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林员自己怎样录qq提示音音做宣传

国营湘乐林场护林员管理制度
护 林 员 管 理 制 度&
一、护林员要服从林场统一管理,熟悉林业政策,明确职责,遵纪守法,热爱本质工作。
二、护林员职责:巡护森林;管理野外用火;及时报告火情;协助有关机关查处森林火灾案件;制止其它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监测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报告。
三、林场负责给护林员划定管护责任区,同其签定合同,将管护责任切实落到实处。
四、护林员应坚持每天巡山查林,不得无故脱岗,护林队长随时进行抽查,凡无故脱岗累计五次者给予警告,五次以上者取消护林员资格。
五、护林员在巡护森林时要灵活机智,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力量,不得徇私枉法。
六、各林场由护林队组织,将每月的最后一天定为例会学习日,由护林员汇报各自管区情况,主管场长或护林队长总结得失,安排下月工作,并组织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林业法律法规知识和护林防火常识。
七、认真填写巡山日志,内容扼要详实,书写整齐,不得隔日填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护林员巡护考勤管理
几乎每个县都有护林员
尤其是天保工程对应的700多个县
但这些护林员大多都是农民兼职,林业部门管理人员如何知道护林员是否出勤了?
事实上,很多护林员拿着工资,却在外地打工
如果只是在外地打工也就算了,在一些县,很多护林员都是假的,都是各乡镇乡长书记假造的名字
林业局长很委屈,下面乡长书记造价,林业局长背黑锅
正是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而研制
管理人员可将各个管护区划分为一个个电子围栏
然后,将每个护林员和对应的电子围栏相匹配
护林员每人一个智能手机,这个智能手机安装有客户端
上班的时候,护林员打开软件
管理员在后台就能看到护林员是不是在自己的电子围栏内,看到几点开始巡山,几点结束,走了多少公里
系统自动汇总每个月考勤报表,报表显示一个月内出勤、请假、旷工情况
点击每一天,就可看到这天路径、里程、时长
当然,护林员也可将发现的火灾、病虫害、盗伐情况上报。上报的信息可包含照片,同时包含位置信息
现在,问题来了
1 护林员的智能手机从哪里来?
&林业部门可指定高中低几款手机,让护林员自己花钱购买。你要想当护林员赚取工资,就自带工具!
& &当然,林业部门也可配发手机
2 护林宝消耗的流量如何办?
护林宝每天消耗流量最多1兆,林业部门每月补贴10块钱花费就足够了。不补贴,护林员承担,每个月包月5块钱流量也足够
3 护林员大多是农民,他们不会操作智能手机咋办?
& 这个软件操作非常简单,本来就是为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设计的
&根据我们培训经验,2分钟之内,就能教会他们
& 其实,也没啥教的,他们只需要每天打开以下软件即可
培训的时候,给他们每人一个小卡片,上面写着操作方法,他们不会的时候,让同村的年轻人帮助鼓捣一下即可
4 这个系统为啥要租用?
& &租用的话好处很多
&不用申报项目,等待漫长的审批
& &B 不用准备招标这些麻烦事
& &C 不用建机房,聘请维护人员
& &D即买即用,立即实施
&只要签订合同,三天之内就可完成培训实施。每个月只有很少的租用费。仅相当于几个护林员月工资
5 除了考勤,还有其他功能吗?
