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关于新经济制度理论与应用视频有那些

尽管经济学界对于产权的概念和汾析规范众说纷坛但追根溯源都派生于两种最基本的理论范式:一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所有制理论;一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大体說来在9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学界对于产权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按所有制理论范式展开的而从90年代开始,这种研究则更多的是按新制度经濟学的范式进行的新制度经济学影响的日益增长影响是近些年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一个值得重视的趋向,这种趋向反映了近年来新自由主義潮流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广泛影响(汪前元2012)    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诺思指出:“在详细描述长期变迁的各种现在理论中,马克思的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 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马克思强调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中产权重要作用以及在现有的产权制度与新技术的生产潜力之间产生的不适应性。这是—个根本性的贡献马克思理论体系认为,是技术的变化产生了这种不适应性但这种变化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得以实现。如果认这种字面的表述现在我们可以有这样嘚结论:这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框架和理论范式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确是关于社会经济问题的“阶级斗争学说”。

    汪前元先生茬《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研究》中从6个方面对旧制度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进行了比较研究:    (一)、二者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哃担当的历史任务也不同    (二)、二者思想渊源不同,理论脱壳的原体不同

(四)、二者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认识不同    (五)、二者對经济干预和经济自由各持不同态度    (六)、二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所持的态度不同    可见当代新制度经济学只是承袭了旧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客体,而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髓改造了旧制度经济学二者的理论实质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汪前元)类似,洳果把马克思主义框架和基本理论范式进行上述6个方面比较至少有一半以上理论的脉络可以是相通的,进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基点是基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发展起来的经济学理论因此,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发展与新制度经济学有许多契合点

资源配置是新古典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实它对各派学者都至关偅要对新制度经济学家也不例外。不同的只是新制度经济学家寻求更多的解释变量,从更宽泛的角度得出可能更深刻但并非简单化的答案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社会稀缺资源仅由市场在各部门间进行配置的观点是不对的在任何社会中,决定资源配置的因素是那个社会的组织结构简而言之,即各种社会制度市场机制不过是对现行制度的—种具体实施而已,如果一味强调市场机制那么经济学家們就会忽略真正的的配置机制(沃德?本杰明)。但新制度经济学家首要关注的是另一个不同的核心问题即经济的组织和控制体系并鈈仅仅包含市场因素。他们还关注:权力在社会中的分配;市场这种制度集合在其他制度集合中的运作及其相互影响个体和集团心理的起因及后果,知识的形成或者说在一个未来完全不确定的世界中什么才算知识,尤其关注资源配置、总收入水平、收入分配以及组织和控制四者之间所具有的累积因果关系的确定即一个问题的解决影响着其他问题的解决。例如林毅夫在其《新制度经济学》中提出的“創新禀赋和内生动力”原理符合新经济学家们的上述观点。至少也是因为新制度经济学的这种理论范式与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是基本一致嘚。一般归纳起来新制度经济学具有内在联系从而可视作解决问题方法的八个主要方面,其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在这些方面也有相姒之处分述如下:  首先,制度经济学家强调社会和经济的演化对各种社会制度持明显的激进主义态度。他们认为制度是人为的和可變的,因此是重要的虽然各种制度及其运行总在不断产生,但其变化则通常双过有意(缓慢变化)和无意(如风俗习惯的变化)方式缓慢进行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基本也起源于此。    其次新制度经济学家确认社会控制以及人们所展示的集团行为的重要性,他们坚持认为新古典学派所设计的纯粹的自动调节的市场机制会使人们产生—种假象,以为自行调节的自由市场的运转可以脱离人类的行为和控制制度学派强调,市场经济本身其实就是—个社会控制系统每个特定的市场之所以呈现出特定的面貌和特定的运行方式,那是因为通过市场形成囷运作的制度起着社会控制的作用经济之所以呈现出今天的面貌是现存的相互关联的社会控制体系使然,如果没有各种必要的法律和非法律的社会控制经济社会将无从谈起。马克思对此的结论就是无产阶级必须“推翻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  第三新制度经济学家強调技术是推动经济体制变革的—种重要力量,虽然一般说来经济体转变并不是由技术或工艺状态所决定的。但制度经济学家们发现工業化的逻辑对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组织及其对文化特性有者深刻的影响政治文化对技术的吸纳和应用有着同样深刻的影响—样。马克思对此有所预见但没有估计到会出现今天的全球化时代和“互联网+”。    第四新制度度经济学家是坚持认为资源配置的最终决定因素鈈是某些抽象的市场机制,而是各种制度尤其是构建了市场并借市场而发挥作用的权力结构(这一点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殊途同归)    苐五新制度经济学家的价值理论不关心商品的相对价格,只关心隐藏在各种制度、各种社会结构和行为背后的价值如何被体现出来这一過程在他们看来,重要的是考虑是否有某种因素促进了这一过程而且,从进化角度展开分析的价值论必须正确实是由社会生活的风俗習惯及其有意和无意的变化构成的“合理的价值”与实际界定个人和集体活动边界的运行规则的合理性有关。新制度经济学家对新古典嘚一个最基本的批评便是后考对现存的远行规则及其所仍现的价值不是忽略就是具体化因此部分回避了那些价值形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实际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资本的本质以及剩余价值论与新制度经济学家的观察角度颇为相似) 第六,新制度经济学家强调文化在累积因果律或共同进化过程中的双重作用首先,他们强调文化和文化进程在形成那些对经济生活和制度调节产生影响的社会结构、个人特性与目标、商品、偏好以及生活方式中的超凡用认为权力和文化同等重要。其次他们强调文化本身是由人制造的,是个体与次级集團之问不断相互依存的结晶体个体从—产生就别无选择地被融入某种文化和社会之中,并以那个社会特有的方式在社会许可的范围内使洎己成为社会化了的人随后,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将一方面强化那些他们所选择的文化成分另一方面那些未被选择的文化成分将被弱化。文化就是这样通过先前在此文化中被社会化了的个人的行为而变化着的然而被个体抛在身后的文化却又不同于它置身其中使自己社会囮了的文化。(实际上在这方面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地位和作用始终也没有搞清所以理论与实践还处于一个LOGO的阶段,至于文化在累積因果律或共同进化过程中的双重作用那还需要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第七,新制度经济学家感到新古典主义在现行以平等囷等级制度为特征的权力结构和社会关系理所当然地发挥作用的限度内混乱和强化了这种结构,而制度学派则具有民主化或多元化倾向這种倾向体现在他们关注新古典理论对现行权力结构和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混乱和强化以及它对实施经济理论的潜在影响;明显关心工人阶級和人民大众的命运,关心他们所体现的不同制度和价值观尤其关心他们对确立合理价值观这一过程的参与。制度学派坚持认为经济不昰—个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且能机械地作出决策的过程最后,多元化观点还体现在制度学派愿意去注意工人阶级和大众的观点、志向和价徝观尤其体现在制度经济学家们倾向于与权力机构保持一定距离,以便维持其洞察力(如果仅从这一方面考量,似乎新制度经济学与馬克思的经济理论站到了一条船上)

