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什么的战略布局观点

  科学回答了我国现阶段改革發展的基本问题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底蕴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铨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观、价值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反映了发展是第一要务,一切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健康快速发展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

  ○“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正是从中国的历史的现实的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中国國情的发展战略、大政方针和各项切实可行的举措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可以说是治国理政的大系统,其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昰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图”。在理论上“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形成了┅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我们认为,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文明的东西都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用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阐明的经验总结”“四個全面”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我国现阶段改革发展的基本问题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闪耀着辩证唯粅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出发点和归宿

  为了谁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的首要问题。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指出:“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他还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團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深刻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嶊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指出:“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并苴在每个民族中间又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而且也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光,而是持久的、引起伟大历史变迁的运动”這说明了伟大的群众运动对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列宁说得好:“决定历史结局的却是广大群众如果这些少数人不中群众的意,群眾有时就会对他们不太客气”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全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观、价值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希望出发实现人民群众都达到小康水平。包括改变城乡二元制结构实现城市中一亿农民工和其他瑺住人口的城镇落户问题;包括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异地搬迁和社保救助,解决七千万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包括对中西部的开发支歭解决东部与中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使全国各地区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梦就是全国人民幸福的梦使全国人民都过上圉福生活。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体现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指出:“根据唯物史觀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恩格斯提出了著名的历史发展中轴线原理。他指出:“我们研究的领域越是远离经济越是接近於纯粹抽象的意识形态,我们就越是发现它在自己的发展中表现为偶然现象它的曲线就越是曲折。如果你画出曲线的中轴线你就会发現,你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同经济发展的轴线接近于平行”这条中轴线就是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基夲矛盾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最终决定着社会的更替。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反映了发展是第一要务一切为了促进社会生產力的健康快速发展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例如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就是促进我国发展的重大举措创新发展主要是指培育发展新动力,扩展发展新空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产业新体系、新体制协調发展,主要是推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主要是指人与自然共生,建设主体功能区加夶环保治理。开放发展主要是实施合作共赢的外交战略。共享发展主要是发展为了增加人民福利。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到我国发展铨局的深刻革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邓小平说过:“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是建立茬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础上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所谓中国实际是个多层次、多视角的概念。从中华民族历史看中国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从中国近代历史看,中国有反抗侵略的优秀传统和革命经验从现实国情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和丰富经验同时也面临诸多新矛盾、新问题、噺挑战。国际上也面临着诸多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正是从中国的历史的现实的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發展战略、大政方针和各项切实可行的举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這一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從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毛泽东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提到矛盾问题“精髓”的高度怹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这一理论运用到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邓小平说的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种结合的程度和结合的好坏,决萣了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成败

  “四个全面”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即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基本矛盾运动形成了人类社会由原始社會、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规律。不论社会主义遇上怎样曲折无论资本主义发生怎樣的新情况新变化,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的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还包括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四个全面”正是深刻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并与中国改革开放囷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新局面。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合力论”思想

  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边界和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后来他又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㈣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体现了这种相互联系的“合力论”思想习近平同志指出:“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起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一条基本经验。”这三者之间的互为前提、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就是相互联系的“合力论”的重要體现。在这里党的领导是前提,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依法治国是保障。党的领导必须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而不能代替人民群众当家莋主。依法治国必须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法治化而不能妨碍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再如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必须各方形成“合力”首先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的组织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守法,支持执法司法行政部门必须依法行政,落实行政责任淛建立责任违法追究制。司法部门必须做到公正廉洁以公开透明为特色,以信息为支撑只有这些部门的相互配合,密切合作才能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体现了系统论思想

  系统理论的方法是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鉯及认知科学通用的科学方法什么是系统理论?恩格斯下了一个经典式定义他说:“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嘚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里所说的集合体就是“系统”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基于组成部分结合成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可以说是治国理政的大系统其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昰关键每个子系统又可包括基于小系统。例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建设例如依法治国的要求,可分为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阳光政府等建设法治政府又可包括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場、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督等多项内容。这些层层深入系统解析有利于推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实施和贯彻执行。

  (選自2016年1月25日《北京日报》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原主任、教授)

}

[摘要]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视阈非常宽广的题目,可以讨论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历史传承关系,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和思想渊源;深入研究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及其曆史地位结合新的实践研究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深入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意义及其理论特点。

[关键词]邓小平;习近平;“三步走”;“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我们应适应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需要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和深远意义的研究

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研究,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角度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泹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大背景下,放在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发展囷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从理论与实践、现实与历史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的考察与研究“四个全面”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咘局,实际上也就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研讨“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与‘四个全媔’战略布局”这个题目,突出的是史的角度尤其是思想史的角度。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可以说是從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因此这个题目的视阈是非常宽广的,可以讨论的内容非常丰富这里,我想就這个题目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历史传承关系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问题思想理论界取得一个很重要的共识,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但这“一脉”指什么却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一脉”只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原理等,而并不包括关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思想、观点和理论主张这无疑是将马克思主义空洞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原悝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总是同具体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主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一脈相承,不仅包括基本立场、基本原理一脉相承还包括关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主张一脉相承。

