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零用金很靠谱的样子,有浙大同学有b站邀请码码的吗?

零用金邀请码需要花钱买吗?_百度知道
零用金邀请码需要花钱买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见过骑 咧 拐o卜 嘢 ?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花钱买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知乎改版快两个月了,大家现在觉得改版后感觉怎样,有什么变化?按票数排序91 个回答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480 票,来自
、、我最想关注的是话题,不是人。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214 票,来自
、、-回答問題數日後,我的補充意見: 一、我不認為這次的改版是錯的。它只是少了「關注問題」的功能,絕不代表「關注人」是錯誤的。二、原來的「知乎」老版,其實信噪比非常高,每天推送來的問題,尤其是「相關評論」,多的叫人抓狂,有些問題,一評論起來幾百條(比如韓寒),每天提醒你到厭倦。更有些問題,根本不能關注,比如「心理學」,我的天,什麼問題都能標上「心理學」,問題推送的叫人多到受不了。三、改版後,以人為主,我感覺甜蜜期約是數週,那數週確實很開心,所有的推送,都是有水準保證的,問題,變成是由我「關注的人」過濾一遍了,再由他們,推送到我的時間線上來。那種「合作無間」的愉快感太美好了,也因此,我也改變了我使用知乎的模式,從關注三十多人,變成現在的九十多人。四、我的意見是,以人為主,久了之後,會鈍化。知乎不再有每天上的價值,這就是「信噪比」降低,所帶來的附加損害,所以,才會寫了以下的文字,我下面的文字,不代表我反對此次改版,我是希望,有兩種選擇,未來知乎怎麼改,此次改版的「關注人」,絕不能取消。因為這次改版是對的。五、以人為主,可以提高「質」,但會損失「量」。在一定的情形下,容許一定的噪訊,其實是保留知乎的「游戲性」。這點,才是我的意見呀。真心祈禱,知乎下次的改進,不要把「關注人」為主的傾向,取消掉。知乎就是優質用戶所組成,關注人,是天經地義。只是,我們需要多一點「選擇」。讓我們可以作出「關注人」和「關注問題」的自我選擇。下面,是原來的回答。--------------------------------------------------------------一、希望能把「問題推送」加回。實現這個功能,應該不難才是。二、我已經把我有限的精力,都用在答題上了。真的。請不要逼我再去「找話題」了。三、我喜歡「關注話題」,人對我很重要,但,是不一樣的重要。我關注的知乎用戶,是因為我喜歡他們身上的履歷、他們的見識,為人的質地,最重要的,是這些用戶,能帶給我的正能量,我一輩子都想像不來的答題角度。這些,是知乎無上的價值。沒有優質用戶的知乎,不如百度知道,會變得狗屁意義沒有。我堅決認可知乎此次改版的良苦用意。但,「關注用戶」,不能完全取代我的一些偏門需要呀。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有用ubuntu,我關注ubuntu這個話題。可我關注的人中,沒有一個人用過這玩意。(從此,除非我自己去找,不然ubuntu話題,就再也與我無關了。)還有,我關注爵士鼓、重型機車、監獄、犯罪……。除了興趣,還因為我的工作,天生就愛關注這種冷門玩意兒。我關注人中,哪有這個品類呀?這麼簡單的邏輯,知乎團隊,怎麼就不能理解呢?關注人,知乎,是本雜誌,好看死了。關注話題,知乎,是本工具書,沒它不行。這其中重要性,豈有軒輊?四、目前向「關注人」傾倒的設計,本身沒有錯,但,建築在「犧牲關注話題」「不再主動推送話題」的兩點上。這個「關注人」的美意,會變成惡意。整天都有人罵「知乎大號」,多難聽,在知乎上寫東西寫多了。積久了,有了許多的關注者,然後當事人就變成「大號」了?一圫屎?多惡意的名辭呀。五、最偉大的設計,是讓用戶自己選擇,「話題優先」,還是「用戶優先」。跟拍照一樣,是「快門優先」?還是「光圈優先」?講究速效的,就是「快門(話題)優先」,講究優質內容的,就是「光圈(用戶)優先」當然,還有「m模式」,讓知乎來為你決定。「話題、用戶混合模式」。我保證,從此以後,每天用戶都會這個優先,那個優先,玩的不亦樂乎。要是我,我週一到週五,上班忙,我會「用戶優先」。到了週末,想躲在書房不理婆娘、孩子,就刷地一改,改成「話題優先」……。重點是,這樣設計若是實現,將是知乎所獨有,別無分號。六、我認可知乎這次改版,請知乎在這個改版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百尺竿頭。成為所有,全世界問題網站中的「萊卡」,「紅標」,偉大的「超級單反相機」。不要逼我把知乎,當成「傻瓜相機」來用。我需要知乎的「話題推送功能」,請還給我,好嗎?-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知乎团队队长
120 票,来自
、、各位好。首先我代表团队向大家致歉,改版让各位有很多不爽,实着不是我们的愿望,我们的初衷是让大家更爽的使用知乎。这个问题下的每个答案我都仔细看了,原因不在众口难调,不在有用户派和话题派,原因就是我们没改好,没做到。知乎专门针对话题的改版,有两次。第一次其实是修 bug,去年 4 月,当时我们发现话题推送功能几乎不工作,总量上只有少数问题是通过话题推送出去的,说起来惭愧,这个 bug 上线后三个月才被我们发现。那时工程师人数非常少(去年 1 月上线的时候是 4 个人),大部分精力都在修复宕机和速度慢的问题。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就立刻改了。但出乎意料的结果是,几乎一夜之间出现了大量询问知乎为什么变水了的问题。我们反思原因,发现话题机制的流动成本很低,它产生即流动,而正确使用的成本却很高,非常容易添加错,而且错误是属于不可撤销的,可以事后去叉掉错误的话题,但推送已经完成了。因为这个,话题推送的 bug 修复导致 feed 信噪比急速下降,很多新用户被骂。这种情况让我们很痛心,用户哪有什么高端低端之分?既然都是来认真讨论问题的,为什么刚上来就要被喷一脸屎?这个问题必须要有解决方案,我们之后的做法是,产品上实现了一定的撤销,叉掉后未读的 feed 会回收,同时联合很多热心的志愿者,为他们提供一个话题队列的工具,可以在第一时间修改错误添加的话题,并把语法不当或表述不清的问题标题改好。这个方案是有效的,知乎平均用户在线时间反映了这个变化,先是从上线的每用户 10 分钟跌落到 8 分钟,然后又逐步回升到现在的 14 分钟。但,这真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方案,由一小批极热心用户在做全站扫垃圾的工作,这个小细管道早晚会堵塞失控。所以,必须要有更好的方案。这就是要改版的原因。改版过程中我见了很多用户,发了无数私信。有一位用户的体会我最深刻,他有丰富领域经验,乐于回答问题,帮助他人。但他刚来知乎时,无论如何使力,都感觉很难融入,最后他是通过一些用户自组的 QQ 群找到安慰,最终才活跃起来的。这启发了我们对群组的思考,这即是@张亮回答中提到的:整个知乎是一个群组,是不可能和谐的。比如,Yol 是很多领域的专家,但在他不擅长的领域,他也被很多人喷。正因为知乎是一个单一的社区,所以各种不爽感——变水、首页推送的信息自己不感兴趣、外行言论太多等等——很集中。话题要改,目标就是能把用户分流到各个话题中,即将单一群组变成多个群组。能让志趣相投的人,可以更低成本,更爽的使用的知乎。在路上,不放弃。再次致歉,希望大家多给些理解和时间。另,有用户提到新用户引导,我们正在着手这方面的工作,我的同事黄涛每周都会邀请三位用户来知乎,希望大家报名,我们没有昂贵的眼动仪,所以会多占用你的时间来接受我们的访谈。@黄涛 志愿者和运营工作的产品建议,由 @李奇
