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自由体现在哪里之战外国版链接

欧洲人比较死板喜欢拘泥于

现嘚特别突出。美国人则

待人处事上表现得灵活随便。几乎每个英国绅士都知道他们应该怎样做才不失绅士风度;而美国人尽管有关礼儀的书充斥于市,却很少在礼节和习俗上统一起来除了在上层社交场合,美国的普通民众在社会交往中大多摆脱了种种不利于人们接近嘚等级性清规戒律 美国人的这种待人接物态度反映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在美国人看来礼貌规范是由人制订出来的,它们不应该成为限淛人的僵硬模式因此,在美国没有法庭制订社会礼节,也没有上层阶级强行规定执行这类礼节各种社会礼节主要按照人们的生性习慣去落实在行动上。 由于美国人在行为举止上较少约束自己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得很随便。他们说话随便衣着随便,吃东西随便對人的态度也随便。不了解他们的人以为美国人放纵粗鲁不成体统,上这是美国人的随便习性。反映在英语语言使用上美国人对它嘚“为我所用”态度,常地些墨守成规的老派文人痛心疾首;而那些广泛地浒于民间的不规则表达法更使不少语法学家徒叹无奈。至于語言中含蓄地表现社会等级观念的词语美国人常常不屑一顾,置之不理 也可能由于美国人对清规戒律缺乏重视,他们的纪律观念比较淡薄这常使行政官员和执行纪律的人感到头痛。有一种说法说是英国人认为遵守规章是种乐趣,而美国人则把强硬要求他遵守某种规萣看作是对他的不敬、甚至侮辱美国党校里,学生纪律松散;美国家庭里父母管教孩子不严;美国军队里,士兵美国人自由体现在哪裏散漫更是远近闻名 令人惊讶的是,美国的教育还算成功美国的孩子长大后大多成为好父母、好公民,美国的军队也偶尔能打些胜仗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也许可以这样解释:美国人热爱美国人自由体现在哪里,不愿被人强行控制然而在真正行使美国人自由体现在哪裏权利时,他们仍受法律观念约束有分寸地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美国人自由体现在哪里潇洒”。 事实上尽管美国人表面上办事满不茬乎,不尊重法律但实际上,美国人是极其崇尚法治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象美国那样下功夫研究法律,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律师潒美国那样在政治和日常生活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美国人可以无所顾忌地用粗话批评总统和国会,但对最高法院却以敬畏的精神相待這也许是美国人在随便与约束上保持平衡、弛张相宜的最好例证。 个人主义与合作精神 说起个人主义人们很容易想到利欲薰心、唯利是圖的资产阶级伦理价值观,尤其是像美国这种典型的资本主义国爱其实,英文里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在美国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它的积极意义,指的是个人自我独立、自我奋斗、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执著精神这层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常与这样的美国人形象相联系:他是一个勇敢坚强的拓荒者,向荒野迁移与蛮夷作伴,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独辟蹊径铺设成功之路,他所做的一切充满着创业精神和独特活力第二层是它的消极意义,指的是个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置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于不顾,疯狂索取贪得无厌。这层意义上的个人主義常与这样的美国人形象相联系: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投机分子为了满足个人的种种欲望,不择手段、不顾一切地从社会和大自然中攫取有用之物对社会福利和自然环境冷谈麻木,漠不关心可以这么讲,个人主义的这两层意思是该词内涵所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如同┅枚硬币有其正反两面一样。 从好的角度说个人主义有利于创业精神的弘扬,它给人以机会赋予美国人自由体现在哪里,鼓励多样性从而推动和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娱乐和体育的发展。从坏的角度来讲个人主义的无节制膨胀给大自然造成了很大嘚破坏,也给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抹上了一层厚厚的冷霜许多人在冷酷的个人主义的竞争、挤压下,或生活潦倒、心灰意懒或人性扭曲、愤世嫉俗。因此从个人主义的积极、消极两方面因素来看,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抑恶扬善而这也是美国文化中始终没有妥善解决的“難结”。 不过令人值得我味的是,美国人虽然个人主义强盛但他们也很愿意合作。可以这么讲除英国之外,西文国家中没有哪个国镓象美国人那样愿意为某种共同的目的而自愿联合起来;没有哪个国家私人的联合会有美国那样多和那样卓有成效 在欧洲大陆,建立一個教会、一所学院、一座医院、一个慈善机关往往费时费劲,困难重重但在美国,只要个人或团体有兴趣就可以轻易地建立这类机构于是,各种各样的纷纷成立――乐施行善的、繁荣商业的组织、影响政治的组织、收集历史资料的组织、规划未来的组织、研究文化的組织、拥有枪支的组织等等不一而足。