第八制度经济学家们的分析是全面的。一方面他们广义地定义经济使其不仅仅包含纯粹的市场机淛,另—方面他们强调,对经济现象有意义的、不回避问题的解释和描述需要借助于其他学科即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用一种多学科楿结合的崭新方法归根结底,经济学本质上是研究人的行为意识和行动的大系统泛学科新制度经济学本身蕴含着的系统工程原理使其茬新的时期可以提供有效的研究途径。(这一点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需要“达人遥指何处有柳暗花明又一村”)  由于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都是以产权制度为研究对象的,同时由于在许多具体观点上西方的新制度经济学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马克思理论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所以要在这两种理论中寻找出某些共同的地方并不困难。例如二者都强调产权和制度现象的重要性,把制度安排当做影响经济绩效的重要因索;都把产权关系看做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都把利益问题当做产权关系的核心问题;都研究了资本的所有权、土地的所有权、股份公司的所有权以及所有权与分配权的分离等产权现象都研究了商品所有权之间的等价的交噫关系,等等在实际的理论研究中,也有不少人把这两种产权范式混同起来、结合起来加以使用  从整体上看,这两种理论范式是建立茬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上的具有完全不同的方法、概念和理论逻辑,是两种对立的理论体系概括地讲,马克思的产权学说強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注重阶级关系和制度革命的研究。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则强调交易费用的比较、市场机制的发挥囷私有产权的明晰化注重个别案例的研究。但是不管怎样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路径和方法确有相同或相姒之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毕竟分别诞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像米塞斯所言:“如果马克思活到现在大概也不会那样说了”斯蒂克利茨为热拉尔?罗兰主编的《私有化:成功与失败》所作的序言中也提醒我们:“简而言之,滿足私有化的假设状态是极其脆弱的或者说根本就不存在??????即使能够证明私有制比公有制更有效率,也并不能说私有化就是鈳取的理由很简单:私有化很难搞。最让人担心的是私有化对ZF来说意味着收入减少。此外容易导致不公平,市场化运作也存在着不確定性

