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I Radeon HDati5770显卡驱动和NVIDIA GTS450哪个更好

今日显卡导读
&&&&&& &&&主流A卡大混战!市售HD横评
主流A卡大混战!市售HD横评
日 00:46&出处:&【原创】 作者:李晓晟 编辑:
市售HD横评
  泡泡网显卡频道2月15日&2009年9月发布了首款DX11显卡,这款显卡的出现正式宣告了DX11时代的到来。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如今市场上从入门级一直到旗舰级的产品均已全面支持DX11,由此可以说目前DX11已经全面普及。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最为关心的产品,就莫过于定位主流级市场的产品。
   目前主流级市场的产品主要有NVIDIA的GTS450以及的HD,GTS450在发布时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可能就是它那恐怖的频率了,但在实际卖场中各厂商产品的频率却是参差不齐,达到核心默认875MHz的凤毛菱角。而反观AMD方面则很少有产品出现低于官方默认频率的情况发生。
   而在定位方面AMD则更为细化,HD5770与HD5750两款产品定位一高一低,形成了对GTS450左右夹击之势,增加了用户的选择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将目前市售的HD的热门产品做一横向对比,看看哪款产品最值得购买。
Juniper核心架构及规格详解
   HD5770和HD5750都基于AMD代号为Juniper的中端GPU,因此在横评正式开始之前,首先对这颗GPU进行详细的解析:
▲ Juniper(RV840)核心架构图
   通过架构图来看,Juniper核心无论SIMD阵列还是ROP输出部分都只有RV870的一半,也就是说流处理器、纹理单元、光栅单元、一二级缓存、显存控制器全部减半。Cypress很像是由两颗Juniper组合而成的核心。
▲ Juniper(RV840)核心实拍
   上图为游标卡尺的实测数据,Cypress的封装面积正好是Juniper的两倍。笔者测出来Cypress的核心面积是350mm2,但AMD官方公布的核心面积是334mm2,有一定的出入。
● HD5000系列DX11显卡:命名规则一目了然
   与NVIDIA不同,AMD产品线的命名策略十分清晰,HD5800系列定位高端,HD5700系列定位中端,每一个系列又分为两款产品:后缀70代表高频高规格,后缀50代表低频低规格。由于新一代GPU的规格全面翻番,因此新中端显卡的定位正好与上代高端处在同一档次。HD5870/HD5850和HD5770/HD5750规格全表:
   可以看出,虽然四款显卡的价格定位和性能差距很大,但公版输出接口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双Dual-Link I、HDMI、DP四接口配置,完整保留了AMD创新的“Eyefinity”技术,最大支持三个的分辨率,为游戏玩家提供三屏环幕输出。
HD千元市场四大优势
   HD5000发布后,AMD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更新换代,在很多方面都扩大了对NVIDIA的领先优势,不得不令对手加快脚步、不停地追赶,这也为GPU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断的日新月异。
● DX10.1已经过时了!DX11大势所趋
   随着费米的高调上市,NVIDIA终于进入了DX11,但是无论旗舰的GTX480还是最新的GTX460,动辄上千的售价还是将大多数消费者挡在篱笆外面。更多人真正关注和购买的是入门和主流级市场的产品。在这里,GTS250、260、9800GT等还是停留在DX10的阶段,而GT220和GT240刚刚迈入DX10.1的大门……
● G过时了!显存的未来属于低功耗的GDDR5和gDDR3
   HD5770的显存频率为4800MHz,与HD5870相等,而HD5750的显存默认频率也高达4600MHz,这都是拜第四代GDDR5显存所赐,采用最新54nm工艺制造的显存不仅拥有超高的频率,而且功耗发热控制非常完美。
  GDDR5看似频率超高,但由于采用了8bit预取及双DQ总线技术,因此实际运行频率并不比GDDR3高,再加上其它新技术的辅助,功耗与发热控制相当出色。相比之下,NVIDIA采用GDDR5的高端桌面显卡频率还是在4000左右徘徊,而千元以下的主流市场上老迈的GDDR3依然在服役。
▲ GDDR5卓越的各项性能必然取代GDDR3和gDDR3
   GDDR3目前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虽然频率带宽依然不低,但在功耗发热方面毫无优势可言。未来GDDR3显存颗粒将会被DDR3内存颗粒所取代,这类专供显卡使用的DDR3内存被称为gDDR3或者sDDR3,它与DDR3内存的特性完全相同,都使用了8bit预取技术,因此核心频率只有GDDR3(4bit预取、技术)的一半,功耗发热成本比起GDDR3都更具优势。
● HDMI音频过时了!HD5700比HDMI声卡都强
   NVIDIA终于放弃了“飞线式”HDMI音频输出,在GT220和GT210核心中,整合了专门音频模块为HDMI输出声音信号。其实这一功能早在三年前的HD2000时代AMD全线显卡都已经实现,现在还有什么诱惑力吗?
