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习兴趣的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及其界定

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资料汇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资料汇编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三、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三、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23|
上传日期: 03:23:4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三、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DOC
官方公共微信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87|
上传日期: 11:31:5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DOC
官方公共微信《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小学生学习品质优化研究》研究报告
日 15:31&&点击:[]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小学生学习品质优化研究》
课题主持人:&&&&&&& 肖& 辉&&&&&&&&&&&&
所在单位:&&& 宿迁市宿豫区关庙中心小学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小学生学习品质优化研究》
&&& 研究报告
&&& 宿迁市宿豫区关庙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研究学习品质的形成途径与优化策略,是时代与社会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具有优秀学习品质,是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优化学习品质,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此课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主要是基于如下4点需求:
1、优化小学生学习品质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研究学习品质的形成途径与优化策略,是时代与社会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具有优秀学习品质,是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优化学习品质,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优化小学生学习品质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传统教学中,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往往带有极强的主观色彩,常常是老师在教学中,规定学生该怎么做,必须怎么做,而不是从学生主体出发,是在教师反复训练的基础上养成。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优秀的学习品质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优秀的学习品质是促进学生面向未来主动发展的一种保证。学习品质的培养,应着眼现在,关注未来。
3、优化小学生学习品质是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本质时说:“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美成永久的习惯,终生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帮助他们养成优秀的学习品质,使他们终生受用。可见,优秀的学习品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终生学习,它起到了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基的作用。
4、优化小学生学习品质是促进学校教学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需要。
我校为市级特色学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有良好教学传统的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学生学习习惯良好,我校在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理念过程中,在向教育现代化迈进的征途中,我们的教师理念提升了,教学方式转变了,由原来的以讲解为主,教师为中心发展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沟通、合作、对话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学生两级分化现象依然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势必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这种分化首先表现为学生学习品质的分化,因此,我们一方面必须重视研究小学生优秀学习品质的形成途径与方法,另一方面必须重视对小学生中已出现的分化现象进行学习品质归因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积极:“积极”一词源自于拉丁语positum,含有实际的和潜在的意义。在心理学中是指每个人实际的和潜在的能力。
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 Psychology,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更要研究人的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等,关注如何更好地促成人类的天赋和潜能的发展。积极心理学挑战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革命性”观点。当前西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的社会系统。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的方法与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其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它要求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它关注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征、积极社会环境等,力图全方位地看待事物,而不仅仅是某一缺陷与疾病。因此,它是心理学研究中新的极具生命活力的生长点。
视野:眼固定注视一点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这里指知识的领域。
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是指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质,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等。
优化:本义是选择或者加以改变,使事物达到最佳。本课题的研究范围是力图通过积极的心理作用施加学校各种教育教学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稳定的学习情绪,较高的学习动机,恰当的学习自信心,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善于提问、敢于质疑的探究精神,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合作意识,灵活选择学习方法和自我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小学生学习品质优化: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手段引导与培养小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促进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积极思维活动、积极的习惯养成、积极人格的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积极的意志品质)的形成;激发小学生的积极心理需求,使之具有积极的意向、愿望、动机、抱负、兴趣、信念、价值观;优化小学生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自主、自信、自制、自强等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研究目标