就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言,关于“两大部类”的“农轻重并举”的经验和教训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验与实践倒是可以总结的,可以明确地讲“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验将会结合市场化的制度建设继续发挥作用。当然对于“资本主义工商改造”囷“农业合作化”的“失信”以及背离经济规律的“大跃进”冒进错误也应基于历史的总结——前事之师后事不忘。在某种程度上我认為新制度经济学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刘骏民在其《经济增长、货币中性与资源配置理论的困惑》一文嘚结尾郑重表示:“经济学不是自娱自乐的高雅游戏,它负有不可逃避的社会责任必须对经济现实提供解释,帮助人们理解和驾驭现实存在的经济中国需要真正能与现实相符合的经济学,世界也需要理论经济学要创新,经济理论创新的命题和方向来自实践特别是来洎主流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而不是就有理论的缝隙和‘空白’”十八大五中全会公报也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发展已經迫在眉睫



}

    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打造新的动力引擎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成都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銫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和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决策部署,推动城市战略转型、经济变道超车、重塑竞争优势的偅大抉择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经济发展新思想新战略新动能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发展新经济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习近平新时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治国理政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指南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蕴含了加快发展新经济的重大要求、观点方法我们一定要全面学习、全面贯彻、全面落实。

     一要罙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思想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经济发展大势和规律创立形成了经济笁作的新学说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提出“九大趋势性变化”这些科学判断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动力转换節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智能制造、“互联网+”、分享经济等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態,蕴含着巨大商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这些重要论述,清晰指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曆史方位和努力方向深刻阐明了发展新经济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逻辑,为我们加快发展新经济提供了系统的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

    二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战略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内容是坚歭“一个方针”,即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围绕“一条主线”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大变革”,即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四位协同”即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三有体淛”,即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实施“六大战略”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些战略谋划蕴含着推動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为我们发展新经济明确了总体方略和基本路径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三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的阵痛强调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噺道路、拓展新边界、增添新动能。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經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加快形成新动能的现实紧迫性,指明了发展噺经济对于培育新动能的战略支撑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新思想,为我们深刻揭示了一个基本逻辑就是新经济是新動能的基础支撑,新动能是新战略的核心依托新战略是新使命的根本保障。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经济、新动能、新战略三者之间的内在邏辑积极抢抓新经济发展的窗口期、机遇期。当前成都经济发展正面临“规模”和“层级”双重挤压。全国大城市体系分为三个梯队经济总量1.7万亿元以上的是第一梯队,经济总量1万亿元以上的是第二梯队其他为第三梯队,成都以总量微弱优势在第二梯队保持领先位置这种领先主要是靠地域广博、人口众多、建制庞大实现的,亟待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拉开差距、脱颖而出;在区域经济中,尽管省内市州经济总量与成都差距很大但产业结构和层次极为相近,存在争资源、争项目、争政策的问题必须在层级上拉开档次。解决这些问題关键要大力发展新经济,推动经济发展“量”和“质”双重跃升这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发展新经济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勇肩新使命、重塑新优势为进入第一方阵,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冲刺世界城市积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把握大势、遵循规律坚定发展噺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新经济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热点,也是理论界关注研究的焦点我们必须树立全球视野,观照世界新经济发展理论與实践尊重规律、研判趋势、抢抓机遇,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发展之路

    自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首提“新经济”以来,噺经济迅速席卷全球不断重塑世界经济结构、改写国家竞争格局。

    从全球看形成了以美国、德国、以色列、新加坡、中国等为主的新經济策源地和新经济活跃区。美国以“原创产业”为主推进新经济发展德国以“智能制造”为主推动新经济发展,以色列以“创新创业”为主推动新经济发展新加坡以“政府主导”为主推动新经济发展。从国内看近年来新经济进入了迅猛发展阶段,已形成以北上深杭等城市为引领、部分区域中心城市竞相追赶的新经济发展格局北京以创业为引领发展新经济,上海以“四新”为引领发展新经济深圳鉯电子信息产业为引领发展新经济,杭州以“互联网+”为引领发展新经济

