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小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排的调查与研究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首页 & 学生工作 & 工作动态 &
下课后,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调查
发布日期: 15:26:22 | 点击数:
&| 来源:admin
&&&&& (信息系&深一度&新闻报道组学生记者杜玲洁、王剑阳、卢洁洁)在生活节奏超快,时间如白驹过隙的今天,时间都去哪儿了?你是忙着旅行,忙着争取奖学金,还是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呢?&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春晚上王铮亮的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引发了很多人的深思,那么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的课余时间又是何去何从呢?为此,信息系&深一度&新闻报道组的记者们于近日对该系的同学展开了专项调查。 &&&&&&&&&&&&&&&&&&&&&&&&&&&&&&&&&&&&&&&&&&&&&&&&&&&&&&&&&&&&&&&&&&&&&&&&&& 迷茫无措、时间管理意识普遍薄弱 &&&&& &大学里大把大把的时间放在我面前,但是我完全不知道去干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周末。&建管13&01班宋同学在谈到时间管理这个问题时这样告诉记者。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在经历了高中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生活后,进入相对自由的大学,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大量的课余时间,陷入了一片迷茫,不知怎样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我们在发放的50份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中可得:81%学生的课余时间中,48.6%被用于包括看视频、玩电子游戏、聊天等娱乐活动;部门、社团活动的时间占20%;课余学习时间不足10%;其中在体育运动方面,男生占11.5%,而女生仅占7%。仅有少部分的同学能较好地利用时间,比如建管13-01班的卢洁洁同学表示忙于学校部门、社团的时间占了46%,课余学习的时间占了20%。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都没有科学的计划与安排,对于时间管理的意识更是十分薄弱。 &&&&&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在面对时间管理的问题上出现迷茫、无计划、管理意识不强呢? &&&&&&&&&&&&&&&&&&&&&&&&&&&&&&&&&&&&&&&&&&&&&&&&&&&&&&&&&&&&&&&&&&&&&&&&&&& 目标不明确、计划实施效率不高 &&&&& 经过大量的调查、采访,我们发现:在中学时,除周末以外的时间都被学校的作息表占据,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是在写作业,看教科书等完成学习任务中度过,并不会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得安排课余时间。然而到了大学这个课余时间相对充裕的地方,很多同学仍然无法一下子摆脱六年以来形成的中学学习生活模式,对于大学的生活模式有些许的不适应,在上完课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去实施,由此导致了课余时间的空闲,整日无所事事。 &&&&& 然而还有一部分同学,与目标不明确的同学恰恰相反,这类学生能制定出很完美的计划,他们喜欢把自己的课余时间表安排得满满的,不留一点空余的时间,往往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计划,却忘记了实施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 寻找方向 、利用资源 、提升自己 &&&&& 针对目前同学们不善于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的问题,信息系党总支副书记于会泉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参考建议:&我觉得很多方式可以管理课余时间,比如学校提供了很多学历提升的途径,可以利用这个来提高自己;也可以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相互影响去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或充分利用学校的电子、图书资源去充实、拓展自己对某领域的专长。& &&&&& 教《财经法规》的解勤华老师建议同学要学会寻找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制定一个计划,提高计划实施效率。也有同学提出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适当调整一些课程的时间,让课余时间更加集中,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发挥时间的效益。 &&&&&&&&&&&&&&&&&&&&&&&&&&&&&&&&&&&&&&&&&&&&&&&&&&&&&&&&&&&&&&&&&&&&&&&&&&&&&&&&& 编后语 &&&&& 胡适先生说:&一个人业余时间用来做什么,就决定了他的将来。&政治家邓拓曾说过:&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大学三年,转瞬即逝,既是短暂的,更是宝贵的,不要让它们从你身边悄悄溜走后,才回头寻找时间的踪影。我们应该趁自己时光未老、韶华未逝,正值青春的好时光善待业余时间,科学安排课余生活,为未来的事业成功助力!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高教园区 / 版权所有: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 浙ICP备号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支配方式的调查与分析--《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支配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特别是随着日双休日制度的实施以及基础教育阶段“减负”的实施以来,我国小学生每年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减少到了190天以下,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的客观增多,一方面为小学生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如果利用不当,反而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对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的支配情况及小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给予足够的关注。但因目前的种种因素,我国小学生在放学后课余时间利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类:
一是剥夺的课余时间。教育工作者以学习的竞争为理由,无视学生的课余需要,任意剥夺学生放学后的自由,放学后的课余时间,再也不是原来的“可供自己自由安排的时间”。
二是消极的课余活动。小学生的课余生活结构中,消极接受多,创造性发挥少,课余生活自流性、盲目性大,不会安排放学后的课余时间,认为放学后的课余时间就是休息。甚至有些小学生在放学后的课余时间里参与赌博、喝酒等格调庸俗、低下的消极活动。