1、了解农村小学生学习品质的现状,探索优化小学生学习品质的具体操作模式。
2、通过小学生学习品质的改造,促进小学生学习品质的优化。应用积极心理学原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努力使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稳定的学习情绪、较高的学习动机、恰当的学习自信心、细心求真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较强的学习能力。
3、通过优化学习品质研究,积累在优化学习品质上取得的成功经验,建立科学民主的教学管理机制。促进学校教学发展,最终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服务。
4、让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带动众多教师,促使教师教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育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方法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践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品质的优化。
四、研究的方法、过程
(一)小学生学习品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为了更好的掌握本校学生的学习品质现状,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依据。本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了一份关于小学生学习品质现状的调查问卷,有目的地对学生学习品质进行调查落实。
本调查问卷主要从小学生目前的学习习惯(听说读写习惯、动手习惯、合作习惯、独立思考习惯、自我反思评价习惯)、学习动机、学习自信心、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影响以及情绪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与分析。
对学习是否有积极性
是否有预习的习惯
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
能否及时完成作业
遇到问题能否及时解决
做完作业能否认真检查
通过问卷、课堂教学观察、师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与提高学习成绩密切相关的某些学习品质尚欠缺。具体表现为:
1、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从随堂观察记录看,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容易偏离教师的教学内容。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家做作业时,有的边做边玩,有的边做边看电视,不专心,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陪做。有79.9%的学生认为自己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不专心所致。
2、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
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倾听只是专心听老师讲课。在随堂观察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老师,我!”存在抢答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总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3、边读边思的习惯养成不够。
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把文章读完后,就等待着老师提问,没有自己先思考的习惯。有33.3%的家长孩子很少向他们提问,有23.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从试卷卷面看,有一些题目学生不是不会做,而是缺乏细心与朗读技巧,没有读懂题目,不知道从何做起,不会审题。
4、作业习惯普遍较差
为数不少的学生做作业的姿势不端正,需要教师与家长不断的反复的提醒。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年级越高的学生字迹越不端正,学生随意涂改等现象越多。
5、学习内驱力缺乏
许多小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家长与老师的督促下进行的,在课堂上,不能自始至终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旦不在老师的视野范围内,就会不自觉地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做完作业没有主动检查的习惯,有36.8℅的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懒于思考或主动与同学讨论。
通过对问卷的梳理分析,我们深感我校学生的学习习惯绝大部分处于“自流”状态,学生的学习品质状况令人担忧,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教育环对学生的学习品质的形成影响很大。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留守儿童的比例占学生总数72℅,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对孩子的教育缺少督促,导致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有的家长缺少表率作用,无视或忽视自己不雅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对孩子一味溺爱、迁就,导致孩子养成任性、自私、依赖等性格,影响了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表现为学习不努力、懒惰、作业完不成、遇到问题不想解决等。
2、学校方面的原因
目前学校教育仍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有的教师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课堂气氛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有的教师不太注重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只关注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优秀学习品质的培养。有的教师不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课堂举止很随意,比如,要求学生写字认真、规范,自己板书却龙飞凤舞。
3、社会方面的原因
由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缺乏全面正确分析和评判是非的能力,各种各样的不良社会现象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4、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均处于发展期,他们对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身发展的影响,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多数学生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学习或做事虎头蛇尾,难以做到持之以恒。
(二)优化小学生学习品质的实践研究