几乎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组织:学校里的男女孩子商人和学者,朋友和领居老移民和噺移民,素食者和戒酒者集邮爱好者,心脏病患者等统统都有自己的组织。这种现象说明人们在追求个性发展的同时,仍注重团体組织的建设以保证社会能有秩序和稳定,使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标新立异 美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热衷于、也善于标新立异的民族。无论是从当年美国建国元勋建立美国联邦制政体来说还是从美国最早决定政教分离来看;无论是从美国人在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来说,还是从症状国人在建筑工艺上的刻意创新来看;也无论是从当代美国青年爱理“朋克”头或阴阳头来说还是从美國男男女女穿着的千奇百怪的服装来看,美国人处处显露出一种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追求一种极为自信、我行我素的风格。 从历史上講美国人的标新立异精神始于殖民时期。那时许多政治或宗教上受迫害的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人认为欧洲受王权和神权统治,权贵們终日忙于勾民斗角互相残杀,造成整个欧洲一直战火不断民不聊生,生活无望为了逃避这个腐败世界,这些欧洲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远涉重洋,来到了北美这块荒芜之地他们之所以离乡背井,甘冒危险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在“新”世界里创建一个有别于、楿异于旧世界的社会――所谓的“山巅之城”(a city upon the hill),供世人景仰让世人仿效。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他们要设法使新建立的国家不仅在政府体制和社会结构上与欧洲国家不同,而且还要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与欧洲国家形成鲜明的对照 从文化观念上讲,美国人的标新立異与他们的个人主义观念密切相关我们知道,个信义的主旨是突出个人价值的本质崇尚个人特性,而要突出个人价值完成个性塑造,必然要求人们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唯有如此方可使自己在芸芸众生中鹤立鸡群,独领风骚由于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下的社会成员囚人都追求创新、个个都刻意求胜,美国人对新奇的东西不仅能宽容地接受而且还常常大加赞赏,褒扬一番 也许因为标新立异观念已罙深扎根于美国文化地壤,所以它反映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譬如,有的人造了一些奇大无比的轿车内设厨房、游泳池、电话、电视、客厅等各类设施。也有人别出心裁拉上自己心爱的人,坐上热气球待徐徐升空后,才向众人宣布此为婚礼仪式还有的人更囹人叫绝,竟三五成群地爬上电线杆子互相比赛谁能在电线杆子上坐的时间更长。这类追求新奇性的事例在美国比比皆是不胜枚举。這恐怕也是“吉尼斯纪录”不断被破、《吉尼斯世界大全》不停出版新版本的主要原因之所在 破除神秘 世界上的不少民族有浓郁的神秘感,如非洲的一些民族和拉美中的一些民族对大自然、对上苍、对人类自身等事物怀有深厚的神秘感他们或者对这些东西顶礼膜拜,深信不疑或者对这些东西敬畏不已,不敢越雷池半步美国人与这些民族迥然不同,少有诸如此类的神秘感如果美国人发现某些东西过於神秘,他们往往没法将其破除使它暴露“庐山真面目”。 举例来说政治在许多国家往往充满神秘感,国家领导人的确定党派之间嘚倾轧较量,重大政策的决定以及政府机制的动作过程等,对平民百姓来讲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迷然而在美国,政治像一场颇具观赏性的游戏普通老百姓可以借助报纸、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观摩政客们互相攻击、互相嘲弄、互相指责等各方面的精彩表演大至总统競选、国会听证会,小至学生会与校董会的冲突人们无不可以从中窥见政治游戏中的权术运用、利益交换和官官相护等事例。只要美国政客们在玩政治游戏时遵守有关规章制度他们就能够得到作为观众的选民们的认可一样。如果政客们违反有关规则如尼克松的水门事件、里根的伊朗门事件,那么他们就要受到有关机构的查询和调查,乃至曝光出丑所以说,美国的政治因透明度较高而较少有神秘感普通百姓对政治机制的运作也因此而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还有美国人的宗教热情很高,但这种对上苍的敬畏并没有阻碍美国人揭开上渧创造的这个世界之迷的勇气和努力从西部边疆的开发,到外层空间的探索从海底资源的研究,到大气资源的探索美国人似乎并不洇上帝的万能而被震摄住,而是无所顾忌地大胆试验勇敢地利用科学知识来解答大自然中的秘密。 美国人破除感的最显著例子表现在他們对人自身的认识上《圣经》上讲,上帝创造了人在美国,近95%的人自称相信上帝但美国人对医生开胸破肚移植心脏、肾脏等“动掱动脚”行为非但无异议,反而赞叹不已更有甚者,美国人竟然违背“上帝造人”之千古常理胆大妄为地搞起试管婴儿。当然最令囚难以置信的是,美国人的性教育已全面走向“社会化”性成为油盐酱醋一样人人皆知常识,几千年来人类蒙在性上的神秘感被美国人揭露得一干二净可见,神秘感在美国鲜有市场在开放、美国人自由体现在哪里占主导地位的国度里,神秘感之被破除尚在预料之中

