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表情包症”综合爆发,钱不够用,有靠谱的小额贷款推荐么?

科学的管理:创始人格局
来源:i黑马
作者:刘爽与veryls
  知易行难,更需要知行合一;不奢求一劳永逸,但愿能跬步千里。  本文由刘爽与veryls授权i黑马发布。  一家公司的成功,抛开运气因素,至少70%是因为创始人;而一家公司的失败,同样抛开运气因素,则100%归因于创始人。这句话有很多人说过很多次,但是大多只是总结现象,没有寻求本质。所以最后我想跟大家聊聊:一个好的创始人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格局。  在我十多年的职业经历里,既做过创始人的助手,也做过创始人的副手,自己也创业做过创始人。在对创始人的就近观察和自身体会中,逐渐形成了我对一个好的创始人的几个判断,也就是创始人能力的六力相界:业务能力;商业感觉;管理能力;治理能力;战略能力和经营能力。  业务能力:成功的创业者,自己本身就是业务的一把好手。刘强东是从租柜台卖光盘起家的;自己就是天才产品经理;打工时是搜索引擎公司的资深工程师;第一份工作在做寻呼机的润迅通讯当编程工程师;虽然工作职业是英语老师,但贸易倒爷更做的如鱼得水;虽然不是手机行业出身,但学习能力超强,早就成为手机行业的专家了。  拿JD举例,在年销售额100亿之前,至少70%的业务,如果刘强东自己做都能做的比一般员工好,所以他做的业务判断都是靠谱的,是不折腾公司和团队的;制定的标准和目标也都是合理的,是大家只要努努力就能实现的。实际上JD的创业过程中犯的错是很少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不走弯路不做无用功。  而不懂业务的创业者,没有能力进行业务判断,亦没有标准对业务部门的水平做出判断,更没有办法对业务提出要求,最后只能被所谓的业务高管绑架。跟懂业务的CEO和不懂业务的CEO一起工作是有云泥之别的,这点我是有切身体会的,跟前者一起工作会很顺畅,跟后者一起工作则很痛苦。  商业感觉:商业感觉往往脱胎于业务能力,它是种可以被实战训练出来的直觉。商业感觉好的体现是善断,从趋势变化到模式卡位,从目标取舍到业务常识,每一个业务决策基本都是准确靠谱的。  商业感觉好的创业者,有一个重要特征是节奏感,知道什么时候该将就而什么时候该讲究,什么该将就而什么该讲究。而商业感觉足够强的创业者,往往能看到大家看不到的趋势,做出大家看不懂的决策,比如做淘宝和京东做211皆是如此。  而那些商业模式最后被证明有先天缺陷的企业,往往也是跟创业者商业感觉糟糕有关。尤其是那些连数都不会看连账都不会算的CEO,面对不同信息各种选择,一定会陷入判断无能的状态。  管理能力和治理能力:管理的作用是服务维护经营发展,建立授权和管控体系,建立价值标准和考核机制,锁住权责利,其上限是管成果,下限是管成本;而治理能力则与业务经营无直接关系,是持续的组织结构和企业制度建设,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制定,防危害和反腐败,其上限是组织的自学习自进化能力,下限是组织的自运转自纠错能力。  简单的说,管理服务于业务发展,管事管能力管价值链,为业务制定结果标尺;治理是服务于组织结构,管人管态度管价值观,为团队明确行为准绳。而往往一些本来业务能力很强的创业者,过于强调业务执行,忽视了管理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使得企业处于高速奔跑却手忙脚乱的处境,最后难免被自己没系好的鞋带绊倒。  战略能力:为什么有些既懂业务商业感觉也不错的创业者,设定了南征北战的宏伟战略目标,结果却顾此失彼一败涂地呢?这是因为他们并不理解战略,亦不了解组织。战略不是我要做什么(那是愿景),而是我判断我能不能做?现在不能的话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能做?如果现在能做那具体要怎么做分几步做?  商业感觉是善断,战略能力是善谋,洞察力只是最基本的,好的战略是建立在对企业能力/基因/资源/团队及竞争环境深入客观了解的基础上。所以战略这个事切忌有远见而无支撑,如果只是简单的判断做了有什么好处能得到什么,那各路知乎键盘侠和定位学叫兽们都能做战略了。这也是为什么知乎上和科技媒体上,从来不缺看得见却摸不着的海市蜃楼,或看得见却够不到的空中楼阁。  经营能力:之前我说过,所有企业的成功都是业务能力的胜利,而所有企业的失败,前期主要是业务能力的失败,后期则往往是经营能力的失败。拿打仗来做比方,业务是具体的每一场战斗,管理是调兵遣将组织战斗和督战,治理管军队的士气风气和规矩,战略是打哪不打哪什么时候打和怎么打,而经营是一支军队的生存和发展。  回到企业来说,各部门的设置配置,人效的标准制定,各项一二级指标的要求,各项费用的管控,资源的调度分配,资金获取和使用的合理安排,存货的风险控制,财务目标的实现,都属于经营范畴之内。  有些企业明明收入和利润不错(业务能力的体现),却总感觉没赚到钱或钱不够用,甚至因为亏损和现金流枯竭而崩盘猝死,其背后的原因成本失控和现金流失血,就是经营能力糟糕的表现。  在过去,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带来数不尽的大势能,更&青睐&企业创始人业务能力/商业感觉/管理能力这些硬能力长板,同时也能相对&包容&其软能力的短板;而到了如今没有那么多大势能了,有时候硬能力反而成为一种&过剩&,这时候治理能力/战略能力/经营能力这些软能力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上面说的这六个能力,都做的很好的创业者不是没有,比如我前老板刘强东先生就是代表,所以我一直是他的迷弟。但对于绝大部分创业者,在还没有成为成熟企业家之前,不苛求同时具备这六个能力,但至少要具备一半以上,剩下的部分可以通过找到合适靠谱的合伙人来互补增益。  下面送给各位创始人几个良(苦)药(口)小锦囊:  1. 非市场背景出身的创业者,往往天生不喜欢市(花)场(钱),再加上现在舆论对花钱买流量一边倒式的批判声音,导致创业公司的市场部被千夫所指。  但是需要知道一个标准:在成长期市场营销的贡献应该占到30%,如果到不了这个比例,那公司很可能正在丧失成长性;而如果超过了这个比例但增长却不是那么华丽,那说明产品或服务留不住用户,老客在不断流失,维持业绩对新客获取的依赖过大。  2. 创业公司在尝试一些关联衍生型新业务时,容易犯两个毛病:没想清楚就上,又不愿意投入,最后结果就真成了试错。而且往往来上几次后,发现总试错成本累计下来其实也不少。  我认为无论是成熟公司还是创业公司在尝试新业务时,同样都要做好两个准备:做之前一定要把可行性想清楚,至少要想到五成,而不是盲目去试;一旦做了就要ALL IN,开弓没有回头箭就奔着做成去,想想看赌场里的赌技高手,是一两个筹码往里扔还是一堆筹码往上推?  3. 创业过程中,不要总想着靠什么模式创新去四两拨千斤,什么1分钱不花获客10万之类的&传说&跟你有什么关系啊,哪有那么多弯道超车。而且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真正竞争力的建设,最后偷鸡不成反蚀把米,那就未免得不偿失了。  真正模式创新是在道这个层面,是你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是在道上出杠杆。而术的竞争比什么?比的是犯的错比别人少,同样都做对的事做的比别人好,点点滴滴的细节持续深耕进步而已。