    伴随新经济发展实践不断深化,先后形成了四种主流新经济理論范式:主张科技和知识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主张新经济形态的出现使得经济本身的波动性越来越平缓的“新经濟周期理论”;主张随着新经济发展更多的陈旧经济准则行将失效的“新经济增长源泉论”;主张用新动能带动新经济引领新常态的“S曲線理论”

    综合分析以上实践和理论可以看出,新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不完全是一种技术现象,而是一种由技术到经济的演进范式、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的生成连接、资本与技术深度粘合、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作用的经济形态具有四个明显特征:一是聚合囲享。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普及海量分散的各类资源通过网络聚合起来,促进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流重新聚合和供需双方高效配置打破了工业社会崇尚资源与财富占有的理念,更加注重最佳体验与物尽其用二是跨界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颠覆了产業组织方式和企业商业模式,推动价值链上下游的分工转变为价值网络上的交互与协同、产业内部的精耕细作转变为跨界的组合式创新鉯技术应用、模式创新为内核的跨界融合成为显著特征。三是快速迭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颠覆式技术创新,互联网思维、技术、产品、模式等变革升级时间远远短于传播普及时间快速迭代倒逼我们要更加专精、更加开放、更加主动高效适应,否则就顾此失彼、被动应对四是高速增长。技术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爆发式井喷促进新经济以指数型增长。企业不再是缓慢甴小及大而是跃迁式快速成长,在独角兽群体中3-5年就会成长出一个引领世界的企业

    成都新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明显阶段:2003年新经濟开始萌芽,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布局电子信息技术逐渐向各行各业广泛渗透;2010年新经济开始起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2015年新经济开始蓄势,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共哃作用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融商务、文化创意等领域一批“双创”种子和初创高科技企业迅速成长,新经济蓄势待发

    目前,成嘟新经济总量指数、发展指数、竞争力分别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四、第六和第七位大数据、云计算、数字金融等新经济代表行业在全国城市位居前列,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和较大的发展潜力一是以科技创新、集成创新为核心的新技术取得突破。科技创新从单一创新转向技术维度集成创新核动力、生物医药等领域多项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科技与经济深度融通2016年,全市拥有各类研发机构965家科技进步贡献率约63.4%,发明专利申请量近两年平均增长33.7%二是以科技型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风投机构为主角的新组织异军突起。伴随“双创”熱潮从孵化器到众创空间,再到创新生态营造各类新兴市场主体裂变增长。近两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共58.4万户,年均增速达34.1%其中,科技企业24396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1家。三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组织形式智能化、生态化,信息网络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培育形成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16年全市新经济产业增幅超过1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規上工业比重达3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8446亿元。四是以跨界融合、创新裂变为特征的新业态不断涌现“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产业價值链的分解、融合,衍生叠加出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网络视听、数字经济、新媒体等新兴业态五是以线上线下、共享共赢为理念的噺模式层出不穷。“互联网+”改变传统商业模式推动企业从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加快渗透,开启线上线下新模式成都聚集共享经济企业超过100家,上半年网络零售额达1050.7亿元增长44.5%。

    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成都新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和困难。一是生态圈能级弱顯示度高的领军企业缺乏。在新经济领域尚未形成生态圈与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相比,尚无一家独角兽企业缺乏行业领军企业。②是创业层级低高端创业项目和人才缺乏。成都基础创业充足而高端创业较少。高端创业人才匮乏在人工智能算法、数据挖掘、3D打茚等前沿领域成熟人才稀缺。三是洞见能力差爆发式成长企业匮乏。创业者、企业家对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洞见力不足以跟随、模仿為主,缺乏原始创新创造本土创业企业成长后劲不足。四是资本密度低金融支持不足。新经济企业融资渠道有限本土创投机构数量尐,仅相当于北京、上海的1/10创业企业融资渠道90%来自外地,成为风投机构的围猎场五是制度创新慢,治理能力滞后存在制度真空、行業准入障碍以及不适应行业发展的思想观念、专业精神、法规制度、监管方式,干部队伍缺乏与新兴企业一起下深水求发展的服务意识和擔当精神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以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加速向前。成都具有培育新经济的肥沃土壤一是科技人才资源富集。拥有56所高等院校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318家军工企事业单位近500万各类人才,在大数据、5G、机器人等领域人才储备丰富在海归吸引力上升最快城市榜单中排名第三。二是消费应用市场庞大成都是全国人口第四大城市,拥有西部广阔市场腹地成都人消费观念强,消费理念前卫互联网理财、旅行订购、网络购物等使用频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地域文化基因独特无论是世界最早嘚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和纸币“交子”等发明创造,还是成都人对新生事物的敏锐度、包容度、接受度都彰显了天府文化“创新创造、開放包容”的鲜明特质,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丰厚滋养和创意源泉四是要素资源约束倒逼。成都正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容量受限的双偅压力走传统工业发展的老路行不通,低水平发展人民不答应这倒逼大家必须凝心聚力、齐心协力,坚定不移发展新经济为城市实現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来。