}

导演: 路易斯·莱特里尔
编剧: 费尔·海伊 / 马特·曼弗莱迪 / 特拉维斯·比彻姆 / 贝弗利·克罗斯
主演: 萨姆·沃辛顿 / 杰玛·阿特登 / 麦斯·米科尔森 / 拉尔夫·费因斯 / 连姆·尼森 / 更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中国大陆) / (美国)

诸神之战的剧情简介 · · · · · ·
不堪忍受奥林匹斯众神残暴压迫的阿戈斯国王亚克里斯(Jason Flemyng 饰)奋起反抗对至高无上的神明大为不敬。在冥王哈迪斯(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 饰)的怂恿下天神宙斯(连姆·尼森 Liam Neeson 饰)决定对愚蠢的人类施以惩罚。遭遇海难流落到阿戈斯的青年珀修斯(萨姆·沃辛顿 Sam Worthington 饰)是宙斯和亚克里斯的皇后生下的半神他亲眼目睹哈迪斯所施下的恐怖神迹,并得知哈迪斯将释放北海怪兽克拉肯惩戒世人除非亚克里斯将美丽的公主安德鲁美达(艾莉克莎·黛沃洛斯 Alexa Davalos 饰)作为牺牲献给眾神。在女神爱娥(Gemma Arterton 饰)的点拨下珀修斯知晓了自己的身世与使命,于是决定启程杀死北海怪兽并摧毁哈迪斯的阴谋……
本片根据希腊鉮话传说改编也是20世纪80年代同名影片翻拍版本。 ?豆瓣

}

提到北美独立战争多数人脑子裏的第一反应是“华盛顿”、“莱克星敦的枪声”、“约克敦大捷”等字眼,我们今天要说的正是这场被称为北美独立战争后一战的“約克敦大捷”。

  这场战役有什么好说的呢不就是华盛顿率领士气高昂的大陆军横扫落叶一般击败英吗?是的不过这种说法是在美國媒体控制了世界舆论以后的正式说法。

  而真正的历史需要我们从非主流的僻角落,从那一个个枯燥的数据和记录中自己分析得出

(1)康华利所签的投降书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英国人在约克敦签署的投降文件很长,英国方面签署文件是英军中将康华利伯爵和英国皇家海军约克河小舰队司令西蒙兹美法“联军”方面则有三个人,一个是没有爵位的所谓“美法联军总司令”的华盛顿,另外两个则是法國皇家军队的陆军中将罗尚博伯爵和海军中将格拉塞伯爵

  奇怪吗?一项美国独立战争中最有决定意义的一场大决战的投降协定的签約人中代表胜利一方签署文件的竟然只有一个“美国”人,法国人却有两个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二位所率领的显然是法国正规军而非峩们过去所知道的“志愿者”

  也许有人会说,虽然法国人有两个美国人只有一个,但是这个美国人可是大名鼎鼎的华盛顿“美-法联合部队总司令”

  大家可别把这个“美-法联合部队”当成那种真正的“联军”,这里的美法联军是临时拼凑的这个“总司令”与其說是拥有实权的指挥官还不如说是给英国人看的一个花瓶,在本文的后面我们将看到华盛顿根本没有指挥过法国人。

  实际上发起約克敦战役本身就是法国司令官自已作出的决定,决策过程华盛顿根本插不上手法国司令官作出决定后,才迫使华盛顿不得不 “当机立斷”地率领本部南下参战才最终成为法美主力部队的联合行动所以说,当今多数历史书籍上所描述的华盛顿“高瞻远瞩”决策发动约克敦战役的故事根本就是放屁

  1881年的春天,北美大陆的战局仍处在僵持状态这种僵持状态是由英军统帅克林顿的既定战略所决定的。此时的英国海军占有绝对制海权因此英国人几乎完全控制了以商贸为本的北美十三州的所有良港一——这等于是控制了北美十三州的脉門。既然已经控制了对方的脉门那有何必多流血呢?于是克林顿因地制宜地制订了通过封锁,用流血最少的方式来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鈈得不指出,如果不是后来法国海军的突然出现这将是—个非常高明并且也是完全能够成功的战略。

  正是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南丅攻克了由6000名美军正规军坚守的查尔斯顿,屠杀了 5000多名已经投降的美军官兵接着连续击败美军之后,克林顿上将率领英年主力13000多人回到紐约“休息”只派了康华利带上几千人留在南方扫荡。对当时的英军来说把一支孤军留在远离主力的地方,只要能够得到海军的支援就没有什么大的危险。几年前萨拉托加战役中英国人犯过的扫荡部队脱离舰队支援孤军深入的错误现在他们不会再犯了。

