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见龙卸甲 电影最美教师冯佃生生日视频录像

湖南高广投董事长彭曙、总经理胡浩龙,受贿上亿被判死刑。
系违纪所得的,由纪检监察机关依纪收缴,上缴国库。
这些年,网上关于张灵甫的炒作和争议从未停止。
邀您记录春节回家路上的所见所闻,诉说无法回家过年的乡愁。
1960年,冯佃生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3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由于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落下病根,左腿残疾。1976年9月,初中毕业后,就回到东卸甲小学教书,这一教就教了38年。
冯佃生拄着拐杖和孩子们玩游戏
冯佃生拄着拐杖和孩子们玩游戏
  大众网济南11月17日讯(记者 孙乘昀)1960年,冯佃生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3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由于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落下病根,左腿残疾。1976年9月,初中毕业后,就回到东卸甲小学教书,这一教就教了38年。 30多年来,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他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却让我们难以忘怀。
  东卸甲小学是一所山区小学,教师数量少,人员配备不齐全。1976年,冯佃生回到东甲小学教书当起民办老师,当时的工资每个月仅有10元钱。他对每节课都认真对待,努力把最大的知识量传授给孩子,冯佃生坚强地说:“像我这种情况,如果连学生都教不好,我还能干啥,一年一年向前拼呗。”在他的教学生涯里,就教了一年一年级和二年级,其余年份就一直教毕业班。毕业班的教室是50平米的瓦房,坐着40多个孩子,有的3个孩子共用一张课桌。讲台只有一米宽,安上讲桌,留给冯佃生的空间只能够转动身体,他拄着拐杖,行动起来很不方便。在黑板上写字时,他就把手杖立在讲桌旁,左臂拄着腋拐,用右手在黑板上角吃力地写字。
  冯佃生至今没有结婚,因为自己家里牵扯少,就无偿的参与起了学校的管理重任。虽然他的家距离学校仅有500多米,但是他却毅然住在学校20平米的房子里守着学校,白天工作,夜里值守。每天早上6点钟,冯佃生就早早地打开了校门,把煤炉点燃烧上水,将教室收拾干净,简单吃完早饭,就迎接孩子们陆续来到学校,开始了一天的教学。:寒来暑往,年复一年,学校真真正正成了他的第二个“家”,而且这一坚持就是38年。冯佃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学生的事情是琐碎的,玻璃破了,桌凳坏了,有的自行车出故障了,学生都是找他。他处处以自己言行举止去影响感化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同事们常说,冯老师的课余时间比上班还要忙。听到这些,他只是付之一笑。
  “言传身教”是他作为教师一贯奉行的工作作风。在一次上课前,他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面到处都是纸屑。当时,他只是艰难的弯下腰伸手去捡。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起扫把行动起来。每次考试完,为保证第二天早上把批改完的试卷及时发给学生,他经常工作到后半夜,学生接到批完的试卷,非常惊讶,也非常感动。这些事情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少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冯老师使我明白了不少东西,学会了怎样做人,这些将永远伴随我,对我的将来会有很深的影响。”
  2009年7月的一天,电工给学校架设电路的时候,冯佃生看到电工一个人在架子上爬上爬下挺辛苦,就主动上前帮忙,却不小心被电线绊倒,造成右腿膝部轻微骨裂。当医生告诉他至少休息半个月时,他沉默了。医生当时很不理解,说:“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伤,好好歇一下就行了,看把你吓的!”冯佃生却说:“我还有一个班的课呢!我不能上课,我的学生怎么办?”左腿已经残疾的冯佃生为了不影响教学,在医院简单处理了一下右腿伤处就回到了学校。每天他都是艰难地挪进教室,一天下来,受伤的右腿肿痛难忍,他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在平时,他虽然身有残疾,可是从来不坐着给学生讲课。在同学们的眼里他是老师,是长者,更是朋友。
  冯佃生经常以朋友的身份来到学生身边,心平气和的与学生沟通。每到下课,冯佃生拄着拐杖蹒跚走出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还有孩子陆续地找他询问弄不懂的测试题,他都一一解答,十几分钟的课间休息也被孩子们占据了。冯佃生早年教过的学生,有的在法国留学,有的回到农村,还有不少学生工作在全国的各个地方。“现在我教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我当年学生的孩子了!”冯佃生不无自豪地说。每当节假日,他教过的学生来看他,每每谈起他们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冯佃生都感到无比的欣慰。
