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机没有卸载手机自带软件件

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买的手机,竟被预装数十款软件,很多根本用不了,还拖慢速度,消耗流量,更气人的还不让卸载,有什么方法或者软件可以卸载内置自带的软件呢?
直接使用最新版的360手机助手就可以卸载烦人的内置预装软件了,很简单(看图)。
谢谢楼主给我水经验的平台,一股令楼主都战粟的气息压塌的苍穹。哥来了
我深邃的眼中竟有无尽的日月星辰,举手投足间竟有大道在共鸣,只见我动了,一只古朴的大手横跨无数网页,直压楼主而来,二楼承受不住这股气息直接崩塌,三楼忍不住袱跪在地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浏览: 35300
关注: 3 人公益诉讼难卸手机预装软件 国内无明确法律禁止
来源:综合
作者:京华时报
京华时报制图覃超
  手机预装软件问题再次回归大众视野。在今年6月深圳市消委决定把“预置软件不可卸载”问题列入公益诉讼可行领域后,近日,上海消保委将三星和欧珀告上法庭,称欧珀X9007和三星SM-N9008S两款手机中预装的软件都超过了40款且大量软件不可卸载,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也成为国内首例被受理的消费维权公益诉讼。不过,对于手机预装软件,简单的“一刀切”治理很难奏效,其中既有厂商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同时对于手机预装,国内也确实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禁止。
  市场现状
  预装软件太多而且无法卸载
  罗女士经常被手机里的预装软件闹得“头疼”。她用的手机是三星GALAXYS4,营业厅做活动时买的。“一买来就有这些软件,炒股、阅读软件、游戏中心之类,平时完全不用,又没法卸载,还动不动就提示更新消息”,最终,为了眼不见为净,罗女士还在手机里建了一个叫“无用”的分组,把平时不用的预装软件拖进去。
  新买的手机出现预装软件的情况并不少见。根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安卓手机预装产业及用户使用情况研究报告》,预装软件在安卓机中出现的比例较高,基本上75%的安卓手机被安装了6款以上预装软件(不包括手机基础功能如相册、相机、录音机等),平均每部拥有8.2个预装软件。其中从运营商渠道购置的手机中预装软件数量最多,平均可达9.7款,平均占存储空间可达200MB以上。报告同时显示,用户对于预装软件卸载行为频繁,85.9%的用户存在卸载预装软件的行为,Root手机和重装系统刷机成为用户的主要卸载方式。
  上海市消保委近期发布的实验结果更加惊人。在上海市消保委通过运营商网点、大型电器连锁店、手机专卖店等销售渠道购买的19款受试手机中,每款至少预装了27个软件,其中一款型号为X9007的OPPO手机预装软件数量高达71个,除了必要的系统软件外,还有与手机正常运行并无关联的应用软件,且大量预装软件不能直接卸载。
  用户看法
  有人认为多余有人认为方便
  罗女士最不喜欢的预装软件就是游戏中心。“有时候小孩趁大人不在拿手机玩,一不留神就付费购买了游戏。”在罗女士看来,手机内置的游戏中心中,许多游戏往往点击就默认从话费中扣费购买,有捆绑消费之嫌。
  学生方孜对预装软件也持反对态度。方孜称,预装软件不Root就不可卸载,不仅占内存,还会影响手机的使用速度,“更重要的是,很多旅行或炒股类的预装软件用不上,或者预装的聊天软件、新闻类软件跟个人使用习惯不符”。
  但也有人认为预装软件比较方便。小唐在老家县城开了个手机维修店,会帮用户刷机,重新刷一个系统一次性收费20元。小唐告诉记者,四线城市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很多中老年人并不很了解手机,有时候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安装了删不干净的恶意程序,或手机系统出现问题,就会拿来维修,“虽然网上也有很多软件提供一键刷机服务,但一般人都还是懒得自己折腾”。在小唐看来,“这年头谁给爸妈买个手机不是把常用的软件装好?预装些新闻、浏览器、天气等基本应用,还是有一定必要性的。省得老人自己注册系统账号去应用商店下载,账号多了也记不住。”
  记者调查
  &&预装渠道
  预装软件来自四种渠道