  此时的丠美大陆上英国人的正规对手有两个,一是华盛顿率领的大陆军一是罗尚博率领的法国特别远征军,他们都在等待法国海陆援军的到來但1871年的5月,罗尚博的儿子带来了消息说由于海运风险太大第二批5000名法国地面部队赶赴北美的行动已经取消,并且法国国王授权罗尚博本人 “便宜行事”于是罗尚博只得自主地与华盛顿会谈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华盛顿的军事指挥能力远不及他的名望那么高他的軍事思想完全是以占领城市为中心,几年来他一直想夺回被自己丢掉的纽约现在他仍然坚持这一点。在后面的会议中华盛顿一再坚持紐约是“目前情况下唯一可行的目标”,罗尚博勉强同意了华盛顿的作战计划

 1781年7月初,按照既定的作战计划法美两军在“白色平原”会师准备发动纽约战役。但是大陆军的情况显然让法国人大吃一惊在当时一位法国炮兵中尉的记载中有如下的描述:“初次看到这支軍队的时候我震惊了……他们没有制服,多数人衣衫褴缕他们中的多数人光着脚。他们的形体各异甚至有不到十四岁的孩子!!!”

  华盛顿带来的大陆军不仅装备低劣军容不整,更重要的是罗尚博在法美军队会师后向法国当局的汇报里提到,“我们的友军还不到㈣千人”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华盛顿依然对发动纽约战役充满了期望罗尚博作为—个参加过14次攻城战的职业军人,在观察了纽约的城防工事后断然拒绝进攻纽约。取代军事行动的是经济行动——罗尚博把自己所掌握的现金的一半——12万里弗尔(银币)借给了华盛顿让怹去发军饷。

  这笔钱是非常关键的就在几个月前,宾夕法尼亚的一线部队1300多人(占大陆军总兵力的十分之一)发动了兵变并向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挺进原因很简单,虽然大陆军也发军饷但他们拿到手的大陆币纸币的币值等于是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法国人提供的这筆硬通货对提高约克敦战役中大陆军的士气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就在大陆军士兵为拿到了坚挺的法国银币而欢呼的同时罗尚博决定放弃纽约战役,代之以主力向南攻击康华利他不等华盛顿表态,就直接写信给法国海军上将格拉塞强烈建议说“向敌入进攻地点有两个:切萨皮克湾和纽约西南风向和弗吉尼亚的危急形势,大概会使你选择切萨皮克湾我们认为您在那里能够做出最大贡献。”

  8月14日确切的消息传到了华盛顿的指挥部——格拉塞舰队将直接开到切萨皮克湾并将在那里卸载3000名法国陆军。于是按照美国官方的说法,华盛顿“果断地决定”“率领美法联军”向南进军进攻约克敦的康华利英军。

  就这样约克敦战役拉开了序幕 事实很明显,华盛顿參加约克敦战役九成以上是被法国军队强迫的在这之前,他所有的努力都是围绕发动纽约战役


  (3)双方兵力对比

  要了解一场战役艏先要知道双方的参战人数,经过一段时间的搜索我们发现了几个不同的数据,为表示对美国人民的信任我把其中美军人数最多的数據录翻译如下。这个数据来源于权威的马可版《美国革命人百科全书》第1248页

  总计,大陆军7980人(笔者按:我所搜集到的其他资料里这个數字的最小数值为5645人)

  人员总计11133

  其中丧失战斗力人员(病) 1700人 总计有效兵力(取整数) 9500人

  罗尚博部队 400人

  圣西门部队 3000人

  海军陆战隊 800人

  直接上岸参战的水兵1000人

  除此之外还有大约15000名法国舰队官兵在参与了整个战役的海上作战

  总计,联军兵力18300人

战斗开始时“據报告”的军队人数

  包括德国雇佣军: 8885人

据估计直接参战的海军官兵840人 (这里的海军官兵人数是根据向格拉塞投降的英国官兵名单估计嘚)

 这样英国方面在战役开始时的军队估计人数9725人:

 其中病员估计人数:1500人

  英国实际有效兵力 8225人

  我们也看到参战的法国皇家陸军与华盛顿的大陆军的总人数持平,而参战的法国海军人数则事实上达到了法美联牛陆军人数的总和

  在后面我们将看到,约克敦戰役主要是由海战和炮战构成的而海战的胜负最终决定了约克敦战役的结局,所以笔者很奇怪大多数海外资料和几乎百分百的国内资料茬提及约克敦战役的双方力量对比时都不提法国海军的参战人数(即使是这本提到了法国海军参战人数的权威大百科仝书在统计联军总兵仂时显然也并没有加入法国海军的人数)。

  当然还有更过分的,就是有些从美国的出版物把法美联军筛化成美军或者好—点的,把法国特别远征军称作“志愿军”、“志士”真不知道如果路易十六亲自指派并携带攻城炮成建制出动的特别远征军都算是“志愿军”的話,那那些在法国参战前真正志愿或者受雇来到北美参战的法国人算是什么?难道算是“幽灵军团”?

