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接触P2P,人人p2p网贷怎么样样呢?

我想投资理财,P2P网贷怎么样,安全吗?
最近P2P网贷很火,不知道怎么样,安全吗,有没人投过,解答一下,我想试试。最好可以推荐一下平台,或者教一下怎么选择平台,我看新闻还挺多的是骗钱跑路的,有点小担忧。开个小玩笑
按投票排序
目前P2P网贷行业,无监管无法规,全靠平台的自身信誉,而我们中国商人的信誉呢,不是自我贬低,只能一笑而过。看看现实中的老赖都那么多,更别提网络这个见不着面的虚拟世界了。去年9月份开始的倒闭潮大家也有目共睹。我从6月末开始接触网贷,到11月就中了旺旺贷(已倒闭)、中宝投资(已倒闭)2个雷。金额不多,但也做了一个教训,自己当时看重的是利率,也怪自己贪心。目前看着各个群友交流着踩雷信息,感觉很多投资人都跟玩似的,自己的钱没了还在那里嘻嘻哈哈,根本不把自己的资金损益当回事,也许那些人是真土豪吧,本人小工薪阶层一个实在是亏不起了。由于前期投的其他的平台都是长期标,剩余平台大多是在2月和3月到期,到期后全撤,告别高息平台,真心不敢投高息了。持有平台:钱来网(重仓)、开鑫贷(中仓)、陆金所(轻仓)、诺诺榜客(轻仓)。投过的平台:招商贷、拍拍贷、旺旺贷、中宝投资、红玲创投、有利网、人人贷、翼龙贷。平台选择建议一定要多了解平台的风控,看看平台管理团队的风险控制实力。公认的至理:分散投资P2P理财第一神器:76676网贷投资研究讨论群
一、认真审查网站资质和规模投资者选择平台第一件事就是要审核其基本证照,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同时还可查询团队成员、主要股东在法院否有被执行的情况。主要方法是在相关政府网站和法院系统网站查询。二、排除合作机构“水份”有一些机构自称“国金”、“中银”,与一些国企和上市公司拉上关系,企图欺瞒投资人,面对这种疑问和不确定时,可以直接向这些股东公司电话咨询是否有关联,必要时可扮演借款人向合作机构了解借款方法或直接投诉。三、考察平台曝光度上网搜索网站信息,在传统、专业媒体上曝光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形象正面的平台,付出的成本就越高,安全度相对较高。但也不能偏信这些信息,要排除“软文”的干扰。四、查看风投的投资记录有风投资的平台,相当于机构帮助投资人做了筛选,获得投资有利于加强团队建设和风险管理。但是不能将风投介当作唯一指标,一些优质平台没有获得投资,有一些平台还会在对外发布消息时夸大投资额、虚假宣传。五、从借款数据考察平台一些问题平台的平均贷款额明显偏大,甚至可以达到人均借款超过2000万元,而正常经营的平台的借款额普遍较低。投资人如果看到平台上的借款人不多,但是每个人借的金额特别大,贷款频率高,缺乏抵押物、担保措施的平台,要格外谨慎。如果是企业频繁、大额度的借款也要小心。六、考察平台存活时间大部分问题平台都撑不过半年,有的诈骗平台只存活几个小时,问题平台中能坚持一年以上的不足10%。新手在没有足够投资经验的时候,可以先选择历史比久远的平台,这样可以大幅避开平台倒闭、跑路的危险。但并不绝对,长久的平台也可能倒闭。七、收益率太高的平台不要投据媒体统计,28家典型问题平台中,承诺年化利率超过40%的高达18家。低利率不一定低风险,高利率却一定有高风险。一般民间借贷是月息3%,P2P借贷平台向借款人收取的咨询、管理费用折成利率一般在1%-2%。如果P2P平台给出的月息收益还高达3%,则年化利率达45%-60%。投资者就要先思考:借款人如何能负担得起这么高的资金成本、平台怎么能找到这么多负担得起高利息的借款人。八、考察贷款集中度投资人可以参考一些第三方报告,查找平台的借款集中度,比如跑路的中宝投资,前10名借款人的借款总额高达10亿元,占比高达90%。九、考察资金流动性一个平台的出入金额稳定性可以作为考察指标。每日的应还款金额和日贷款余额都非常平稳的平台更可靠。可用平台的自有资金与当期盈利能力之和与当期坏账金额相比较,算出安全边际。十、终极大招:莫贪心避免上当的最终要领就是不要过于贪婪。
是让我给你推荐平台?还是让我教你怎么看标?平台要选择有机构背景的平台,比如平安背景的陆金所(),不过这个收益低了一点,8%;还有工行背景的1块钱(),收益10%上下。最近要小心红岭,刚刚出了点小乱子,我才把红岭的钱提出来。标的,选择抵押标,抵押物最好是房产、厂房等,担保标慎重选择,信用标就算了。还有其他问题么?
