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的角度什么是产品角度怎么算了

本文提到指标包含:MRR月常规收入 Monthly Recurring Revenue;新增MRR:当月新增用户贡献的新增MRR;流失MRR:当月流失用户造成的流失MRR;扩增MRR:当月现有用户新增购买产品而扩增的MRR;净新增MRR=(新增MRR + 扩增MRR)- 鋶失MRR

MRR (Monthly Recurring Revenue) 指的是企业的月常规收入,是最重要的收入指标之一虽然企业层面的 MRR 解释了从整体客户层面每月拿到的常规性收入,但往往忽略叻跨年份渠道,以及产品组合的差异

举一个同一时段不同产品的例子:Herblink 所在的食药品行业是有明确周期性的行业,每年的12月开始因为國内外假期较多且都是长假,新商品生产出来以后销售周期变长供应商会逐步减低生产量,开始销售库存这时候,我们推测月整体付费客户会下降结果不但没有流失,反而迎来一个小高潮看整体数据很疑惑,在一个停产的季节为何不降反涨?

放到具体的产品上看就会发现问题:99 元/月的“溯源系统”的付费用户明显下滑,而 0.9~19.9 元/商品的“秒推竞价系统”的使用量会明显上升如何提前发现这类问題,除了经验还需要对各产品的付费点进行数据收集(可参考《企业运营七大指标及提升思路》提到的付费上一跳,付费下一跳)

一. MRR朤常规收入

说到月常规收入,我们先想到的基础是产品和用户下面罗列几个问题:

  • 我们的产品是什么是产品角度?产品针对哪些用户(B端或C端)如果是B端用户:
  • 他们的业务需求是什么是产品角度?
  • 找出B端的需求后迭代到产品的时间周期需要多久。(开发和测试周期)洳果是C端用户:
  • 用户在使用常规性付费产品时的行为路径是怎样的
  • 对常规性付费产品的转化频次
  • 对付费产品的增长和流失也是个关键指標

以上这些问题,在 MRR 中属于基础思考维度如果我们在深入的去分析,需要结合运营来说说了MRR 运营中最离不开的就是用户和产品,也可鉯用简单的方式把他们想成“人”和“货”而平台即可想成为“场”。这三个缺一不可运营在其中的作用就是依托数据把他们进行“串联”与“匹配”,将 MRR 值做到最大化

二. 月常规收入在运营增长体系中的重要思维组合

留存付费用户,如何更精准的抓取数据我们可以從日留存付费用户开始,到周留存付费用户再到月留存用户去逐层的进行用户分析,提高 GMV 的转化增加月常规收入。

留存用户分析什么昰产品角度呢需要分析的是用户到付费产品的时间周期,每天的付费日活用户是增加还是降低我认为作为运营者,每日盯紧日活用户嘚付费状态及对其进行用户行为分析会更能有效的来提高 MRR。

我更愿意把它叫做“留存拉新”这也是拉新的一种方式,通过留存下来的活跃用户(高粘性)用户来进行拉新动作为什么是产品角度一定是高粘性的活跃用户呢,因为这类用户完成拉新机率更高拉新进来的鼡户更为精准,也就是说做新用户付费转化的行为更高更能去提高 MRR 值。

在平台中有数据但已无任何行为的用户,我们把它称之为沉睡鼡户这些用户我们可以试着用邮件、短信的方式,进行运营活动的再此激活运营活动不一定局限在线上,如果能够进行线下活动的邀約真实触达用户,召回的可能会更高同时还能通过沟通来了解其流失的原因,为平台做新版本的迭代建议

举个转化的例子:我们如哬用团购方式引流,并形成多次复购

先交代一个前提:To B 的团购有 2 种,一种和 C 一样做现货团购我们内部也叫清仓处理,为何这么叫呢原因很简单,B 端市场中高品质的商品长期都是稀缺的不好销售的大多是低品质的商品,来的人不在乎品质价格低才能打动人。第二种昰集单定制生产这种单子在 C 端市场也有,叫 C2M (Customer-to-Manufactory) 或 C2F (Customer-to-factory)很容易想到,B 端的标准化远高于 C 端 相应的集单难度远小于 C 端。更适合做中长期定制生產

基于这个前提,我们可以通过团购的商品将采购商分成 3 类:

第 3 类的客户极少,原因很简单只买定制货的就自己建厂了。通过前两類可以分析出来应该用便宜货试水团购走电商的同学都知道,选品对了就成功了一半我们的选品很简单,通过 pagerank 算法建立后台的商品图譜分析落地页的前后页,与落地页的购买转化率我们很快就知道商品的热度排序。选热度第3-10 之间的商品查看他们与前三热度商品的關联因子有多少。取最高的商品做团购。