 (4)各方的火力对比

 在研讨了此次战役嘚人力数据后我们再来看看此次战役的陆战十联军一方的火力数据。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约克敦战役的陆上作战主要是炮战,在整个戰役过程巾除了10月14日联军为获取更优越的炮兵阵地而发动的一场800人的冲锋和10月16日英军尝试突围而发起一场350人的冲锋外,双力完全是用炮吙进行“对话”的因此炮火强弱决定了此次战役陆上战斗的结局

  在一张约克敦战役的势态图中可以发现,在该图上法军的阵地上囿七个火炮的标记,美军阵地上只有两个火炮的标记我们可以感性地知道两点,一是法军火炮至少比美军多了好多倍二是法军火炮的位置显然比美军火炮的位置更靠前、更关键。

 然后我们再来考察一下具体数据据统计。约克敦战役中联军在陆地上使用的大小火炮在375門以上(包括一些法国海军从船上拆下来并亲自操纵的火炮格拉塞舰队的舰炮总数近2000门),其中美国炮兵总人数我们已经知道是514人当时的┅个标准炮组是16人,这样美国炮兵应该是拥有不超过32门火炮而且他们使用的主要是从英国人手中夺取的杂样火炮。法国人则不然法国當时火炮铸造水平世界第一,其火炮的威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加上大威力攻城重炮,法军参战火炮达到343门以上罗尚博的法国特别远征軍还刚刚得到整整攻城重炮部队的加强,这支部队拥有43门威力惊人的攻城重炮——15门

  这样我们计算得出,美国火炮数量占联军火炮总數的8.54%弱而由于起关键作用的大威力攻城重炮部队百分百是法国人组成,所以美国炮兵部队的火力所占的百分比显然更低

  稍有点军倳常识的人都知道,在要塞攻坚战中一门大威力的攻城重炮比几门普通火炮更有用,再结合双方火炮数量上和炮兵战术素养上的差距进荇综合考虑我想关于美国人在这场关键性炮战中的角色,和所起的微不足道的作用就不用多说个什么了。

  在了解了上面这些数据後笔者介绍这次战役的真正情况就不会让大家太吃惊了。

  (5)各方的损失对比

  在对双方的参战人数进行比较后我们再来比较一下雙方的伤亡情况。布同一本书里记录了这样的数据地面作战行动伤亡数字:

  美国:阵亡23,负伤65总计125。

  法国:阵亡60负伤193,总计253

  英国:阵亡156,负伤326总计552!

  英国投降(包括非战斗人员):7241;另有840名海军人员向(法国舰队司令)格拉塞投降。

  德国雇佣兵伤亡未计

  那么,这就是战斗的全部了吗显然不是,笔者在此再次提醒还有海上方面。

  围绕约克敦进行的英法两国海军封锁和反封锁的战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间夹杂着多次小规模冲突,因此很难统计战损的总人数笔者查到的一次较大的交火 ——1781年9月5日的交火中,英国方面就伤亡了336人而法国方面的伤亡也有230人,但这显然不是双方海上作战损失的全部笔者所能找到的最全的法军阵亡资料是镌刻在约克敦战役法国阵亡将士纪念碑上的名单,姓名总数是600个左右如果这个数据是可靠的话,就意味着法国人在约克敦战役的海上作战行动中仅陣亡人数就超过了五百根据一般的伤亡比例计算,法国海军的伤亡总人数应该超过两千

 这样法国部队在约克敦战役其间的海陆两方媔的伤亡人数至少应该有2000—2500人。这个数字是美国部队在约克敦战役期间伤亡数字的20倍

 法美联军于1781年的10月6日正式合围约克敦9日开始正式炮击,从这以后直到17日康华利要求谈判中间只有联军方面在14日发动的一次小规模冲锋和英军在16日发动的一次突围可以算是双方的交手战。其他时间双方完全是炮战炮战的结局是约克敦英军无法对抗联军的炮火(主要是无法对抗法军的大威力攻城重炮)。

  其实多数书上对約克敦战役其间海上作战的忽略或者一笔带过不同如果从整个战役的角度来看,约克敦战役的结局恰恰是在海战中决定的因为约克敦昰沿海城市,在拥有制海权的时间段里被“围困”的英国人可以很美国人自由体现在哪里地从海上获得补给甚至进行军队的机动所以如果没行制海权,所谓“围困”就只能是自欺欺人而已

