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的政治必修二电子书" 电子书下载

&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看不见的手” 打印页面 - 乌有之乡
- 有好书 有朋友 有思想 有责任
&>&&>&&>&&>&正文 
&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看不见的手”
作者:傅晨光&&更新时间: 16:44&&来源:乌有之乡&&责任编辑:heji
“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看不见的手”  
傅晨光  
1、“看不见的手”,是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学说中一个重要概念,经常被人提及。这个概念赋予了亚当·斯密学说某种神秘色彩的概念。亚当·斯密学说从诞生之时起经过19世纪、20世纪一直经久不衰,除了他的写作确实具有严整的特点以外,不可否认,它的神秘的特点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自从马克思创立了《资本论》体系(马克思的全部政治经济学著作的总称)以后,亚当·斯密这个神秘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已经被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所超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其实就是他的政治经济学的哲学说法,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关系”这个概念,取代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生产关系”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看不见的手”。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到现在还以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向世人炫耀自己的老祖宗的学说的高明,除了基本的阶级立场决定了他们对于阶级的学说具有先念的选择外,思想上的懒惰也使得他们不能理解两者的批判继承关系。  
2、亚当·斯密的学说中的“看不见的手”,是他对于社会中人们单个人的劳动产品经过市场交换又产生某种反过来对于市场和参加市场产品交换的个人以及群体有某种“规范”、“调节”……等作用这种现象感到不可思议而提出来的。这个概念的确反映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中的实际,具有实际的内容,只不过将实际的内容作了神秘化的表述。但这个概念越到后来也越被神秘化,加上各国时代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进行各种发挥,所以一般读者就更不能得其要领。  
亚当·斯密解释不了人们的经济活动带来的这个新的既是实际存在又看不见摸不着的产物,这本来就是亚当·斯密在理论上没有理解因而也没有揭示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个概念不是说明他的学说可以万古长青的理由,而恰恰是他的学说的局限性所在,因为,科学家的理论之所以能成为理论,应该是由于他将理解了的东西理论地揭示了出来,而没有揭示出来什么,就说明没有完成理论的任务。把一个没有揭示出来的理论当作是万古长青的理由,这正是宣扬“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的荒谬所在(因为《国富论》也是现当代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  
3、马克思的“生产关系”这个概念,全面地揭示了整个人类生产发展史中的一切。这个概念,其实就是从亚当·斯密的对于人们最初的单个人的劳动产品一经进行“剩余部分”的“相互交易”又会产生别的社会产品感到迷惑不解开始的,亚当·斯密的思维终点就是马克思的思维起点。正好,黑格尔的一个哲学术语给了马克思的一个很大的帮助,这就是“异化”概念。马克思敏锐地认识到,哲学家的黑格尔的“异化”概念其实正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感到迷惑不解的东西——“看不见的手”。  
“异化”的问题,就是人在劳动中结成一定的关系,共同生产、相互交换,这样,就会产生所有制,产生产品分配关系,产生社会权利,产生国家;而生产越发展,关系就越扩大,社会权利也就越扩大……等等。人们为着自由的目的而生产,而到头来却为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社会关系”(如国家、等级制度等)所压迫,封建君主王权、现代资本特权等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马克思从他的时代现实出发进行研究,逐层地研究了这种关系是如何产生、如何发展的,到最后他完全搞清了(至于是如何搞清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作了详细交代。可参阅。),他将搞清了的问题用形象的说法归结为“上层建筑”,用这个概念进行“结晶性的表达。他完全理论地揭示了被亚当·斯密神秘化了的东西,其实就是人类历史的劳动产生的结果,而且指出了这种结果现在和以往虽然不断发展,但一旦发展到了“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它也就走到了尽头。  
4、对于“生产关系”这个概念是一个对“看不见的手”的超越,从马克思的最成熟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中表面上看不出来,如公认的著名的历史唯物主义经典的表述性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等,马克思都只是正面表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很少再提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但很有意思的是,马克思最初形成“生产关系”(包括“供求关系”等概念)这个概念的早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就是将它与“看不见的手”几乎是紧紧地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分析的。两者超越的关系在这里就可见一斑。  
《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样说道:“贸易(它只不过是不同个人和不同国家的产品交换)怎么通过供求关系而统治世界呢?用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话来说,这种关系就象古代的命运之神一样,逍遥于寰球之上,用看不见的手分配人间的幸福和灾难,把一些王国创造出来又把他们摧毁掉,使一些民族产生又使他们趋于衰亡;但随着基础、即私有制的消灭,随着对生产实行共产主义的调节(这种调节消灭人们对于自己产品的异化关系),供求关系的统治也将消失,人们将使交换、生产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式重新受自己的支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  
这里说的这位“英国经济学家”,就是亚当·斯密。  
5、本文要说的是,为一些“新自由主义”及其时代追随者所深信不疑的“看不见的手”,其实就是马克思所揭示的“生产关系”。正如在哲学上黑格尔已经被马克思所超越了一样,政治经济学的亚当·斯密也早已被马克思全面地超越,而且马克思对于哲学家的黑格尔的超越与对于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超越不仅是同时实现的,而且是通过同一个途径实现的。这不仅不是说明亚当·斯密与黑格尔是多么的渺小,而是证明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无比伟大!  
