弗=1000微西弗)。其中,来自空气中氡的剂量就为1.16个毫西弗,接近人均接受剂量的一半。辐射剂量超过4000毫西弗,则可能致死。
据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外部辐射量一度达到每小时1.557毫西弗。这个辐射量只相当于一个人接受十几次X光检查,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也会接受30微西弗辐射。
辐射引起的生物效应
放射线引起的生物效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确定性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而且存在一个阈剂量。人体不同组织或器官对射线照射的敏感程度差异很大。一般而言,这些组织效应发生的频率随剂量而增加,其严重程度也随剂量而变化。比如男性睾丸,一次达到0.15毫西弗的照射剂量,就可引起暂时不育,达到3.5毫西弗,就可引起永久不育;女性卵巢,一次达到2.5毫西弗的照射剂量,可造成不孕;骨髓受到0.5毫西弗的照射,可以引起造血功能的降低。尤其是乳腺、甲状腺、性腺等部位,对射线的敏感程度更强。随机性效应被认为无剂量阈值,其有害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的大小无关,能发生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通常由辐射引起癌的概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随机性效应是X射线在低剂量率、小剂量照射时对人群的主要危害。
&&一次全身CT致癌风险增加7%-9%
&&在人工辐射中,离我们最近的就是医疗照射,医疗照射是人类受到人工照射的主要来源。任何方式的X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受检者都要承受不同程度辐射致癌的风险。辐射致癌的危险度与受检者所受X线辐射量(剂量)成线性无阈关系,即受照剂量越大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CT扫描检查是所有X线检查中病人接受辐射剂量最大的检查。
&&我国现行辐射防护的基本剂量限值规定公众照射的年有效剂量为 1毫西弗。医学照射造成的辐射剂量较轻的是胸部、口腔、四肢的X射线诊断,接受的有效剂量每次约0.01毫西弗,引起的癌症附加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1.5,可以忽略不计,但做CT的引起的癌症附加发病率万分之六。以CT为例,做一次胸部CT相当于拍400次X光胸片,做一次全身CT扫描的辐射量就更大,接受一次全身CT照射,对人体造成辐射致癌的概率要增加7%-9%。因此,可以说做CT检查也是有风险的,同样需要权衡利弊,除了出于检查病灶和治疗的需要,普通体检中是不应该推荐受检者接受CT扫描的。
&&因此,进行X线检查之前开单医生应作利弊分析,只有利(查出病、找出病灶或排除……)大于弊(辐射致癌风险)的检查才是正当的。在没有严格剂量控制的情况下,不建议采用X线开展乳腺癌的普查。
&&放射性检查和治疗要慎做
&&在放射性检查中,按要求是要对非受照部位做好屏蔽防护措施的。铅对X射线的防护效果较好,含铅织物被用于作为医用屏蔽防护用品,医院必须配备放射检查的防护用品。除了暴露拍照部位,医院应该对受检者提供铅围脖保护甲状腺,还应该有铅帽、铅床单等,对头部和非受检部位进行屏蔽。在医院做检查时,经常有家属陪护进入放射场所内,对陪检者也要求做好防护措施。一些学校集中安排学生体检时,经常有十几个孩子一同进入拍片室等候拍X光片,那就相当于拍了十几次X光片。
&&正因为射线对人体有影响,所以怀孕妇女或准备怀孕的人需要做放射性检查时,必须跟医生先进行沟通,在考虑和权衡检查的风险和疾病的危害各自的利弊后,再决定是否要做检查。儿童也是对射线更为敏感的人群,在一定要做检查的情况下,更要做好防护措施,尽量缩短受照时间。
&&治疗癌症的放射疗法(放疗)是通过对癌变的部位进行高强度的辐射处理,使得癌细胞大量死亡,达到抑制癌症的目的,但同时也对大量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因此癌症病人的放疗剂量是受到严格控制的。
&&体外照射的防护原则
&&体外放射源对人体造成的照射即外照射,其防护的主要原则是:1.时间防护,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2.距离防护,尽可能远离放射源;3.注意屏蔽,利用含铅防护服、铅板、钢板或墙壁挡住或降低照射强度。接触过放射性物质,要及时清洗。由于辐射对人体损害最大的部位是骨髓,因此会导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接受射线辐射后,可以适当吃一些升高白细胞的食物,如黑木耳等。
& &辐射的敏感组织