  这以前的历史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由于大海完全被英国人控制此前联军对類似沿海城市的进攻无一不遭到失败。出于这种历史的经验主义考虑在得到联军即将进攻约克敦的消息后,约克敦英军守将康华利就大搖大摆地缩在约克敦等着联军来攻

  而与之相对应的,在纽约的英军主帅克林顿也根本就不担心法美联军向约克敦的进军所以没有派絀援军不料这次联军的攻势非同寻常,法国海军在这次战役中进行的海上机动作战可以说是帆船时代西方舰队最杰出的一次海上机动作戰机动作战的结果是追击法国舰队的英国舰队在终于得到与法国舰队决战的机会时才发现自己的18条战列舰面对的是法国人的32条战列舰,於是英国舰队不得不返回纽约搬救兵。

  而就在英国人短暂地丢失了切萨皮克湾制海权的这段时间里法军把从西印度群岛运来的攻城重炮搬到距离康华利指挥部只有1829米的地方,对着英军阵地猛烈炮击彻底摧毁了英军的所有城防工事。此时的康华利方才觉得不妙但巳回天无力,在由350名英军执行的一次试探性突围被法军击退后康华利选择了投降。

  历史往往允满了黑色幽默就在康华利投降的前┅天,一支由25艘战列舰和7000名英国地面部队组成的增援部队在克林顿的亲自率领下,已经从纽约港出发……

  关于这场战役的大结局我們还要澄清一个谣传今天的很多书本上把那副著名的约克敦英军投降图诠释为“英军向华盛顿投降”。殊不知当时英国司令康华利根夲就不屑理睬美国司令华盛顿。

  谈判开始时康华利想向法国司令罗尚博投降,这也不奇怪除了法军是正规军外(英国人一直到1812年二佽英美战争都没认为北美军队是正规军),毕竞两个人都是伯爵而且在当时,英国还没承认美国独立因此华盛顿在康华利心目中也只是類似中国农民战争里“贼”的概念,堂堂英国皇家军队的中将拥有伯爵爵位的人,怎么可以向“贼”投降

  但是罗尚博有意羞辱康利华,他拒绝接受康华利的投降担任法美联军名义上的总司令一职的华盛顿去受降。于是康华利就“病”了一直到投降仪式结束都没邁出过约克敦一步。英国的投降仪式转由他的副手奥哈拉将军主持而华盛顿也做出了很自然的反应——美军的仪式由华盛顿的副手林肯負责。

  约克敦战役结束后大陆军返回哈得逊河的营地,而法国军队则留在了约克敦和威廉斯堡地区除了为应付英国军队的反攻以外,中国读者们必须注意到当时的欧洲军界仍然残留着胜利者占领战场的习惯因此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当时的人对法军作为真正战役主力的一种肯定(当然显然还有深—层的考虑——只有法军才有能力对付英国人可能的反扑)。

康华利投降七天后英牛援军出现在约克敦城外的海面上,但此时他们所面对得是强大的法国陆海军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甚至不能安全地登陆最终,克林顿选择了撤退'

  僦这样,决定北美独立战争的最后一场大决战结束了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所谓华盛顿率领美法联军取得约克敦战役胜利的说法是媄国人蓄意编造的谎言无论从任何一个方向来看,约克敦战役都应该算是法军的杰作

  约克敦战役的数据让我们发现了这场战役的嫃相,同样的为了了解北美独立战争的真相,我们有必要找一下有关这场战争的宏观数据

  美国官方及主流社会宣称:

美国独立战争昰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美国人自由体现在哪里民主的解放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最早的、最伟大的真囸的解放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将欧洲启蒙运动的美国人自由体现在哪里哲学思想大规模地付诸实践,体现了一种新的进步的政治精鉮和价值观念是人类战争史上以小胜大、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最杰出战例。在美国的先哲们的杰出领导下北美军民经过8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以仅有200多万人口的北美13个州最终打败了拥有近3000万人口的世界第一工业国大英帝国。

  独立战争的胜利打碎了英国殖民統治的桎梏,实现了北美殖民地政治上的独立解放了北美殖民地民众,为人类的美国人自由体现在哪里民主事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为囚类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将欧洲启蒙运动的美国人自由体现在哪里哲学思想大规模地付诸实践,体现了一种新的进步的政治精神和价值观念为人类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据“某版《世界历史》第一册教案”(教案前面几乎完全灌输以美国人立场的政治詮释北美独立战争)为证明美国人是“以弱胜强”而提供的表格时,笔者实在是有点忍俊不禁了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美力量对比表

  经济 老牌殖民国家 年轻国家

  人口 本土六七百万(连同殖民地三千万) 不到三百万

  军事建制 有强大的舰队 无海军

  装备 军需品充足 物资奇缺

  性质 非正义 正义

  真了不起啊,一个年轻的物资奇缺没有海军的国家,人口只有对方的二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竟然能夠打败老牌殖民国家,真是“正义必胜”

  “正义必胜”?笑一笑设想一下,如果笔者只是一个普通中学生面对着老师如此提供的数據和循循善诱,除了产生美国人“正义”+“厉害”的想法外还能产生什么其他想法吗?

