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借冒名贷款使用自己名字在信用社贷款怎么办?

别人冒名使用自己名字在信用社贷款怎么办?_百度知道
别人冒名使用自己名字在信用社贷款怎么办?
没有你的身份证是贷不出来的~
如果真的贷出来也是银行的责任与你无关~
那我应该怎么解决啊?
那我应该怎么解决啊?
不用管他~只要你没有借身份证,就不用管他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要安全的贷款的话说实在话你可以试试这家的而且前期不要费用的哦,下款收费!你可以直接V加:cc6666rr慌日朔勤沼伟业趾诳衬飞晃就坷苫驯赶荚蕾シプルスペレゾヘヵダフヶヂホ
冒充名字就可以贷款了不用证件吗?
名字一样的那么多😒
这你担心什么
信用社贷款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农村信用社冒名假名借名贷款的处罚细则是怎么样的?_百度知道
农村信用社冒名假名借名贷款的处罚细则是怎么样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能按期偿还或清收不力的,查出一起、从重处理一起,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第一,限期偿还或下岗清收,加大违规人员的违规违法成本,触犯法律的,凡是触犯法律的行为一律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限期整改。第二,依规从重处罚,从严。对发现的违规贷款,保持对冒名贷款“无缓冲”的高压态势,分类处置,严格责任追究、停职农村信用社的领导会被查办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农村信用社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乐东多名村民被人冒名贷巨款,信用社拒回应
乐东多名村民被人冒名贷巨款,信用社拒回应
乐东多名村民被人冒名贷巨款,信用社拒回应
发布时间: 19:18:05
来源:网络
位置:视窗首页>新闻>琼岛各地>正文字号:大中小乐东多名村民被人冒名贷巨款,信用社拒回应日10:22“难道有人拿了我的身份证去贷款?”阿珍充满了疑惑  近日,乐东利国镇望楼村的多名村民向本报反映,他们并没有去信用社贷款,而在信用社的贷款记录中,却有他们的名字,对此他们非常不解。“难道身份证被别人偷偷拿去贷款了?”目前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多名村民反映被别人冒名贷巨款“我们并没有去信用社贷款,而在信用社的贷款记录中,却有我们的名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乐东利国镇望楼村的多名村民向本报反映。望楼村村民阿珍告诉记者,20日晚上8点30分左右,望楼村党支部书记韦淑生突然找到她,让她去当地的新联边防派出所,警方要找她了解一些情况。阿珍听到后非常吃惊,21日上午,她便赶到新联边防派出所。民警问她有没有在乐东乐罗农村信用社贷款,阿珍疑惑地摇了摇头。民警接着问她:“你有没有把自己的身份证交给过别人使用?”阿珍说,她除了把身份证交给一位亲属帮忙去银行开户外,身份证一直都没离开过她。从派出所回来后,阿珍的疑惑更深了。她了解到,乐罗农村信用社有她的贷款元的记录,另有记录显示,她给别人提供过贷款担保。“这就怪了,我从来没去过信用社贷款,也没有给别人提供过担保,难道有人拿走我的身份证,去冒名贷款了?”阿珍不解地说。她希望本报对此介入调查,还给她一个公道。22日下午13点,记者来到望楼村。得知记者前来,不少村民前来反映,他们也遇到了和阿珍一样的情况。村民林兴康说,他也没有贷过款,也没有给别人提供过担保,可这家信用社里有他贷款6200元的记录。村民王家平称,信用社里面有他为别人提供元贷款担保的记录,而对此他完全不知情。据统计,目前望楼村大约有20名村民反映自己遇到了同样遭遇,数额估计在10万元以上。目前,此案正由当地警方进一步调查之中。信用社负责人拒绝向记者透露详情村民们告诉记者,更让他们想不通的是,即便有人拿走了他们的身份证,可他们本人没有去办理手续,那钱是怎样从信用社贷出来的?望楼村党支部书记韦淑生也表示,他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查清此事,给村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村民们的身份证真的被人偷偷拿去贷款,还是另有隐情?