  有一年他教过一个学生,纪律散慢,作业常常不完成。虽然多次教育,但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冯佃生试着寻找他本人身上的优点,结果发现每次劳动他总是特别积极。于是冯佃生就特别注意他,一发现他做好事,就及时表扬,然后还会微笑着对他说:“今天作业完成了吗?我要检查的啊!”在他犯了错误时,从不大声训他,而是感化他、激励他。经过努力,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纪律也好多了。还有一次,冯佃生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问题,有一个男生站起来手舞足蹈的和对方争论。冯佃生一看这还了得,当时就不假思索的训斥了那个学生。这句话无形之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从此,课堂上再也听不到这个学生的声音,看不到他的笑脸。冯佃生的心里受到了振动,找到这个学生给他道歉,又多次找他谈心,有意识的安排他帮老师做一些事情。慢慢的,这个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成了班里的学习尖子。
  多年来,冯佃生任教的学科成绩名列前茅。所撰写论文独具特色,并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多次获奖。由于工作成绩出色,他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济宁市 “优秀教师 ”,2012年又被评为泗水县“十佳师德标兵”。这些荣誉并没有改变冯佃生植根教育、默默奉献的人生信条,如今的他,依旧拄着双拐默默坚守在三尺讲台之上。
本文相关新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郑红丽
181cm的李易峰比起188的李敏镐略逊一筹,清澈纯真的李易峰和...
浙江路不算长,门牌号只到30号,但浙江路在青岛众多老街中分...
本书是一部批判中国食文化并带有追问、自剖、忏悔、既颠覆又...
新闻热搜词
来源:360新闻
正在加载中
|||||||||||||
||||||||||||字体:[][][]
1960年,冯佃生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3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由于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落下病根,左腿残疾。1976年9月,初中毕业后,就回到东卸甲小学教书,这一教就教了38年。
冯佃生拄着拐杖和孩子们玩游戏
冯佃生拄着拐杖和孩子们玩游戏
  大众网济南11月17日讯(记者 孙乘昀)1960年,冯佃生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3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由于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落下病根,左腿残疾。1976年9月,初中毕业后,就回到东卸甲小学教书,这一教就教了38年。 30多年来,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他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却让我们难以忘怀。
  东卸甲小学是一所山区小学,教师数量少,人员配备不齐全。1976年,冯佃生回到东甲小学教书当起民办老师,当时的工资每个月仅有10元钱。他对每节课都认真对待,努力把最大的知识量传授给孩子,冯佃生坚强地说:“像我这种情况,如果连学生都教不好,我还能干啥,一年一年向前拼呗。”在他的教学生涯里,就教了一年一年级和二年级,其余年份就一直教毕业班。毕业班的教室是50平米的瓦房,坐着40多个孩子,有的3个孩子共用一张课桌。讲台只有一米宽,安上讲桌,留给冯佃生的空间只能够转动身体,他拄着拐杖,行动起来很不方便。在黑板上写字时,他就把手杖立在讲桌旁,左臂拄着腋拐,用右手在黑板上角吃力地写字。
  冯佃生至今没有结婚,因为自己家里牵扯少,就无偿的参与起了学校的管理重任。虽然他的家距离学校仅有500多米,但是他却毅然住在学校20平米的房子里守着学校,白天工作,夜里值守。每天早上6点钟,冯佃生就早早地打开了校门,把煤炉点燃烧上水,将教室收拾干净,简单吃完早饭,就迎接孩子们陆续来到学校,开始了一天的教学。:寒来暑往,年复一年,学校真真正正成了他的第二个“家”,而且这一坚持就是38年。冯佃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学生的事情是琐碎的,玻璃破了,桌凳坏了,有的自行车出故障了,学生都是找他。他处处以自己言行举止去影响感化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同事们常说,冯老师的课余时间比上班还要忙。听到这些,他只是付之一笑。