负责。如果你很热心,能帮助知乎更好,请联系他。如果你有经验,有想法来改造我们的话题,非常欢迎加入知乎团队,请联系 @李申申
,也可以给我发封邮件(v [at] )。最后,还有一点。有人说我们有超过 20 人的运营团队…哈哈,我怎么不知道?欢迎你来知乎参观数数人头。这事请联系 @黄继新 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知乎病字贰佰壹拾号
78 票,来自
、、以人为主线的新版,加强了马太效应,新用户刷不到存在感,而老用户因为积累的存在感太强而遭到非议。大部分话题里面的问答质量都下降了,答案也朝向取悦读者的方向倾斜。Quora 能这样做,并不代表知乎也能这样做,这里面有用户群和文化氛围的因素,不可不考虑。更何况 Quora 还有个 Most Recent,看厌了关注圈更新可以转去看话题更新只要一次点击的距离,而知乎的话题动态综览页面大而无当地放一堆话题图标,只提示有题目更新,看更新的内容需要每个题目都再点一次。这是什么道理?本来不想就此抱怨,也许知乎在下更大一盘棋,心里还是有些期待,但看到本版同文有个&del&据称是知乎员工的&/del&(更新:此人并非知乎员工,答案也不见了)里出现这两句:「人根本不可能在刚进一个网站的时候迅速被内容所吸引,内容不够性感。」「好比你说你喜欢你老婆是他的学识,不是她的身材,我觉得这不科学。」……读完感觉实在是太诧异了,我想请问,难道你们是在做征婚网站吗?一个问答网站除了「内容」之外,还能有什么吸引到人?「根本不可能在刚进一个网站的时候迅速被内容所吸引,内容不够性感」——我无数次在刚进一个网站的时候「迅速被内容吸引」过,难道是我 sex drive 异常不成?「好比你说你喜欢你老婆是他的学识,不是她的身材」,好吧如果我在知乎上遇到女生,自然是要先被她的答案吸引,然后才会去关心她身材,如果是直奔身材去,我去新浪微博就好了,来知乎干吗?我真心希望这不是知乎的改版初衷。这又是另一件很郁闷的事情:Quora 好歹有个 blog,增加新功能会解释一下背后的理念,知乎则只是不声不响地把新功能上线然后在云端用上帝视角看着用户们抱怨。改版之后我几乎完全提不起浏览的兴趣。看到这题之后,我想也许不只是我有这个感觉。======更新======抱歉答案里的怒气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人言可畏 后会有期 我已改名 此生分明
71 票,来自
、、我还是跟从前那次回复的一样,我来知乎是冲着看问题看答案的,不是冲着什么名人的,我只关注好的答案,不管回答的人是匿名用户还是某个名人。可改版后出现的首页的都是关注的人,我关注他们纯粹是一种礼貌,而不是我来知乎的初衷,我来知乎的初衷是我关注的那些话题呀。所以我把所有关注的人一一删了。然后来知乎第一件事就是看推荐给我的问题,现在连“推荐给我的问题”也没了,只能点“话题”。而且一开始知乎也问题为feed中心的页面很有感觉,变成人为feed的时候,一下子觉得变成人人、微薄了。人人、微薄用来干嘛的,娱乐的呀。可是知乎不是用来娱乐的。我觉得知乎是用来交流的,学习的,发散思维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人人、微薄应该要自命清高一些。哎。《半生缘》里,曼帧对世钧说过一句话——我们回不去了。好难过。好哀伤。好寂寞。好痛苦。好忧愁。好蛋疼。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若有来生,愿鲁且愚……
52 票,来自
、、虽然我一直在努力适应新版,但是看我最近的答题量就知道确实很不适应。当时知乎发调查问卷的时候,我支持“以人为中心”的关注方式。但是经过这么久的改版,我意识到,以人为中心的关注方式十分低效,现在我花更多的时间在话题动态,但是那里也很难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人为中心的关注方式最低效在于,找不到相应的问题,而同时注意力被分散。几个月前,知乎围绕某些热点问题,总是会出现较为系统的问答和辩论链,而现在,就算面对最近很火的钓鱼岛和诺奖问题,仍然无法形成较为系统的问答链,这并非知乎的理性使大家不去关注热点,而是因为以人为中心的时间线把注意力过于分散造成的。所以现在我知道,我想关注的人,是围绕在某个话题的某些人的一系列观点,而非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当然这种关注不可避免,但至少,可以让注意力有所集中。现在的问题是,在主页上,我只看到了人而看不到话题,在话题页面,我只看到了话题而看不到人,新版的问题就在这里。诚然,知乎或许想做的,是让给用户更加准确的问题,希望通过用户之间的互动来形成特有的问题呈现形式,相较于以前主页时间线中,话题和关注人的综合,现在这种主页以关注人为主的时间线,用起来感觉失去了某些东西,我认为这种东西就是“注意力”,“注意力”并非是对某个话题的关注,而是以某些话题为核心,让某些领域的问答更多的出现在时间线中。新版把“对人的注意力"和”对话题的注意力”完全分开,我并不认为是一个好的意见。举个栗子。我的关注点主要是“历史”,同时兼顾其他相近的话题比如“政治”,“经济”这样与“社会”有关的,以及一些兴趣如“音乐”“影视““游戏”,有时会希望看到”感情“类话题中背心姐等人的吐槽。按照我希望的来说,我希望在我的主页时间线里,历史和相关话题是主要的,我希望能够了解这些话题中最新的动态,特别是新的热点的形成(就我了解,知乎在历史话题中曾经出现过几次集中的热点,比如今年年初大家对”历史观“的关注,然后又一段时间大家特别关注”民族国家“问题,接着是”人物的评价”),即使我不准备参与。那么在主页中,我希望历史相关话题不少于30%(这只是个大概数字),然后与“政治“”经济“等其他与社会相关的话题加起来应该在50%左右。余下的一般分配给其他我喜欢的话题。在对旧版知乎的使用中,我发现比较有效的组织这种符合自己”注意力“的时间线的方式,是关注所有”历史“相关的话题,然后关注其他社会学科中自己最关注的分支的话题,而只归于“兴趣与爱好”的那些话题中,关注其中较为活跃的人。这种使用方式是我在自己可以理解的范围内,对知乎原版时间线的整理,我曾经关注过四五百人,后来削减为100+,我曾经关注过我想了解的所有话题,后来把重复的与一些会扰乱时间线的删掉。最后的结果我较为满意。所以你看,用户并没有那么笨,人+话题这两个元素的杂糅组合,我自己可以玩得来,只要它是可以理解的,不需要知乎帮我“拆分”。其实用户真的很难伺候,就如同之前我确实说过我更关注“人”,现在又出尔反尔说“话题”也很重要,我前一阵子跟朋友骂豆瓣的新版,说豆瓣总是认为自己比用户聪明,把自己拍脑子想出来的东西塞给用户,然后自以为是的认为用户总有一天会适应的,却不知道很多用户面对主页一个都不喜欢的推荐早就无力吐槽了。但是同样,我也不希望看到知乎走向另一条路,在用户的各种”没有真实体验过的需求“里面无所适从。原版不一定好,但是新版确实不是很好用,在”注意力"这个方面表现明显。我倒是觉得,为什么不多信任一下用户们,给我们一定的自由,我们可以自己管理好自己的主页和时间线的。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不牛逼
