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政治论文1000字 (一带一路)

走向经济新常态关键是改革。如果改革不到位,中国未来7%8% 的增长也很难实现 ;..
1 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既相互制约,又彼..
2014年5月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
一、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好转 第三季度开始经济出现一系列好转,同第二季度的7.5%..
本文试着对公共品重新描述并对不同市场类型加以区分,分析各种类型的公共品市场..
一、中国经济转型的合理缘由 (一)中国经济转型之必要性 经济转型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经济论文标签
返回上级栏目:“一带一路”成2015江西省公务员考试考题
昨日上午9时,江西省2015年度考录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正式拉开帷幕,全省13万考生赶考,争抢3604个岗位。下午4时30分笔试结束,大多数考生反映,今年江西&省考&的试题难度有所增加,申论关注了南昌近期受关注的瀛上扫墓&鲜花代替鞭炮祭品&。
1个考场十多人缺考
昨日,阳光明媚,16时30分考试一结束,南昌二十三中考点的考生们就一窝蜂走出了考场。&我那个考场上午有8个人没来,下午缺考的就更多了,有十多个位子都是空着的。&小林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二次参加省考,去年省考她的那个考场只有4个人缺考,没想到今年缺考的人更多。&今天有好几个省同时考省考,我最初就报考了江西和广东两个省的考试,最后还是选择了考江西的,留在家乡。&小林说,她有不少大学同学报考了多地的省考,并选择赶赴其他省参加考试,或许这是很多人缺考的原因之一。
行测:考生喊时间太紧
昨日11时,《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笔试结束,南昌二十六中考点的考生陈林走出考场,&我有一半是认真做的,也不知道对不对,剩下的题做不来,时间也不够,答案都是猜的。&
据了解,今年行测和往年一样,总题量135题,要在2个小时内完成。今年行测共分为五大专项,依次为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常识判断板块在试卷中的位置由往年的第四或第五部分提升到了第二部分,重要性和难度都有所增强。
&考题涉及到了最热的&一带一路&,还结合了江西的内容,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而且时政性很强。&陈林告诉记者,今年的考题涉及江西省情、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生活与地理、人文历史等各方面,提问方式和内容比往年题目更加新颖和灵活。
&数学和资料分析题偏难,最后15分钟我还有40多题没做。&和陈林同行的考生小张也自嘲道,&一场考试下来,感觉尽是在猜,数学题看缘分,言语题凭感觉,逻辑题信直觉,常识题碰运气。&
申论:瀛上祭扫,南昌考生写得顺手
昨日下午的申论考试,材料都很&新鲜&,谈论的却是个老话题。&大致讲的是要破除坏的老习惯,让我们去关注新的变化吧,还是要写创新,挺像写高考作文的。&16时30分,考试结束后,考生小邹一脸轻松地走出考场。
记者了解到,当天下午的申论考试中,给出的材料都紧扣热点,主题为&创新&&打破惯性思维&。前两篇材料涉及新词&创客&,并提及&归零心态&,鼓励创业者从创新和细节出发。另一篇则举了两个例子,探讨城市垃圾分类遇到的问题和农村的秸秆回收遇到的困境,从政府人员的惯性思维到个人的惯性思维&&买&黄牛党&高价票、托关系搬家、入学等方面的行为,倒推出从政府到社会、个人,都应该打破惯性思维,才能真正改革创新。最后,则要求考生根据所有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1000字至1200字的议论文。
最出乎意料的是,其中的第三篇和南昌考生很&亲近&,提到的是南昌瀛上扫墓的话题,&材料上说的是前几年,瀛上一到清明节大家都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环境受到了很大影响,而自从&禁燃令&之后,鲜花代替了那些鞭炮和祭品,南昌还免费提供鲜花,瀛上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是我身边的事,所以写起来很顺手。&小邹告诉记者。
&省考&现状
平均1个岗位减少11个竞争对手
据了解,今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全省招录计划为3604名,比去年增加了29%。本次招考共有15.3万考生注册报名,最终报名成功人数为13万人,平均报考比例为36:1,而去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比为47:1,这也就意味着平均每一个岗位减少了11个竞争对手,每一个人被录取的概率也增加了23%。
&前几年出现公务员考试热,大多是由于部分考生认为这一职业是铁饭碗,因此盲目报名。&省公务员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考生的报考包含不理性因素,而自从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之后,考生心态回归正常,也有更多的人更真实地了解了基层公务员岗位,&省考&逐渐有了降温趋势。
据了解,笔试结束后,将在达到最低合格分数线的人员中,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根据规定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人员,最低合格分数线和面试人员名单将于6月上旬在报名网站公布,面试时间为6月份。(记者 蒋雅楠 马悦)
(中新网江西新闻4月27日转载)
[责任编辑:苏路程]
48小时点击排行“一带一路”能够给世界带来什么,免费国际贸易论文-千寻论文网
千寻论文网真诚为您提供、服务 |
| 收藏本站