  “言传身教”是他作为教师一贯奉行的工作作风。在一次上课前,他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面到处都是纸屑。当时,他只是艰难的弯下腰伸手去捡。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起扫把行动起来。每次考试完,为保证第二天早上把批改完的试卷及时发给学生,他经常工作到后半夜,学生接到批完的试卷,非常惊讶,也非常感动。这些事情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少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冯老师使我明白了不少东西,学会了怎样做人,这些将永远伴随我,对我的将来会有很深的影响。”
  2009年7月的一天,电工给学校架设电路的时候,冯佃生看到电工一个人在架子上爬上爬下挺辛苦,就主动上前帮忙,却不小心被电线绊倒,造成右腿膝部轻微骨裂。当医生告诉他至少休息半个月时,他沉默了。医生当时很不理解,说:“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伤,好好歇一下就行了,看把你吓的!”冯佃生却说:“我还有一个班的课呢!我不能上课,我的学生怎么办?”左腿已经残疾的冯佃生为了不影响教学,在医院简单处理了一下右腿伤处就回到了学校。每天他都是艰难地挪进教室,一天下来,受伤的右腿肿痛难忍,他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在平时,他虽然身有残疾,可是从来不坐着给学生讲课。在同学们的眼里他是老师,是长者,更是朋友。
  冯佃生经常以朋友的身份来到学生身边,心平气和的与学生沟通。每到下课,冯佃生拄着拐杖蹒跚走出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还有孩子陆续地找他询问弄不懂的测试题,他都一一解答,十几分钟的课间休息也被孩子们占据了。冯佃生早年教过的学生,有的在法国留学,有的回到农村,还有不少学生工作在全国的各个地方。“现在我教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我当年学生的孩子了!”冯佃生不无自豪地说。每当节假日,他教过的学生来看他,每每谈起他们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冯佃生都感到无比的欣慰。
  有一年他教过一个学生,纪律散慢,作业常常不完成。虽然多次教育,但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冯佃生试着寻找他本人身上的优点,结果发现每次劳动他总是特别积极。于是冯佃生就特别注意他,一发现他做好事,就及时表扬,然后还会微笑着对他说:“今天作业完成了吗?我要检查的啊!”在他犯了错误时,从不大声训他,而是感化他、激励他。经过努力,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纪律也好多了。还有一次,冯佃生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问题,有一个男生站起来手舞足蹈的和对方争论。冯佃生一看这还了得,当时就不假思索的训斥了那个学生。这句话无形之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从此,课堂上再也听不到这个学生的声音,看不到他的笑脸。冯佃生的心里受到了振动,找到这个学生给他道歉,又多次找他谈心,有意识的安排他帮老师做一些事情。慢慢的,这个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成了班里的学习尖子。
  多年来,冯佃生任教的学科成绩名列前茅。所撰写论文独具特色,并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多次获奖。由于工作成绩出色,他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济宁市 “优秀教师 ”,2012年又被评为泗水县“十佳师德标兵”。这些荣誉并没有改变冯佃生植根教育、默默奉献的人生信条,如今的他,依旧拄着双拐默默坚守在三尺讲台之上。
责任编辑:郑红丽当前位置:>>
1960年,冯佃生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3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由于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落下病根,左腿残疾。1976年9月,初中毕业后,就回到东卸甲小学教书,这一教就教了38年。
冯佃生拄着拐杖和孩子们玩游戏
冯佃生拄着拐杖和孩子们玩游戏
  大众网济南11月17日讯(记者 孙乘昀)1960年,冯佃生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3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由于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落下病根,左腿残疾。1976年9月,初中毕业后,就回到东卸甲小学教书,这一教就教了38年。 30多年来,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他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却让我们难以忘怀。