44 票,来自
、、还是跟我之前说的一样,改版太烂了。我完全不关注用户如何,我关注的是问答。大家可以看我的回答记录,这两个月我只回答了很少的问题,因为我几乎看不到什么好问题了。每天就看人刷屏真的挺无聊的。我以前回答问题的方式很简单,每天上首页看timeline有什么可以回答的,然后点进去,现在居然要我自己去搜索挖掘,我又不欠你的…… 这两个月我又发现一个新问题,就是经常我的timeline被几个问题霸占,我觉得这两天我timeline几乎没什么变化,就是几拨人来回点那几个问题。我真的挺崩溃的……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Spelunking
49 票,来自
、、各位老师别急,所有的观点知乎团队都已听到,简单回复一下我的(个人的非官方的)想法。从四个月前改版思路讨论之初,我就坚信以下几个观点:1. 知乎用户不爽的,并非话题和人的二选一,而是没有通过一种正确的信息筛选机制,将合适的问与答推送到用户面前。2. 以前的首页 feed 绝对不算好,无论是从用户体验角度看,从社交产品系统设计者角度看,还是从数据结果来看。它以前的问题是,垃圾信息太多,很多用户根本看不下去,那它必须要被改好。3. 无论你说你是否在乎其他用户是谁,但以结果观之,迄今在知乎留下来的优质用户,都是在知乎交到新朋友的。周源、继新和我是做内容出身的人,我们当然知道优质内容的价值,同样,我们也知道内容的局限性。坦率说,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你不读会死的,如果只是提供给用户他们觉得有趣的东西,知乎并不具备真正的存在的不可替代性。4. 很多人怀念早期的知乎,并表示,还是当年质量高,当年没水分。可那是一个百人规模的社区,即整个知乎是一个群组。但现在知乎用户几十万了,让所有人停留在一个“群”里,是不可能和谐的。比如,Yol 是很多领域的专家,但在他不擅长的领域,他也被很多人喷。正因为知乎是一个单一的社区,所以各种不爽感——变水、首页推送的信息自己不感兴趣、外行言论太多等等——很集中。这些观点,我和周源、申申、继新、李奇、天禄等知乎团队的人激辩过很多次,大家各有坚持,各有妥协。最终做的,就是几点:-把首页 Feed 改为以人为核心的机制;-对通知系统进行改版——大家应该很快能看到,目前我试用的感觉是很愉快的;-加入话题功能,把用户分流到各个话题中,即将单一群组变成多个群组。在我看来,社交产品是最难进行改变的,也是最难设计的,而且,这个团队还没有牛到举重若轻的做好所有改动。所以表面看上去,是我们的动作并不成功:首页 feed 引来不满,话题功能未能分流。在我看来,其本质是两点:1. 知乎的信息机制需要进一步改进。改好到,让你觉得你的首页信息获取效率非常高。放心,这是团队一定会追求的。2. 知乎还没做好帮用户找到合适的交流者这件事。就像 Yol 之前写过的:網路的重要,不在於別的,而在於你可以找到跟你一樣的人。在這茫茫人世,要找見和你一樣的人,那有多難?聽搖滾樂也好,打鼓也好,學佛也罷,看電影,讀書,追漫畫,玩重車,甚至跟人討論歷史,我在工作以外的全部生活,都能在網上找到同道之人。是這些人,讓我的生活,除了工作之外,還有許多個遼闊的世界,這世界,有十四億個機會,十四億個懂你寫的中文的人,只要找見方法,你都有接觸認識的機會,他們的資源,他們的知識,他們的友情,你可以隨意取用。这种将人因话题而集结,祛除你热爱某一件事时与之俱来的孤单感,在我看来是知乎该做,也能够做好的。没做好,就继续改好呗。大伙真的都在加班啊,再给一点时间。谢谢。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我爱知乎
35 票,来自
、、已有回答的诸位,似乎大体可以分为「话题派」和「用户派」。「话题派」想更方便地获得自己关注的领域里的动态,「用户派」想要利用优质用户来筛选出好问题。我在改版之前就取消了所有话题的关注,所以改版对我来说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但是就如我在匿名用户的回答里评论的一样,「有想关注话题的用户,也有想关注人的用户」。但是这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啊。就像 yolfilm 说的,「最偉大的設計,是讓用戶自己選擇,「話題優先」,還是「用戶優先」。……要是我,我週一到週五,上班忙,我會「用戶優先」。到了週末,想躲在書房不理婆娘、孩子,就刷地一改,改成「話題優先」……。」不妨参考一下 Google 新闻,设计这样一个东西:更进一步,在每一个话题的页面里,也可以选择这个话题出现的频率。(图片来自 Google+)我想,这样可以设置的知乎首页,就可以同时满足两种用户的需求了。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安全行业
23 票,来自
、、看到这么多人积极给意见,挺感动的,对知乎有爱,才发出肺腑之言。我以一个“大号”来说说困扰:困扰1:新人抱怨,提出的问题如果没有“大号”关注和回答,会无人问津。凭心而论,的确是这样,所以邀请我回答的问题,我回答不了就关注,扩大被其他人看到的可能性,实践证明,很快就有很多人来踊跃回答了。新人问题不得不借助“大号”来传播,自然就会生出各种怨气,这对于内容为王的社区而言,是不正常的设计。困扰2::我“被”接受了无数邀请,但是因为时间精力有限,加上有些问题实在不感兴趣,就没有关注和回答,辜负了邀请者的厚爱。心里是真的内疚。困扰3: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让我不敢轻易关注和回答,记得@金晨羽在一个回答的评论里说,因为我关注了太多她不感兴趣的内容,而不得不取消对我的关注。我是很在意这些朋友的,所以为了不干扰关注我的人,关注、赞同、回答不得不小心翼翼。对于以分享经验为基础的社区而言,不敢关注和回答问题,是不正常的设计。这个“大号”不是我的错,因为在知乎呆的时间长,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些积累。为啥分享经验这么真诚的一件事,会被认为是“高高在上”,甚至被人讽刺“圣母”,所以有了困扰4:既然提供了拉黑功能,请把黑名单上的人的所有活动都在我的视线里屏蔽掉,不形成交集,也就减少了冲突的可能性。基于这些困扰,我有一些关于TIMELINE的建议:TIMELINE应该包括:1.我关注的人在我关注的话题里的动态:包括关注、赞同、回答问题等如果改成这样,即使我关注和回答了很多情感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对情感话题不感兴趣的朋友。2.我关注的话题里的热点:关注人多但回答少,关注人多且回答踊跃的问题解决了关注话题导致的被低质量问答刷屏的困扰。那么新人的问题怎样让更多的人看到呢?@涛吴说的“Most Recent”是个好建议,做个感兴趣话题的问答动态集合,通过一键切换,而不是现在这样一个话题一个话题点开来看,效率会很高。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天天向上