& &任务交办
& &通知公告
& &木材木屑事件上报
& &损毁林业设施事件上报
& &林地案件
& &病虫害案件
& 火灾火警案件
& 林业知识数据库等等
实际上,很多地方使用护林宝之后,护林员怠工情况大为减少
根据系统统计,林业部门可清退不遵守规定的护林员
护林员数量可减少50%,护林员待遇可提升40%
每个护林员管护区域可扩大50%
护林员管理系统 护林宝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穿迷彩服的护林员
林子多了是好事也是难事。难就难在护林防火,稍不留神,林子里就冒出几股白烟。兴隆每年火警都有几百起。唉,如果没有那些护林员整日在大山里巡护,“打早,打小,打了”,怕是那些林子早成灰了呢。
她个子不高,只有
一米四八,却给人感觉她浑身是胆。不然,她怎么敢一个人在燕山腹地的森林中巡护呢?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陪伴她的只有“虎子”——一只忠诚无比的狗。
她长得很黑。从脸到脖子,从手到脚,凡是露在外面的皮肤都黑得跟柞树皮差不多一个颜色。她巡护的那片山林,从三拨子到七拨子(“拨子”出自满语,意为哨所。清代守护清东陵的军队中,最基层的建制就是“拨汛”。兴隆有许多地名叫“拨子”,就是沿用了当时护陵部队的叫法),山叠着山,岭叠着岭,松涛林海,莽莽苍苍。清晨,东边的天际刚一放亮,她就出发了。“虎子”不远不近地跟在她的身后。她身穿迷彩服,脚穿越野鞋,钻密林涉溪水,脚力远胜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的女兵。
她叫肖金艳,兴隆金牛洞林场的护林员。在兴隆,像肖金艳这样每天在大山中巡护的护林员有2400人。这些护林员默默无闻,恪尽职守,为大山为森林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有人说,护林员是“森林的眼睛”。而我见到肖金艳时,发现她的眼睛确实很特别,“机警且富有穿透力”——大山需要这样的眼睛,森林需要这样的眼睛。肖金艳把护林员的工作看得很神圣,她说,那大山就是“金库”,森林就是“金子”,而“金库”的“钥匙”就在自己的手里,她就是守护“金子”的人。她说,自己不敢有半点懈怠,一丝一毫的麻痹大意都有可能给山林酿成大灾难。她说“我必须时刻瞪大自己的眼睛。”
然而,即便她的眼睛瞪得再大,也总是有些“情况”发生。那天,她正在山中巡护,发现对面山岭上有人烧荒,白烟升腾,不好!那岭上有百年的油松林。她撒开双腿就往对面岭上跑,“虎子”狂吠了两声,冲在前面。荆条、山里红棵子、悬钩子灌木将她的迷彩服扯破了,胳膊也划出了血道道,她全然不顾。冲到跟前时,“虎子”已经堵住烧荒者逃跑的退路。她高喊着:“快灭火!”……火灭掉后,她把烧荒人狠狠批评了一顿。她说:“星星之火,可以把森林瞬间化为灰烬。幸亏扑灭了,若是酿成大祸,毁了山林不说,你还得坐牢,你家人都跟着遭殃。”她向烧荒人讲解了《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有关内容,直到其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烧荒,才肯放其下山。
肖金艳认为,森林防火重在预防。“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防火期一到,她就利用村中的大喇叭,一遍一遍的宣讲森林防火有关法律规定和防火知识。大山里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已经熟悉了她的声音了。对于那些特殊群体(痴呆傻等智障人),她专门找到村委会及家属,制定方案,专人盯防,控制他们“玩火”。她也不让那些墙面闲着,用刷子蘸白灰浆刷满护林防火的标语和口号。字写得歪歪斜斜的,但标语和口号却很讲究。如:“春冬草木干,防火需当先”“火源不上山,森林才安全”。把左宗棠那句著名的话也刷上去了——“汝伐吾树吾不管,吾要尔命尔难逃”。
金牛洞林场作业区内的矿脉很多,不法分子不时潜入林区,伸出黑手,毁林开矿。然而,肖金艳却是他们的克星。有一次,两个不法分子刚刚挖开矿脉,肖金艳带着“虎子”,大吼一声就出现在了他们面前——“住手!”