  如今的智能手机,不管什么品牌,什么型号,完全没有预装软件的并不存在,少的十几款,多的几十款。不过,这些预装软件并不能简单被归到一类,其实还是有多种来源的。首先就是系统自带的必要功能,如通讯录、短信、电话、拍照、浏览器等应用,没有这些预装的应用,手机根本无法正常使用;第二类是操作系统集成的应用,这一类应用并不一定对每一个用户都是有用的,但是其本身是某手机操作系统或者UI的特色组成部分,如苹果iOS中的Siri、iMessage,国外使用的原生安卓系统中也有许多谷歌自身的应用,国内众多手机厂商推出的自家的ROM中也都有一些自己的独家应用,如自家的应用商店、防护软件等;第三类是运营商在其定制的手机中预装的自己的业务软件,如手机营业厅、阅读业务软件、游戏业务软件等;第四类则是第三方的应用或者游戏,而这当中其实有一些几乎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必备软件,例如微信、微博等。相比前三类预装应用都是手机厂商主动预装进去的,第四类情况则较为复杂,其中有手机厂商主动预装的,但其实更多的还是在手机销售渠道当中,被层层经销商预装进去的。
  &&预装目的
  为抢入口或收安装费用
  不同来源的预装应用,其背后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操作系统集成的应用,主要是系统或者手机企业为了打造自己的业务链,简单地说就是抢入口,例如现在苹果和谷歌都在自己的操作系统中预装了支付业务应用,这就是在争夺移动支付这块大蛋糕;运营商预装的应用,则是运营商为了推广自家业务所进行的,也是运营商会为此类手机提供一定的购机或者话费补贴的原因之一。
  第三方的应用或游戏,则主要是出于收入方面的原因。
  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手机应用的开发商往往会和手机企业或手机销售渠道达成合作,付费让自家应用被预装到某些手机当中。这当中,实力大的应用开发者会直接和手机厂商进行合作,按照预装量向手机厂商付费;而更多的中小开发者,往往是通过第三方的刷机公司打包刷入手机,这一类多数情况是在手机销售渠道当中被预装进手机的。据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士透露,一般预装一款应用的费用从几毛钱到几元不等,一般视推广范围和预装规模不同,不可卸载的一般付费要高过可卸载的。
  一位国内某手机企业内部人士向记者诉苦,现在手机市场的价格战太过激烈,很多手机都是在以和制造成本相当甚至是低于制造成本的价格出售,只卖手机是赔钱的,因此需要寻找其他的利润模式,而通过预装软件赚取收入,也是手机厂商反补售价的一个重要来源。“就像看免费视频要先看一段广告一样,消费者以低价格购买手机,接受一些预装软件,也不算是不合理的行为吧。”
  律师说法
  预装软件是否侵权存争议
  2014年11月,深圳苹果手机用户姚女士就因苹果手机预装的指南针、语音备忘录、游戏中心、地图、股市、邮件、Safari等软件无法卸载,担心预装软件会监控、窃取用户隐私,并且产生额外的费用和流量,所以向苹果在国内的销售商提起诉讼,要求苹果公开窃取隐私等问题,并重新设计手机系统。最终,福田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姚女士败诉。判决认为,姚女士对于预装软件是知情的,在购买时已经预知产品的预装软件无法卸载。同时部分软件是苹果特色产品,并非质量问题。目前该案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中。
  知名IT与知识产权律师赵占领表示,预装软件是否侵犯用户知情权、是否属于反垄断法里的搭售是存在一定争议的。预装软件一定程度上利好“小白”用户,提升用户体验,此外,目前国内法律并未明文禁止不能预装,相关规定只是2013年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要求手机厂商不得安装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修改用户信息的软件,给用户造成流量消耗、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的软件。
  他同时强调,虽然预装软件存在争议,但预装软件不能卸载是侵犯用户选择权的。消费者通过付费获得手机的所有权之后,有权自主支配手机。赵占领指出,手机厂商应该告诉用户预装了哪些软件,同时软件应能自主卸载,自主卸载不能影响“三包”服务。
  专家观点
  解决问题要靠自律和市场