21 票,来自
、、匿名用户
非常不喜欢新版。希望回到旧版。我不知道这次改版的设想是什么,是为了解决前段时间水问题水答案增加的问题,还是为了巩固和留住一批高质量用户,还是希望由高质量用户来引领知乎的发展,或者是为了突出社交属性,都无所谓,在我看来,改版之后这些目的都没有达到,结果是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了。砍掉首页话题推送之后,水问题确实少了。可是新问题也少了,新问题无人问津的多了。这些新问题,是产生好问题的土壤啊,是知乎存在的意义啊,就这么被掩埋了。另外,所有人都需要自己去找问题之后,那些高质量用户也要自己去找问题啊,你们希望他们来营造知乎的氛围,这样让他们自己去找不怕把他们累坏了啊?他们的积极性一旦降低,可真是亏大了。不知道运营团队是怎么得出发展这一条腿就必须砍掉另一条腿这个结论的,是不是受到一些什么理论的影响?我不需要知道用户需要什么,用户只需要知道我给的是什么?这就好比ktv点歌,你只给留了歌手点歌一种模式,久而久之你这家就没人去了,因为找到好歌的机会越来越少,找起来越来越麻烦。最后,我用ipad根本就没法像以前一样点不感兴趣了,首页推送的问题我一个都换不了,用户体验极差。没用过新版还真不知道旧版那么好。这是个好网站,希望运营团队能多听用户的声音,不要把好东西搞砸了。忍了好久之后的发泄,如有不妥,敬请折叠。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取消所有关注,重新来过……
21 票,来自
、、貌似我总是姗姗来迟。你在知乎的信息渠道,偏重于“所关注的人”还是“所关注的话题”?为什么?我以为,正是上面这个问题下偏向「关注人」的答案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促使知乎最终下定决心进行了首页改版。然后,哀鸿遍野。如果我是@yolfilm 的粉丝,必然是因为他在「电影」及相关话题下的回答,而不是他对什么方舟子、韩寒的看法。如果我是@带三个表 的粉丝,必然是因为他在「音乐」及相关话题下的回答,而不是他对黑猩猩们无所不在的调教。如果我是@张佳纬 的粉丝,必然是因为他在「文学」及相关话题下的回答,而不是他的体育专栏。如果我是@LTSingle 的粉丝,必然是因为他在「职业摔角」及相关话题下的回答,而不是他在「电影」「音乐」「文学」下的陈词滥调。当然我也知道,知乎上有一些「人肉百科全书」,他们或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并且在其他领域也见解不凡,或没有明显的霸占某些领域但总是妙语横生启人智窍。这样的人带来的噪音少,但这样的人本身也少;更多的是专长于某一领域但在其他领域中胡说八道或者干脆「XX来此领域一游」的水平。我完全无法评价@yolfilm 、@带三个表 、@张佳纬 这样的大拿在我所关注的领域之外的回答,但我关注了他们,这些信息就一再推送到我的 Timeline ,对此我只能默默地重复一个动作——点击「不感兴趣」。「关注话题」同样会带来糟糕的问答,但作为该话题关注者的「我」,知道这个话题下哪些问答好哪些不好,「我」知道如何让提问者明白他提的问题怎么不好,「我」 知道如果让其他回答者知道他的回答怎么不好,「我」知道如何让问题变得更好,「我」知道给出一个什么样的答案让原本不好的问题也有存在的价值。「我」知道 如何让这个话题变得更好。我以为,知乎邀请@田吉顺 这样的人时,说「知乎上有很多关于医学的好问题和好答案,你来关注和回答吧。」要比「知乎上有个大拿,他在多个领域下有牛逼的见解,其中一个是你感兴趣的医学,你来关注他吧。」有吸引力。我以为,知乎外面想要进来的人应该是因为「知乎上有关于某领域的好问题和好答案」,而不应该是「知乎上有个大拿在里面耍得风生水起我们去瞧瞧热闹」。我以为,知乎是关于「问答的」而不是关于「谁谁谁的问答」的。*****************************************不知道为什么存在的分割线****************************************@周源 说,「话题要改,目标就是能把用户分流到各个话题中,即将单一群组变成多个群组。能让志趣相投的人,可以更低成本,更爽的使用的知乎。」对此,我完全无法理解。强行把多个其他话题塞进原本单一的话题群组中,只有在多个话题中高度重合的用户能继续留在群组中,这正正是让只在某个话题下志趣相投的人,使用了更高的成本,更不爽地使用知乎。与周源所说的,正正相反。@周源 还说,「在路上,不放弃。再次致歉,希望大家多给些理解和时间。」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就无法给出更多的理解和时间。*******************************************************同上****************************************************之前的首页应该改进么?应该!但这种方式,我以为,简直像是让无辜的用户为知乎糟糕的新用户引导背负黑锅。*******************************************************同上****************************************************当连@黄继新 也只会对反对意见说新版如何如何好,而不试图去理解一下用户的不满,安抚一下用户的心情的时候,我觉得知乎少了点人情味,甚至开始蛮横起来。在知乎团队的眼里,这整个过程恐怕就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关于「要回一个脏了的玩具/吃甜品/看电视节目/打电子游戏」这样的事的争执。可悲的是,像大多数的父母一样,知乎团队只会叱喝道:「我这是为你好!」没有一个孩子会感恩这样的「好」。Done.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心怀感恩
16 票,来自
