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2015年5月5日股票大跌为什么今日大跌2015,16日

1月29日:股市利空再加码 今日会否再暴跌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日 08:22
当日,证监会宣布对12家券商进行了处罚,其中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3家公司被暂停新开融资融券客户信用账户3个月。同时,证监会还明确,证券公司应进一步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得向证券资产低于50万元的客户融资融券。  对于监管层的检查,市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敏感性。虽然监管各方不断表态,只是常规检查。但是1月16日公布的检查结果,还是在19日引发了市场极大的反应。证监会19日晚间紧急澄清稳定市场预期,称监管部门联合打压股市并不属实,处罚12家券商也不宜过度解读。  事实上,融资融券风险已经引起证监会高度重视。证监会主席肖钢近日明确表示,融资融券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融资余额已超过1万亿元,交易杠杆率显著提高,少数证券公司短借长贷问题突出,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隐患,个别信用交易客户高比例持有单一担保证券,信用风险凸显。  他还表示,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监管领域,要重点围绕资产管理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及其他创新业务加强审慎监管,并以落实投资者适当性制度、防范利益输送为重点加强行为监管。  从前一轮检查来看,处罚结果超出市场预期。由于第二波检查针对中小券商,有业内人士预计被处罚的券商可能更多。  “如果真的乱来,该处罚的就要处罚。”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对本报表示,目前融资融券伴随过度借贷,监管层通过检查,对于抗风险能力不足的投资者进行清理,实际是对行业的规范。不过他提出,希望检查更加透明,避免选择性执法,规则公平,有利于减少市场波动。  证监会回应再查两融:例行检查 不宜过分解读  监管层拟下周再次针对券商两融业务开展检查,而这次的检查重点或将集中在中小券商。28日晚,证监会新闻办在对媒体的回应中证实了两融检查,但其亦表示对两融的“再查”属于上次检查的延续,属于“日常监管工作”。  券商两融再度来袭。  1月28日晚,针对券商两融业务再迎监管检查的传闻,证监会新闻办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予以证实。但其同时表示,此次两融检查属于上次检查的延续,为“日常监管工作”。  “1月16日,我会曾向市场通报对45家券商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情况。根据整体安排,近期将对剩余46家公司融资类业务开展现场检查。属日常监管工作,不宜过分解读。”证监会回应称。  “1·19”的A股大跌似乎并未能扭转券商两融业务的增势——仅8天之后,A股的融资余额经历短暂下降后再度“登顶”。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7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已达11245.92万亿,而两融余额亦达11314.39亿元,两个数值均为两融历史单日最高值。  但站于峰值之上,针对A股的两融检查等政策风险信号却再次响起。  1月28日下午,据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称,“监管层将于近日再次启动对两融业务的检查;同时多家银行接获监管层通知要求加强信贷管理,严控流向股市。”  当晚,有券商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监管层拟再次针对券商两融业务开展检查,而这次的检查重点或将集中在中小券商。  分析人士认为,针对两融业务的再度检查及银行资金收紧的可能性,或将对两融、两融收益权转让及伞形信托等融资业务造成新的影响,而这也为A股的短期情绪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  两融检查再度来袭  与A股融资业务有关的利空信号再次袭来。  对于两融再次检查的传闻,1月28日,华东一家中型券商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监管层将对两融业务进行检查,而这次检查的重点可能集中在中小券商。  “是有这个事,检查应从下周开始,大约要持续两个礼拜。”前述券商人士表示,“上次是查大券商,这次检查的重点在中小券商。”  事实上,在证监会上一次宣布两融业务检查及处罚结果的1月16日,其亦曾释放出将对两融进行“再次检查”的信号。  “证监会将适时再次启动对融资融券业务的现场检查,加大现场检查和处罚力度。”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彼时称。  