三是成人化的课余时间。成人有时不顾小学生特殊的需要和课余活动的特点,迫使学生从事与自己一样的活动。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剥夺小学生放学后的课余时间是对学生权力的一种剥夺,是无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之存在,这必然造成他们精神发展的不健全,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力和责任感及主动性都将受到妨碍,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它会导致学生形成道德上的冷漠、被动等特征,成为道德生活中的“旁观者”,导致道德水平的下降。成人化的课余体现了成人文化对儿童文化的压制和排斥;成人式的课余活动造成的是儿童发展过分成人化的倾向。
结合已掌握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关于课余时间、课余生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论文研究内容和分析框架。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论文选取了辽宁葫芦岛市绥中县兴隆逸夫小学的193名有效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对象,并访谈了愿意接受并配合访谈的家长,其目的主要是从侧面研究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的支配情况及某些原因,所以论文的研究结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阶段葫芦岛市绥中县兴隆逸夫小学学生的放学后的课余时间支配状况。论文的内容主要为:探讨小学生课余时间的价值,讨论现阶段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支配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建议引导和帮助学生安排好、利用好放学后的课余时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G622.4【目录】:
Abstract5-9
一、问题的提出9-11
二、课余时间研究的现实意义11-13
(一) 课余时间能够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11-13
1. 有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11
2. 有助于小学生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11-12
3. 有助于小学生创新潜能的挖掘12
4. 有助于小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增强12
5. 有助于促进小学生人际交往和社会化的发展12-13
(二) 课余生活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的发展13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13-20
(一) 国内研究状况13-18
(二) 国外研究现状18-20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20-21
(一) 课余时间20
(二) 社会化20-21
1. 习得生活技能21
2. 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21
3. 养成社会角色21
五、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支配方式现状的调查及分析21-26
(一) 研究方法与设计21-22
1. 问卷调查21-22
2. 访谈调查22
(二) 绥中县兴隆逸夫小学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支配现状的分析22-26
1. 课余时间22-23
2. 课余活动23-26
六、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支配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6-31
(一) 小学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支配方式存在的问题26-28
(二) 小学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支配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28-31
1. 社会原因28-29
2. 家庭原因29-31
七、对策及建议31-33
(一) 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31-32
(二) 强化家庭教育的功能,发挥家庭教育的先导作用32
(三)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重新认识课余生活的价值32-33
参考文献35-3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惠;[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薛莎;[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彭莉洁;[D];西南大学;2012年
林晓薇;[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颜静;[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柳平;[J];外国教育动态;1986年05期
楼玲玲;;[J];班主任之友;2003年04期
裘指挥;[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7期
鲁洁;[J];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岳晓春,李永生;[J];青年研究;2000年12期
胡杰容;[J];青年研究;2001年01期
王小波;[J];青年研究;2004年10期
张炳富,钟华英;[J];青年研究;1998年08期
杨友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林莉,王健敏;[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健;[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徐金平;[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欧光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王浩斌;;[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王守恒;[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阮成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殷世东;[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余妍霞,姚本先;[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汪昌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潘家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田宝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陈克军;;[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振宇;;[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李宇峰;隋君;;[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王静;;[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易全勇;侯玉娜;;[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邓玉文;;[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宋妍;;[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张锦高;;[A];改革开放与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金林祥;苏鹏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谌安荣;;[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李长吉;常亚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熙茹;[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杨明;[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王传友;[D];苏州大学;2010年