当年派代论坛上,有个同行给了JD一个评价,被我们视为最高赞誉: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4. 我在之前的公司,一直在反复强调要关注内源式增长。什么是内源式增长?就是当你没有投放和补贴时,还是会有一定的自然增长。在这个基础上你可以通过投放或补贴去杠杆撬量,因为你的商业模型是WORK的,发展节奏是你可以主动调节的。这就回到商业的存在起点:好产品解决大问题。  你的产品或服务,到底在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解决了哪些社会或行业的痛点?把它梳理出来,持续地关注它强化它把它解决到极致,这个解决方案本身就成为了流量和市场费用(京东前期的低价,中期的211,后期的服务,都是市场部门能够低成本高ROI获客的原因加权)。  5.小题要大做:我开篇时说过,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管理本身就是慢半拍的。但是有些诸如二级部门的二级指标没达到行业标准等&小&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  你说这些问题小也确实不大,毕竟没听说过哪个二级部门做的好公司就成功了,或者哪个二级部门做的差公司就失败了。但是迷惑人之处也正是因为它&小&,因为作为一个业务现象,它实际反映出来的是:公司的管控体系和要求标准没有达到与业务规模相应的水平。  要解决的不是表面的&小&问题,而是其背后的大隐患,否则企业如果带着这样的结构性隐患,不及时从根源上修补,只求改善不求改变的话,早晚会遇到体系停摆导致的爆发式危机或断崖式衰退。而分清哪些是发展中问题,哪些是结构性隐患,是对创始人的管理和治理能力的要求。  6. 天朝的创业者们都是相当能吃苦的,但是同时也容易犯两个毛病:葛朗台作风和认为员工做什么都是应该的。这里其实有个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工作可以有量化标准,但超出量化标准额外的,怎么来驱动和衡量?比如有人在本职之外帮公司创收了额外收入,或者通过自己的办法或资源,帮公司把某项长期成本降低到合理标准之下,这些都属于可做可不做的。  但如果企业认为这是应该的或是吝惜于奖励,那么还有多少人会去&费力不讨好&呢?而且公司也没有办法更没有理由去要求大家吧?所以对应的奖励是唯一能够驱动这种主观能动性的,而且相应的收益远大于付出的奖励,这是个用杠杆算大帐的事。  同样在员工薪酬上也是如此,从普通员工到高管,经常听到创业者嫌人家贵的论调。在薪酬绝对值上省钱的创业者,是我认为最无能的创业者,因为除了这个恐怕他什么都控制不了。我为什么用的词是薪酬而非薪资,因为重点是对产出价值的酬劳,我认为薪酬的把握准绳应该是这样:  如果一个人产出的价值(未必是收入,也许是节省的成本)足够高,那他的薪酬完全应该高于行业水平,而不以你公司没有钱为借口;而如果一个产出的价值相当低甚至没有,哪怕他的薪资低于行业水平,给他开工资这事本身就是严重浪费,亦不以你公司很有钱为理由。  无论是额外产出还是薪酬标准,都应该由价值来定,而切忌用一刀切的&艰苦奋斗&来鸡贼省钱,最后的结果只会是劣币驱逐良币,逼着大家向下看齐。  7. 如何和团队建立长期的良性关系,也是很多创业者头疼的问题。创业离不开团队,创始人离不开带队伍,而创始人又是孤独的,那么如何处理和维护与团队之间的关系距离呢?我的智慧女神梁宁对此有一段精辟的阐释,她说CEO和高管能够长久和谐相处,有两个充分条件:  首先两者之间要有段位差,这样彼此才能建立基于安全的长久信任关系;其次两者要互为一个世界的连接,能帮对方连接一个世界。比如CEO能让高管的视野和人脉上一个台阶,而高管能代替不愿陷于日常琐事的CEO去每天与具体的人和事打交道。  细思恐极,历史上从上个世纪的伟大领袖到这个世纪的商业领袖们,那几次著名的废立公案,背后的逻辑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比如柳传志与。  上面说的是作为和高管个体的关系,而作为团队群体的关系,我认为有一个三角形:因为相信公司能成功,所以尊重创始人地位,于是认可创始人言行。尊重和认可创始人都是基于相信公司的前提下,毕竟大家再不爽,忍几年也就胜利了嘛。但如果相信出现问题,那么轻则大家不再认可创始人的言行,重则大家不再尊重创始人的地位。  最后,我觉得在一开始组建团队的时候,创始人最好不要给未来留下隐患。对于早期团队核心成员,无论是TITLE身份还是股份承诺都要明确清楚,大家信息和预期透明对等,不要因为怕人家不加入而含含糊糊甚至忽悠欺骗,否则就很容易出现上周朋友圈那篇很火的文章《就算老公一毛钱股份都没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创业者》里的现象。  我就见过明明不是联合创始人却自认为是联合创始人,并且在离开公司后在外面还自称联合创始人的早期核心成员;我也见过已经过了从0到1阶段的创始人,找的合伙人其实对方资历和能力都不够格,到了后面觉得不胜任且股份给多了,花了一笔不小的钱买回请走,对方还不满意认为自己被强夺了股份的。  这些东西,创始人一开始就应该考虑清楚并明确清楚,不要以后给自己找麻烦,给对方找理由。而加入创业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和早期核心成员,同样也应该在第一时间把这些明确清楚并体面在书面文件上,如果创始人以各种理由借口含糊应付,那个人利益在未来是很难得到保障的,这样的创始人也不值得相信。  放眼当下,几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商业红利基本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甚至在局部上还有透支的。一座座巨头大山站起来了,各项商业成本被市场的竞争烈度抬到高的离谱。时代变了,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粗放的各自发财的时代了,各行各业都会越来越聚合化,只是聚合程度不同而已。而创业也从宽松的万人马拉松变成了残酷的计时淘汰赛,对速度的要求,对少犯错的要求,对跑赢成本的要求。  在这种局面下,运气的成分越来越高,同时运气也只会属于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创业者。这是一场属于精英的游戏,是不是精英并不取决于你的出身背景,而取决于你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水平。  而创始人们每天陷入大量正面负面的信息,和无数看起来两难的抉择中,很容易缩在自己的&乌龟壳&里。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这篇final篇内容的目的,就是希望把创始人们从这个习惯盲区的壳子里拉出来。因为除了外,所有的企业意志都是创始人的意志,而企业的瓶颈也是由创始人的阶段性局限决定。  前阵我在朋友圈看到知乎CEO周源的一段话,他这一段话就表达了我整篇文章要表达的意思:&Be CEO: 我们应该想,当下的工作我们是否都已经以 deep in the universe 的程度思考过,都以摧古拉朽的方式在执行,都以不妥协的方式在验收。&  
正因为知易行难,更需要知行合一;不奢求一劳永逸,但愿能跬步千里。
责任编辑:Robot&RF13015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留学党们家庭经济条件都很好吗?
