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支付宝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未来的电子钱包 阅读答案-现代文阅读 - 三七考试网
移动支付:未来的电子钱包 阅读答案
移动支付:未来的电子钱包 答案
移动支付:未来的电子钱包
①&2012&年可以说是移动支付的发展元年。这一年,移动支付的三大参与方一一谁民行、银联等金融机构;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等分布在线上、线下的第三方支付商,均加大了在移动支付市场的投入力度。
②&除了今年早些时候建行和银联推出的银联手机支付,农行与银联、中国电信合作的&掌尚钱包&等,近期,招商银行与HTC&也联合推出了搭载有招行&手机钱包&应用的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手机。同时,招行甚至还提出了在未来几年内&消灭信用卡&,&将信用卡功能全面移植到移动终端设备中的战略目标。
&&&&③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NFC)两种。其中,远程支付是指让用户通过手机登录银行网页或者是客户端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中付推出的掌中电商、掌中充值等;近场支付是指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
&&&&④&虽然从定义上来看移动支付很方便,但是,目前移动支付标准还未统一,这给相关的推广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惑。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表示,移动支付发展的瓶颈一直在于标准不统一,单靠新手机和新的支付产品是无法推动移动支付业务向前发展的。
&&&&⑤&除此之外,移动支付的整个支付环节涉及无线运营商、手机制造、银行金融机构和线下商户,其中的利益协调非常困难。移动支付要在中国市场真正发展起来并非易事。
⑥&据手机淘宝透露,目前已经有累计超过1&.&5&亿用户通过手机访问淘宝的服务,手机支付在整体支付量中占到了10&%以上的份额。但这与庞大的支付市场相比依然是杯水车薪。
⑦&招行零售金融总部常务副总裁刘建军称,移动支付的领域跨度很大,产业链也很长,任何一个行业的参与者想单打独斗或大包大榄来完成移动支付都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他表示,任何一个市场都是从1&%到9&%最后到90&%的过程,现在的移动支付是1&%的阶段,下一步就是全产业链运营商、银联、银行、商户一起把移动支付普及开来。
⑧&让人欣慰的是,11&月21&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移动支付工作委员会&在京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指出:&电子支付是支付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而移动支付将对电子支付产生革命性影响。移动支付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契合了行业的诉求,顺应了行业发展的趋势,必将发挥积极作用。&(&2012&年第45&期《计算机世界》&,有删改)
16&.本文以&移动支付:未来的电子钱包&为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
17&.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8&&.第④段中准确、严密概括移动支付优势的一个词语是&&&&&&&&&&&_(1&分)
19&.作者认为移动支付要想在中国发展起来需要做好哪两项工作?(&2&分)
&阅读答案:
16.①点出说明对象&&移动支付。②点明移动支付的功用。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且意对即可得2分。)
17.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移动支付的两种支付方式。(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言之成理即可。2分)
18.方便(1分)
19.①统一支付标准。②协调好支付各环节方的利益。(每点1分,意对即可。2分)
更多移动支付,未来的电子钱包,阅读答案到查看,点击进入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上一篇: 】
【下一篇: 】&img src=&/dceff12e1cf8afeadd76601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dceff12e1cf8afeadd76601_r.jpg&&&b&在我看来,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吸引到的眼球以及参与度,支付宝红包已经成功了一半,但是另一半则存疑,否则,也不会有用户产生这样的疑惑&/b&&br&&br&&blockquote&支付宝新春红包是骗局吗?认识的人没有一个抢到的&/blockquote&&br&&b&支付宝红包应该怎么做,才能看起来不像一个骗局呢?&/b&&br&&br&这就要从运营和推广活动的本质说起了。&br&&br&简而言之,好的运营,实现的目的是「花最少的钱, 办最多的事」。从这个角度看,支付宝红包是非常成功的案例,用3亿元不到的成本,轰炸了朋友圈,刷爆了眼球,制造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在「移动支付」这片兵家必争之地,实现了「吸引新用户」和「增加老用户粘性」两个目的。&br&&br&&b&那它的局限性在哪?&/b&&br&&br&其实这是所有运营都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有限的预算」。支付宝用户数量在2012年12月已经达到了8亿(数据来源:[wikipedia](&a href=&http://zh.wikipedia.org/zh/%E6%94%AF%E4%BB%98%E5%AE%9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支付宝&i class=&icon-external&&&/i&&/a&)),即使这其中只有10%的用户参与抢红包活动,以2月11日当天共3000万的红包总数来看,每人平均只能分到「4毛钱红包」。如果真按每个用户平分4毛钱,估计有些心急的小伙伴连摔手机的心思都有。&br&&br&&b&问题来了:&/b&&br&&b&当「有限的预算」遭遇「庞大的用户基数」,该如何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b&&br&&br&说说我的思路:&br&&br&1. 3亿的预算分成两部分&br&2. 一部分用来产生「高额红包」,数额从2位数到4位数不等,通过算法,派发给「高影响力用户」。&br&3. 另一部分用来产生「小额红包」,数量从几毛到几块不等,随机派发给「普通影响力用户」。&br&&br&高影响力用户,是系统通过算法识别出的,在社交网络上的内容产出者和意见领袖,也是「引爆点」这本书里提到的「Innovators」和「Early Adopters」,见下图。这部分用户得到高额红包后,如果分享到社交网络,会产生比普通影响力用户大得多的传播学效果。也是运营方需要重点对待的用户群体。&br&&br&&img src=&/3005bfa31fdcb91d4a042e_b.jpg& data-rawwidth=&541& data-rawheight=&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1& data-original=&/3005bfa31fdcb91d4a042e_r.jpg&&&br&图片来源:[wikipedia](&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Early_adopt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arly adopt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普通影响力用户,则随机派发小额红包。&br&&br&&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要的就是这个效果。&br&&br&&b&分析到这,另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浮出水面了,如何识别出「高影响力用户」?&/b&&br&&br&在这一块腾讯具有天然优势,因为微信的价值正是背后的「中国社交关系图谱」,通过判断好友数量,原创信息数量,信息被转发数量这三个指标,可以轻松识别出「高影响力用户」。&br&&br&而阿里在这一块却是天然欠缺的。支付宝的价值是背后的「中国交易关系图谱」,但要凭借这张图谱,来识别高影响力用户,难度是相对大的。我能想到的方式,可能更多是通过用户交易行为,判断出「高净值用户」,同时假定「高净值用户」和「高影响力用户」具有较高的重合度,间接识别出「高影响力用户」。&br&&br&阿里早就意识到了短板,甚至在这次支付宝红包的活动中,也试图补齐短板。&br&&br&&b&想到了什么?&/b&&br&&b&对,正是「接龙红包」,下图最后一张的「红包流向」,揭示了阿里的用心。&/b&&br&&img src=&/ae3ff55eae31e234c294d2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ae3ff55eae31e234c294d2_r.jpg&&&br&社交关系图谱,正是阿里所欠缺的,也是腾讯最不想让阿里所拥有的。但是,微信可以禁止支付宝的直接分享,却不能禁止用户分享图片。「接龙红包」,利用微信的渠道,通过图片分享和输入口令的方式,绕开微信的封杀,间接复制了微信的核心财富「中国社交关系图谱」。&br&&br&&b&一句话,「接龙红包」是阿里赤裸裸在挖腾讯墙角。&/b&&br&&br&&b&插一句,阿里和腾讯在各个领域火拼,其实本质上就是&/b&&b&「交易」和&/b&&b&「社交」两个人类基本行为之间的博弈。在这个过程中,BAT三家之一的百度,渐渐被淡忘了。百度&/b&&b&如果&/b&&b&不进击的话,三足鼎立,可能会被两强相争取代。这个速度,可能很快。&/b&&br&&br&&br&「想看更多阿里和腾讯的掐架?点这里」&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微信广告以及所谓的精准投放? &/a&&br&&br&&br&&b&对于那些抢到几毛或者几块红包的小伙伴们,我的建议是,努力成为「高影响力用户」,这样,下一个大红包离你就不远了。更有可能的是,那时,你已经完全不在乎这些红包了。&/b&&br&&br&---&br&转载请注明出处:知乎 @杨大壮&br&我的公众号:hp256 「&b&这是一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公众号&/b&」