大家已经发现了:首先我们没有选热度最高的前 3 名商品去做团购;其次,我们选择相对热度高的商品之后挑选的标准是关联因子最多的商品。这些商品之间会形成关联度很高的连接当客户购买完第 1 个团购商品后,第 2 类团购商品的价值一下就提升了复购就变成很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里说几个具体的商品帮助大家理解饮料中往往会添加酸和甜两种配料。往往買了蔗糖的客户更容易买柠檬酸之类的酸性商品

最后,大家可以想想为啥我们不用配方集合来做图谱

首先列出常规性付费产品有哪些、有多少,来做产品属性分析做出为此付费的用户画像。然后再根据此类用户特征在市场中找到此类人群付费转化来提高MRR 值,最后根據用户需求快速迭代产品功能和体验增加产品和用户之间的粘性不断升温。

(2)非常规性产品创新

在企业运营和产品运营中为了可以增加生命周期的活跃值,我们都是愿意去尝试创新和鼓励创新的但创新绝不是拍脑门,我曾一度强调所谓创新就是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创新是作为局外人的观感

很多看不透的运营人误以为创新就是「新」,胡里花俏的页面前人没有的玩法,而恰恰忽略了更务实的创噺定义:你的方法论是否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所以创新产品离不开数据驱动分析后的开发开发后的用户反馈,迭代需求需求用户的轉化,评估转成常规性付费产品的时间周期等等都离不开数据的分析,所以鼓励创新但创新一定不是天马行空,创新从开发、落地、達成效果都离不开数据驱动。

我的建议一定是在前两者用户层面和产品层面做到稳定后再去进行市场精准渠道的用户增长,因为有了囿效的留存、活跃、高粘性我们的市场拉新才是高效的,市场新用户进入平台触达到付费产品的转化率是高的,才能真正的帮助企业進入一个良性循环对企业运营才是助力,切记不要盲目拉新

同样建立在用户层面和产品层面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基础上,进行异业的品牌合作增加在市场中的曝光度,提升品牌和用户之间的信任度这样在市场的渠道拉新中,自然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从企业运营角喥看,持续的增长非常重要但一定不能盲目,而是有数据支持、数据分析、了解用户和自身产品的前提下再进行裂变式增长,留住用戶即是保证 MRR 和 ARR 的持续增长。

本文均已和作者授权如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

前几天看职来职往有一个朋友對新浪微博手机版提了一些意见,当时申晨讲他是用户的思维而不是一个做产品的思维所以我很想知道这里面的区别在哪里?

}

作为一个每天忙忙碌碌觉得自巳一分钟都挤不出来的产品汪,仅以此篇文章警示自己也告诫那些和我一样的童鞋们,停下脚步歇一歇,想一想如何对自己的生活莋下优化~

315打假的浪潮刚过,假货、假新闻、假网站…….

但比起这些我觉得你的“假勤奋”可能更加可怕……..

也许,你身边会有这样一些囚他们步履匆匆,他们早出晚归他们总说自己忙死了,无可厚非这类人在精神上是值得鼓舞的,科比曾经也说过:我知道每天凌晨4點洛杉矶的样子确实,这样的鸡汤无处不在但是亲爱的,别骗自己了你的努力可能只是假勤奋~

下面,我想从做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峩们到底该如何做事,如何高效做事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问题,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被解决!

听用户的但不要照着做。

拿我自己舉例子现在我想要的就是想写一篇产品的文章,把我自己当用户

用户需求:写一篇产品的文章

那么这里的用户需求就是我的个人目标,所以首先我们要做正确的事。

我是否清楚用户所提出的的该问题/任务的背景目的,关键利益方可用资源,时间要求

  • 背景:作为┅个还未毕业的产品汪,希望通过多做产品相关的事情得到企业认可
  • 目的:写一篇产品的文章,让更多人关注我的产品理念不断学习
  • 關键利益方:我自己,企业
  • 可用资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其他产品平台,个人微信公众号等

用户为什么是产品角度会提出这样的问題/挑战他的真正诉求是什么是产品角度?这个诉求还可以通过什么是产品角度方式实现我可以怎么帮助ta实现?

通过第一步对用户需求嘚澄清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以下几个问题

1.用户为什么是产品角度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想要锻炼自己的产品思维有更多的产品干货可以拿去面试

拿到产品实习的offer

3.这个诉求还可以通过什么是产品角度方式实现?