  显然不能神话,就是这样“从小抓起”一步步地产生的。


  (2)大陆军方面的真实情况

  为了使数据尽可能地可靠我们在此采用1789年美国战争事务部长诺克斯将军对国会所做报告里陳述的数据来说明大陆军的兵力情况。在这份报告里对大陆军总兵力的陈述为:

  这份数据让人感到非常意外。根据这份数据在整個独立战争的时间段里,除了1775—1776和1781—1782年间大陆军的总兵力—直是呈递减状况的。而在北美独立最后一战“约克敦战役”的同一年里大陸军的总兵力一下子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

  如果光看数字,怎么也看不出“秋风扫落叶”的架势这显然与我们平时所了解的大陆军至尐在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性质是反扫荡胜利,而不是什么战略反攻)后就是一个大捷连着一个大捷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经过有很大出入。

  发现大陆军人数的增减情况显然与我们通常所学握着的知识有所不同后我们更有兴趣探索一下其对手——英军的兵力变化情况。

  *1777姩这个数字不包括黑森等地的德意志雇佣军

  根据这份数据独立战争爆发的那年在北美十三州的英国驻军只有六千多人。而大陆军的總兵力比同时期整个英国的总兵力还要多出380人美国人很自豪的邦克山战斗就是发生在这年,如果光看那次战斗的过程还真以为美国人昰以少胜多呢。

  后面两年英国人在北美十三州的兵力增长很快,众所周知的萨拉托加大捷发生在1777年但我们发现,1777年—1778年英国派遣箌北美十三州的英国正规军兵力增长了67%显然萨拉托加大捷至少在军事上并非通常所宣扬的北美独立战争的什么“转折点”。这也不奇怪反扫荡作战的胜利再大也还是反扫荡作战。以一次反扫荡作战的胜利作为一场大型战争的“胜利转折点”显然是不合适的。

  1778年以後的数字就更让人感到奇怪按照通常的说法,这以后就是美军“胜利”的过程但为什么英国没有“疯狂镇压”,派遣到北美十三州的兵力再也没有达到1778年这么多呢?是英国兵的征兵跟不上减员?显然不是我们清楚地看到,独立战争爆发后英国陆军总人数从2.7万人猛增到了15万囚这是开战前英军陆军人数的5倍多。

  再以我们这篇文章所讲述的约克敦战役发生前后的数字为例约克敦战役爆发时,北美英军有彡万多人虽然约克敦战役英军损失了8 千人,但还远没达到通常所宣称的“主力被歼灭”的地步更重要的是,当年大陆军从2.1万人锐减到1.3萬人而几个月后,当英军在北美的部队恢复到 3.4万余人时大陆军却只恢复到1.4万人——两者悬殊比1781年战役开始之前还要大。

  (4)那么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使得英国人不得不同意北美独立呢?

  答案还足要从数字里找,细心的朋友应该已经发现在1778年一1780年间,英国在北美大陸的总兵力呈现下降趋势而同时期它在西印度群岛的总兵力则呈现了不正常的增长状况。

  首先看看独立战争时期双方的真实的人口數据

  “美国” 200万(包括亲英派印第安人和黑奴)

  西班牙 2800万

  显然,仅法国人口就与英国相仿更不要说后来西班牙也参加了进来。

  接着看看独立战争时期法国人的军事力量

  (5)1778年的法国军事力量

  步兵109个团,骑兵52个团总人数255000(军官35000名,士兵220000)名其中40个步兵团囷4个骑兵团被派往北美和西印度群岛地区,直接在北美十三州参战的地面军事力量超过16500人(1000名军官和15000名士兵)法国皇家海军有72500名水手和 2500名军官,其中仅直接参加约克敦战役的海军官兵就超过了15000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同时期北美大陆军的总兵力)

  注意到上述教案中特别列出渶国有“强大的舰队”,而美国“无海军”我再补充一个点,战争时期英国和敌对国家主力舰的比较数据

  年份 法国 西班牙 荷兰 “媄国” 英国

  很显然,美国人的神话有意无意地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不仅英国的地面部队比传统上的陆地强国法国要弱,即使在英国嘚强项一海军方面1778年法国参战后英国的海上优势也并不明显。1779年西班牙参战后英国的海上优势则至少在数字上已转化为劣势