“一带一路”能够给世界带来什么
& & 最近看到很多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和分析,主要是从“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发展和外交的战略意义来进行解读。这毋庸置疑,“一带一路”蕴含巨大机遇,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笔者认为,仅把眼光放在国内或者放在经济效益上,多少还是降低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格调。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一带一路”除了对中国的好处,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笔者认为,就像当前裹足不前的国际经济治理体制改革催生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样,“一带一路”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国当政者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一种回应,特别是对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的平衡,这点没有什么需要否认的。理论上,在亚洲建立普惠的亚太自贸区(FTAAP),对亚太地区各国是有最大好处的,但美国“重返亚太”后却执意搞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虽然在表面上表示欢迎中国参加TPP谈判,但实际上却是努力把中国排除在外,这反映在TPP标准不透明,对不同的谈判国家标准不一并严格保密上。   因此,在因果关系上,正是美国咄咄逼人的TPP,激发了中国当政者的灵感和创意,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诚然,正如很多观察家指出的那样,“一带一路”不好搞,甚至很多中国人也觉得很难搞,但这并不妨碍这一宏大战略所独具的对整个世界的重大意义。那么,“一带一路”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呢?笔者认为,将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一、将继续有力地推动全球化进程   过去几十年间,席卷各国的全球化浪潮,使得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快速融合,即使无需任何统计资料,我们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种融合带给我们的巨大变化和好处。美国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凌志车与橄榄树》和《世界是平的》的畅销书中,记录了全球化的进程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品味、道德和良知的影响。   而从更大的视角来看,迅猛发展的全球化,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主要是新兴经济体国家日益崛起。在过去的100年中,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大约为20%,而现在是30%,正在朝向40%的比例迈进,预计20年内,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可能会超过发达国家。   但是,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燃起了很多西方国家的恐惧,他们突然发现,全球化虽然使自己受益,但也让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受益多多,于是出现了“反思”全球化,甚至逆全球化的观念与行动。突出表现在贸易问题上,发达国家收紧了对新兴经济体的贸易标准,甚至祭出了贸易保护主义大旗,也正是因此,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谈判才举步维艰。而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最新表象之一,就是出现了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脱钩”与走势分化,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没有像过去那样大力带动新兴经济体的增长。   在这种环境下,习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打出了“捍卫全球化”的鲜艳旗帜。可以说,尽管面临地缘政治骚动,面临着反全球化观念的冲击,但中国没有选择独善其身,而是坚决地把由历史文化纽带相连的各国凝聚起来。“一带一路”涵盖60多个国家,加强这些国家的经贸交往与合作,无疑将极大地夯实全球化的战略基础,继续有力地推动全球化进程。   二、将创造新的全球经济增长引擎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看看欧洲的经验。过去几百年,欧洲大陆常常烽烟四起,两次世界大战均起源于欧洲,给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怀抱着建立欧洲合众国的伟大理想,欧洲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们提出了欧元和欧元区的设计蓝图。1999年欧元的诞生,是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大事件,从此欧洲告别了战火,迎来了和平与繁荣。   欧元诞生以来,维持了欧元区内价格稳定,加快了区域内资本流动,促进了欧元区的经济发展。