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的中国移动取消流量套餐餐这个月清零后想取消怎么办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卡流量这个月开通,然后取消套餐,下个月生效吗?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具体要看您开通的是什么流量包。现在有立即生效的也有次月生效的,建议您在开通前先致电你的号码所属运营商的客服电话咨询。
大家还关注移动手机上网关闭之后重新开启,那这个月的流量会被清空么,并且我的流量套餐以后还有没有了_百度知道
移动手机上网关闭之后重新开启,那这个月的流量会被清空么,并且我的流量套餐以后还有没有了
提问者采纳
每次取消都是下月扣月租日才生效,如果你是本月取消的话,前提还有流量,流量还是可以用的,开通和申请都是下月月租日才生效的,放心使用。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移动手机上网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对,就是这样
你是说的流量监控吗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移动流量清零案二审 称流量是服务不是物品|中移动|流量清零|手机套餐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中国移动流量清零案二审 称流量是服务不是物品
  央广网长沙6月27日消息(记者姜文婧)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备受全国关注的长沙消费者诉移动流量清零案二审昨天(26日)在长沙开庭, 去年6月,长沙市民刘明在长沙移动营业厅办理了一个“20元包150M流量”的手机流量套餐,7月结束后,套餐内还有92M的流量没有用完,但是全部被清零。刘明认为移动公司这一做法不公平,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于是一张状纸将移动公司告上了法院,要求移动返还或补偿已被清零的流量,并停止未来的清零行为。
  今年2月,长沙市天心区法院公布该案一审判决结果,法院认定中国移动没有侵权,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随即再次提起上诉。事发近一年,刘明和移动再次对簿公堂,这回能不能打出个结果?刘明能不能找回被清零的流量?
  刘明:我是在(去年)6月份的时候,包了一个20元150兆的流量,7月开始生效,月底我还有92兆没有用完,但是我发现7月底流量被清零了。
  无论你的手机号是移动还是联通抑或是电信,或许你都体验过手机上网流量包,每到月底,就算流量包中的流量还没有用完,也会自动清零。不少消费者对此表示习以为常,没有多想。但是长沙市民刘明坚持认为:自己付了20元的对价,就应该按照合同获得150m流量的使用权,在消费者不知情、为许可的情况下,移动公司每月底清零消费者没使用完的流量,是一种侵权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财产权、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刘明:这个业务受理单是我们双方唯一的合同,上面只写的20元150兆,没有说明要在多长时间内用完,也没说月底不能结转,也没有出现“包月”的字眼。我就认为这是一个侵权的行为。
  此前,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书称,本案双方的争议焦点在于如何理解《移动业务受理单》约定的“20元包150M流量”,法院给出的结论是应该“综合词句意思、合同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来确定”其真实含义。在今天的二审中,为界定“清零流量是否侵权”,原被告双方围绕着“流量”的属性、“流量”是否是物权法规定的物、是否属于侵权客体进行了激烈的庭审辩论:
  原告方:刚才答辩质证的过程中,被上诉人承认“流量”是个计量单位,就相当重量,重要可以用公斤计算,那我说150公斤的东西算不算物?
  被告方:你不能把服务去等同于物品,你这是在拿两类东西进行比较……
  刘明认为,“流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也是“无形物”就像电流一样,原审判决将流量简单地界定为一种计量单位,忽视了“流量”所依托的无线电频谱资源及相关设施、设备等物权客体。
  刘明:如果流量只是一种计量单位,那么移动的宣传单上为什么不表述为“150流量”,而表述为“150兆流量”呢?“流量”应该是一个表示物权客体的名称,其核心是无线电频谱资源,《物权法》第50条规定,无线电频谱资源归国家所有,也就是说无线电频谱资源依法属于物权法所确定的无形物。
  中国移动长沙分公司的法定代理人单飞S对此反驳说,电信市场中存在的物权关系只发生于电信资源所有者也就是国家政府和电信运营商之间,也就是说,无线电频谱资源作为一种“无形物”归国家所有,其使用者是经过了行政许可的电信运营商,而非刘明等电信用户:
  单飞S:流量是一个通俗意义上的网络通信数据概念,用来指网络数据传输和交换过程中产生的流通量,流量既不是有形物也不是无形物,在本案中,流量只是用来量化手机上网服务。上诉人用的只是被上诉人的网络,被上诉人用的才是无线电频谱资源。