来源:互联网
【听人说过,三分之二的出国党家里年收不到20w人民币。我听了就挺有兴趣。现在大三,周围不论是一线城市的,还是三线城市的人,都有留美意向。可现在申请奖学金又不容易。好奇。】
答主赤贫、所有答案里家境最差,经历曾经五次在各个省卫视电台播出:3.5线城郊贫民窟出生,记事起父亲就离不开药瓶子,先是半工,后来内退;我妈农村户口无业,我五岁那年一场大病后轻度残疾。刚上大学父亲去世,只因付不起8万块的手术费。此前家庭收入从来没有超过500,父亲药费占据半数。初中起有亲戚支援,因为考了市里最好的初中,首次显示我略有人才期货价值,而且那个小学实在太差,我那届现在坐牢的或被毙的有两位数。小学之前多穷呢,一对农村逃荒的乞丐母子上门,恰好撞见我饿肚子跟我妈闹,也见家里瓮牖绳枢。乞丐阿姨动了恻隐之心要把刚刚讨来烧饼给我吃,说她自己孩子大一点还能从别处再要吃的。更多的贫穷细节不赘述了,可见这个答案大学前两年靠学助学贷款奖学金勉强维持。班里同学很早报雅思班,但我连GRE的报名费都没有。好在大三有个交换项目,全奖留学,无需语言成绩,只看gpa和测试,算个空手套白狼的机会:我自己本科期间出国,见过西部农村大一出国的,不符合其他答案所言的出国年龄与家境程反比,但是这些不仅是个例,甚至是统计样本需要剔除的异常点。尽管已经有了很多励志的答案,我还是不建议穷人留学。留学生多说自己家境一般,这只是在自己的圈子一般。题主给出了一个20万门槛,量化得很好。我觉得对任何发达国家,留学生家境中位数&20万,平均值&&20万。稍微差点也能凑合,但如果离这个水平太远,不论奖学金期望与否,都要仔细斟酌了。消极因素如下:一、国境线是个滤网,家境真一般的已被过滤,大富大贵也被集中起来了。国内入门级小康,出国以后会垫底。中国人习惯扎堆,耳濡目染X二代的优越,心理很容易失衡。国内因为集体宿舍和大学管制,X二代有钱也不会过于张扬。国外独立自由,租房、汽车、旅游、恋爱等等都成为消费主体,经济差异更加明显。二、国外全靠自己,国内的阶级优势瞬间消失,生活会打折。所谓家境不好的留学生,在国内也是相对优势阶层。举几个20万以下的例子,如果父母是普通医生或护士,你去医院看病也能找专家熟人,体检的时候农民工排队你可以插队;如果有亲戚是公安局的,考驾照也许有小照顾;哪怕是工商城建之类公务员,家里要装修也能找个最好的瓦匠。但是出国后,生病了你就要老实排队预约,可能还有白人插队;搬家刷墙了,他们的瓦匠可能比你富裕,你要自己买涂料学习;假如再不幸一点同警察打交道,再有钱也没用,之前留美学生判刑就是佐证。三、国外学制灵活,花钱的名目多。读了一年你发现,如果自费转学,可以读高一档的学校,或者第三国家的交换项目,也是丰富经历。实习发现优质的,或者工资少,或者在异地。如果你的家境超过20万的门槛好对付,如带着经济负担走出留学第一步,之后路就窄了。面对更好的学业职业前景,你可能因囊中羞涩眼睁睁放弃很多机遇前程,这对内心也是打击。西方生活水平更高,更多的马斯洛高级需求应运而生,国内应试教育背景下业余活动少。但国外同学艺术体育爱好丰富,人家去学钢琴绘画雕塑高尔夫,你心里可痒痒。国内本来很宅的,也会从众式的游遍半个欧洲。有些事情你不去做,跟别人交流都没有话题了。四、经济上的欠缺有时需用长期时间成本弥补,也就是家境好的出国越早。反之要在国内读完本科,甚至读完硕士或工作几年再出国,后者我是极其不推荐的。年龄越大可塑性越小,适应能力差。相比那些出国早的,抛开经济差异不谈,年龄就是代沟,成长道路迥异也缺乏共同语言。那你说我不跟中国富二代接触?可融入外国群体的本身困难,与外国人相处的本领,那些家境好出国早的比你更擅长,真实情况是出国越早的跟当地人越近,被迫跟国人扎堆的都是出来晚的。如果是工作几年再出国的,更难适应,个人感觉,国内的工作经验在海外往往没有加分。如同国内企业看重第一学历一样,西方职场,一个国内工作经验+海外研究生或博士后的,远不如一个当地的一个本科(+研究生)吃香。五、考虑到国内的发展和留学生数量激增,海归也没有以前受捧了,一方面要与国内人才竞争,海归之间也要拼爹。努力留在国外呢,又要同早出来的竞争。这里给了负能量,倒不是说穷人注定别出国了。如果你是乐观主义,没有要立即养家糊口的负担,在国内也有很强的竞争力,只是打算出国开阔一下眼界,并非急功近利非留下不可,能够欣然迎接回国的挑战和本土文化的再适应。那么工作几年积攒了点资本,出国镀金一下,也未尝不可。以前实习的时候认识一个大姐,211毕业工作两年出国,回去薪水翻了一倍。只是年过三十了依然单身,可能是留学带动眼界高了,我发现工作后出国的女性偏多,大龄未婚女留学也是负担,不过不在本题讨论范围。六、部分答案提到打工自给,我没打工过,缺乏全面的了解,只能给些参考性意见。不否认有些类似导游,家教一类的兼职确有裨益。但是看到更多人去代购、刷盘子,纯粹以时间换钱,那么请注意你在国外的每一天时间本身就是以学费生活费买的,单单打工赚钱是不是个怪圈。我感觉穷人出国,往往都是学霸级别的,才能以学业的成绩对冲经济时间成本,而你的学习时间也就更加珍贵。如果你的学业质量很高,盲目打工就本末倒置了。政策允许去实验室做下手,外包一些软件开发私活,或者助教,那确实是门路,但是能够财业兼顾的兼职机会远没有其余答案说的那么多。
10.01更新再次谢谢大家。当初发表这篇回答的时候,初衷有两点,一是希望自己可以作为前车之鉴,家里经济情况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最好对出国这个选择深思熟虑,考虑所有可变因素。二是自己心里憋了那么多话,不好意思给朋友讲(谁都有面子观),家里人够辛苦了也不想再让他们操心。感谢知乎给了我这个平台让我把心中事一吐为快。有网友说得对,比我苦的人多着呢。我想说,我从来没想过在这里诉苦。我从来都觉得年轻的历练是一种财富。或者说,我很感谢我经历的一切。因为它们让我更强大。如果各位有关于留学的问题,可以评论。我会私信你,而后尽我所能地给予一些拙见。你们的每一条评论我都有认真看,感谢你们。祝国庆节快乐。09.28更新首先,我真的由衷地感激每一位在评论区给予我鼓励的网友们。谢谢!其次,有评论指出这个结果是我自己作的结果,的确是这样的。当时的我答应出国完全是因为可以摆脱高考的紧张的节奏。根本没有任何深思熟虑。(事实证明即使以前摆脱了学习的压力,后来最终还是还上了。)还有我并不是在美国,评论区里提到了我在一个小国家。我现在就读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信息工程系和商学院(double degrees)。最后我想说,这几年无论对于我的家庭,还是我本人,都算是多灾多难。可能我以前后悔过,失意过,黯然神伤过。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我真的发现:“你的负担将变成你的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共勉。best withes to you all.以下为正文:并不是出国留学的就是有钱的。我出国那会,家里大概有20万存款,一辆10万的车,两套房子,一套价值70万,一套价值40万。后来父母心血来潮(就是贬义,后来因为这个草率的决定也付出了很多代价)决定把我送出国留学。当时处于高三紧张压力的我,听到可以不高考了,在没有作出周密考虑的同时,毅然答应了父母的要求。那时候,父母决定卖了那套价值40万的房子,当作留学费用。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合乎常理,有条不紊。后来如愿以偿,出国了。第一年就用了30万,学费12万,买车10万,生活费8万。买车这件事就不详说了,当时的我年少冲动,做事一根筋,加上父母的宠溺。现在车子已卖。一向稳当踏实,做事前思后虑的父亲,这时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把所有家产投资到金融业当中。从事电力工作数十年的他,资本也就几十万的他,对金融一窍不通的他,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亏得血本无归。父亲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有给我和母亲商量,因此当时我还暗中责备他做事不周到。后来转念一想,一向谨慎的父亲之所以冒这个险,全是因为我昂贵的留学费用。现在,我一点也不责怪他。谁都会犯错。剧本并不是苦尽甘来,并不是我现在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帮家里重新买车买房。实际上现在是我留学第三年,家里车子已经卖了,20万存款也没了,两套房子也去了,还欠了40万左右的账款。父亲已经退出金融投资,重抄老本行。加上朋友的帮忙,虽然现在处于低谷,不过家里也走在上坡的道路上。我现在通过努力考上了这边最好的大学最好的院校。假期不回国在这边兼职当服务员,洗碗工。平时帮别人补课尽量帮家里减轻负担。我已经2年没有回国,机票太贵,买不起。父母很想我,可是没办法,家里困难。今年攥了机票钱,可以回国了。母亲电话里哭着说“儿子,你回来我们只能住出租房了,你别怪我们”。我妈真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教育,给了我衣服穿,给了我饭吃,我已经感激不尽,我怎可能去怪?有人可能问我,为什么不回去。学业完成一半,钱花了那么多,虽然做决策不能考虑沉没成本。但是我现在能够清楚看到我的未来,我相信有一天现实能够按照剧本发展,我会帮我父母还清债务,买回房子车子。至于生活,真的很苦。我过来之前,谈了一个女朋友,这个女生追随我来到这边。刚来没多久嫌日子太苦,跟着一个开宝马7系的走了。之前遇见一个很喜欢的女生,自己都嫌自己没钱,没好意思追。(我自己每天吃白饭老干妈,总不能让人姑娘陪我吃吧)朋友叫聚餐,总是推脱。后来朋友以为我不喜欢与人来往,背后讲我装清高,索性不叫我了。哎…有些苦谁能懂呢?住的最破最烂的公寓,几次都被锁在电梯里。每晚隔壁各种party,有时候完全睡不了。在ktv打工,顾客吐到地毯上,拿手捡。有时候厨房东西做慢了,顾客按着我们服务员骂,还得赔笑脸。每学期功课特别多,无数多的作业,无数多的考试,还得抽时间备课教别人赚钱。为的就是让家里少打一些钱。生活不易。
就美帝平均水准来讲,家里有钱程度和去美国读书的年龄呈反比。
家里5-6线城镇,年收入可能就6-7w,存款估计少于3w。申请visa要的20w存款证明都还是东筹西借来的。国内排名100开外一本学校。12年到美国留学,master 没奖。决定出国的时候问家里12w左右是半年的开支,家里能不能扛得住。我爸说他会想办法。我的打算是出国了就找RA TA,一个学期没搞定就算赌输了,退学回国找工作。来了美国以后就开始联系教授,系里的个大老板都问过去。之后庆幸第二个月就拿了份RA的工作,生活开支立刻就足以支付了。第二个学期学费的10000刀还是不能报销,家里想办法凑了学费才挺过来的。后来才知道是印度老板坑了我才需要交学费的。之后这个老板又坑了我几千刀的工资。详细内容就不说了。总之当时下定决心忍了,以后好好找工作。毕业第一份工作又是坑爹的印度人,抠门的不行,工作一年攒下的钱加新的公司的signon bonus刚好够了之前爸妈给的$20000多刀,一股脑全打给父母。 换了工作以后到了现在这个业内最好的公司。现在年薪差不多100万RMB,在湾区也不算很多钱,但是职业发展前景很不错,在努力学习中。回答这些是想告诉楼主很多事并不是只是看平均数或者中位数的。很多时候这种人生的抉择不可避免要赌一把。只是我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要想清楚最坏的情况怎样。然后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很重要。在知乎上问这些问题,我们的回答可能都只是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而来,那么你是否查过你想要申请的学校一年固定开支是多少,申请RA TA难度多大,实际过来了以后又怎么样?一年生活开支怎么样?个人来说,这些年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始终坚持追寻自己喜欢的领域,出国是为了做这个研究,发了paper见了大牛以后发现自己老板太水,认识到自己不喜欢这样的research。想要追求的还是在工业界创新。于是就不断追寻当年梦想中的公司。现在终于在这个曾经让自己感动不已的地方工作,all these years, pays off.