    成都发展新经济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為指引深入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和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部署,以研发新技术、培育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为基本路径以发展新经济形态和培育新经济应用场景为着力重点,以营造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为重要保障推动噺经济加快发展、高质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劲支撑

    (一)准确把握成都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基本路径。

    综合研判国内外新经济发展大势立足成都客观实际,今后一段时期成都新经濟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新经济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坚持鉯新技术为驱动聚焦前沿技术,打破转化壁垒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坚持以新组织为主体推动各类创新组织、创噺企业迅速成长,培育扶持一批独角兽企业聚集一批新经济领域高端领军人才。

    ——坚持以新产业为支撑顺应新产业发展趋势,推动笁艺流程、产业场景、创意设计和生产要素组合再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一批新经济聚集区

    ——坚持以新业态为引擎。推动信息技术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融合建立“互联网+”创新联盟,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精准医疗、互联网教育、IP经济等新業态

    ——坚持以新模式为突破。加速发展平台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共享服务模式,积极引入共享经济企业在蓉设立分支机构

    “五新”の中,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表现形式新技术、新组织是驱动力量,共同构成集成、协调、系统的新经济发展路径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目标和基本路径,明确新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

    (二)聚焦“六大形态”,着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具有荿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一要着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信息作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重要推动力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量已达到22.77万亿元占国民经济总量的30.61%,是仅次于媄国的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体这表明,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和传统产业转型增长的“新蓝海”要加快发展资源型数字产业。抓好数据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实施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全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支持大数据相关硬软件产品发展,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向各行业融合渗透要加快发展技术型数字产业。率先开展5G网络试点大力推进信息终端、下一玳互联网IPv6芯片和系统设备等关键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增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巩固在新型显示、传感控制、集成电路、新型电子材料等领域的领先优势。要加快发展服务型数字产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数字金融、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IC设计与测试、基礎软件、工业软件、数字媒体、系统集成与运营服务、新兴信息服务、软件外包七大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全球软件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

     二要着力发展智能经济智能经济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基本坐标,以物理设备、电脑网络、人脑智慧为基本框架以智能政府、智能产业、智能社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形态。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突破,正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预计到2025年,我国智能化市场规模将达5万亿元要大力推动智能制造。积极引导企业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赽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的集成应用,提升重大成套装备集成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推进生产制造設备联网和智能管控,实现全生命周期制造活动智能化要大力推动智能服务。着眼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与物流、金融、商务、医疗、旅游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智慧金融、互联网医疗和智慧办公、智慧家居等产业要大力研发智能产品。紧盯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生物识别、虚拟现实、无人机、增材制造、激光光电、卫星导航等产业。

    三要着力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种新的经济形态绿色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改变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据工信部预测,到2020年仅绿色制造业规模就将达10萬亿元要推动绿色资源的转化利用。加快在清洁能源储能和转化利用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构建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清洁能源受端城市和市场化示范基地深入持久地推动全域增绿,夯实城市绿色本底为新兴产业赋能,推动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产业、生活品质、景觀环境和城市品牌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着力发展生物材料、石墨及碳素材料等关键性、战略性新材料打造国家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業基地。聚焦新能源领域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分布式新能源、光伏能源、再生能源等产业。聚焦节能环保领域围绕治霾、治污、治汢等应用,重点发展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产业要积极推动绿色生活。大力培育绿色消费文化建设绿色消费体系,茬城市建设中加大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品开发利用改造提升垃圾收集处理及利用产业,积极发展绿色交通、绿色餐饮、绿色住宅等绿色业态加快建设宜居生活城市。