  东卸甲小学是一所山区小学,教师数量少,人员配备不齐全。1976年,冯佃生回到东甲小学教书当起民办老师,当时的工资每个月仅有10元钱。他对每节课都认真对待,努力把最大的知识量传授给孩子,冯佃生坚强地说:“像我这种情况,如果连学生都教不好,我还能干啥,一年一年向前拼呗。”在他的教学生涯里,就教了一年一年级和二年级,其余年份就一直教毕业班。毕业班的教室是50平米的瓦房,坐着40多个孩子,有的3个孩子共用一张课桌。讲台只有一米宽,安上讲桌,留给冯佃生的空间只能够转动身体,他拄着拐杖,行动起来很不方便。在黑板上写字时,他就把手杖立在讲桌旁,左臂拄着腋拐,用右手在黑板上角吃力地写字。
  冯佃生至今没有结婚,因为自己家里牵扯少,就无偿的参与起了学校的管理重任。虽然他的家距离学校仅有500多米,但是他却毅然住在学校20平米的房子里守着学校,白天工作,夜里值守。每天早上6点钟,冯佃生就早早地打开了校门,把煤炉点燃烧上水,将教室收拾干净,简单吃完早饭,就迎接孩子们陆续来到学校,开始了一天的教学。:寒来暑往,年复一年,学校真真正正成了他的第二个“家”,而且这一坚持就是38年。冯佃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学生的事情是琐碎的,玻璃破了,桌凳坏了,有的自行车出故障了,学生都是找他。他处处以自己言行举止去影响感化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同事们常说,冯老师的课余时间比上班还要忙。听到这些,他只是付之一笑。
  “言传身教”是他作为教师一贯奉行的工作作风。在一次上课前,他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面到处都是纸屑。当时,他只是艰难的弯下腰伸手去捡。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起扫把行动起来。每次考试完,为保证第二天早上把批改完的试卷及时发给学生,他经常工作到后半夜,学生接到批完的试卷,非常惊讶,也非常感动。这些事情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少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冯老师使我明白了不少东西,学会了怎样做人,这些将永远伴随我,对我的将来会有很深的影响。”
  2009年7月的一天,电工给学校架设电路的时候,冯佃生看到电工一个人在架子上爬上爬下挺辛苦,就主动上前帮忙,却不小心被电线绊倒,造成右腿膝部轻微骨裂。当医生告诉他至少休息半个月时,他沉默了。医生当时很不理解,说:“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伤,好好歇一下就行了,看把你吓的!”冯佃生却说:“我还有一个班的课呢!我不能上课,我的学生怎么办?”左腿已经残疾的冯佃生为了不影响教学,在医院简单处理了一下右腿伤处就回到了学校。每天他都是艰难地挪进教室,一天下来,受伤的右腿肿痛难忍,他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在平时,他虽然身有残疾,可是从来不坐着给学生讲课。在同学们的眼里他是老师,是长者,更是朋友。
  冯佃生经常以朋友的身份来到学生身边,心平气和的与学生沟通。每到下课,冯佃生拄着拐杖蹒跚走出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还有孩子陆续地找他询问弄不懂的测试题,他都一一解答,十几分钟的课间休息也被孩子们占据了。冯佃生早年教过的学生,有的在法国留学,有的回到农村,还有不少学生工作在全国的各个地方。“现在我教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我当年学生的孩子了!”冯佃生不无自豪地说。每当节假日,他教过的学生来看他,每每谈起他们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冯佃生都感到无比的欣慰。
  有一年他教过一个学生,纪律散慢,作业常常不完成。虽然多次教育,但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冯佃生试着寻找他本人身上的优点,结果发现每次劳动他总是特别积极。于是冯佃生就特别注意他,一发现他做好事,就及时表扬,然后还会微笑着对他说:“今天作业完成了吗?我要检查的啊!”在他犯了错误时,从不大声训他,而是感化他、激励他。经过努力,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纪律也好多了。还有一次,冯佃生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问题,有一个男生站起来手舞足蹈的和对方争论。冯佃生一看这还了得,当时就不假思索的训斥了那个学生。这句话无形之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从此,课堂上再也听不到这个学生的声音,看不到他的笑脸。冯佃生的心里受到了振动,找到这个学生给他道歉,又多次找他谈心,有意识的安排他帮老师做一些事情。慢慢的,这个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成了班里的学习尖子。
  多年来,冯佃生任教的学科成绩名列前茅。所撰写论文独具特色,并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多次获奖。由于工作成绩出色,他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济宁市 “优秀教师 ”,2012年又被评为泗水县“十佳师德标兵”。这些荣誉并没有改变冯佃生植根教育、默默奉献的人生信条,如今的他,依旧拄着双拐默默坚守在三尺讲台之上。
初审编辑:责任编辑:郑红丽
本文相关新闻当前位置:>>