和大多数网贷屌丝男一样,“自从玩了网贷,天天看谁家有活动和秒标”,找到目标后就开始行动。结果:
网站有优劣之分,平台上每个借款标也有优劣之分,不能一概而论。
所有投资都有风险,银行也有倒闭可能,请一定是基于自己风险判断而投。如果有金融的“棱镜计划”,
很可能我跟大部分人一样,也被蒙蔽而不明真相。
转发一个学习贴给你:
平台创始人及高管背景
平台创始人的背景很重要,特别地,互联网金融公司,其产品和风险的本质仍然是金融,不过同时借助于互联网式的营销和运作。在其长期主营的贷款业务中,银行积累了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所以在平台的高层管理人员中,如果没有人从事过5年以上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的,特别不易对贷款业务中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产生敬畏感,同时在宏观上对国家相关政策及其本质没有把握,而将平台当成一般的互联网公司来经营,其触犯红线的风险无疑会增大。当然,更有甚者,平台上没有任何管理团队人员的介绍,只有几张比如团队拓展合影、客服忙碌工作的照片,甚至页面都和其他品牌网站都极为相似;这样的草台班子,可想而知该平台的技术水平和道德水准。简言之,网站上找不到CEO/CRO(首席风险官)个人信息的平台,都是风险关注点。
投资界的认可度
作为非专业的理财人,不容易完整把握平台的经营水平和发展趋势,但是职业风险投资人(VC)是有机会了解到平台运营过程中的详细情况,所以已有独立VC投资的平台一般来说经营风险更低。目前国内线上平台得到VC投资的有7家:点融网、积木盒子、人人贷、拍拍贷、爱投资、有利网、和宜人贷(宜信旗下)。应该指出,极少数平台出于各种原因无需VC投资,如陆金所和红岭创投。同时,一些独立第三方网站上(如网贷之家)也定期对前100名的平台做出排名,从上线时间、人气、收益率等收集了大量数据,可以作为参考。
利率的合理性
在中国大多数需要到P2P平台融资的企业,大都不属高利润的—金融行业的ROE(净资产回报率)最高,也就20%左右。所以中小微企业贷款的综合成本如果超过20%,则很难持久。这个临界利率传导到理财人那里,就是大约15%的收益率。前一段时间网传某线下为主的P2P公司向融资客户收取高达50%的综合费用,如真则会带来巨大的“负面选择”,即只有信用差的企业或个人才会选择去这个平台融资,增加了平台贷款风险。这不仅和其宣扬的“普惠”金融相差甚远,而且也形成了高利贷,并且不能得到法院对债权的100%支持。一些平台以个人小额贷款为主,给投资人的收益率甚至更高。在银行信用卡门槛已经较低、循环利率18%(或者通过分期付款而更低)的情况下,这些融资个人客户将毫无悬念地比银行信用卡风险要高得多。央行数据表明,部分银行信用卡的90天逾期已经超过3%.
项目的透明性
理财人的资金去处是否合理披露,这其实是一件判别平台风险的利器。从前期跑路的平台事后来看,很多资金投向理财人并不清楚,比如自融项目、关联项目,甚至是虚假项目。透明的、可验证的项目不仅可以排除假标,同时使理财人对还款来源及风险有更清楚的了解。相反,上述正在饱受争议的线下理财某公司,在遭受质疑而被迫出面“澄清”情况时,也无法(或者不愿)具体披露投资项目,其解释多少显得说服力不强。我们认为,对借款人不披露、对项目不介绍的投资都有魔鬼藏身的嫌疑。从监管的高度来看,P2P对经济的贡献正是撮合有余钱的人和需要融资的人双方,给特别是给无法得到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解燃眉之急。“点对点撮合”目前看来是监管认可的方式,所以合规的项目应该是透明性的。
如果问平台有没有自建资金池,大多会矢口否认–因为监管明确表示不允许。但是,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如果有平台能提供一个2000万的“理财计划”,但你并不知道都是哪些融资人或融资企业,这其实就是“资金池”;如果有平台可以“智能投标”省去你选标之苦,也无疑意味着平台能控制资金池。资金池为什么是道红线?严格说起来,能被平台控制和支配的资金池才是有风险的。它的形成起初是为了解决期限错配问题,在不断有项目进来、不断能找到融资人的假设下,资金池能更好地匹配投融两端需求。但是风险在于,只要有一次失手,比如自有资金已经发贷出去,但是没有找到后续投资人,则平台立刻陷入巨大危机。同时,一旦平台控制了资金池,携款跑路也更加方便。简言之,允许你随时投钱进去即可“生息“的平台,都是在做资金池。
担保及安全措施
担保公司在中国仍是平台不可或缺的保障性因素,但是普通投资人并不了解,担保公司实力良莠不齐,在代偿时面临很大风险,所以“见保即贷”的平台暗藏较大风险,和几十家担保公司“合作”的平台也会受到其短板的连累。还有一些P2P公司,其集团背景十分雄厚;但是看小字你才发现,平台上几十亿贷款的担保方居然是注册资本金只有1亿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近期部分国有省级担保公司加入到P2P担保的行列中,这些担保公司大多有五大评级机构给出的AA到AA+评级。他们的出现为投资人带来更安全的保障。为了给理财人人以“银行般”的安全感,极个别平台另辟蹊径,干脆叫XX BANK,让我未曾料到的是,居然也有人往里面投资。虽然不规范的P2P已经逐渐开始被清理,但是上千家P2P平台,并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只会更加隐蔽。
希望通过上述方法,能帮助投资者迅速排除很多“不靠谱”的网贷公司,更好地呵护你的钱包。
年化利率一般在8%-20之间,太高了的话,风险也就大了,可以看下这篇文章:
p2p虽然已经发展了几年,但至今仍算是新兴行业,而且还处于“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的“三无”状态,不合规小平台跑路的情况还不能完全避免。但从银监会的态度和行动来看,今年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有望出台,整个p2p行业会趋于规范。在这个时候进入P2P投资,选择平台时建议充分考察:资质合规、创始人靠谱、风险保障机制完善、风控体系完善、资本实力强,最后因为收益要看平台内的具体项目,当以上标准都达到了,再投资达到收益期望的项目。关于具体的平台,如果从累计投资额的角度,从公开数据看,以下平台是最高的:1. 红岭创投2. 人人贷3. 团贷网4. 微贷网5. 拍拍贷6. 有利网7. 爱投资而从资金保障机制的角度,以下平台都可以深入考察:1. 平台承诺“本息保障”:有利网,人人聚财,众金在线,积木盒子,爱投资,投哪网,银客网2. 平台承诺“本金保障”:点融网,拍拍贷,人人贷,好又贷,你我贷(以上的本息保障或本金保障,不同平台具体制度有所不同,未必针对具体所投项目做到保本或保利)
选对平台还可以。我个人一般只选年化15%以内的,太高觉得不踏实
玩这个已有半年
金融产品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无知和盲目;如果自己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话,又不是特别追求高息的话,中雷的概率还是挺小的
楼主,P2P还需谨慎些。
选择的原因,首先是出问题, 怎么保证权益,首先考虑本地的,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貌似其还有点ZF关系,就试水本地的一个
小心雷就可以了,其他的不用担心
不要投资P2P。风险太高了,保不准就踩雷了!