带着一系列的疑问,22日下午14点37分,记者来到乐罗农村信用社。当时信用社里没有相关负责人值班,只有两名工作人员上班。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有关规定,前来信用社贷款,需要本人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亲自前来,给别人担保贷款也是一样。记者希望找到信用社负责人采访。另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信用社的负责人去外面了,不在信用社。记者便按照工作人员提供的联系方式,拨打该信用社负责人吴某的手机,手机通了一直无人接听。无奈之中,记者便让工作人员用办公电话和吴某联系。工作人员和吴某通完电话后转告记者,吴某不会向记者透露任何情况。记者前后拨打吴某手机多次,吴某均没有接听。无奈记者只好离开。(报料人:韦先生)多数村民缺乏身份证安全意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当多数村民对自己的身份证不重视。记者在望楼村采访了近30名村民,出乎记者意料的是,他们几乎都有把自己的身份证拿给别人(包括亲戚、朋友等)的经历。“原来有一位朋友借过我的身份证,当时我也没多问什么,就拿给他了。”村民林兴康说。另有其他村民表示,在把自己的身份证借给别人的时候,他们很少问及用途,往往很爽快地拿出。而这种对身份证不重视的现状,往往容易埋下安全隐患。“拿着别人的身份证等证件,去从事违法甚至犯罪活动的案例,时有出现。”22日下午,海南大弘律师事务所刘长征律师说。刘律师指出,居民身份证是证明自己合法身份的重要证件,应该妥善保管,不应随意交给他人使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冒用他人身份的案例,往往都和一些居民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身份证的不重视有关。刘律师希望通过本报,提醒村民们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以免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来源:南国都市报作者:宋亮亮、吉潇潇 编辑:海燕返回首页进入海南新闻中心加入收藏打印此页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阅读
热线电话(服务时间 09 : 00 - 21 : 00 )
Copyright (C) 2014 你我贷() 版权所有;杜绝借款犯罪,倡导合法借贷,信守借款合约
关注你我贷官方微信吉安法律咨询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找回我的问题
问题编号手机号码
一对一咨询
一对一咨询
上一条下一条
我的咨询提醒
您当前位置: &>&&>&&>&
今日律师风向标:
自己的身份证被冒名贷款,现在自己成了银行的黑名单,改怎么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谢谢
几年前自己的身份证放朋友家里,被不法之人拿去冒名在当地信用社贷款10万,之后一直未还款,直到自己后来买房才知道自己已成为银行的黑名单,后面去公安局报案通过指纹对证,证明这笔款不是自己所贷,可是自己却因为此事成为了银行的黑名单,这莫名的信用黑名单对自己生活影响很大,现在有公安局和信用社的证明此款不是自己贷的,对此自己应采取什么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如何去消掉信用黑名单还自己信用清白呢?求建议!谢谢!
 问题来自:江西 - 宜春 悬赏:0分 咨询时间: 23:46 咨询人:stik8697
法律快车温馨提示:
您还可以输入5000字
温馨提示:使用组合键Ctrl+Enter可快速提交!发布问题、回复咨询,更加方便、及时。
相关法律咨询
把您的困惑告诉律师吧您还可以输入50个字
问题分类:
民事法律-债权债务
请在此输入所需问题的内容,问题说明越详细,回答也会越准确!
请在这里输入您要提问的标题!
问题内容应尽可能陈述清楚,详细的描述事情的经过,有利于律师对整个事情的了解,便于更精确的回答您的问题!
