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银行打钱别人他不还可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泄露个人信息追究刑事责任还不够
日08:38  来源:
  8月25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专门增加规定,明确提出要追究泄露、窃取、收买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刑事责任。  网络时代之初,人们曾经因为网络的虚拟性而得意地宣称,“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导致了这个社会的高度透明化,我们的房间通过各种电缆或者干脆是无线信号与整个世界相连,你的一举一动都不再具备完全私密的特征,而类似于一场毫不设防的直播。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这样,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走出工业社会迈入信息社会,人们还保持着某种淳朴情怀或者也可以称作粗枝大叶,不加分辨地袒露自我,以至于那些号码、地址、密码之类都成为我们自己给别人留下的记号。从某种角度看的确如此,但这也不算是问题的关键。最要命的问题是,有人为了膨胀的利益在挖空心思地窥视我们,跟踪我们,收集和出卖关于我们的种种记号。然而,作为现代社会最高看护者的法律,却对此无动于衷。  在隐忍和缺席了很久之后,法律终于将要发出它威严的声音。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专门增加的条款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以修改刑法的方式介入个人信息保护,见证了法律对此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是将要兑现的保护力度。因为,在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惩处和威慑方式中,刑罚是最严厉的一种。需要刑法来调整的,一般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法律关系。  应当说,上述规定抓住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要害所在。国家机关和公共服务部门拥有合法合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权力,在我们的生活常识中,没有几个人敢于拒绝这些单位发放的表格,因为拒绝提供个人信息的同时,我们也将失去享受相关权利或服务的机会。公民无从对抗,法律必须干预。1974年美国《隐私权法案》的核心内容,就是对公共机构行使信息采集权的限制,规定信息必须用于既定目的。从我国目前已经披露的一些滥用个人信息案件来看,刑法修正案将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列为犯罪主体是很有针对性的。公共机构对权力的滥用,是公民个人信息被滥用的根源,管束公共权力是保护个人信息的关键。  刑法的出手无疑将为保护个人信息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但这又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答案所在。刑法的威力无与伦比,但它的职能也仅局限于防范、阻止和惩罚犯罪行为。对于尚未触犯刑律的行为,再威严的刑法也无能为力,这也是牛栏无法关猫的道理。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而言,只有情节严重的才视为犯罪予以惩处。与调整其他法律关系一样,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全方位保护需要专门法与刑法的相互配合。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被呼唤了许久,在个人信息保护纳入刑法之后,这部专门法应该没有了继续观望的理由。  作者:周东飞
【来源:】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04/24 10:0604/23 05:3304/18 21:5004/18 08:2503/29 15:3003/25 10:1703/21 17:0303/21 10:05
用户名: 密码:&您好,欢迎您发表评论!和讯网友 您好,欢迎您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和讯注册用户,请先!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我担保别人贷款(农村三户联保),银行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我本人存在银行的钱做了抵押,抵押贷款人所欠的 - 相关问题 - 110网法律咨询
我担保别人贷款(农村三户联保),银行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我本人存在银行的钱做了抵押,抵押贷款人所欠的贷款,我该怎没办
我和我的妹妹都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别人以我们的名义贷了款!我们现在要贷款却贷不了!请问我们该怎么办!如果要起诉该怎么起诉!并且我们的身份证也没丢失或借给别人过!谢谢!
我于2007年用股权证给一个朋友担保向银行贷款10万元,该贷款期限为一年,到期后由于贷款人无能力偿还贷款向银行延期一年,可从08年至10年8月贷款人就一直未付过银行任何本金和利息,我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支付了该笔贷款的全部本金和利息,而现在又根本找不到贷款人,请问我怎样才能追回这笔钱?(当时他只写了一张普通的借条,注明是借股权证一本(金额),时间是半年归还,可由于我们关系比较好以至于第二次和银行续签贷款协议的时候没有让他换借条)我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吗?具体...