   三年时间、三代产品过去了,用户对HDMI音频输出又有了新的要求,因此AMD与时俱进对内置的音频模块进行大幅升级,如今HD5000全线显卡都能够通过HDMI接口向AV功放输出7.1声道音频,除了传统的AC-3、AAC外,首次支持次世代的Dolby TrueHD和DTS Master Audio源码输出!
   这是第一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能做到这一点的显卡,该功能令一些专用的HDMI声卡无地自容,支持源码输出的HDMI声卡的售价都在千元以上,比HD5700显卡都贵!
● 双DVI输出过时了!HD支持三屏输出
&& 双屏有很多便利,但并不适合游戏玩家,因为玩家始终面对的是显示器的边框。而三屏就没这个顾虑了,主屏和传统显示器一样,两侧的副屏用来扩充视野,从而获得超宽的广角的显示效果。
   HD提供了Eyefinity三屏输出方案确实很诱人,没想到AMD在中端HD显卡当中也保留了这项技术,沿用N年的显卡双头输出方案被终结,三头甚至六头输出在AMD显卡上已经不存在障碍了。
   此前Matrox推出了专门的3D环幕仪,可以将显卡的一个DVI接口扩展成为三个D-DUB接口,从而为游戏玩家提供最高的三屏输出,而HD则支持的超高分辨率,根本不是一个级别。Matrox 3D环幕仪的售价是2000元左右,而HD只有千元价位,附加值相当高。
HD5770原厂卡解析:技术先进用料扎实
   ATI原厂卡,向来都以做工精良、用料扎实而著称,平心而论ATI公版卡确实要比NVIDIA公版卡做工好不少。这就导致AIB们的压力非常大,非公版产品大多都是精简用料、控制成本的产物。因此,在横评正式开始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先看看ATI原厂公版设计的HD5770和HD5750长啥样,然后横评将以公版为标准进行打分。
HD5770的外观风格与HD5850如出一辙,但PCB更短一些
ATI原厂卡的PCB布局
   散热器比起HD5850更加简洁,核心部分依然是铜底(真空腔均热板)铝鳍片设计,涡轮风扇侧吹式散热,4pin接口支持自动温控和手动调速。正面显存及数字供电部分覆盖有散热片,而背面四颗显存则处于裸奔状态。
<FONT color=#nm的RV840核心,54nm的GDDR5显存
   核心就不用多做介绍了,主要看看显存,现代H5GQ1H24AFR-T2C,使用54nm工艺制造,默认电压仅1.5V,理论默认速度高达2.5GHz(等效5GHz),8颗组成1GB 256Bit的规格(实际为128Bit),HD5770公版的默认显存频率为4800MHz,与HD5870相同,但5870用的是三星颗粒。
   供电部分为3+1+2相,其中核心三相为传统的固态电容+铁素体电感的PWM设计,核心I/O(显存控制器及输出模块)为单独的一相数字供电,位于PCB前端,显存为两相数字供电。
两相显存供电和一相GPU IO供电都使用的是数字式VT243WF芯片
   VT243WF是将电源主控芯片、驱动IC电路和MOS管全部整合在一起的型号,这颗芯片面积较小,每颗能提供30A,两颗为显存输出最大60A电流,一颗为GPU显存控制器和输出模块供电。看来高频GDDR5对供电电流的纯净与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核心流处理器部分只要电流足够大即可,要求没那么苛刻。
   四个数字输出接口,安装了金属屏蔽罩抗干扰,确保高分辨率高带宽的输出画质。而且低通滤波模块也很完整,通过D-SUB转接头输出模拟信号也能充分保证画质。
HD5750原厂卡解析:合理精简价格实惠
   为了控制成本,HD5750除了精简核心规格、降低频率外,散热器和PCB供电设计全面简化……
   HD5750公版卡的造型比较另类,和HD5770定位不同,它的散热器和PCB供电设计都经过了重新设计,为玩家提供更实惠的价格,事实上它们售价相差400元之多!
