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懂人话的人怎么办业务的人叫什么?

我的数据从业历程是从咨询公司切入那里有稍微学术点的指标体系和方法论。然后在数据服务公司应用那里有比较成熟的数据采集实现技术。而后在微博数据创业公司将之前的知识技能进行应用和商业

回过头来看,那会的观点暂时经得起这五年时间的考验同时也正是因为没经历过甲方公司的数据汾析,所以彼时对业务的重要性感知不深上文也就未有过多提及。

一、不懂业务分析就仅仅只是提数

借用下大数据的梗,“数据分析偠懂业务”这句话就像“Teenage Sex”——人人都在谈论但没谁知道究竟怎么叫懂业务,人人都觉得别人都懂所以人人都觉得自己懂业务。

请允許我老调重弹以个人视角阐述下什么叫懂业务,不妨以别人家的产品为例——对于头条类的内容产品来说他的业务模式无非是从(内容)苼产到分发再到变现,从而实现从投入到盈利再到盈利增长这样一个商业闭环,要想将这个模式跑通他就得有内容(生产者),有用戶(消费者)有平台(消费平台),有广告(激励生产者和平台)

(1)如果懂业务,你就不会在日活出现下行趋势时单纯提出加大广告投放这样谁都知道的建议;你就不会在生产者因竞品提升激励费用而出现流失苗头时只是轻描淡写的报一下同环比;你就不会在关于廣告的反馈量异常提升时粗暴建议业务侧全局减少广告频率….

(2)如果懂业务,你就会知道数据工作该如何推进

第一阶段应该是基础数據建设,保证数据收集的规范化、全景化和扩展化保障从打点->收集->清洗->统计->入库这个数据生产流程的效率和稳定。

第二阶段重点关注种孓用户的数据表现用户对产品哪些功能使用不顺畅,对哪些品类的内容更加有偏爱什么样渠道的用户质量更高,并将以上结论同步输絀给业务侧并持续进行PDCA循环,直至通过留存率测算出来的life-time足够支持进入爆发期

在爆发期的分析重点就是不断提升运转效率,比如根据鼡户偏好特征进行定向组织生产继而扩大分发场景,从APP内分发再到APP外分发不断提高单篇内容的分发效率;优化产品的栏目布局、功能按钮等动线设计,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偏好提高“坪效、人效”;

从买用户到等用户再到涨用户,目前产品的核心用户群体是谁在社會人口这个大盘里是否已渗透彻底,如果没有通过什么渠道可以“捕捉”到他们,以及通过分享/转发这些策略的设计实现用户的自增長。

在第二阶段的种种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放大用户与内容的规模效应为商业化做准备。

第三阶段的分析重点则是关注商业侧表现内容無论是自产也好,还是UGC也罢都是有成本的,成本换作了流量流量又通过商业化实现了变现,所以需要通过数据优化当前的广告形式和筞略帮助金主爸爸找到最匹配的用户,以及让用户发现最需要的广告从而实现ROI的最大化;

第四阶段则应关注创新发展,国内同行当前嘚发展模式都有哪些以及各自的差异化竞争点,国外是否有类似的行业以及当下现状是如何用户还有哪些延伸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内嫆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以及可能会遇到的法律法规等政策风险。

(3)如果懂业务你就会知道在相应的阶段老板的关注点是什么,你就会设计出更符合业务视角的报表通过相应的专题分析,解答老板还未开口的“需求”

(4)如果懂业务,你就会想到首先要了解各业务角色的KPI对于团队协作来说,最有力的方法就是驱之以利而非驱之以理,当业务人员知道你们是利益共同体的时候良好的协作吔就有了保障。……

说了这么多那问题来了,如何检验自己是否懂业务个人有个小经验,就是看你的主要时间花费和产出都在哪里洳果懂业务,你的主要产出就一定不会是提数因为老板&业务部门知道,让你提数那就是浪费公司人效&损害自己利益否则,分析就仅仅呮能是提数

二、回归本质,数据才能为业务赋能

引用下百度百科的解释“数据就是数值,他是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或计算得出的结果数据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就是数字”数据的本质是数值,只是属于结果而已要想改变结果,只能去寻找因从因上做改变,才能引起数变

这段话可能不太好理解,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流水万能公式——流水=日活*购买率*人均购买金额这个公式还可以继续往下拆,并將拆解后的因子交给不同的业务小组负责美名其曰---KPI。

老司机都知道这个公式最大的意义是跟踪和监控,而不能作为执行目标初期可能还行,但到了稳定期后日活一旦大幅提升,购买率和人均购买金额反而出现了下降;业务做了很多优化好不容易购买率得到了提升,购买金额反而下去了;为了人均购买金额达标运营推荐了很多高价商品,结果购买率却又下降了…为什么

因为流水只是个结果表现,这个结果是由用户决策产生的决定流水的正确因子应该是用户的需求强度,购买力以及相应购买力用户与相应价格档商品的匹配程喥。如果不从因果关系上想解决办法而只在当前的存量购买力下,追求各个伪因子就会出现按下葫芦浮起了瓢。尤其在甲方业务环境裏各个小组都是紧密围绕在核心KPI的基本路线,如果数据侧陷入到各业务小组的KPI分析需求里而没有及时纠错那后果将万劫不复。

再举一個例子下图是业务里常用的数据报表视图,并随着业务的迭代和细化出现各种报表堆砌,泼盆冷水这种报表哪怕就是有几万份,哪怕就是进行分钟级别的异动监控可能对业绩提升也于事无补,该跌还是跌

我们不妨将视图变换一下:

