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小肠解剖人体解剖学视频教程程

小肠和大肠的解剖图谱
小肠和大肠的解剖图谱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是一条自口腔延至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腔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一、小肠的正常解剖结构
小肠(small
intestine)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成人全长约5-7米。上端从幽门起始,下端在右髂窝与大肠相接,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十二指肠固定在腹后壁,空肠和回肠形成很多肠袢,蟠曲于腹膜腔下部,被小肠系膜系于腹后壁,故合称为系膜小肠。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十二指肠(duodenum)上端起自幽门、下端在第2腰椎体左侧,续于空肠,长约25-30厘米,呈马蹄铁形包绕胰头。在十二指肠中部(降部)的后内侧壁上有胆总管和胰腺管的共同开口,胆汁和胰液由此流入小肠。空肠(jejunum)约占空回肠全长的2/5,主要占据腹膜腔的左上部,回肠(ileum)占远侧3/5,一般位于腹膜腔的右下部。腔肠和回肠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是逐渐改变的。
小肠粘膜,特别是空肠,具有许多环状皱襞和绒毛,大大扩大了粘膜的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粘膜下层中有由表层上皮下陷形成的肠腺,开口于粘膜表面,分泌肠液。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借以分解蛋白质、糖和脂肪。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蛋白质、糖和脂肪必须分解为结构简单的物质,方能通过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也可通过上皮细胞间隙进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的肌膜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在回肠末端突入大肠处环形肌增厚,外覆粘膜形成两个半月形的皱襞叫回盲瓣,具有括约肌的作用。外膜由结缔组织构成,空回肠表面覆以腹膜脏层,叫做浆膜。
  二、大肠的的正常解剖结构
  大肠(large
intestine)是消化管最后的一段,长约1.5米,起自右髂窝,终于肛门,可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大肠的主要机能是吸收水分,将不消化的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盲肠(cecum)是大肠的开始部,位于右髂窝内,左接回肠,上通升结肠。在盲肠的后内壁伸出一条细长的阑尾,其末端游离,一般长6-8厘米,内腔与盲肠相通,它是盲肠末端在进化过程中退化形成的。
结肠(colon)围绕在空回肠的周围,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升结肠是盲肠向上延续的部分,至肝右叶下方弯向左形成横结肠。横结肠左端到脾的下部,折向下至左髂嵴的一段叫降结肠。左髂嵴平面以下的一段结肠位于腹下部和小骨盆腔内,肠管弯曲,叫乙状结肠,在第3骶椎平面续于直肠。&
直肠(rectum)位于盆腔内,全长约15-16厘米,从第3骶椎平面贴骶尾骨前面下行,穿盆膈终于肛门,盆膈以下的一段又叫肛管(analcanal),长约3-4厘米。直肠的肌膜和其它部分一样,也是由外纵、内环两层平滑肌构成。环形肌在肛管处特别增厚,形成肛门内括约肌。围绕肛门内括约肌的周围有横纹肌构成的肛门外括约肌,括约肌收缩可阻止粪便的排出。
节选转载自医学网【人体解剖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猪解剖的术语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猪解剖的术语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小肠人体解剖学图谱,人体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齿状线构成、区别、意义
肛柱下端肛瓣缘&&&
连成锯齿环形线
线上粘膜下皮肤&&&
供血回血分两端
线下神经属躯体&&&
线上粘膜内脏管
内痔不痛外痔痛&&&
辛辣不吃酒莫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实人体解剖学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