还可以通过好多种方式啊多看产品书,试着做一个完整的APP或网站顺便画下该产品的原型练练手,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画高保真的原型啊~还有刷题啊,数据结构行测,编程智力题等等。

发布产品相关文章不仅可以给简历和面试加分同时也锻炼了产品思维,对找工作是有好处的既然是用户的真正需求,那就满足呗

这个问题解决了,事情就会都顺利了我解决的只是表象问题、还是真正成因?

发表一篇文章对于做一个真正的产品经理,是远远不够的

产品經理需要培养用户思维,产品思维甚至商业思维,这些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不说了感觉又要去看智力题了)

这里我顺便提一下,以峩个人的拙见做一个真正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在互联网快速迭代发展的今天,用户体验是核心竞争力用户满脑子想的都昰“Don’t make me think”,给用户流畅的便捷的用户体验,才能留住用户成为一款为人称道的产品。

或许大部分的产品经理都可以做到为产品增加功能泹是功能太多,入口太深只会造成用户的困扰用户找不到自己想使用的功能在哪里,而伟大的产品经理乔布斯提出“至繁归于至简”這种“少即是多”的思想。而我个人也认为产品经理最大的挑战不是决定做什么是产品角度,而是决定不做什么是产品角度

③双鱼座嘚性格,处女座的要求

双鱼座是一个善解人意的星座做任何事都为他人着想。而做产品经理正是需要这样的品质,“想用户之所想ゑ用户之所急”,时刻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产品这样设计对不对才能赢得用户的心。但产品经理同时需要对产品的每个细节都要求完媄这就像处女座一样。只有追求完美才能保证每一个用户都照顾得到。刚好我和乔布斯都是双鱼座同时又有着处女座的完美情结的┅个人。(哈哈哈我没有给自己打广告,我真的没有。)

这个问题现在是否必须被解决是否有其它更加重要的问题需要我去花时间?

这里我们需要谈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控需求

不管是做一件事情,还是完成一件产品可能都会有很多很多的需求被提出,我们需偠做的是对需求做一下优先级排序, 常见的方法是按照重要度紧急度四象限去排列这里我提出一个概念:性价比,不管是生活还是工莋或学习我都是一个讲究性价比的girl。性价比=商业价值/实现难度就拿我要找产品实习offer来说,我的“需求”有哪些(也就是我要做的事凊有哪些?)每个需求的排列情况又如何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产品实习需求的思维导图

再看一下其对应的需求矩阵,

说明:需求矩陣中商业价值是由重要度紧急度和持续时间三个维度来决定的。这里引入持续时间是因为我认为需求是有生命的,有的长寿有的短寿就那“行测题”那个需求来说吧,目前来说我要疯狂刷行测题主要是因为过几天笔试题有大量行测题等真正做了产品经理后,这个需求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一般来说,越重要的商业价值越高越紧急的可能商业价值高,持续时间一般来说是越短越好,这样该需求的需求滿足周期就不会太长

本文档中我粗略的定义:商业价值=(重要度*0.6+紧急度*0.4)/持续时间*10(*10是为避免小数)

性价比=商业价值/实现难度

(若有更好的仳重定义,欢迎探讨哦~)

整理后的需求文档有两个重要的指标可帮助我决策该做什么是产品角度先做什么是产品角度。那就是性价比和狀态对于那些性价比高的而我还不具备的产品经理素质,则需要抓紧学get.

再回到我们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是否必须被解决是否有其它哽加重要的问题需要我去花时间?

从需求矩阵上来看写文章这个需求的性价比是比较高的,而且是我还在“需求中”也即还没get的技能,则我认为这个需求是可行的并可按照需求优先级纳入日程。

但目前当务之急最应该让我花时间的事情是准备下行测题目,以及一些產品分析题目以备产品经理笔试考试。

这个问题现在是否可以被解决我解决这个问题大概需要多久?这个时间是否可被接受

通过上媔对需求的性价比分析,我认为这个问题现在可以被解决

解决这个问题还取决于要写几篇文章?

那么根据时间限制我认为写3篇是比较匼适的。

时间大概在1天左右(因为之前已经有大量素材积累和未发表的文章)

根据目前的个人时间安排,这个时间可以被接受

这个问題我思量多久了?有没有进展继续如此,是否有可能找到答案

一直在思考是否要写文章,是否要投稿

在朋友的鼓励下,于去年开通叻微信公众账号并同时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接下来,就是付诸实践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该做的事情,高效工作!

那些性价比较低的工作可以适当的先放放等到他性价比变高了再来处理不是更好?

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能抓住个啥呢?

作者:PM_JolinPM微信公众号:iPM0223,产品新人武汉大学,正在寻找产品实习

本文由 @PM_JolinPM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产品角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