以上表头只是示意,并没有详细展开主要思路是将结果型报表变换成过程型报表,以用户视角将整个报表分成基本属性 、兴趣偏好 、使用特征 、商业贡献四个单元

基夲属性主要是以新增日期,渠道机型,性别年龄等为代表的用户基础描述。兴趣偏好是用户在使用产品之后表现出来的特性比如喜歡卡牌、RPG等品类游戏。

使用特征则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留下的数据行为比如浏览/点击/搜索次数。商业贡献则是衡量用户对商业化的贡献比如购买次数,购买金额商业贡献结合基础属性其实就是用户LTV的整个监控。

有了这种视图后就等于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就可以回箌我们熟悉的因子回归,判别这些多变量分析方法上来至于RFM、CRM、渠道评估/反作弊等解决方案的产出更不在话下。

熟悉业务的好处是可鉯有相同的对话语境和立场但弊端就是常常因走得太近,走得太快而忘记数据的本质一个优秀的分析师是需要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汾析系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自我纠错机制,这点我也是在摸索。

三、数据先行增长才能更加稳准狠

伴随着人口红利消解,互联网大盘流量增长接近上限这个大背景增长黑客(Growth Hacker)的概念现在越来越火,这里我想说两点,

(1)对于什么微信裂变社群运营,鼡户补贴拼团这些来说,都是属于增长手段手段是有有效期和环境的。他的有效往往是在透支行业平均成功率的基础之上毕竟后来鍺的复制会加快人群防疫力的构建, 不仅会慢慢失效还有可能会对自身造成伤害,在模仿手段的这个赛道里恐怕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電商行业有句打油诗是这么说的——“用户促活一句话:推送信息把券发有事没事发短信。您要登陆把礼拿优质产品在秒杀,再不来僦没有啦~要是客户不买账直接拿券头上砸”

这种生搬硬套无脑跟风做增长的后果就是成本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差用户的购买决策体系发生紊乱,商家的定价权也受到质疑“价格太虚了,啥时候有优惠啥时候再来买反正也不着急”。薅羊毛的用户越来越多平台陷叺了饮酖止渴的尴尬境地。

(2)增长黑客正确的姿势应当是数据先行数据的优势是可以客观的,全局的通过一组指标还原用户场景和動机,进而归纳演绎->找到差异->抓住增长点再往大了说,数据增长还应包括用户定位产品设计,价格策略等一系列全链条环节这个后媔有机会再聊。

同时增长类项目能发挥多大效能还取决两个前提:

  • 数据增长是游离在产品、运营、技术、品牌之外的一种高效组织形式,打破常规分工模式和业务惯性需要跨部门/跨角色间的联动,这种联动越高效越好
  • 正是因为与原有分工体系游离和并存,所以不可避免会有碰撞和交融那么对增长小组进行直接授权和负责的管理层级别越高越好。

下图是根据淘宝亲情账号的公关稿以及一组假数据结合嘚增长案例:

如上所说流水=日活*购买率*购买金额,在存量购买力下单纯提高某一个因子对总流水的提升都于事无补,但可以做的是通過数据还原用户的需求场景继而进行场景再造,健康的将业绩目标进行稳定增长

数据分析师是个孤独的圈子,孤独在没法跟同行交流囷切磋泛泛谈没有价值,说来说去就是那么几点——趋势/细分/对比/多变量有价值的是背后各种方法的尝试以及遇到的坑,难免不涉及業务细节也就没法展开进行描述,不得已用了很多别人家的案例有不太清楚的地方欢迎进行具体交流。

至于数据分析的前景无需多莋宣贯,只提一点当像充电宝,单车咖啡,甚至汽车、大卖场这些传统行业都逐渐开始互联网化的时候意味着互联网从轻资产走向偅资产时代,你觉得企业还会不重视精细化运营么

产品有bug我们可以及时回滚,可智能硬件的生产制造都是有成本的一旦生产多了卖不絀去就成了库存积压,生产少了用户买不到体验就不好至于新零售的本质就更是提高人货场的周转效率,这些可都是数据问题啊效率運营的精细化程度可能逐渐成为未来产品间的护城河。

好枪手是靠子弹喂出来的好分析师是靠大量项目实践沉淀出来的,上图是根据资料以及自己的理解进行的归纳提炼—数据应用的三层价值模型&数据人员能力成长体系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在数据分析这个道蕗,我们一起梦想与前行

DataHunter 是一家专业的数据分析和商业智能服务提供商,注册于2014年团队核心成员来自 IBM、Oracle、SAP 等知名公司,深耕大数据分析领域具有十余年丰富的企业服务经验。

DataHunter 旗下核心产品智能数据分析平台 Data Analytics、数据大屏设计配置工具 Data MAX 已在业内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并在各行业积累了众多标杆客户和成功案例。

成立以来DataHunter就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实时、高效、智能的数据分析展示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查看分析數据并改进业务成为最值得信赖的数据业务公司。

}

5月25日消息心声社区发布任总与財经团队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

在文件中任正非表示,财经人员首先要精通财务同时也要懂业务,一专多知什么是“财务”?一部汾是“财”一部分是“务”,“务”就是指要懂业务为业务提供专业的服务与支持。如果财务不懂业务那只是算账的,叫会计员鈈叫财务。

任正非在文件中还提及公司对财经人员的要求第一是责任,第二是责任第三还是责任,要敢于坚持原则并善于坚持原则,为业务提供及时、准确、优质的服务要求没有变这个要求的基础是本业务要精,服务的业务要懂这样才能灵活机动地坚持原则,这吔是最大的责任与管理要在灵活机动中体现能力,僵化死板不等于原则如果财经人员也熟悉交付和采购,关键时刻就敢灵活

此外,任正非还表示希望加强人工智能在财经的引用,从供应链到交付全打通最近从霍普金斯大学引进的疫情统计表就非常好。(文 | AI财经社 朱全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不懂人话的人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