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现实 怎样预防乙肝女大学生自杀杀论文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论文)当代大学生自杀现象深层心理原因探析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论文)当代大学生自杀现象深层心理原因探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1:44:2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论文)当代大学生自杀现象深层心理原因探析
官方公共微信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思考思考,自杀,对于,自杀现象,对于自杀,大学生,大学生自杀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思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的位置:&&&&&& > 正文
浅析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解读
11:24&&来源: |
  摘要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对于社会还是家庭,他们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几年来,在这个群体中屡次出现自杀事件,引起了人们不尽的思考和感叹。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挖掘出大学生自杀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干预方法。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 原因分析
  一、现状分析
  日,华中科技大学一名博士生跳楼,跳楼博士27岁。事后两周,笔者在互联网上搜索消息,只在某贴吧看到这么一段话,证明此事确实发生过:今早,我校一学生从西十一舍跳下,救护车到达时已无生命体征。学校有关部门已知情并正在进行相应的工作。如有需要,我们会通报进一步情况。无论什么原因导致此事,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希望广大网友尽量避免网络热议。请大家为逝去的同学默哀。再次呼吁大家珍视生命,多为家人考虑。这段话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对于此类事件,社会和校方的主流处理态度是尽量压制,影响越小越好,让它尽快淡出公众视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做法无可厚非,出于对逝者的尊重以及逝者家人的理解。但是逝者已矣,留下的不应该仅仅是无尽的悲哀和唏嘘,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以及绝对的学习能力,又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期,常理来说,这个群体是不应该出现自杀这种极端事件的。那么,有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处于放弃生命的危险中呢?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挽救这些如花的生命呢?本文将对此种现象进行初步解读。
  二、大学生自杀的原因
  日是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共同确定的首个&预防自杀日&,&预防自杀&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课题。在全球范围内,自杀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第四大原因,而在我国,自杀也已经位居死因的第五位。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更是高达200万人。在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了死亡的首要原因。大学生同样处于15-34岁的人群中,同时,这个群体又具有其特殊性,在同一年龄阶段的所有职业群体中,他们读书的数量最多,文化修养最高,道德素质最高,可以说他们代表了这个社会上最有希望并且最积极向上的一股力量。他们最终选择走上绝路,接受当头棒喝的不应该仅仅是这个群体,还有学校,社会以及家庭。
  (一)个体因素
  北大副教授吴飞曾经以华北某县为例研究过自杀问题,所涉及人群基本是当地常住人口,职业涉及农民,个体经营者以及性工作者?P.和吴飞先生所研究的群体不同,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意识更鲜明,他们更多地追求的是社会的认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更注重自身的需要,这些特性将给他们带来新的行为选择。迪尔凯姆认为,科学一旦存在,便能以它自身的名义为它自身而战斗,并且自认为是传统感情的对立面,但是,如果这些传统感情仍然根深蒂固的话,科学的进攻就将毫无结果,更确切的说,它的进攻甚至不可能发生?Q.这段话隐含着这样一个假设,文化程度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自杀的可能性越大,因为新的认知造成了更为复杂的思想冲突。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有自我提升的欲望,那么,反思自然而然便会发生。这种建立在一定知识量基础上的反省会对自身原有价值体系以及观念造成一种冲击,可能会使自身原有的价值体系崩溃,反省是怎么出现的呢?反省只能随着各种已经形成的习惯的解体而复苏。这时候,他们思想领域内出现了一个空白,原有的被质疑,新的还未成体系。有一个成语很好,叫&万念俱灰&,笔者认为最终选择自杀的人都是处在这么一个心理状态下的。一个正常的,健康的,积极的人必定有一个固定的心理结构,过去的各种经历可以起到持久的作用,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的价值体系,这种稳定性不仅在我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是必要的,而且在我们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中也是必要的,如果一个人总是处于质疑或者推翻过去价值体系的心态下,很容易出现精神混乱。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总是对环境的变化感到意外,并且没有对这种意外做好准备,那么可能会不得不采取一些古怪的行为方式。
  从大学生群体自身来说,他们有自由思考的欲望和能力,他们对于传统价值观或者自身在求学过程中所获取的价值体系的质疑及其瓦解以及新的价值体系的未完善是他们选择自杀的诱因。他们有自我突破的欲望,却最终没有找到出路。