现在有一些有平台纯粹就是想卷钱跑路的,一定要小心。
投资理财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试试买信托收益在10%左右,一年期,不过投资门槛是要100万以上的,近两年很火的
不要贪心于高收益网站,网贷还是需要谨慎甄别的
玩P2P不可一直盯着高收益,有些时候高收益会让你死得很惨。所以说了解一下市场的普遍行业的利润率,选一个则中靠谱的大平台,而且资金一定要第三方托管的,也就是平台只负责撮合交易,钱全部是关联的支付平台进行结算,例如汇付天下这类的。不要信第三方保管。然后选择跟银行相关的平台,像陆金所,民生易贷,还有那个积木盒子。个人建议,希望你能选个靠谱的平台,让资产安全保值的同时有部分的盈利。
亲,你发现没,P2P网贷五花八门,什么网贷都有,这说明网贷风险很高的,门槛很低,监管很乱,一旦进入就不堪回首,说不定还有上瘾嫌疑,进入后发现不对就撤出,你就发现又赔进去一些钱!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现在P2P行业还没有进入正规的良性发展,所以风险较大,但换个角度讲,如果真正正规了,估计那是P2P行业的整体收益率也降低了,吸引力相对也小了,毕竟越正规,花费的成本越大,收益肯定会降下去。早期接触过人人贷,应该在P2P行业里算名气比较大的,不过收益率比较低,而且不是相投就能投到,会造成资金的闲置,换算下来就没有啥吸引力了,现在很多相对安全的网站如陆金所等也跟人人贷差不多,收益率低,而且资金站岗闲置时间较长。估计以后市场正规化了就是这个趋势。400-069-3128
您好!&&&&&&&
请正确选择所在城市,金融机构只接受本地客户贷款申请。
热门站点入口
已开通城市
第一财经人人贷2013年度论坛 P2P行业规范与可持续发展
分享给好友:
&&&& P2P:鞋带绑好了再跑  聂伟柱 李静瑕  就在商业银行挣扎于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当下,以人人贷、第三方支付、阿里金融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  所谓人人贷,俗称P2P,原理起源于英国。如今是在原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把有理财需求的人手中的闲钱,通过网络贷给那些急需用钱、有信用保证能还款的人们。最近两年,中国的P2P行业呈现爆炸式增长,出现了宜信、人人贷、贷帮等一大批专注于P2P行业的新兴公司。  不管银行是否愿意,P2P、第三方支付等业态已经开始日渐渗透进入传统金融业务。与此同时,在整个行业处于爆炸的初期,理性而客观的讨论显得必要且必需,以下一系列问题亟待学界、业界给出答案。  如何给P2P行业定性?P2P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哪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更进一步,如何评估依托于互联网的各种新兴金融业态的出现,互联网金融又会对传统金融业态产生哪些影响等等。  1月20日,《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研究院新金融研究中心与人人贷商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并举办了“第一财经人人贷2013年度论坛”,探讨如何夯实P2P行业的根基以及前瞻整个互联网金融。  此次论坛上,主持人邀请了人人贷创始合伙人杨一夫、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贷帮创始人尹飞等多位嘉宾,分别就P2P行业的规范与可持续发展、互联金融的创新与实践进行了两轮圆桌讨论。  P2P行业规范与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  第一财经研究院新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柏亮  嘉宾: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 黄震  人人贷创始合伙人 杨一夫  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  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中心负责人 吴志刚  贷帮创始人、CEO 尹飞  “对于P2P行业而言,创新的前提是不触及红线,即不吸储、不放贷、不虚构交易,同业机构都应该去严格遵守这条底线。”  主持人:近一两年来,P2P这个行业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很多公司,但与此同时,行业受到的争议也相当大。任何一个行业,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从梦想开始到梦想实现,其间会经历很多坎坷、烦恼。从实践的角度,P2P这个行业目前面临哪些困惑,应该怎样去解决?  杨一夫:在过去的两年时间,P2P这个行业经历了一个非常快速的发展。这过程中,帮助了非常多高成长人群获得了发展中的资金,也帮助了很多中等富裕家庭,为他们提供了一条可获得稳定回报的投资渠道。  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伴随着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进入了P2P行业,这其中多多少少就有一点泥沙滞留的意思。所以在这个时间点,行业的自律、规范、监管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任何一个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在某一个时间段缺少监管,或者说是缺少规则的。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不能因为监管的缺失,去否定这种创新,否定整个行业。  