在我看来,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吸引到的眼球以及参与度,支付宝红包已经成功了一半,但是另一半则存疑,否则,也不会有用户产生这样的疑惑支付宝新春红包是骗局吗?认识的人没有一个抢到的支付宝红包应该怎么做,才能看起来不像一个骗局呢?这就要从运营和推…
谢邀。工作跟支付结算有些相关,刚好也比较关注这方面。&br&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厘清apple pay的概念,我觉得肯定会有人误以为apple pay是跟支付宝一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br&&br&apple pay是苹果推出的一套利用NFC近场通讯技术,并使用TouchID指纹信息进行身份验证的一整套的支付服务体系,用户只需要把自己的银行卡输入到手机即可完成绑定,支付时用户直接把手机靠近收款终端,用户直接和银行进行对接,apple pay不向商家提供信用卡卡号,也不存储任何的银行卡信息,也就是说,苹果是完全的第三方,只是提供一整套技术实现了结算信息传输。结算环节还是商家、用户、银行之间的事情。&br&&br&&b&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明白了,apple pay提供的是服务支持,而不是建设类似支付宝这类自己管理资金的第三方金融平台,&/b&用个简单的例子说,apple pay就像微软的outlook邮箱服务,你可以自己在上面绑定账户,微软并不介意你在上面绑定QQ邮箱还是绑定163邮箱。&br&apple pay并不是一个自己管理资金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许在互联网金融的想象力方面,这类虚拟银行卡支付并没有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那样,可以沉淀资金玩出更多花样,但是,因为并不像支付宝那样损害银行的收单利益,apple pay得到银行授权概率更大(下文具体说),起码在国内,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既保证银行利益,又能绕过监管。&br&&br&假如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未能接入apple pay,这一套逻辑可以说完全旁路掉了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而是让银行卡直接与商家的收单终端对接,省去了一个中间环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apple pay不和支付宝合作,那么apple pay对银联构成利好,对支付宝构成利空。&br&&br&如果把apple pay理解为是苹果想进军第三方支付行业,向银行收取那么一点手续费,那就把苹果想得太简单了。结合ios8所推出的healthkit、homekit、以及车载系统carplay来看,apple pay可能只是苹果大规模进军线下服务入口的其中一环。想象一下,未来你的信用卡、保存你的健康信息的医院病历、家里的钥匙、家里的影音娱乐电器、车里面的车载系统等等,全都可以通过iphone或者iwatch实现,你还离得开苹果么?&br&&br&有读者可能会提到apple pay的0.15%手续费,其实这个费率本身已经很低,并且这是有谈判余地的,实际上苹果也没正式公开这一费率,也就说明了不同地区会差异对待。&b&在商言商,我们不讨论ZF法规的合理性,&/b&&b&也无需将苹果奉为神坛&/b&,为了获得市场准入许可,apple pay必须也只能跟央行、银联一家家的谈判,费率方面也不例外。也别以为苹果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家伙噢,拿腾讯游戏来说,腾讯游戏长期霸占appstore榜单半劈江山,苹果某些方面的合作、改造是会考虑腾讯的建议的,在执行层面,苹果也经常会登门拜访。 &br&&br&&b&既然说到apple pay提供的是服务,而不是建立一个第三方支付公司,那么,银联银行卡、支付宝对于苹果而言,都不过是服务提供商而已。只不过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可为苹果带来的价值意义有所不同。&/b&&br&&br&&b&apple pay和支付宝合作,最直接的体现是,iPhone可以支持添加支付宝虚拟账户,你用苹果手机买东西的时候,可以使用支付宝账户里面的钱。&/b&&br&&br&对于苹果而言,意味着直接利用了支付宝的庞大用户量,其国内用户超过3亿,支付宝的用户是深度互联网付费用户。之前苹果只能用信用卡支付的操蛋设计在大陆严重水土不服,导致各大应用开发者对苹果生态的支付体系怨声载道。apple pay不仅可以借支付宝快速推广apple pay的线上支付,提高苹果体系的付费率和支付成功率,大幅度改善开发者的生存状态。&br&对于消费者,未来你将可以在appstore使用支付宝支付购买app,可以在ihealh用支付宝挂号等,&b&总之,支付宝是你在apple pay中跟银行卡并行的一个虚拟钱包账户。&/b&&br&此外,基于这个优质的互联网付费用户群体,培养消费者形成使用apple pay线下付费也是非常容易的,比慢慢等待传统用户绑定银行卡要快得多;&br&&br&对于支付宝而言,将来消费者线下消费的时候,可以不用扫码,直接使用apple pay触碰付费,付费流程时间更短、更便利。&br&很重要的还有,因为apple pay的离线付费特性,消费者付费的时候也无需联网。想必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商城顶层、或者地下层消费的时候,因为信号不好,无法完成团购验证或支付宝扫码付款。apple pay之后,支付宝可以没有这个烦恼了,离线付费so easy,这对支付宝的付款体验是极大的提升。&br&&br&当然这对于支付宝不是最重要的,&b&最重要的是获得一个线下支付入口,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都非常迫切的希望能将线下支付入口落地,他们更关注如何能让更多的用户消费,如何获取到更多的“入口”。 &/b& 阿里巴巴和腾讯,目前最关键的一场战役就是“线下+移动支付”,微信和支付宝做为一个支付平台,目标是取代银行卡,以及各种会员卡、充值卡、成为线下通行的标准支付工具。基于这个线下支付,阿里巴巴和腾讯任何一方若能打通线下买家、线下商家、企业等相关方,自身的估值都将再上一个数量级。&br&&br&目前央行并未统一线下支付标准,线下支付标准仍存在很大变数。央行年初宣布暂停二维码支付时的态度是希望银联与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一道,配合央行、支付清算中心等监管部门商讨或制定二维码支付标准。&br&当然,现在说统一线下支付标准还为时尚早,央行并未明确表态支持NFC、还是支持银联二维码标准、或者是支持银联和支付宝、财付通等联合制定的二维码标准。甚至是多套标准并行,都还不好说。&br&&br&年初央行暂停了二维码付款模式是以”安全“为名,因此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公司,会抓住一切机会向“未来的线下支付标准“靠拢。既然央行提到了安全,apple pay是绝佳的避风港,apple pay不保存也不向商户提供任何银行号,支付相关的数据只是通过加密方式保存在手机里,苹果不会存储在苹果的服务器上。即使手机丢失,因为获得手机的人并没有相应的指纹信息,也一样无法盗刷银行卡里的钱财。&br&&b&再加上,apple pay并不损坏银行和商户之间原有的收单分成比例,并且apple pay没有替代银行、第三方支付、银联等任何一方,因此,apple pay绕过央行监管的概率最大。&/b&&br&&br&对于线下支付,考虑到二维码的扫码支付形式此前被ZF发文不建议采用,因此NFC这类近场支付方式未来有可能会成为支付宝和微信抢滩线下支付的重要一环。随着苹果apple pay模式的逐渐清晰,如果没有意外,接下去的一两年,国内的小米、华为、联想或其它有野心介入到线下支付渠道当中的手机厂商,都有可能会在国内大力推动NFC。NFC是目前可以想象得到的,唯一能对当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形成正面抗衡机会的支付市场入场券。&br&&br&&b&其实,即使apple pay和支付宝合作,并不妨碍apple pay继续与银联合作,appple pay不仅需要依附银联的国资背景,以及人行的准入许可,还需要依赖于收款POS终端支持NFC,苹果在国内恐怕没有能力推动收单设备改造,需要依靠银联,所以,将来我们一定能看到apple pay和银联的合作。&/b&&br&&br&猜测未来apple pay还会和微信支付合作,我想苹果会知道这批用户群体有多大。&br&&br&&b&对于苹果而言,apple pay是一项服务体系,不是一个第三方支付公司,因此,苹果会跟国内top3的主流支付平台都形成很好的合作关系。&/b&
谢邀。工作跟支付结算有些相关,刚好也比较关注这方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厘清apple pay的概念,我觉得肯定会有人误以为apple pay是跟支付宝一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apple pay是苹果推出的一套利用NFC近场通讯技术,并使用TouchID指纹信息进行身份…