1、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平等、宽松、活泼的情形之下,在教师的关怀与鼓励中,不断获得人格上的尊重,体验到学习的进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自信,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品质良莠不齐,勤懒迥异。环境是成长的摇篮,生活是活生生的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给学生以影响、熏陶、感染。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观察与发现身边的美与丑,以恰当的方式提示班级同学身上的优点或缺点,让他们在相互取长补短的同时,也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受到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向学习品质好的同学看齐,在班集体内确立自己某一方面的榜样。弘扬正气,摒弃缺点,营造比、学、赶、帮、超的集体氛围,激发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营造催人奋进的班级文化。例如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名人画像,或名人名言的书法条幅;黑板的顶上贴上一条大的标语作为班规,后墙上设宣传栏、表扬栏、竞赛栏并充之以切实的内容等,学生置身在这样的氛围中,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有利于学生优秀学习品质的形成。
2、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最主要的是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这也是良好的学习品质中所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要素。
(1)培养自省精神,自我调控能力。
良好的学习品质,应该包括自觉的自省精神和积极的自我调控能力,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自己成绩滑坡时,自觉反省其原因;在意志薄弱、精神松懈时给自己鼓鼓劲;在外界因素干扰自己的思想时,自觉地进行抵制;在自己行为发生偏差时,自觉地纠正;在学习方法不妥时,自觉地改进等。自觉的反省精神和自我调控能力是学习生命力的有力保证,应该有意识地培养。
(2)扩大知识视野,培养积极的兴趣。
课本不等于知识的全部,仅仅学习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课外知识的学习,是知识积累的另一重要途径;丰富的课外知识对课内知识的学习理解、消化吸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语文学科的学习,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没有一定的积累,很难把语文学好。积累课外知识有利于各科知识的联系。培养多方面的健康的兴趣能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情操和修养,可以抑制学生的不良思想和习气,抑制低级趣味的侵蚀,甚至可以培养出一技之长,为其以后成材发掘潜力,打好基础。
3、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说明了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上是把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如何独立地、自觉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取新知识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促进学生成才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一,养成积极听课、渐入佳境的习惯。
要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力兴趣去听课,把在教室听课视为在老师引导下步入知识宝库寻宝。这种心理状态,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情绪稳定,注意集中,思想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第二、养成课前预习、标出疑难的习惯。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能提出问题是其探究的开始,但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是判断学生有效预习的一把尺子。只有广泛阅读、积极思维,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有了疑问,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寻求答案、生成知识,达成预习的目标。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预习情况要及时进行反馈。学生要保持对预习的持久动力,需要及时获得自身预习情况的反馈信息。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在教授新知之前,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对表现较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对表现不理想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并给予适当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不断强化预习的重要性。
第三,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
&&& 学生认真听讲是学好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保证。所以我们主要从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入手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③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态和蔼可亲。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①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③边听边记。要把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时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和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第四,养成课堂记录、课后整理的习惯。
记课堂笔记有助于理解所学内容,有助于复习记忆,也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稳定。但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往往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如企图把老师的话全记下来,追求笔记的完整,这样反而会影响听课。记课堂笔记不是目的,目的是帮助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以方法上的指导,如学会捕捉学习的重点,适时地记录,适当提高记笔记的速度等。对课堂上记下的笔记,课后应及时整理,经常翻阅笔记,否则就会失去记笔记的目的。
第五,养成认真作业、检查订正习惯。
①创设安静良好的作业环境。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今日功课今日毕,作业不拖拉不抄袭;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卷面洁净;作业前看清楚题目要求,复习有关内容,作业后仔细检查,自觉验正;作业本发下后发现答错题自觉及时地订正。一时不懂的可请教同学、老师或家长。要彻底改掉不及时订正作业的不良习惯。
②建立错题集。每次作业或测试之后,整理做错的题目,研究自己和错题之间的“隔阂”,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4、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优化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的主渠道,也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优良的学习品质主要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二者相互融汇、渗透。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拥有时间才能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对语言的学习只有学生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才能真正的理解。当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时,教师不防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掌握知识。