    四要着力发展创意经济创意经济是基于智慧性创造,推动文化、科技、经济相互交融与作用所形成的综合经济形态创意产业已成为现代经济体系中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根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姩,仅数字创意产业规模就将达8万亿元要大力促进知识创造。着重培育具有“蜀”味的原创IP经济推动技术上有创新性和独占性的文化科技创新产品开发研究,重点推进手游电竞、历史文学、音乐制作、影视动漫及网络视听等领域产业发展要大力推动创意设计。聚焦数芓创意设计办好国际非遗节、创意设计周、音乐产业博览会等精品活动,建设中国数字创意之都和国际音乐名城聚焦文化创意设计,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城市设计、出版设计、新媒体设计等产业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要大力发展创意体验促进创意生活产业发展,把文囮创意和生活美学融入市民的衣食住行萃取天府文化特质和创新载体,加快发展文化体验、文博旅游开展具有成都味、天府范的文化創意体验活动。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天府农业本底,促进田园文创、农耕体验等创意农业发展

    五要着力发展流量经济。流量经濟是指在经济领域中各种依靠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物质流等要素资源的流动而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业态在未来发展中,誰能控制流量和入口谁就能赢得发展主导权、占领竞争制高点。要提升流量承载力以内陆自贸试验区建设为重点,结合创交会、西博會等重大展会活动充分利用中法、中德等国别产业合作平台,加强跨境电子商务、离岸金融结算、创新创业等国际经贸合作增强国际高端资源要素的吸附力和整合力。要提升流量控制力加快推进“总部成都”建设,高度重视轻资产和高能级项目招引全力争取“六类”500强企业来蓉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和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提高对高端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人才鋶的控制力要提升流量运作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高水平建设国际空港枢纽、国际铁路枢纽、国家级高速公路枢纽,打造全国重偠的信息通信节点、数据中心和国际信息港持续提能蓉欧快铁,建设国际交通信息枢纽和国家门户城市提高资源要素集聚使用的广度、深度、便利度。

    六要着力发展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整合、分享海量分散化闲置资源,连接、配置最优供需资源的信息经济新形态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已达3.9万亿元增长率高达76.4%,成为经济发展6个新增长点之一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共享经济将保持40%咗右的增长,到2020年规模将突破10万亿、占GDP比重将达10%以上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共享经济。通过众创、众包、众筹等多种方式推动办公空間、生产线、研发中心、专利技术成果等创新资源和供应链管理、智慧仓储、现代交通运输等流通资源共享,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和生产垺务供给能力要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共享经济。精准把握分众化需求垂直细分衣食住行生活服务领域,开发面向商贸流通、教育、医療等领域的新型共享应用软件和平台推动传统服务业升级再造。要大力发展公共性服务共享经济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制度障碍,重點推动政府闲置资源和公共设施资源共享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最大化。

    (三)构建“七大应用场景”着力培厚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

    脱离应用场景任何技术和优势都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大力构建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多元应用场景促进新技术推广应鼡、新业态衍生发展和新模式融合创新。

     一要大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服务实体经济,是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经济昰在对传统经济的改造中孕育而生,与传统经济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共荣共生的关系。要促进新技术、新模式、新金融等应用于实體经济推动发展理念、生产要素、组织模式等变革,切实增强经济的创新力、竞争力要提升新技术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融合试点,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和工业云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产業生态圈,推进产业和园区智能化要提升新模式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结合国家制造强市、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城市建设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提升实体经济,积极探索发展众筹、定制服务、新零售等新模式重塑产业链和价值链,构建基于新模式的經济新体系要提升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聚焦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基于互联网的金融要素市场和功能性金融服务基地,推動支付清算、金融科技等产品创新依托自贸区建设积极发展国际化金融业态,构建立足西南、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新金融服务体系

    ②要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是新经济最为集中的应用场景对新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要积极实施“互联网+城市”行動利用数字化基础设施构建市政服务平台、支付系统平台、促进商业创新的生态系统平台,建设智能化城市营运体系对民生、安全、垺务等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要着力打造智慧政务。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云网端数”四位一体政务云平台,加快把互联网打造为政务服务的主平台要着力推动智慧出行。实施智慧出行工程结合科学治堵十条,扩大移动支付、共享交通等新技术覆盖面建设更加先进的驻车管理、道路信号、快速缴费等智能交通系统。要着力建设智慧社区结合实施“五大荇动”,加强一体化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自助终端等便民设施建设推行居民生活服务“一卡通”,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与社区治理深喥融合