  单飞S进一步解释,“流量”既然不是物,只是一个服务计量的概念,那么自然有时间期限,所涉剩余服务额度不应结转。
  单飞S:我们一直没有使用“流量清零”的概念,我们认为,只要是服务,就有期限,服务到期,权利就不再存在。他的这个包月套餐,到了自然月的月底,服务就要停止。
  刘明表示,他就是希望“移动流量清零案”能唤起社会关注,推进移动的改革:
  刘明: 流量不清零是一个大势所趋,像香港等地都有相关措施了,我希望更多的移动用户也能有这个权益。
  从去年开始,移动的流量包业务受理单上已经增加了“不结转、不累计”的文字说明,同时移动还推出了流量季包、半年业务包,以及客户授权亲友分享自己的流量等措施,让客户尽量接近饱和地使用流量套餐。不知道这些改变是否与刘明的起诉有关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流量不清零措施被指隔靴搔痒 不涉及套餐内流量,中国移动流量不清零,流量不清零套餐,上海取消流量月底清零,安卓手机流量数据清零,流量清零败诉
流量不清零措施被指隔靴搔痒 不涉及套餐内流量
时间: 08:46:00 来源:中证网-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流量不清零措施被指隔靴搔痒 不涉及套餐内流量
  三家运营商均对流量经营寄予厚望,有分析说,广东移动2015年的流量收入增幅目标为50%,广东电信为60%。  现状:有所松动 但离期望值较远  上周末,三大运营商相继推出“流量月底不清零”举措,允许流量转赠、共享。不过,离消费者的期望值还比较遥远。有专家说,在传统语音业务收入下滑的形势下,数据流量收入正成为运营商的“救命稻草”,运营商彻底推出“流量不清零”还难实现。  对于手机流量“月底清零”的行规,中国消费者协会已经多次公开质疑其合理性,各地消费者协会也多次约谈三大运营商,甚至有消费者将当地运营商告上法庭,但通信行业监管部门从未对“套餐到期清零”做过公开表态,而三大运营商也“委曲求全”,用新推出的“季流量包”、“半年流量包”、“年流量包”作为流量可以清零的解决办法。  电信专家付亮认为,这些流量包仍有时间限制,被设定在3个月、半年或1年内有效,部分流量包还有闲忙时限制,闲时流量不一定用得上,没有用完的流量还是浪费了,实际上并没有做到不清零,因此,用户和消协并不答应,坚持认为每月套餐内流量到期不能清零,应可以继续使用。  此外,运营商也纷纷推出“流量银行”,方便用户将多余的流量存储或转移,但记者发现,流量银行并不涉及用户套餐内流量,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  原因:流量已成运营商重要的盈利点  业内人士称,要运营商实现流量不清零,尽管技术难度不大,但改造系统、改造与流量不清零要求不兼容或互斥的现有业务的确需要一定时间。  最关键的是,目前用户流量使用频率远超过语音通话和短信,数据流量是运营商重要的盈利点所在,已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这也是运营商迟迟不肯推出不清零政策的掣肘因素。  从年报看,三大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正由语音转向数据。数据流量的增长远远超过了运营商营收和利润的增长。这意味着,数据流量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以中国移动为例,2014年中国移动语音业务收入3090亿元,减少467亿元,但数据业务收入2531亿元,增加462亿元。尽管数据业务的增长未能填平语音业务的亏欠,但对其依赖性越来越强,在微信等OTT业务的冲击下,运营商也希望能给流量卖个好价钱。  预计:行规将一步步被突破  全球其他运营商也在逐渐推广流量不清零措施,迫于压力,国内运营商的流量清零行规也正在一步步被突破。上周末,中国电信宣布向用户推出流量不清零的跨月流量产品,如年流量包等。而中国联通已推出流量银行平台,流量可转赠、分享、兑换。  中国移动上周也表示,将在广东、云南等省试点推出客户套餐内剩余流量转赠他人服务,并针对流量、语音、短信使用不均衡的情况,在广东试点推出“语音、短信按流量兑换”服务。在此基础上,中国移动将继续扩大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流量兑换等服务的推广范围。  工信部也表示,年内鼓励电信企业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等服务。  去年三大运营商数据流量增长情况  中国移动:数据业务收入2531亿元,同比增长了22.3%,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115.1%,收入同比增长42.9%,占通信服务比重为25.9%。  中国电信:手机上网流量收入341亿元,增长50%。  中国联通:移动宽带业务收入1058亿元,增长17.9%,移动手机数据流量增长61.1%。来源广州日报)
本文相关推荐
15-05-1915-05-1815-05-1515-05-1515-05-1415-05-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怎么取消流量套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