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著作的白话文版?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善导大师的故事(十六)五部九卷 失而复得
值得惋惜的是,善导大师的大部分著作在中国传世不到二百年,便随着“会昌法难”、五代十国战乱渐渐佚失了。千余年间,昙鸾、道绰、善导三大师的著作,除《往生礼赞》被唐朝智升法师编纂于《集诸经礼忏仪》之中得以保存之外,其余尽数失传。由于缺乏昙鸾、道绰、善导一脉教典为依据,致使后世高僧大德自修净土或弘扬净土,只好依据他宗教理来解释净土,因此形成了虽然有人在弘扬净土法门,却没有传承净土宗法脉的特异现象。宋明以来一千多年间,中国有的只是天台宗、华严宗乃至禅密诸宗混合的净土法门,独独没有纯粹净土宗的净土法门,其根本原因就是净土宗赖以开宗立教的根本祖典——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等法宝失而不传。一百年前,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等祖典幸运地从日本回流中国,我们不得不感谢一个人——杨仁山。杨仁山(),安徽池州人,自幼聪慧过人,性格豪爽,研读儒学。1861年,他偶读《大乘起信论》,深深被书中甚深微妙的佛门大智慧折服,之后一心学佛。1866年,他创办金陵刻印处,花费毕生精力刻印经典两千余卷,培养了一大批佛学人才,对近代佛教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次,杨仁山在英国伦敦结识了日本学者南条文雄,从南条文雄处得知,中国佚失的很多佛教宝典居然在日本完整地保留着,杨仁山喜不自胜,马上通过南条文雄从日本寻回这些宝典,陆续收集了失传著述三百余部,其中就有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这是净土宗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整个佛教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净土宗将再度复兴,亿万众生将再度生起得救的希望,佛教在末法衰微的大背景下,将再度大放光彩,普照寰宇。清末民初的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有缘拜读善导大师五部九卷,对大师教法拳拳服膺,深心仰服。印光大师在《文钞》中,在在处处充满了对善导大师的赞叹: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又赞大师专修念佛的主张为“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赞叹大师说的话,“所说当作佛说看”要当做佛说的话来听。印光大师所阐释净土宗的教义,化导众生的风格,皆遥承善导大师的遗风,对近代佛教的发展,特别是对净土宗的中兴,影响巨大,后人公认其为大势至菩萨化身。转眼间,到了二十一世纪,在安徽宣城市郊区,风景如画的敬亭山脚下,一座庄严宏阔的唐风寺院巍峨而起,这即是弘愿寺——一个专依专弘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道场,眼光独到的法师们全面系统地整理了昙鸾、道绰、善导一脉的净土宗著作,凸显此脉的净土宗真义,从善导大师深广浩渺的净土思想中,提炼出净土宗宗旨和特色,并依此编写净土宗教章。近年来,弘愿寺以传承善导大师法脉、复兴净土宗、弘扬纯正净土法门为使命,印施净土宗丛书、光碟达数十种,遍赠海内外,成为当今教界专弘善导大师念佛思想的标志性道场,无数佛子因学习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而安心称名,快乐回家。自此,失传断代了近千年的善导大师法脉因之得到续接,善导大师救度的光芒再度遍及十方,善导大师的教法清流以迅猛之势奔赴十方众生的心海。连载中...... (转载自弘愿寺网站)微信:shuoyueliang2014守月亮的博客:净土义工-滕建波的博客: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还没有评论哦,&
凤凰博报用户登录
支持更多帐号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亲,您在凤凰博报的用户名为
绑定凤凰帐号
真信切愿,老实念佛,求生极乐。
南无阿弥陀佛!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编辑推荐 13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什么叫做白话文?_百度知道
什么叫做白话文?
什么叫做白话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白话文就是用老百姓的话写的文章,只要识字就能读懂。现代文和文言文也是一种格式,只不过说法太多,没啥文化的人不爱读,或者说他们写东西纯粹是为了你读不懂我才高明,哈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白话文(又称语体文),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白话文在古代也有一段很漫长的历史,在宋代己有话本,明清两代也有部分白话小说,如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不过为古白话,而且白话文作品在古代文坛上只占少数,文言文在当时仍然是主流。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代了文言文,成为写作的主流,使文言文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白话文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
《狂人日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和合本《圣经》则是第一部白话文翻译著作。
详细资料——
“白话”是指“汉语书面语的一种。它是唐宋以来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起初只用于通俗文学作品,如唐代的变文...
