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家校共育育内容主要摘要

09-1007-0708-2809-09
09-1909-0309-1909-03
◇本站云标签
◇热点推荐【微访】愿“家校共育”之花遍开_热门话题_我爱台球网
我爱台球网-www.52tq.net
【微访】愿“家校共育”之花遍开
万威达集团(番禺万豪儒林小学) ·
09:23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今天我有幸,约到了我校家校共育副会长,401班学生吴泓烨的妈妈,来校与我共同聊一聊,有关家校共育方面的话题。董老师:周会长你好!见到你很高兴。请问:您认为家校共育有必要吗?周会长:我认为家校共育很有必要,因为教育好孩子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庭和学校相结合,才能不给孩子留下教育的缝隙和死角,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所以我认为,家校共育很有必要。董老师:周会长,您刚才说得很好。您作为我们番禺万豪儒林小学家校共育的副会长,您认为家校共育应该以什么为指导思想呢?周会长:我认为,为提升学校“儒林国际文化”教育品牌,以“培养一个好孩子,幸福美满一家人”为教育承若,以树立学校良好口碑为目标,我校的“家长学校教育委员会”将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扎实做好家校共育,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家教知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努力提升广大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引领家长认同“儒林国际文化”,从而达到“家校共育”与“提升教育品牌”双丰收。董老师:您认为,家校共育今后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呢?周会长:携手架起连心桥 家校共育栋梁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携手架起连心桥 家校共育栋梁材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家校共建 携手共育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由于沟通的不畅,教师和家长之间经常会产生一些误会和矛盾,因此相互抱怨、指责,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的教育效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所以,针对上述情况提出:首先,家长和学校要认识到家校沟通共建的重要意义,主动地相互沟通;其次,通过多种方法:如,“校讯通”、“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等实现家校共建共育的目的。中国论文网 /4/view-3652930.htm  关键词:家庭;学校;共建共育;随笔  中图分类号:G629.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6—02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和一个十岁孩子的家长,我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很多家长把小孩送到学校,就把所有的教育责任推到老师手中,对小孩在校的表现要么不闻不问,要么动辄埋怨老师没教好。老师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是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我也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家长对老师的命令如领圣旨,从不敢违抗,而老师成天让家长做这做那,如给孩子批改作业等,把本应是老师自己的事都推给了家长。面对双方的相互指责和不理解,我经常在想:如何加强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把抱怨不休和相互指责变为互相理解和主动配合,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助力加油。  为此我读了一些关于教师与家长沟通方面的书,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等,获得一些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认为要解决教师与家长的矛盾,就要从家校共建共育做起,具体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认识家校共建的重要意义  首先,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各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无论是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还是学校教育的科学体系、循序渐进,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人文影响,都不可或缺,而且应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教育应有全方位、综合整体的考虑和设计。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需要紧密而有效的配合,两者之间,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位或不足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影响教育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规范的管理、专业的师资、丰富的设备设施、所以说学校教育是核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其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以孩子为教育主体,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共建,总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享受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学校教育由于现行体制设计,要求对全体学生以统一的教学大纲为指导,施以统一规范和标准的管理和教育,有人形象化地比喻为“人才流水线”,对所有学生的要求和培养目标都是大体一致的。但是,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大不相同,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而孩子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学校教育必须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人。  充分认识家校共建共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共建教育意识,才能使教育的途径得以畅通,教育才能有成效。学校与家庭若在学生教育问题上产生分歧,在这两种环境中所进行的教育必然相互冲突、抵消,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种种的困难,降低学校教育的效率。  二、建立多种家校沟通共建渠道  相互理解、支持、配合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的沟通,为此,可采取以下十二种方式,不论是通衢大道,还是曲径通幽,目的都在于建立家校沟通的平台和桥梁。  (一)建立“家长委员会”共管共建制度  每年新生入学后,学校出面在家长中宣传,成立家长委员会。通过一年时间的接触了解,一批思想素质高、文化水平高、号召力强的家长浮出水面,但家长委员会成员最好是来自社会各阶层懂教育、甘愿奉献、教子有方的家长,最后通过选举,产生家委会代表。这些成员必须对家委会工作有激情,并热心于公益事业。在班级家委会初步建立后,再由每个班举荐一位家长到年级,成立年级家委会,依此类推,成立学校家委会。  家长委员会直接参与学校管理,有利于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方法、目标,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使行为规范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家长委员会是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家长委员会作为一个与学校教育机构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教育组织机构,有利于形成家庭、学校教育的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科学的家访制度  建立科学的家访制度,号召班主任、科任老师和行政干部深入家庭,有针对性地开展“送知识、送方法、送温暖”的家访大行动。及时把新理念、新方法送给家长,把关爱送给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的孩子,重点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家访的目的是家校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三)坚持“重大节日、重要活动邀请家长观摩”制度  学校有大型的全校性活动,如迎新汇演、社团汇报、校园文化节、年级活动和班级活动,邀请全体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展示学生风采,学校形象。通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也促进了学校和家庭的有效沟通,拉近了师生距离。而每一次的开放活动,也是令家长最为开心、最为自豪的日子。为学校作贡献的家长被表彰;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优秀作业、优秀作品,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登上“星级学生”光荣榜,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演示科技获奖作品,有的家长聆听孩子朗诵经典……没有什么比孩子的成长成功更令家长们愉悦,所以这样的观摩活动最受家长欢迎,最容易建立家校之间互信的关系。  (四)建立“校长微博”制度,热情为家长解决问题  微博将作为一个全新的沟通渠道。借助网络,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更加便捷和畅通。传统的电话、意见箱等联络方式由于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特别是如今年轻人已经不习惯用这样的方式与上级沟通,他们更愿意用网络媒体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作为管理者,校长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通过微博与被管理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更利于学校管理措施的及时落实。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校共育日志范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