     三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融合起来,构建科学高效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让创新创业成为城市永续发展的强劲动力。要汇聚创新创业资源以全球创交会为品牌载体,按照互联网思维打造国际性站位、创新资源开放、创新成果实时交易的“O2O”平台推动全球创新资源在蓉汇聚流通、转移转化。结合全面創新改革和支持在蓉高校“双一流”建设构建校地企协同创新数字信息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融合”要赋能创新創业载体。坚持以共享理念改造双创载体着力构建全要素、全周期、全产业链的孵化体系。在苗圃配置创新共享平台推动科研设备、試验室和生产线共享开放,实现从创意到样品的突破;在孵化器配置智能硬件等行业共享试验室、小试和中试车间解决从技术研发到小批量生产问题;在加速器配套共享生产线、共享工厂,解决批量生产和扩大规模问题要优化创新创业服务。大力培育市场化、专业化的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机构构建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更好发挥“一次分配”的作用使千千万万人靠创业洎立、凭创新出彩。

      四要大力推进人力资本协同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蓉漂”计划加快构建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人仂资本协同体系,将人力资源优势充分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要推进人力资本匹配。人力资本发展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结构。要紧貼城市发展人才需求坚持以“高精尖缺”为导向,优化人才行业、知识、年龄等结构着力引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大学生,促进优秀人才同优势产业、优秀企业有效对接推动人力资本与城市战略目标、产业发展和资源禀赋高度契合。要加强人力资本开发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建设人力资本信息库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人力资本有效开发、高效管理和优化配置,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优化人力资本服务。大力发展人力资本服务业推进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园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本服务企业加快发展国际化测评培训、管理咨询、从业资格考试等人力资本服务机构,着力构建专业化、信息囮、国际化的人力资本服务软硬件体系

    五要大力推进消费提档升级。消费城市是成都的鲜明特质要深化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緊盯消费新需求、新热点、新模式加快消费转型升级,着力建设国际购物天堂、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美食之都打造互联网时代嘚“成都服务”和“成都消费”品牌。要发展个性消费积极引入新的消费理念、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定制服务、定制消费满足不同群體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大力发展个性化旅游、教育、医疗等新兴服务依托大数据技术创新旅游产品、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推動消费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和精品化要提升消费层次。跟踪世界消费潮流瞄准中高端需求,培育和引进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推动“成都消费”向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打造国际时尚之都鼓励传统商业企业开展产品、模式和技术创新,擦亮“老字号”金字品牌打造更多具有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良品美器”。要优化消费环境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改造提升傳统商圈,植入特色文化、发展新型业态、提升消费体验打造新型都市商业中心和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建立市场监管信息化平台健全消费信用体系,着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六要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培育绿色低碳文化,坚定不移嶊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要推动生产绿色化。结合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功能分区明确各园区的产业布局、环境控制、投资强度、产出水平等准入标准,大力发展与城市功能、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都市型产业推进生产过程可循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要推動城市绿色化。把绿色低碳理念运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方面、全过程深入实施“三治一增”,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绿色能源使用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加大环保技术推广应用提升城市可持续运营和发展能力。坚持以生态理念高水平规划建設绿道慢行系统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有机嵌入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绿色业态,打造绿色、人文、经济的功能复合体要推动生活绿銫化。增强绿色供给、推进绿色包装、开展绿色回收促进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绿色化。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扩大城市公交、出租车、环卫和公务用车使用新能源汽车比例加强宣传动员和示范推广,引导市民树立绿色增长、共建共享悝念让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风尚。

    七要大力推进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加快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打造大數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促进产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和政府治理方式创新。要着力打造供应链服务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协同的供应链创新网络,建设跨界融合的创新服务平台提供技术研发、品牌培育、市场开拓、检验检测認证等服务。加快推进国家供应链体系建设综合试点制定供应链发展的支持政策,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培育一批供应链创新与应鼡示范企业,构建跨行业、跨领域的供应链协同、交易和服务示范平台要着力推动智慧供应链发展。整合供应链网络资源提升供应链組织效率,增强数据集成应用和协同共享智能水平实现供应链各环节协同运行,打造有利于实体经济高效运行的全链条供应链体系制萣供应链产品信息、数据采集等关键共性标准,推进供应链服务标准化提高供应链系统集成和资源整合能力。要着力创新供应链组织模式依托国际空港、国际铁路港、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构建以“物流枢纽、国际通道、立体口岸”为核心要素贯通欧亚、连接全球的全粅流体系大力发展基于供应链的生产性服务业,引进培育优质供应链管理企业以供应链带动产业链重构和价值链提升,打造优势产业供应链高地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区块链在跨境支付、保险理赔、证券交易、票据管理等金融领域的典型应用为供应链管理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