  (二)学校因素
  在这个问题上,学校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几个问题,学校能提供给学生的是什么?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又是什么?学生的需求是什么?笔者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清华大学女毕业生网发&遗书&失踪,自称是因为工作压力过大。针对这个现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反映出我们的教育管理体制是存在问题的。他认为,不能仅仅因为大学生轻生就简单把此事件定义为学生心理存在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教育评价方式存在问题,哈佛大学的基本理念是教育管理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而我们国家恰恰相反,不在意学生基本成长发展需求,反而一味追求成绩、就业率等量化标准。在大学阶段,做出的决定对于整个人生过程来说是具有很大意义的,同时,在大学阶段,一个人也经历了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转变,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处在这样一个变动性非常大的时期当中,大学生势必会经历严重的思想整合,也势必需要一定的指引。学校在此便需要扮演好&导航者&的角色,为学生健康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三)家庭因素
  当前社会的大学生主体85后,90后所处的家庭环境基本倾向于两个极端:第一种,过度溺爱型的,第二种,过度严厉型的,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群体,他们在家庭当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不管生于农村还是城市,他们都占有和利用了家庭当中绝大部分的资源,在过于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学生自理能力差,比较自我,抗挫能力低,在过于严厉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则容易产生叛逆和抵触的情绪,这两种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很不利的,造成的状况便是当今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但是,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精神需求并不关注,或者是因为没有时间,或者是觉得没有必要。一定意义上,大学生对于家庭的依赖感还是很强的,家庭通常是他们释放压力和郁闷情绪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父母的支持往往可以产生无形但却强大的力量,如果父母表现得不关注或者不理解,可能会强化他们的负面情绪,进而采取极端方式来减压。
  (四)社会因素
  社会是我们所处的大环境,在社会快速发展这个光鲜的表面下,存在着怎样的问题赋予了年轻一代压力?笔者从社会流动的角度来考虑,如果社会流动频繁且渠道畅通,每个人都有希望在社会结构中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那么社会给我们展现的前景是无限光明的,我们能看到并且有希望突破自己的先赋地位获取自致地位,我们想了,干了,便有希望成功。当然这个想要切合实际,回到自杀,在笔者看来,一个人选择自杀是对未来丧失了所有希望或者觉得自己无力去改变一个既定的现状,无路可走,所以选择了一个极端的方式。
  那么,导致本文开篇提到的华科大博士选择自杀的社会性因素有什么呢?从大众的视角来看,华科大博士的角色意味着工作比较好找并且薪水可观,可以说他目前的角色已经默认他进入了一个比较高级的职业群体中,从个体角度讲,他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笔者多方查找信息,看到导致他选择自杀的一个诱因:房子问题。那么,一个社会压力出来了,房价以及由它我们所能想到的物价以及工资,以华科大博士为代表的这么一批知名院校的高级知识分子在进入社会之后,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呢?光鲜的一面:高工资;所面临的问题: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引发需求的变化,生活必需品典型代表房子所造成的压力,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心理落差等等。这个社会在无形当中为具有梦想的年轻一代设置了很多障碍,大学生群体的典型代表们,所谓的名校的天之骄子,他们在进入社会之后,还会有这么一个光环存在吗?扩展到整个大学生群体,在与社会接轨的过程中,会因为角色转换不顺利,期望与现实落差太大而选择逃避吗?角色转化不顺利,落差太大又涉及到一定的社会因素:求职难,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性&,这些问题虽然不是大学生群体直接面对的,却是赤裸裸的摆在了他们的面前或者头脑中,一旦他们感到无法面对,无法解决,那么肯定会选择各种方式来逃避。
  三、干预方法
  托马斯认为,人们在自觉的行动之前总有一个审视和考虑阶段,即他会对他所要面对的情景做出解释,一个人对他所处情境的主观解释(或定义)会直接影响他的行为选择?R.当然,所谓主观解释并不完全是主观的,实际上一个人对情景的解释是他以往社会化成果的反映。自杀者所面临的情境可能是不同的,但他们都依据自己的符号认知对这些情境做出了同样的解释,即走投无路或者了然无趣,这时候,自杀对于他们的意义便是解脱,可以依靠这种手段从困境当中或者一潭死水中解脱出来,对于他们当时所处的心理和社会环境来说,这种行为选择成了一种必然。
  符号互动理论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信息,社会化的重要意义,一个人对于当前情境定义的重要意义。大学生群体具有其特殊性,思考能力的宽度以及广度和空余时间的充沛给他们提供了定义自身所处情境的条件,而实际经验的缺乏以及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潜在问题又容易使他们钻牛角尖,因此,对大学生群体的自杀行为所进行的预防以及干预要根据这个群体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