在国际贸易中,随着欧元的采用,企业要打交道的不再是十多种不同的货币,而只是一种货币,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货币汇率波动损失,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繁荣富裕的欧元区,有利于各国继续发展对欧贸易,给大家都带来了极大好处。同时,一个和平稳定的欧洲对维护世界和平至关重要。随着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欧洲地区还将会保持长久和平,进而促进世界和平,给各国发展均创造了重要战略机遇。目前欧洲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板块,经济体量世界第一,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引擎。尽管发生了债务危机,但笔者相信欧洲还会走向更加紧密的一体化。   而“一带一路”,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在中间的腹地地带,各国也都蕴含着繁荣的种子,潜力巨大。如果“一带一路”进展顺利,就会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新经济地带,无论是人口规模、经济总量还是发展潜力,都是目前存在的各经济板块所无法比拟的,届时其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定海神针”。建设“一带一路”将会继续推动全球经济实现快速增长,而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钥匙,只有实现不断发展,才能够最有效地减少贫困,提升人民福祉。   三、将辐射出多元文明包容发展的正能量   一个基本的现实是,“一带一路”是一个民族宗教文化非常复杂的地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并积极努力推动其实行,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中国执政精英阶层更是深受这种文化的陶冶。刚刚过世的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先生就曾敏锐地指出,文化是决定命运的,而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也就决定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行动逻辑。   儒家哲学主张“修己安人”,提出了治国理政和对外交往的逻辑和路径。首先是要修己,把修己的功夫做到极致,就到了内圣的境界;而安人的功夫做到极致,就是外王,因此“修己安人,内圣外王”是中国哲学的灵魂。受这种哲学影响,中国政策的主基调基本上是向内反省,对外包容。而这与世界上其他哲学,特别是西方哲学有显著差别,更与西方笃信的“文明冲突”有天壤之别。   不能否认,世界上各个文明存在差异,但是绝对没有优劣之分。事实上,正是文明的多样性,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真正精彩之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建设好“一带一路”,就能够向世界证明,各种文明完全可以实现包容和谐发展,而不是必然走上冲突之路,这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品和正能量。   四、将缔造更加和平安全的世界   欧洲的经验证明,政治经济上的紧密合作,将带来长久的和平和安全。“一带一路”国家间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传统安全和非常传统安全形势都很严峻。建设“一带一路”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和安排之一,就是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区域安全机制,这也是相关国家的现实需要,更是“一带一路”国家间开展更紧密经贸合作的迫切需要。   当然,经济上的利益交融,本身就是重要的自动安全机制。此外,仍然需要在经贸合作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安全机制。习近平主席在“亚信会议”上提出了中国的“新安全观”,提倡坚持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可持续安全,这很可能成为“一带一路”安全机制建设的重要共识。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新安全观,比传统的“军事联盟”安全观更加有利于保障地区安全。因为军事联盟机制,往往是几个国家利用武力对付外来威胁而形成的一种正式联合,是基于战争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合作模式。军事联盟机制排斥他国共同参与地区安全事务,其所追求的安全利益是单方面的绝对安全,不但无法实现平等包容、合作共赢,而且一旦有了假想敌的“战争”意识,离战争也就不远了。   因此,“一路一带”战略,离不开建立良好的共同、合作、综合、可持续的安全机制,离不开处理与主要大国的安全关系,还会促进重要海上和陆路通道安全的公共品供给,这些都将给区域和全球带来更加安全的未来。
10:12:07 | 孟飞
网友评论:(审核后显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1、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利益、团结、稳定等内容的评论。
3、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4、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5、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 ? ? ? ? ? ? ? ? ? ?
Copyright & 千寻论文 版权所有 TEL:400-669-197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