本文还要说明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整个20世纪,西方社会和西方思想界抛开马克思,以一种所谓的“现代”的名义提出一系列所谓的“现代经济学”、“现代哲学”等,历史将证明这不过是“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的无知和狂妄,人类史前的思想史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将只有马克思主义这个现代,一切抛开马克思主义所自封的“现代理论”,都不过是历史的支流,如此而已。历史将证明这一点。(于安庆)  
/Article/zatan/657.html2015考研政治哲学必背基础概念及原理回顾(二)
编辑点评:下面为大家整理出考研政治哲学必背基础概念及原理,希望让大家能在政治复习的理论基础上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更多考研精彩资讯,请关注沪江考研!
41. 基本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之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本质的矛盾。
42. 主要矛盾:在许多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即次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43. 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另一方面则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44. 内因: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坚持内因论也就把事物的运动发展看做是事物自我运动、自我发展。
45. 外因: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46. 反映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它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根本前提出发,明确指出客观世界是认识的源泉,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的认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
47. 能动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特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所以是能动的,是因为它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于认识过程。
48. 先验论: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点。它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把人的意识说成先天就有的东西,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东西,物质世界反而是这种意识的产物。先验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
49. 理性认识:认识的初级阶段。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一种关于事物现象、事物外部联系、事物各个片面的认识。形象性和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特点。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即感觉、知觉、表象。
50. 理性认识: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人们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而产生的一种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抽象性、间接性是理性认识的特点。理性认识有三种形式,即概念、判断、推理。
51. 真理: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52. 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有两重含义,一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客观的。
53. 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的,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二是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认识发展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就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一次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54. 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指人的认识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因而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完全的。
55. 价值: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价值是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56. 社会存在:又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构成社会生活的物质因素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存在的根本内容。
57. 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中的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58. 神学历史观:指对社会历史进行了神化,认为&上帝&是主宰国家兴亡、民族兴衰的力量,否定社会的客观性,也否定了人的主体性,对社会的本质作神学目的论歪曲的社会历史观。
59. 唯心主义历史观:把社会精神化了,认为社会本质上是人的意志、意识活动的产物。唯心主义历史观看到了社会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人进行的活动这一特殊性,但它们夸大了这一特殊性,认为人的意志、意识决定社会的发展。
60. 自然主义历史观:指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为自然条件,归结为社会所处的地理环境。没有看到自然条件既不能决定社会的本质,也不能成为决定社会制度及其变更的原因。
61. 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即物质生产具体的、历史的表现形式,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62. 生产力: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大要素构成,其中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测量器和指示器,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63.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从静态上看,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所构成,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从动态上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了生产关系,其中,生产这一环节居于主导地位。
64. 社会经济结构:又称经济基础,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经济结构的性质。
65. 阶级:指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区分阶级的根本标志,是看其同生产资料的关系,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否占有其集团的劳动。
66. 社会政治结构: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和规程等,其中,国家政权是核心。
67. 国家: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尽管国家也管理一些公共的社会事物,但其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68.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道德、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等设施。前者叫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后者叫政治上层建筑。
69. 社会文化结构:又称观念结构,指哲学、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艺术等意识形式的联结方式。在阶级社会中,文化往往具有意识形态性。
70. 社会基本矛盾: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共同组成,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形式、内容和方向。
7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变革的方向;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同时这种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一规律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表现出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72.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始终是决定的力量,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并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水平和要求。
73. 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74. 阶级斗争: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对立、冲突和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和特殊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5. 人民群众:在量上指大多数,在质上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大多数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76. 生产力标准: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我们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我们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
77. 群众观点: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其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78. 社会形态: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79. 人性:是指人所具有的特性和属性。归纳起来,人的本性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精神属性本质上属于人的社会属性,因此,可以把人性分为两个方面: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80.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81. 人的价值:人对自身的意义,即人能够创造价值以满足人自身的需要。
82. 自由:就人的活动而言,自由表现为人的一种自主力、判断力和选择力,这种自由是相对制约人类行为的必然性而言的,在这个意义上,对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
83.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必然王国是指人被物化的社会关系支配即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指人支配自己的社会关系即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
下面为大家整理出考研政治哲学必背基础概念及原理,希望让大家能在政治复习的理论基础上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更多考研精彩资讯,请关注沪江考研!
http://i1./topic/kaoyanyizu8572.jpg国际电子书网站 | 免费电子书下载-&正...