法律帮助指南
知识热门文章
法律经验推荐:
法律快车 版权所有 2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B2-
(注:此客服QQ不进行法律咨询!) 流量统计您好, []|
全部 沪深 港股 基金 美股
农信社冒名贷款失控 数百名村民“被贷款”
[导读]一名农信社普通信贷员使数百名村民“被贷款”。此类事件业内“年年治理年年有”。
□ 本刊记者 张宇哲 | 文一名信贷员突然死亡,牵出农信社史上最大金额的冒名贷款案件。2011年8月,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新开河农信社52岁的信贷员张井志,因心脏病去世,其经办的数百万元违规的顶名、冒名贷款随即浮出水面,使其所在的农信社以及数百个村民“借款人”陷入恐慌,此前他们毫不知情。所谓顶名、冒名贷款,是利用别人的名义向申请贷款,历来就是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控制的重点之一,也是监管部门对农村信用社风险监管的重要关注点。银监会合作金融部一位人士向财新记者介绍,自2000年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在农信社推广,这类案件就几乎“年年治理年年有”,在2002年至2005年,案发率曾达到顶峰。 小额信用贷款一般额度在5万元以下,农信社根据借款人家庭现金流、在当地信誉、长期还款情况给予信用评级,授予相应授信额度;农户联保贷款,一般是由五个农户为一个借款人提供信用联保。“这两种制度都要求面签,借款人和担保人不仅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也都要在银行当面签字确认才可以。” 前述银监会人士称。“小额信用贷款制度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都已很严格,按说不应该发生这样的案子。近年又开始浮现,应与货币政策紧缩、民间借贷活跃,加上一些农信社内部控制漏洞、执行力度不够有关。”前述银监会人士称,如果被冒名、顶名的贷款人不知情,就属于贷款诈骗了,性质更严重。财新记者在当地采访得知,此案已在台安县公安局立案,并已移交至鞍山市公安局,由辽宁省农信联社和公安局共同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共有1000多位村民被当地公安局通知鉴定笔迹。由于这些村民中有不少还在外地打工,立案几个月以来,鞍山市公安局经侦科还在调查取证中,尚未给出最终的涉案数额。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冒名贷款时间跨度长、违规数量大、涉及机构广,层出不穷、屡查屡犯,究其因,有历史原因、社会因素、体制问题等。谈到这种现象为何多年来无法根治,辽宁省农信联社人士坦言:“这和制度执行力度、违规处罚力度不到位有关。”“根本上还是人的问题。根治方法就是加强治理。”银监会人士强调。一位资深金融专家表示,十几年来冒名贷款的现象层出不穷,说明“农信社内控失控比较严重”。“被贷款”遍地开花辽宁省联社共有77家县联社,台安县联社综合业绩排名第十,排名较为靠前。据台安县联社人士介绍,县联社正在筹备组建农商行。银监会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有1424家农村信用社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条件。银监会对农信社实行差别监管,综合评级指标分为六级,达到三级属于较好的农信社就可申请组建农商行。这位人士亦坦承,农信社从业人员普遍年龄老化,市场化观念转变较慢。台安县联社的职工平均年龄都在45岁以上,是鞍山市辖下四个县级农信联社中职工平均年龄最大的一个。张井志从业20多年,所经办的小额贷款金额共约3000多万元。据知情人透露,这个数额约占新开河农信社贷款余额的四分之一,借款人涉及当地四五个村,包括六间房村、李窖窑村、何岗村、张慌村等,共1000多名村民,人均借款3万元,但这1000多个借款人并非均为真实借贷人,有相当部分人对自己“被贷款”并不知情。其中,张慌村是此次冒名贷款的“重灾区”,张井志的家乡就在此。张慌村党支部书记王成人告诉财新记者,张慌村共有1800多人,“被冒名贷款的约有100多人。”张慌村村民李长宾一家是此次冒名贷款金额最大的一户,六笔各3万元共18万元贷款,借款人包括其全家三口及李长宾的三个亲属。