需注意的是,在经历了上一次两融检查结果宣布所造成“1·19”大跌后,两融余额一度“受挫”后,再次升至历史新高。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1·19”大跌当天,沪深两市融资融券规模为10985.3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198.73亿元,环比下降1.78%,创最近18个交易日以来的新低。  但在6个交易日之后的1月27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又增长至11245.92万亿,而融资融券余额亦达11314.39亿元,两个余额值均为历史最高值。  即便如此,仍有部分券商在清理上一轮两融处罚中的逾期债务。而相关人士亦表示,对去年年中监管层拟修订并包含“两融可展期两次”等内容两融新规抱有期待。  “我们也说服客户,对逾期的融资进行清理。”华北一家券商营业部负责人表示,“但因为想把客户留住,很多券商都存在给客户展期的情况,小券商的问题估计更多,但这也间接说明展期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也希望包含可进行展期的两融新规定能尽早落地。”  去年7月,监管层拟对两融交易细则进行修订,原本6个月的两融期限最多可进行两次展期,这意味着两融的最长期限可延伸至18个月,但半年过去,这一交易细则的修订却迟迟未见定论。  此外,针对此前路透社报道“银行接到监管层通知加强信贷管理,严控流向股市”一事,截至记者截稿前,尚未能联系到相关监管部门予以证实。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的银行资金较难以传统信贷、银证投资或委托贷款等渠道流入二级市场,其参与方式主要为两种,一是伞形信托,二是对接两融收益权或以两融收益权为基础资产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下称ABS)。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投资两融收益权的模式可能会受到限制,但其投资该类ABS受到影响的概率则相对较小。  “部分银行将两融收益权算作标准化资产,规避8号文监管,这种擦边球的方式可能会受限。”上海一家大型券商银行业研究员表示,“但ABS应该不会,这是监管层的鼓励方向,项目也变成了备案制,同时也能按照标准化资产核算。”  伞形信托收紧在即?  除券商两融外,可能受到冲击的还包括伞形信托业务。  该业务为银行以自营或理财资金对接信托公司所管理的伞形信托的优先级份额,从中取得由劣后担保的8.2%-8.7%左右的固定收益。  虽然未有消息指监管层对伞形信托业务进行窗口指导,但已有部分银行对该业务采取收紧策略,例如1月27日,光大银行已对其伞形信托配资业务进行调整。  当日,光大银行将伞形新增子单元的配资比例由1:3降至1:2.5,警戒线和平仓线则修改为93%和88%,同时触及平仓线需要在T+1日上午10:30前进行补仓,否则将被强行平仓。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除光大银行外,此前已有部分券商的合作银行对伞形信托的杠杆进行了收缩。  “我们最高时在1:3,后来是1:2.5,大约是一个月前就降到1:2。”北京一家大型券商营业部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但即便是这样,在1·19大跌那天仍有8个伞形(信托)客户出现了爆仓。”  分析人士认为,A股杠杆收紧预期的强化所带来的市场震荡,反而容易放大融资盘的爆仓风险。  “之前的政策对象集中在违规的存量融资和小额的增量融资上,但这样整治导致市场出现了大跌,进而引发部分正常的存量融资出现爆仓。”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师如是称,“目前的趋势是,爆仓的发生可能进一步引起监管层的重视,反而进一步提高其对融资、配资的监管力度。”  但另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伞形信托的准入门槛较高,因而其主要的风险点并非投资者爆仓,而是在该业务的资金来源和结构设计上。  “伞形的问题不在投资者,因为有100万门槛,客户基本被认为是有足够风险承受能力。”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金融分析师认为,“关键的问题是资金和结构,一是(伞形信托的)整体规模没有被披露,二是存在跨行业和监管部门的风险交叉,三是银行代客资金参与,风险暴露的外部性较强。”(编辑巫燕玲)机构称下一批新股批文两日内下发 下周有望申购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1月29日讯,华东某券商投行人士向大智慧通讯社透露,其所在券商的已过会项目,目前已在北京等待批文。据其了解,两天内新股批文将下发。此外,多位业内人士也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目前的确有听说本周会下发下一批新股批文,数量20家左右,新股申购下周有望启动。  某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向大智慧通讯社透露,“从多位投行保代处了解到,本周新股批文很可能下发”,其表示,下一批新股约20家左右,2月初(下周)新股申购将启动。  