& &性腺:主要是影响遗传,性腺自身辐射敏感性并不高,辐射导致生殖细胞肿瘤未见报道。
& &红骨髓:&0.5毫西弗照射,主要诱发白血病。
& &骨:主要影响骨表面上皮细胞,骨本身对辐射并不敏感。
& &肺:辐射导致肺癌主要源于内照射,外照射致肺癌概率与白血病类似。
& &甲状腺:辐射致癌几率较高,癌症死亡较低,预防及治疗较为有效。
& &乳腺:育龄妇女乳腺辐射敏感性较高,致癌几率高于白血病数倍。
& &皮肤:辐射致癌率较低,大剂量照射后易形成肤色、结构变化。
& &眼晶体:可致晶体混浊,是不可逆变化。
亲,快来加 蓬莱信息港 微信号:penglainews
积分经验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点小图看大图
亲,快来加 蓬莱信息港 微信号:penglainews
积分经验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问了一下周围忙着买盐的人,她们说要涨价,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核辐射。
亲,快来加 蓬莱信息港 微信号:penglainews
积分经验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问了一下周围忙着买盐的人,她们说要涨价,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核辐射。
合金装备 发表于
亲,快来加 蓬莱信息港 微信号:penglainews
Powered by中广核 善用自然的能量
理性认识辐射
辐射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无处不在。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木乃至人们的体内,都存在着辐射照射。辐射无色无味,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
辐射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包括宇宙射线和天然放射性核素。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是人类接受辐射照射的主要来源。而人工辐射是指与核相关的人为活动引起的对公众的照射,主要是医疗照射,比例高达98%。
如今,核辐射已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等各方面,成为人们生活进步的助推力。例如:物质材料的辐照保鲜、辐射育种、辐照杀虫(杀菌)、X光、CT检查、放疗、考古和刑事侦查等等。
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有何区别?
电磁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辐射,包括广播电视、无线通讯、雷达发射、高压送变电以及工业、科研、医疗系统中的电磁能应用项目等所产生的辐射。
电离辐射又称放射性。是指与物质直接或者间接作用时能使物质电离的辐射,包括核设施、核技术应用、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等所产生的辐射。
电磁辐射对健康有害吗?
一些社会公众把众多的症状都归结于家中低强度电磁场下的暴露。报告的症状包括头痛、焦虑、自杀和抑郁、恶心、疲劳和性欲减退。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到目前为止,科学证据并不支持这些症状与电磁场中的暴露有任何联系。至少这些健康问题中的一部分是由环境中噪音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或者由于心理上对新技术的焦虑而产生的。
核辐射有什么用途?
如今,核辐射已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等各方面。例如:物质材料的辐照保鲜、辐射育种、辐照杀虫(杀菌)、X光、CT检查、放疗、考古和刑事侦查等。
天然环境的辐射本底值约多少?
希沃特(Sv)、毫希沃特(mSv)、微希沃特(uSv)、戈瑞(Gy)、毫戈瑞(mGy)、微戈瑞(uGy),新闻中这一大堆单位估计已经让大家晕头转向了,那么我们平常环境中的辐射本底,其实又有一个更小的常用单位——nGy。
换算如下,
1000nGy/h=1μGy/h
1000μGy/h=1mGy/h
1000mGy/h=1Gy/h
而Gy和Sv的关系又如何呢?简单来说,如果不考虑人体对剂量的吸收需要考虑的权重因子(这个讲起来又复杂了,如果是辐射源是中子、α粒子的话,权重因子最大会达到20,如果被照射的人体组织和器官不一样,还要考虑不一样的组织权重因子,不在我们这次的讨论范围内),Gy(比释动能)到Sv(当量剂量)可以简化考虑成——1Gy=1Sv。
放射防护中使用的单位和量是什么?