就是用粤语打平时说的话直接口语话的文体
是比较简单的文言文,一般人都能读懂
白话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净宗二祖善导大师 - 如是我闻佛教网
&&&& && &&&& &&&& 净宗二祖善导大师
净宗二祖善导大师
净宗二祖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唐代僧,号终南大师,为净土宗昙鸾、道绰派之集大成者。善导大师年少出家,早年修习《法华经》、《维摩诘经》,后见西方变相与《观无量寿佛经》,心生欢喜,欣慕西方极乐世界,善导大师每常诵习十六观行冥心思惟,如法作观,未经数年,已成深妙,便于定中,备观宝阁、瑶池、金座,宛在目前,涕泗交流,举身投地。
贞观十五年,善导大师二十九岁,至西河石壁谷玄中寺,见道绰禅师,蒙授《无量寿经》。见净土九品道场,善导大师大喜曰:「此真入佛之津要,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速超生死。」于是勤笃精苦,昼夜礼诵,如救头燃。善导大师每入室长跪唱佛,不到力尽,终不休歇。寒冰天气,亦要念到汗湿衣襟才止息。出则演说净土法门,三十余年,未尝睡眠。护持戒品,纤毫不犯。心绝念于名闻利禄,从不举目而见女人。律己峻严,待人慈爱宽恕。凡美味佳肴都供养大众,粗粝饭食则留给自己。前灯常年不熄,三衣瓶钵,躬自持洗。从不与人聚谈世俗之事,恐怕耽误净业。善导大师念佛功深,成就殊胜。念一声佛,则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念十百千声,便有十百千道光明从其口出,自证境界不可思议。
善导大师对净业修持,特重专精,认为能否做到专精,是决定能否往生的关键。善导大师说:「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希得一二,千时希得三五。何以故?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忆想间断故,回愿不殷重真实故,贪瞋诸见烦恼未间断故,无有惭愧忏悔心故。」善导大师的著作中,对时人多有苦口婆心的劝示。《观经四帖疏》云:「归去来,魔乡不可停,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毕此生平后,入彼城。」
由于善导大师净土信念诚挚,德业隆盛,故四众弟子受其感化,而归心净土者不胜计数,其中也有难抑厌欣之情,以致舍身往生者。据传载,善导大师在光明寺说法,有人告善导大师曰:「今念佛名,定生净土否?」大师答曰:「定生!定生!」其人礼拜讫,口诵南无阿弥陀佛,声声相次。出光明寺门,上柳树表,舍掌西望,倒投身下,至地遂逝。善导大师的弟子中,有诵《阿弥陀经》十万至五十万遍者,有日课佛名自一万至十万者,其间得念佛三昧成就往生净土者,不可纪述。
善导大师自利成就,悲心不舍众生,几十年来,孜孜弘扬净土法门,所有的供奉都用来写《阿弥陀经》,达十万余卷,画西方净土变相三百余处。善导大师少时,偶见西方净土变相而引起愿生之心,推己及人,了知艺术的感染力与渗透力甚大,故致力于净宗艺术性的弘扬。敦煌千佛洞中《观无量寿佛经》曼荼罗的成立,即是善导大师亲自作画,流传于世。举世共仰的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据考即为善导大师之所监造。
善导大师于唐高宗永隆三年(公元681年)三月十四日示寂,享寿六十九岁。善导大师遗着存世者共五部九卷,计为《观无量寿佛经疏》四卷、《往生礼赞》一卷、《观念法门》一卷、《净土法事赞》二卷、《般舟赞》一卷,甚受净土宗重视,故经其阐扬而确立之净土宗,特称善导流,为唐代特色之一,对净土宗影响至巨。
善导大师圣德高风,本迹不可测度。据《天竺往生略传》云,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我国莲池大师曰:「善导和尚,世传弥陀化身。见其自行精严,利生广博,万代之下,犹能感发人之信心,若非弥陀,亦必、之俦。呜呼大哉!」
公元一九○九年,日本学者橘瑞超等,于东土耳其斯坦吐峪沟(Toyuk,为高昌故址)附近,发现《往生礼赞偈》及《阿弥陀经》之断片,后者且附有师之发愿文,或即师所书写之阿弥陀经十万卷之一。又《观无量寿佛经疏》亦称《观经四帖疏》,于八世纪时传入日本,流传甚广,日僧法然(源空)即依该书创立日本净土宗,并尊善导大师为高祖。
责任编辑: 文章修订1.1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净土宗同修为什么对善导大师思想陌生呢?_百度知道
净土宗同修为什么对善导大师思想陌生呢?