、匿名用户、说句实话:1. 答题的欲望基本没有了,看到的基本都是靠谱的回答了。2.点赞同也更懒了,真心怕刷屏啊,自己被人刷过所以就不想刷别人的,基本控制在每天推送5条左右。3.提问和回答的热度明显不如以前,虽然知道可能更多是自己的问题,但是我想我起码还有些关注,那关注者相对少的同学该怎么办呢,确实会比较挫败啊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糯米鸡杀手
12 票,来自
、、拙见,供拍砖话题与人的关注背后,隐藏着原始动机的不同:同一用户,在知乎上,以看为主,以答为主,还是以玩为主?应该说,是交替出现的。在知乎待上一两个月,就能感觉到自己有时候是信心爆棚、四处回答,也有时候是情绪低落、随便逛逛,更可能的是,问答皆无趣,我只想看些精彩回复。新旧版首页,无论以人为主还是以话题为主,均以同一面貌出现,而不对屏幕前的用户作区分。因此无论如何是避免不了「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局面——因为把用户潜在的各种角色都装到一条 timeline 里,本来就有些精神分裂。想象一下,「新闻联播——神舟上天」后面跟着「康熙来了——明星们如何健身」,接着「中国好声音——吐槽无力晚会」,然后切「农业科教节目——如何培育种猪」,连着的又是两集「荒野生存——鸡肉味嘎嘣脆」,续上「蓝猫虹兔一千问——生活大爆炸」,滚动而来「斯诺克大师赛——丁大仙睡觉」……如此编排,把各种五六不搭边的节目都放在一个频道里,观众能产生持续而有益的情绪吗?如果,考虑将首页拆分,答题为主的「授业模式」、解惑为主的「求知模式」和浏览为主的「杂志模式」,是否有助于解决这样的使用角色矛盾?例如「授业模式」基于话题,以话题所在领域内的新问题为主,适合对某些领域有较多积累的用户首页 feed 设计可以参考原来的主页「求知模式」基于话题与人,以所关注话题与人的最新、最热答案为主,适合需要补充知识的用户首页 feed 设计可以在新版主页上继续改进,优先推高质回答「杂志模式」基于人,如@yolfilm 所言的「關注人,知乎,是本雜誌,好看死了」,适合新进用户或暂无动力答题求知的用户按照现在的知乎阅读稍作改进也许便可三套模式通过某种交互方式并存于主页,给用户以自由选择的余地,并通过差异化运营策略,着力突出各自频道的特点,便能多少缓解一下现在使用知乎时的「精神分裂人格」,不知是否可行?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IT、互联网从业者
12 票,来自
、、我是一个刚来知乎不到一周的新用户。我是在网易云阅读这个iOS app上看到知乎的问答精选觉得很有意思,才装了知乎的app。可是,很难用啊。一来就推荐我关注用户。我谁也不认识关注他作甚啊?为毛啊?然后我不知道在哪里浏览我感兴趣的问题。不要告诉我「哦你先点开xxx然后xxx」。我也不知道怎么提问。还是上了web才看到的。问了几个问题也没人理我。我已经开觉得这是个定位不明的产品,除了好像很多认真的海外人士在主导挺令人好奇。直到我今天看到这个问答才知道原来之前不是这样的。呃。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什么???
13 票,来自
、、匿名用户
有时候,团队运营能力强不见得是件好事,会掩盖产品设计上的缺陷,比如知乎,现在我基本不会提问了,因为根本没人看得到。如果黄继新张亮等知乎运营同学停止任何操作一天,我相信知乎的运营数据会非常不好看。(有时间的同学可以把知乎粉丝量最多的二十人列一下,看看运营同学占了多少。)我真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用户对取消话题而抱怨连连,知乎仍旧一意孤行,好歹最起码有个"切换到旧版"吧?嗯,作为一个几乎每天都必上知乎的老用户,我很不爽。知乎越来越像给老板做的产品了,嗯,就像某狐微博。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游戏、动画轻度爱好者
10 票,来自
、、看到邓文博先生的答案,可以认为是知乎团队的官方想法吧?很遗憾,我反对。仅仅说说我的经历吧,我是去年在《大众软件》上看到知乎的介绍而申请注册的,进来以后,是什么黏住了我,让我留在这里?是精彩的问题和精彩的回答。那时候我认识谁呢?谁都不认识。最主要的是,精彩问答很多都不一定是出自那些名人之手。以关注的用户为主,感觉是一条很奇怪的路线。另外,@yolfilm
先生说的很明白,你在知乎上关注的人不一定和你关注的方面存在很多交集。在改版后,我能看到的新问题显著减少,感觉就很不舒服。无意代表谁,但我相信和我经历一样的知友一定是不少的。补充一点,如@梦夕林 所说,现在这种机制下会有新问题得不到回答的现象。希望运营团队想想,知乎应该是内容决定形式,用户需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微博是不同的。另外,看到两位先生的官方发言的强硬态度,看来再次做出改变并非易事。好在这个问题还没有产生大量的回复,做不出有意义的统计,我的“刚愎自用”这个评价就先藏着吧。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一只会做设计的厨子
9 票,来自
、、简单地概括这是马太效应、中心化的问题说一个小问题:每个话题右侧的“最佳回答者”模块,已经常年不变了吧,越是关注多的越不变。如果把热门问题、热门话题、新用户引导、知乎周刊(精彩问答)、甚至知乎的官方微博(编辑推荐)当成是知乎的公共资源,那么这些公共资源已经被极少数的用户霸占,跟中国社会一样,富有的人总是越来越富。这也就为什么像 @maggie 描述的那样,N多个maggie(但还是少数) 控制着知乎的公共资源。而“穷人”(在他擅长的知识领域可能并不穷)因为晚一些知乎,非常难得到这些公共资源,而“富人”却也缺乏发现这些“潜在的知识富人”的机制。话题里面的“时间排序”其实又是另一种极端的不公平,非常低效。首页feed列表其实就像一面镜子,不管人还是话题,都只是将这个制造马太效应系统活生生地反映出来。最近的改版,个人挺认可知乎团队所关注的问题,以及想去的方向。但让这个生态系统变好,不是加一个新功能,或者回滚一个老功能可以解决的问题。知乎团队需要跳出“对内容和功能的关注”、甚至对老用户的关注,真正地去关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iOS新手
8 票,来自
、匿名用户、我和楼上的很多用户一样,关注的是话题,不是人。我只是知乎的新用户,最近才关注的,但我发现知乎并不是很懂我的欢喜。知乎首页显示的是最新动态,但实际上,只是我关注的人的最新动态,某某某赞同某某某的答案,某某某回答了某某某的问题。其实,我关注的是,我关注的话题有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中是否有我也遇到过的,我能不能从中解决自己的问题。一般来知乎,都是冲着解决问题来的,不是来这里像看微博一样漫无目的的打发时间,那样还不如看微博。今天,满屏的莫言,诺贝尔,我表示很莫言=。=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8 票,来自