方式一:扫一扫
支持各类二维码扫描软件
方式二:发一发
免费发送App到手机
看不清验证码不正确
该短信不收取任何费用
方式三:下一下
下载App观看
还有更多攻略和游戏礼包等着你
嵌入代码:
这个支持手机播放哦
专区热点·
大家都在看
手机看视频
Show★凌薇baby
小毛是静静
Misaya若风lol
从来不吹NB的JY同类热门资料
资料下载地址
(确认已经开启迅雷或电驴)
中文名: 房地产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发行时间: 2006年07月
作者: 李延荣
图书分类: 科普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房地产法 简介:
房地产法 内容简介:
《房地产法》是适用于本科学生的房地产法教材,立足于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和管理的实际情况,体例上分为总论和分论,阐述了房地产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包括土地使用权、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交易、房地产税费、物业管理和房地产纠纷处理等具体法律制度,并对其中重要的房地产交易规则作了介绍。
《房地产法》房地产由于其自己的特点即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在经济学上又被称为不动产。可以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土地 、建筑物、房地合一。在房地产拍卖中,其拍卖标的也可以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土地(或土地使用权),建筑物和房地合一状态下的物质实体及其权益。
《房地产法》法律意义上的房地产本质是一种财产权利,这种财产权利是指寓含于房地产实体中的各种经济利益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种权利,如所有权、使用权、抵押权、典当权、租赁权等。
房地产法 目录: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房地产概述
第一节 房地产的概念
第二节 房地产业
第二章 房地产法概述
第一节 房地产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第二节 房地产法律关系
第三节 房地产法的渊源
第四节 房地产法的体系
第三章 房地产权属制度
第一节 房地产权属概述
第二节 土地权属制度
第三节 房屋权属制度
第四节 房地产相邻关系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五节 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
第二编 分论
第四章 土地使用权法律制度
第一节 土地使用权概述
第二节 划拨土地使用权
第三节 出让土地使用权
第四节 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五节 土地征收法律制度
第六节 房屋拆迁法律制度
第五章 房地产开发法律制度
第一节 房地产开发概述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企业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
第四节 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管理
第五节 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中的施工管理制度
第六章 房地产交易法律制度
第一节 房地产交易概述
第二节 房地产转让
第三节 商品房预售
第四节 房屋租赁
第五节 房地产抵押
第七章 房地产税、费法律制度
第一节 房地产税概述
第二节 土地税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房产税法律制度
第四节 房地产&费&
第八章 物业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物业管理概述
第二节 物业管理法律关系主体及其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 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物业管理服务费
第九章 房地产纠纷的处理
第一节 房地产纠纷概述
第二节 房地产纠纷的行政处理
第三节 房地产纠纷的仲裁
第四节 房地产纠纷诉讼
[免责声明]
《房地产法》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请下载完在24小时内删除。
《房地产法》禁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您喜欢《房地产法》,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爱学习,请到学习资料库
查找资源自行下载!
相关学习资料
&&&& &&&&&&&&&&&&&&&&
学习资料库,由广大资源爱好者通过共享互助而共享各种学习资料,但学习资料库无法保证所共享资料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版权所有 Gzip enabled英文原版书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套装全10卷)
基本图书信息
出版日期:
著/ 编/ 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六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  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旨在为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译文更准确、资料更翔实的基础文本。为了编辑这部文集,经中共中央批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点著作译文审核和修订课题组,由中央编译局组织实施。  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编为十卷,精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各个时期写的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文集的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法学、史学、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军事、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三、《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所收的著作按编年和重要专著单独设卷相结合的方式编排:第一卷收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3年至1848年期间的著作;第二卷收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至1859年期间的著作;第三卷收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64年至1883年期间的著作;第四卷收入恩格斯在1884年至1895年期间的著作;第五、六、七卷为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二、三卷;第八卷为《资本论》手稿选编;第九卷收入恩格斯的两部专著《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第十卷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信选编。  四、《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所收著作的译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和第二版以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为了保证译文的准确性,课题组根据最权威、最可靠的外文版本对全部译文重新作了审核和修订。校订所依据的外文版本主要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柏林)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文版(莫斯科、伦敦、纽约)。部分文献还参照了国外有关机构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手稿编辑出版的专题文集和单行本。  五、《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各卷均附有注释、人名索引、文献索引和名目索引,第十卷还附有《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大事年表》。课题组对原有的各类资料作了审核和修订,力求资料更翔实、考证更严谨。