  通信行业观察家项立刚认为,预装是一种服务,并不能一棍子打死。“电话簿、短信、联系人、照相、应用商店等最基本的应用,以及文件管理、电量管理、安全应用,甚至有针对性的支付应用等与系统核心相关的软件,都是可以预装的。完全不能预装,只会大大增加使用成本,让一些&小白&用户摸不着头脑。”他同时表示,除了必要的应用软件外,其他预装软件应允许用户自由卸载。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表示,如果法院真的判决手机预装应用必须可卸载,那对手机行业和手机消费者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因为世界上没有哪款智能手机是完全没有预装的,有些预装应用如果被卸载,手机将无法正常运行,消费售后问题将暴增。他认为,手机预装软件的问题,还是应该交给市场来解决,例如有些手机厂商就宣布自己很少预装或者不预装第三方商业软件,这也是一个竞争优势。
  手机行业分析师成博则表示,对于手机软件预装这样一个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手机厂商之间的行业自律行为加以净化,例如手机厂商们可以发起签署关于预装软件的公约,对预装数量、预装种类、是否可以由用户自主卸载等作出规定。这种自律会形成正面的示范效应,让手机企业自发规范自己的预装行为。
  京华时报记者古晓宇顾梦琳
(责任编辑:UN654)
&&&&&&</div
全镇杀狗,是公权侵犯私权[]
数字之道:
谣言终结者:
社区热帖推荐
丈夫和前任藕断丝连……[]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央视曝光手机预装软件内幕:关不了 卸不掉|智能手机|预装软件|运营商_通讯与电讯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央视曝光手机预装软件内幕:关不了 卸不掉
  导读: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10月13日播出“我的手机谁做主”,对手机预装软件现象进行了再一次的深入追踪调查,以下为文字实录
  共同打造高质量的生活,欢迎收看《每周质量报告》。9月29日,我们栏目播出了《
被预装的风险》这样一期节目,对智能手机里面预装了大量软件的不合理状况进行了报道。节目播出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现在智能手机预装软件的现象是否有所好转,手机厂商的做法是否有所改变,预装手机软件的背后究竟还隐藏着哪些其他的问题?我们针对这样一系列的问题继续展开了深入的调查,今天我们就来关注调查的最新进展。
  手机预装软件用不着、关不了、卸不掉,广大手机用户因此备受困扰,预装软件除了占内存、耗流量,还对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日前《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就报道了消费者面对的这种尴尬,并曝光了这种现象背后存在的巨大利益链。那么目前与手机软件预装密切相关的手机生产企业、刷机公司是否还在开展预装业务呢?记者进行了调查。在北京的一家三星电子维修网点,服务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三星手机里的预装软件仍然不能卸载。
  三星电子维修服务人员:那个没办法,删不掉的,卸不了,卸载不掉。
  记者:前两天电视台报完之后,三星没啥(反应)吗?
  服务人员:那个我不清楚没听说过。
  记者:现在还是不能卸载,是吧?
  服务人员:对。
  这位服务人员同时提醒记者,如果个人更改手机权限进行卸载,手机仍然不能享受保修服务。随后记者又联系了国内几家手机生产企业的客服,被告知目前他们产品中的大部分预装软件也不能自行卸载。而国内一家手机生产企业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人员透露,他们的手机预装的业务订单已经排到了2014年,已经没有空间预装新的软件了。
  手机厂家移动互联网运营人员:现在其实都没有空下来的位置,只能说找一找,因为我们有排他的一些协议,我们协议到明年5月份,也就是说到那时候才有可能去更换(新软件)。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国内几家规模不小的刷机公司目前业务仍然很繁忙。记者联系了上期节目报道过的深圳一家刷机公司。
  记者:现在做这个软件预装可以吗?
  一点通刷机公司业务人员:现在,可以啊。
  记者:刷一些国内品牌的手机可以吗?
  一点通刷机公司业务人员:我们现在刷机只能针对那个三星的全系列,还有联想的大部分型号。
  经过再次深入调查记者发现,手机软件预装业务目前仍很红火,记者在北京几家手机销售场所发现了很多刚刚上市的新手机,其中就有备受用户关注的三星NOTE3手机,那么这款新型手机有没有预装软件呢?
  记者:Note2里面那个软件太多了,不知道note3怎么样呢?
  手机销售人员:一样。
  记者:能卸载吗?
  手机销售人员:能,root就能卸。
  记者:root不就没有保修了吗?