、、Damn it, Just use two tabs in timeline, one is for people, the other is for topics.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学法律的学生
6 票,来自
、、粘贴自己之前问过的问题。虽然说我要疯了可能有点夸张,但是确实很难忍受。因为话题的消失现在推送的都是些我不能回答的问题。我问的问题也没法由关注同一话题的人回答了,加标签等于零圈圈。总之就是,回到了没有存在感的状态。作为一个问答网站让用户既不能问又不能答,太不错了。我来知乎的初衷,其实是练手来着,就是想在这里找些跟法律有关的问题回答一下,我自己学习了,也算是帮助了别人。现在我只能自己从关注的人那里扩充知识,贡献却少了。不喜欢。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less is more 我爱玩微博
6 票,来自
、、一、没有了话题广场,上知乎有时候就是为了闲逛和猎奇,没有了话题广场,要用户自己去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很累;二、我关注了一个人,可能是因为他有时候回答问题比较精彩,但不代表他的品味就是我的品味,每天一打开首页就看到他赞成了哪个关注了哪个,我觉得自己像个偷窥狂;三、什么时候升级一下安卓客户端?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观察这个世界,而不擅自评价。…
6 票,来自
我认为首页承载的使命是引导用户发现优质内容。
现在的首页存在的问题是,以时间为主线的信息流,无论是以人为中心,还是以话题为中心,都难以避免「优质内容被稀释」的问题。这不仅仅是知乎遇到的问题,这是RSS遇到的问题。因为以人为中心的时间信息流,本质上是订阅聚合了一个人所有的更新信息流,社交网络也同样遇到信息过多过杂的问题,所以有了微博的智能排序;以话题为中心的信息流,会面临话题过大则信息泛滥,话题过窄则少有更新,一些以关键词为维度的个性化阅读产品比如指阅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作为知乎用户,我快速发现优质内容的方法可能会让你感到意外。我用Google reader订阅了知乎每日精选,然后使用神奇排序阅读,每天有20个新条目左右,约半小时读完。遇到感兴趣的问答会跳转到知乎去赞同、评价、围观其他答案、回答。这种用户行为引发了我的思考,在信息流的排序上,究竟是时间维度更好,还是经过算法按照重要性排序更好?
带着这个问题,我发现Quora首页的Top stories并未按照时间维度来排序。如图,有22 Nov、21Sep、2h ago、4 Dec的动态,从质量来看,我猜测是在排序中加入了投票数、星标问题等因素。
随着信息的增长速度超过人的处理速度,使用算法来排序从而挖掘优质信息这种做法并不少见,而阅读类产品走的更远。
Flipboard使用社交网络来排序和过滤信息源,而非简单的timeline呈现订阅源。通过挖掘社交关系,最多人分享、较多朋友分享、由互动较亲密的朋友分享的信息会排列在前面。
Zite摒弃了订阅的概念,通过用户的浏览记录、行为反馈包括对文章、话题、来源、作者的喜好等等,越来越了解用户的兴趣,推荐的内容也越来越准确。
而对于知乎,优质内容是一笔宝贵的资产,更应当在其挖掘和呈现上加以重视,在关注的基础上加入答案赞同数、反对数、是否是优质问答、时间等因素,同时保证一定的流动性,从而形成“发现优质内容-激励产生更多优质问答”的正循环。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浙大光电系工科男
6 票,来自
、、由于知乎一意孤行的继续采用以人名为导向的新版,我现在已经逐渐离开知乎转到Quora了,还好Quora没有被qiang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6 票,来自
、匿名用户、抱歉,套用下罗登当年在"当今中国与晚清有什么相似之处"的答案:1,举社区都思变,最高层则犹豫不决。而这种犹豫不决,增加了下层用户的不信任感,反而造成上层的压力和不安全感,所以更加趋近保守不变。2,赞同数两级分化严重,社区的底层用户受关注度匮乏。绝大多数用户不知赞同和感谢为何物。3,知名用户依然拥有很多特权,不管是显性还是隐形,一个胡诌答案依然可能获得上等赞同。4,改版运动接近尾声,用户模式趋近破灭。quora之奇技淫巧引入,并未完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反而让人意识到,泰西诸社区之强大,不在版面而在制度。5,知名用户把持关注率丰厚之话题,而底层用户获取感兴趣话题效率低下。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自主经营
4 票,来自
、、知乎,能不能设置个开关,让喜欢社交的人关注人,让我们这些喜欢关注问题和答案的人关注优秀的问题和答案。有时候用现在的知乎感觉没劲,找不到优秀的问题和答案。之所以上知乎并留下来是因为上面优秀的问题和优秀或者有趣的答案,然而现在又要强迫我关注别人,他们与我何干?我只想看到问题和答案,充实自己!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有电脑,有网络,就毁了……
11 票,来自
、、知乎以前有两种使用方式,一种是关注话题,从话题中获取信息;另一种是关注关注某些话题的人,通过这些人提供信息。我属于后者。我的想法是「我通过关注希望关注的领域的牛人们,来获取这个领域的优质内容」。这里是一些很靠谱的各领域的牛人:因此,我认为,改版很好,时间线干净很多。只要关注的人靠谱,就不会再有各种各样离奇的问题出现在时间线上了。我一直关注自然科学和物理学领域的话题,于是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就会从时间线上面冒出来,让人哭笑不得。而这两个话题,又往往是编辑战的高发地带,于是就看到同一条消息出现、消失、出现、消失………………曾经,因为话题可以推送到时间线上面,所以很多人采取「话题黑森林」的做法来推广自己的问题。我能看到的例子都已经被我砍了(所以你们知道我近 8000 的操作记录是怎么来的了)。举个虚拟的例子(但是我碰到过几乎一样的):问题「食物为什么会腐败」,因为提问者认为「温度是有一定影响的」,而「温度是物理学范畴」所以加上「物理学」话题。这,让人觉得奇奇怪怪的。我不太同意有些极端的做法,即,关注 0 人、只关注话题。这个做法无差别地、不筛选地关注话题,如果话题被滥用,就会不可避变地被伤及。例如改版以前的量子力学、理论物理话题,就没几个靠谱的问题。但我感激这些人,因为我关注他们,他们是我的「人肉过滤器」(我仍然在关注物理学和自然科学两个话题,你如果关注我,我会成为你在这两个话题下的「人肉过滤器」)。我觉得,改版之后至少有这些好处:一、由于话题停止推送,滥用话题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遏制。我目前每天都会去查看自然科学和物理学两个话题的所有新信息,滥用话题的现象几乎不见了。二、时间线干净了很多、质量高了很多。原因我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三、由于滥用话题现象得到改善,倾向于更多关注话题的用户会看到更可靠的问题和回答,筛选成本降低了。但是改版确实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一、无法同时看到我关注的所有话题的新消息了,要一个一个点开。二、新人只能通过优质回答来展现自己,而不能通过优质提问来展现自己。但是我觉得,相对于一个优质提问,一个优质回答更能展现人的知识结构、思考方式。也因此,这更多是一个形式上的缺点。三、你关注的那些人,往往关注了一些你不关注的方向。还好,知乎有提供屏蔽话题的功能