不法分子见她是个女人,便拿出一叠钞票收买她。对她说:“拿回去,够你花一阵的了”。“别来这套,毁林开矿,必须接受处罚。”“你整天巡山能挣几个钱。放我们一马,你自当什么也没看见不就成了吗?”“不行!跟我下山,到森林公安派出所去一趟。”
不法分子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先是恶语恐吓,后又拿刀相逼。情急中,她一个口令,“虎子”猛扑上去,便把不法分子掀翻在地。肖金艳在一旁从容地用手机向森林公安派出所报告了情况。不多会儿,森林公安干警赶来,把两个不法分子带走了。……
他丈夫心疼她,去年给她买了辆“三亚”牌摩托,她高兴得合不拢嘴。虽然摩托只能进城赶集时骑骑,巡山时根本用不上(山高林密,巡山还得靠两条腿)。她说,她喜欢大山喜欢森林,一见到大山和森林,心情就特别的好。她说,自打当上护林员以来,她从未得过病,甚至感冒都未得过。
肖金艳的工资每月1100元。她说,跟乡亲们比,自己毕竟是挣工资的,戴着“护林员”袖标也很体面。逢年过节,县林业局和林场的领导常来慰问,送来大米、刀鱼和粉条。她很知足。
她从没有过什么奢求,甚至连化妆品也舍不得买,一向是素面朝天。她说:“我整天与大山打交道,本色最自然。”下山回家后,她把晚饭和家里的事情料理完,就开始写巡山日记,合上日记本,接着就指导儿子写作业,待儿子睡着后,时间就属于自己了。
肖金艳毕竟是女人,是女人就爱美。她表达爱美的方式是纳鞋垫,纳熊猫,纳松鼠的图案,纳得既艺术,又耐用。有给丈夫的,有给儿子的,有给公公的,有给婆婆的……其余的鞋垫拿到集市上卖了,买些油盐酱醋,贴补家用,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哩。儿子念小学二年级了,学习很努力,丈夫在林场作业队上班,十天八天回一趟家。
嘚嘚嘚,当“虎子”跑来亲昵地咬她的裤脚的时候,她知道,一准是丈夫回来了。她赶紧对着镜子看看自己,心里充满喜悦和幸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护林员在沙漠边缘上寂寞生活12年
护林员在沙漠边缘上寂寞生活12年
文图、都市消费晨报记者 王建隆
在195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0团建团时,前苏联专家认为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不适合人类生产和居住。150团人没有退却,他们在荒漠上挖洞做屋,打井取水,天当房,地当床,开始垦荒种地、植树造林。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人造卫星拍摄到一片一直伸向大漠深处的风锁林。
35岁的马晓华在退伍放弃当团部工厂工作的机会,回到父亲身边,和父亲一起当风锁林的护林员。在他父亲去年病逝后,他还是留守风锁林边。他在这块荒原上结婚生子,过着交通不便、缺水、孤独和寂寞的和睦家庭生活.他家是生活在沙漠边缘上看护风锁林的惟一一家。
在林带浇水季节,他家喝是没有经过净化的机井水.到了冬季林带不浇水时,他开着拖拉机到两公里外的连部水井去拉水,拉一次水吃一个多月。他们每次买吃半年的面粉和油,到秋季还要买能够吃一个冬季的土豆、大白菜和胡萝卜。有些人说他不懂技术,十分懒惰,只会看树林子,还有些人说他家是野人......
&&子承父业当护林员
&&8月8日凌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居住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0团24连荒原上的35岁护林员马晓华,被自家的鸡叫声和羊叫声唤醒。他穿好衣服下床走出房门,把鸡放入院子里,给羊圈的羊喂上几把青草。
放鸡和喂羊,是他妻子常俊梅每天做的事。因他妻子带着三岁孩子前一天到150团部医院看病去了,所以这一天他不仅要放鸡和喂羊、自己做饭,还要给自己看护的风锁林浇水和去林带附近的沙包上去帮团育苗中心采集红柳种子。
他父亲马宗辉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到150团25连支边的,不仅会修手表、照相,而且是一名钳工,能敲打水桶和烧水壶,还开过商店。但他的父亲还是放弃了这一切,在1992年年初带着妻儿来到了距24连部近3公里的风锁林边当起了护林员,一直工作去年病逝,护林工作长达25年。