我向银行贷款万,做生意因特殊情况,没有能力还清本金和利息,请问接下来银行具体怎么处置拍卖,需要等多久才会拍卖,拍卖前如还能筹款还贷可不可以收回房屋?
我表叔3年前在银行贷款1.5万。我爸是担保人。因无力偿还,导致法院强制执行。并扣除我爸银行账户2.5万。我想请教在法院强制执行期间是否需要通知担保人,在这期间我们没有收到法院银行或者其他部门的任何传唤或者通知,如果执行期间需要通知担保人,那这种情况是否属于法院或者银行部门执行问题,假如以上执行存在问题,我是否可以起诉?
贷款人多次恶意诈骗银行、信用社贷款,担保人无任何益处,其工资账户已被法院查封,是否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是这样的,前几天我去银行贷款,结果被银行告知在说在我身份证名下有过一笔贷款未偿还,我一听都蒙了 因为我本人从来没有贷过这笔款,我的身份证是在07年办下的 ,肯能是在下发身份证得过程中被他人盗用,请问我该怎么办?
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我是担保人家属.贷款时我不知道没签字,问有效没/现在信用要起诉我们.信用社能不能起诉/
我帮人从银行做担保贷款14万,现在到期还款,贷款人却跑了,我该怎么办?(这个担保一共有4个家庭,我是其中一家,我们现在手里也没有其它证据) 还款了我 该怎么来要回我这笔钱啊
我与乙为甲向银行担保借款10万,借款到期甲说不能偿还,但甲有合伙企业一个,占20%份额,每年都盈利,在这时是不是必须有担保人承担偿还责任如欠银行信用钱暂时无法还上,被追究刑事责任,要坐牢吗_百度知道
如欠银行信用钱暂时无法还上,被追究刑事责任,要坐牢吗
提问者采纳
如果本息全部都还清的话不会再有别的麻烦!因为一般情况下,银行都会主动撤诉或者终止执行!但是在法院产生的一些费用还需要被告交纳,比如案件审理费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银行信用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数额不大不会!不要成卡奴了哟!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信用卡透支不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v&&v&&v&&v&&v&&v&&v&&v&&v&&v&&v&&v&
您现在的位置:&&>>&&>>&&>>&消费警示正文
信用卡透支不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 年轻“月光族”甚至已适应了刷信用卡、过“负翁”生活。根据西城法院的统计,从2007年至今,超过550人因逾期拖欠透支款被判偿还。在一般人看来,透支不还顶多被银行起诉还款,罚滞纳金。但记者今日(30日)获悉,北京西城法院今年首次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处一名透支持卡人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这意味着,信用卡透支不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欠款不还不仅是交点滞纳金就能摆平这么简单了。
&&& 信用卡透支不还 “80后”无业青年获缓刑
&&& 22岁的小王几年前申领了一张民生银行信用卡,2006年9月至10月间,他拿着卡在通州区的电器城等地多次透支消费,提取现金5000余元。在银行规定的期限内,小王没有还钱,银行多次向其催收,小王仍然没有偿还。
&&& 在法庭上小王说,他申请完信用卡后就拿着去透支买了部手机,可没想到不久后就丢了工作,突然失去了经济来源。小王觉得透支了信用卡没什么要紧,等什么时候有了工作,手头宽裕了再还也不迟,可没想到,他的行为已经涉嫌刑事犯罪。银行报警后,小王很快被抓。截至案发时,小王拖欠的本金、利息及滞纳金达9000余元。小王的家人赶紧拿出钱退赔,却已经无法撤案。
&&& 法院认为,小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持有信用卡超过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钱款且数额较大,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而判决的罚金就高达2万元。这相当于他透支金额的近4倍。
&&& 恶意透支5000元就能追刑
&&& 在一般人看来,信用卡诈骗应该是犯罪分子冒用别人的银行卡透支消费的行为,而用自己的信用卡透支没有还钱,怎么还能算诈骗?