举例来说,当年的支付宝,或者说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但目前第三方支付发展成为了一个非常大的行业,推动了很多基于互联网去提供服务的行业;再比如电子商务等这样的行业,相当程度上也改变了生活的状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们不能因为现在这个行业缺失监管,就停止创新。  大胆创新的同时,我认为缺少监管并不意味着对这个行业就可以放任不管。随着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资金已经进入到这个行业,如何保障这些资金的安全性,应该是每一个从业机构以及政府共同努力去做的一件事。  我个人认为,现在这个阶段,切实可行的做法就是政府派驻一些研究人员到行业协会里来,时刻保持与行业的沟通,了解行业动态。这样形式的行业协会,是非常了解行业的,也能够时刻与政府互通,把问题及时反馈给政府;具有官方背景的行业协会,也会更有利于获得从业机构的支持,吸引更多机构加入。  在监管行使之前,整个行业应该有多样的创新,而这种创新前提是不触及红线。对于P2P行业而言,这条红线就是不吸储、不放贷、不虚构交易,同业机构都应该去严格遵守这条底线。  尹飞:我们小时候跑步有这样一种经验:枪声一响,你要是还没准备好,起初的几步确实是快,但是容易摔倒。所以我一直在行业里讲,鞋带绑好了再跑。P2P这个行业现在是有点热,初期太热,不一定是好事。在我看来,还有很多同行没有彻底准备好,我们贷帮也在一个准备的过程中。过早追求增长和盈利,还是属于抢跑,不利于长期健康的发展。  现在我们这个新的行业有很多名字,比方说P2P,也有人叫互联网金融等,我个人认为其是小微金融的组成部分。从小微金融和互联网的结合来说,小微金融特别适合于用互联网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小微金融不仅仅指P2P这个行业,小微金融从业者会是非常庞大的。一旦生态链形式,若让政府来监管小微金融,理论上即不必要,时间上也不可行。监管机构没有这么多人力来监管庞大的小微金融机构。现在小贷公司有约6000家,民间中介机构或个人有上百万,政府拿什么来监管它,这个不太可行。  我的观点是,政府在金融的监管上应该抓大放小,目前全社会整个贷款金额约80万亿元,除银行之外的贷款也就10多万亿元,这部分对整个金融行业能有多大的影响?  事实上,P2P行业一直在有效地“被监管”。是什么监管?法律。政府和司法体系是两个概念,P2P行业一直都在依法行事,这是“被监管”。对于整个体系的发展来说,最重要是在司法监管之下,能够有效地减少体系中的虚假信息。  社会、政府和媒体担心这个行业的从业机构骗社会的钱,而我们这些从业机构是怕借款人骗我们。借款人做了一个假信息,然后公司没有审查出来,被骗了,这是我们更害怕的。因此,P2P公司更希望我们这些机构被欺骗以后,能够得到有效的司法方面的帮助,保障从业机构合法的利益。  作为从业机构,在司法的监管下,能够有效的运转,目前有一个概念还没有公开的被提出来讨论,那就是类资本充足率。P2P行业接受借贷双方的委托,管理庞大的信贷资产,而最终承担风险的应该是从业机构。不管从业机构风险技术水平有多高,用什么模式,最终还是要用自有资本来承担这个风险。  银行来承担风险根据的是巴塞尔协议III,其中有一个资本充足率,P2P机构是不是也应该引入类资本充足率的管理?举例而言,自有资本一个亿,最多管理十个亿的信贷资产,以便发生不可控制风险时,公司还有一定的资本来对冲。  “P2P平台的发展是中国民间借贷阳光化平台的希望所在。目前P2P行业的现状是,有像人人贷、贷帮等立志于做有理想、有梦想的平台;也有短期行为的平台。这种行业结构下,如何规范化,应该深入且理性讨论。”&&&& 主持人:对于P2P,目前有两种观点:期望监管和减少监管,这种不同的观点为我们展示了行业的不同侧面和观察角度。若从P2P自身角度出发,监管之外,应有哪些经营原则?  吴志刚:前两天互联网有一个新闻,光大银行在淘宝上卖存款,才几天就卖出了5000万。在这个事情里,我们看到两个和监管有关系的现象:其一,光大银行卖产品的时候给支付宝支付返点,有人质疑是不是高息揽储;其二,购买者不需要到实地去开户,这跟银行要求也有一些差异。这种新的模式产生,监管还触及不到,所以金融的创新肯定先于监管。  回到P2P这个领域,我认为监管的出发点是保护中小投资人的利益;防止系统风险的发生。担保行业也面临过这样一个过程,最早有一个担保自律的组织,后来成立了六部委的联席会,确定在银监会的监管之下。  对于P2P公司,我的基本观点是需要有一些监管。P2P就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其实就好像是一个评级公司,P2P公司对这个业务的信用给出一个定价,这个定价是要在背后有一个经济实力作为支撑的。  在监管之前,P2P公司应该做到公平、透明、高效。高效,就是有实力的P2P公司创造出更有效的模式;透明,就是互联网金融依附于技术,很多技术可以保证透明;公平,我希望我们担保公司能和P2P公司共同找到一条发展的道路。  黄震:P2P平台的发展是中国民间借贷阳光化平台的希望所在。目前P2P行业的现状是,有像人人贷、贷帮等立志于做有理想、有梦想的平台;也有短期行为的平台。这种行业结构下,如何规范化,是应该深入且理性讨论的问题。  关于规范,我认为应该是边发展边规范,在发展中摸索规范。这其中有几种可能,第一种是温州、鄂尔多斯的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以公司的方式引导和规范P2P平台的进入和监管,人人贷已经进入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就是在主动接受监管。  第二种是通过信息服务行业协会来进行规范。对于P2P行业的定性,不能说其是金融机构,因为国家对于这块有严格界定。所以P2P现在作为信息服务平台还是比较准确,倚靠信息服务行业是聪明可行的一种方式。  第三种,成立民间自律组织。这些途径已经基本成型,发挥着监管的一定作用。  主持人:对于整个行业而言,目前有一个共识性问题,即客户资金保障问题。如果不是因为市场性风险,而是因为操作上出现了一些欺诈行为,应该如何规避?  黄震:客户资金的保障,我认为P2P平台最好是不直接过自己的账,采取银行托管的方式。对于投资人来说,应该是比较愿意信任的方式。  吴志刚:目前阶段,在没有法律规范的情况下,只能是靠技术。  杨一夫:一方面,法律在这些问题上应该有一个更严格的规定,避免跑路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银行或者第三方机构对资金进行一个有效的监管、托管也比较重要。  