这个新闻这几天很热,金山毒霸安全中心对这个风险做了简单测试。对网友关心的一些问题作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下面简单介绍下这次测试的结果。&br&&b&&br&&br&先简单说说什么是NFC?&/b&&br&&br&NFC(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交换数据。&br&&br&这个技术由免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由飞利浦半导体(现恩智浦半导体)、诺基亚和索尼共同研制开发,其基础是RFID及互连技术。&br&&br&与我们目前使用较多的蓝牙技术相比,NFC使用更加方便,成本更低,能耗更低,建立连接的速度也更快,只需0.1秒钟。但是NFC的使用距离比蓝牙要短得多,有的只有10CM,传输速率也比蓝牙低许多。&br&&br&NFC可以与蓝牙技术互补,因此在手机、门禁、一卡通、银行卡领域也逐渐被广泛应用。&br&&br&&b&什么样的手机支持?&/b&&br&&br&不是所有手机都具备NFC模块。但是,自从2006年诺基亚推出第一部NFC手机开始,现在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已支持NFC技术。&br&&br&比如,诺基亚Lumia系列、三星Galaxy及Note系列、索尼Xperia系列、HTC One系列以及国内小米手机3、Oppo、魅族等部分手机,均已支持NFC技术。iPhone目前还不支持,但有传言iPhone 6将增加该功能。&br&&br&&b&哪些银行卡可被读取信息?&/b&&br&&br&可被NFC手机读取信息的银行卡均为IC芯片银行卡,传统的磁条卡无法读取。&br&&img src=&/aeb4e117f7b36e994a2c184_b.jpg& data-rawwidth=&1269& data-rawheight=&7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9& data-original=&/aeb4e117f7b36e994a2c184_r.jpg&&&br&图1 NFC功能手机和芯片银行卡&br&&br&卡面有IC卡芯片的银行卡,一般也带有闪付标志。在咖啡厅、餐厅使用这种芯片银行卡结账时只需要将银行卡贴近读卡器,勿须密码即可完成小额支付。&br&&br&测试发现,读取芯片银行卡信息,除了手机需要支持NFC功能,还需要在手机上安装使用相应的软件,比如手机支付宝。&br&&br&&b&可以读取哪些信息?&/b&&br&&br&不同的银行卡可以读取的信息不尽相同,测试了不同银行的多张银行卡,结果如下: &br&&img src=&/254b3f98c183aed5d09a6f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254b3f98c183aed5d09a6f_r.jpg&&&br&图2银行卡读取结果汇总&br&&br&NFC手机可以读取卡号和最近交易记录,不能向外转账。如下图所示,读取信息后,显示可以“开通快捷支付”,但因开通快捷支付只支持实名帐号与银行卡归属同一个人,因而无须担心你的银行卡被别人的帐号绑定。&br&&img src=&/8ebb34b223d73f43d3bf8b4c_b.jpg& data-rawwidth=&738& data-rawheight=&13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8& data-original=&/8ebb34b223d73f43d3bf8b4c_r.jpg&&&br&图3 NFC手机扫描农行卡的结果&br&&img src=&/105abaf7afb5_b.jpg& data-rawwidth=&739& data-rawheight=&13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9& data-original=&/105abaf7afb5_r.jpg&&&br&图4 NFC手机扫描招行卡的结果&br&&img src=&/c717ad08e_b.jpg& data-rawwidth=&739& data-rawheight=&13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9& data-original=&/c717ad08e_r.jpg&&&br&图5 最近10笔交易记录&br&&br&&b&距离要多近能读出?&/b&&br&&br&NFC手机能够读取信息的距离,直接决定了获取银行卡号的难易程度。为了较为直观的测试出NFC读取的可行距离,经过金山毒霸安全中心的轮番测试:&br&&br&首先,银行卡要放在手机背面某特定区域中才能被读取,如下图。现在的智能手机屏幕大部分都很大,而NFC模块很小,卡片离得越近,才越容易读取。&br&&img src=&/05f641e8cb2b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12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05f641e8cb2b_r.jpg&&&br&图6 开始扫描界面&br&&br&&b&测试一,将IC芯片银行卡直接贴在手机背面,读取起来当然最为轻松。&/b&&br&&img src=&/3d58e6af21e52f4e9e3e_b.jpg& data-rawwidth=&685& data-rawheight=&11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5& data-original=&/3d58e6af21e52f4e9e3e_r.jpg&&&br&图7 银行卡贴着手机显示的扫描结果&br&&br&&b&测试二,手机和银行卡中间放置一根圆珠笔,直径大约2cm,手机仍然顺利地读出了信息。&/b&&br&&img src=&/d41bff51dbbde2ea46f44ee2_b.jpg& data-rawwidth=&689& data-rawheight=&10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9& data-original=&/d41bff51dbbde2ea46f44ee2_r.jpg&&&br&图8 垫一支笔后的扫描结果&br&&br&&b&测试三,手机和银行卡中间放一钱包,高约5cm,已经无法读出银行卡信息,对距离要求确实苛刻呀。&/b&&br&&img src=&/237d57b0aafa04fbf029bdd_b.jpg& data-rawwidth=&705& data-rawheight=&15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5& data-original=&/237d57b0aafa04fbf029bdd_r.jpg&&&br&图9 垫一个钱包之后的扫描结果&br&&br&&b&测试四,更贴近真实环境,被陌生手机读取的最大可能发生地是拥挤的地铁或者公交车,那么NFC手机能够读取陌生人裤兜里的银行卡信息吗?&/b&&br&&br&将银行卡塞入钱包放进裤兜里,然后将手机贴到对方裤兜上,测试时变换了多种位置和角度,最后的结果是读取失败。&br&&br&而如果银行卡不放入钱包而直接放在裤兜里(虽然这种可能性较低),NFC手机贴上去,看下图,在变换了几个角度之后,手机是可以读取出信息的!&br&&img src=&/0edc51fdc965dbbbe5fc9e6_b.jpg& data-rawwidth=&769& data-rawheight=&13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9& data-original=&/0edc51fdc965dbbbe5fc9e6_r.jpg&&&br&图10 单张卡放裤兜紧贴着扫描的结果&br&&br&从上面也可以看出,NFC手机读取信息对距离是极其敏感的,超过5cm读出的概率就大大降低,因此只要银行卡在钱包里,被陌生手机读取就已经非常困难了。即使在把人挤成照片的地铁里,陌生手机真要读取你银行卡,需要变换各种位置和角度,其难度比直接偷钱包还要高上不少。因此,网民对此不必过度担忧。&br&&br&&b&存在哪些安全隐患?&/b&&br&&br&如果芯片银行卡被未经授权的人使用NFC手机读取信息,可能导致银行卡号、身份证号、最近10次消费帐单、手机钱包余额被读取。这部分信息属于个人隐私,但这些信息并不能直接导致银行卡资金被盗。&br&&br&还有些人担心一些山寨支付软件或植入病毒的手机程序利用NFC功能读取银行卡信息,只能说理论上有此可能,实际无此必要。CM Security(原金山毒霸)安全实验室上个月监测到数百款山寨网银APP通过网络钓鱼骗取个人信息,攻击者没必要增加盗窃过程的复杂性:除了用软件方法,再要求被攻击者满足必要的硬件条件。&br&&br&当然如果你的IC芯片银行卡落在了你老公(老婆)手里,不需要银行卡密码,TA就能轻松知道你最近的交易纪录,恐怕面临的麻烦也少不了。这方面的隐患十分巨大和复杂,各位想必都深有体会,这里就不多做说明。&br&&br&传统磁条卡是否更安全呢?相反,旧的磁条卡由于更容易被复制,安全性更差一些。&br&&br&&b&安全建议&/b&&br&&br&1.NFC毕竟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的通信方式,虽然比较近,个人信息有被非法获取的可能。金山毒霸安全中心建议持卡人妥善保管好银行卡,勿让银行卡离开自己的视线。&br&&br&2.可以使用比较厚的钱包,把钱包放进安全的书包。&br&&br&3.手机中毒的危害比NFC手机扫描银行卡丢失信息的概率更高,因此手机防病毒相对更重要。
这个新闻这几天很热,金山毒霸安全中心对这个风险做了简单测试。对网友关心的一些问题作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下面简单介绍下这次测试的结果。先简单说说什么是NFC?NFC(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
来自子话题:
&p&谢邀。 &/p&&p&我个人觉得Apple Pay是个很不错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p&&br&&p&支付的三个核心愿景:零风险,零障碍,零费率。&/p&&p&1、零风险&/p&&p&跟钱相关的东西,都离不开风险。我们关注一种新的支付方式的时候,标准比对就是与现金和刷卡的比较。如果安全都无法保证,肯定没人用。&/p&&p&1.1、方案风险&/p&&p&现金的风险在于假钞,刷卡的风险在于盗卡。 Apple Pay是移动支付,本质上是网络支付(无卡支付),主要的风险在于账户盗用。从苹果的方案来看,用的鉴权方式是指纹+设备。这种方式对比现在的主流账号+密码的方式来看,无疑安全度更高一些,盗用的难度也会更大。另外,苹果将这些信息加密保留在了本地而非云端,我觉得从另一个层度上也更为安全(丢失需要攻击设备)。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苹果的方案优于之前出现过的所有的NFC方案。而指纹的方案本身也说明了苹果对支付方案的风险的充分考虑,多达一年的公测方案,为后续的支付风险方案打下了基础。至少,让人感觉很安全。安全感本身比安全更重要。&/p&&p&1.2、账密风险&/p&&p&账户密码的方案在Apple Pay的方案里并不是不存在,所以如何防止类似有iCloud艳照那样的线上支付的风险,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至少,对比Paypal,苹果肯定是没什么优势的。&/p&&p&2、零障碍&/p&&p&2.1、支付障碍&/p&&p&支付宝高管在一次交流上对于支付宝取代传统钱包提了这样一个要求:一次支付在15秒内完成。这个时间,是基于掏出钱包,给钱,找零,放回钱包这样的动作计时得出来的。只有便捷度超过了传统的钱包支付,才会有可能。而现在的NFC方案大多基于小额支付场景,一旦超限,就可能触发密码校验、短信校验等等风控方案;同时,网络环境本身也是特别大的问题,这些都会为带来长于传统支付的时间障碍。从这个程面上来说,由于指纹方案的天然安全性和NFC的可离线化,都会带来很大的优化。这点上,与其他NFC方案最大的区别我觉得是设备-卡和设备-账号的区别。&/p&&p&2.2、识别障碍&/p&&p&对于比现金的防伪识别和刷卡的密码签名识别来说,Apple Pay的识别障碍和难度就要低的多了(或者说完全没有)。NFC之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标准太多,这也是安卓设备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p&&p&2.3、使用障碍&/p&&p&有多少B端场景支持使用,是成败的极大关键。