放射性活度
 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简称活度,它的SI单位是“S-1”,SI单位专名是贝可[勒尔](Becquerel),符号为Bq。1Bq=1次衰变/秒。
暂时与SI并用的专用单位名称是居里,符号为Ci。1Ci=3.7×1010Bq或1Bq=1s-1≈2.703×10-11Ci
可用克镭当量来表示γ放射源的相对放射性活度。1克镭当量表示一个γ放射源的γ射线对空气的电离作用和1克的标准镭源(放在壁厚为0.5毫米的铂铱合金管内,且与其子体达到平衡的1克镭)相当。
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称为放射性比度,或比放射性(specific radioactivity)。
照射量(exposure dose)X是dQ除以dm所得的商,其中dQ的值是在质量为dm空气中,由光子释放的全部电子(负电子和正电子)在空气中完全被阻止时所产生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量,即:X=dQ/dm。单位:库仑·千克-1(C/kg)。
暂时与SI并用的照射量的专用单位名称是伦琴(Roentgen),符号为R,目前尚无SI单位专名,与SI单位的关系为1R=2.58×10-4C·kg-1。
伦琴的定义是:在1R X或γ射线照射下,在0.001293g(相当于0℃和760mm汞柱大气压力下1cm3干燥空气的质量)空气中所产生的次级电子在空气形成总电荷量为1静电单位的正离子或负离子。照射量只对空气而言,仅适用于X或γ射线。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定义为dε除以dm所得的商,其中dε是致电离辐射给予质量为dm的受照物质的平均能量。即D=dε/dm。
吸收剂量的SI单位是焦耳·千克-1(J·kg-1),SI单位专名是戈[瑞](gray),符号Gy。
暂时与SI并用的专用单位名称是拉德,符号为rad。1Gy=1J·kg-1=100rad,或1rad=10-2 J·kg-1=10-2Gy。
照射量X与吸收剂量D是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辐射量。照射量只能作为X或γ射线辐射场的量度,描述电离辐射在空气中的电离本领;而吸收剂量则可以用于任何类型的电离辐射,反映被照介质吸收辐射能量的程度。但是,在两个不同量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可以换算。对于同种类、同能量的射线和同一种被照物质来说,吸收剂量是与照射量成正比的。由于X或γ射线在空气中产生一对离子的平均能量约为32.5eV,所以1R的X或γ射线在空气中的吸收剂量约为0.838rad;而在软组织中的吸收剂量约为0.931rad。
相同的吸收剂量未必产生同样程度的生物效应,因为生物效应受到辐射类型、剂量与剂量率大小、照射条件、生物种类和个体生理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比较不同类型辐射引起的有害效应,在辐射防护中引进了一些系数,当吸收剂量乘上这些修正系数后,就可以用同一尺度来比较不同类型辐射照射所造成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或产生机率。
去医院拍片有危险吗?
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辐射。专家介绍,辐射包括天然辐射和人为辐射,人体接受的辐射80%来自天然辐射,20%源于人为的辐射,而在人为辐射中,医疗辐射几乎占据了98%。
当病人到医院看病,进行诊断显影时,如接受X射线、CT、PET、核磁共振、同位素治疗等仪器的诊断而受到一定的照射。这些辐射本身具有一定危害性,但如果不是频繁使用的话就没有关系。
例如肺部透视一次辐射剂量为0.02毫希,拍一次胸片的照射剂量为0.12毫希,作一次CT检查的照射剂量为10毫希。
辐射存在于各个环境中
辐射源几乎无处不在,如电视、冰箱、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办公室里的电脑、复印机、空调,街上的高压线、电视信号发射塔,都会有微量的辐射。
电离辐射的屏蔽
电离辐射虽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也是可以屏蔽的。
α射线,穿透力最小,一张纸可挡住。
β射线,可由金属板屏蔽。
γ射线,穿透力强,但通过设置较厚的混凝土墙,能完全进行阻挡屏蔽。
核辐射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核辐射有天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两种。
天然辐射源。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就一直受到天然辐射源的照射。这种天然存在的辐射源称为天然辐射源,这种辐射称为天然辐射。天然辐射源主要来自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
(1) 宇宙射线来自太阳和星际空间,主要由中子、质子、电子和各种介子等高速粒子组成。这些粒子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可辐射到地球,但在穿越大气层时其能量已损失殆尽,这时对人体造成外照射并不构成辐射健康危害。宇宙射线的强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指数增加,所以,在太空、高原旅行或乘坐飞机时,宇宙射线对人类的辐射是不可忽视的。
宇宙放射性核素是宇宙射线与大气层中和地球表面的氧、氮等多种元素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宇生放射性核素约有20多种,其中3H、14C、7Be和22Na对人体的辐射剂量贡献较大,已受到人们的关注。
(2) 自有地球以来就存在于地壳内的放射性核素,称为原生放射性核素。原生放射性核素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衰变系列的核素,主要是铀系(238U放射系)和钍系(232Th放射系)两个系的一些核素;另一类是无衰变系列的放射性核素,如40K、87Rb等。原生放射性核素广泛存在于地球的岩石、土壤、江河、湖海中。这些核素的活度浓度和分布随着岩石构造的类型不同而变化。通常花岗岩中的活度浓度最高,土壤和岩石中所含的铀、钍、镭、钾等元素,以40K的活度浓度最高。