经济学家宋清辉也向大智慧通讯社表示,考虑到春节等因素,下批新股批文可能最快于本周下发,也就是今明两日,批文数量与上一批类似,20家左右。其表示,2015年第一批新股就证监会就发放了20家批文,发行节奏明显加码,目前监管层通过加快新股发行节奏来抑制时下过热的股市。  据证监会最新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正常审核状态企业基本信息表显示,已通过发审会的企业共41家,其中上交18家,深交所中小板9家,创业板14家。在这41家企业中,最新一批的过会其有上海创力集团、江苏万林现代物流、东兴证券、宁波弘讯科技、江苏力星通用、山东鲁亿通智能电气等多家企业。  发稿:常银玲/古美仪审校:陈金艳   周四人民币即期开报6.2531 再次直接逼近跌停  周四人民币即期开报6.2531,较昨日收盘低开51基点,较今日人民币中间价6.1335偏离1.95%,再次逼近跌停。目前即期汇率有所反弹。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335元,1欧元对人民币6.9426元,100日元对人民币5.2329元,1港元对人民币0.79118元,1英镑对人民币9.3185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8599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5253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4.5520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4.9007元,人民币1元对0.58691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0.9005俄罗斯卢布。  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人民币贬值压力已经加大,但央行仍然维持了汇率中间价的稳定,释放了稳定汇率的信号,现在的情况完全不需要恐慌。   人民币汇率三天两度逼近跌停 外资加速外流  新京报讯(记者白金坤)1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盘中再次逼近2%跌停线,这是三个交易日内人民币二度接近跌停。昨日,美元兑人民币收盘报6.2475,下跌0.07%,前日收于6.2435。  昨日,央行上调人民币中间价82基点,为6.1282。早盘,人民币即期汇率最低触及6.2481,较中间价最大跌幅达1.96%,再次逼近2%的跌停水平,刷新此前最低纪录。  有分析人士称,央行结束下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意味着央行有意控制人民币下跌幅度,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尽管官方意图明显,但是人民币即期汇率依然没有止跌企稳。2014年1月,人民币创下6.04的历史新高后,便踏向逆向贬值之途,迄今累计贬值3.5%。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根本原因只有两个:第一,由于中国重化工业产能过剩,以及房地产泡沫化,导致相当数量的外资外流。第二,中国资本输出,大量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不断加速。  董登新还称,人民币贬值一旦有效突破6.25的临界值,则可能启动一轮阶段性贬值进程,除非央行进行干预性调控。  有市场分析人士称,人民币贬值已打消了近期降息降准的可能。因为贸然降息降准必会促使人民币加速贬值,套利资本加速撤离。人民币贬值后,央行的货币政策会以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的数量工具为主,而不是降息的价格工具。  “人民币贬值会有助于进一步在资本输出阶段推进国际化进程。”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称,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来讲,贸易商习惯于“收硬币付软币”,因而,在以贸易推动国际化阶段人民币需要升值,国内“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意味着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了资本输出阶段,而债务人一般更愿意“以软币负债”。  对于2015年的人民币走势,鲁政委预计,全年将会走出一个“N形”,市场价的最大贬值幅度将测试5%左右的水平。  【相关推荐】  最新股市资讯、市场热点、权威专家帮你选牛股&&&点击进入  央行进行450亿7天期逆回购操作 本周净投放550亿  央行公开市场周四(1月29日)进行4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公开市场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推算,当日回笼50亿元。央行公开市场本周(1月24日-1月30日)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无正回购及央票到期。