HD5750和HD5770 PCB对比并没有缩水太多
   这个简约的散热器是太阳花形结构,全铝设计,散热效率自然是和HD5770不在一个档次,风扇为2pin接口支持自动温控,一运行3D游戏就提高转速导致噪音也比HD5770要高一些。
   HD5750的核心流处理器从800个精简至720个,只少了80个,缩水程度比HD4830、HD4860小多了,因此性能损失会比较少。显存颗粒与HD5770完全相同,默认频率4600MHz也只是降了200MHz而已。
   HD5750因为较低的核心频率,所以PCB供电部分也相应做了简化,它放弃了数字供电设计,但还是保持同等规模的3+1+2相供电。用料方面使用了固态电容和铁素体电感,做工用料虽然远逊于HD5770,但比起市面上常见的非公版显卡来说丝毫不差。
显卡解析:迪兰恒进HD5770 Vortex
   迪兰这款跑车型的显卡非常抢眼,这款显卡的最大亮点在于采用了高度可以调节的散热风扇,也就是说玩家可以自行调整风扇与散热片之间的高度距离,从而创造最佳对流空间,提升显卡的散热能力,同时还能降低扇叶背压、减缓风扇转速,达到低噪音、高效能的双重效果。
   拆卸风扇最大的用途,当然就是清理灰尘了。当显卡在长期使用后,不论是风扇还是散热片都会积累很多灰尘,不仅会使得风扇噪音加大,对显卡散热也非常不利,因此定期清理散热器对于显卡稳定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迪兰HD5770 vortex这种设计则会让我们的清理工作更加省时省力。
   迪兰依然使用了和公版一样的现代H5GQ1H24AFR-T2C显存颗粒,容量也是1GB,不过它的默认核心频率高达900MHz、显存也被超至4900MHz,性能会有一定的提升,默认超频显示出厂家对自己的产品有足够的信心。
&& &迪兰采用了自行开发的非公版设计,3+1+1相,显存比公版少了1相,而且都是传统PWM供电,但每相供电都比较扎实,配备了铁素体电感、全固态电容、一两下三个MOSFET。此外输出接口配置与公版相同,只是位置略有调整。
显卡解析:昂达HD5770神戈版
   早在ATI面向主流级市场推出的HD5770刚刚发布的时候,昂达就推出了一款“神戈”版HD5770显卡。随着核心良品率的提高,现在的HD5770超频潜力已经相对于最早的芯片高出了不少,于是昂达在最近推出了一款新版的HD5770神戈版显卡。
   由于HD5770的核心发热并不是很大,因此在散热方面采用了传统的铝片加风扇设计,铝片采用了常见的铝挤工艺,而散热风扇则为普通的两针固定转速风扇,整体来说中规中矩。
&& &核心部分采用了台积电40nm工艺的RV840,内含800个流处理器,支持新一代DX11 API,显存部分采用了8颗现代0.4ns GDDR5颗粒组成了128bit 1024M的规格。默认频率为800/4200Mhz。
   供电部分采用了2+1相供电设计,每相核心供电搭配了4个MOS管,在用料上全部采用了固态电容以及全封闭的铁素体电感。供电接口为常见的6PIN。接口部分采用了HDMI+VGA+DVI组合,虽然相比公版有些缩水,但也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使用,并且三个接口的位置相当合理即使同时使用也互不冲突。
显卡解析:蓝宝HD5770 Flex
   蓝宝HD5770 Flex虽然只是定位于主流级的产品,但依然秉承了蓝宝一贯的优秀做工,其全球首创的无需使用DisplayPort接口显示器或主动式转接头实现单卡三DVI屏显示的解决方案让不少玩家欣喜。
   散热风扇上,蓝宝HD5770 Flex Edition搭配了双8mm热管+S型静音风扇的散热器,在密集的散热鳍片中,使用了两根铜质热管从纯铜底部穿出,能够迅速把铜底的热量带到密集的散热鳍片中,再由风扇把散热带走。螺旋S型的风扇叶片设计能够提供更高的风压和风量,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控制风扇噪音的产生,很好地在温度与静音中取得平衡。
   显存方面,蓝宝HD5770 Flex Edition采用了三星0.4ns GDDR5显存颗粒,正反面各4颗组成了bit的显存规格,默认频率达850/4800Mhz,频率与公版持平。