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实践  林洁琛  主持人:  第一财经研究院新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柏亮  嘉宾:  北京大学  金融数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吴岚  东方弘道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执行董事 张逸龙  酷卡无线创始人、CEO  大头无线创始人 马腾  3W咖啡创始人 许单单  “阿里巴巴最近的战略里,首先是平台,第二是数据,第三才是金融。所以阿里已经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指明了一个方向,它把交易的每一个细节都变成数据化。当数据是可控的时候,金融产品可能就会是可控的。”  主持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也有很多不同,什么是互联网金融,是建立于互联网技术上的金融创新,还是建立在端对端的完全网格状的互联网理念上的金融创新?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谈行业的特点,理解这个行业的商业机会。从投资的角度,应该如何来看这个行业,它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何?  张逸龙:金融行业就是信息的行业,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来赚取利润,互联网解决了什么问题?实际解决了信息的扁平化,把所有的信息由原先不对称、由金字塔型转化为信息的扁平化,我认为这个机会是可以去尝试的。  阿里巴巴最近的战略里,首先是平台,第二是数据,第三才是金融。所以阿里已经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指明了一个方向,它把交易的每一个细节都变成数据化。当数据是可控的时候,金融产品可能就会是可控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机会是存在的,互联网把这个商业机会变成模式,我们认为机会大于风险。  我们可以观察到,金融排斥现象为人人贷网络借贷模式提供了市场空间,银行由于服务低端客户的收益与成本不匹配,同时业务线应变较慢,无法高效应对这批人群风险分散化、多样化的业务特性。互联网企业的进入,在技术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去除了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的障碍,不仅作为工具提升交易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与便捷信息流而产生的征信手段的创新,拓宽了金融业服务的目标人群。  同时在中国的个人信用体系还很不完善的今天,个人信用价值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网络小额贷款主要是以个人信用评价为基础的贷款,它的发展同时有助于提高社会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  主持人:酷卡无线做了很多移动工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脱离在线工具,这是一个很新的领域,同时也是一个风险很大的领域,如何从中寻找到它的服务价值和它的商业价值?  马腾:我们做的是信用卡的业务助手。通过这款信用卡业务助手的软件,首先,可以快速查询信用卡账单,是国内第一家完成本地信息的信用卡相关软件。其次,着眼于用户消费这个领域,信用消费占日常消费的比重是越来越大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我们一直关注的是手机信用消费,互联网金融创新对于我来讲是移动互联网的金融创新。从脉络上来看,我们一直要关注的问题,是它的服务对象,从最小的一群人变得越来越大众化,让更多的老百姓去接触到金融服务。  “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中最看好P2P行业,因为这个行业是互联网在金融行业的一个创新。”  主持人:研究小微金融,吴岚老师如何看待像人人贷这样的互联网金融?  吴岚:人人贷创业之初,我觉得他们做这个事情特别有意义,可以推动中国个人信用的发展,可以建立个人金融信用数据,这样的商业模式,对于社会有正面价值,可以积累真实可靠的数据。  今天讨论的应该是小微金融这个概念,这并非是新生事物,但是互联网是创新的,在中国通过互联网来做小微金融是业务的创新和渠道的创新。渠道创新会带来新机会与新风险。未来10年,中国金融多样化和普及化是一种趋势,大企业在现有利益下可能缺乏创新动力。互联网的大量数据和较强时效性之下,如何利用时效性把利益最大化,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主持人:从互联网角度来看,如何为金融提供新的服务和新的模式?  许单单:从互联网研究来看,纯互联网公司已经成功,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也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并不多。互联网可以极大地解决传统行业的信息不对称,它的平台可被快速的扩张,数据可以被快速的存储与快速的分析,新领域用户获取成本低于线下。|||&&&争议P2P聚焦七个核心问题  李钧  P2P信贷是一种独立于正规机构金融体系之外的个体借贷行为。它所形成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信用数据以及运作模式都对金融体制改革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普惠金融的重要方面。  P2P信贷并非只是一种技术形式,而是理念与方式的革新,展现了金融脱媒和互联网的结合在个人端的巨大能量。但另一方面,市场也普遍担忧其中蕴含的风险,尤其是对实践中衍生出一些P2P信贷新形式。  