。总的来看,新的机制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知乎的水化,时间线靠谱很多。水问题、水答案由于不会有人关注而自动下沉,好问题、好答案会通过一层一层的关注者而传到时间线上面。因此,我对知乎的这次改版是支持和鼓励的。粗想一下,如果能有个「人物 Timeline」和「话题 Timeline」,就更好了吧。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新闻采编的学习者,好奇心极重的拖延症…
4 票,来自
、、我用知乎的时间不长,就说说我最近用的感受吧1.为什么知乎没有安卓的官方版???我一学生党真心用不起的苹果啊!我现在用的是@大西瓜 提供的友情版,但是说到底没有官方提供的方便(感谢@大西瓜
&_2.有时真的不方便或者懒得去切换到领域,但是首页我关注的人经常性的同一问题大量刷屏,心情不好的时候真的很暴躁(囧)3.我不知道是我没有找到还是知乎团队没有设计,我现在关注人只能在浏览的过程中“去偶遇”合自己胃口的用户,可是他可能在这一时间段巧合的和我有共同语言,我要想真正了解他/她就要进到他/她的主页,还要翻他的/她的历史记录.....很费劲啊::&_&所以可不可以增加算法,根据我的回答、赞成、反对以及关注来自动推荐问题。回答和用户?但是,这么做会不会违反知乎的初衷??? 额····有不妥的地反欢迎拍砖,但是LZ拒绝人身公鸡OTZ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暂停答题一个月,很快就回来!爱你们~
3 票,来自
、、好吧,我的感受有点不一样。大家都说了旧版的好处和新版的坏处,我也十分认同,不过我也同样觉得旧版也有不好的地方,新版亦有可取之处。我绝对举双手双脚赞成恢复以话题作为 Feed 的首页,但是同样不赞成直接粗暴的改回旧版。原因在于以话题作为 feed 同样有弊端——比如说,我关注了我比较擅长的「屏幕」话题,所以我的 timeline 上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我完全不想看到的问题——「iphone5的屏幕还是康宁供货吗? 还是夏普?」「小米2为什么采用4.3寸屏幕?」同样,旧版还可能面临乱加话题标签的情况。所以目前这样,有两个好处就是:1.出现的问题在质量上有保障
2.不会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可以看到一些不是自己关注的话题的精彩问题这些是我的感受,希望可以对知乎有帮助。其实我觉得最好的方案是同时存在两种模式。相关问题: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毅丝 | “字体选不好就QJ用户”
3 票,来自
、、很久没有回答过了。浏览欲望大大降低。谁在乎呢,反正管理层一意孤行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一个有着理科心的文科男。。。
3 票,来自
、、说实话,自从改版后,我的首页经常出现几个相同的问题,都是某某关注了问题,然后又赞同了其中答案,或是另一个人也关注该问题。 我真的不在乎有谁关注过赞同过这个问题,这只会让首页信息量大大减少。我只想浏览更多的问题和优秀的答案。 不过还是很感谢知乎员工的努力,谢谢!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3 票,来自
、、每天会蛋疼的把关注的话题点X×N遍,乃们知道鼠标心里怎么想吗?对于新版不想争论什么,就像12306一样总有自己坚持的理由。请神一般的程序员们开发一个网页插件吧,“xx版 刷话题助手”。这样就都和谐了~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求技术伙伴, 保你玩的尽兴
2 票,来自
、大家赞的最多的是“我最想关注的是话题,不是人”现实和愿望的矛盾让话题话事,而不是让其它用户来主导,对普通人来说更能接受,毕竟知乎的用户都是有独立认知的用户,整天围着一堆所谓核心用户打转是会有抵触。但是,话题机制实在无法承载这个愿望,每个话题就是一个小论坛,一个话题下可能有好的答案,但更多的,会有很多用户不想看到的"垃圾"答案,话题机制会让劣币驱逐良币,所以,不是知乎不想以话题为主导,而是以前的话题机制承载不了这个愿望。实属无奈。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我很支持知乎改版,尝试新的突破口,如果知乎不想一直做一个小众网站的话(知乎当然不想)但必须说,知乎以人为中心的调整,并没有相应的核心特性来支撑。对问答网站来说,话题机制是核心的连接机制,问题是通过话题机制广播出来的。 现在把话题机制拿掉了,问答的滚动能力大大减弱。拿出相应的核心特性来支撑改版,才是知乎下一步最重要的事情。方向是对的,不必纠结于是否改版,用户其实不是反对改版,是反对改版丢了的东西,知乎需要在新方向上给用户新的东西。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创业中 ,前华为工程师, …
2 票,来自
、09,10年的时候,大家对微博定位在SNS还是新闻门户上一直争论不休。直到后来改版,大家觉得新浪向SNS方向发展。知乎也许现在正在经历这样的纠结?是侧重用户关系链筛选话题,还是侧重算法匹配推送话题?个人的使用体会,微博产品上大家是因为关注了别人,才借此获得了信息,因为微博是单向SNS特性。而大家上知乎(至少我个人感觉)却是为了信息,然后才想到由契合的信息结识到合适的人。这个逻辑与以前的社区是多么的相似。但是知乎还是有很大差异。其中一点就是记得早期知乎的定位:是让合适的话题能够通过算法挖掘自动匹配对它感兴趣的人。这个定位相比以前的社区大杂烩来讲,一直都是多么的吸引人。不知道知乎新版是不是因为以前的定位遇到了技术瓶颈,从而改由社会化方式。还是说因为团队的问题,觉得SNS是可以看得见的相对明朗靠谱的方式,相比算法挖据。不过无论如何,知乎所宣称的发现更大的世界,这个世界究竟是指人还是知识?我觉得知识更适合知乎。因为用户上来提问,找答案。希望用户的问题有人能够回答,希望自己的答案能够帮助到有疑问的人。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知乎北京群,男女3:4
2 票,来自