  目前我国已经存在的心理危机(包含自杀)干预机构有很多,代表者有费力鹏主持的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还有谢丽华、许容主持的&农家女&生命危机干预项目,其中第二个机构即&农家女&生命危机干预中心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活跃的NGO,其运作方式非常具有借鉴意义,这个机构的骨干成员全部来自当地,接受一定的培训后,自主开展组织活动,对当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S.依照此种模式,我们可以设想以高校为依托成立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其骨干成员可以以志愿者的形式从高校中征募,因为他们自身是大学生,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较为熟悉,容易开展工作。同时,对于大学生群体面临的不可变性社会问题,应该帮助他们以一种正确的心态来认识和适应,压力和挑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它们面前变成了病猫。
  四、结论
  自杀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关注。但问题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人们认识到了它,更是因为认识到了却无法或者不能一直贯彻的去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关注到了它,进而去研究它,目的不应该仅仅是把它呈现出来,把它摆在世人的面前,而应该是能够引起重视,进而找到解决方法。我们站在一定的高度,剖析了这个社会的某一方面,最终收获的不应该仅仅是内心的沉重和无奈。近几年来,我国的心理危机干预机构越来越多,这是在解决自杀问题上不容否认的成就,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实践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做的还有很多。
权威师资阵容,经典班次科学搭配。适合基础好、时间充裕、自学能力强的学员
高清智能交互课件,下期学费减半。 适合基础薄弱、工作忙,高效备考的学员
实验班助教贴心指导,签署协议保障通关。适合有专职助教督促指导,零基础、时间紧的学员
考点集中,方便快捷,手机/平板专属课堂。购买全套课程任一班次同时购买移动班,可享7折优惠
历年真题,应试指南。看书、做题、云笔记功能一应俱全
1100元/门&
1800元/门&
3000元/门&
500元/门&&
50-180元/套&&
司法考试相关栏目推荐
··············
2015年司法考试移动班,支持以手机/平板电脑为载体学习网络课程,每15-20分钟一个讲座,化繁为简。权威名师倾情打造,授课幽默风趣,妙语连珠!
学员:maojiayi学员:wppwdd8学员:laimengzhu学员:gongzheng2013学员:szt520125学员:wangshen1987
咨询电话:010-
特色班精品班实验班移动班
权威师资阵容,经典班次科学搭配;高清视频课件,移动应用随学随练。紧扣大纲全面讲解,超值优惠套餐!
含全套基础学习班、法条串讲班、 冲刺串讲班、真题解析班、论述题精讲班。
权威师资阵容,经典班次科学搭配;高清视频课件,移动应用随学随练。
当年考试不过,第二年半价重学!
含全套基础学习班、法条串讲班、 冲刺串讲班、真题解析班、论述题精讲班。
权威师资阵容,经典班次科学搭配;高清视频课件,移动应用随学随练。
当期考试未过,签署协议,学费全返!
含全套基础学习班、法条串讲班、 冲刺串讲班、真题解析班、论述题精讲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每15分钟一个讲座;
化繁为简,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适合有一定专业基础,高效利用零散时间高效备考的学员!
含全套基础学习班、法条串讲班、 冲刺串讲班、真题解析班、论述题精讲班。
1、凡本网注明“来源:法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法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法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Copyright & 2003 - 2015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咨询电话:010-6500111 咨询时间:全天24小时服务(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
传真:010- 投诉电话:010- 建议邮箱:&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18层()
  /   京公网安备66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浅谈大学生自杀诱因及其预防
来源:  10:46:00 【】 
【摘要】当前,大学生自杀事件和自杀成功率均在不断增长。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等是自杀的直接诱因,而个体的挫折承受能力低、认知偏差和缺乏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决定因素。自杀是可以预防的,通过从学校、家庭、学生本人和社会“四位一体”的角度来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减少或防止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 自杀; 预防措施 【Abstract】Presently, the university student suicide event and the suicide success ratio unceasingly are growing.The university student commits suicide the behavior the occurrence is many kinds of factor combined action result, the study and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the emotion setback, the economic problem and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question and so on is the suicide direct cause, but individual setback bearing capacity low, the cognition deviation and lacks the effective question solution ability causes the determining factor which the university student commits suicide.The suicide is may prevent, through from school, family, student and society “quaternity” the angle take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 sharpens university student’s psychology bearing capacity and effective question solution ability, reduces or prevented the university student commits suicide the behavior the occurrence.