尤其以公共交通、便利店、菜市场等这类高频场景所为关键中的关键。赢高频者得天下。另外,苹果目前的方案是卡-设备,个人感觉略优于现在的卡-第三方支付-设备的方案。少个环节自然多点便利。&/p&&p&3、零成本&/p&&p&3.1、C端成本&/p&&p&现在无论是哪家做支付的,在消费场景下问用户收费的貌似都没有(转账不是消费),所以这里来看大家都一样。如果苹果要问用户收费的话,那。。。&/p&&p&3.2、B端成本&/p&&p&一般的支付接入都是要收手续费的。各个行业、交易规模、风险程度都会构成手续费的不一样。所以对于线下支付,看苹果是立志与做银行与商户中间的服务商,还是自己做支付公司了。这个对于费率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另外NFC的接收设备、网络成本、收银系统的改造成本,对于商户来说都是不小的开支。从这点上来说,苹果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来推动商户做这些事,结合之前的PASSBOOK等O2O方案,还是值得期待的。&/p&&p&3.3、运营成本&/p&&p&整体的风控、支付交易费率等等都是有很高的投入的,不知道苹果的支付是打算做一家收手续费的公司,还是做一家结算现金流的公司。&/p&&p&上面这些成本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商家的接受程度。商家的接受程度某种程度上来说,比风险控制还重要。&/p&&p&4、其他&/p&&p&4.1、在中国大陆市场,苹果和银联、支付宝、微信这样的支付公司的关系其实很有意思。相信如果有合作对接,会对推动更有利。但毕竟在支付这件事上,大家是竞争对手,设备的天然优势,使得最终很有可能现有支付公司都被干掉。狼来了是好是坏,很有意思。&/p&&p&4.2、最终能不能改变现在的支付方式,主要取决于B端和银行的接入度。&/p&
谢邀。 我个人觉得Apple Pay是个很不错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支付的三个核心愿景:零风险,零障碍,零费率。1、零风险跟钱相关的东西,都离不开风险。我们关注一种新的支付方式的时候,标准比对就是与现金和刷卡的比较。如果安全都无法保证,肯定没人用。1.1…
&img data-rawheight=&1440& data-rawwidth=&810& src=&/0bae781fa1f4d534fa99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0& data-original=&/0bae781fa1f4d534fa997_r.jpg&&是时候祭出这张图了。&br&&br&&br&来了来了,你们要的飞机券。&br&&img src=&/08a580faedcd958c7033b3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10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8a580faedcd958c7033b36_r.jpg&&
是时候祭出这张图了。来了来了,你们要的飞机券。
来自子话题:
原因很简单,ApplePay对于苹果来说不是一项业务,而是一种服务。&br&&br&从发布会上苹果所介绍的东西来看,ApplePay是一种将你的信用卡绑定在手机上的协议,然后你可以使用手机来代替信用卡,使用TouchID来代替签名。苹果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获取你的任何信息,更不参与任何资金的流动。至少现在从我看来,ApplePay能惠及信用卡公司,银行,商户,消费者,但是对于苹果公司来说,除了让他们也许能卖出更多iPhone之外没有其他方面的利益。&br&&br&既然苹果不知道你消费了多少钱,在哪消费,买了什么东西,同时苹果又不参与交易的任何一环,所以一个新兴的移动支付手段最让人担心的东西类似资金安全,类似隐私保密,这些问题对于ApplePay来说都不存在了。而苹果又利用其近乎可怕的号召力拉了如此多的商家,让这项服务有了足够多的使用场景。 你说业界会不会看好这个服务?&br&&br&所以,我只关心银联和支付宝什么时候能接入ApplePay?&br&&br&=========19:57更新=========&br&所有的回答里,包括评论里,都把ApplePay这项业务是一项第三方支付业务。&br&我觉得并不是这样啊。&br&&br&首先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苹果在发布会上没有提,那就是线下支持ApplePay商店里的那些nfc设备到底是苹果生产然后投放的,还是苹果提出标准然后像POS机一样由银行投放安装的?&br&&br&由这个问题又引申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ApplePay在支付的时候是直接把账单上传到信用卡公司的结算服务器还是上传到苹果的服务器然后由苹果传递到信用卡公司?&br&&br&根据苹果在发布会上所称的隐私保护,那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应该会是前者,那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如果是前者又如何保证苹果在其中没有后门程序?这一点不仅消费者会打一个问号,苹果的合作商家和银行都要打一个问号。&br&&br&如果这些nfc刷卡设备是由银行主导投放安装的,那苹果基本跟收交易手续费,开展自己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就没有任何关系了。iPhone只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只不过有一个ApplePay的品牌名而已。苹果在这个刷卡消费行为里仅仅扮演一个信用卡信息的载体而已。&br&&br&关于ApplePay所代表的的苹果线下服务战略,请看我的另一个回答:&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移动电子支付方案 Apple Pay 对苹果公司而言是多重要的产品?&/a&
原因很简单,ApplePay对于苹果来说不是一项业务,而是一种服务。从发布会上苹果所介绍的东西来看,ApplePay是一种将你的信用卡绑定在手机上的协议,然后你可以使用手机来代替信用卡,使用TouchID来代替签名。苹果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获取你的任何信息,更不参…
支付宝推出的扫码支付,在全家、711等便利店已经广泛推广使用,最近微信也不不跟随上线了....&br&先不管现在到底使用率几何,因为这肯定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br&先从一个顾客的身份来回答此问题:&br&&br&现在你去买东西:&br&要么给现金:总会遇到翻包找零钱的时候吧?&br&要么刷卡:取出银行卡(或预付费卡)给店员→ 输入密码(部分无密码党省去此步骤)→等待打印机打印小票→拿笔签名,你不觉得这个流程非常复杂吗???&br&要是遇到前面排了几个人,个个都刷卡!再遇上输入密码错......のの.......&br&这时,你只能淡定地望着柜台前杜蕾斯&冈本,假装看口香糖.....&br&&br&&b&再举2个真实的场景:&/b&&br&1.当你发现晚上下班后饥肠辘辘地乘着地铁回家,却发现钱包未带,没有现金,没有银行卡,你连去便利店买个便当都没机会,这时候你拿起手机用扫码支付付款,泪奔的心都有了!&br&2.当你发现你买的商品是¥11.4,尼玛又暗暗不爽口袋又多几个硬币零钱了,这时候,如果用扫码支付,再也没有叮咚作响的硬币~&br&&br&&b&再说一下店员&/b&&br&扫码支付刚推出那段时间,几乎看到不同品牌的便利店都习惯性看一下是否支持支付宝扫码支付,如支持,就会象征性地拿瓶饮料主动告诉前台,用扫码支付,这时候也会借此和前台店员聊聊,得到的回答几乎高度一致:&br&从20几岁的小姑娘到四五十岁的阿姨,都是异常的肯定扫码支付的便捷性!!&br&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所遇到的每个店员&b&脸上真的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b&&br&&b&不用再去找零了,更不用担心收到假币了,而且效率其高!基本上几秒的事情~&/b&&br&&br&而彼时的我,真的满满地感动。&br&这种感动是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难得的满足,虽然扫码支付不是我做的,但是能看着自己所从事的这个互联网行业,同行们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产品,在逐渐地影响着平民大众生活,能够被平民大众所认可、所喜爱!除了感动,我相信也是一种激励,希望自己也能创造几款被平民大众所认可的互联网产品。&br&&br&说到这,答案不得而知~&br&虽然路途坎坷,但被认可、被喜爱,比现在去定义它很有前景更有说服力。&br&&br&共勉~
支付宝推出的扫码支付,在全家、711等便利店已经广泛推广使用,最近微信也不不跟随上线了....先不管现在到底使用率几何,因为这肯定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先从一个顾客的身份来回答此问题:现在你去买东西:要么给现金:总会遇到翻包找零钱的时候吧?要么刷…
前几天和几家手机游戏公司谈合作。大家的意见非常统一,移动支付是目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最大瓶颈,目前移动支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式。与移动互联网产品相关度更高的“远程支付”,也因为各种原因显得萎靡。其原因总结如下:
&br& 1、手机银行,目前市面上经常能看到的也无非就是工、招、建三家。除了招行的页面相对兼容性较好外,另外两家的支付流程几乎可以用坑爹来形容,用户跳出率那不是一般的低。支持的银行种类少,支付流程麻烦,直接影响了用户支付的成功率,也减少了商户的收入,势必也影响了开发者的积极性。
&br& 2、不需要跳转到银行支付界面的支付接口,通常给到第三方公司的都是无磁无密信用卡接口。所谓无磁无密,就是只需要信用卡号,CVV2,有效期便能完成支付。这类支付接口风险尤其大,通常银行会要求支付企业将这类接口应用在实名制的行业里。这对大多数交易都是来自于网购、虚拟货物交易的移动互联网来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br& 3、由于以上原因,目前业内统一的观点是移动支付将来会更流行支付宝“卡通”产品这样的产品形态。持卡人、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三方达成契约关系,持卡人将银行卡扣费授权给第三方支付公司,让其进行扣费。这类支付方式的相对地解决了手机网银和无磁无密接口的问题,但因此带来了安全性问题,前段日子出了个用户手机被偷然后支付宝卡通被消费上千元的事情。便捷和安全是相对的,如何做好风控和技术安全是支付公司未来要面对的课题。