他出生在25连,在父亲到风锁林工作的那年,他成为了一名军人,在部队了因表现好了立了三等功。1995年,他退伍回到了150团,150团将他分配到团联合加工厂。因父母身体不好,他放弃了到团联合加工厂工作的机会,回到了父母身边,和父亲一起当上了护林员。父亲教会了他怎么给林带浇水、修剪树枝和采集红柳种子。在父亲去世后,他还是留了下来,他已经当了12年护林员。
当天下午4时许,在距150团部30多公里的风锁林边,记者见到了给林带浇水的马晓华,他上身穿着一件红色的T恤,下身穿着齐膝的蓝色牛仔裤,黄黑色的脸上长着浓浓黑色胡须。在深深的皱纹和沧桑的脸上,写满了风沙与树木的故事。
他说,1958年,一支由500名团员青年组成的5个垦荒队伍,来到了150团屯垦戍边。当时150团十分荒凉,植被单一,只有几棵梭梭、红柳孤独地挺立在沙丘上。大风一起,黄沙弥漫,天昏地暗。前苏联专家认为150团不适合人类生产和居住,但150团人没有退却,他们在荒漠上挖洞做屋,打井取水,天当房,地当床,开始垦荒种地、植树造林。
在此之后,他父亲等老一辈军垦相继来到了150团,加入第一批来150团的团员青年中。1972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在这里成立治沙站,自治区林业厅的几名工作人员和几名来自北京和天津等地的大学毕业生来到指导工作,150团在风锁林处栽下了松树、榆树、胡杨、桃树等树苗,浇的大泉沟水库的水,树苗很快长成了大树,林带成为野兔、黄羊和各种鸟类生息的场所,不仅出现了鸟语花香的景象,而且出现一条长38公里风锁林。到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人造卫星拍摄到这条一直伸向大漠深处的风锁林带,引起世界科教文组织的关注,联合国派出来了17人的考察团,考察团来到这里考察,认为150团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一个奇迹。
但这个奇迹因缺水被改写过。那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大泉沟水库流来浇风锁林的水开始越来越少,很多的松树、桃树和苹果树,一年浇不上一次水被枯死,各种动物也销声匿迹。在近几年来,团部打了一些水井,解决了不仅林带的浇水问题,他看护的长5公里、宽30到60米的林带在去年已经换成了耐干旱和耐盐碱的胡杨苗和沙枣苗,经过他一年多养护,长成了新的林带,林带里又出现了野兔和黄羊等野生动物。现在的风锁林长达70多公里,是150团三代兵团人植出来的,已经成为把风沙锁在农田之外的坚固屏障。
孤寂沙漠心封闭
马晓华一家三口居住在距离50多米的破旧土块房里,房门前搭着简单的凉棚,棚下停着一辆拖拉机和一辆摩托车。进门的第一间是卧室,卧室里有一张破旧失色的席梦思床和一台陈旧的电视,电视通过室外的电视接收锅接收电视信号,能看到三四套电视节目。第二间是伙房,伙房里摆放着面粉、食用油和四个大大的蓄水桶。
房前是他开垦的一块棉花地,矮小的棉花树上挂着一个个小小的棉桃。房后有一口机井和一块小菜地,菜地的南瓜藤上结着一个个没有成熟的南瓜。在距离他们住房2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栋破旧、没有人居住的土块房,他们在晚上把自己的鸡和羊圈养在这栋房子里。
在三年前,像他一样的护林员全团只有四五个,到现在已经将近20多人了,但居住在林带边上的只有他们一家。他们居住的房子是自治区林业厅的工作人员调回乌鲁木齐后他父亲当护林员团里分配的房子,已经有35年了,没有维修过一次。他的年工资是8千元,团里每月给他预付300元生活费,到年底付完工资。他的妻子是家属,他们靠种植房前的土地和养鸡养羊,接济一家人的生活。
“我们这里交通很不方便,通往25连连部是一条约两公里的弯曲土路,天热的时候没有人来,天冷的时候更没有人来。我们每次要买半年的面粉和油,尤其是到每年的秋季,我们不仅要买半年的面粉和油,还要能吃够一个冬季的土豆、白菜和胡萝卜。一年四季吃水比较困难,在春夏秋三季喝的是浇林带的机井水,到了冬季,机井停了,喝水十分困难,我开着拖拉机,装着四个大蓄水桶到两公里外的连部水井去拉水,拉一次水吃一个多月。”马晓华说。