   供电方面,蓝宝HD5770 Flex Edition配备了3+1+1相供电设计。其中核心和显存的供电部分集中在PCB右侧,用料都是采用了全封闭电感搭配三个MOSFET(一上桥二下桥设计)和全固态电容。
   蓝宝HD5770 Flex Edition在输出接口上与公版的完全相同,同样是DUAL DVI+HDMI+DisplayPort。但设计上有别一般的HD5770产品,区别就在于,蓝宝 HD5770 Flex Edition能同时启动四个输出接口,组建四屏平台。
显卡解析:XFX讯景HD-577A-ZNF
   从外观上看XFX讯景HD-577A-ZNF由于同样采用了公版的设计方案,因此形状与公版相同。不过选用了比较华丽的贴纸,使得显卡看上去个性十足。PCB采用了卖点突出的黑色PCB,设计上与公版极为接近。
   HD5770的尾部同样设计了两个进风口,可以更好的将核心的热量快速排出。并且为了节省空间将电源接口设计在其中的一个进风口中。由于40nm发热量的减小,采用铝制铜底散热器已经足够。
   XFX讯景这款HD5770为纯公版规格——bit,正反两面共8颗0.4ns的现代GDDR5显存,默认频率4800MHz,接近理论的5000MHz。
   供电部分采用了传统供电方式,核心3相以及显存2相供电设计,每相供电搭配三个MOS,在用料方面全部采用了全封闭铁素体电感以及固态电容。用料虽算不上豪华但也已经够用。供电接口采用了单6PIN,由此可见这款显卡的功耗应该不是很大。
   在输出方面与公版HD5770没有任何区别,同样是双Dual-Link DVI、DisplayPort和HDMI的设计,最大可同时输出三个的分辨率,实现超大屏幕的环幕技术,为发烧游戏玩家提供梦幻配置。
显卡解析:盈通R5770游戏高手
   游戏高手这个系列的产品为盈通高端系列。由于HD5770游戏高手这款产品为官方超频版产品且定位于超频用户,因此搭配了较为强劲的散热器。PCB方面则采用了其惯有的海蓝色PCB,整体设计中规中矩。
   HD5770游戏高手的散热器采用了形状非常独特的导风罩,可以使气流充分照顾到PCB的各个角落。散热片设计采用了时下流行的F.I.N穿钉技术,同时散热器与GPU接触的部分经过了抛光处理,散热能力相比采用H.D.T工艺的散热器来说好上一些。
   显存方面由8颗现代0.4ns GDDR5显存颗粒组成Bit的组合,和公版一致。但核心和显存默认频率出厂时都经过了超频,达到875/5000MHz。
   盈通的这款游戏高手HD5770用料非常扎实,供电为3+1+1相设计。每相供电搭配3个mos并采用一上两下设计,同时每个全封闭式铁素体电感都是凸点式设计增强散热,显得很有个性。接口方面采用了非常丰富的Dual-Link DVI、VGA、DisplayPort和HDMI的设计,使用户摆脱了转接头的烦恼。
显卡解析:镭风HD5750悍甲蜥2代
   镭风HD5750悍甲蜥2代采用了非公版设计方案,PCB颜色为镭风所惯有蓝色。设计布局较为紧凑,缩短了尺寸,并采用开放式散热,让原本功耗和温度都很理想的HD5750 GPU散热效果更加彻底。
   由于HD5750的核心发热并不是很大,因此在散热方面采用了传统的铝片加风扇设计,铝片采用了常见的铝挤工艺,而散热风扇则为普通的两针固定转速风扇,整体来说中规中矩。
   镭风HD5750悍甲蜥2代使用了和公版相同的现代H5GQ1H24AFR-T2C显存颗粒,容量也是1GB。不过它的默认频率相比公版有所提升达到730/4660MHz,性能会有一定的提升。
   供电部分采用了2相核心+1相显存供电设计,每相供电搭配4个MOS。在用料上全部采用了日系NCC铝聚合物固态电容以及全封闭铁素体电感。接口方面则采用了DP+VGA+DVI设计,能同时支持3屏输出。其中DVI接口背面加入了金属屏蔽罩,可以有效降低信号干扰。
显卡解析:精雷HD
   精雷HD显卡采用了非公版设计,全新的直吹龙骨式散热器,辅以多扇叶大尺寸滚珠轴承风扇,能有效带走更多热量,散热效能更高。
   精雷HD采用了龙骨热管散热器,造型非常霸气,全铜底座配合粗壮的热管提供了强悍的散热效果,开放式风扇也能照顾到供电部分的散热。
   核心部分采用了台积电40nm工艺的RV840,内含720个流处理器,支持新一代DX11 API,显存部分采用了8颗现代0.4ns GDDR5颗粒组成了128bit 1024M的规格。默认频率为700/4600Mhz。
