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5年粮食直补怎降了?

黑龙江种粮大户1490亩地12年没领到粮食直补,省财政厅至今不给个说法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7:32:08&)
3716字(24292/51)
( 15:46:29)
19字(24/0)
( 15:45:55)
12字(16/0)
( 15:45:34)
30字(13/0)
( 15:45:18)
24字(18/0)
( 15:45:02)
33字(17/0)
( 15:44:40)
24字(27/0)
( 15:44:24)
23字(15/0)
( 15:44:11)
36字(25/0)
( 15:43:53)
11字(14/0)
( 15:43:38)
13字(139/0)
( 15:43:22)
26字(21/0)
( 15:43:07)
32字(23/0)
( 15:42:47)
20字(18/0)
( 15:42:15)
17字(17/0)
( 15:41:59)
30字(17/0)
( 15:41:26)
42字(13/0)
( 15:41:13)
21字(16/0)
( 15:40:58)
21字(15/0)
( 15:40:42)
26字(16/0)
( 15:40:26)
20字(13/0)
( 15:40:12)
22字(15/0)
( 15:39:57)
33字(14/0)
( 15:39:37)
22字(19/0)
( 15:38:50)
19字(15/0)
( 15:38:34)
25字(20/0)
( 15:38:19)
20字(22/0)
( 15:38:04)
16字(17/0)
( 15:37:49)
26字(22/0)
( 15:37:34)
26字(18/0)
( 15:37:21)
21字(13/0)
( 15:36:25)
26字(13/0)
( 15:35:56)
26字(17/0)
( 15:35:41)
24字(16/0)
( 15:35:25)
27字(23/0)
( 15:35:09)
18字(14/0)
( 15:34:37)
32字(19/0)
( 15:34:20)
31字(386/0)
( 15:34:05)
31字(19/0)
( 15:33:47)
18字(24/0)
( 15:33:29)
28字(21/0)
( 15:30:10)
24字(14/0)
( 15:29:55)
40字(16/0)
( 15:29:40)
18字(23/0)
( 15:29:21)
19字(21/0)
( 15:29:03)
22字(24/0)
( 15:28:46)
20字(17/0)
( 15:28:27)
29字(13/0)
( 15:28:07)
28字(24/0)
( 15:27:49)
23字(35/0)
( 15:27:30)
32字(30/0)
( 15:25:41)
29字(90/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  近年来在市场上一枝独秀、炙手可热的早稻,在今年登场入市后却失去往昔的辉煌,风光不再。
  在我国早稻主产省的湖北、安徽、湖南等地,近期普通品种中等质量标准的早籼稻收购价为1.25~1.28元/斤,低于同期市场价格近5%左右。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早稻市场价格呈现一个&降&字无可置疑。
  不仅如此,除了粳稻之外,今年不仅我国早稻价格呈现下降态势,中籼稻也将不能幸免。最近,我国南方主产区的市场价格,普通中晚籼稻在1.25元/元左右,普遍低于最低收购价。
  在国家鼓励粮食生产一贯政策的支持下,今年我国稻谷生产形势总体向好。据相关部门5月份预计,2013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预计为3048万公顷,较上年增加18.3万公顷,增幅0.6%。其中:早稻播种面积为584万公顷,增加7.5万公顷,增幅1.3%。单产预计为6.781吨/公顷,同比增38公斤/公顷,增幅0.6%。产量预计为20670万吨,较上年增加242万吨,增幅1.2%;中稻播种面积为1837万公顷,增加8.8万公顷,增幅0.5%;晚稻播种面积为627万公顷,增加2万公顷,增幅0.3%。早稻、中稻的连年增产,为市场提供了相对较为充裕的粮源。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近年来我国粮食市场上的一个奇特现象:国内供求基本平衡的大米却大开进口的闸门,周边国家的低廉大米如潮水般涌进中国市场。
  作为标志性的2012年,我国进口大米达到创纪录的231.6万吨。月,我国进口大米数量累计达115.39万吨,同比上升19.48%。这其中还不包括数量相当庞大的走私大米。
  据国家发改委年初发布的信息,2013年我国进口大米配额为532万吨,与上一年度保持一致。其中长粒米配额为266万吨。
  进口大米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上。在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中,越南处于第一位。6月8日,越南5%破碎率大米价格375美元/吨,虽然比上周下跌5%,但到国内完税后价格,比普通籼米仍然低640元/吨左右,巨大的差距使越南大米稳稳挤占国内大米市场。
  在国内粮食增产预期和进口大米双重因素下,各类收购主体面对早稻踯躅不前。
  早稻是我国南方数省储备粮的首选品种,每当早稻上市,各级储备粮企业闻风而动,纷纷抢购。可是,今年这些企业却爱恨交加。收购机会来临,却不敢出手。由于早稻市场价格的一路下跌,轮出库存的陈早稻价格始终达不到预想的价格。截止目前,不少储备企业不得不申请延长轮出期。陈早稻占用仓容和资金,现在即使想收价格相对较低的早稻,也心有余而力不从。
  地处早稻主产区的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等的贸易商,过去一向看好作为主食品种&如米粉等用粮的早稻,如今只能&望稻兴叹&。这些地区的早稻主要市场&&广东、广西、福建省等,已经被进口的低价大米所取代。没有这些市场的支撑,他们岂敢将钱往水里扔?