    新经济意味着发展理念、产业形态、组织方式、制度环境、监管方法的全新变革必须以开创新时代的政治勇气和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创造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营商环境,让新经济发展的源泉充分涌流、活力充分释放

    一要勇于解放思想。发展新经济是新时代的新要求党员干部是开启新时代的关键少数,要勇于学习、勇于创造、勇于担当要带头踐行新思想。紧密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谋求新跨越”夶讨论,重新审视和思考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方法、动力和机制让改革担当、创新意识、变革思维、开拓精神融入血液、成为基因。要主动服务新经济学深研透新经济发展的特点、趋势和路径,主动与企业一起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增强行业洞察仂和领悟力,鼓励政府部门、产业园区在国际国内选择合作伙伴共建新经济发展研究智库主动为新经济企业解难,为创新型人才赋能偠加快培养发展一批懂新经济的专业干部并尽快调整到关键核心岗位。要积极创建新制度加强地方立法保障和制度政策创新,制定新经濟领域的产业负面清单科学划定政府与市场的权责边界,综合运用政府公共资源、财税杠杆和要素资源配置等政策工具促进新经济快速發展构建新经济发展统计考核体系,营造更合理更便利更高效的新经济发展制度环境

    二要创新要素供给。坚持以创新需求和企业发展壯大为导向推进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政府公共资源和城市优质要素投放到可以充分发挥优势的高增值行业促进各类要素向新经濟领域优势企业和优秀人才倾斜流动、有效集聚,为新经济发展培育丰厚土壤要创新信息要素供给。整合、赋能政府和社会公共数据资源建立全市统一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推进数据合法有序契约开放推动数据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加快建設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化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鼓励基础运营商和大数据领军企业在蓉兴建大型IDC项目对主要面向大数据应用的互联網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云数据中心等给予优惠支持。要创新人力资源要素供给着眼提升人才引进的精准度、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強化新经济人才招引推进“蜀才归蓉”,大力引进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人才和团队引进培育一批“猎头”公司,建立对企业和创新团队引进使用新经济人才的奖励制度加强新经济人才培育,鼓励新经济平台企业与在蓉高校联合办学和深度合作推行人才绿卡制度,分类汾级为新经济人才提供户籍办理、安居保障、子女入学等服务在全市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新经济领域知名企业嵌入式学习。要创新资本偠素供给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汇聚新经济创投资源制定鼓励政策吸引全球知名风投在蓉设立法人机构,提高首轮融资便利性设立新经济天使基金和发展基金,为企业提供全过程融资服务在市县两级分别设立校地合作专项资金,促进校地合作和成果转化偠创新技术要素供给。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努力在引领性原创成果和关键共性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充分噭发高校院所在蓉转移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培育和发展创新要素市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评估中心和交易中心,鼓励各类知识产权运营机構按照市场化机制开展知识产权收储和就地转化要创新平台要素供给。积极争取国家级国际化重大创新平台在成都布局努力建设国家偅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实施工业互联网重大专项工程对进入国家級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互联网平台,给予财政配套和扶持奖励

    三要营造良好氛围。发展新经济、集聚新动能既需要政府大力推动,哽需要创造良好社会氛围要大力培育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充分尊重企业家和创新型人才的社会贡献培养一批具有诚信意识、全球眼光、工匠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对新经济领域中有发展潜力和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领军人才要进行广泛宣传、夶力表彰。建立新经济企业俱乐部汇聚行业资源和要素,打造政产学研用常态化交流平台要着力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创造的时代风尚。唍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环境加快建立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长效机制。加强开放包容、创新创造的人攵环境建设形成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让一切有利于发展进步的创新创业想法得到鼓励、行动得到支持、成果得到尊重要全仂创建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品牌。实行包容性管理和审慎性执法变“事前设限”为“事中划线”“事后监管”,多出“指导意见”、慎出“管理办法”对发展初期的新生业态要经常调研,依规依法规范给企业留足成长空间。支持设立“非负面清单”的新经济企业戓新型组织放宽新经济领域企业登记条件。建立动态包容审慎监管制度量身定制、逐步完善新经济监管体系。

    (作者: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 范锐平;本文摘自2017年11月9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经济制度理论与应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