郭胜利;[D];兰州大学;2010年
张伟;[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翟艳芳;[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张映芹;[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宋五好;[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于兴国;[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张兴海;[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小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曾焕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高冬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翔;[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薛保红;[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黄丽慧;[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单海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孙丽影;[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陆启瑞;[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朱春燕;[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柳平;[J];外国教育动态;1986年05期
乔鹤;;[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楼玲玲;;[J];班主任之友;2003年04期
杨紫薇;;[J];才智;2010年29期
次仁桑珠;;[J];成才之路;2010年02期
郭寄良;[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敬菊华;张珂;;[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张棘;;[J];成人教育;2010年05期
林小义;;[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2期
王士明;郭晓琴;麻晓芒;;[J];大家;2010年2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梅蕾;[N];苏州日报;2005年
张学勇;[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伟;[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惠;[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张洁;[D];河北大学;2000年
尹芳;[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扶斌;[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周国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王永辉;[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关健;[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侯钫;[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徐金平;[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岳丽岫;[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颜静;[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芮必峰;[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刘能镛;[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柳平;[J];外国教育动态;1986年05期
严先元;[J];道德与文明;1991年04期
陈庆云;[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汤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张俊豪;[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宋淑阳,吴兴无;[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裘指挥;[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7期
冯建军,万亚平;[J];教育研究;2000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华;[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周国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曰勋;王澍;;[J];人民教育;1982年02期
本刊记者;;[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2年05期
吕静;[J];幼儿教育;1983年02期
来红;;[J];四川教育;1983年04期
张燮;光路;;[J];湖南教育;1984年06期
戴珩;;[J];湖南教育;1984年08期
余茂铻;;[J];江苏教育;1984年18期
大胆;;[J];四川教育;1984年Z1期
;[J];小学教学研究;1986年10期
韩志俊;;[J];唐都学刊;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永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何源;朱永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俞剑峰;;[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张志红;;[A];西北五省(区)第六届儿科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王秀芳;;[A];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刘成刚;;[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刘儒德;邓利;;[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李晓云;翟庆香;徐金秀;;[A];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李霞;夏青;;[A];图书馆理论与实践[C];2002年
蒋异;;[A];茶香铺就成长路——小茶人十周年纪念册[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琦;[N];今日信息报;2005年