&br& 4、用户需求挖掘不深,这个不仅是对银行,也是对支付公司。前几天和水果忍着中文版的发行公司CEO聊天,讲到用户的支付行为。通常在手机上玩游戏的用户,都是一种绝对的冲动性消费,如果你一板一眼像支付宝的安全支付服务那样起个服务,选个账号,输个支付密码进行支付,用户早就睡觉了。我就是付2毛钱买个小道具,有必要么兄弟。但是在京东客户端进行一笔订单的支付,那就一定是要非常正式的流程,让用户感到“放心,安全”。其实不管是微支付模式还是“正式支付”模式,我们支付公司都必须保证相对的安全,但消费者的诉求会在各个场合不同,我们如果总是提供一套“标准”产品,拒绝进化,那就会眼睁睁地看着用户流失。
&br& 5、环境使然。前面说了支付是移动互联网的瓶颈,那中国特色的“免费”消费心态,低成本山寨文化也直接导致了开发者积极性不强。在IOS的封闭体系下,App Store上所有移动应用除了越狱,用户要玩就要付钱(除非产品本身就是免费的)。但支付公司做不进去,因为苹果要求所有上架产品必须使用苹果指定的支付方式(也是账号绑定信用卡的方式),用户愿意付费,我们干瞪眼。安卓则是免费得一塌糊涂,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基本不是免费你就别玩了。靠着仅有的一点Admob收入,开发者日子很难过,自然也不愿意花大精力在上面(当然还由安卓自身的碎片化问题导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耳熟能详的游戏,版本更新大多是优先IOS,然后才是安卓,因为安卓玩家都是爷,不花钱,还要玩,只能晚些伺候了。
&br&&br& 其实总结下来原因无非就是金融机构跟进力度太小,第三方支付公司重视程度不够,目前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无法理清,本来行业就是互相促进的。到底是先有牛逼应用,还是先有牛逼支付产品,相信半年内大家就有结果了。
前几天和几家手机游戏公司谈合作。大家的意见非常统一,移动支付是目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最大瓶颈,目前移动支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式。与移动互联网产品相关度更高的“远程支付”,也因为各种原因显得萎靡。其原因总结如下: 1、手机银行,目前市面上经常能…
最高票答案很专业,不过略长。我写一个简化版的解释吧。&br&回答主要涉及三个问题:&br&&ol&&li&支付宝和apple pay是不是竞争关系?&br&&/li&&li&合作是否对支付宝的商业机密构成威胁?&br&&/li&&li&合作牵扯到谁的利益?&br&&/li&&/ol&&br&&b&1,支付宝和apple pay是不是竞争关系?&/b&&br&&br&为了直观我画了个图。&br&一个用户去店里买东西,他有以下几种付款选择:&br&&img src=&/72ecec5cf046e_b.jpg& data-rawwidth=&799& data-rawheight=&5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9& data-original=&/72ecec5cf046e_r.jpg&&从右到左:&br&&ul&&li&一开始是&b&现金&/b&;&br&&/li&&li&然后上世纪20年代有人发明了&b&信用卡&/b&,和纸币交易展开了直接竞争;&br&&/li&&li&然后本世纪初,随着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各种&b&数字钱包&/b&诞生,和信用卡、纸币展开了正面竞争;&br&&/li&&li&最后是今年9月随着iPhone6的发布,&b&apple pay&/b&横空出世。&br&&/li&&/ul&&br&表面看起来,四者处于平行竞争的地位,其实不然。&br&右边三者诞生于不同年代,代表不同的支付生态圈,但apple pay不同。apple pay最大的区别在于它&b&没有账户&/b&。它本身并不能完成支付,每次apple pay交易,实际上刷的都是与apple pay绑定的你的信用卡。&br&所以,与其说是一种支付概念,不如说apple pay是&b&各个生态圈的一个统一接口&/b&。你可以把你所有的信用卡都挂到它的名下,而它最温柔之处在于,在有能力整合账户的前提下选择了不整合(作为对比,支付宝也和各大银行、信用卡有合作,但其最终目的是把用户的钱整合到一个统一账户即支付宝账户)。apple pay名下的各个账户分别独立,互不干扰,但在付款时有了统一而优雅的支付体验。于是信用卡组织开心了,纷纷求合体,所以google wallet处处碰壁的合作,apple pay轻易做到了。&br&支付宝们顿时感到鸭梨山大,我这儿还在研究图案和短密哪个安全,app启动时间怎么缩短,你上来直接把签名密码都省了,甚至屏幕都不用解锁,那我还玩个毛?&br&苹果这招确实厉害,互联网大鳄们一夜之间都感受到了危机。&br&&br&等等。&br&&br&不是说苹果手机只是一个接入口么?&br&既然信用卡能抱大腿,我们电子钱包为什么不能参一脚?&br&于是有了下图:&br&&img src=&/aac6be64b95b25fa319d1f_b.jpg& data-rawwidth=&797& data-rawheight=&5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7& data-original=&/aac6be64b95b25fa319d1f_r.jpg&&(注意红箭头处,支付宝和其它信用卡组织地位相同)&br&可以清晰的看出,支付宝无论在哪个平台都将和信用卡死磕到底,而apple pay只是其中一个平台、一个战场而已。所以答案显而易见,它们不是竞争关系。&br&&br&&b&2,合作是否对支付宝的商业机密构成威胁?&/b&&br&&br&&br&答案是不构成威胁。因为即便苹果手机参与了支付,&b&支付宝的所有交易细节依然对苹果屏蔽&/b&。怎么做到的?看一下交易流程就知道了。&br&&br&苹果手机——支付宝账户 绑定流程:(需联网)&br&&ol&&li&你输入支付宝账户密码;&br&&/li&&li&该账户密码被发送到支付宝服务器;(苹果不知情)&br&&/li&&li&服务器生成一个专用代号(token)发给苹果手机;&br&&/li&&li&苹果手机把token写入机内SE芯片。&br&&/li&&/ol&&br&支付流程:(不需联网)&br&&ol&&li&商户NFC终端发出付款请求;&br&&/li&&li&苹果手机进入支付页,向你发出指纹验证请求;(请求访问SE芯片的权限)&br&&/li&&li&你输入指纹;&br&&/li&&li&手机读取SE芯片中的token,发送给商户NFC终端;&br&&/li&&li&终端联网,向支付宝服务器发送交易请求和token;(苹果还是不知情)&br&&/li&&li&服务器解析token,在相应的账户里扣款;&br&&/li&&li&店员从终端得知扣款成功。&br&&/li&&/ol&&br&无论绑定还是支付都没有经过苹果的服务器,&b&苹果得不到支付宝用户的任何信息,对支付宝的商业模式构不成威胁。这是二者合作的最大前提。&/b&&br&&br&综上所述,二者联手在技术和商业上完全没有问题,只要支付宝账户选择成为苹果apple pay体系中的又一张“信用卡”就可以。&br&&br&&b&3,合作牵扯到谁的利益?&/b&&br&&br&假设合作成立,各方的利益变动会导致态度的微妙变化:&br&&ul&&li&&b&支付宝&/b&尽管要给苹果一定的分成,但同时得到更好的支付体验和庞大的用户群,在高端人群中继续狙击竞争对手,也为进军海外铺平了道路;&br&&/li&&li&&b&苹果&/b&最合算,只需要升级一下软件,白白多3亿潜在用户群;&br&&/li&&li&&b&信用卡组织&/b&会很不开心,作为支付宝的竞争对手,本来和apple pay合作好容易在体验上反超电子支付,现在又回到同一起跑线;&br&&/li&&li&&b&小商户&/b&恐怕是最开心的,因为信用卡交易手续费偏高(0.8%~2%),apple pay并不能帮助商家降低这一点;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虽然便宜不少(0.6%左右),但交易体验不好(打开app找到扫描码很慢,网络环境影响交易速度)还附带二维码硬件设备的升级成本。合作以后卖家可以利用apple pay吸引顾客提高竞争力,柜台交易效率提高,账面走支付宝可以降低手续费,原先有NFC终端的商家甚至省去了硬件升级费用,何乐而不为?&br&&/li&&li&&b&大商户&/b&会更加纠结,所谓友敌(frenemy)就是这么相爱相杀的纠结体,大商户当然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一方面他们享受着信用卡、数字钱包、apple pay带来的客源和便利,另一方面他们必须忍受这些公司从自己身上抽走的利润。小商户可以无视这些,因为反正都要被剥削,选择费率更低的就好。但大商户如沃尔玛等其实已经具备一定的行业垄断能力,并不依赖apple pay来招徕顾客,而自身的低利润率使得它们对交易抽成更加敏感,被信用卡体系盘剥了这么多年如今又多了个apple pay(传闻0.15%的抽成目前是银行承担,但最终的买单者显而易见),叫人怎么能忍。与其再引入别家电子钱包不如自力更生,如今痛定思痛的WalMart联合Gap、Rite Aid、CVS和BestBuy一众零售巨头自起炉灶开发CurrentC,以期利用店面优势强行推广自己的支付系统,一劳永逸解决问题。能不能成功现在说还太早,但由于其采取的支付技术和apple pay相比不存在优势,我是觉得推广的成本会非常高。&br&&/li&&/ul&&br&妈蛋我果然是言而无信之人,简化版都写这么多。求不要点赞了。&br&=====插播======&br&今早看到一则新闻:&a href=&/5594198.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支付宝、Apple Pay合作 马云和库克在开玩笑吗?&i class=&icon-external&&&/i&&/a&,我就笑了。&br&这篇新闻只有一处说得对,就是Apple Pay和支付宝合作,银联会不开心,库克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和银联谈合作,可能会有所顾虑。除此之外,从技术、市场、用户等角度,二者互补性极大,合作完全没有问题。
最高票答案很专业,不过略长。我写一个简化版的解释吧。回答主要涉及三个问题:支付宝和apple pay是不是竞争关系?合作是否对支付宝的商业机密构成威胁?合作牵扯到谁的利益?1,支付宝和apple pay是不是竞争关系?为了直观我画了个图。一个用户去店里买东…
&img data-rawheight=&1280& data-rawwidth=&720& src=&/2e2f33eceb204af3cf4cf51cc66e625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2e2f33eceb204af3cf4cf51cc66e625a_r.jpg&&
&p&美帝人人都有信用卡,信用卡都没(法)有密码,而且盗刷的话商家没证据就会被银行强制赔你,每个月还有超详细的excel可以处理的账单,哪一样的体验都比支付宝强多了。&/p&&br&&p&支付宝是踩在天朝那些烂到没人性的银行服务上面才建立起来的。&/p&