在注释部分,重新编写了全部著作的题注,增加了对各篇著作主要理论观点的介绍,以便读者把握这些著作的要义。在对各篇著作的写作和出版流传情况的介绍中,增加了对重要著作中译本出版情况的介绍,以便读者了解和研究这些著作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六、《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技术规格沿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的相关规定:在目录和正文中,凡标有星花木的标题都是编者加的;引文中尖括号内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是马克思、恩格斯加的,引文中加圈点处是马克思、恩格斯加着重号的地方;目录和正文中方括号[ ]内的文字是编者加的;未注明“编者注”的脚注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注。  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对文集的整体方案、各卷文献篇目、译文修订标准以及各篇著作的题注进行了认真审议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这对提高文集编译工作的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目录:第一卷说明卡·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卡·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一布鲁诺·鲍威尔:《犹太人问题》1843年不伦瑞克版二布鲁诺·鲍威尔:《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二十一印张》第56-71页)弗·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弗·恩格斯英国状况十八世纪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序言笔记本Ⅰ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笔记本Ⅱ][私有财产的关系][笔记Ⅲ][对笔记本Ⅱ第ⅩⅩⅩⅥ页的补充][私有财产和劳动][对笔记本Ⅱ第ⅩⅩⅩⅨ页的补充][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私有财产和需要][增补][片断][分工][货币]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节选)序言第四章 体现为认识的宁静的批判的批判或埃德加先生所体现的批判的批判(4)蒲鲁东(马克思)批判性的评注1批判性的评注2批判性的评注3批判性的评注4批判性的评注5第五章 贩卖秘密的商人所体现的批判的批判或塞利加先生所体现的批判的批判(马克思)(2)思辨结构的秘密第六章 绝对的批判的批判或布鲁诺先生所体现的批判的批判(1)绝对批判的第一次征讨(马克思)(a)“精神”和“群众”(2)绝对批判的第二次征讨(a)欣里克斯,第二号。“批判”和“费尔巴哈”。对哲学的谴责(恩格斯)(b)犹太人问题,第二号。关于社会主义、法学和政治学(民族问题)的批判的发现(马克思)(3)绝对批判的第三次征讨(马克思)(b)犹太人间题,第三号(c)对法国革命的批判的战斗(d)对法国唯物主义的批判的战斗(f)绝对批判的思辨循环和自我意识的哲学第七章 批判的批判的通信(2)“非批判的群众”和“批判的批判”(a)“顽固不化的群众”和“不满意的群众”(马克思)(b)“软心肠的”和“需要解救的”群众(恩格斯)第八章 批判的批判走进尘寰并改变形象,或盖罗尔施泰因公爵鲁道夫所体现的批判的批判(马克思)(4)被揭露了的有关“观点”的秘密弗·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节选)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致大不列颠工人阶级序言导言工业无产阶级结果工人运动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态度卡·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关于费尔巴哈马克思论费尔巴哈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节选)第一卷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序言第一章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Ⅰ]一费尔巴哈A.一般意识形态,特别是德意志意识形态1.一般意识形态,特别是德国哲学[Ⅱ][Ⅲ][Ⅳ]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第二卷对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卡·马克思哲学的贫困答蒲鲁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节选)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第一节 方法第一个说明第二个说明第三个说明第四个说明第五个说明第六个说明第七个即最后一个说明第二节 分工和机器第三节 竞争和垄断第四节 所有权或租第五节 罢工和工人同盟弗·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弗·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关于波兰的演说马克思的演说恩格斯的演说卡·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恩格斯写的1891年单行本导言雇佣劳动与资本卡·马克思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注释人名索引文学作品和神话中的人物索引文献索引报刊索引名目索引插图马克思像恩格斯像《德法年鉴》杂志的封面1935年上海辛垦书店出版的《黑格尔哲学批判》及其所载《导言》的中译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Ⅰ的第一页《神圣家族》第一版的扉页《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第一版的扉页曼彻斯特及其郊区平面图《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 《费尔巴哈》中的一页手稿1938年上海言行出版社出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文摘译本《哲学的贫困》第一版的封面1929年上海水沫书店和1932年北平东亚书局出版的《哲学的贫困》中译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目录:第二卷说明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共产党宣言一 资产者和无产者二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三 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1. 反动的社会主义(甲)封建的社会主义(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丙)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2. 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3. 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四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卡·马克思危机和反革命卡·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 1848年的六月失败二 日三 1849年六月十三日事件的后果四 1850年普选权的废除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1850年3月弗·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1870年第二版序言1870年第二版序言的补充德国农民战争一二三四五六七弗·恩格斯*1852年神圣同盟对法战争的条件与前景弗·恩格斯*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一 革命前夕的德国][二 普鲁士邦][三 德国其他各邦][四 奥地利][五 维也纳起义][六 柏林起义][七 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八 波兰人、捷克人和德意志人][九 泛斯拉夫主义。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的战争][十 巴黎起义。法兰克福议会][十一 维也纳起义][十二 对维也纳的攻击。对维也纳的背叛][十三 普鲁士制宪议会。国民议会][十四 秩序的恢复。