P2P行业的争论颇多,涉及法律性质、商业风险与政策监管多个方面,过去一段时间业界与媒体的争论,主要集中于七个核心问题,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解读。  一、模式之争没有必要  模式之争主要有两类:债权转让模式与传统P2P模式的争论、线上线下模式的争论。  传统P2P模式中,借贷的双方提供信息流通交互、信息价值认定和其他促成交易完成的服务,不实质参与到借贷利益链条之中。借贷双方直接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在实践中,P2P信贷衍生出了“专业放贷人与债权转让结合”的新形式。该形式中的借贷双方不直接签订债权债务合同,而是专业放贷人先行放款给资金需求者,再由专业放贷人将债权转让给投资者(P2P平台为该交易过程提供服务,且与该专业放贷人高度关联)。  债权转让模式能够更好地连接借款者的资金需求和投资者的理财需求,主动地批量化开展业务,而不是被动等待各自匹配,从而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展。它与国内的互联网发展尚未普及到小微金融的目标客户群体息息相关。  因为信用链条的拉长,以及机构与专业放贷人的高度关联性,债权转让的形式受到较多质疑,并被诸多传统P2P机构认为这“并不是P2P,出了风险会影响P2P行业”。其是否P2P并不重要,只要满足社会需求,合理合法、风险可控,即使是另一种模式又有何妨?关键是清晰地认识其中的风险并以此推进监管上的风险监控与管理。  对于监管政策上“一刀切”的担忧是传统P2P机构划清与债权转让形式界线的主要原因。但这又是谁能预料的呢?因为没有监管上的特别分类和法规,真要“一刀切”的话,估计也与是否传统P2P没有关系了。这个行业只有共同规范、合作共赢的可行性,而不存在不同模式的敌我之分,行业共同的敌人是金融诈骗现象。  关于线上线下模式的讨论,没有什么明确法理或实践的边界。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以下方面:销售方式和风控方式是否在线下完成,以及一些法务手续及借贷业务信息是否在网络上完全公开透明。就线下业务而言,销售和风控大量都在线下完成,完整的借贷信息不公开发布。而大量的线下业务出现,也与国内的诚信体系、借贷者信息表达形式以及互联网使用习惯相关。  销售与风控只是技术手段,谈不上是本质性模式之别。线下模式的信息公开程度较低,引发了公众对其法律和商业风险的担忧,才是对其质疑和分类的来源。促进线下模式信贷数据的公开透明机制极有必要,尤其是那些非机构商业机密且涉及公众利益的数据。除此以外,争论线上线下模式区别并无意义,只是机构选择不同而已。  二、中间账户缺乏监管  是首要风险  P2P平台出现跑路和诈骗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中间资金账户缺乏监管,P2P平台拥有中间账户资金的调配权。  中间资金账户的开设是为了交易核实与过账,是P2P平台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中间资金账户普遍处于监管真空状态,资金的调配权仍然在P2P平台手里。若是对时间差和条款没有严格控制,“卷款跑路,挪作他用”等中间账户资金沉淀引起的道德风险是存在的。近期的P2P平台跑路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中间资金账户的监管是极有必要的。通过监管资金流的来源、托管、结算、归属,详细分析信贷活动实际参与各方的作用,以及对中间资金账户进行“专户专款专用”监控,可以避免P2P平台介入非法集资或者商业诈骗的可能性,也利于相关部门进行社会融资统计和监测分析。  目前,P2P平台普遍在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开设中间资金账户,实现中间的转账结算。而资金托管方的普遍态度是允许开户,但不承诺监管,因为涉及监管就意味着“钱少、活多、责任大”。监管部门或许可以考虑指定托管机构对中间资金账户进行专营专管,使平台本身只能查看账户明细,而不能随意调用资金。此外,成立专业的认证机构对独立于P2P平台的资金安全进行认证也可以尝试。  其他的风险还包括信贷风险。较多的P2P网络贷款是信用型的小额贷款。其必须依靠合适的信贷技术,诸如交叉校检和严格指标体系,来弥补财务数据和担保抵押的缺失,从而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国内社会信用环境不成熟,征信体系不完善、不开放,单纯依靠网络来做信用评估难度较大,而线下尽职调查的成本又过高。虽然P2P平台普遍建议客户采用小额分散投资的风险控制方法,但是其风险相较于传统银行模式仍然是不低的(反过来讲,也是其高利率的原因之一)。投资者也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其次是关联风险。对于专业放贷人与债权转让结合的模式来说,其内部业务和机构的关联性复杂,形成了内部循环。从逻辑上讲,若是客户挑选、信用审核、资金结算、债权转让、逾期追偿等行为都是由关联性很强的机构完成,即使在基础债权信息是真实的情况下,关联性引发的譬如虚假增信的道德风险也是存在的。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国内缺乏完善的征信体系及其他第三方专业机构,平台需要承担大量的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的职能,如果平台完全独立于交易之外,反而有可能更不利于投资人的保护。关联性的合理边界还要在实践中探索。  三、非法集资的边界在哪  若是投资人与借款人实际上并没有直接接触,平台跨越中介的定位,先以平台名义从投资人处获得资金(即使只是存放在中间账户),再直接决定投资行为和进行资金支配,甚至挪作他用和非法占有,则有非法集资的嫌疑。资金转移是否先于投资行为的发生是其中判定关键。  专业放贷人与债权转让结合的模式被质疑为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在这个模糊地带,核心问题在于:这些资金流转的行为是否基于已经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是否为一种信息对称的双方认可的价值交换;从相反的角度看,转让双方是否形成新的存款、债务或者股权关系,专业放贷人是否有先获取资金用于放贷再转让债权的行为。