美帝人人都有信用卡,信用卡都没(法)有密码,而且盗刷的话商家没证据就会被银行强制赔你,每个月还有超详细的excel可以处理的账单,哪一样的体验都比支付宝强多了。支付宝是踩在天朝那些烂到没人性的银行服务上面才建立起来的。
&p&&b&移动支付主要有用户手持终端、支付服务、商家刷卡终端三大部分组成。 而移动支付的崛起需要银联、运营商、对象企业三者间通过合作共同推动。&/b&&br&&/p&&br&&p&&b&中国移动支付的主要推广阻力:&/b&&/p&&p&&b&政策:&/b&中国的金融管制严格,对发展移动支付阻碍较大。&/p&&p&&b&环境:&/b&中国的连锁业态比较落后,尤其在三四线城市,高度发达的连锁业态是移动支付普及的必要条件。&/p&&p&&b&心态:&/b& 没有开放的心态。在中国,几大巨头都想自己在产业链上下游通吃,摆在银联前面的一个巨大障碍是,银联无法掌握对手机终端的控制,通过终端定制一夜之间将无数的手机上加入支付功能,而运营商也无法像银联那样掌握如此多的POS机商家。&/p&&br&&p&反观日本移动支付领域,啊?为什么参考日本?原因有二:1.日本的移动支付已经&b&高度&/b&发达;2.中国跟日本的大环境比较相似,且都是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参考日本的移动支付之路对中国还是非常有启发的。&/p&&br&&p&&b&日本移动支付方面:&/b&&/p&&p&&b&政策:&/b&日本的金融管制相对宽松,降低了运营商进入门槛。&/p&&p&&b&环境:&/b&&/p&&ol&&li&日元票面币值较大——人们迫切需要一种电子化的支付方式来代替非常不便的现金交易;&br&&/li&&li&日本消费者对信用卡的使用频率不高(历史原因:早期日本的信用卡缺乏循环信用功能,只能采取每月清偿的延期还款方式,这里不进行累述了);&br&&/li&&li&日本连锁业态(全家、罗森、7-11的便利店已垄断了日常零食的大部分)非常发达,为移动支付的普及铺平了道路。&/li&&/ol&&p&&b&心态:&/b& 在利益分成方面,运营商(掌握着手机终端的控制权)只收取发卡方的服务费,而小额支付产生的所有收益均归各大发卡方。&b&运营商推出手机支付并非为了提升自身收入,主要动机为了增强用户粘性。&/b&&br&&/p&&p&&b&硬件:&/b&&/p&&ol&&li&索尼开发的Felica技术已非常成熟,截止2010年底,发卡量已非常大。NTT与大的发卡方联合快速进入小额支付领域。&br&&/li&&li&运营商直接掌握手定制权权力,可快速将Felica支付芯片植入手机中,不到一年就有650W用户支持移动支付功能。&br&&/li&&li&2005年,日本的第二、第三大运营商都推出手机钱包产品,普及度得到更大提升。&/li&&/ol&&p&&b&与银行合作(政策):&/b&&/p&&p&2006年,NTT(日本最大运营商)与三井住友银行合作,可透支消费,手机开始变成了信用卡。&/p&&br&&p&=========================我是分割线============================&/p&&p&&b&在日本,运营商仅控制手持终端(手机);金融机构仅控制商家刷卡终端;全家、东日本铁路公司等商家提供支付服务——分工明确,各自不进入对方领域。 (开放的心态!这,才是精髓)&/b&&br&&/p&&p&不过,中国的环境及政策比日本复杂得多,极有可能出现另一套更适合中国的移动支付模式。无论如何,放开心态+以便捷民众生活为核心驱动力,才是出路。&/p&
移动支付主要有用户手持终端、支付服务、商家刷卡终端三大部分组成。 而移动支付的崛起需要银联、运营商、对象企业三者间通过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移动支付的主要推广阻力:政策:中国的金融管制严格,对发展移动支付阻碍较大。环境:中国的连锁业态比较落后…
刚写了篇文章,直接贴到这儿吧&br&&br&Apple pay的推出,可以说给业界树立了标杆,从此以后,移动支付到底应该什么样子大家应该心里有数了。&br&&br&&b&安全,快捷,可靠是移动支付的基本要求。&/b&采用NFC技术可以解决快捷的问题,之前已经有公司推出过NFC方案,但因为应用环境不成熟始终没有成气候。比如说HTCOne,比如说米3.知乎上有个评价小米NFC功能的帖子说“雷军这招,也就骗骗口袋里只有饭卡的学生”,有点过于刻薄,不过那时候NFC功能的确应用场景不多,使用过程繁琐,对广大用户来说比较鸡肋,所以米4里面,NFC又被拿掉了。&br&&br&&b&其他的手机支付方案,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也满足了便捷的要求,但简单密码的方式的确不够安全。&/b&如果有嗅探程序记录下支付宝密码,要实现转账是很容易的事情。其他的声纹支付等,噱头效果很足,但对大众来说,声纹支付可靠性如何始终存疑。&br&&br&&b&苹果这次推出的Apple pay,并不是简单的一种技术打天下,而是集合了NFC近场通讯技术,TouchID身份验证技术,以及传输加密技术,实现了从银行卡到支付终端机的安全信息传输通道。通过指纹授权,生成相应的支付请求,然后将加密数据通过NFC传送到支付终端,实现了端到端的安全。&/b&&br&&br&在这里苹果宣称,Apple Pay并没有存储任何的银行卡信息,也就是说,苹果是完全的第三方,只是提供一整套技术实现了信息传输。结算,还是商家和用户之间的事情。用户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把银行卡与手机绑定。而相应的数据不会存储在苹果的服务器上(最近的艳照门事件想来也让人们对云端的安全性有了新的认识),而只是通过加密方式保存在手机里。即使手机丢失,因为获得手机的人并没有相应的指纹信息,也一样无法盗刷银行卡里的钱财。用户只需通过findmy iphone远程解除绑定即可消除可能的安全隐患。&br&&br&&b&这一切,离不开Secure Enclave技术的支持。Secure Enclave是苹果自己开发的技术。&/b&据福布斯网站上的这篇文章(&a href=&/sites/quora//what-is-apples-new-secure-enclave-and-why-is-it-importan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hat Is Apple's New Secure Enclave And Why Is It Important?&i class=&icon-external&&&/i&&/a& ),Secure Enclave和ARM的trustZone技术有些渊源。有关SecureEnclave的资料有限,这里基于TrustZone技术做介绍。&br&&br&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br&&br&&b&硬件部分,芯片里分安全区和普通区。&/b&安全区其实是芯片里的一块飞地,与芯片的其他部分是隔离的,通常的操作系统无法对其访问,以保障敏感信息的安全。&b&软件上,当我们需要在支付的时候用到这一块存储的信息的时候,通过手指按压可以确认是否本人操作。如果是,可以获得一个授权,如果不是,将直接拒绝。&/b&&br&&br&这就像一栋楼有10层,来到这个楼的人通过电梯也好,楼梯也好,都能看到这10层。但是这栋楼有一层地下室是完全不可见的,也没有电梯或者楼梯到达这一层。你只能通过一个特殊的窗户与这层楼交换信息,而且这种信息交换是单向的,你给这个窗口一个查询指令,这个窗口返回给你一个结果。能给这个窗口发指令的钥匙不在这栋楼里。这个钥匙也与这栋楼里的其他钥匙完全不同。对iPhone来说,这个钥匙就是指纹。通过指纹,可以发出询问请求。如果请求通过,窗口返给你另一把钥匙。然后用这把钥匙去完成剩余的支付过程。如果请求没有通过,返回一个拒绝。如果手机丢了,这整栋楼都在别人控制之下了,但这个地下室是无法打开的。软件层面的任何嗅探都是无法获取有效信息的。&br&&br&或许有人要问,如果有人暴力打开这个窗户呢?首先这有巨大的成本,然后,如果真有人不计成本暴力打开这个窗户,拿到的也不是一把完整的钥匙,而只是一个半成品,而且这个半成品在用户通过findmy iphone远程擦除以后一点用处没有。苹果通过指纹和SecureEnclave的结合实现了信息安全,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天才的设计。&br&&br&&b&这一整条路径的建立,基本上是现有技术的整合。苹果践行了其一贯的以科技改变生活的理念,兼顾了大众使用方便以及技术保障的安全,可以说是典型的苹果式的创新。这一切,是与苹果软硬件一体化的优势以及在业内巨大的影响力分不开的。&/b&&br&&br&说完了苹果,回头再看看Android阵营。毫无疑问,Google也在移动支付领域发力。早在2011年,Google就推出了GoogleWallet。但事实证明,GoogleWallet发展并不好。主要问题在于,Google只侧重了NFC技术的应用,而没有照顾到生态链上的其他企业,其解决方案过于简单粗暴,不能解决广大用户对安全的担忧。如今,苹果推出了ApplePay,Google也必须要跟上。&br&&br&或许有人会问,苹果有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能把指纹信息存储在SecureEnclave 区域里,Google只提供操作系统,硬件由众多OEM公司来实现,能做到和苹果一样的安全么?&br&&br&这个问题其实不用担心。&br&&br&苹果的iPhone也好,Google阵营的Android手机也好,都是基于ARM的处理器开发的。而ARM好几年前就已经实现了TrustZone技术,现在几乎所有智能手机都支持TrustZone技术,也就是说,每一个手机芯片里其实都有TrustZone专区。只是之前因为生态环境不够成熟,软件支持还不到位,这一块区域一直没有被利用上。随着iPhone5S的推出,越来越多的公司看到了TrustZone的价值,也在努力开发这方面的应用。Google作为Android社区的老大,在这一块必须要做出表率,也只有Google能把TrustZone技术和Android完美结合,最大程度的节省其他厂商的开发成本。&b&我们可以相信,Google很快会推出全套的移动支付方案,以求在这个市场不会落后。&/b&&br&&br&说完Google,再来看国内厂商。事实上,华为前些时候刚刚和支付宝联合推出了支付宝钱包,在其最新发布的产品AscendMate7上可以实现指纹支付。华为的这套方案就是基于trustzone+指纹识别的。可见在这一块国内厂商的步伐也并不慢。随着指纹识别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其他厂商也会积极跟进。不过如果没有Google老大哥的统一号令,各家的用户体验可能各不相同,又会有分裂的问题。让我们拭目以待。&br&&br&昨天的发布会还有一个细节。苹果宣称与Visa/Master/美国运通等信用卡公司合作,并与美国运通,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等银行谈合作内容,用户只需要把自己的银行卡信息输入到手机里,苹果自身并不存储信用卡卡号,在支付过程中全程加密,也不向商家提供信用卡卡号,这一套逻辑可以说完全旁路掉了PayPal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而是让银行卡直接与商家的支付系统对接,省去了一个中间环节,也减少了泄密的风险。对银联来说构成利好,而对支付宝构成利空,因为支付宝并没有自己的发卡系统和收单系统,而银联与线下商家与银行合作多年,是可以订立一整套标准的。不过从商业逻辑上来说,ApplePay是对的。人们不需要中间有多个渠道商,有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直达商家即可。PC互联网时代因为传统厂商的后知后觉,线上支付市场让支付宝等占了先机,到了移动移动互联网时代,PC上传过来的支付方式有些落后了,如今也面临被颠覆的风险。不知道正在进行IPO路演的马云,对此有何感想和对策。&br&&br&感谢苹果,再一次通过创新让业内找到了方向,也将极大的方便我们的生活。科技改变生活,我们都是受益者。&br&&br&&a href=&/people/sir-liao& class=&internal&&sir liao问:&/a&&br&