议会和议院][十五 普鲁士的胜利][十六 国民议会和各邦政府][十七 起义][十八 小资产阶级][十九 起义的终结]卡·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69年第二版序言恩格斯写的1885年第三版序言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二四五六七卡·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卡·马克思法国的动产信用公司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弗·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一二卡·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卡·马克思*俄国的对华贸易卡·马克思*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弗·恩格斯波斯和中国卡·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一二卡·马克思*英中条约卡·马克思中国和英国的条约弗·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功卡·马克思新的对华战争一二四卡·马克思对华贸易卡·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卡·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注释人名索引文学作品和神话中的人物索引文献索引报刊索引名目索引插图《共产党宣言》1848年版(30页本)的封面马克思、恩格斯(19世纪40年代)年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和意大利文版的扉页1920年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载有《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部分内容的《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1942年延安解放社出版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译本德国农民战争示意图载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的《纽约每日论坛报》最先刊载《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革命。不定期刊物》第一期的扉页1930年上海江南书店和1940年延安解放社出版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译本《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第一版的扉页年间载有《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译文的部分书刊《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目录:第三卷说明卡·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卡·马克思论蒲鲁东(给约·巴·施韦泽的信)卡·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引言]1. [生产和工资]2. [生产、工资、利润]3. [工资和通货]4. [供给和需求]5. [工资和价格]6. [价值和劳动]7. 劳动力8. 剩余价值的生产9. 劳动的价值10. 利润是按照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获得的11. 剩余价值分解成的各个部分12. 利润、工资和价格的一般关系13. 争取提高工资或反对降低工资的几个主要场合14. 资本和劳动的斗争及其结果弗·恩格斯*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为《民主周报》作一二卡·马克思总委员会关于继承权的报告弗·恩格斯致国际工人协会西班牙联合会委员会卡·马克思法兰西内战恩格斯写的1891年版导言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一篇宣言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二篇宣言法兰西内战一二三四附录一二《法兰西内战》初稿(摘录)公社公社的产生和中央委员会公社的性质农民共和联盟(共和同盟)代表着社会中一切不靠他人劳动生活的阶级的公社革命共和国只有公开宣布为社会共和国才可能存在公社(社会措施)乡绅的地方分权和公社《法兰西内战》二稿(摘录)(6)公社弗·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卡·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卡·马克思论土地国有化弗·恩格斯论住宅问题1887年第二版序言论住宅问题第一篇 蒲鲁东怎样解决住宅问题第二篇 资产阶级怎样解决住宅问题第三篇 再论蒲鲁东和住宅问题弗·恩格斯论权威卡·马克思政治冷淡主义弗·恩格斯流亡者文献一 波兰人的声明二 公社的布朗基派流亡者的纲领二四五 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卡·马克思*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摘录)弗·恩格斯给奥·倍倍尔的信卡·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恩格斯写的1891年版序言给威廉·白拉克的信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一二三四弗·恩格斯卡尔·马克思卡·马克思*给《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给奥·倍倍尔、威·李卜克内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一 同卡·希尔施的谈判二 给报纸确定的立场三 三个苏黎世人的宣言弗·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写的1880年法文版前言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1891年德文第四版序言1892年英文版导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二卡·马克思*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卡·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三稿][复信]弗·恩格斯布鲁诺·鲍威尔和原始基督教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附录*卡·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的发言记录*卡·马克思同《世界报》记者谈话的记录卡·马克思*纪念国际成立七周年注释人名索引文学作品和神话中的人物索引文献索引报刊索引名目索引插图《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第一版的扉页马克思(1866年)恩格斯(19世纪60年代)《法兰西内战》英文第三版的扉页巴黎公社战斗行动图(日-5月28日)1938年延安解放社和1939年上海海潮社出版的《法兰西内战》中译本《论住宅问题》的扉页,上面写有“作者赠给劳拉·拉法格”《论住宅问题》手稿第一页年《新时代》杂志第9年卷第1册第18期上发表的恩格斯为《哥达纲领批判》写的序言年间载有《哥达纲领批判》中译文的部分书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文第一版的扉页年间载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译文的部分书刊马克思(1882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目录:第四卷说明弗·恩格斯马克思和《新莱茵报》(年)弗·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第一版序言1891年第四版序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 史前各文化阶段1 .蒙昧时代2. 