1960年,冯佃生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3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由于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落下病根,左腿残疾。1976年9月,初中毕业后,就回到东卸甲小学教书,这一教就教了38年。
冯佃生拄着拐杖和孩子们玩游戏
冯佃生拄着拐杖和孩子们玩游戏
  大众网济南11月17日讯(记者 孙乘昀)1960年,冯佃生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3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由于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落下病根,左腿残疾。1976年9月,初中毕业后,就回到东卸甲小学教书,这一教就教了38年。 30多年来,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他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却让我们难以忘怀。
  东卸甲小学是一所山区小学,教师数量少,人员配备不齐全。1976年,冯佃生回到东甲小学教书当起民办老师,当时的工资每个月仅有10元钱。他对每节课都认真对待,努力把最大的知识量传授给孩子,冯佃生坚强地说:“像我这种情况,如果连学生都教不好,我还能干啥,一年一年向前拼呗。”在他的教学生涯里,就教了一年一年级和二年级,其余年份就一直教毕业班。毕业班的教室是50平米的瓦房,坐着40多个孩子,有的3个孩子共用一张课桌。讲台只有一米宽,安上讲桌,留给冯佃生的空间只能够转动身体,他拄着拐杖,行动起来很不方便。在黑板上写字时,他就把手杖立在讲桌旁,左臂拄着腋拐,用右手在黑板上角吃力地写字。
  冯佃生至今没有结婚,因为自己家里牵扯少,就无偿的参与起了学校的管理重任。虽然他的家距离学校仅有500多米,但是他却毅然住在学校20平米的房子里守着学校,白天工作,夜里值守。每天早上6点钟,冯佃生就早早地打开了校门,把煤炉点燃烧上水,将教室收拾干净,简单吃完早饭,就迎接孩子们陆续来到学校,开始了一天的教学。:寒来暑往,年复一年,学校真真正正成了他的第二个“家”,而且这一坚持就是38年。冯佃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学生的事情是琐碎的,玻璃破了,桌凳坏了,有的自行车出故障了,学生都是找他。他处处以自己言行举止去影响感化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同事们常说,冯老师的课余时间比上班还要忙。听到这些,他只是付之一笑。
  “言传身教”是他作为教师一贯奉行的工作作风。在一次上课前,他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面到处都是纸屑。当时,他只是艰难的弯下腰伸手去捡。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起扫把行动起来。每次考试完,为保证第二天早上把批改完的试卷及时发给学生,他经常工作到后半夜,学生接到批完的试卷,非常惊讶,也非常感动。这些事情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少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冯老师使我明白了不少东西,学会了怎样做人,这些将永远伴随我,对我的将来会有很深的影响。”
  2009年7月的一天,电工给学校架设电路的时候,冯佃生看到电工一个人在架子上爬上爬下挺辛苦,就主动上前帮忙,却不小心被电线绊倒,造成右腿膝部轻微骨裂。当医生告诉他至少休息半个月时,他沉默了。医生当时很不理解,说:“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伤,好好歇一下就行了,看把你吓的!”冯佃生却说:“我还有一个班的课呢!我不能上课,我的学生怎么办?”左腿已经残疾的冯佃生为了不影响教学,在医院简单处理了一下右腿伤处就回到了学校。每天他都是艰难地挪进教室,一天下来,受伤的右腿肿痛难忍,他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在平时,他虽然身有残疾,可是从来不坐着给学生讲课。在同学们的眼里他是老师,是长者,更是朋友。
  冯佃生经常以朋友的身份来到学生身边,心平气和的与学生沟通。每到下课,冯佃生拄着拐杖蹒跚走出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还有孩子陆续地找他询问弄不懂的测试题,他都一一解答,十几分钟的课间休息也被孩子们占据了。冯佃生早年教过的学生,有的在法国留学,有的回到农村,还有不少学生工作在全国的各个地方。“现在我教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我当年学生的孩子了!”冯佃生不无自豪地说。每当节假日,他教过的学生来看他,每每谈起他们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冯佃生都感到无比的欣慰。