  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大米加工企业现在可谓是只见冰霜,不见春意。&稻强米弱&的持续,进口大米的冲击,使得这些企业大开工大赔钱,小开工小赔钱,绝大多数企业只好关门歇业。
  令一些地方的大米加工企业雪上加霜的,是&隔&大米事件的持续发酵,使得湖南省不少地方的稻农看不到丰收的喜悦。广东省接二连三退回的&隔&大米,不仅堵死了大米加工企业的销路,也堵死了农民出售稻谷的通道。即使是低价出售,含有&隔&的稻谷也无人问津。
  面对犹如寒冬的早稻市场,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初步拯救措施。最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印发了《2013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当2013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市场价格每50公斤分别低于132元、135元和150元时,启动最低收购价。这个比2012年分别提高12元、10元和10元的早稻、中晚籼稻、粳稻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或许会给种粮农民些许安慰。毕竟有国家作后盾,辛勤劳作的成果有了销路。
  但是,人们不禁要问按照今年最低收购价收购的稻谷,依据顺价销售的原则能够销售吗?显然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稻谷不能按时拍卖成交,国家要承担多大的包袱?&隔&污染的稻谷由谁来收?收购起来干什么?稻谷最低收购价的连年提高,长期国内与国际粮价的倒挂,如何调动农民持续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解答以上问题,不能就生产而生产,就流通而流通。要从生产关系、维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通盘考利。
  在粮食生产自主化、粮食流通市场化、粮食经营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调节粮食生产的主要手段,从根本上讲就是适时适度地调整生产关系。
  作为弱势产业,农民种植粮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依然是对国家的巨大贡献。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一家一户种植粮食,在风调雨顺下,一年一亩地的收入(不含劳动力成本)只有1000元左右,不及在城市打工四五天的收入。种植粮食越来越突出比较效益的低下,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在农村务农的基本上是不能外出奔波的老人和妇女。年轻的农民一经离乡,就再也不可能回家。
  造成农民种植粮食收入低的原因,踢出自然因素外,根本的因素,是国家的粮食价格政策和补贴政策亟待完善。
  我国现行的粮食价格政策,是以粮食最低收购价为主的目标价格政策,辅之以储备价格、临时收储价格等。从2004年开始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虽然近年来连年提高,但是远远没有达到农民的预期收入目标和社会平均收入水平。
  有限度地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固然有担心粮价作为基础物价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但是,从发达国家来看,只要国家调控得当,粮价提高引起社会物价巨幅波动是可以避免的。耕地资源并不丰富的日本,多年来实现了国内大米自给,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大米收购价格的适度。按照目前的价格计算,日本的大米价格是我国近10倍,但日本国内的物价并没有因为粮价而恶性循环。
  如果说大幅度提高最低收购价短期内有困难的话,那么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应当作为首选目标。
  纵观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突出弊端是&均贫富&大大降低了补贴效率。我国现在大多数地方对农民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无一例外按照农民承包的耕地给予补贴。不论农民种植何种农作物,甚至是不种植任何农作物,都给予平均补贴。这种&均贫富&式的补贴办法,如何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怎么能够发挥粮食补贴的最大效率?