  看了笔鍺补充在这儿的表格以后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对北美独立战争能获得胜利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有疑问。

  现在没什么可奇怪的了在1778年の后,英国驻北美的部队不增反减而在西印度群岛的兵力却直线上升的原因正是法国的参战

  事实上,北美独立战争并不是一场孤立嘚战争它只不过是由其所引发的法英全球战争中的一个战场——北美战场。这场战争规模很大牵扯到的方方面面也很多,如果详细道來那真的可以写一本书了比如法西联军对直布罗陀的围困,持续整整二年最多的时候双方集中了四万多地面部队和83条战列舰在此大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英国仅在直布罗陀方面的兵力和注意力投入就远超其在北美十三州的投入。

  (6)北美独立战争年谱

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十三州民兵进攻加拿大失败。

  1776年英国增兵北美,华盛顿率军1.8万人防守纽约被英军击败撤退过特拉华河时身边只余下4000余人,法国和西班牙开始向美国提供财政援助

  1777年,英军占领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华盛顿试图反攻费城结果部队竟然在浓雾中自相开火,反攻失败;美军击败前往内地扫荡的一支英军获得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

1778年法国承认美国独立,签订法美同盟条约条约规定“法國保证美国的独立及其在同英国的战争结束时确定下来的领土”。随后法国对英国宣战,法英海军发生多次海战;英国政 府得知法国舰隊出动奔赴北美的消息后命令费城英军退到纽约美军“收复”费城:英国占领西印度群岛和印度的几个据点;年底,英军攻占佐治亚州偅要城市萨凡纳大陆军损失5000余人。

  1779年法国占领塞内加尔的圣路易斯和西印度群岛的几个岛屿;法国和西班牙组成*人型联合舰队准備进攻英国本土,英国主力集中防守本土:法英多次海战;法美联合攻击萨凡纳失败

  1780年,英军攻占南卡罗来纳重要城市查尔斯顿;渶法在西印度群岛多次发生海战;7月罗尚博率领的法国特别远征军在纽波特登陆。

  1781年法国对泽西岛的袭击失败(这是英吉利海峡的島屿,法军登陆英国本土的必经之路);法国格拉塞舰队来到北美与英国海军展开多次战斗,短时间内获得了切萨皮克湾的绝对制海权隨后,法美联军在格拉塞舰队的策应下迫使约克敦守军投降北美大陆的大规模战斗自此结束:西班牙—法国联军占领佛罗里达的彭沙科拉城,法英海军在西印度群岛、佛得角海域多次爆发战斗

  1782年,法国—西班牙联军占领地个海西部岛屿米诺卡的圣菲利浦要塞:法同占领西印度群岛多个岛屿和斯里兰卡的亭可马里:法英在印度沿海发生多次海战:法国人占领了和摧毁了加拿人的多个英国要塞;在直布羅陀法西联军3.3万人对英国守军展开总攻,被击退

  1783法英在印度库德罗尔展开海陆拉锯战,英国人败北

  1783年9月3日,巴黎和约签订法英停战。

 (7)法国在北美独立战争中的角色

  就这样随着英法战争的结束,“北美独立战争”也结束了那么,在这场战争中法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通过上面所列举的大量数据,我们已经不难得出结论如果以“朝鲜祖国解放战争”类比北美独立战争的話,从出兵的角度来看法国承担了中国的角色,从全球博弈和物资援助的角度来看法国承担了苏联的角色。也就是说对于当时的北媄十三州来说,强大的法国一人独担了朝鲜战争中的中国和苏联两大国的角色

很显然这篇文章会让很多爱美国的中国人无法接受,但我認为它一样不能减弱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意义

第一美国独立战争是英法西三国大战的导火索

第二,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意义在于政治而非军事它建立了一个美国人自由体现在哪里民主的国家,一个不断改正的国家一个不同类型的国家,它让许多纯粹为了土地和权力以忣奴役与征服的战争黯然失色即便他们在规模上大得多

第三,华盛顿的伟大在于他建立了一个依靠制度而不是依靠个人的国家相比之丅,他本人是否具有个人天才并不重要因为他已经建立了一个能够汇聚个人智慧与才能的制度--当然其他建国者也功不可没

法国在历史上佷长时间扮演了世界上最有侵略性的国家的第一对手,在三十年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拿破仑战争和一战当中法国军队出手还是比較狠的

(美国独立战争的真相——谁才是战胜英军的真正力量 全文完)

【注:美国独立战争是1775年—1783年。文中有几处18XX差了一百年。估计是笔誤因为后面的大部分都是正确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人自由体现在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