野蛮时代二 家庭三 易洛魁人的氏族四 希腊人的氏族五 雅典国家的产生六 罗马的氏族和国家七 凯尔特人和德意志人的氏族八 德意志人国家的形成九 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弗·恩格斯马克思和洛贝尔图斯弗·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弗·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弗·恩格斯关于普鲁士农民的历史弗·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8年单行本序言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二三四弗·恩格斯*纪念巴黎公社十五周年弗·恩格斯美国工人运动弗·恩格斯波克罕《纪念年德意志极端爱国主义者》一书引言弗·恩格斯保护关税制度和自由贸易弗·恩格斯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一二三弗·恩格斯给《萨克森工人报》编辑部的答复弗·恩格斯*给《社会民主党人报》读者的告别信弗·恩格斯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一绪论共十段二政治要求三经济要求第一部分附件弗·恩格斯德国的社会主义一二弗·恩格斯答可尊敬的乔万尼-博维奥弗·恩格斯术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弗·恩格斯《国际问题论文集()》序弗·恩格斯《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弗·恩格斯*未来的意大利革命和社会党弗·恩格斯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弗·恩格斯国际社会主义和意大利社会主义弗·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一二弗·恩格斯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附录*弗·恩格斯日对法国《费加罗报》记者的谈话注释人名索引文学作品和神话中的人物索引文献索引报刊索引名目索引插图《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的封面1929年上海新生命书局和1941年上海学术出版社出版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译本《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8年斯图加特版的扉页年间在上海出版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译本恩格斯(1891年)《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手稿的开头部分1894年俄国劳动解放社出版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论俄国》的扉页,书中载有《跋》1895年《新时代》发表的《卡·马克思一书导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目录:第五卷说明卡·马克思第一版序言卡·马克思第二版跋卡·马克思法文版序言和跋弗·恩格斯第三版序言弗·恩格斯英文版序言弗·恩格斯第四版序言第一册 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第一章 商品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2)相对价值形式(a)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b)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3)等价形式(4)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1)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2)特殊等价形式(3)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C.一般价值形式(1)价值形式的变化了的性质(2)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发展关系(3)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D.货币形式4.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第二章 交换过程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a)商品的形态变化(b)货币的流通(c)铸币。价值符号3.货币(a)货币贮藏(b)支付手段(c)世界货币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1.资本的总公式2.总公式的矛盾3.劳动力的买和卖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1.劳动过程2.价值增殖过程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2.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3.西尼耳的“最后一小时4.剩余产品第八章 工作日1.工作日的界限2.对剩余劳动的贪欲。工厂主和领主3.在剥削上不受法律限制的英国工业部门4.日工和夜工。换班制度5.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末叶关于延长工作日的强制性法律6.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对劳动时间的强制的法律限制年英国的工厂立法7.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英国工厂立法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第九章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第十一章 协作第十二章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1.工场手工业的二重起源2.局部工人及其工具3.工场手工业的两种基本形式——混成的工场手工业和有机的工场手工业4.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5.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1.机器的发展……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第十五章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第十六章 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第六篇 工资第十七章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第十八章 计时工资第十九章 计件工资第二十章 工资的国民差异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第二十五章 现代殖民理论注释人名索引文学作品和神话中的人物索引文献索引报刊索引名目索引计量单位和货币名称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六卷》目录:第六卷 说明弗·恩格斯序言弗·恩格斯第二版序言第二册 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篇 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Ⅰ.第一阶段G-W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Ⅲ.第三阶段W-GⅣ.总循环第二章 生产资本的循环Ⅰ.简单再生产Ⅱ.积累和规模扩大的再生产Ⅲ.货币积累Ⅳ.准备金第三章 商品资本的循环第四章 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需求和供给相抵第五章 流通时间第六章 流通费用Ⅰ.纯粹的流通费用1.买卖时间2.簿记3.货币Ⅱ.保管费用1.储备形成一般2.真正的商品储备Ⅲ.运输费用第二篇 资本周转第七章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第八章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Ⅰ.形式区别Ⅱ.固定资本的组成部分、补偿、修理和积累第九章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第十章 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重农学派和亚当·斯密第十一章 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李嘉图第十二章 劳动期间第十三章 生产时间第十四章 流通时间第十五章 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Ⅰ.劳动期间和流通期间相等Ⅱ.劳动期间大于流通期间Ⅲ.劳动期间小于流通期间Ⅳ.结论Ⅴ.价格变动的影响第十六章 可变资本的周转Ⅰ.年剩余价值率Ⅱ.单个可变资本的周转Ⅲ.从社会的角度考察的可变资本的周转第十七章 剩余价值的流通Ⅰ.简单再生产Ⅱ.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第三篇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十八章 导言Ⅰ.研究的对象Ⅱ.货币资本的作用第十九章 前人对这个问题的阐述Ⅰ.重农学派Ⅱ.亚当·斯密1.斯密的一般观点2.斯密把交换价值分解为v+m3.不变资本部分4.亚·斯密所说的资本和收入5.总结Ⅲ.以后的经济学家第二十章 简单再生产Ⅰ.问题的提出Ⅱ.社会生产的两个部类Ⅲ.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Ⅰ(v+m)和Ⅱc的交换Ⅳ.