周二(1月27日)进行了3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并时隔近两年之后重启28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量为300亿元。据此推算,央行本周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550亿元。  国信证券认为,近期央行公开市场的行为表明了货币政策中性的取向。首先,就利率而言,周二推出的28天逆回购高达4.8%,再次确认了央行压低货币市场资金利率的想法有限。其次,7天逆回购持平于上周,意味着短期公开市场利率下调的可能性非常低。根据2013年公开市场逆回购的情况,与SLO操作利率波动较大不同,逆回购利率通常较少变化,预计春节前难以看到逆回购利率的下调。再次,考虑到近期外汇市场出现了美元大幅走强下的人民币贬值,重启的逆回购操作可能也是应对基础货币收缩的对冲型政策,用意不在大幅投放流动性。而1月中旬以来,支撑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的主要是货币政策放松的期待,目前利率债收益率已经回到2014年降息后的低点,此时公开市场传达出的中性取向将使市场承压。   中金点评证监会查两融:对市场情绪和资金层面不利  针对证监会再查两融的消息,中金称:资金层面的消息总能牵动市场神经。证监会在上次处罚部分券商之后,再次检查券商的两融业务,传递出信号,要严查资金的违规入市。我们认为这将对目前的市场情绪不利。查处银行资金违规入市的情况,也同样将对市场情绪和资金层面造成不利影响。  以下为全文:  媒体报道,证监会将在上次处罚部分大券商之后,再次检查券商的融资融券业务。另外,媒体也报道监管层将查处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市的情况。但在这些媒体消息之后,证监会也声明不要过度解读。  我们简单评论如下:  (1)资金层面的消息总能牵动市场神经。证监会在上次处罚部分券商之后,再次检查券商的两融业务,传递出信号,要严查资金的违规入市。我们认为这将对目前的市场情绪不利。查处银行资金违规入市的情况,也同样将对市场情绪和资金层面造成不利影响。  (2)即使没有这些短期的消息,如果政策不出现明显放松,市场在短期也乏力。我们在本周一发表的A股策略周报《夯实基础再出发》中认为,当前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预期较高,而存在货币当局不一定按照市场预期的节奏和方式进行放松的可能性,同时,市场累积涨幅已经接近70%,存在一定的获利了结的压力。再加上外围国际环境动荡,货币贬值此起彼伏,带来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短期风险偏好的下降。  (3)判断中期市场走势,政策动向、改革进程都是下一步值得关注的动向。在外围市场纷纷进行货币贬值的条件下,中国货币当局如何进行选择将尤其引人注目。是货币贬值,还是放松更加注重内需的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其他的货币放松方式,抑或是继续岿然不动?根据我这几天在海外路演根海外投资者沟通的情况,这些选项都有较多人在猜测。今天新加坡货币当局也引导货币大幅贬值,更是加剧了当地投资者对中国货币政策走势的关注。我们认为,关注内需的利率和存准政策有必要进一步的调整已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帮助需求企稳,越晚调整,调整的被动性将越大,而负面效果也将越大。改革的层面上,国企改革、资本市场的改革都是值得关注的主题。只要政策即时根据国内外情况及时适度调整,不犯错误,而改革稳步推进,我们认为中期前进将依然乐观。  方正证券:证监会及时表态意避免消息引发大盘再度出现大幅波动  方正证券:上周一,受两融监管加强的影响市场大幅调整,但随后市场快速消化了该利空带来的影响,融资余额在经历短暂回落之后也再度上行,截止1月27日融资余额为1.12万亿,再创历史新高。昨晚证监会消息及时作出回应称,这是对剩余46家公司融资类业务开展现场检查,属日常监管工作,不宜过分解。证监会的及时表态,意在减缓市场对消息过分敏感,避免消息引发大盘再度出现大幅波动。  华泰证券:同是检查 这次不必草木皆兵  (华泰非银罗毅、陈福、沈娟、王继林,日)  证监会紧急回应,检查两融是日常监管。事件发酵之后,证监会透过新华社表示:近期将对46家公司融资类业务开展现场检查,属日常监管工作,不宜过分解读。  经我们沟通确认,这次检查对象主要是中小券商。1月16日,证监会曾向市场通报对45家券商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情况。处罚对象显示,上述45家券商主要为大中型券商,尤其是市场耳熟能详的龙头,以致市场情绪出现极度恐慌。而这次的46家被查对象,主要是中小券商。  中小券商两融份额较低,不必草木皆兵。两融份额市场集中度极高,其道理很浅显,大中型券商尤其是上市券商拥有资本和客户优势,两融业务能快速做大。数据显示,截至日,91家券商按两融规模排序,前45家券商份额达91%,而后46家占比仅9%。尽管我们无法确认这次被查46家券商的名录,也知道证监会并非一定按规模分批次,但我们判断这次检查对象的份额不足30%。  为证监会更为娴熟的监管艺术点赞。上次检查结果的处理方式令其备受压力,这一次快速回应,表明监管层亦不希望股市出现大幅波动。我们判断,这次检查结果的处理方式亦将更为温和。  再次强调,本次检查是日常监管,如果出现大幅波动,则是买入机会。   