大家说了很多不富裕家庭出生男生的情况。。。答主作为工薪阶层出来的美本妹子来答吧。答主家里条件在二三线城市算能过,十多万一年,有几套房但也有高房贷。出国是为了高中男朋友,家中独女爸妈想着让我去国外受好的教育,涨涨见识也就答应了。结果准备出国阶段被人家分手。 没办法自己选择的路总要走完。准备了托福satAP,,申请完拿到了offer后才发现问题没我想得那么简单。家里的房子是不动产,出国的时候遭遇泡沫,卖出去简直就是贱卖。答主当时候录了几个还不错的私立和lac,但是将近7w的I-20真的吓了我一跳。第一年的学费准备是准备好了,但是根据家里现金流,读private school真的很够呛。爸妈咬着牙说要送。答主觉得当时候决定要出国已经很不懂事了,对着心仪学校的I-20想了一天一夜,最后决定放弃选择了一所public。有的时候人真的就是在现实面前长大。以前在国内爸妈一贯富养,在自己的城市里过得有声有色。但是出了国之后,第一次意识到什么叫做穷。我没有办法跟人出去吃饭因为一顿就要一二十刀,我从来不去旅游,因为这个成本对我来说太大。基本上各大超市的什么产品价格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跟朋友去wholefoods逛了一圈发现啥都贵什么都不敢买。每天想着都是GPA和求职,为了求职什么都做得出来。做过non-paid的RA做过non-paid intern都干过。没有办法跟人谈恋爱。因为要花钱。 不敢喜欢别人因为会产生依赖。被男生追会想办法躲着,怕意志被腐蚀怕不上进怕令父母失望,怕习惯男生为我花钱。(前段时间又碰上股灾。。。家里的资金又有了一些问题。。没有比这些更心塞的了。。。)极度没有安全感,所以希望所有事情掌握在自己手上,以前性格是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现在变得冷静理性有自制力。也会有虚荣心,也会想买好东西,但是都要靠忍,我只能告诉自己熬过去就有了,熬过去就有了。也偷偷利用自己的实习工资买过一个大牌包包,我希望自己过得骄矜而美好。有过抑郁的阶段,但是不能倒下,父母只有我一个。我不能放弃。身边人都说我太要强太拼命但是很多事情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无论怎样,我的心中始终有光,我知道有一个很耀眼的将来在等着我。而我知道当它来临的时候,我值得一切最好的。
谢绝转载。答主女,即将二十一岁,已在国外某英语移民国家留学一年多,三线城市人,父母年薪十三万左右。父母自住一套一百平左右的全款房,有一套小房子在出租,每个月租金六百块,然而这个房子还有十一万的欠款,本来是银行贷款,亲戚当时有闲钱就借给我们。我是天蝎座,从小就很有自己的想法。小学中学时期因为成绩不错,有过两次公派出国交换的机会,视野拓宽后忍受不了小县城的生活,但又知道家里条件不够好,一直想将来考到大城市去读书。然而高考考砸,留在了本地。我和妈妈都经历了一段非常痛苦的时期,对现状非常不满足。经过一位友人的启发,妈妈终于决定同意让我出国留学。刚开始考虑的是欧洲国家,因为便宜。后来综合考虑,在欧洲找工作太难了,对于我家的情况来说,如果出国读书却不能拿身份显然是不划算的。所以换成了一个学费生活费都不便宜的移民国家。答主爸爸是个很节俭的人,小学时他曾为了一块钱和卖盒饭的阿姨吵架,总之是个每一分钱都花的很仔细的人。但在我出国这件事上他没有过分阻拦,源于高中的时候,楼主和爸爸一起去欧洲旅游了一次,爸爸从此也非常向往国外的生活。于是开始办手续。出国前的手续费和雅思费用用的都是我的压岁钱和稿费。然而我那几万块是远远不够的。出国留学的大头是学费。爸爸妈妈感情不好,分床睡十年,基本是各自用钱。我和妈妈感情更好,爸爸有多少积蓄我不知道,但妈妈几乎是没有的。我们只有卖房子。但我准备出国那一年正是房地产最不景气的时候,卖房子几乎是赔本,还没有合适的买家。小房子卖个三四十万,也不够我的学费。妈妈又想到了和公婆同住,把他们接到我们家照顾,然后后期如果学费不够,就卖爷爷奶奶的房子。爷爷奶奶有两个儿子,大房子给了小儿子住,估计将来也是要给他们,小房子自住,爷爷说过将来会给我们家。妈妈是个好人,虽然奶奶对她不好,爸爸对她也渣,但她对老人都很好,也从来没有谋算过老人那点家产,我知道她都是为了我。我觉得让他们这样生活不行,如果只是为了我出国,那这个代价未免太大了。大姨也觉得不行。大姨是妈妈的大姐,他们家一共三个孩子,我妈妈排老二,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姥爷一直重男轻女,当年大姨结婚时没有房子,我爷爷能帮他们搞定房子,大姨匆匆出嫁,妈妈也不情愿地嫁给了爸爸,为了还爷爷的恩情。后来大姨离婚再嫁了个条件不错的姨夫,看妈妈过得不好,大姨一直心怀愧疚,在她信佛之后更是如此。我们家小房子那十一万是她借的,后来我的学费,也基本是她借的。因为房子不好卖,她手里有现金,借了我们差不多四十万。于是学费暂时搞定,房子没卖,爸妈也不用和公婆同住。父母省吃俭用,爸爸每个月出1500,妈妈出3500,作为我的生活费。我的雅思成绩不错,申请也很顺利,半年不到就出国了。刚出国的时候,这个钱不敢花,那个钱不敢花,不敢在外面吃饭,每周六去市场人挤人买菜做饭。生日那天同学说要一起去外面吃饭,我想办法推辞,有个关系不错的女同学说你不用担心,不会让你请客的。我很慌张,感觉暴露了自己的处境。后来我们一起在food court吃了一顿10刀左右的韩国快餐,付钱的时候很有意思,她男朋友给她付,她给我付。那一天我拍照发了朋友圈,后来隐藏了,因为突然意识到自己好low…之后便下定决心以后生日安安静静的一个人过了。时差之后尤其是刚时差的时候,很多人叫我赶紧找个男朋友。我长的还可以,也有一些人追,但没有遇到感觉对的人。多亏我妈妈,因为她婚姻的不幸福,她一直跟我说,不要因为任何物质上的原因和你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有的女孩为了省房租和并不怎么喜欢的男友同居,这在时差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妈妈不让我那么做,我也绝不会那样做。我的专业可以移民,但是很难学,所以上学期间我没有打工,不过一直有做代购。假期去打工存了点儿钱,在父母的鼓励下去了时差国别的城市旅行。我去过不少地方,源于父亲的爱旅游和母亲的慷慨。我一直心怀感激,争取毕业后努力给他们旅游资金~后来时差久了,渐渐发现生活无须那般窘迫。父亲有一些积蓄够他们维持在国内原本的生活,他们给我的生活费只要我不过分挥霍,也可以不必过分省吃俭用,过上普通留学生的生活。有人说我是白富美,但我知道我不是,我只是小小的包装了自己,冷暖自知。出国之后,也认识了一些真土豪和白富美,但我并没有被起码现在并不属于我的浮华迷了眼。我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读书,毕业,找工作,移民,然后还清家中五十万左右的债务。未来我也不要求什么嫁妆,一切都靠我自己。家庭出身不是人所能决定的,父母已经给了我力所能及的一切,同理我也要力所能及地回报他们。还有我的大姨和哥哥,无比感谢他们的慷慨。