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判定“合法债权转让”和“非法吸收资金”的法理边界的重要依据。而对于该行为的核查,进行专业放贷人账户的放贷总额、债权转让总额和流入资金总额的对比,是一种可粗略估计的办法。  若是基于已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双方认可的价值交换,则判定其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未免过于简单粗暴。何况,非法集资的概念往往和“不明确资金用途”以及“非法占有为目的”相关。而在目前对少数相关机构的质疑中,尚未能证明与此两点有关。  在债权转让过程中,P2P机构要极其注意债务人的知情权和协议规范,避免触碰非法集资的红线。P2P机构不应该签订笼统的三方服务合同来使得过程简便和获得更大操作空间,忽略债务人的权利,或者干脆使投资人和借款人处于信息隔离的状态。  四、小贷担保应纳入规范监管  有些P2P平台承诺以自有资金为投资人提供本金(及利息)保障,平台实质参与到了借贷经济利益链条之中。这样的P2P平台已经具有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实质,开展的是小贷担保业务,涉嫌特殊超范围经营。其杠杆比率往往超过担保公司担保额不超过净资本10倍的法定要求,也不接受地方政府指定部门的金融监管。该担保风险仍然在机构内部,没有实现分散和转移。尤其是担保实质和杠杆率不匹配可能引发杠杆风险。高杠杆使其本金保障的可行度存疑,平台承担的风险过大。  保障(赔付)资金的来源是进行担保性质判断的主要根据。目前,P2P平台普遍划拨部分收入到风险储备池用于投资者保护。若其约定赔付金额完全限定于风险储备池的范围内,则并不能认为是担保。但在此情况下,投资者保护机制对风险的承担能力是有限的,责任承担主体不涉及P2P平台本身。机构应当避免含糊其辞的“本金保障”的不当宣传。同时,这笔风险储备金也应该进行账户隔离和对投资人公布。  另一种情况是:P2P平台引入了其他担保机构,但是两者是高关联性的公司。对此不宜进行“一刀切”的法律性质认定和监管举措,应当关注背后的风险实质再进行分类分级处理。&&& 五、债券转让和旁氏骗局没有必然联系  有些人担忧债权转让的模式容易导致庞氏骗局,同时把其与P2P平台的坏账率捆绑在一起。但是三者并无必然联系。  单纯以平台坏账率来判断是否庞氏骗局,是粗糙的和不准确的。若是将专业放贷人(债权出让人)和与其关联的P2P平台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当收益率和风险储备金之和小于其机构运营成本和坏账率时,专业放贷人的经营和机构运营是不具备持续性的,但不能认定为庞氏骗局。当明确投资人的回报并非来自于还款人的还款收益,而来自于虚假债权和债权重复转让形成的现金流时,才能明确其为庞氏骗局。庞氏骗局的核心问题是,不存在真实资产或交易,或者刻意隐瞒债权的风险信息循环转让,而不是出现坏账。  也就是说,只要债权信息并非虚假,同时并未重复转让,即使其多次转让、平台的坏账率偏高,也不会形成庞氏骗局。庞氏骗局是基于流动性形成的风险,与坏账率指标并无直接关系,除非是其刻意向投资者隐瞒债权相关的基础信息。何况,债权已经实质形成(即价值是存在的),并且每个债权的期限和转让次数是有限的,击鼓传花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除非是大量地、持续性地在原始债权信息上造假,而后者在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债权转让可能导致庞氏骗局的担忧来自于专业放贷人账户的流动性压力。对于债权转让模式中的专业放贷人账户来说,由于期限错配和金额错配的存在,专业放贷人账户的流动性压力是很大的。在债权尚未到期的基础上,若是该债权不能被及时转让给下一家,极有可能引发现金流断裂的危险。这要求专业放贷人要有一定的“被强制”在账户里的资金来提供流动性。同时,《合同法》上规定,债权转让过程中不得牟利,也就是说,专业放贷人账户是没有收益来补充资本金的。专业放贷人提供的原始流动性(自有资金)和债权转让(资金流动)速度也就成为了其中的关键。这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一点。  六、行业如何做到自律透明  新兴行业的成熟和健康发展,极大地依赖于行业的透明性、自律性和声誉。P2P信贷行业的自律透明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必要财务数据的透明。行业部分从业者强调其自身平台安全性的同时,却对核心数据尤其是流动性指标和坏账率指标讳莫如深。在不涉及商业机密,但与投资者资金安全相关的数据上,P2P平台及专业放贷人应该及时做出说明。  其二,运营关联性的合理切割。该合理切割包括小贷担保模式中的信贷平台业务和担保业务的切割;债权转让模式中的资产评级业务最好由独立机构来操作等。当然,关联性切割不是理想化、全面化的,要考虑实际操作性。  其三,投资者风险说明工作。对于小额贷款这种金融形式,尤其是在信息不充分对称的情况下,其原本就是相对较高风险的。行业部分从业者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片面地夸大了其安全性是不合适的。P2P平台应该做好投资者风险说明工作,并努力挑选和培养具备风险识别和风险承担能力的合格投资者。  其四,独立意见机构的监督管理。P2P机构应该加强与独立意见机构的合作,包括:1. 中间资金账户监督机构。资金交易结算都通过第三方机构实现,不能使用平台自身账户进行托管结算,平台也不享有中间账户资金的调配权。2. 独立审计机构。定期审计,尤其是对坏账率和流动性指标进行审计,保持信息公开透明。3. 独立律师事务所。定期审计公司法人的状况,检查债权债务关系,抽查留底文件尤其是流转文件,核实相关数目、事项。  其五,行业自律组织与行业标准。首先是业内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尤其是征信信息共享和黑名单公示机制,最好和行业平台形成共享的常态备案机制。其次,应当考虑对授信共享机制形成共识和初步行业标准。再次,成立必要的自律性组织,承担道义监督和警示责任。  七、行业需要怎样的  政策和监管  对于涉及公众利益的金融行为,仅有行业自律是不够的,必须有严格的他律。