  手机用户如果更改手机权限进行ROOT刷机就不能享受保修服务,这也就意味着,三星这款最新产品里的预装软件仍然难以卸载。这位销售人员透露,这款三星NOTE3里面的预装软件与三星NOTE2机型一样,都在15、6款左右。经过调查记者发现,手机软件预装目前已经成为行业极为普遍的现象,绝大多数品牌的智能手机都在预装领域大展拳脚,互不相让。国内某互联网机构曾经对、三星、联想、HTC、LG、酷派、华为等10款相关型号的智能手机进行了预装软件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没有预装软件的品牌只有3款,预装但是用户可卸载的有2款,而其余5款手机都属于强制预装,软件无法卸载。记者发现,在13386名消费者参与的一项网络调查中,多达12839人表示不经常使用手机预装软件,经常使用的仅有154人。
  手机软件安全专家唐威:用户实际上是对手机是有完全的控制权限的,本身这个手机,用户在拿到手机以后,你并没有征求用户的同意,这款软件我要给你装,你是否同意,没有这个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用户是不希望使用的或者不喜欢的产品的时候,你又不让他去卸载,这个就是不太合理了。
  在《每周质量报告》栏目9月29日播出“被预装的风险”节目之后,有消费者反映,他的一款HTC手机竟然预装了48款软件,造成很大困扰。而记者了解到,其实手机刚刚出厂时预装的软件并不多,那么,在手机最终到消费者手里的过程中,预装软件是如何越变越多的呢?记者联系到一位曾经从事手机预装业务的业内人士,他透露了手机软件越装越多的奥秘。这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著名的手机品牌,手机预装是不会选择不出名、业务规模小的第三方软件的,除了为战略合作伙伴定制的手机安装的相关应用软件,他们一般会选择预装应用广泛、知名度大的手机软件,以方便受用户的使用。
  手机预装业内人士:比如说一些比较有品牌的,比如说一些天气的,大的天气软件提供商,或者说是一些浏览器的,大的浏览器,它会预装在里面,而且是不能卸载。
  这位业内人士透露,这些软件一般都是在手机出厂时预装完成,而且数量极少。而记者看到的部分三星手机,预装软件大多在10几款,有的在20几款左右,而像小说阅读网、千尺游戏大厅这样知名度并不是很大的软件也出现在手机系统里。对此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手机出厂之后,还存在不止一个软件预装的环节。
  手机预装业内人士:三星下面有很多这样的代理商,手机的比如说像(全国代理商),下面的二级三级代理商,这些代理商拿到机器之后,一般都会是过夜嘛,他不可能手机马上会运走或者卖掉,他拿到手机之后,他会往里面批量地刷入软件。
  记者:像这部分刷入软件可以卸载吗?
  手机预装业内人士:一般情况是可以卸载的。
  记者:但是有不会被卸载的吗?
  手机预装业内人士:也有。
  记者:在这个代理商,高级代理商这个层面,(刷入软件)数量是多少?
  手机预装业内人士:一般都会刷入比如说10款,或者是20款,他会有不同的软件包。
  就这样,手机生产企业、各级刷机商、代理商围绕着手机预装这块蛋糕,逐级预装,致使消费者拿到新手机之后,经常会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应用软件不知所措。记者看到的这款三星手机预装了20多款应用软件,仅短信软件就有3款,消费者经常因此重复阅读同样内容的一条短信,备受烦扰。
  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安卓手机系统应用软件已接近30万,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方兴未艾,应用软件的推广不可避免地瞄准了这个广阔的平台,一条由软件商、手机厂家、代理商、销售商、刷机商组成的利益链逐渐形成,手机预装也因而愈演愈烈。业内人士透露,手机厂家以及各级代理商、销售商与软件商之间的利益传递,除了有预装软件激活收费的模式之外,还存在一种利益分成的模式,也就是软件商在获利之后,一般要进行三七比例的分成,其中七成利润要付给起到广告作用的软件预装方。业内人士强调,使用这种计费模式的一般是电商类的公司,而他们也因此受益匪浅。
  手机预装业内人士:很多电商公司,从移动端获取到的收入大概能占到30%到40%,有很多这样的公司,比如说它一年能做10个亿(利润)的话,可能有3、4个亿(利润)来自于移动端。
  这样的利益空间使得软件商更加乐于谋求手机预装业务,而手机厂家以及各级代理商等手机预装机构,也就自然的对预装订单来者不拒,而对不少山寨手机品牌来说,手机预装甚至成了牟利的主要渠道。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的成本300元的山寨手机竟然会以200元的价格赔本销售,原因就在于手机厂商或销售商赚取的是手机预装带来的分成利润。正是手机预装利益链的存在,催生出了手机软件难卸载这样的怪象,而这个利益链条保护了相关合作者的利益,束缚的却是消费者的手机使用权利。业内人士透露,与耗电、耗流量、占内存、影响手机体验相比,手机预装更严重的影响的威胁是暗扣吸费。
  手机预装业内人士:吸费和暗扣就是说它会在不同的渠道,比如说像山寨手机的渠道,或者是刷机的渠道等等 他会悄悄地装入一些软件,用户根本看不到,也摸不着。它会偷偷地运行,运行完之后呢,它可能会发出一些吸费的短信到运营商,那么这个钱就从话费里面偷偷扣掉了。
  业内人士透露,这样的软件一般表现为工具类或打电话的软件,比如指南针或免费打电话的软件,属于专门吸费的软件;还有一种是被病毒控制的正规软件,比如天气类的软件,被加入计费代码后实施暗中扣取手机用户费用。
  手机预装业内人士:(比如)总共扣了10块对吧,移动(等运营商)拿走3块,剩下7块,7块然后再三七(分成)。
  记者:这个三七(比例)由谁和谁来分呢?