我虽然负债学习,但心中时刻充满感恩。我从不后悔我选择了这条路,如果在国内工作几年再存钱出来,不说政策一直在变,我的心境也会有很大不同。什么都买不回宝贵的时间。出国后虽然生活在一个小城市,但我的视野极大地拓宽,学到认识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我和家人都很满足。知乎有一个话题说的是留学党的毛病,其中的矫情一条我深有同感。有的时候很累很累,一边哭一边各种给自己灌鸡汤,事实上我们只是渴望被关爱。事后想想太过矫情,完全没有必要。我做的还不够好,没有拼命打工拿奖学金,一直很爱自己努力提高生活质量,对于我的家庭条件来说或许太过奢侈。但经历过高考过后父母观念转变,尤其是母亲,她不希望我活得那么累,优秀又怎么样,为了外人的一两句称赞值得吗?所以我们只追求幸福感,而不是最好。曾经我非常有负罪感,感觉自己压榨了父母,太过自私,非常痛苦。妈妈在电话里说你千万不要这样想,爸爸也说,如果你不快乐,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所以我对我的家人,尽量只有感激,没有愧疚,因为我的愧疚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非常沉重的东西。10.25更新感谢大家的鼓励,时间原因不一一回复了,真的谢谢你们也让一个在异国他乡又要一个人过生日的小姑娘(?)觉得很温暖~答生活方式问题,为什么说我和父母负债压力都没那么大呢,因为不是急着还的那种钱,大姨也很爱我,说完全可以等到我工作后再还,就和助学贷款的感觉差不多。(说说大姨,她的第二段婚姻经过一段甜蜜期,后来也不算很幸福,两个人为了彼此的子女和家产吵闹得不可开交,看大姨的意思将来也想一个人过吧。如果力所能及我会把她当第二个妈妈看待,我知道真的不是所有人都能随随便便拿出四五十万的,而这也是大姨当时大部分的积蓄。除此之外我们感情也很好 )再就是家里还有个小房子,卖了之后也就剩十几万的债务了,我妈总说不用我她自己都能还了。她这么说一是怕我心理压力过大,二是怕我将来不好找对象哈哈。毕竟本来家里就有债务,又没什么嫁妆。我妈不会逼婚,但她怕我不结婚,因为父母关系真的很不好,童年发生了很多难以忘记的事情,我也确实没有想过结婚,只能说不排斥,顺其自然吧。不过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想尽我所能多还一点,留住那个房子吧,因为感觉妈妈很喜欢,也算是给他们养老的保障之一。平日里并不会总想着这些事情的,也不会和三次元的人说,渐渐的连诉苦的欲望都没有了。成年人的情绪需要自我消化,真的是这样。不过如果自己排解不了,一定要找人倾诉,最好是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工作者,别憋出抑郁症来。总之别让生活压垮了我们,就算天塌下来,只要一息尚存,都会有解决的方法。最后说一说个人观点吧,我觉得即使家境一般,出国留学也非常值得,但这基于两点。1. 个人出国意愿强烈且坚定。这个意愿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决定办手续之前已经渴望许久而且深思熟虑过了。个人认为出国留学利大于弊,但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还是要吃很多苦,用我妈的话说就是“洋罪”。而且国外绝对不是什么都好,很多人出国之后失望,闹着想回家,或者某一科挂了一蹶不振不读了,对于普通家境的孩子来说这个代价太大了。所以一定要在决定之前考虑好,确定你有这个决心,选择这条路之后就坚持着走下来,不要回头。2. 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家境一般的孩子如果要出国留学,付出最多的自然就是父母。他们可能会把养老的老本都拿出来,赌孩子未知的前程。如果父母不愿意,一定不能闹,不能强逼,尽量好好谈一谈。因为出国留学的决定是一瞬间的,出国之后几年的生活才是关键。如果父母不够理解或者并不是很主动地支持,日后的矛盾会很多。最最后,祝愿大家一生努力,一生被爱~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
单亲家庭,年收入不到5w,目前北美读硕,不问家里要钱。有时候觉得挺苦的,很多选择受限,看到那句“当周围同学都在办申根签 美签 满世界转时 她却舍不得花50镑买去伦敦的往返车票”感触很深,但是这是自己的选择,会一直坚持走下去
本来写了一篇可歌可泣的励志小说,不太切题还是不发了。楼主的问题不太好回答,相关的统计数据很难整理,不知道广大留学党的家境情况,反正我身边的留学生同学有富裕的也有贫穷的。以下就楼主打算出国留学的意向,给广大面临艰难选择的有志青年分享一下我的部分个人经历和观点,时间点略有偏差。切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考虑,不构成推荐。1.
先分享一个我妈的故事: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我妈连大学也没读过,但是很上进,在我刚上学的时候去一个比较大的城市拼搏。我基本上每年才能见妈妈一次,就这样过了很多很多年,我都上高中了。有一天妈妈跟我说:“我在城里这么多年,看着城里的孩子生活的特别幸福,我就对你很愧疚,不仅生活条件差,还没有妈妈照顾。真的真的很对不起你。”“我这些年很努力的工作,我存了一些钱,我觉得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现在我生活最大的意义就是希望你这一生都活的幸福,不仅要有好的生活条件,也要有好的未来。”“这是妈妈欠你的…..”我妈把她所有的积蓄,办了移民(不到20万),我就跟着去了国外继续读高中。艰苦生活,略......2.
简单分享一下我的故事:刚去在国外过着非常贫穷的生活,但至少比老家小镇的生活要好上很多倍。妈妈挺辛苦的,不到万不得已,我也从来不问她要钱。不管是帮同学修电脑,帮同学做flash、做网页追女生,还是给小区的老人铲雪什么的机会都没有放过。自己攒钱买了Nike的球鞋,买了吉他,买了Sony的随身听等。高中开始就每天放学去兼职工作,还好国外的兼职工资贼高,每周能有个好几百的收入,按照当年的汇率差不多RMB 15k/月吧,现在可能也就8-9K水平。大学也坚持每周好几天的兼职工作。前前后后做过10几种工作,也丰富了很多阅历。因此支撑了我整个大学的生活费和学费,当然还有一部分是福利可以贷款。具体的兼职打工经历我有写过在别的回答里,就不重复了。大学的时候我的生活质量很高,有追求,也有动力。不是特别节省,该玩也玩,该买名牌也买,还买过一辆车,反正我自己能赚。我觉得不是死要面子什么的,我觉得我得活的开心,得追求生活质量,因为我活的好,妈妈就开心。 偶尔有钱不够用的时候,有几次身上和银行卡里连2块钱坐车都没有,还好同学关系处的好,大家都时不时帮帮我,最终还是熬过来了。那个艰苦的过程反正也是蛮难想象的,但是没有什么不可能的,现在我和我妈生活的都非常好,如此看来也是挺有意思的,都是挺好的回忆。3.