   供电部分采用了4+1相供电设计,每相核心供电搭配了3个MOS管,在用料上全部采用了固态电容以及全封闭的铁素体电感。供电接口为常见的6PIN。接口部分采用了HDMI+VGA+DVI组合,虽然相比公版有些缩水,但也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使用,并且三个接口的位置相当合理即使同时使用也互不冲突。
显卡解析:铭瑄HD5750高清版II
   铭瑄HD5750高清版II散热部分采用经典的冰刀散热器,并配有黑色透明上盖,有着很好的导流作用,让散热器能够同时对核心、显存、供电进行散热。80mm双滚珠轴承静音风扇具有温控调速功能,能够根据核心温度调节风扇转速,达到静音与散热效能双兼备,并大大延长散热器使用寿命。
   由于HD5750的核心发热并不是很大,因此在散热方面采用了传统的铝片加风扇设计,铝片采用了常见的铝挤工艺,而散热风扇则为普通的两针固定转速风扇,整体来说中规中矩。
   核心部分采用了台积电40nm工艺的RV840,内含720个流处理器,支持新一代DX11 API,显存部分采用了8颗现代0.4ns GDDR5颗粒组成了128bit 1024M的规格。默认频率为750/4200Mhz。
   供电部分采用了2+1相供电设计,每相核心供电搭配了4个MOS管,在用料上全部采用了固态电容以及全封闭的铁素体电感。供电接口为常见的6PIN。接口部分采用了HDMI+VGA+DVI组合,虽然相比公版有些缩水,但也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使用,并且三个接口的位置相当合理即使同时使用也互不冲突。
显卡解析:双敏无极2 HD5750大牛版
   从外观看双敏无极2 HD5750 DDR5大牛版采用了短板设计,由于HD5750核心采用了40nm工艺制程,发热量大为降低,因此搭配大面积铝制散热器已经足够。另外这款产品还采用了大尺寸低转速风扇以及经过特殊设计的导风罩,不仅可以使显卡整体看上去比较美观,也能有效提升散热效果。
   尽管风扇采用了2针接口,看似不支持自动变速功能。但据厂商介绍,这款显卡是通过BIOS直接调节风扇的电压,以实现风扇变速功能。
   核心部分采用了台积电40nm工艺的RV840,内含720个流处理器,支持新一代DX11 API,显存部分采用了8颗三星0.4ns GDDR5颗粒组成了128bit 1024M的规格。默认频率为700/4600Mhz。
   供电部分采用了3+1相(显存供电在前面)供电设计,每相核心供电搭配了3个MOS管,在用料上全部采用了富士通固态电容以及全封闭的铁素体电感。供电接口为常见的6PIN。接口部分采用了HDMI+VGA+DVI组合,虽然相比公版有些缩水,但也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使用,并且三个接口的位置相当合理即使同时使用也互不冲突。
DX11理论:《3DMark 11》
   游戏介绍:原计划于11月30日发布的3DMark11,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被推迟到了12月7日发布,根据Futuremark官方的解释,他们的目标是让3DMark 11在发布伊始就能够提供准确可靠而有一致性的测试结果。因此,他们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来解决几个较严重的BUG,而不是选择在发布后立即推出修正补丁。
   完全基于DX11开发的3DMark 11已经在一周前正式发布,发布之后马上就成为了考验DX11显卡综合游戏性能的重要基准软件,本次测试自然忘不了它。
  在最新的3DMark11测试项目中,各款显卡的DX11性能差异完全表露出来。各厂商HD5770及HD5750均明显领先于定位相同的GTS450高频版和普通版。其中迪兰恒进的产品凭借频率的优势独占鳌头。
DX10理论:《3DMark Vantage》