(2)教师做好学生循循善诱的引路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一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5、以“六个一百”工程为抓手,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
“阅读厚实人生,经典润泽童年”。我校以夯实学生基础为目标,开展了“六个一百”双语阅读工程,即“诵100篇经典美文、吟100首古典诗词、读100本中外名著、讲100位名人故事、看100部影视剧目、说100句英语短语”的双语阅读长线活动。
“六个一百”双语阅读工程的有效实施,拓宽了双语阅读渠道,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础。“六个一百”读书工程的实践活动将经典诵读、积累、运用与课堂教学整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与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造了语文课堂“保底工程”,构建了“阅读-积累-运用”的双语阅读教学新模式。
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浓厚的诵读氛围中、在海量的阅读、欣赏、积累、运用中明显提升了自己的语言知识储备和使用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弘扬民族文化,丰厚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六个一百”读书工程的实施,让学生在具体的经典诵读中感受、想象经典所描绘的意象,让学生浸润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中,从而有意无意的创设、显现独特的课堂环境文化及校园环境文化,让学生在积累中丰富内涵,提升能力,养成习惯,有效地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五、研究成果
1、课题实验使学生的学习品质得到优化,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通过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责任意识等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态度、习惯、能力及成绩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面貌有了质的改观,从原先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012年宿迁市“双语阅读知识竞赛”中,徐双芸、卢洋洋、徐甜甜等同学分别获市一、二等奖,在区教育局组织的“美文诵读”比赛中,我校获得区一等奖;2013年丁必徐等4位同学在省教育报刊总社举办的“我家幸福年”手抄报比赛中分别获一、二等奖;在宿迁市教育系统组织的“青少年科学探索杯”征文比赛中我校也有8人获奖;在宿豫区教育局组织的“读书月”活动中也有10位同学获奖。
2、课题实验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在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研究中,自身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
本课题组成员倪培娟老师在2012年宿迁市首届课外阅读指导课竞赛中获市级一等奖;王梦老师在2013年宿迁市科学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二等奖。在2012年宿豫区优化月暨课堂教学竞赛中,我校的张桂娟、刘红、王妍、彭晓玲等十多位老师均获区一、二等奖。
本课题组有的《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优化小生学习品质初探》、《引领小学生探寻成功之路——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生学习品质优化研究》两篇课题论文在省级教育专刊上发表,另有20多篇相关论文分别获省市区级奖。
3、探索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不断总结和探索,将研究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上升为理论,初步探索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诸多方法,这为大家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提供了借鉴。
4、课题实验提高了学生家长的家教水平。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开家长会、家访、发放家长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活动,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孩子的需求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他们对小学生优秀学习品质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交流与讨论中,他们更新了家教观念,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关注孩子学习的细节,关心孩子在校的课堂表现,督促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通过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我们初步得出以下四条结论:
第一,学习教育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才能使学习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学习教育必须与研究每类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性格缺陷的完善,才能促进学生在有效的学习中获得成功。
第三,教育研究必须引入心理研究,才能科学地了解和研究每类学生,才能在对学生进行行为塑造和矫正的过程中,培养每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第四,在教育科研实践中,需要促进教师和家长观念的转变,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和科研水平,需要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和家教水平。
六、思考与建议
1、随着独生子女、单亲子女增多,加之难以减轻的升学压力,如何减少学生厌学情绪,如何确保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还需继续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2、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健全。要了解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品质、诸如学习能力、学习效率等的变化,大多从学生的平时表现、学业成绩、比赛成绩方面考量。所以课题研究的成果需要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来体现。
3、本课题需要再作深度研究。我们课题组所探索出的学生优秀学习品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还有待完善,需作进一步优化、提高,从而进一步丰富课题研究成果,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家长的家教水平服务。论坛ID:论坛积分: 点注册时间: 08:00称呼:杨绍平
OICQ:***
邮箱:***
性别:***所在地区:初级中学 明觉中学
市规划课题《以助学案为载体提高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研究报告
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以助学案为载体提高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
南京市溧水区明觉中学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