新华社:证监会两融检查下半场将启 让股市走得更稳  原标题:证监会两融检查“下半场”将启:规范“杠杆”让股市走得更稳  新华网北京1月28日电(记者赵晓辉)中国证监会28日晚间表示,根据整体安排,在前期对46家证券公司现场检查之后,近期将对剩余46家证券公司融资类业务进行现场检查。这意味着监管层的两融检查将进入“下半场”,此举将进一步规范股市“杠杆”,为股市健康运行护航。  28日,市场传出消息,中国证监会将于近日再次启动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检查。这一消息引发投资者的诸多猜测和担忧。就在一周多前,在证监会通报对券商融资类业务的检查结果和处理决定之后,市场应声下跌,沪指单日跌幅达7.7%。市场担心,此次重启是否意味着证监会对融资融券的监管更加趋紧?  对此,证监会表示,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证券公司共91家,证监会曾于1月16日向市场通报对45家券商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情况,近期将对剩余46家公司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这属于正常的日常监管工作,不宜过分解读。  实际上,早在1月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曾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持续加强融资融券等融资类业务的监管,适时再次启动对融资类业务的现场检查,促进证券公司各项业务规范健康发展。  由于具有“杠杆”功能,融资融券成为此轮股市上涨的重要助力。记者调查发现,支撑本轮股市上涨的巨量资金主要来自个人投资者,而融资融券放大资金效用,在上涨中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证监会数据显示,自2014年7月份以来,融资融券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融资余额已经超过1万亿元,而在本轮行情启动前的4月末这一数字刚刚超过4000亿元。  大量“杠杆”资金的快速涌入对股市的健康发展并无益处,而融资融券余额快速增长的背后暗藏风险。据了解,对于融资融券业务,证券公司一般都有明文规定,要求投资者在开通融资融券时要进行一整天的相关培训,并进行知识测评。但实际上,在很多证券公司的营业部,这些做法都形同虚设,投资者只需要签几个字,几分钟之内便完成了开户手续。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肖钢也特别指出,融资融券规模快速增长,交易杠杆率显著提高,少数证券公司短借长贷问题突出,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隐患,个别信用交易客户高比例持有单一担保证券,信用风险凸显。  正是在此背景下,监管层对融资融券业务进行了持续规范,而即将进行的现场检查是规范两融业务整体部署的一部分,并非新的监管行动。  需要指出的是,只有规范有序,市场才能持续健康运行。监管层的现场检查并不是否定融资融券业务,更不是打压股市,而是让股市的脚步走得更稳。  再查两融暴跌会否重演  楚天金报讯消息人士昨日表示,中国证监会将于近日再次启动对融资融券业务的检查;同时,也有多家银行接获监管层通知,要求加强信贷投向管理,严禁资金流向股市。  昨日大盘低开低走,保险股等领跌,沪指最低逼近3300点。同时,海外A股期货盘中暴跌一度超5%。  昨晚,证监会新闻办紧急回应称:“根据整体安排,近期将对剩余46家公司融资类业务开展现场检查。这属日常监管工作,不宜过分解读。”  1月16日,证监会表示在对45家证券公司的融资业务检查中,发现部分违规问题共警告或处罚了12家券商。沪指次交易日暴跌逾8%,创近八年最大单日跌幅,期指各合约几乎全线跌停。  上述消息人士称,第二轮的“两融”业务检查或将于下周开始,为期两周。“关键还是起到震慑作用。”西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刚表示,“(证监会)想抑制过多资金流向股市,太多生产用、生活用资金往股市里冲,这个也不是监管层愿意看到的事情。”  截至1月23日,两融市场的规模为11188.39亿元,环比扩大了0.04%,其中融资余额11120.2亿元,环比扩大了0.06%,买入与偿还之比为1。融券方面,融券余额为68.2亿元,环比缩小了3.1%,卖出与偿还量之比为0.99。  综合来看,证监会对违规两融业务的监管影响低于市场预期,除了1月19日大跌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融资资金流出之外,后三天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资金净流入,两融总规模继续创下新高。由此可见,投资者做多热情不减,在赚钱效应面前,对两融杠杆风险作出“选择性忽视”。  市场人士指出,上次证监会对多家券商两融业务处罚的市场反应超出预期,证监会随后即对市场做出澄清,以安抚市场,业内人士预计此次处罚力度或将减轻,市场反应也将递减。   3400点“寒气十足” 多重高压下回调风险加剧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了“沪指3400点争夺战”,指出若沪指再度闯关失败,市场人气恐大受影响。