按文中华为推出类似解决方案,为啥是apple指出了方向?&br&答:华为没有NFC,这是与线下支付系统打通很重要的一块,而且要求线下商家改造现有的系统以支持NFC,这是华为做不到的,它没有足够的影响力。目前华为的这套方案能支持支付宝也是因为线上支付没有这个问题。&br&&br&(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和猜测,臆测和不准确的地方还请包涵)
刚写了篇文章,直接贴到这儿吧Apple pay的推出,可以说给业界树立了标杆,从此以后,移动支付到底应该什么样子大家应该心里有数了。安全,快捷,可靠是移动支付的基本要求。采用NFC技术可以解决快捷的问题,之前已经有公司推出过NFC方案,但因为应用环境不…
作为WP用户都不知道楼上在说什么。。。。是不是很悲伤。。。。
作为WP用户都不知道楼上在说什么。。。。是不是很悲伤。。。。
作为刚入门的智能卡卡商(主做芯片银行卡和SIM卡)的技术顾问,终于有机会在知乎上认真答一下了(小激动中)&br&比较遗憾的是来晚了1天,希望还是能有机会被顶上去,也算是科普下&br&文章没图而且比较长,不过够干,请各位耐心观看&br&&br&在下回答问题前,有必要先解释/定义几个技术名词&br&一方面是避免引起误解,一方面也是普及下概念&br&&br&&b&NFC:&/b&一种通讯技术,其他好几位也有解释,更具体可以看百科或维基(&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F%91%E5%A0%B4%E9%80%9A%E8%A8%8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近場通訊&i class=&icon-external&&&/i&&/a&),我就不重复了&br&&br&&br&&b&银行卡&/b&:&br&银行卡按界面分,可分为&b&磁条卡&/b&和&b&IC卡(芯片卡)&/b&&br&前者卡上只有磁条;后者则可能有磁条,也可能没有 (现在国内银行很少发不带磁条的IC卡,因为他们知道推广芯片卡那么多年过去了,还是只有少部分POS机支持IC卡)&br&&br&对芯片再细分,可分为接触式,非接触式和双界面的&br&&b&接触式&/b&顾名思义就是只支持接触式交易,交易时卡要插到POS机里&br&&b&非接触式&/b&则只支持非接触式交易,交易时卡放在POS机上。通常非接触式的IC是埋在卡里的,表面上看不出。&br&除了一些异型卡(例:金穗QQ联名IC信用卡的&b&附属卡&/b&—&a href=&/cn/CreditCard/ProductsRec/CardIntro/04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卡片介绍_中国农业银行&i class=&icon-external&&&/i&&/a&)之外,我尚未听说有银行推出过纯非接触式IC卡,如有消息灵通的,麻烦告知下&br&按照 《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后文简称PBOC规范) 中的规定,其中非接触式界面工作在13.56MHz波段,和NFC规范中的一致&br&&b&双界面&/b&说明这个IC同时支持基于上述两种界面&br&&br&所以,只有银行卡是支持非接触交易的IC卡时,其才有可能被NFC终端读取到卡内信息&br&&br&乘此机会也宣传一下,磁条卡由于卡内信息不加密,所以会&b&很轻易&/b&被复制,而造成持卡人的损失。&br&比如:&a href=&.cn/money/bank/bank_card/.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马来西亚和泰国盗刷频发 磁条卡最好换成芯片卡&i class=&icon-external&&&/i&&/a&&br&针对这种情况,人民银行很早就在推广IC卡了:&a href=&http://www./date1/page1085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银行卡7月起进入芯时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接着解释名词……&br&&br&&b&电子钱包&/b&&br&&b&引用2010版PBOC规范的定义&/b&&br&一种为方便持卡人小额消费而设计的金融IC卡&b&应用&/b&。它支持圈存、消费等交易。消费不支持个人识&br&别码(PIN)保护&br&&br&&b&电子存折&/b&&br&&b&同样&/b&&b&引用2010版PBOC规范的定义&/b&&br&一种为持卡人进行消费、取现等交易而设计的支持个人识别码(PIN)保护的金融IC卡&b&应用&/b&。它支&br&持圈存、圈提、消费和取现等交易&br&&br&上面的PIN指密码&br&这里的&b&应用&/b&,可以理解成手机里的app&br&因为种种原因,&b&在最新的PBOC规范中已经被废止了&/b&&b&这两种应用&/b&。实际则仍有一些小额消费会通过这两种应用来实现。事实上,最近发行的大多数IC银行卡中的&b&金融应用&/b&,遵行的还是2010版的规范&br&&br&至于&b&金融应用&/b&,可以理解成手机里系统自带的,最基础的短信/电话app&br&标准/快速借贷记交易都会通过金融应用来实现&br&&br&&b&电子现金 (&/b&终于说到重点了)&br&&b&引用2013版PBOC规范的定义&/b&&br&基于借记/贷记应用上实现的小额支付功能&br&&br&这种功能不依赖某种特定的界面,所以既支持接触式界面,也可以非接触式界面&br&同时其也不依赖某种特定的交易方式,即可以联机交易,也可以脱机交易&br&同时其也不依赖某种特定的认证方式,即可以要求输密码,也可以不输密码&br&虽说如此,通常为了方便花钱才用的电子现金,所以使用场景大都是 非接触+脱机交易+不输密码&br&&br&PBOC规范规定了电子现金的一些特性:&br&&b&电子现金的&/b&余额和交易日志保留在卡片中&br&&b&注意:银行帐号(或称主帐号)&/b& 的密码和余额存储在银行后台&br&&br&PBOC规范还有这么一条:(引用自2013版PBOC规范第13章A.3.4)&br&&b&任何终端可以实现余额与交易日志显示功能,但对POS终端,这些功能不作强制要求&br&&/b&&br&&br&&br&银行在规范外还制定了一些限制:&br&&b&不记名、不挂失、不计息、不取现&/b&&br&&b&余额上限1000元&/b&&br&&br&如果你在银行卡或者POS机上看到“闪付”或&QuickPass&的logo,那就说明其支持电子现金功能,&br&顺便,宁波市民卡的各种小额消费、以及中移动联合浦发推的SIM卡刷地铁,都是通过电子现金来实现的&br&&br&&b&手机钱包&/b&&br&我知道的手机钱包都是通过在SIM卡*中装入金融应用(&b&用到其电子现金应用&/b&)*,同时利用NFC作为界面来实现的,但也不排除某些地方用电子钱包的可能性&br&*我不确定卡上是否会印logo&br&&br&&br&&br&&br&好了,说完这些,终于可以开始答题了:&br&&br&&b&不需要密码,手机真的能读取银行卡信息吗?&/b&&br&&&是的,前提是该银行卡是一张IC卡,且支持非接触界面&br&此时能读取到一些信息,比如:&br&持卡人姓名,持卡人证件类型,持卡人证件号码,银行卡号,卡有效期,电子现金余额,电子现金交易日志等
(这些都是标准金融应用中未加密的信息)&br&&br&&b&这是怎么实现的?&/b&&br&&&通过合法的终端(读卡器)和软件即可实现&br&&br&&b&会威胁我的资金安全吗?&/b&&br&&&&br&1. 如果你没用电子现金功能:不会,因为读不到主账户的余额或密码&br&2. 如果用了电子现金功能:可能性微乎其微&br&因为电子现金的交易过程是先扣款后验证,所以未通过银联认证的POS机/读卡器也能扣卡片上余额 (测试时我们通常只扣1分钱),但这&b&只能用来恶作剧&/b&,未通过银联认证的机器是没办法&b&成功交易&/b&的&br&另外对某些心存幻想的人补充一句,圈存(充值)就别想了,除非你知道该银行的根密钥&br&&br&&b&需要注意些什么?&/b&&br&&&除非你很在乎自己的姓名和证件号码被人知道,否则没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br&&br&&b&有所谓专家认为,NFC手机有可能成为黑客的“提款机”&/b&&br&&&不排除某些人可以搞到支持电子现金的POS机,又正好遇上一个用电子现金的持卡人,最后他们还紧紧地贴在了一起,想想就那啥= =&br&另外说实在的,用这种方式获利,对黑客简直是一种侮辱&br&&br&&b&也有分析认为,手机只有紧贴着银行卡才能读出有限的卡内信息,也并不能进行转账操作,因此风险并不大,网民不必过分担心&/b&&br&&&风险何止不大,是几乎为0&br&&br&总结:&br&方便和风险是对立的,总要权衡取舍一个,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更多人会倾向于方便这一侧&br&手机支付宝就是很好的例子,其实其体系没有IC卡安全,但因为容易推广(不需要铺POS啊),大家接受得非常快&br&&br&&br&PS:&br&以防万一的自问自答:&br&李铁军回复的图里,不是只能读到部分,甚至无法读取持卡人信息,为什么你说可以?&br&&&用的软件不一样的原因吧,我用公司自己开发的软件,试了下自己的信用卡,我上面说的那些公开信息都能被读到&br&&br&有人谈到校园卡,关于校园卡也补充点信息:&br&如果是银行和校园的&b&联名卡&/b&,那可以下面有这些技术方案:&br&1. 卡上仅有标准的金融应用,用电子现金实现小额消费 (业务流程有缺陷,因为万一掉了卡,没办法很快补卡,也没办法搞通用的备用卡。毕竟是银行卡)&br&2. 卡上有标准金融应用和校园应用或电子钱包应用,后者应于实现非金融功能&br&3. 卡上有标准金融应用和M1模块(M1用来做实现门禁,也可以用来做小额消费的身份识别,后台扣款。)&br&4. 卡上有标准金融应用+校园应用/电子钱包应用+M1 (这个比较蛋疼,如果没有复杂的系统升级历史,没人会这么干)&br&如果不是联名卡,实现的方案就更多了,不过考虑到成本应该会用M1卡,毕竟技术很成熟&br&&br&最后,发现搞不清电子钱包和电子现金的人还真不少,说什么好呢……&br&好吧,是规范写得不好,非得搞这么两个字面意思超级接近的东西来混淆大家,真是太可恶了!