据李长宾透露,他曾在2009年找张井志贷款办了两笔共6万元联保贷款,每笔3万元,“三个身份证是一(笔)联(保贷款),拿了妻子、女儿、兄弟等亲属的六个身份证。”这两笔贷款已于2010年如期偿还。李长宾2011年再次申请贷款6万元时,一直没有下文。“这次发现‘被贷款’了18万元,但我们并没见到钱。”李长宾称。新开河镇赵家村的李东波,是在去年11月新开河农信社副主任韩国光突然到访时,才得知自己在新开河农信社有两笔各3万元贷款,借款日期分别日和9月21日,期限为一年,前一笔已还款;后一笔尚未归还。“张井志2011年8月死了,农信社来落实这笔9月应该偿还的款项,我才知道我‘被贷款’了。”李东波告诉财新记者。六间房村的村民王越辉和李东波的遭遇一样,“公安局经侦科到村里之后,通知去鉴定笔迹,才知道自己竟然有贷款。” 王越辉说,六间房村有约四五十人“被贷款”。当李东波去人民银行台安县支行查询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发现自己在2007年1月于台安县另一家农信社——黄沙坨镇黄沙农信社还有一笔3万元的贷款,该笔贷款由于逾期还款26天,还留下了不良记录。“我从未去过黄沙坨镇,怎么会有贷款呢?”李东波很纳闷。当时的信贷员王大鹏现在已是黄沙农信社副主任。财新记者辗转拿到的一份台安县农信社联社于日下发的196号文件显示,“日,经县联社保卫部经理杨宝清营销,黄沙农信社主任李胜柏违反贷款管理规定,为其办理顶名联保贷款3万元,因该笔贷款超期26天偿还,造成名义贷款人名下有违约记录一次。”杨宝清告诉财新记者,这笔贷款是其帮高力房镇的亲属贷款,亲属“捡”的身份证,“那是2007年,那时贷款制度不太‘硬’,拿个身份证就能贷款,是我替借款人签的字。”杨宝清52岁,目前已经退休。2009年,台安县农信社联社的手工记账已全部升级为电脑联网,贷款制度仍然不“硬”,此次被曝出的冒名贷款的时间大多在2010年和2011年。。“2008年到2011年,连续‘被贷款’了三笔各3万元的贷款,分别以我父母的名义,可我父母一个53岁,一个49岁,在银行都没开过户。”新开河镇两棵树村的王彬告诉财新记者。这种冒名贷款在当地几乎尽人皆知。财新记者几次乘坐不同的出租车时,司机均称听说过这类事,在当地农信社很普遍。“这事挺可恨的。我嫂子也是这次在新开河农信社‘被贷款’了,但是她只在这个农信社有开户,从来没有贷过款。”出租车司机李健说。“我表弟2010年在台安镇农信社也发现‘被贷款”了,结果农信社私了,把贷款还了,还给了些经济补偿。”另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财新记者。富家镇的杨广宇告诉财新记者,他是在今年3月贷款买房时才发现在媳妇名下有不良信用记录,后来去当地人民银行征信部门查询发现,早在九年前即2003年媳妇曾在富家农信社有一笔3万元的逾期还款的不良记录。“那时我媳妇才17岁,根本没和银行打过交道,怎会有贷款呢?后来去富家农信社交涉,该农信社把不良信用记录取消了。如果不是这次贷款买房,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被贷款’了。”杨广宇说。财新记者在当地调查发现,冒名贷款的现象在农信社并非新开河农信社一家。仅仅从财新记者走访的台安县‘被贷款’村民看,除了此次立案的新开河信用社,还至少涉及上述富家农信社、高力房农信社、黄沙农信社、台安农信社共五个镇的五家农信社。台安县共有14个镇,一般一个镇一个农信社,全县共有13家农信社,仅从财新记者调查看,13家农信社近一半存在冒名贷款的现象。但鞍山监管部门有关人士却向财新记者称,“冒名贷款属于个别现象。”台安县公安局经侦队何队长告诉财新记者,只有新开河农信社的冒名贷款立案,至于此次暴露的其他农信社为何未立案,“因为其他农信社没有报案。”何队长称。目前,李东波是这些“被贷款”的村民中惟一报案的人,也是在李东波报案之后,经侦部门才开始介入。“这都不算事儿”财新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被贷款”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此前曾经在农信社有过真实贷款,留下了身份证复印件,后被张井志用于冒名贷款。比如杜大连泡村杜常顺曾在2007年、2008年用儿媳妇的身份证作担保,联保贷款,此次是儿媳妇“被贷款”;赵家村的李红喜,2011年曾用身份证替城镇户口的朋友在农信社贷款。李红喜于2011年的这笔贷款虽然本人知情,也属于违规贷款即“顶名贷款”,即借款人本人知情,但由于李红喜只是名义贷款人,并非真实资金并不是用借款人使用,同样属于银行违规贷款。