昨日沪指小幅低开,尽管盘中一度翻红,但尾盘的大幅跳水,为冲关3400点带来不小压力。而盘后,市场出现诸多利空传闻,如证监会再度重启两融检查,引发市场惶恐。虽然证监会晚间予以澄清,但对A股走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新华富时A50指数昨晚再度巨震,使得今日A股走势更加扑朔迷离。  又一次逼近3400点,又一次遇阻回落。一个月来,沪指三顾3400点而不过,令市场万分纠结。古人有云“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今,面对5年新高3478点,A股陷入苦战,而面临监管“高压”、流动性“干扰”、大象“力竭”,股指短期回调风险逐渐加剧。  政策:高压3400点/  昨日(1月28日),沪指低开震荡上行,盘中一度翻红,但期望中继续震荡上行的场景却以跳水收跌而告终,最终以3305.74点报收,全天下跌1.41%,连续收阴,表现不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打破沪指盘中反弹势头的信息来源于业内风传证监会将再次启动券商两融业务调查,严控资金流向股市。  对此,一不愿具名券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暂时没有收到证监会方面的通知,不过就算是调查,也是因为此前调查是分批检查,再检查只是延续上次调查,不能说是再次启动。”  昨日晚间,这一说法得到了证监会的证实。据新华社消息,证监会新闻办表示,1月16日,证监会曾向市场通报对45家券商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情况。根据整体安排,近期将对剩余46家公司融资类业务开展现场检查。其属于日常监管工作,不宜过分解读。  不过,如今沪指高位震荡,多空双方斗争胶着,一有政策面的风吹草动,都会动摇市场投资信心。  1月16日,当沪指气势如虹逼近3400点时,当日收盘证监会却意外公布了对券商两融业务核查报告。同时,银监会也在控制银行资金通过伞形信托入市。在两大监管机构联袂出台利空的情况下,股指最终出现“1.19”暴跌。  而此前1月8日沪指在冲至3400点一带后的大跌,也是源于证监会核准20余家企业IPO密集发行,史上最凶猛的申购“抽血”令市场产生恐慌。  流动性:人民币贬值资本流出/  在流动性方面,A股也遭遇到人民币贬值带来资本流出的压力。  继1月23日人民币即期汇率大跌222基点后,26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收盘报6.2542,继续大幅贬值254个基点,创2014年6月来新低。盘中最低跌至6.2569,一度逼近中间价的最大波幅2%。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当前人民币有效汇率被持续高估,人民币贬值幅度大致应与美元升值幅度相当,全年至少贬值5%。  瑞银证券指出,如果人民币近期贬值,则A股市场可能承压。海外经验表明,新兴市场上每一轮的本币贬值都伴随着资本流出和股市回调。就行业板块而言,金融和不动产行业受创最深。同时,在更多的债券、信托和房地产债务违约事件正陆续浮出水面的形势下,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担忧情绪可能会有所增强,从而带来暂时性的资本流出。  国元证券宏观分析师郑旻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2014年下半年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热钱是推升股指的一大原因。如今,就在欧元版QE推出之际,市场还没有来得及盘算热钱是否会流入,随即便出现的人民币贬值已经表明了抑制热钱流入的意图。  此外,银行理财去杠杆也将阻碍场外资金疯狂的流入。记者注意到,2015年1月,已有地方证监局叫停了伞形信托,监管层可能担心高杠杆导致系统性风险。  而在上周,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银证转账增加额为3975亿元,减少额为7449亿元,证券市场保证金净流出3474亿元,结束了连续两周的净流入。  大金融低迷指数或回调/  监管层一轮去杠杆的管理后,亢奋后的A股市场日前又恢复了以往常态,尽管没有大金融板块的集体起舞,题材股交替上扬为市场注入活力。昨日,虽然沪指下跌1.41%,但两市仍有近50只个股实现涨停,且没有一只个股跌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两市成交金额正在缩量。  昨日,沪市全天成交金额341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4183亿元锐减700余亿元,减少幅度达到18.34%。若观察近12个交易日不难看出,沪市当日成交金额经常低于4000亿元以下,这一现象在2014年12月鲜有发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沪市2015年1月多次出现成交金额大幅缩量,如1月13日和1月14日两天成交金额连续低于3000亿元,与之前动辄5000亿、6000亿元相比,交投明显降温。  市场人士指出,成交连续缩量与大金融板块集体调整有一定联系,之前证券板块连续上涨,高杠杆刺激下令资金疯狂进场抢筹炒作,这也令成交金额大幅增加,如今,随着证监会的监管,资金开始从证券等板块流出,最终导致交投的减少。  