人工辐射源就是用人工方法产生的辐射源。
人工辐射源主要有核设施、核技术应用的辐射源和放射性尘埃等。
(1) 核设施指核动力厂(核电站、核热电厂、核供汽供热厂等)和其他反应堆(研究堆、实验堆、临界装置等);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和后处理设施;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理设施等。如核反应堆利用中子与重核(称为核燃料,如235U)相互作用发生裂变反应,在这过程中产生中子、γ射线及其他一些放射性核素,如 铯-137、碘-131等。
(2) 核技术利用中主要有密封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源,在医疗、工业、农业、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的使用。因这些放射源的使用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紧密相关,如辐照加工用钴-60、料位仪用铯-137、工业探伤用铱-192源等,需要密切关注并做好防护工作。
(3) 放射性尘埃早期主要是核武器试验时产生的放射性尘埃随大气扩散造成的,另外还有核电站事故释放的一些放射性核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尘埃中的短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早已难寻踪迹,只留下极少量的较长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如铯-137,在周围的土壤中仅可以用仪器分析出,影响已忽略不计。
什么是核辐射?核辐射有哪些种类?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核辐射包括α、β质子等带电粒子及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γ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这些粒子在放射性核素发生变化时以射线的形式发射出来。就是通常所说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中子。
如何防护α射线?
由于α粒子穿透能力最弱,一张白纸就能把他挡住,因此,对于α射线应注意内照射,其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是呼吸和进食,其防护方法主要有:(1)防止呼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失误;(2)防止伤口被污染。
如何防护β射线?
β射线穿透力比α射线强,比γ射线弱,所以β射线用一般的金属就可以阻挡。但是,β射线容易被表层组织吸收,引起表层组织的辐射损伤。因此其防护就复杂得多:(1)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的物品,以防皮肤表面的污染和辐射危害;(2)防止伤口被污染;(3)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4)必要时应采取屏蔽措施。
如何防护γ射线?
γ射线穿透力强,可以造成外照射,其防护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尽可能减少受照射的时间;(2)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因为受照射剂量率与离开辐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3)采取屏蔽措施。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剂量。屏蔽的主要材料有铅、钢筋混凝土、水等,我们住的楼房对外照射来说是很好的屏蔽物体。
所谓的放射性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指具有能自发地放出射线属性的物质,这些物质的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其发生核转变的过程中,自发地放出由粒子或光子组成的射线,并辐射出原子核里的过剩能量,同时本身转变成另一种物质或成为原来物质的较低能态。其所放出的粒子或光子,会对周围介质或机体产生电离作用,造成放射性污染或危害。有时放射性也称为电离辐射。
生活中有哪些辐射
辐射存在于整个宇宙之间,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等。
人类所受到的集体辐射剂量主要来自天然本底辐射(约76.58%)和医疗(约20%),核电站产生的辐射剂量非常小(约0.257%)。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在所有认为因素导致的辐射中,医疗辐射所占的比例高达98%。
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们会受到更多的宇宙射线的辐照吗?
宇宙射线的强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指数增加,所以,在太空、高原旅行或乘坐飞机时,宇宙射线对人类的辐射是不可忽视的。
室内装修会带来放射性污染吗?
近年来,花岗石用于室内装饰在我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影响天然石材放射性水平的因素主要是石材矿床的岩性,大理石、板石和黑色花岗石基本属于6类石材,其使用范围不受任何限制;红色酸性岩和碱性岩具有较高的放射性比活度。限制放射性水平较高的石材用于居室内装饰,将有效地降低室内环境辐射水平,减少公众所接受的天然辐射剂量。
在《天然石材产品放射性防护控制标准》中,按石质建材中的放射性比活度分为三类:A类:使用范围不受限制;B类:不可用于居室、内饰面,可用于其他建筑物内、外饰面;C类:可用于一切建筑物的外饰面。我们在购买石材装饰材料时一定要索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分析测试资格认证的“CMA放射性分析测试证书”及产品的适用范围。如果是铺在居室内的石材,最好选用A类,而且每个品种都应该有相应的检验报告。
使用电脑、手机和WIFI对人有什么影响?