作为刚入门的智能卡卡商(主做芯片银行卡和SIM卡)的技术顾问,终于有机会在知乎上认真答一下了(小激动中)比较遗憾的是来晚了1天,希望还是能有机会被顶上去,也算是科普下文章没图而且比较长,不过够干,请各位耐心观看在下回答问题前,有必要先解释/定义几…
&img data-rawheight=&2048& data-rawwidth=&1536& src=&/8feba9950e7fffe0cf0f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8feba9950e7fffe0cf0f7_r.jpg&&&img data-rawheight=&2048& data-rawwidth=&1536& src=&/8c4bcda6dc2f55d4c2767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8c4bcda6dc2f55d4c27670_r.jpg&&待补充。在跟朋友吃饭。&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吃完饭回家了。简单说一下关于Apple Pay&br&Apple Pay是在iOS 8.1里开始有的功能&br&只有美国地区可以使用(网上有传在设置里把地区改成美国就可以 也有澳洲的人在微博上po出绑定当地信用卡成功消费的图片)&br&当天的早上10点(苹果一贯都在西海岸10点放出新的iOS)就更新到8.1&br&在设置 还有Passbook里 都有可以添加跟设置Apple Pay的选项&br&&img src=&/bc4054bcd3_b.jpg& data-rawwidth=&1242& data-rawheight=&2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2& data-original=&/bc4054bcd3_r.jpg&&&br&如图 我添加了三张信用卡 分别是Chase的freedom 花旗的Thankyou Preferred 还有花旗的另一张Visa卡 (不知为什么没有正常显示外表 不过确实有看到新闻说Apple Pay有无法正确显示外表的bug 说会在后续更新修复) 还有一张Chase的debit卡&br&Citi是直接添加成功,Chase是发送验证码到手机然后验证过后才激活使用&br&&img src=&/3ea0d8b87ddee388237faed000b8a10c_b.jpg& data-rawwidth=&1242& data-rawheight=&2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2& data-original=&/3ea0d8b87ddee388237faed000b8a10c_r.jpg&&&br&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设定默认使用的卡&br&如果没有设置 那么第一张添加的卡就会作为默认的支付方式&br&&br&当天下午去超市回家顺路就有一家Walgreen, 第一批可以使用Apple Pay的店之一,就进去晃了一下想体验Apple Pay 用过Google Wallet的朋友都大概知道流程 手机贴在标有NFC的支付终端上就好&br&我特地没有点亮屏幕 就用手机靠近支付终端 手机自动识别 屏幕&b&自己点亮&/b& 出现默认支付的那张卡片&br&然后提示把手指放在touch ID上进行验证 就这样滴一声 支付成功,跟发布会上的演示视频一样&br&&br&在收据上我特意看了一下 的确没有任何个人信息(名字) 或者是卡的真正末四位数字, 只有另外一组4位数字,我理解应该是虚拟的卡片的末四位(跟Google Wallet一个道理) &br&&br&整个过程大概一秒钟 非常顺畅 (没好意思拍照或者录像了)&br&关于视频,相信网上应该有很多了&br&&br&之后还在家旁边的麦当劳用过一次 感觉也很方便&br&&br&&b&Apple Pay的优点&/b&&br&1.多了一钟支付的方式。 不用手忙脚乱的找钱包,再打开,把卡拿出来支付,只要拿出手机就可以支付。&br&2.方便的选择想要支付的卡片,即便是忘记带卡片也可以支付。想要选择有别于默认卡片的其他卡片,只需要支付前进入Passbook选取要用的卡片即可。有时候粗心大意忘记带钱包或者卡片,依然可以用手机来支付。&br&3.更好的保护个人隐私。就如Apple说的一样,店家无法知道顾客的名字,个人信息,甚至是卡的末四位,在盗刷横行的今天是个很大的优点。美国盗刷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周围很多朋友都有被盗刷的经历。比如在规模较小的饭店,或者是网上购物(某些购物网站),都有被盗刷的风险。&br&4.方便了商家跟银行。Apple Pay为商家跟银行省去一笔可观的费用,采取各种安全防护措施的费用。&br&&br&&br&&b&为什么只针对美国开放?&/b&&br&Apple Pay这种涉及个人隐私还有财产的服务,有很多的法律问题还有操作上的问题需要解决,不只是需要商家安装支付终端就可以。作为一家美国企业,美国自然是第一个,而且是最容易与商家,银行洽谈的地方,也算是试点的基础。只有在美国试点得到经验,以及解决潜在的问题,才可以考虑慢慢扩张。由于别的国家的法律,还有消费习惯等等与美国会很不同,Apple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准备,从而带给顾客一个&b&完美的&/b&Apple Pay体验 (而不是之前糟糕的地图体验)。&br&&br&&b&有没有人尝试用美国信用卡在中国支付?&/b&&br&虽然似乎北上广深这类城市会有Visa或者Mastercard的Paypass 或者Paywave (各家的NFC支付产物),可是本人在Apple Pay放出以后还没有回过中国,所以没有尝试。&br&个人猜测应该不会有问题,前提是前面也提到,有人尝试在澳洲使用过Apple Pay&br&&br&&b&写在最后&/b&&br&不知道题主要问的只是移动支付(NFC)的Apple Pay,还是包含在App里用touchID支付的那个Apple Pay。在App里的Apple Pay体验大概就跟在应用商店(App Store)用Touch ID支付一样。&br&之前谷歌的Google Wallet就没有很成功,原因大概是没有做到像Apple Pay这么方便,因为是需要输入一个PIN,而不是验证指纹。 现在的商家越来越多支持Apple Pay,前几日去Whole Food就看到在大肆的宣扬其支持Apple Pay。其他在列表里支持Apple Pay的地方,很多诸如药店或者department store 也会极大程度上方便顾客的使用。&br&几年前推出的Passbook就是一个极大方便生活的产物,各种机票,还有星巴克的卡片就可以整合在里面,在机场不用手忙脚乱的找机票,在星巴克也可以拿出手机扫条码支付。同理,Apple Pay也在做类似的事情。相信一定会慢慢扩展到全球的支持,方便人们的生活。&br&有任何更多的问题 可以补图 还有回答。希望我的回答有帮助。
待补充。在跟朋友吃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吃完饭回家了。简单说一下关于Apple PayApple Pay是在iOS 8.1里开始有的功能只有美国地区可以使用(网上有传在设置里把地区改成美国就可以 也有澳洲…
泻药。&br&早该做了,微信探索了一年多商业模式,到这会才走完线上的闭环,真让我感到蛋疼。&br&&br&前几日和航空公司的营销委领导聊,人家很是头疼。都说要把传统服务做到线上,都说要加强用户使用的便捷程度,好不容易通过微信关注航空公司可以把查询票务信息==》查询票务价格==》选定航班这套流程走下来,到最后一步要付钱,微信不支持了。最后还是要给客户一个链接让他跳转浏览器到WAP网站进行操作,这不是坑爹么?&br&&br&假如航空公司接入腾讯的开放平台,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一步完成从查票到支付的所有流程,这种体验有多棒,各位看官自己评价。&br&&br&SO,这个事,本身就应该是优先级非常高的事情,被拖得那么晚才做,微信有问题。&br&现在做了,肯定可以帮助微信平台的对公账户更好地运营和服务用户,但短期内影响不会太大,要看长期微信团队对自己本身产品的定位和改造。&br&&br&今天(8月1日)突然有很多人顶了这个答案,我就补充几句:&br&&b&微信的核心战场永远都不是在支付环节上,也不应该是支付环节。&/b&&br&任何讨论微信支付要打败支付宝和银联的命题都是不成立的,微信背靠腾讯财付通,实现线上电子商务环节的闭环,本身并不是一个非常牛逼的事情,而是把早该做的事情给推迟了而已。&br&&br&微信目前为止所有的商业模式探索,无论是优惠券,会员卡还是公众营销账号,在整个O2O乃至电子商务盘口中,只能说是沧海一粟。与行业巨无霸大众点评之间的差距何止几十倍之多,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挑战另一行当——支付行业的各个大佬。挑战支付宝和银联的任务交给财付通,微信只要把模式做好了为财付通供血就可以。&br&&br&微信产品的初始定位——私密社交直接导致了目前商业化进展缓慢。一如我长期的观点,如果一定要商业化,那么从私密定制服务、售后服务、客服咨询等点对点场景产生商业模式进行拓展,千万不要学微博搞个微博淘宝店,强奸用户眼球。&br&&br&微信要有紧迫感,因为即便在公司内部有一个和他拥有相同级别装机量,功能严重同质的产品——手机QQ。手机QQ从目前来看,未背负那么重的商业化目标,功能上渐渐赶上了微信。&br&假如我哪天打开微信,映入眼帘的满是和自己社交圈无关的推送信息,我一定会卸载微信,而且我相信大多人都会如此。&br&&br&总结:好比一个从不提供刀叉碗筷的饭店宣布从即将提供这些餐具,别的饭店该干嘛还是干嘛,真正让用户用脚投票的是服务,是价格,是口味,是卫生。&br&&br&PS,大家不要吐槽航空公司了。&br&在“用户体验需要做好”这一个事情上,大家的认知是一样的,只不过碍于体制和流程很多事情推进很慢而不是完全不关心。&br&以上。
泻药。早该做了,微信探索了一年多商业模式,到这会才走完线上的闭环,真让我感到蛋疼。前几日和航空公司的营销委领导聊,人家很是头疼。都说要把传统服务做到线上,都说要加强用户使用的便捷程度,好不容易通过微信关注航空公司可以把查询票务信息==》查询…
其实我早就知道,并不意外,大概11、12月份吧,Apple 就开始了国内银行界的接触,也开始了 Apple Pay 内部培训。&br&&br&一直谈了这么久的原因是,国内银行有点黑,各种奇葩的要求,至于什么要求,我就不能说了,反正你们应该能脑补出来。&br&&br&整个过程很艰难,而且必须走银联通道,想绕过都不行的,这次终于能谈下来,也算是喜事一桩。不过,这个东西到底在国内能走多久,能走多好,目前不好说。&br&&br&首先说,设备上是限制的,iPhone 用的人有多少,会用的人有多少,会知道用它支付的人有多少?&br&&br&其次,不良习惯,那么多爱越狱的人,呵呵,以后各种奇葩事情到时候估计又得扣 Apple 头上。&br&&br&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挤压,这些东西都是全平台的,而且支付起来也很方便,Apple Pay 凭什么能出头呢?&br&&br&所以说,我目前持一定的悲观情绪,一则是国内政策,二则是使用习惯。
其实我早就知道,并不意外,大概11、12月份吧,Apple 就开始了国内银行界的接触,也开始了 Apple Pay 内部培训。一直谈了这么久的原因是,国内银行有点黑,各种奇葩的要求,至于什么要求,我就不能说了,反正你们应该能脑补出来。整个过程很艰难,而且必须…
指纹有唯一性,密码可改,指纹不可以,生活中随处都留指纹,用指纹保护账户安全,但谁来保护我们的指纹呢?
指纹有唯一性,密码可改,指纹不可以,生活中随处都留指纹,用指纹保护账户安全,但谁来保护我们的指纹呢?
再提一次,支付安不安全,就看他们的协议有没有:遇到任何安全问题,一切(无条件)全额退还(责任是本公司的)&br&&br&说什么技术啥的都是没用的,总会有被捡漏的&br&&br&PS:&br&这里说的赔偿是无条件赔偿, 要是遇到过被盗的人都知道过程很是麻烦,而且是走过场的. &br&&br&例如:前几年,我的支付宝钱被盗了, 打电话给支付宝客服,只能让你报警,报警后-警察过来录口供,就没下文了,支付宝也不管你了....
这种就是虚无的保障. &br&&br&快捷支付的72小时赔偿应该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支付宝快捷支付&i class=&icon-external&&&/i&&/a&)
再提一次,支付安不安全,就看他们的协议有没有:遇到任何安全问题,一切(无条件)全额退还(责任是本公司的)说什么技术啥的都是没用的,总会有被捡漏的PS:这里说的赔偿是无条件赔偿, 要是遇到过被盗的人都知道过程很是麻烦,而且是走过场的. 例如:前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京东支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