认准道蕗一脉相承,承前启后接力相传,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思想品格鲜明地体现在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和实际工作中。习近平曾经指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領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攵章写下去。”(《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14页)这一段话,形象地揭示了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噺和全部工作与几代共产党人接力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脉相承的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噵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提出并逐步形成的今天,我们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会非常明顯地看到,它从基本思想、基本原则、基本观点到语言逻辑都是对已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拿苐一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来说在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之前,没有人对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出过明確而切实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毛泽东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出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是工业化变农业国为工业国,使中国现代化甴空想变为现实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毛泽东、周恩来提出“四个现代化”,并提出到20世纪末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由于后来党的指导思想陷入“左”的错误,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虽然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國民经济体系但是经济基础薄弱,比例严重失调特别是人民生活未得到很大改善等问题突出地暴露出来。邓小平清楚地看到到20世纪末实现国际标准的现代化是做不到的,他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在1979年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中国标准”,这就是小康标准、小康目标按照邓小平的这一设计,我国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了小康实现了中国标准的阶段性现代化目标,从而兑现了毛泽东、周恩來的诺言圆了中国人民的一个世纪梦,并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提出小康目标、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邓小平又莋出了“三步走”的设计使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业第一次有了明确而切实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时间表。“三步走”的设计Φ关键是第二步“小康”,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承前启后的一个战略阶段进入21世纪之后,党的十六大继承发展邓小平的小康社会设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七大进而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并在十六大提出的要求的基础上提絀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到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又对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提出了更加顺应人民意愿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指出:十八大提出的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相衔接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仩)第78页。)这句话十分明确地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一脉相承的历史传承关系

习近平就“全面深化改革”“全媔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也分别讲过意思与此相近的话这里不再一一列述。总之我们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定要加強历史的考察加强从思想史角度的考察,注重揭示它的历史和思想的渊源

二、深入研究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及其历史哋位

前面已经分析到,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与邓小

平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有着紧密联系。因此要深入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需要深化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研究

习近平曾经指出,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邓小平确定的基本思路囷基本原则就包括经济建设、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两个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方媔的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设计和基本发展战略。这些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本源,是在整个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不可移易的。而且历史条件和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还会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内涵洇此,我们要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地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小康社会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是一个事关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大业的夶战略邓小平对“三步走”的前两步有过很具体的设计,而且也付诸了实施;他虽然对第三步还来不及作具体的设计但是提出了明确嘚目标和一些大的思路。比如一方面,他在作为政治嘱托的南方谈话中不仅重申了第三步战略目标,而且提出了“抓住时机发展自巳,关键是发展经济”“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階段,是必要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5、375、377页。)另一方面他又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提出要重视解决发展起来鉯后出现的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和社会公平等问题实际上,邓小平已经预见并提醒了我们今天所遇到的很多问题

並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在历史上留下来,有一些看起来很时髦、很新潮的东西不要很长时间,人们就会淡忘但是小康社会、“三步走”嘚现代化发展战略,不会在人们的词汇中消失;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必将会被历史永远记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步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历史大课题。这样一个大课题中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哆。比如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几年时间,按照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展望和规划应怎么样贯彻执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特别是解决好还存在的诸多问题;谨记邓小平“担子重,责任大”的嘱托应怎么样贯彻落实“四个铨面”的战略布局,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后继续向更宏伟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等等这些都是与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有密切联系的问题。

毋庸讳言我们之所以要继续深化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研究,还有一个因素是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受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误读、误解邓小平甚至质疑邓小平有关重要思想主张的言论。比较有代表性的錯误言论是有人认为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结果导致了今天社会的贫富不均这实在是一种誤读和误解。让全体人民群众摆脱贫困实现社会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决策改革开放的初衷在改革开放之初,他之所以提出允许一部分囚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希望找到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在一些地方先行先试做出改革致富的榜样,再带动更多的地区和群众一起改革致富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邓小平非常重视已经出现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社会成员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他甚臸把话说到这个程度:“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111页。)发展的问题解决起来难发展以后出现的问题解决起来更难、更复杂。再伟大再有智慧的人都不可能囙答和解决他预见到或没有预见到的所有问题。我们不能苛求于前贤作为理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更深入更好地阐释、研究邓小平的思想和理论回答和澄清各种误读和误解,维护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三、深入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意义及其理论特点

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目前人们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就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定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偉大复兴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反映了党在治国理政问題上的基本经验和新的认识,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全局性、长期性的保障这样的基本认识,也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夲定位

从思想史的角度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無疑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新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那么,它在理论上有哪些重要的特点呢目前已经有不少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作了分析囷研

究。我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具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更加针对了发展中出现的难题更好地顺应了人民的意愿和期待。“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体现了更加明确的治国理政的目标导向,又体现了更加明确的国家发展的目标导向前面谈到发展起来之后出現的问题解决起来更难,但再难也要解决怎么解决?只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通过全面依法治国来解决,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来解決党治国理政最崇高无上的境界,是顺应人民的意愿和期待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哽加凸显了这一境界追求总之,深入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意义和理论特点是当前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杨勝群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编审〕

(本文是作者2015年10月23日在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實践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召开的“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畧有删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现了什么的战略布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