《以助学案为载体提高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课题组
《以助学案为载体提高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研究报告
在广泛调研和多方面论证的基础上,我校于2011年11月申报的课题《以助学案为载体提高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通过评审,被列入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本着尊重教育科研的科学性、发挥教育科研指导性的原则,通过理论学习、现状调查、教学实验、个案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课题研究,力求通过研究,更新教学教学观念,改善学生学习行为,从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目前已基本达成课题预期的研究目标,现回顾总结,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偏远的农村中学,近年来,随着生源的减少每班学生人数也减少至30人左右,学校正致力于小班化的有效教学研究。前几年,我校在推行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我校学生在家主动学习习惯较差,今年学校提出“深入研究助学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009年省教育厅出台了以“减负增效”为目的,严格控制中小学生在校时间的“五严”规定,同时市教育局对教育教学常规要求也作了进一步明确和重申。因此,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也就成了追求教学质量和更大的教育发展空间的唯一途径。
2.教师业务水平提升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多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同时新课程也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助学案的出现,使得学校的教研有了一个抓手,助学案为师生共用,备课组教师必然重视备课,必须集中智慧,共同打磨,优化教学,这样,我们将教师的研究和教学合为一体,大大提高了备课组的备课效能。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养成自己学习思考,探索的习惯。助学案将课前反馈、学习目标、课中学习、当堂检测、课后巩固、预习点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助学案:即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内容包括:课前反馈、学习目标、课堂学习、当堂检测、课后巩固、预习点拨。
课堂教学效益:“效益”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效果和利益的意思。新课程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也就是教学系统内部要素的有机结合,相互协用,用最少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学生取得最大的发展。
课题的界定:
“以助学案为载体提高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是指透过“助学案”的研究总结出编写“助学案”的方法、教学模式、助学策略、管理方法来提高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通过研究,总结出编写、使用助学案的操作方法。
2.通过研究,总结出基于助学案的教学模式。
3.通过研究,总结出助学案的管理策略。
4.通过研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5.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科研水平。
&1.“助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的研究
(1)助学案结构、内容的研究。
(2)助学案编写的原则。
(3)助学案编写和使用的方法。
2. 基于“助学案”的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边实施边调整,总结经验,指导有效教学工作。
(3)经验总结法:对助学案教学法运用中所出现、经历过的事物、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归纳、综合、分析、提炼,寻找出助学提纲教学法运用的经验。并以此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开展,改善教学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4)案例研究法: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研究。
◆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
⑴制订方案,确定研究的课题和研究骨干队伍。
⑵利用每周一次的组内活动,让老师学习掌握“助学案”教学法基本理论和将行动策略应用到教学、管理实践中的方法。
◆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6月)
(1)启动课题研究,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2)制定阶段达成目标;
(3)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通过教师个体、群体备课等方式,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和具体实施研究,广泛收集案例,认真分析、反思、调整。
我在开展课题组活动时,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开展听课、评课、研究、理论学习等活动,集中群体智慧,发挥群体优势。活动的原则是每个月集中一次。活动内容:理论学习及研究课展示等等。研究课采取“说课——听课——座谈——专人主评,集体评课——反思”等开展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教研组教师先后在开设了市级公开课《全等图形》、《几何应用专题复习》、《有理数的加法》,县级公开课《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几何综合题》,并在校教研组活动中开设校级公开课《垂径定理》、《折纸与证明》、《平均数(2)》等,我们对助学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与思考:当教学未进入状态时,教师应适当运用鼓励性评价,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高兴的学习;当学生兴趣减弱、注意力不够集中时,通过评价,及时调整、维持学习活动有效地进行;当教学过程进入高潮时,不失时机,及时激励和表扬学生,把学生情绪推到最高点,让其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愉悦中体验、享受学习的成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实施不同的及时评价。教师尽量用积极的及时评价巩固学生良好的行为,并能及时捕捉课堂的意外生成,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甚至从他们的错误中找到正确的成分对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如果鼓励性评价运用得当,会起到“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效果,如:“你的知识真丰富!”“你的思维很有深度!” “你动作真快!”等等,简短的评价,却常常能让学生极大的成功喜悦,长时间地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获得主动发展,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 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对典型案例的收集,坚持写课后反思,逐步完善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案。教学中一要创生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富时代性、现实性、挑战性和科学性,使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采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时代的发展,贴近学生的认知,贴近学生的情感,贴近学生的探究能力;二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探索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获得学习信息,获取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形成数学思想,掌握学习方法,体悟数学价值,形成学习能力。