首先,wifi无线上网使用的电磁波波段一般是2.4GHz到5GHz,和手机使用的射频电磁波波段比较接近(比手机使用的频率稍微高一些),属于非电离性辐射,主要是对人体组织的加热作用可能影响健康,需要比较大的强度才会造成伤害。
其次,无线上网的辐射大小主要取决于信号的功率,和无线路由器的带宽没有必然联系。
无论笔记本电脑还是手机,他们的辐射值通常都在毫瓦每平方米这个水平上,远低于国际非电离性辐射委员会制定的安全上限——10瓦每平方米(这个上限值只是一个以防万一的安全限制,并不是说超过这个值,就会生病,只是会有轻微的健康风险)。
和手机辐射一样,无线上网的路由器和笔记本电脑一端产生的辐射都在安全范围以内,不必惊慌。
去医院拍片有危险吗?
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辐射。专家介绍,辐射包括天然辐射和人为辐射,人体接受的辐射80%来自天然辐射,20%源于人为的辐射,而在人为辐射中,医疗辐射几乎占据了98%。
当病人到医院看病,进行诊断显影时,如接受X射线、CT、PET、核磁共振、同位素治疗等仪器的诊断而受到一定的照射。这些辐射本身具有一定危害性,但如果不是频繁使用的话就没有关系。
例如肺部透视一次辐射剂量为0.02毫希,拍一次胸片的照射剂量为0.12毫希,作一次CT检查的照射剂量为10毫希。
吸烟会有辐射吗?
如果是烟瘾大的人,一天抽一包烟,一年下来受到的剂量在0.5~1mSv/a。
人类能够离开电离辐射吗?
实际上,人类的生活没有一刻离开过电离辐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 宇宙射线;2.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性; 3.人体内部的放射性。微量的放射性不会危及健康。
人类的很多活动都离不开电离辐射。例如,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0.25毫希/年。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希;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0.01毫希;每天抽20支烟,每年有0.5~1毫希;一次X光检查0.1毫希等等。
有人说,使用电脑后,脸上会吸附不少电磁辐射的颗粒,因此要及时用清水洗脸,这样将使面部所受到的辐射减轻70%以上,这是真的吗?
电脑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电脑里的各种电路,并不会产生类似放射性物质小微粒的东西。所以,当你坐在电脑前,打开电脑,身体就会受到电磁辐射,当电脑关闭后,电磁辐射也会立刻停止。脸上不会有“残余的微粒”,也就没有必要洗掉了。
在电脑旁摆一盆仙人掌吸收辐射有没有用?
如果植物的分泌物能吸收辐射的话,防辐射门就不会采用厚重的水泥和重金属铅制作了,用含有植物分泌物的物质直接填充效果岂不是更好?所以,把植物放在电脑旁边防御辐射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孕妇必须穿防辐射服来保护baby么?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日常非电离辐射会导致孕妇流产率、胎儿畸形率上涨,也不会导致新生儿出生体重过低。孕妇无需特别防护。
坐飞机会受到辐射照射吗?孕妇能坐飞机吗?
我们坐飞机的时候,到底会接受到哪些辐射,又接受到了多少辐射量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模拟一下飞行的过程。
其实在去机场的路上,就已经在接受着天然的辐射——天然本底辐射,这种辐射基本是躲不开的,因为它包括食物、吸入(氡),宇宙射线、地表γ。这些辐射加起来影响你一年,是2400微西弗,而人类的一年安全辐射剂量是5000微西弗。好吧,还没飞上天,我们已经默默接受了接近一半量的安全剂量。
到了机场,先别急着上飞机,得先过安检,行李的安全检查用的是X射线。好在它的剂量比较小,只要你不把手伸入橡皮防护条内,那你接受到辐射最多不会超过5微西弗,看来这量并不大,可以忽略。如果登机的地点是美国,那你可能还要可能额外享受到15微西弗一次的人体X线扫描检查。
终于可以起飞了,现在唱主角的辐射源就是宇宙射线了,这是一种从宇宙空间进入地球的高能粒子流。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计算过一次10小时飞行受到的电离辐射量约30微西弗。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辐射防护机构都建议,普通公众因商业航班而增加的辐射暴露限值为每年不超过1000西弗。这需要飞行300多小时,按波音737的800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计算要绕赤道飞7圈!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心里有数了吧,只要你一年飞行距离不超过赤道的的7圈,你接受的辐射量都是安全的。
而对于孕妇来说,坐几次飞机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空姐怀孕了也不过还是再说一下另一个问题,孕妇处于生理的高凝状态,发生血栓的风险更大,而坐飞机(尤其是长途飞行)也是发生下肢血栓的危险因素,因此坐飞机时一定多活动活动。可以工作呢,一般乘客本身飞的也不频繁,这个辐射量真没比本底辐射(每年大约2.4mSv)高多少。
在核电站工作的辐射剂量有多大?