相关部门也应该研究讨论,确定P2P平台机构性质,确定监管主体、监管内容和监管形式。从监管内容上看,以下方面应该严格审慎。  首先,资金流动性监管,尤其是中间资金账户的监管。其次,建立机构风险评级机制和控制措施。监管部门应该考虑对P2P平台进行机构风险评级,对社会和投资者公布,发布风险警示;同时通过财税政策、资本金要求、风险警示窗口指导和投资者保护政策引导机构进行风险控制。再次,建立行业准入门槛和淘汰制度。目前P2P平台行业的混乱现象主要就是因为其准入门槛和监管制度较为宽松。  另一方面,P2P信贷满足了市场需求,产生了客观的社会效益,是对国内现有金融体制的有效补充,并且有着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意义。相关部门在总体政策思路上仍然应该保持容忍度。当然,这种容忍度的对象和范围是有要求和原则的,不宜一概而论予以整体拒绝或者同样的积极政策。针对高社会效益、低社会风险的P2P平台,政策容忍度或许可以包括如下方面:  其一,谨慎对其进行法律性质判断。尽管部分P2P平台有超范围经营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嫌疑,但政策部门应该更加关注其风险和实际效果,而不是在现有框架内拒绝新形式。同时,可以考虑进行机构性质的合理转化,使各类型的P2P平台成为一种新机构形式或者纳入现有的监管体系,并在监管指标和监管技术上进行革新。  其二,允许有条件使用征信系统。某商业银行向某P2P平台提供客户征信信息被央行上海分行通报批评,责令整改。诚然,征信信息涉及个人隐私,不应当用于商业目的的公开和转卖。但对于P2P信贷来说,其业务主要是涉及信用的,重新对客户进行全面尽职调查成本高,也不尽然准确。而征信准入的风险在于,P2P平台并不受到严格监管,可能会导致客户信用信息非法公开或者用其进行其他非法牟利行为。建议相关部门慎重考虑,建立机构评级机制,允许有条件使用征信信息;放低事前准入限制,严格事后行为监管。  在P2P信贷模式中,其公众化的点对点的信息交互和资金流动,使信息与资金呈现交叉多线条性的特点。广泛的参与者和微小密集的借贷关系构成了另一种形式的“长尾”,能量巨大。在这种信息与资金的广泛散点和网格状互联中,产生了金融监管最需严格审慎的公众化利益问题和资金流监测、宏观调控效果等诸多技术问题,这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监管面临的巨大挑战。  在P2P平台性质的判定和监管确定上的诸多讨论和挣扎,是《放贷人条例》的挣扎,也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焦点。比如,对于专业放贷人和债权转让结合模式的监管,是否需在《放贷人条例》中确定对其金额、期限、次数的要求?比如“信贷影子银行”的形式,如何进行流量监测和监管?核心的原则是既要保持民间金融在阳光化下的活力,又要有充分的监测手段和监管能力。对P2P信贷行业的性质判定和监管是一个技术化工作的开始,也是适应未来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积极尝试。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累计成交量达到了10亿人民币。仅上半年的时间人人贷的成交金额就同比增长了267%。而这种快速成交额的增长,也让人人贷网站在P2P行业中脱颖而出,结合当前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人人贷网站...
尊敬的人人贷用户:您好!人人贷定于日对系统进行升级维护,具体安排如下:1、维护时间:日19:00至10月14日7:00;2、升级维护预计持续12小时,在此期间网...
尊敬的人人贷用户:
人人贷2013年半年报已经公布,内容如下:卷首语、业绩回顾、产品研发与创新、人人贷动态、高管人才引进。
/v_show/id_XNTI1NzgyNjk2.html...
日人人贷携手第一财经日报和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一财经人人贷2013年度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二层隆重举行。  经过最近一段时间不短的股市低迷,互联网...
尊敬的人人贷用户:
两年的共担风雨,两年的相随相伴,人人贷在广大用户的肯定与鼓励中逐渐成长至今日,我们时刻心怀感恩。是日,值此龙年摆尾,新年将至的时刻,人人贷定于...
尊敬的人人贷用户:
人人贷携手第一财经日报和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一财经 人人贷2013年度论坛】即将在北京举行,现面向广大用户开放报名,诚邀您热情参与!...
作者:高谈 日 00:4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P2P网贷该怎么投资呢?风险又该如何控制呢?  成本如何?  P2P网贷的投资成本主要来自于资金进出P2P网贷公司的充值和取...
8月9日,由网贷天眼和第一财经《金融译时代》栏目联合主办的深圳网贷投资人交流会在深圳市科兴科学园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贷帮CEO尹飞、人人聚财CEO许建文和汇通易贷的CEO黄平受邀出席此次大会。而在网贷行...
日人人贷携手第一财经日报和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一财经人人贷2013年度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二层隆重举行。经过最近一段时间不短的股市低迷,互联网金融以其较低的...
贷款金额:
您的称呼:
当天允许申请1次,提交申请后,客服会拨打您的手机,为您免费定制方案
尊敬的用户,恭喜您申请贷款成功!
如果遇到问题,请致电客服400-069-3128
尊敬的用户,很抱歉申请贷款失败!
如有疑问,请致电客服:400-069-3128
400-069-3128
客服电话 7x24小时 金牌服务
下载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借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