◆结题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
⑴梳理实验的成功经验,提炼出 “助学案”有效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特色形成,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⑵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实验成果集。
(一)通过研究,总结出助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方法
1.助学案的结构、内容。
(1)助学案的内容
我校根据学生基础较薄弱的实际情况,助学案有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
①课前反馈:目的是督促学生回家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在巡视过程中进行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所学情况,表扬认真复习的同学,对错误率较高的同学适时提醒、帮助。
②学习目标: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课学习需完成的目标,课前、课中、课后均需围绕此目标学习。
③课堂学习: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教学内容条理清楚,思路清晰,设计好衔接的问题串;突出教学重点和难度,做到精讲精练;结合多媒体及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当堂检测:将本节教学的重点知识贯穿到选题中,适当联系其它章节相关内容,并适时进行拓展,考虑分层作业,提优补差。利用5~10分钟进行检查,及时批改,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⑤课后巩固:作业的布置我们采用的是分层次布置,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同时我们现在还在考虑将课后作业里还加上“矫正作业”,这是针对于上一节课当中出错较多的、学生掌握不够扎实的知识和题目所制定的,学生可在这里自由选择自己出现问题的题目,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落实。
⑥预习点拨: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标出教材中的关键点,提出疑难点,并完成助学案中的预习部分。
2.编写助学案的基本原则
&“助学案”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养成自己学习思考,探索的习惯。
“助学案”是将课前反馈、学习目标、课堂学习、当堂检测、课后巩固、预习点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新要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正如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的创新性是数学教师追求的永恒目标。教师不仅自己能提出具有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问题,更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于“发问”。 应
3.助学案编写的方法
助学案的编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提前分工,一人主备形成初稿,主备人在集体备课时,以说课的形式,将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重点难点等向组内教师说明。备课组再进行集体研讨交流,对初稿进行修改,最后由备课组长审核。
(1)预习点拨
预习题的质量决定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效度和深度。预习题要能真正促使学生去认真看书、查阅资料,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我们对预习题的做法是:将学习内容以填空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并通过预习解决这些问题。
(2)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达成课堂目标。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要求教学内容条理清楚,思路清晰,设计好衔接的问题串;突出教学重点和难度,做到精讲精练;结合多媒体及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练习及课后提高
有效的数学训练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问题的针对性——要针对本节课的数学的核心问题,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突出重点。
②适度的联系性——与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与学生已经学习的相关数学的联系,突出用数学的意识和方法。
③重视变式训练——变式训练是指通过不同形式变换概念的非本质属性,来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练习。
④ 过程的自主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及时反馈信息,教师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
课后的巩固练习必须使符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层次的。我们的练习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一是有实效不重复;二是有层次性。兼顾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个别拓展提高题课留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去完成。
4助学案的使用
助学案学生使用的要求:
①有效自学、成就课堂。课外要独立完成助学案,不容许抄袭。
②课上互学、高效利用。
③注意保存,方便复习。
助学案教师使用的要求:
①课前引导学生做好每节课的预习复习工作,为课堂教学做好必要的准备。
②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③课堂上要注意集中讲解与个别辅导结合起来,及时捕获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④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四基”的培养,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地学习。
⑤加强课后管理,坚持“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的原则。
(二)通过研究,总结出基于“助学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必须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达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其有效措施是推行“助学案”。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论证,并在学习、借鉴先进课改经验的基础上,我校开始全面推行“助学案”助学的课堂教学改革。
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摸索中,我们总结提炼出了适合学生实际的基于“助学案”的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
(1)检查反馈
目的是督促学生回家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在巡视过程中进行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所学情况,表扬认真复习的同学,对错误率较高的同学适时提醒、帮助。
(2)创设情境