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品.Ⅴ.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中介作用Ⅵ.第1部类的不变资本Ⅶ.两个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Ⅷ.两个部类的不变资本Ⅸ.对于亚·斯密、施托尔希和拉姆赛的回顾Ⅹ.资本和收入:可变资本和工资Ⅺ.固定资本的补偿1.损耗的价值部分在货币形式上的补偿2.固定资本的实物补偿3.结论Ⅻ.货币材料的再生产ⅩⅢ.德斯杜特-德-特拉西的再生产理论第二十一章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Ⅰ.第Ⅰ部类的积累1.货币贮藏2.追加的不变资本3.追加的可变资本Ⅱ.第Ⅱ部类的积累Ⅲ.用公式来说明积累1.第一例2.第二例3.积累时Ⅱc的交换Ⅳ.补充说明注释人名索引文献索引报刊索引名目索引计量单位和货币名称表插图《资本论》第二卷1885年德文版的扉页《资本论》第二卷手稿的一页恩格斯编辑和重抄的《资本论》第二卷手稿的一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目录:第六卷 说明弗·恩格斯序言弗·恩格斯第二版序言第二册 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篇 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Ⅰ.第一阶段G-W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Ⅲ.第三阶段W-GⅣ.总循环第二章 生产资本的循环Ⅰ.简单再生产Ⅱ.积累和规模扩大的再生产Ⅲ.货币积累Ⅳ.准备金第三章 商品资本的循环第四章 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需求和供给相抵第五章 流通时间第六章 流通费用Ⅰ.纯粹的流通费用1.买卖时间2.簿记3.货币Ⅱ.保管费用1.储备形成一般2.真正的商品储备Ⅲ.运输费用第二篇 资本周转第七章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第八章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Ⅰ.形式区别Ⅱ.固定资本的组成部分、补偿、修理和积累第九章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第十章 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重农学派和亚当·斯密第十一章 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李嘉图第十二章 劳动期间第十三章 生产时间第十四章 流通时间第十五章 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Ⅰ.劳动期间和流通期间相等Ⅱ.劳动期间大于流通期间Ⅲ.劳动期间小于流通期间Ⅳ.结论Ⅴ.价格变动的影响第十六章 可变资本的周转Ⅰ.年剩余价值率Ⅱ.单个可变资本的周转Ⅲ.从社会的角度考察的可变资本的周转第十七章 剩余价值的流通Ⅰ.简单再生产Ⅱ.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第三篇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十八章 导言Ⅰ.研究的对象Ⅱ.货币资本的作用第十九章 前人对这个问题的阐述Ⅰ.重农学派Ⅱ.亚当·斯密1.斯密的一般观点2.斯密把交换价值分解为v+m3.不变资本部分4.亚·斯密所说的资本和收入5.总结Ⅲ.以后的经济学家第二十章 简单再生产Ⅰ.问题的提出Ⅱ.社会生产的两个部类Ⅲ.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Ⅰ(v+m)和Ⅱc的交换Ⅳ.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品.Ⅴ.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中介作用Ⅵ.第1部类的不变资本Ⅶ.两个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Ⅷ.两个部类的不变资本Ⅸ.对于亚·斯密、施托尔希和拉姆赛的回顾Ⅹ.资本和收入:可变资本和工资Ⅺ.固定资本的补偿1.损耗的价值部分在货币形式上的补偿2.固定资本的实物补偿3.结论Ⅻ.货币材料的再生产ⅩⅢ.德斯杜特-德-特拉西的再生产理论第二十一章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Ⅰ.第Ⅰ部类的积累1.货币贮藏2.追加的不变资本3.追加的可变资本Ⅱ.第Ⅱ部类的积累Ⅲ.用公式来说明积累1.第一例2.第二例3.积累时Ⅱc的交换Ⅳ.补充说明注释人名索引文献索引报刊索引名目索引计量单位和货币名称表插图《资本论》第二卷1885年德文版的扉页《资本论》第二卷手稿的一页恩格斯编辑和重抄的《资本论》第二卷手稿的一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目录:第八卷说明年经济学手稿摘选导言I.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1.生产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3.政治经济学的方法4.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关系。法的关系。家庭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年手稿)》摘选[货币的产生和本质][交换价值和社会交换关系的性质][资本的历史使命][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资本的二重倾向:扩大所使用的活劳动和缩小必要劳动][资本主义生产的作用及其界限][异化劳动和资本。资本的再生产和积累。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古代的所有制形式][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公社制的生产关系的局限性][蒲鲁东对财产的起源问题的错误看法][公社和以公社为基础的所有制解体的原因][资本主义关系的原始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和交换的普遍性趋势][剥削社会中的劳动和真正自由的劳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人自由][机器体系和科学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化][资本主义条件下和共产主义条件下的社会生产力]年经济学手稿摘选《政治经济学批判(年手稿)》摘选[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分问题][危机问题]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蒸汽、电、机械的和化学的因素)[资本主义应用机器的前提和后果]分工和机械工厂。工具和机器[机器。工厂制度。工人状况][机器大生产和农业][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和实际上的从属][(a)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b)]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上的从属[资本的生产性。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a)资本的生产力是社会劳动生产力的资本主义表现][(b)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的生产劳动][(c)在资本同劳动的交换中两个本质上不同的环节][(d)生产劳动对资本的特殊使用价值][(e)非生产劳动是提供服务的劳动。资本主义条件下对服务的购买。把资本和劳动的关系看成服务的交换的庸俗观点][(f)资本主义社会中手工业者和农民的劳动][(g)关于生产劳动的补充规定:生产劳动是实现在物质财富中的劳动][(h)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资本主义表现][(i)从物质生产总过程的角度看生产劳动问题][(k)运输业是一个物质生产领域。