辐射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人类所收到的集体辐射剂量主要来自于天然本底辐射(约76.58%)和医疗(约20%),核电站产生的辐射剂量非常小,约为天然辐射本底的0.25%。
核电站工作人员中并不是所有员工都会接触到辐射,正常情况下只有生产线员工可能因为工作关系会受到极少量辐射。对于员工辐射,国家有规定限值,企业则有更严格的内部控制。目前我国核电厂未发生员工受到超过国家规定限值辐射的情况。各核电厂会根据辐射剂量水平进行分区管理,对于较高水平剂量区域会设置严格的辐射防护监控措施,保障人员安全。企业对所有员工均进行辐射剂量监测。
核电运行经验表明,正常运行工况下,在核电厂工作的人员受到的辐射照射剂量与普通人群没有显著的差别。绝大多数核电厂的工作人员在一年中因工作所受到的照射剂量甚至低于乘坐一次飞机所受到的照射剂量。
核电厂周围居民因核电站运行所接受的年平均剂量不足0.01毫希弗/人,远小于公众所接受的天然本底辐射年剂量(2.4毫希弗/人)的水平。
使用电脑、手机和WIFI对人有什么影响?
首先,wifi无线上网使用的电磁波波段一般是2.4GHz到5GHz,和手机使用的射频电磁波波段比较接近(比手机使用的频率稍微高一些),属于非电离性辐射,主要是对人体组织的加热作用可能影响健康,需要比较大的强度才会造成伤害。
其次,无线上网的辐射大小主要取决于信号的功率,和无线路由器的带宽没有必然联系。
无论笔记本电脑还是手机,他们的辐射值通常都在毫瓦每平方米这个水平上,远低于国际非电离性辐射委员会制定的安全上限——10瓦每平方米(这个上限值只是一个以防万一的安全限制,并不是说超过这个值,就会生病,只是会有轻微的健康风险)。
和手机辐射一样,无线上网的路由器和笔记本电脑一端产生的辐射都在安全范围以内,不必惊慌。
核电站附近的居民剂量辐射有多大?
核电厂周围居民因核电站运行所接受的年平均剂量不足0.01毫希弗/人,远小于公众所接受的天然本底辐射年剂量(2.4毫希弗/人)的水平。
去医院拍片有危险吗?
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辐射。专家介绍,辐射包括天然辐射和人为辐射,人体接受的辐射80%来自天然辐射,20%源于人为的辐射,而在人为辐射中,医疗辐射几乎占据了98%。
当病人到医院看病,进行诊断显影时,如接受X射线、CT、PET、核磁共振、同位素治疗等仪器的诊断而受到一定的照射。这些辐射本身具有一定危害性,但如果不是频繁使用的话就没有关系。
例如肺部透视一次辐射剂量为0.02毫希,拍一次胸片的照射剂量为0.12毫希,作一次CT检查的照射剂量为10毫希。
电吹风是高辐射的杀手吗?
网传连续三次使用电吹风的辐射累积量等于照一次X光的辐射量,而且电吹风长时间近距离作用于头部,杀伤力很大。事实上,电吹风的工作功率较大,的确可以辐射出较强的电磁场,但其属于低频率的电磁场,辐射强度很低。说电吹风是高辐射杀手的说法不靠谱。
被微波炉加热过的食物会致癌不?
微波炉和手机一样,它们使用的电磁波属于非电离性辐射,并没有电离性辐射那种让细胞癌变的本领,只有热效应而已。
手机一格电,辐射大千倍?
经常在网上看到或听人说,手机只剩一格电的时候,辐射是平时的1000倍。其实是混淆了“一格电”和“一格信号”了。一格信号的时候,辐射功率可能是信号最好时的1000倍甚至以上,但还是很小,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
善用自然的能量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1001号深圳科技大厦
新浪微博扫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辐射4 穿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