最后说一下我的观点:我的故事可能不太一样,但是道理是类似的,仅供参考:首先一部分人家庭收入和父母的经济条件确实不好,但是出国留学完全取决于2个非常关键的因素:1)
自己的性格、能力和决心。是不是出国了就能学习好,在新的圈子混好。是不是毕业了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出人头地。积极乐观的性格,个人能力,勤奋,决心和毅力至关重要。有志青年你真的想好了吗?幸福的生活必须绝对要付出不菲的代价。2)
父母的觉悟意识。因为要把大量的积蓄和未来的收入投入到海外生活和学习中。父母是不是下定决心要牺牲自己未来很多年的稳定生活去冒这个险。说白了,家境条件一般的家庭,就是用父母下半生的确定来换子女的将来的不确定。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残酷现实。所以总结下来,我个人非常主观的强烈建议,世界那么大,你得去看看。出国留学不仅能拓宽个人眼界,充实生活阅历,还能提高个人能力和知识,获得超出平均水平的文凭。退一步说,至少要跟父母推心置腹的好好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结合家庭的经济情况去设想整个家庭要做出多大的努力,要经历多久的艰苦生活。幸福的生活必须绝对要付出不菲的代价。所谓的牺牲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夸张,谁没吃过苦呢,人生嘛,苦尽甘来也是很美好的。多年之后,幸福的,辛苦的,酸甜苦辣都是美好的回忆。我觉得我妈很伟大,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我相信你们的父母同样伟大,我也相信你将来有能力了,也会让你们的父母成为世界上第二幸福的父母。(我妈最幸福不许抢)。重说三,幸福的生活必须绝对要付出不菲的代价。
宏观上说说澳洲的情况吧:算式无外乎
1)学费+2)生活费 = 3)父母赞助+4)奖学金+5)打工收入 学费, monash IT 本科为例 3万3 AUD 一年International fee per 48 credit points48 credit points represents a standard full-time course load for a year
$ 32,900 AUD
生活费, 有省有奢的,有独居有同居的, 但是1000一个月, 1万2 一年应该差不多算平均数吧。 奖学金2014年, 有5000份zf的奖学金,不过提供给硕士以上(Table 1)。 学校方面提供大约同等的奖学金份额, 本科生只占10%, 大约每年500份,按中国学生在AU的比例:
截止30/6/2014
澳洲有76.152中国留学生, 占总留学生的22.4%; 其次印度 11.9%--大约每年就100份中国学生能拿到本科类的奖学金In , the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invested $362.2 million in Australia Awards, enabling 4450
new recipients from 117 eligible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undertake study,
research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2014, Indonesia, Vietnam and Papua New
Guinea were the three largest recipient
countries of
Australia Awards, with 54 per cent of incoming recipients from the
Asia region.打工收入最理想情况(合法的)
17.29 (最低时薪)× 40 (40 hours every two weeks) × 27 =
18673AUDMost student visas allow you to work for up to 40 hours every two weeks
while your course is in session, and unrestricted hours during any
scheduled course break, but before you undertake any paid work you need
to make sure your visa allows you to work. Find out more at the
website.The national minimum wage is currently $17.29 per hour or $656.90
per 38 hour week (before tax). Casual employees covered by the national
minimum wage also get at least a 25 per cent casual loading.所以, 在AU读四年本科,父母支援最完美,节俭的情况是大概 2万8 AUD 每年,
大概不到15万 rmb (最近澳币贬值的厉害啊。。。)注意这每年15万是存款, 是盈余哦, 不是家庭收入哦再看看非中华统计局的家庭收入数据,
你说说留学党的家境收入好不好呢?参考
我在東京。家境小康之下,父亲无职多年,年收入不到6万,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出來時候是亲戚做的經濟擔保人,也是跟她借了10万RMB出来的,交完第一年语言学校学费后,剩下的全做了第一年生活费,边打工边读书。现在在日第四年,没有问过父母要过一分钱,因为知道问了也没有用。感谢学校,没交过一分钱学费,现在生活费靠打工自给自足。
如果是北美的话,经济问题是不可忽略的。今天学校的新一学年费用和Financial Aid Eligibility刚下来。按照我校的地理位置来说应该算全美数一数二的贵。。费用表:学校资助(financial aid grant)+杯水车薪的student employment打杂可以凑$61k左右。家庭支出$12k。学校资助(financial aid grant)+杯水车薪的student employment打杂可以凑$61k左右。家庭支出$12k。美本申请几乎耗尽了十多年来的人品,才有拿到Financial aid的运气。即便这样,比起国内大学的学费来说,这简直就是吃人。家庭年收入在20w人民币左右。这是算进了离异后的非监护人家长的收入。监护人家长是工薪阶级。而非监护人家长现在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其他经济负担。所以当年申请出国时,周围的不少朋友、阿姨叔叔是对我家里这种决定表示怀疑的,认为以一个工薪单亲家庭的经济条件,出国就是白日梦。上面不少同学提到其他国家的留学,我觉得如果家庭条件不好又很向往国外的大学那考虑日本,新加坡,欧洲一些国家,以及HK(算半个国外?)甚至韩国都是不错的。当年我除了申请美帝的学校以外,还申请了HK(HKU,HKUST,CUHK),新加坡(NUS, NTU),德国(Jacobs University),荷兰(Utrecht university)和瑞典(Lund university)。这些学校学费都远低于美帝并且或多或少提供scholarship和financial aid,英语教学,不需要会二外才能申请。(补充:德国Jacobs是美帝文理学院教育模式,和美国申请流程差不多。欧洲除了英国以外基本都贵的不是学费而是生活费。)当时由于时间原因没有申请日本和韩国的学校。日本的Tokyo, Kyoto, Osaka和韩国的KAIST,首尔国立的学费都不贵而且有丰厚的各种奖学金。我有一个同学申请到了东大的全奖,然而最后还是家里咬了咬牙自费去了美帝顶尖文理学院,因为还是坚信美帝的本科教育是最好的。感觉加拿大和澳洲的学费跟美帝不相上下,而且就算有scholarship基本只能用来抵掉零头。。
为了保护隐私答主决定删掉回答,谢谢各位的支持,答主一定会好好加油,希望大家生活如意,心想事成!路很长,梦很远,而我在路上