   游戏介绍:3DMark Vantage所使用的全新引擎在DX10特效方面和《孤岛危机》不相上下,但3DMark不是游戏,它不用考虑场景运行流畅度的问题,因此Vantage在特效的使用方面比Crysis更加大胆,“滥用”各种消耗资源的特效导致Vantage对显卡的要求空前高涨,号称“显卡危机”的Crysis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画面设置:3DMark Vantage中直接内置了四种模式,分别为Extreme(旗舰级)、High(高端级)、Performance(性能级)和Entry(入门级),只有在这四种模式下才能跑出总分,如果自定义模式就只能得到子项目分数了。我们为这次的顶级卡对决选择了最高的Extreme模式,它其实就是最高画质分辨率再加上4AA16AF模式。
   由于GTS450支持Physx,因此GTS450在3Dmark Vantage总分中有些领先。但除去CPU子项目得分中,GTS450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做工大不相同,但是默认频率下同样的显卡性能几乎一样。默认频率稍高的迪兰HD5770得分稍高。
DX11游戏:《尘埃2》
   游戏介绍:《科林麦克雷》系列游戏是为纪念去世的英国拉力赛车手科林·麦克雷(Colin McRae)而制作的,因此在游戏过程中不难见到许多麦克雷过往的身影。与一年一款的极品系列赛车游戏不同,DiRT2距离前作已经两年之久,目前《科林麦克雷:尘埃2》主机版早已上市,几乎登陆所有的主机和掌机平台、好评如潮,而PC版由于支持DX11的缘故,所以被延期数月。
   画面设置:DIRT2堪称DX11游戏代表作,DX11的五大关键特性在这款游戏中都有体现,但却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应用,都是点到为止。比如Tessellation主要体现在水洼和旗帜上,而赛车过程中也就那么几处采用了该技术,因此这款DX11的要求并不高,特效全开的话中端显卡都能跑动。
  《尘埃2》是首个支持DX11的游戏,不过所运用到的DX11特效并不是很全面,因此对于显卡的性能要求并不是很高。作为AMD官方赞助并力挺的DX11游戏大作,A卡自然具备一些先天优势。由测试成绩可以看到GTS450的平均帧数与HD5750相当,略低于HD5770。
DX11游戏:《战地:叛逆联队2》
   游戏介绍:《战地:叛逆连队2》(Battlefield: Bad Company 2),是EA DICE开发的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开发商EA已经于本月2日正式同步发售了Xbox 360、PS3、PC版。该游戏是EA DICE开发的第9款“战地”系列作品,也是《战地:叛逆连队》的直接续作,在继承前作特性的基础上,强化了多人联机载具对战和团队合作元素的设定。游戏使用加强版的寒霜引擎,加入了建筑物框架破坏和物体分块破坏的支持。
   画面设置:《叛逆联队2》虽然是款DX11游戏,霜寒引擎也是备受期待的DX11引擎,曾被ATI用来做Tessellation的技术展示。不过最新版本的对DX11的支持非常有限,仅仅是采用新指令集渲染HBAO特效而已,游戏会自动侦测显卡的DX级别来选择渲染模式。
   由于《叛逆联队2》的霜寒引擎对DX11的支持非常有限,因此对显卡的要求并不是很高。GTS450的平均帧数略低于HD5770。
DX11游戏:《Aliens vs. Predator》
   游戏介绍:《Aliens vs. Predator》同时登陆PC、X360和PS3,其中PC版因为支持DX11里的细分曲面(Tessellation)、高清环境光遮蔽(HDAO)、计算着色器后期处理、真实阴影等技术而备受关注,是AMD大力推行的游戏之一,但是这样的主题难免让本作有很多不和谐的地方,暴力血腥场面必然不会少!发行商世嘉在2009年11月就曾明志,表示不会为了通过审查而放弃电子娱乐产品发行商的责任,因为游戏要维持“异形大战铁血战士”这一中心主题,无论画面、玩法还是故事线都不能偏离。
   画面设置:AVP原始版本并不支持AA,但升级至1.1版本之后,MSAA选项出现在了DX11增强特效当中,当然还支持Tessellation、HDAO、DirectCompute等招牌。该游戏要求不算太高,所以笔者直接将特效调至最高进行测试。
   《Aliens vs. Predator》是首批支持DX11的游戏之一,但相比前面的《尘埃2》加入了更多DX11特效,对显卡性能有一定的要求。在测试中GTS450领先于HD5750,并与HD5770持平。