为了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达到助学的目的,在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前,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帮助学生完成相关任务的同时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形成,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情境应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认知冲突,促进有效思维;应关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等等。
(3)课堂学习
基于“助学案”的课堂学习分为四个环节。
①自主学习
基于“助学案”下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根据活动任务确定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加以解决。学生在积极主动、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运用学习策略,独立思考、深入分析,既发展了学习策略,又解决了相关任务。如在教学苏科版九(上)《猜想与证明》一课时,笔者设计的“自主学习”是:2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学习,找出等量关系,基本能利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②合作探究
基于“助学案”下的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学习任务指引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后,在小组长的统一组织下,提出自主学习未能解决的任务或产生的问题。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自主学习后,为小组合作交流作好了质疑问难的准备,在合作中相互启发、思维碰撞,不断解决自主学习中产生的问题,甚至还会打破教材的局限,探索更高、更深的问题。还是以苏科版九(上)《猜想与证明》一课为例,笔者设计的其中一个任务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
③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是助学模式中外显的环节,是各个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并对学习结果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各小组派代表结合学习任务进行展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这一环节是“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的具体表现。
以苏科版九(下)《圆》为例,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利用圆设计美丽的图案。笔者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设计出各种不同的美丽的图案。于是小组长就通过实物投影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这样的展示形象、直观、便捷。
④点评提升
基于“助学案”下“点评提升”的“点”是对每个活动任务中的重点、疑点、难点进行点拨,“评”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方法是否恰当、还有没有需要完善补充的地方进行恰当的评价。
如在教学苏科版九(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课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展示交流后,师生可总结出增长率模型:A(1±x)nB(ABxn)
当然,课堂学习的每个环节的实施在具体的实践中应视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灵活操作。
(4)当堂检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度的数学训练是形成并巩固数学活动成果的重要环节。进行一定量的训练可以促使学生对是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律、性质的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可以促使学生的计算、解题、画图、测量等基本技能转化为熟练的技能技巧。当然我们必须注意到科学训练的更为重要的目标:一是发展功能:通过训练,使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得到提高,获得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得到提升;二是反馈功能:训练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状况和信息,正确的得到强化,错误的得到纠正,及时调控教学进程。
(三)通过研究,总结出保障“助学案”有效实施的管理策略。
在“助学”机制的构建实施中,管理策略是保障。
1.制定制度,保障“助学案”实施
(1)制定完善的评比考核制度
(2)团结协作、统一规范
(3)加强“助学案”编写质量的检查
2.具体落实管理,指导编好“助学案”
(1)精挑细选练习题目
当堂练习和课后巩固的题目的精选是关键。学校为老师征订了多种教辅资料,给每个备课组提供经费去教学网站购买点数下载资料等。要求备课组长严格把关,控制题目质量和数量,教导处不定期对学生进行作业量的问卷调查。
(2)优化“助学案”,不断修改完善
在“助学”机制实施一年之后,下一届的老师们就有了上一年编写好的“助学案”。学校明确规定必须对上一年的“助学案”修改后采用,教导处统一进行检查。
3.多方指导,用好 “助学案”
(1)培训新教师
在每一个学期开学前,学校对新教师进行有关“助学案”的培训,由教导处主任主讲,教研组长介绍,备课组长挑选精品“助学案”给新教师体会学习。同组成员对其编制的“助学案”进行集体研讨,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2)指导七年级新生
“助学案”对七年级新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我们给七年级新生印发相关资料,指导他们如何使用好“助学案”,并提出具体要求。
(3)告知新生家长
为了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助学案”,学校每年都给七年级新生家长下发了相关资料,介绍“助学案”,以求得到家长的配合。
4.搭建平台,聚焦“课堂助学”
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助学案”设计评比活动,当堂检查、课后巩固习题的设计比赛、同备课组内同一“助学案”开课和同一课题不同“助学案”开课。
每学期举行校内“助学案”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四)通过研究,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1.通过课题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助学案”是教师在基于课程标准设计设计教案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方案,以学生为主体,课前,学生将上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回顾训练,教师根据学情,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精心设计教与学的过程。学生在“助学案”表现出来的对错、渴望、思维,都成为教师“看”学生的窗口, 为以学定教找到依据。
课中,学生带着“我要学的愿望”进入学习内容,经历“学而有助”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的学习纪录,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或集体、或小组、或个别。学生间的互帮互助也很常态,有的以思维碰撞的形式出现,有的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教学资源,学生公平公正参与课堂学习的权利也得到保障,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提高的天地。
<span style="COLOR: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日期: 16:25: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核心概念界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