留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别的国家不敢说,就我了解的美国而言,家境是和出国年龄成反比的。高中出来的,不用说家境都非常好,绝大多数都至少能做到投资移民毫无压力(家里大多是做生意企业高管或者当官的,基本见不到工薪阶层,如果有估计也是变卖房子等固定资产得来的,一般工薪不会做这种选择),只是看人家愿不愿意了。本科出来的,家境也都不错,比起高中差一点。有些学科容易拿全奖,这种出来的家里条件可能会一般,但是毕竟四年,生活费之类的开销不少,条件太差即使有奖学金负担也不会小。而且容易拿全奖的学科,大多数本科毕业了还要继续往上读才好找工作,所以...恩,你懂得。基本上我周围高中本科阶段出来的妹子,有一柜子大牌包和鞋非常普遍....男生的话买车很多人直接买新车,研究生这样的就很少见了。研究生有一部分是本科也在国外一路读上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国内本科读研才过来的,所以背景差距会比本科生大很多,但是就我熟悉的商科(奖学金很少几乎没有)而言,家里20w+的年收入还是很普遍的,一般父母四五十岁俩人加起来年薪20w+,在大城市挺多的,所以出来读书也不算太难。当然也有个别收入少一些的,平时会非常活跃的在校园内打工、然后租很便宜的房子等等。有些研究生就读一年,普通家庭咬咬牙也是可以承担的。phd及post doc,大多数都是拿奖学金出来的,家庭背景差距更大,相对家境差一些的比例会比前面这些学生多不少。然后华人论坛上爆料各种奇葩极品男之类的很多出自这个阶段的学生(我错了,我不是来黑phd和post doc的...)------------为了公平,我决定把各阶段的学生都黑一遍,某个xx极品爆料的微博上,基本上私生活混乱炫富yp的,出自高中本科研究生的多,各种自私抠门小气蹭吃蹭喝的,出自phd和post doc多。------------哎我上面写爆料君是做个例子调侃一下,进而说明留学生人群家境的差异性,别把里面的极品都当成留学生的主流就好。看来评论区有人误会了,澄清一下。其实我觉得留学生所处的环境更容易把人的三观彻底暴露出来,因为在美国买车(没车连菜都买不了,很多人初来乍到免不了要蹭人家的车过日子)、合租(如何分摊房租、水电气网、厨房厕所清洁、是否一起买菜做饭、晚上带男女友或者朋友回来过夜)等等一系列的事情涉及金钱问题较多,更容易暴露一个人三观,更容易促发一个'极品"事件的发生。而国内大学宿舍成功规避了其中一些东西,涉及到金钱的数目和次数都相对在国外少很多,所以会好一些。人都是那一群人,出现个别人的比例大致不会有很大区别。ps.国内本科国外研究生,都经历过所以有我自己的对比和感受。
鲤鱼旗上斗悟空:
谢邀。我只谈日本的情况。我下面所说,都是在日留学生的真实状态。有很多人可能确实打工有点过多了,我只是如实叙述而已。不要随便说我误导别人。也有很多人在日本边适当打工,边好好学习;也有很多人不打工,只专心学习。。。你想走哪条路,是你自己的选择,不要告诉我留学出来了,不好好学习, 能有什么意义。一方面,人家边打工边学习也不见得比你学得差;另一方面,每个人家庭情况,生活背景不一样,不要随便judge别人。他们不想好好学习么?谁想那么辛苦地打工,好不容易攒的钱一下子就被学费吞噬?那些说这样留学没意义之类的人,真是何不食肉糜。难道出身不好,就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出来看看更大更好的世界么?我只是想告诉一些为经济所困的人,留学的梦想,没有那么遥远。至于怎么选,是个人的事情。不要随便judge他人。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欢迎你设立奖学金来支援他们,让他们能够不打工,也能养得起自己。。ps:那些不打工的,其实也没见得在好好学习。。下面是原文。---------------------------------------------------先说结论:不要说中国的一般城镇,就是乡村一般家庭 的经济水平,来日本留学也不是梦。来日本留学,门槛太低了。进入21世纪,由于政策限制上的缓和,日本大学数量激增,从校增加到2010年的778校,其中,增加的绝大部分是私立大学。与之相对的是,日本少子高龄化问题愈发严重,学生越来越少,很多大学,连定员都招不满,日本开始进入 大学全入时代。(懂日语的狂戳这:)很多大学,尤其是私立大学,苦苦在生存线上挣扎,想尽各种方法创建自己的特色,来争抢已经少得可怜的学生。很多大学,连年赤字,只能宣告破产。懂日语的猛戳这里:很多大学根本没有余力去选拔优秀学生,只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学生。分数线什么的,几乎成了摆设。可是:日本人口就那么多,还少子化,僧多粥少,很多大学为了生存,只能把外国留学生作为重点坑骗对象,想方设法吸引留学生。于是乎,以私立大学为首的大学阵营们展开了撕逼大战。。你害怕没大学要你?以上是背景。招不到学生,还想多拉留学生,那怎么办?只能出台各种学费优惠政策和奖学金制度,来减轻学生负担,以此吸引留学生。很多私立大学动不动就一年100多万日元的学费(5万人民币),谁上得起。所以很多私立大学针对留学生进行相应不同程度的学费免除(三分之一以上),很多还设立了留学生住房补助,颁发留学生奖学金等等。所以,有些私立大学几乎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天下,绝大部分学生是中国人。当然,肯定是野鸡大学了。。也就是说:如果你学习成绩很一般,上了一个很一般的私立大学,一年学费 大约3万人民币左右。什么?三万也拿不出?不用担心,来日本留学的很多学生,家里都拿不出学费的,有解决方法。如果你聪明,学习好,能考上国公立大学,学费一般都能免掉一半。以国立为例,54万/2=27万,也就是一年需要大约1万3千快人民币的学费。。还不提国公立更容易得的很多奖学金。。。ok,我们已经知道了来了日本,不管你聪明不聪明,几乎肯定有学上,学费还没那么吓人。如果你聪明点,努力点,学费还可以更少。有些人会说了,我父母最多能给我出学费,生活费,住宿费怎么办,听说日本消费水平很高的哦。。放心,在日本,很多留学生,不仅自己能挣够生活费,住宿费,还有学费,有的人还可以每年接济下父母呢!什么?你说不信?只要你能吃苦,真的,很有可能。我认识的很多留学生,真的是特别能吃苦,很不容易。他们一般一周五天晚上都在打工,甚至要打通宵,回家休息一会就去上学,周末白天有时还要打工。。累么?累,学习能跟上么?勉勉强强。为什么要这么辛苦?没办法。家里没钱,或者不想给父母太大压力,只能自己去拼,去努力。你说日本政府规定留学生每周只能打28个小时哦。呵呵。日本劳动力严重不足,留学生不多打,他们的社会怎么运转。。。只要没人举报,入国管理局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识一福建小姑娘,在野鸡私立大学上学。一年80万日元的学费加生活住宿的各种花销,都靠自己赚,每年还给家里寄回去1万左右人民币,孝顺父母。我问她,你不累么,何苦呢?一个女孩子。她说,你以为我不想休息,不想享受么。没办法,我还有弟弟妹妹,我家里一分钱都不给我的。。所以,你也许会听过这样一种说法:感觉在日本留学的学生打工好多,天天说辛苦;感觉在欧美留学的,不是旅游就是逛夜店,不亦乐乎。只要能吃苦些,赚生活费跟住宿费,还是问题不大的。来日本留学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工薪阶层,父母紧紧手送出来,让孩子自己寻找未来。都不容易呢。什么?你又要说:麻烦楼主介绍下日本研究生入学情况啊,我想去日本读研,并且我不想去野鸡大学,我想去国公立和一些好私立大学,肯定没那么多时间打工的。。我家庭很一般,能去么?答案是能,只要能吃苦。日本大学院的情况还不如本科,很多国立大学都招不到日本人来读研的。。很多研究室中国人比日本人多得多,我会告诉你?具体参见我的另一个答案,有大学院的详细介绍。看完你就知道,日本的大学院有多悲催了。。招不到日本娃的。。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在好大学上学,打工就不能那么疯狂了,不然,学习肯定跟不上。如果你是超人,另说。不过适当打工,然后能稍微开动脑筋,赚点外快的话,个人感觉,生活费跟住宿还是问题不大的。学费一年1万多,父母应该能给得起吧。。并且,好大学申请到奖学金的概率相对也大,各种赚外快活动也多,只要你努力,还是有希望的。咬咬牙,努努力,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人家不是说么: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总结来说:在日本的留学生,以中产居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钱。小镇,县城来的也很多,农村也不少。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学费,生活和住宿自理。在日本,赚钱比欧美容易,打工限制少一些。并且现在中国游客越来越多,会说汉语,超级好找打工哦。。加油啦。以上。