  手机预装业内人士:7块再三七(分成),三七(分成)的话,那4块9就给刷机商了,然后2块1就是给开发商了。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手机预装软件的“暗扣吸费”规模巨大,影响也十分恶劣。因为这些软件一般是暗中运行,对单个对象的吸费数额也比较小,仅仅是暗中扣取3到5块钱,手机用户很难发现。而以正常服务软件面目出现的恶意扣费软件,甚至会屏蔽掉通信运营商的收费提示短信,因而手机用户更是难以察觉。
  手机预装业内人士:程序在后台运行之后,你根本看不见,你也不知道你钱被扣掉,而且很多人没有习惯每个月去打(印)电话费这个单子,所以说往往可能扣了几年了,他都不知道每个月都在支付一笔额外的费用。
  这位业内人士透露,手机预装软件的“暗扣吸费”数额惊人,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遭遇的重大安全隐患,也是埋伏在广大手机用户面前的一个巨大陷阱。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手机预装软件除了存在“暗扣吸费”的巨大危害,还对手机用户隐私安全带来潜在威胁。有不少手机预装软件更新时,记者注意到绝大多数软件要求手机用户同意获得位置信息以及短信、通话、照相等权限。这款词典软件要求有权访问用户手机的照片和视频、读取手机状态和身份以及完全的互联网访问权限。很多手机用户表示,像这样的有些霸道色彩的软件经常遇到,如果不同意提供这些权限,软件就不能使用。手机用户认为这种捆绑式的要求已经对个人隐私构成了威胁。
  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新买的手机被预装软件的现象是不合理的,而且很多用户都认为这些被预装的软件多数都是用不着的。但是手机厂商和代理商却不顾用户的感受,在利益的驱使下依然在手机中预装了大量的软件。那么,这种消费者认为不合理的行为难道就没有人管吗?
  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管理的通知》,要求手机生产商不得预装五大类恶意软件,其中包括未向用户明示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修改用户个人信息的软件;未向用户明示未经用户同意,擅自调用终端通信功能,造成流量消耗、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的软件;影响移动智能终端正常功能或通信网络安全运行的软件。据了解,这个禁令将于2013年11月开始实施以监控手机预装行为。然而记者注意到,针对那些严重影响手机体验,甚至带来手机使用障碍的手机预装行为,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也缺乏监管措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的专家认为,应当尽快还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力。
  北京消费者协会投诉法律事务部 郎丹柯:实际上是已经侵害到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也就是说事先并没有告知消费者这种(软件)产品的功能特性以及这种(软件)产品有可能会花费你的话费或花费你的流量。应当给消费者一种选择权,就是我可使用或不可使用,而且这必须是一种明确的操作,就是给消费者一个明确的操作,可以对于我不需要的功能以一种明确的方式把它禁止掉。
  专家认为,相关政府部门在加大监管力度,打击暗扣吸费、窃取隐私等手机预装行为的同时,也应促进手机预装的各个环节进行自律,并推动手机预装相关标准的建立,在基本应用体验和权利保障方面,共同服务好广大消费者。
  北京消费者协会投诉法律事务部 郎丹柯:涉及到我们的现在的运营商、我们的手机生产厂家,以及第三方的这种软件的设计方,应当说呢我们希望一方面就是我们的行业应该通过行业组织、行业自律的方式,尽快出台关于这种软件设计(预装)方面的行业标准、行业规定,那么通过行业自律来规范这些运营各方的权利义务。
  专家认为,在手机软件预装的问题上手机生产经营企业应该自律,应该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和使用感受,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不少手机经营企业显然还没有做到这样一种自律。大量被预装的软件依然会出现在用户的手机里,依然可能消耗流量、浪费资费,依然可能带来恶意吸费、泄露隐私等安全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手机行业的监管部门就更加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出台更为严格更加有效的监管措施来更好地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好,感谢收看这一期的《每周质量报告》,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转自央视《每周质量报告》)
值班电话:010-&&|&&&&|&&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删除手机自带软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