&&& 承办法官解释说,刑法196条规定了4种信用卡诈骗行为,其中一种就是恶意透支。指的是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单位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而恶意透支5000元以上就属于数额较大,可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两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 法官说,一般情况下,银行都有信用卡还款时间和最低还款额要求,逾期不还银行将催收。如果在银行催收后3个月仍不还钱的,就可以推定其有主观恶意透支的故意。很多人不了解这条法律,只考虑自己手头是不是宽裕,当时有没有能力还,如果不能还就拖着,最多被银行起诉被罚滞纳金,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可能涉嫌犯罪。
&&& “60后”、“70后”透支最严重
&&& 事实上,被公诉诈骗的欠款者还在少数,对于透支不还的持卡人,银行大多采用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记者查看了2007年以来西城法院的信用卡纠纷的统计数据,结果显示,超过550人因逾期不还款被判赔偿。欠款者中最小的20岁,最大的64岁。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占了42%,60年代的人占了31%,也就是说,欠款高发人群并非“80后”,而是年龄在三四十岁的人。从欠款数额看,“80后”本金、滞纳金等欠款总数大多数只有几千元,最少的400元。而“60后”、“70后”的人欠款数额动辄数万元,最高十余万元。
&&& 记者发现,和小王相仿的欠款人真不在少数,透支本金达到5000元、长期没有还款的人超过四成。例如今年26岁的冯某4年前领到了一张信用卡。随后开始刷卡透支,到今年2月,已经透支本息共4万余元。从他欠费的第二个月开始,银行通过电话、信函、上门催收80多次,但冯某一直未还款,拖欠数年。
&&& 记者注意到,95%的欠款者即便被银行告到法院也不到庭应诉,法院一般都是缺席判决银行胜诉。少数一些到庭被告都承认欠款,但因为公司破产等经济问题暂时无力偿还。在这些案例中,60%都经过银行多次催收,且催收的时间都长达一两年以上。
&&& 告民事还是诉刑事 银行说了算
&&& 看了这些统计数据后,法官告诉记者:“从法律上来讲,这些透支本金在5000元以上,经银行多次催收多年不还款的人应该已经够上信用卡诈骗的标准了。”可为什么这些人鲜有被公诉,而都是被民事起诉呢?法官分析说,在这个走刑事还是走民事的问题上,选择权在于银行。银行不报案,公安机关不可能掌握欠款者的情况。这么多人拒不出庭或是找不到,即便银行民事诉讼胜诉,还存在着执行的难题。而公诉的好处是,可以利用公安机关的力量抓捕或是网上通缉。
&&& 在小王的判决中记者发现,小王退赔的钱款有9600元,包含了拖欠的利息和滞纳金,不过,只有5720元透支本金发还给了银行,余款冲抵罚金。法官解释说,刑事判决中,法院基本不考虑拖欠的利息和滞纳金,因此发还给银行的只有透支本金。但是在民事诉讼中,银行索要的利息和滞纳金几乎都能被法院支持,如果欠款者拖欠的数额多、时间长,这笔费用往往是透支本金的一两倍甚至更多。
&&& 资深律师分析认为,走刑事诉讼时间可能较长,再加上不支持滞纳金等费用,因此银行没有大规模报案,但是抓出一两个就有杀一儆百的作用。
&&& 申领信用卡应考虑偿还能力
&&& 律师提示说,信用卡是以个人的信用作为担保的,申请人在申领信用卡时必须评估自己的消费能力和偿还能力,虽然信用卡有刺激消费的作用,但是透支的钱肯定是在一定时间限度内要还的,因此持卡人应该量力而行。尤其是那些工作不稳定的人,更应该慎重透支。
&&& 如果透支后,工作生活突发变故,也应及时和发卡银行取得联系,说明情况。被银行催收后,即便没有能力一次性偿还,也要想办法按照银行最低还款额的要求偿还一部分,挽救自己的信用,避免达到刑事处罚的标准。
上一篇消费警示: 下一篇消费警示:
相关消费警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