“除当兵去过喀什之外,我最远的地方去过乌鲁木齐,其次是石河子市。因我是一名护林员,又很少认识人,到了结婚年龄找不到对象,父母为我的婚事着急,吃不香,睡不好,一直到他28岁那年,我的大妈从我的老家甘肃临夏给来了我现在的妻子常俊梅,当时她到来后看到我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觉得是被骗到150团的,不同意婚事,哭着要回老家,我大妈和我父母劝了她好多天,她的回老家的心消退了很多。我们结婚后,父母将我们安排到他们以前居住和工作的25连居住,我每天骑着摩托车到林带来工作。我们在25连居住了一年,又搬回现在居住的房子。如果没有大妈的帮助,我可能到现在还没有妻子。我妻子和我结婚已经7年了,除回过三趟老家之外,最远的地方,是150团团部。”
马晓华也有感到委屈的时候。他说,“150团部有些人,尤其是一些外来民工说我们一家人是野人,我感到很伤心,怎么也接受不了这种叫法,我认为是对我的不尊重。之外,还有一些人说,他一个堂堂的男子汉,不懂技术,十分懒惰,没有人生目标,只会看树林子,我感到很气愤,认为是他们根本不了解我,不知道我工作的意义。我们生活的地方,一年的风沙时间长达4个月。我希望外面的人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我们需要外面的人接纳我们。”
&&恐怕和外界交往
马晓华最后告诉记者,他害怕孤独,也经常感到寂寞,很想和外面的人交朋友。由于他家长时间居住在林带边上和外面的人很少交往,他开始变得不说话,性格孤僻起来,而且感觉到对妻子没有话说。与他现在每天相伴的是他看护的林带、和他生活的妻儿,以及饲养的20多只鸡、10多只羊和几只鸽子。他在去年一次骑着摩托阻拦一辆偷拉梭梭柴的大拖拉机时,被车强行撞倒,摩托车被撞坏,人险些丢了生命。&&&&&&&&&&&&&&&&&&
他曾想离开现在居住的房子和工作的林带,把家搬到150团部去,但一是考虑到自己把家搬到团部一家人生活不适应,二是自己看护的林带凝滞着他父亲25年的心血。他现在已经习惯了这种简单而枯燥的生活,只要团部让他继续干护林工作,他还愿意一直在父亲工作过的地方工作。
&马晓华的妻子常俊梅,今年28岁,她是一个贤妻良母型女人。说起当初和马晓华结婚的事,她不想细说,只是说看到他家的居住环境和他的工作环境,觉得与他大妈说相差很大,但她很快转过话来说,“我们现在生活还好。”
说起丈夫马晓华,她的话像闸门打开一样。她说,“马晓华对工作很负责的人,除一天三顿饭在家里外,所以的时间不是在林带里,就是林带旁边的沙包的红柳丛中采集红柳种子。遇到林带浇水的时候,他早晨带着干粮出门,到天黑回家,有时到半夜才回家。在林带里劳累一天之后,他回到家里倒床就睡,躺在床上等他的我,感觉自己不如被子对他有吸引力,感到委屈过,也偷偷哭过。”
&“他不喜欢和人说话和交往,连我有时候找他说话,他回答几句就没有后话了。在我们的孩子出生以后,他变了一些,可能是有孩子高兴和兜孩子开心等原因,但还是没有外面人那样爱说话。他对我很好,尤其是我怀孕的时候,十分关心和体贴我,不让我到地里去干活,没有给我红过一次脸。他不喜欢说话,我也一天变得不喜欢说话起来。因他忙外我主内,两人在白天一起的时间不多,一天说不了几句话,有时候一天两人说不了一句话,我们两人可能患上了抑郁症。”
常俊梅对他们现在的居住环境不太满意,她很想换一个居住环境。她说,“马晓华的父母在150团部曾经买了一套楼房,因他父亲看病,已经卖掉了房子,在150团部花了6千元买了一间半窑洞房。在他父亲去世后,一直是家属的母亲吃喝由我们承担,给我们增加了经济压力。尤其是我们的孩子出生后,多次生病,一次看病就是几十元。冬季的时候,打电话到团部叫车,接一趟的车费至少是70元,加上看病的钱就是100多元。到了下大雪的时候,没有车愿意来接人。我多次劝马晓华辞职找份别的工作,离开现在居住的地方,他总担心找不到别的工作,和外面人合不来,不愿离开。我为此和他争吵过,想和他打闹一场,他就是不和我打闹,而在我宁静下来的时候对我说,我们在这里再苦几年,有了一些积蓄后到团部买套房子,把家搬帮到团部,我在等待那一天。”
当记者把马晓华想一直留在风锁林工作的想法告诉常俊梅时,常俊梅没有惊讶。她说,“我理解他心情,他像他父亲一样,对林带一根筋,林带比家庭和老婆与孩子还重要。他母亲现在的身体不太好,我们的孩子也一天天长大,照顾他母亲和孩子以后上学的问题,是很现实的。如果他真想在风锁林工作,我也不勉强他太多,我可以带着孩子和他母亲住居在一起,自己经常带孩子来看他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示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