& 【Key words】The university student commits suicide the preventive measure &&& 1 引言 &&& 自杀,是指主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据卫生部门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约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其中,15-34岁是自杀的高峰年龄段[1]。 && 大学生正处于这一高峰年龄段,自杀率相对较高。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自杀率约为20/10万[2]。 &&& 我们认为,大学生自杀行为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社会行为,一个人自杀会给他身边的同学产生强烈的心理刺激,甚至引发效仿行为[3]。此外,大学生的自杀行为还容易给其家庭及亲友带来精神创伤。   因此,研究大学生自杀并探寻干预策略,对于减少大学生自杀,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 2大学生自杀现象 &&& 2.1 大学生自杀现状 &&& 表1年全国部分大学生自杀事件统计表(N=146)& &&& 表2自杀的主要原因   通过google检索工具对“大学生自杀”进行关键词搜索,收集2005年、2006年媒体暴光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并进行分类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表2。根据表中统计数据可见,目前大学生自杀事件当中男生(53.4%)多于女生(46.6%),高年级的自杀比例比低年级高,而研究生的比例也相对较多(17.8%)。大学生选择的自杀方式主要有跳楼、服毒、自缢、跳楼和跳河等,其中以跳楼者最多,且男女生在选择跳楼方式中没有明显的差异。这与齐力的研究有一定的差异[4]。从自杀的时间来看,自杀主要集中于开学前后和放假前后;而年级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低年级的自杀多与适应障碍、人际冲突和学习压力相关,高年级的自杀更倾向与恋爱、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有关,这与马剑侠的研究相一致[5] 。而且学习压力问题在重点高校表现得尤为明显。 &&& 2.1.1未暴光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分析 &&& 众所周知,一些学校或相关部门由于某些原因对其大学生自杀的消息进行封锁,这使得媒体暴光的自杀事件只是一部分,导致对全国自杀事件的统计数据不完整。根据马剑侠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自杀比率是9~24/10万[6],郭宝华的调查结果为13/10万[7],齐力的调查结果为20/10万[8]。按2006年全国大学生人数2100万计算[9],2006年全国大学生自杀人数实际大于1890人。由于那部分未浮出水面的案例无法搜集到准确的信息,无法进行分析,他们对自杀者的性别比例、自杀的原因比例的最终统计结果是否会产生显着影响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结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定性的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的几种主要因素。 &&& 2.1.2自杀大学生的性格特征   自杀行为发生与个体的心理差异有很大关系,综合分析以上资料,大多数自杀大学生有如下的性格特征:内向、偏执、以自我为中心;郁闷、悲观心理;固执、思维方式不合理;内向、人际恐怖、缺乏与周围人正常的情感交流的能力;缺少正常的爱好、兴趣;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或有无法实现的空想。马剑侠认为,多数自杀的大学生都有程度不同的精神障碍或心理异常问题。精神分析学家把大部分的自杀者看成典型的抑郁症患者,即对自身攻击性很高的人。国外精神病学家认为,约有50% 的自杀者有情绪抑郁症或处于严重的抑郁状态。他认为精神障碍和人格病态缺陷是造成大学生自杀的内在素质起源[10] 。 &&& 2.2大学生自杀的主要诱因   引起大学生自杀的直接诱因主要有情感挫折、学习和就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经济问题以及精神疾病,其它如家庭变故、身体疾病等也能诱发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 2.2.1 情感挫折&   情感挫折是指大学生在追求情感支持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导致其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绪状态。大学生的情感挫折主要来自于失恋。由于对情感知识和体验的缺乏,他们经历恋爱时往往怀着强烈的期望和理想的憧憬,甚至把恋爱当作生活的全部。一旦遭遇失恋,美梦破灭,他们感到难以接受现实,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失败感、自卑感或无价值感,尤其是在被恋人拒绝后这种感受更加强烈[11]。无论产生哪种情绪感受,只要失恋者不能较好的控制他的情绪,都可能引发抑郁状态。而当这种状态持续时间和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诱发自杀意图,最终导致自杀的发生。还有一些人选择自杀是为了威胁对方,让对方回心转意,或者报复对方。 && 大学生的情感挫折还可以来自于关系亲密的人的亡故和父母离婚等。自杀者将生活的全部都寄托在亲人或和睦的家庭关系上,一旦这种寄托遭到破坏,他们的情感支撑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强烈的孤独感、无助感使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眷恋和期望,最终毅然选择死亡。 &&& 2.2.2学习适应问题和学习压力   中学的学习和大学的学习是迥然不同的。大学中学生与老师的接触时间少,课程多,更加要求学习的自觉性和方法的科学有效性。有些学生感到难以适应,于是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当他们花费了许多精力和时间却总是远远落后于他人时,较高的自我期望值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们感到自卑,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同时觉得对不起父母,害怕父母的责怪,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自责和内疚。