  有一年他教过一个学生,纪律散慢,作业常常不完成。虽然多次教育,但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冯佃生试着寻找他本人身上的优点,结果发现每次劳动他总是特别积极。于是冯佃生就特别注意他,一发现他做好事,就及时表扬,然后还会微笑着对他说:“今天作业完成了吗?我要检查的啊!”在他犯了错误时,从不大声训他,而是感化他、激励他。经过努力,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纪律也好多了。还有一次,冯佃生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问题,有一个男生站起来手舞足蹈的和对方争论。冯佃生一看这还了得,当时就不假思索的训斥了那个学生。这句话无形之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从此,课堂上再也听不到这个学生的声音,看不到他的笑脸。冯佃生的心里受到了振动,找到这个学生给他道歉,又多次找他谈心,有意识的安排他帮老师做一些事情。慢慢的,这个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成了班里的学习尖子。
  多年来,冯佃生任教的学科成绩名列前茅。所撰写论文独具特色,并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多次获奖。由于工作成绩出色,他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济宁市 “优秀教师 ”,2012年又被评为泗水县“十佳师德标兵”。这些荣誉并没有改变冯佃生植根教育、默默奉献的人生信条,如今的他,依旧拄着双拐默默坚守在三尺讲台之上。
初审编辑:责任编辑:郑红丽
本文相关新闻小儿麻痹乡村教师执教38载 拄拐与学生庆生[组图]-冯佃生 学生 执教 乡村小学 乡村教师 齐鲁网 优秀班主任 优秀教师 师德标兵 学校-社会新闻-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小儿麻痹乡村教师执教38载 拄拐与学生庆生[组图]
  如今,冯佃生已年过半百,执教三十八年来从未过过生日,今天这个生日,是他这辈子的唯一一次生日,能跟孩子们一起过生日,他很高兴。图为学生给冯佃生送上生日蛋糕。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小儿麻痹乡村教师执教38载 拄拐与学生庆生[组图]
日 08:16 来源:中国青年网
原标题: 小儿麻痹乡村教师执教38载 拄拐与学生庆生
  冯佃生,是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镇东卸甲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1976年初中毕业后回到村里开始教书。冯佃生腿有残疾,行动全靠一双拐杖,左手腋拐,右手拄拐,就这样在乡村小学的三尺讲台上站了38年。
  如今,冯佃生已年过半百,执教三十八年来从未过过生日,今天这个生日,是他这辈子的唯一一次生日,能跟孩子们一起过生日,他很高兴。图为学生给冯佃生送上生日蛋糕。
  冯佃生出生于1960年,在三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由于没能得到及时治疗而导致左腿残疾。1976年初中毕业后,他就回到村里,开始乡村教师的生涯,转眼38年。
  在冯佃生现在教的这些孩子中,大部分都是他当年学生的孩子。如今,他教过的学生有的在国外留学,有的在全国各地工作,也有的在家乡,看着学生们长大成人,冯佃生感到非常自豪。图为点燃生日蜡烛,冯佃生双手合十默默许愿。
  执教38年以来,这是冯佃生第一和学生过生日,也是他出生50多年来的第一个生日。
  学生们都很喜欢冯佃生,在分享生日蛋糕的时候,孩子们争先恐过后的跑向讲台,拿小手揩上奶油抹在冯佃生的脸上,冯佃生笑的合不拢嘴。
  冯佃生今年54岁,至今仍未成家。他总觉得像他这样的身体,成家会给人家增加负担。尽管家与学校只有500多米的距离,但冯佃生仍吃住在学校,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更把学校的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图为当孩子们用小手朝他脸上抹奶油时,冯佃生幸福地闭上眼。
  “滴自己的汗水,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真好汉!”冯佃生一直将陶行知的这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三十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乡村小学教育的热土上,始终未动摇。图为冯佃生手捧着品尝自己的生日蛋糕。
  这是50多年来冯佃生第一次过生日,也是他执教38年来第一次和自己的学生过生。冯佃生很高兴,这辈子的第一个生日能够与自己的学生一起度过。图为冯佃生向大家表示感谢。
  如今,冯佃生已头发灰白。尽管腿脚不便,但当他站里在讲台上时,看起来是那样伟大。他拄着拐杖,为乡村教育的热土撑起一片知识的天空,供乡村孩子翱翔。图为冯佃生深情地凝视着讲台下的学生。
  尽管冯佃生腿脚不便,但他依然会在课间和孩子们一起互动游戏,而孩子们在课间的时候也喜欢向冯佃生请教问题。执教30多年,冯佃生曾被多次被评为泗水县“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与尊重。
今日时政热点新闻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见龙卸甲背景音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