对于短期市场走势,大摩投资分析指出,近期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调控思路依然较为谨慎,短期降息降准的预期逐步减弱,沪指目前向上面临3478点前期四万亿行情的高点阻力,如果没有成交量配合,有效突破的概率较小,短期主板市场预计将以宽幅震荡为主。  从技术面看,目前大盘短期内已经连续出现超涨信号,沪指周线9连阳涨幅高达35%,如此快速的急涨,势必会出现回调,近期股指缩量创新高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两融检查或上演第二季 海外期指已经先行跳水  今日盘后,路透援引消息称,中国证监会将于近日再次启动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检查。多家银行接获监管层通知要求加强信贷管理,严控流向股市。新华富时A50期指随后应声跳水,一度跌幅-5.22%。  28日大盘宽幅震荡,截至收盘,沪指报3305.74点,跌幅1.41%,成交额3415.64亿元。深成指报11354.2点,跌幅1.71%,成交额2649.07亿元。创业板指报1731.41点,跌幅0.70%。板块方面,保险、石油板块跌幅居前。  今日盘后,路透援引消息称,中国证监会将于近日再次启动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检查。多家银行接获监管层通知要求加强信贷管理,严控流向股市。  新华富时A50期指随后应声跳水,一度跌幅-5.22%。该指数是新华富时指数有限公司编制的由中国A股市场市值最大的50家龙头股构成的股票指数,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交易,是国际投资机构唯一可以在海外直接投资以中国股票为标的的指数。  另外,昨日市场传闻银行收紧伞形信托,以光大银行为例,非A级客户配资,原来可做到1:3,现在降到1:2.5;招商银行将1:3杠杆比例的劣后起点,提高到劣后方出资金额1亿起。招商证券肖立强、许荣聪称银行理财去杠杆的传闻属实。  119股灾的惨烈犹在眼前,仅仅过了一周多的时间,历史就将重演了么?119股灾当日,股市暴跌7.7%,创7年最大单日跌幅,股指期货首次跌停,金融股全面跌停。  本轮牛市主要推动力量之一便是融资业务带来的杠杆资金。加杠杆的资金来源大致分为两大类:券商两融和银行资金间接流入。银行端有三大渠道:伞形信托、券商两融受益权质押、委托贷款,其中委托贷款在之前也被监管层调控,券商两融受益权质押总量不大,主要需要关注的就是伞形信托。  关于融资融券  本月16日,证监会对45家证券公司的融资业务检查结束,其中发现部分违规问题,暂停中信、海通、国泰君安新开融资融券账户三个月,并对民生证券和广州证券、招商证券等九家券商采取行政监管措施,证监会发言人还强调不得向证券资产低于50万的客户融资融券。  目前市场上融资融券规模1.10万亿,股票质押融资约0.30万亿,股票收益互换约0.10万亿,银行伞型计划和单一账户融资产品规模保守预计0.50万亿,再考虑到民间融资和P2P资金入市情况,A股杠杆交易资金超过2万亿,交易量占比市场交易量超过37.10%。  从板块上看,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融资余额占整体板块自由流通市值比例分别为8%、5%和4%,占标的板块自由流通市值比例分别为9.1%、10.2%和10%。  从行业上看,融资余额占整体板块自由流通市值排名靠前的分别为国防军工、传媒、非银金融、建筑、有色,占比分别为10.7%、10.1%、9.8%、9.2%和8.5%;  从个股看,融资余额超过100亿元的有10家公司,排名前五的分别为中信证券、中国平安、海通证券、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均超过7%,分别为13.65%、8.33%、8.35%、8.27%、7.8%;融资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排名靠前的前五家公司分别为燃控科技、华新水泥、丰林集团、中鼎股份、三峡新材,占比分别为31.7%、26.1%、25.3%、24.4%和24.2%。  关于伞形信托  去年下半年,随着A股火爆和融资融券业务快速发展,伞形信托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银行渠道的资金通过伞形信托大量输血股市,也是当前监管层较为担心的部分。伞形信托被认为是继融资融券收紧之后第二只未落下来的靴子。杠杆中的流动性牛市,并非监管层希望的一个能够支持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健康牛市。  据了解,伞形信托的杠杆率最高可达1:3,而融资融券的杠杆率多为1:1,伞形信托杠杆率远高于融资融券业务。  在伞形信托中,劣后级一般由实际的顾问投资者担任,其有可能是团队也可能是个人;优先级则来自于银行理财资金,其配资成本在8%~10%之间,融资融券业务成本在8.6%左右。目前,一些比较激进的券商可以将杠杆比例放大到1:4甚至是1:5,这就意味着,通过券商发行资管产品,“劣后”部分资金可以控制最多五倍的银行资金用于A股投资。
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股票为什么行情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