若此时不能找到合理而有效的解决办法就容易走向极端而自杀。 &&& 2.2.3经济问题&   贫困生是一群特殊的人群,他们背负着比别人更多的经济和精神压力。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各种价值观念冲击着人们对“贫”与“富”的认识和态度,导致贫困生感觉“贫困”总是与“低下”或“低人一等”挂钩,并由此产生自卑情绪。贫困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或是下岗家庭,他们上大学前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或者人际交往能力等可能不及其他同学,导致上大学后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上更加落后于他人,这种现实的差距又加剧了贫困生的自卑和自闭。另外,有些学校领导或同学在关注贫困生时方式和方法的不恰当,本来善意的举动却引发了本已敏感的贫困生的自卑心理。 &&& 2.2.4人际关系失调 &&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12],其中同学关系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作用最重要。而上大学后同学关系以及异性间的关系变得愈加复杂。此时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习惯和性格的差异,导致人际间的摩擦和矛盾总是不断发生。一些人对这些矛盾处理不当,问题越积越多,越积越严重,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整个生活和学习。如果他们将情绪指向自身,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孤独、无助无能感和自卑感,最终选择死亡来结束这一切。 &&& 2.2.5环境因素 &&& 诱使大学生自杀的环境因素主要表现为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大学生一方面要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另一方面对职业的期望值比较高,所以在经历求职失败或工作与理想状况相去甚远时,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经受着强烈的冲击,最终有些人可能会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和生活的意义而选择轻生。比如:2006年1月清华大学一研究生就因找不到工作怕拖累父母而坠楼身亡。 &&& 除了以上几种原因以外,直接导致大学生自杀的诱因还有各种身体疾病,精神疾病和生活适应障碍等。 &&& 2.3大学生自杀的个体原因 &&& 个体原因是影响大学生自杀的最终决定因素[13]。纵观大学校园,失恋、经济困难、学习竞争或人际紧张等事件每天都在发生,但是为什么大多数遭遇者没有选择自杀呢?自杀者与其他遭遇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吗?作者认为大多数自杀大学生都存在认知偏差,问题解决能力差,以及情绪控制失调等问题,而这些最终表现为自杀者的挫折承受能力差。大学生常见的认知偏差表现为:“特殊化”、“过度概括化”和“糟糕至极化”。他们认为挫折事情不应该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无法接受现实;一件事情遇挫或失败,便完全否定自我,并产生强烈的失败感、无助感和自卑感。比如与一人关系不好,便认定所有人都不喜欢自己;一次考试失败就认定自己是无能的。在面对挫折时,他们往往主观的夸大了负性影响,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认为结果总是“糟糕极了”,自己无法承受无法解决。从此感到生活一片灰暗,人生、未来都变得没有希望和价值。有人失恋后就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了;有人暂时没有找到工作便觉得以后无法生存了。心理学家艾利克丝认为行为和情绪的产生并不在于诱发事件,而在于个体对该事件认知[14]。当各种挫折产生时,一部分大学生对它们产生的错误判断和认识,引起了强烈的负性情绪。如果这种情绪长期得不到化解,而伴随这种情绪产生的攻击性冲动指向自身便导致了自杀的发生。   导致大学生认知偏差的因素很多,遗传基因、家庭教养方式、成长环境、生活与学习经历以及所处的社会状态等因素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的认知风格的塑造。 &&& 3大学生自杀的预防措施   大学生自杀不仅有征兆,而且还有研究表明,从产生自杀意愿到实施自杀行为,历时半年以上者达81.3%[15]。可见,预防大学生自杀是可行的。   因此,非常有必要从家庭、学校、学生、社会的角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以减少大学生发生自杀事件的几率,真正建立“四位一体”的预防系统。 &&& 3.1 家庭系统   家庭是每个人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也是人们避风的最后一个港湾。家庭缺乏情感关怀和温暖会给孩子的心理成长造成不利影响。为了保证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长,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要为孩子创造和睦的家庭氛围。父母要以家庭为重,要经营婚姻,尽量避免离婚、打架、经常性吵架等严重影响家庭氛围的行为;即使离婚,父母双方均有职责全力关心、教育、支助子女完成学业的义务。(2)亲子关系应该以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为主。父母要与孩子真诚地沟通以增进亲情关系;要善于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家庭娱乐、旅游等家庭性活动。(3)对孩子的期望值要中等。家长要结合子女的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学习成绩期望值;积极与学校、子女的朋友进行沟通,了解子女近况,以便于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业、生活、恋爱和交往中的问题,避免自杀倾向的形成。(4)为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要以“适当”和“必要”为标准。父母应尽力为子女学习、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对于家庭经济困难者,要善于与孩子沟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坚强地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毅力;同时可以向当地政府、银行以及有关扶贫机构申请助学基金。 &&& 3.2学校系统 &&& 3.2.1 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倡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使他们在遇到困境时能及时调整心理,防止或放弃轻生的念头。另外要对自杀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自杀产生的原因、过程、自杀前的心理特征以及自杀带来的杀害和损失;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一些自我调节方法,如宣泄法、放松法、转移法和艾利克丝的RET合理情绪疗法等。 &&& 3.2.2 构建完善的心理咨询系统   高校的心理咨询人员应该是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并接受过严格的学校咨询培训。目前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主要提供三种咨询方式:一是个体专门咨询,包括咨询室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和网络咨询等。不管是面对面或非面对面的咨询都应对来访学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妥善保存。对于有明显心理问题或情绪反应的学生应进行跟踪观察和访问;若来访学生已经表现出有自杀倾向时要立即联合其他人员或部门进行干预。二是进行团体训练,比如交往训练、自信心训练、情绪管理训练等;三是举办专题讲座,根据大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需要,有针对地进行辅导。学校心理咨询机构还应负责每年对新生进行入学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以便于筛选出自杀高危人群,并对他们进行干预和随访。以后应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排查或普查。普查的时间由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但是每年至少应有一次。现在常用的普查量表有MMPI,SCL―90和UPI。咨询中心还应策划、利用好每年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促进全体师生共同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 3.2.3 塑造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与学习环境   (1)学校要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学术竞赛,开展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避免枯燥、乏味的生活带来的不良情绪。(2)结合实际举办大学生校园心理情景剧展演、大学生心灵阳关演讲比赛、心理关爱影视作品赏析和心理社团等活动,营造和谐美好的校园氛围。(3)加强师生关系的建立,提升学生因崇拜老师而产生的专业满意度,让他们感受到师生间的温暖与关怀,寻找到一定程度的情感寄托。(4)学生管理人员应特别关注那些经历了挫折或负性生活事件的学生,对有异常反应的学生要加以重视,以防止因疏忽而造成的严重后果。(5)要针对各种适应问题开展讲座或座谈会,对学生的适应问题进行指导。特别要加强对大一新生的生活和生活适应性问题,以及大四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择业、婚恋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和辅导。(6)关注关爱贫困生的心理生活。学校要建立、健全困难学生的奖学、助学体系;学生管理者或辅导员应加强与贫困生的心理沟通与交流,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心。 &&& 3.3 学生系统 &&& 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认知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减轻或克服不良情绪甚至不良念头的滋生。 &&& 3.3.1 提高认知能力   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应对方式,要善于观察和分析事物积极的方面,寻求优化的问题解决方式,要经常告诉自己“我能行”、“事情总会解决的”。贫困生要正确进行自我评价,不要跟他人对比暂时不能改变的经济状况,避免“贫困自卑”情结;同时要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创造成功体验以弥补其它方面的不足;要不断提升自己学习、人际交往和兴趣活动等各方面的能力。要明白与挫折相关的可变和不可变因素。如果是不可变的就要说服自己勇敢的接受现实,比如如果已经失恋了就应该勇敢的放手。而如果事情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观的,那么就应该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人际关系紧张和学习不理想这些是可变的事件,只要改变不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和学习方式或方法,就可以使它们向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 3.3.2 加强对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 大学生应对自己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的知识,尤其要了解自杀的相关知识;要常阅读心理学的科普杂志或书籍;积极参加心理学的相关讲座或活动;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治疗、预防措施要学会尝试性地体验。 &&& 3.3.3 培养正确的归因模式& &&& 正确归因的前提是要对问题有正确的了解或把握,比如要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并形成合理的自我概念,避免自卑等负性情绪对自身的杀害。对于贫困生亦是如此。贫困生要明确自己的人际关系差并不是源于贫困,可能更多源于自身的性格特征和人际交往方式。 06,(4):90-101 1&&&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8:54:00)?&&( 8:20:00)?&&( 8:18:00)?&&( 11:31:00)?&&( 11:21:00)?&&( 11:16: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大学生自杀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