另一种情况是,从未和银行打过交道,既未在银行开过户也未贷过款。比如张慌村的李淑影和周上芹,两人都是56岁。“都没念过两年书,让我们去签字鉴定笔迹,连字都写不好,哪能去银行贷款?”李淑影告诉财新记者。村民告诉财新记者,如果不和银行打交道,身份证可能流出的渠道,一个是村民把身份证交给村组织,比如办独身子女证,或政府发放补助;另外,当地派出所都有每个人的身份证信息。“村会计、村干部有机会拿村民的身份证去农信社骗取贷款,用于自己做买卖,或充当第二贷款人放贷,以前就有过类似案例,2011年以前,全国范围农信社就处理了一万多人。”一位接近银监会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如果不是李东波这次将其向有关方面要说法的视频发布到上,从而引起媒体的关注,外界对此仍无从知晓。4月10日下午,财新记者来到新开河农信社,问起张井志其人,“工作非常负责”,一位李姓职工如是评价,并不以为意地称,“这都不算事儿”。至于贷款流向,当地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小额贷款公司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他们也曾向新开河农信社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只要有个农村户口的身份证复印件,就能贷到款,我们两个人填单子,(农信社)主任盖个戳就行了,现场办公。”他透露,当地农信社的贷款利率一般是月息7分9。按照有关规定,农信社贷款利率最高可达同期基准利率的2.3倍。但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则最高可达同期基准利率的4倍。财新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发现,关系人贷款在当地农信社仍非常普遍。“没关系、不给回扣是贷不出来款的。”多位村民告诉财新记者。“回扣一般在5%-10%,先给回扣再给贷款,这叫‘打上租’。”一位曾在黄沙农信社贷款的村民对此表示。据一位村民透露,村里开个人诊所的冯某,买门面楼开诊所的贷款就是张井志放的款,但“这并不属于支农贷款用途”。至于问责机制,似乎并无启动。财新记者二度来到新开河农信社时,见到主任李苹仍然在该农信社上班。目前尚未听说有处罚措施。在前述196号文件中,台安县农信社联社也仅仅给予黄沙农信社副主任王大鹏、原贷款记账员陈红梅通报批评,并建议给予该农信社主任李胜柏通报批评并处罚金500元;给予原台安联社保卫经理杨宝清警告处分,同时扣发两个月工资。在台安县联社下属的13个农信社中,新开河农信社排名较为落后。根据财新记者辗转拿到的一份台安县农信联社2012年一季度业务计划表显示,在今年一季度正常贷款中预计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比率中,富家农信社最高为约23.93%;新开农信社次之,约18.69%;城郊、西佛、大张、台安依次为13.52%、8.39%、8.09%和7.37%;高力为0.02%,预计逾期率最低;其余六家预计逾期率都在4%之内。银监会要求农信社贷款逾期率的容忍度是5%。但据鞍山银监局人士透露,在去年年末,台安县农信社的逾期率大多数都在2%之内。显然,今年一季度台安县农信社预计逾期率比上年大幅上升。为何屡治不绝前述银监会人士表示,顶名、冒名贷款这项违规业务,几乎“年年治理年年有”,在2002年至2005年案发率曾达到顶峰。冒名贷款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自批自贷贷款、关系人贷款、跨区域贷款、“垒大户”贷款、超权限贷款、化整为零贷款、个贷企(村)用贷款。辽宁丹东城区联社人士表示,信贷风险是各种操作风险中的重点,而冒名、顶名贷款则是引发信贷风险的主要因素。由于冒名、顶名贷款具有欺骗性、虚假性、隐蔽性,掩盖了信贷资产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使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等有效程序成为虚置,造成“垒大户”、跨区域、超越权限、多头贷款等违规贷款。贷款到期后,实际用款人往往不履行还款义务,引起贷款纠纷。尤其是业内人员与外部恶意串通或伪造冒用客户资料形成的冒名、顶名贷款,其危害更大,对农村信用社的公众信誉和社会形象造成恶劣的影响。