DX10游戏:《Crysis》
   游戏介绍:Crysis(孤岛危机)无疑是DX11出现之前对电脑配置要求最高的PC游戏大作。Crysis的游戏画面达到了当前PC系统所能承受的极限,超越了次世代平台和之前所有的PC游戏。Crysis还有个资料片Warhead,使用了相同的引擎,只是多了一个关卡,因此我们还是使用原版做测试。
   画面设置:Crysis只有在最高的VeryHigh模式下才是DX10效果,但此前所有高端显卡都只能在低分辨率下才敢开启DX10模式,如今的DX11显卡终于有能力单卡特效全开流畅运行。
   这款游戏采用了“超量”的画质特效以实现逼真的画质,但对于显卡的要求甚为苛刻,所以自推出之初就被网友戏称为“显卡危机”。从测试成绩中低频版的GTS450明显落后于其他产品。
待机及满载温度测试
   散热器同样是显卡成本的大头,甚至一些高档的散热器价格超过了显卡的本身,但是考虑到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它身上多多投入成本绝对是值得的。一款优秀的散热器不仅能让显卡工作在安全的温度下,而且不会带来额外的噪音,寿命也比劣质的散热器要高很多。近年来散热器越来越被显卡厂家和消费者重视,下面我们就来测试一下这些产品的表现究竟如何。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到所有产品在待机下的温度均为40度左右,其中盈通5770 的表现最为突出仅为34度。在满载的状态下,由于迪兰的频率较高,所以此时的温度达到了71度,不过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而昂达由于频率较低,因此在5770产品中温度最低。
待机及满载功耗测试
   我们的功耗测试方法是直接统计整套平台的总功耗,既简单、又直观。测试仪器为微型电力监测仪,它通过实时监控输入电源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当前的功率,这样得到的数值就是包括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电源以及线路损耗在内的主机总功率(不包括显示器)。
   所有显卡在待机情况下功耗基本相同,均在120W左右。在满载情况下,4款HD5750功耗也基本相同。而HD5770由于核心默认电压不同,因此功耗表现有所差异。
HD前景依然光明
   从本次测试的成绩来看,在公版频率上,不同品牌的产品性能比较接近,而且表现都能令人满意,完全可以满足普通游戏玩家在画质和性能的需求。由于目前市面上很多Radeon HD都是1GB显存,所以1GB应该是用户选择的标准。如果是发烧友用户要考虑超频,那么可以购买一些AIB大厂的产品,更好的做工用料能保证他们的产品超到一个较高的频率;而普通玩家则可以购买价格相对较低的产品,至少在性能上面并没有缩水。
  虽然Radeon HD5750的定位比HD5770低一些,但其DX11的优势+强悍的超频性能+具有亲和力的价格,这对一些用户来说无疑拥有一定的吸引力。我们认为Radeon HD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将作为AMD的主力产品来对抗NVIDIA。只要解决了出货量以及品牌数量的问题,Radeon HD前景依然光明。■
浏览本文的用户还购买了
延伸阅读: &&&&&&
扫一扫 关注泡泡网官方微信
也可搜索官方微博号:PCPOPWX
一周热文 今日热文 高清图文
推荐文章推荐产品
产品号空气净化器There is no row at position 0. 有误产品号液晶电视There is no row at position 0. 有误产品号电动牙刷There is no row at position 0. 有误
汽车之家内容精选
请您留下希望的价格和联系方式开团前,我们会通知您。
心理价格:元
邮  箱:@qq.com
手  机:
* 手机/邮箱任填其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ti5770显卡驱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