  使粮食补贴效率最大化,根本的办法,就是按照&有劳有得&的原则,或者依据农民实际种植粮食的面积给予补贴,或者依据农民出售商品粮的数量给予补贴,以此来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从目前国家对农民的种粮补贴数额来看,总体上还是过少。平均到一亩地上,不过上百元。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国家应在继续加大补贴力度的同时,将流通环节的补贴逐步转移到生产环节上,以减少种粮农民对市场的过度依赖。
  要从根本上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和质量,集约化、规模化是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鼓励粮食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已初具规模。截至2012年底(下同),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下同)共有符合本次统计调查条件的家庭农场87.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达到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有劳动力6.01人,其中家庭成员4.33人,长期雇工1.68人。在全部家庭农场中,从事种植业的有40.95万个,占46.7%。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达到200.2亩,是全国承包农户平均经营耕地面积7.5亩的近27倍。其中,经营规模50亩以下的有48.42万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55.2%;50-100亩的有18.98万个,占21.6%;100-500亩的有17.07万个,占19.5%;500-1000亩的有1.58万个,占1.8%;1000亩以上的有1.65万个,占1.9%。2012年全国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为1620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为18.47万元。
  方兴未艾的家庭农场无疑为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据笔者调查,现在家庭农场的发展亟需国家政策支持。
  年比一年增加的土地流转费用,种粮与种植经济作物等的比较效益,缺乏农业生产机械、晒场、烘干机、仓库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必要的流动资金等,都在制约着家庭农场的发展。因此,国家对于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家庭农场,要专门拿出一定资金,给予种粮直补、良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对于新建晒场、仓库等基础设施,以奖代补;对生产粮食给予一定的流动资金贷款,或者贷款贴息。
  粮食生产周期长,保持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从近年来看,我们要高度重视粮食的进出口政策。
  进口一定的粮食,比如国内稀缺的泰国优质香米,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高筋小麦等,用来调剂余缺,十分必要。但是,对于过能够自求平衡的大米,要慎重进口。
  粮食生产能力,从一定的意义上看,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作为维持人类生存基本的生活资料,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稳定。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维持一个国家的粮食供给,又必须付出巨大的财力投入。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粮食生产和第一出口大国&&美国,每年国家财政给予了大量的生产和出口补贴,以至于美国农民的收入高于普通城市工人的收入,美国牢牢地掌控着世界粮食市场,成为世界粮食出口量一半以上的粮食出口强国。在世界很多地区,美国的粮食战略,起到了比任何武器都要重要的作用。
  粮食是掌控国家命运的重要物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无论古今中外,粮食始终安国定邦的基石。研究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可以概括为是粮食供求的进展史。中国历代农民推翻王朝,无不与食不果腹有直接关系。春秋时期的署名政治家管仲曾经精辟地总结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国人经历过1959年粮食的人为灾难、2003年重大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大减产之痛后,我们应当充分理解保持95%粮食国内自给的国家战略方针。
  我们从2004年开始,确实取得了几近连年丰收的可喜局面。但是,我们没有理由过于沾沾自喜。
  我国以占有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可是,我们的资源消耗是惊人的。我国消耗了占世界35%的化肥,巨大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日益紧缺的水资源、逐渐缩减的土地资源等等,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威胁,已不是理论问题。
  有人说,我们不必担忧:可以利用世界市场来满足国人粮食供应。如果说这是一种良好愿望的话,那只能是&天方夜谭&。
  和平年代,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有平等协商的可能。但是,在国与国之间出现分歧,甚至对立状态下,还有平等协商的可能吗?国际贸易禁运、封锁,不见硝烟的战争早在战争之前就已经打响。到那时,没有&粮草&的苦果不言自明。
  退一万步讲,即使世界和平,我们可以自由进口粮食,如果我国严重缺粮,能不能进口到我们需要的粮食呢?
  据近几年统计,每年国际粮食贸易量不到我国粮食生产量的一半。即使我国每年缺少10%的粮食,就要进口占世界粮食贸易量20%的粮食。撇开政治因素,仅从经济因素分析,这是不可能的。目前,世界上包括非洲在内大约每年有10亿人口采取处于饥饿状态。
  将中国的粮食供给寄希望于国际市场,是希望渺茫的。
  保证95%的粮食国内自给,我们在充分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同时,必须要高度重视国内的粮食生产。要切实从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入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补贴政策,鼓励集约化、规模化粮食生产,运用关税等价格杠杆,保持粮食生产与消费的基本平衡,国家的粮食安全在可控之中。
责任编辑:王钧 信息来源:中国粮油网整理粮食直补政策是哪一年出的_百度知道
粮食直补政策是哪一年出的
中央出的粮食直补政策是哪一年出台的
哪一年开始执行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粮食直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潍坊市粮食直补执行问题研究.pdf4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潍坊市粮食直补执行问题研究
粮食是人们生存的基本保障,“无粮不稳”,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国不可
一日无粮,家不可一日无米。粮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保证国计民生的必需
品。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粮食这一重要的物质保证。农业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
要保证,粮食安全是农业安全的中心环节,所以粮食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
之重。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国要发展农
业,保证粮食的生产,就需要政府对种粮农民进行资金补贴。因此,对种粮农民
补贴政策的选择,即关系到种粮农民的收入,也关系到国家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
展。粮食补贴在农业补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本国政府对粮食生产
的重视。我国自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对种粮农民的粮食直补政策,实
践证明,这一政策,维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不仅调动了广
大农民的产粮积极性,也保证了国家的粮食需要。
“风筝之都”潍坊市作为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商品粮生产基地,响应中
央政府的号召,于2004年开始,在取消了农业税的基础上,对本市种粮农民进
行粮食直补,2006年又增加了对农民的农资综合补贴。为了具体了解潍坊市粮
食直补政策的实施情况,市政府在2009年组织专门人员对部分村镇进行了调研,
并从中了解到我市农民非常支持政府实施的粮食直补政策,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
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但是在实际调研中也发现粮食直
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农民收入没有较大幅度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农业税率降低和粮食直补政策对县农村经济的影响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农业税率降低和粮食直补政策对县农村经济的影响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粮食直补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