运输业中的生产劳动]年经济学手稿摘选《资本论(年手稿)》摘选[第一册]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1)商品作为资本的产物(2)资本主义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3)[资本主义生产是特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第二册[第1稿]第三章流通和再生产[(3)固定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5)积累或规模扩大的再生产(6)对积累起中介作用的货币流通(7)再生产过程的平行性、相继性、上升序列、循环(8)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剩余产品)(9)再生产过程中的干扰注释人名索引文学作品和神话中的人物索引文献索引报刊索引名目索引插图写有《导言》的手稿笔记本M的封面年间载有《导言》的部分中文书刊《政治经济学批判(年手稿)》手稿笔记本第VII本封面伦敦英国博物馆的图书馆阅览室,马克思曾在这里从事经济学研究并为创作《资本论》收集资料(19世纪中叶的英国版画)《政治经济学批判(年手稿)》手稿笔记本第XIX本第1159页《资本论(年手稿)》第一册第六章手稿第441页《资本论(年手稿)》第二册第1稿第150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目录:第九卷说明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三个版本的序言一二三引论一概论二杜林先生许下了什么诺言第一编 哲学三 分类·先验主义四 世界模式论五 自然哲学·时间和空间六 自然哲学·天体演化学,物理学,化学七 自然哲学·有机界八 自然哲学·有机界(续完)九 道德和法·永恒真理十 道德和法·平等十一 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十二 辩证法·量和质十三 辩证法·否定的否定十四 结论第二编 政治经济学一 对象和方法二 暴力论三 暴力论(续)四 暴力论(续完)五 价值论六 简单劳动和复合劳动七 资本和剩余价值八 资本和剩余价值(续完)九 经济的自然规律。地租十 《批判史》论述第三编 社会主义一 历史二 理论三 生产四 分配五 国家,家庭,教育《反杜林论》的准备材料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步兵战术及其物质基础。年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对《反杜林论》正文所作的补充和修改自然辩证法(节选)[1878年的计划][历史导论]历史[导言][札记和片断][黑格尔以来的理论发展进程。哲学和自然科学]《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研究[札记和片断][辩证法作为科学]辩证法[札记和片断][规律和范畴][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以及各门科学的联系][各门科学的辩证内容]运动的基本形式[札记和片断][数学][物理学][生物学][自然界和社会]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注释人名索引文学作品和神话中的人物索引文献索引报刊索引名目索引插图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三版的扉页马克思为《反杜林论》写的《评杜林》手稿第一页1930年上海江南书店出版的《反杜林论》中译本《自然辩证法》1878年的计划手稿年间出版的《自然辩证法》中译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目录:第十卷说明1842年1.马克思致阿尔诺德·卢格(11月30日)1843年2.马克思致阿尔诺德·卢格(3月)3.马克思致阿尔诺德·卢格(9月)4.马克思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0月3日)1844年5.马克思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8月11日)6.恩格斯致马克思(10月初)7.恩格斯致马克思(11月19日)1845年8.恩格斯致马克思(大约1月20日)1846年9.马克思致皮埃尔·约瑟夫·蒲鲁东(5月5日)10.恩格斯致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9月16日)11.恩格斯致马克思(9月18日)12.恩格斯致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0月23日)13.马克思致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安年科夫(12月28日)1847年14.恩格斯致马克思(1月15日)15.恩格斯致马克思(11月23-24日)1848年16.恩格斯致埃米尔·布兰克(3月28日)1849年17.恩格斯致燕妮·马克思(7月25日)18.马克思致约瑟夫·魏德迈(12月19日)1851年19.马克思致恩格斯(1月7日)20.恩格斯致马克思(1月29日)21.马克思致恩格斯(2月3日)22.恩格斯致马克思(2月25日)23.恩格斯致约瑟夫·魏德迈(6月19日)24.恩格斯致马克思(7月20日前后)25.恩格斯致马克思(8月11日前后)26.马克思致恩格斯(8月14日)27.恩格斯致马克思(8月21日)28.马克思致约瑟夫·魏德迈(9月11日)29.恩格斯致马克思(9月26日)30.恩格斯致马克思(12月3日)31.恩格斯致马克思(12月11日)1852年32.马克思致约瑟夫·魏德迈(3月5日)33.恩格斯致马克思(3月18日)1853年34.恩格斯致约瑟夫·魏德迈(4月12日)35.马克思致恩格斯(6月2日)36.恩格斯致马克思(6月6日)37.马克思致恩格斯(6月14日)38.马克思致阿道夫·克路斯(10月5日)39.马克思致阿道夫·克路斯(10月18日)1854年40.恩格斯致亨利·约翰·林肯(3月30日)1855年41.马克思致恩格斯(3月8日)1856年42.马克思致恩格斯(4月16日)43.恩格斯致马克思(5月23日)1857年44.马克思致恩格斯(9月25日)45.马克思致恩格斯(12月8日)46.马克思致恩格斯(12月18日)1858年47.马克思致恩格斯(1月16日)48.马克思致恩格斯(2月1日)49.马克思致斐迪南·拉萨尔(2月22日)50.马克思致恩格斯(3月2日)51.恩格斯致马克思(3月4日)52.马克思致恩格斯(3月5日)53.马克思致恩格斯(4月2日)54.恩格斯致马克思(7月14日)55.恩格斯致马克思(10月7日)56.马克思致恩格斯(10月8日)57.马克思致斐迪南·拉萨尔(11月12日)1859年58.马克思致斐迪南·拉萨尔(4月19日)59.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5月18日)60.马克思致恩格斯(11月7日)1861年61.马克思致斐迪南·拉萨尔(1月16日)1862年62.马克思致斐迪南·拉萨尔(4月28日)63.恩格斯致马克思(5月23日)64.马克思致恩格斯(6月18日)65.马克思致恩格斯(8月2日)66.马克思致恩格斯(8月7日)67.马克思致恩格斯(8月9日)68.恩格斯致马克思(11月15日)69.马克思致路德维希·库格曼(12月28日)1863年70.马克思致恩格斯(1月28日)71.马克思致恩格斯(4月9日)72.恩格斯致马克思(6月11日)73.马克思致恩格斯(7月6日)1864年74.马克思致恩格斯(11月4日)……1865年1866年1867年1868年1869年1870年1871年1872年1873年1874年1875年1876年1877年1878年1879年1880年1881年1882年1883年1884年1885年1886年1887年1888年1889年1890年1891年1892年1893年1894年1895年注释人名索引文学作品和神话中的人物索引文献索引报刊索引名目索引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大事年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卡·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  布鲁诺·鲍威尔:《犹太人闻题》  1843年不伦瑞克版  德国的犹太人渴望解放。他们渴望什么样的解放?公民的解放,政治解放。  布鲁诺·鲍威尔回答他们说:在德国,没有人在政治上得到解放。  我们自己没有自由。我们怎么可以使你们自由呢?你们犹太人,要是为自己即为犹太人要求一种特殊的解放,你们就是利己主义者。作为德国人,你们应该为德国的政治解放而奋斗;作为人,你们应该为人的解放而奋斗。而你们所受的特种压迫和耻辱,不应该看成是通则的例外,相反,应该看成是通则的证实。  或者,犹太人是要求同信奉基督教的臣民享有平等权利?如果是这样,他们就承认基督教国家是无可非议的,也就承认普遍奴役制度。既然他们满意普遍奴役,为什么又不满意自己所受的特殊奴役呢?既然犹太人不关心德国人的解放,为什么德国人该关心犹太人的解放呢?  基督教国家只知道特权。犹太人在这个国家享有做犹太人的特权。作为犹太人,他享有基督徒所没有的权利。那他何必渴望他所没有而为基督徒所享有的权利!  如果犹太人想从基督教国家解放出来,他就是要求基督教国家放弃自己的宗教偏见。而他,犹太人,会放弃自己的宗教偏见吗?就是说,他有什么权利要求别人放弃宗教呢?  基督教国家,按其本质来看,是不会解放犹太人的;但是,鲍威尔补充说,犹太人按其本质来看,也不会得到解放。只要国家还是基督教国家,犹太人还是犹太人,这两者中的一方就不可能解放另一方,另一方也不可能得到解放。  基督教国家对待犹太人,只能按照基督教国家的方式即给予特权的方式:允许犹太人同其他臣民分离开来,但也让犹太人受到分离开来的其他领域的压迫,何况犹太人同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处于宗教对立的地位,所受的压迫也更厉害。可是,犹太人对待国家也只能按照犹太人的方式即把国家看成一种异己的东西:把自己想象中的民族跟现实的民族对立起来,把自己幻想的法律跟现实的法律对立起来,以为自己有权从人类分离出来,决不参加历史运动,期待着一种同人的一般未来毫无共同点的未来,认为自己是犹太民族的一员,犹太民族是神拣选的民族。  那么你们犹太人有什么理由渴望解放呢?为了你们的宗教?你们的宗教是国教的死敌。因为你们是公民?德国根本没有公民。因为你们是人?你们不是人,正像你们诉求的对象不是人一样。
相关PDF 电子书下载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治必修一电子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