记者  薛蕾;[N];无锡日报;2007年
张海庭?牟进军
林媛;[N];烟台日报;2008年
李扬;[N];新华日报;2003年
张坤 通讯员
常英;[N];东营日报;2006年
林淑霞;[N];福建日报;2007年
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李贤良;[N];光明日报;2006年
乐山师范附属小学 王惠津;[N];乐山日报;2006年
刘啸飞 通讯员
唐连生;[N];秦皇岛日报;2007年
北京东城区史家小学
许凯潘;[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晓玫;[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胡俊杰;[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郭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李芸;[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路海东;[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赵弘;[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邹萍;[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李清;[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周泓;[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林刚;[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红艳;[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王志香;[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廖全明;[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罗桃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罗勤;[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张晓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孙丽萍;[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王纯清;[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颜德艳;[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金岚;[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好,分享的企鹅
时间都去哪儿了?调查显示六成大学生宅在寝室
刘明杨 方凯 陈扬
又到毕业季,“时间去哪儿了”成了不少高校大学生热议的话题。近日,武昌理工学院大学生通讯社针对“大学生业余时间去哪了”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大学生业余时间都是宅在寝室里玩电脑、上网追剧等,假如时光倒流,64.5%的大学生希望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本次调查涉及武昌理工学院等武汉多所高校,共收到205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82.4%的大学生对时间有规划,20.0%的大学生认为对时间规划后效果显著,有66.4%的大学生则表示有规划却没有付诸行动或坚持下去,近六成大学生对自己的时间安排不满意。近六成学生业余时间宅寝室 感叹时间浪费太可惜网上曾流传一句话:“现今大学男生把电脑当游戏机,女生把电脑当影碟机”。大学里有许多可由自己支配的时间,那么,在这些时间里,大学生又是怎么度过的呢?调查显示,有57.6%的大学生宅在寝室里玩电脑、上网追剧等,44.9%的大学生会利用这些时间选择打工或做兼职,而43.9%的人则感觉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做,时间就过去了。武昌理工学院土木1302班学生洪招招说:“刚进入大学的时候,觉得很好玩、很新奇,到最后却又总是宅在寝室里了。有时候并不是不愿意出去,是出去了不知道该干什么,所以就只能宅在寝室里了。”武汉纺织大学一名大二学生则谈道:“寝室都买了电脑后,日常交流和一起出去玩的次数明显少了,平常没事的时候大家都宅在寝室里打游戏,一天的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真是耗费青春,时间就这样被积少成多地浪费掉实在太可惜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多锻炼自己,让大学生活忙一点,这样就不会感觉到空虚了。”假如时光倒流 64.9%的大学生希望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时间却是一去不复返。对于大学生活,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会反思,对曾经做错的和错过的事情而遗憾。调查显示,55.6%的大学生课余时间耗费最多的是在睡觉、发呆、无所事事上,而仅有23.9%的大学生课余时间最常做的事是泡图书馆进行学习。随着毕业季的来临,有很多大三大四学生发出感慨:“我还小,怎么这么快就要毕业了啊!”、“感觉时间真是飞逝,一转眼,大学时间就没有了。”那么,假如时光倒流,他们又会做什么呢?在调查中发现,64.9%的大学生希望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武昌理工学院一名大四学生表示:“以前总认为大学生应该好好玩,不然等到工作以后就没有这样的好机会了,但是毕业才发现当前的大学生找工作很难,就业压力比名牌学校毕业生更大,这让我认识到,在大学里既要多看些书,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让自己更有竞争力。”
老师建议:珍惜时间 有目标地学习与实践 针对这种现状,武昌理工学院素质导师唐静分析:“大学生不知该如何利用业余时间,把大把的时间浪费了,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对自身思考,没有目标。首先要认识到,大学不是玩乐的天堂,而是学习、给自己充电的天堂。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然后制定学业目标,可以分长期和短期目标一步一步实现。对于丰富的课余时间,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大学是发展特长兴趣的黄金时期,以后很难有如此多的时间,也不会有这样的氛围了,要珍惜这些机会。”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英语教师易帆谈道:“从日常教学发现,很多学生比较浮躁,对学习难以静下心去。大学的学习压力一定要有,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引起重视,凡事都怕‘认真’两字,对待任何事,坚持下去,或多或少都会有收获,让自己有目标地忙碌,大学就不会感到无所事事了。”在大学里有人收获了学业的成功,有人收获了创业的成功,总有人在学习着,努力着,进步着。同样在大学时间的光照下,却结出了不同的大学果实。据调查, 53.7%大学生选择常泡图书馆,感受到书本知识让自己获益匪浅。青春也是勇于尝试的年纪,调查中有6.3%的大学生尝试过创业或正在创业,他们有一个相同的想法:无论成功或是失败,这段创业经历均让自己收获颇多。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更懂湖北更懂你,欢迎关注大楚网微信
1、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
2、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关注dachuwang或大楚网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winniwang]
热门排行焦点今日热评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周末时间安排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