很遗憾,善导和尚《观经疏》在我们中国失传了一千多年,不然大家为什么对善导大师思想陌生呢?直到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才由杨仁山居士──他那个时候任清廷政府驻英国的外交使节,经常在大英图书馆里研究佛法,遇到日本学者南条文雄,大家都是佛教徒,所以谈得很投机。交谈中,杨仁山居士发现,很多中国失传的宝典,竟留存于日本!因为在中国,像善导和尚《观经四帖疏》,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是在藏经目录里都有,一谈,发现:哦!原来中国很多祖师大德的著作,像南山宗的南山三大部,中国也失传了,日本还保留着,所以,他就喜出望外,回来之后,就托日本友人把它寄回到中国来。我们民国时代的印光大师有这个福德因缘拜读到善导大师的著作,所以,印光大师的思想跟善导大师的思想很接近。所以,我们各位啊,很有福报!历史上像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学问、修持、悟性都是顶顶有名的,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善导大师的原著。而我们今天有缘遇到,这个因缘,可以讲是难值难遇。印光大师就来比较天台宗的《观经疏》和善导大师的《观经疏》,他有这样一段话,他说:天台宗的《观经疏妙宗钞》(《观经疏》是智者大师所著作的;《妙宗钞》是宋朝的四明大师再进一步解释智者大师所著的《观经疏》,所以叫做「钞」)是站在天台宗的「一心三观」的立场,讲得很玄妙。谛理极圆融。中下根人莫能得益。不如善导《四帖疏》。对吗?
学净土宗,一定要听:净土宗实际创始人:阿弥陀佛化身,善导大师的。你一定要看:安徽弘愿寺,净宗法师讲的,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精要法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比得人身容易,不生西方将来必堕恶道。(有视频) 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是弥陀化身。你一定要看:安徽弘愿寺,净宗法师讲: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有视频)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大德这句话:我们民国时代的印光大师有这个福德因缘拜读到善导大师的著作,所以,印光大师的思想跟善导大师的思想很接近。印光祖师和善导祖师的思想很接近,恐怕不能用这个因为所以来做简单因果定论。(我们没有这种资格去评价祖师!)这里要是不用所以这个介词,只是表述来讲,就很客观。加上因为所以的因果关系,就是有主观界定的程度。印光祖师亦赞藕益大师所著弥陀要解,即古佛再来重注此经,亦不能更改一字,可见其推崇程度。那么我们看藕祖没有机缘读到过善导祖师的四帖疏,他的信愿行,与善导祖师的本愿思想是不是一致呢。祖师之来,皆随机隐本。一佛出世,千佛所护。譬如藕祖之弘净土也,十方如来及弥陀亦皆护持也。其他祖师也是如此。十三祖师之源流,随时节因缘之开合应机不同而已,执此而压彼者,真契善导本怀乎?至于说智者大师观经疏不如善导四帖疏,是站在众生机缘角度。劝看到这句话的人,万万不要理解智者大师所说理不如善导大师,恐为谤三宝之知见。智者乃释迦化身,善导为弥陀化身,二如来一折一摄,方显净土殊胜。不可用我们凡情去竟比高低,失佛法之大义。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历代祖师!顶礼历代大德!
虽然《观经四贴疏》更善于其他所注,但法无贵践,契机则妙!其实所有悟道者,所悟的法门都一样,无有高下,只是角度不同而已。我们净业行人只需以净土五经一论做法门,诸恶不作,众善奉行,精进念佛,何愁不能往生西方净土呵!
更善到什么程度,你要是清楚,恐怕你就很难说以上的话了。
净土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善导大师赞佛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