很少在知乎回答问题,这大概是第一个正儿八经来回答的问题了(在北美某条高速上,赶着回家,太无聊)。。。。。先说下家庭情况,来自安徽某普通小县城,独子,家庭年收入小于6W~现在在加拿大计算机TOP1学校读研究型硕士第一年(带全奖)~本科在北京某工科985读书~如果是两年前,打死我也不会想到现在我会在国外读书,因为我觉得应该只有有钱人才能出去读书吧,我的家庭情况根本不允许~~想着本科毕业后能保研就不错咯~~后来,我遇到了我女朋友,她家庭比我好很多,她一直就打算研究生出国读书,我真的很喜欢很喜欢她,她对我也特别好。。。我觉得我接受不了两年后的分别,所以我第一次开始考虑出国(想着大不了贷款什么的)并且开始刷GPA,刷英语(我英语巨烂,6级考了3次才飘过)。。。爱情的力量真伟大,大三的GPA居然是全院第一,几乎所有的专业课都在90+,意外的拿到了国奖,,,,,然后放弃了保研和外推(当时英语考了好几次咯,还没考到基本的要求,都快急死我们了),终于终于大四那年的11月初考到了基本的要求,然后仓促申了除美国之外的几乎所有计算机世界名校(美国学费实在太高太高,女朋友也为了我改变了留学的目的地)。。。好在结果令人满意,申请的所有学校都给了offer(全奖)/AD。。。。考虑到以后的就业,就和女朋友一起来了加拿大,现在在看完女朋友回家的路上打下了这么多字。。。。说这么多,就是想说,出国留学并不一定需要自己掏钱,所以家境不好的朋友,好好努力,照样能出国读书(其实我觉得国内挺好的,常常问自己,为啥要跑来国外,如果当初两人一起在国内读研也挺好的,还能天天在一起)。。。。。。But,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ps:给大家推荐部分不需要太多花费的名校(CS领域)1. 瑞士ETH/EPFL两所联邦理工,神校,不用学费(一年600CHF注册费),但是毕业后很难留下工作,考虑到这个我没去瑞士。2. 加拿大UT,waterloo,UBC等,加拿大研究型硕士很多带奖(有导师,做科研,发论文)。还有一种授课型硕士是需要自己掏钱上课的。3.香港TOP3的mphil/phd,新加坡两校的研究型硕士4.欧盟的EIT和EM项目,这是欧盟很多学校的项目,两年在两个学校,能申全奖(给的钱很诱惑)5.美帝PhD(差点忘了,经提醒现在补上)===============手机码字不容易,求给个赞呗
Meow Demi:
留德华们都不屑回答这个问题……东德地区某些学校,学费一年200欧,宿舍160欧,吃用有人节省的一个月200欧以内搞定,早期月耗400的大有人在(当然我也佩服他们的节俭),一年5000欧元,按照现在的汇率,才3万人民币……西德地区,物价学费差别都不大,房租高一点。然而一年90天合法打工,每小时时薪10-20欧元,一个暑假就能赚回一年生活费了……
这个问题下的很多答案已经说明了,家庭条件好并不是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拿我们团队来说吧,20%博士,70%海外教育背景,但真正家里有钱的土豪就只有一个(本科去美国念,家里几套房子不缺钱,来跟我们一起创业完全是因为兴趣和梦想),其他的同事,不管是从美国回来的博士,英国回来的硕士,还是从香港,法国之类留过学的,其实家里都不是大富大贵。大致上来说,留学党大概分几类吧。这里以北美系(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之类的)为主。第一类是海外博士,PhD,特别是理工科的PhD大部分都有全额奖学金的。当然,随着申请竞争的激烈程度,有一部分PhD program,特别是工科类PhD,也只给AD或者半奖了。这在我看来其实挺不make sense的。可能是因为这些项目,像MD或者JD一样有较高的回报比例,毕业了比较好找工作吧。不过即使是第一年没有奖学金,一旦出去之后,也比较容易找到RA或者TA,之后的学费和生活费就有着落了。所以我认为,读PhD并不需要家里非常有钱。一般可以负担起申请的费用就可以了。以申请15个学校,平均一个学校的申请费$100,GT都一次考过来计算,总的申请费用大概能控制在1万5左右。这在我当时申请的时候其实还算挺大一笔钱的,但现在来说,应该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也可以比较轻松得拿出来(当然,肯定也有家庭条件特别不好的,这里只是说1万5对于一般的家庭还是可以承受的)。所以一般读PhD的,主要花费就是申请的费用了,很多家里并没有什么钱。第二类是硕士。相比较PhD, Master很少有奖学金,就算有的话也是象征性的几千刀。所以跟申请PhD的同学相比,Master家里至少还需要准备每年20万左右的学费/生活费。一般的master项目,短的有9个月的,长的2年左右,根据所在城市的不同,生活花费也会略有不同。所以一般读Master的,家里相对经济条件会稍微好一点的居多(毕竟50万也不是小数目)。这个排名第一的答案也分享了他的经验。可以看到如果是CS,EE(其实还是CS)相关的专业,也可以咬咬牙去搏一把。但是其他的专业,其实我就不是很赞成砸锅卖铁去读书啦。毕竟如果真的想读书又足够优秀,可以申请PhD来缓解经济压力。(关于PhD和Master的选择,其实也有很多可以讲的,可以改天单独回答了)。。。第三类是本科。这个可能是大部分人觉得留学党有钱的原因吧。能去美国读本科确实相对来说对财力要求会大一些。一个是申请的时候,与很多研究生申请者DIY不同,美本的申请者大部分都是找的机构(中介和咨询机构都有吧),然后申请美本的费用也相对会比较高。上次一个家长找到我们,听了我们的报价,直接嫌太便宜,说给50万全包,他就不管了,也是听得我们ORZ。。。(真正靠谱的申请肯定要双方共同努力,那种收50万全包的做法我觉得才不是很负责任lol)。另外4年的学费跟master相比也要高了不少。所以目前能去美国读本科的同学,基本家境不会太差。所以如果只单纯的觉得留学党家庭条件好,还是有点stereotype。总体来说,PhD,Master们的家庭条件很多都很一般,本科相对会好一点。
好多高票答案都是家境不太好的。。我猜测这个问题的问法会让家境不好的同学们更有热情回答,也更容易得到共鸣吧。。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别的不说了,就单说学费吧,公立学校也得3w刀一年,私立学校4w多刀一年,加上几乎跑不掉的1w刀左右的生活费,一年的支出25-35w还是很正常的。Financial Aid这种东西是存在的,只是现在随着国际生(尤其是中国人)越来越多,拿到的机会越来越低。至于贷款,在没有身份的情况下拿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全家一年收入10wRMB,那就是全家不吃不喝两三年才能养你在国外读书一年的花销?在读书的时候压力不大么。所谓勤工俭学。在你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前,勤工俭学基本就意味着最低工资,10刀每小时,一周20小时最多(应该是F1规定),200刀每周。一年下来有个8000刀就很伟大了。杯水车薪啊。而且你要知道,你花费的时间也是家长花钱买出来的,大概是40RMB一小时(),也就是你打工时候的净收入其实大概只有3-4刀。上大学很重要的一个事情是social,也就是你未来的人脉。我们不说你周围那些开着奔驰宝马保时捷都不觉得这是个事儿的同学们,如果你出去吃一顿20刀的饭心都在滴血,请问你怎么用平等的身份去社交。这真的是你来读书的初衷么。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你得到了什么。讨论了这么多付出,辛苦,在出国留学这几年里你得到了什么呢?“我就是想出来看看。”这种答案有没有让你觉得想砍死自己。。知识?专业技能?人脉?没错你得到了这些,但是如果在国内读书,你得到的这些会少多少呢?但是国内读书和国外比,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要记住,你并不是用这么多钱买了你在国外读书得到的东西,而是买了你在国外读书与在国内读书得到东西的差值。现在还觉得这笔钱花的值了么。世界上有很多我们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比如给一个人永久免费的爆米花,或者办一个花费9位数的婚礼,这些事往往对我们造不成什么影响。但是世界上还有一些我们只有拼尽全力才能做到的事情,而常常是这些事,让我们追悔莫及。
花生酱冰淇淋:
目前状态更新一下,我于2014年12月毕业,现在在一家local公司做行政工作。-------------------------------------------------------------------------------------------------------------不到20万可能不多,但是留学生也并不都是富裕家庭的孩子。我所处的澳洲,因为发签证条件宽松,移民相对简单,应该是各种富二代官二代扎堆了。但是就连这里,我周围也都是各种打工党,我自己也是。大家都很辛苦的为生活奋斗,那些天天灯红酒绿的少爷小姐们毕竟是少数。我是不到20万的那一群体,我爸妈都工作。父亲公务员,母亲大学老师。虽然是省会城市但是也只是二线城市,所以工资水平不高。所以我父母年收入加起来绝没有20万。还好父母有积蓄,能供的起我两年留学的学费,再多就没有了。我自来到澳洲,生活费都是自己挣的,也挺好,就算锻炼自己了
经济条件包括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以及年收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剁手帮 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