“2004年、2005年,浙江省曾加大处罚力度打击了一批农信社的冒名贷款,处理很严重,信贷员、农信社主任开除,现在浙江这种情况就比较少了。”卸任不久的浙江省银监局局长杨小苹称。但在全国范围内,十几年来农信社的顶名、冒名贷款层出不穷。2011年是银监会的合规文化建设年。当年2月,银监会召开了农村中小监管工作会议。该次会议要求做好“三项整治”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整治冒名贷款。随后,银监会要求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范围内开展一次顶名、冒名贷款的全面清理和整顿,对贷款进行排查。当财新记者询问台安县联社有关负责人是否有自查和清理时,这位人士对此表示不予置评。一位台安县联社人士向财新记者坦承,每个季度都要自查。辽宁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信贷部叶艳于2011年五月发表在《中国外资》的署名文章,分析农村信用社个人征信系统产生冒名贷款的成因及异议处理,称无论何种形式的冒名贷款都体现出一个“骗”字,在贷款发放前不易被发现,只有在贷后管理和检查催收过程中一笔一户的核对中,才能暴露出来。对于冒名贷款的原因,叶艳认为是信用社管理水平落后,对制度执行不力,冒名贷款(特别是小额农户贷款)问题难以彻底根除。农村信用社管理相对松散,贷款“三查”不落实,审批不尽职或故意逃避授权授信控制,责任追究制度流于形式。何以有效根治邮储银行近年也开始大力发展小额农户贷款,该行信贷业务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财新记者,由于农户信息不规范,小额农户贷款的确有挑战性,但完全可以用科技手段,比如现场拍照等措施防范和杜绝这个现象。“我们也比较担心基层小额贷款‘垒大户’以及冒名贷款现象,但是一旦发现,坚决严格处理,就地免职,杜绝再次出现违规。”朱大鹏强调。一位央行基层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在央行征信部门受理的个人信用异议处理中,农信社占比最多。通常操作中,农信社要先对冒名贷款进行认定后,再报送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更正个人征信信息。而征信异议只有在名义贷款人提出异议时才能露出庐山真面目。他表示,内部监督缺失是冒名贷款泛滥的重要原因。尽管各家联社在成立后,都设立了稽核监督部门,但是由于人力不足、地位弱化,职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前几年各家联社稽核检查看,每年基本只开展高管离任稽核方面的检查,而且只是泛泛检查,信贷业务方面的专业检查很少;近年来,虽然稽核监督每年都能够组织多次信贷、合规方面的检查,但从实际情况看,监督检查不深入不彻底,很多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走了过场,许多问题未能及时发现,或者是发现后不能及时、彻底纠改,内部监督的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不力,部分联社对顶名、冒名贷款的相关责任人不按规定进行严肃追究,而是碍于情面姑息迁就,不能起到警示与防范作用。”前述央行基层行人士认为。“冒名贷款的违规行为完全可以根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金融消费者教育,要向农民普及金融消费者的权利意识;另一个是银行监督的有效性。”有资深金融专家强调。2011年10月,人民银行总行已经下发文件到各分行,推动人民银行各个分行开展金融工作,以各分行的法律事务部为主,设立机构,公布统一的投诉电话,成立保护中心,做好对投资者教育的宣传工作,形成消费者保护机制。不过,人民银行鞍山分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目前辽宁省尚未开展这一工作。
[责任编辑:hansungliu]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数码汽车科技财经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借冒名贷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