、早期的知乎[1],专注于IT互联网领域,用户之间的关系简单、和谐、不复杂,看谁回答往往比回答什么更重要,可是渐渐地,随着知乎对各领域的扩充,认识的人是多了,同时伴随着问题的产生。举个栗子:比如,X用户在A类话题中获得足够的认同和声望,但在B类和C类话题中有明显的装嗲卖萌之嫌,而关注B类和C类的用户恰好 跟关注A类的话题有交集,如果你是经常关注话题B类和C类的用户Y,你会很自然的排斥用户X,而你所关注的M、N又都是X的关注者,那么可想而知,当你刷 新首页时,用户M和N会自动把用户X的内容推送到你面前。事实上,知乎现在的用户关系远远比这复杂,一言以蔽之,我的首页总能看到我喜欢的人喜欢着我讨厌的人的答案。这种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偏见,是知乎的信息筛选机制造成的。不过这也很好理解:知乎只是舞台,上面有点歌的、有唱歌的、有鼓掌的、有扔鞋的、各色人物一应俱全。对于搭建舞台的知乎团队,不可能门门清,不可能把所有涉及到的话题答案全部推送出来,明知自己不是裁判,索性把优劣内容的裁决权给了用户自己。可是给了用户以后,就出现上述的苦逼遭遇。记得知乎在未改版之前,问过一个问题:“知乎对用户有权重判断吗?如果有,是以什么样的机制来判断的?”[2]总以为知乎未来的筛选机制是权威的人+有序的推荐算法,给每个用户计算在相关话题方面的权重,然后根据该用户的权重,收集整理离相关话题最接近的那个话题参数值(也就是信息内容),然后有机推送给离该话题下面最近的用户,也就是,通过权威用户的品味来计算哪些是优质内容,送给有着相同嗜好的人。这样,可以避免用户的注意力随着关注人的转移而转移、可以避免碰到不想看到讨厌的答案、可以在周源、黄继新、张亮等大号不活跃的时候,依然有精彩的内容呈现给相关用户。可惜,那个问题木有人回答。[1]发乎情 知乎理:[2]知乎对用户有权重判断吗?如果有,是以什么样的机制来判断的?: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Simplicity: A deep…
2 票,来自
、怒答!1、一个事实:用户需求各不同。有人侧重话题(特别是大牛,或年长者,养成了类似BBS这种以话题为中心的站点使用习惯);有人侧重关注对象(类似facebook、微博的好友机制)。显然,基于这两者的timeline肯定是不同逻辑滴。以前的知乎侧重传统BBS的话题呈现方式,现在则改成了进一步联系私人数据的现代化SNS风格。2、改版效果:目前看,牺牲有点大。因为相当部分用户的偏好完全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对于知乎上游弋的答题爱好者来说,现有首页可以说,就是个灾难。3、未来方向:更先进的算法。知乎要通过一个方案来满足两种截然不同的用户偏好,必须实现一个基于大数据的timeline算法。这个算法不完全以话题或关注人为基础单元,而是要充分挖掘知乎用户的帐户参数。比如,这个算法要对用户的'回答'、'提问'、'收藏答案'、'关注领域'、'关注人'等几大类数据都进行权重的各自赋予。以此来判断用户的需要。比如,这个算法扫瞄我的知乎纪录,发现我个人属于'从不提问只答题'的偏执类型,那就可以确定我更偏好话题而非人。则timeline中,我的答题数据就要被赋予更多权重。这里,权重的多少完全依赖于我个人数据集中的分类数据占比。这样的一个算法,才算是初步吃透用户需求的智能解决方案。毕竟知乎团队已经为我们提供了那么多私人分类数据集,相比只考虑'关注人'这个数据子集,何不充分利用其他子集呢?:)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外卖库APP联合创始人, …
6 票,来自
、、我希望问题可以置顶,要不是填写的时候经常看不到问题。。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4 票,来自
、、人又不是百科全书什么都知道,人又不是机器全天候待命回答问题,我关注的是问题和参与回答的乐趣,我关注人有屁用!未改版之前天天登陆查看问题回答问题,改版之后,找问题费劲要死,我该你欠你,又不给我发钱,还叫我那么费劲找感兴趣问题,强迫关注人!让你们搞得感兴趣话题找不到,精彩回答也没见到几个,最后没兴趣登陆一周上不了几次,你们有毛病吗!知乎你们要是不想搞了,乘早关闭,省得丢人!改版!更改设置规则!抓紧新ios版上线!还我原版!!!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回答反驳至少多写点东西,给人继续回答…
2 票,来自
、我感觉这个问题需要一个新用户的看法:我一般是使用手机登录ios客户端使用知乎,我没用过老版,但是现在的ios端我是不满意的,现在的问题pick很弱,我每天上ios端基本看不到足够量的新内容,而且「热门回答热门问题」会挖很多坟,比如佐藤谦一那个有关中国青年在公开场合提问的回答,已经在我的首页出现了很多次了,如果我想看一些新用户一些人气不那么高的人的新问题该怎么办?知乎应该是一个可以供各种不同socioeconomic status的人讨论同一个问题的网站,比weibo更平等的话语权和不同立场的人自由讨论的氛围是吸引我的地方,普通用户更为重要,知乎pick的内容不应该主要由自己的「公知」创造。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游戏运营
2 票,来自
、1.关于人与话题的首页是关注的人的动态,而不是关注话题的动态。将话题放在人之后。我为什么关注这个人?A他是我喜欢领域的专家,名人,在某个他擅长的领域(本身标识)会经常有不错的见解B看到精妙或有趣的回答,对这个人很有感觉但是一个人有很多面我关注这个人可能与我原本工作游戏相关,但他会涉及到很多其他爱好,而我对这不感兴趣,这对我形成了干扰。于是我来到知乎,上面尽是一堆我关注的人都干了些什么,没多少我感兴趣的。我关注的方向的动态,却需要我点话题,进入话题之后再进入每个小的话题领域一个个去寻找。如果我不是特别有闲情雅致,看完首页没啥事就撤了。 一个人是受自己的第一喜好感觉、精力、精力所承载的阅读上限控制的。觉得好多做互联网强行把用户往自己想要的结果上去推,却不注意用户的承载能力,。2.关于内容质量的在每个专业领域,用户之间存在无法弥补的差距,做高质量问答社区必须要面对这一现状。专业性的问题,偏偏扯进来一堆不专业的人,非常可笑的提问,很无知的回答,很多优质内容没有投票,一堆垃圾内容被投很多票,不都是因为用户在这个专业领域的水平问题嘛,这种感觉实在不好。这样的知乎感觉上并不是一个高质量的专业社区。3.关于社区圈子的每个圈子不同层次水平的人,会形成自已的小团体。层次不同,思维看法行为都不同。强行把原来不在同一团队的用户拉在一起,左右都不讨好。低层次的人抱怨得不到认同,高层次的人抱怨自己天天受这么多无知的干扰。不论怎么做,都要符合现实社会人群的特征来处理问答社区。感觉知乎在这上面有偏离。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知乎改版做八卦杂志吧~
2 票,来自
、原谅我把另一个问题里的答案转过来,不过那个答案也能回答本问题,算是自问自答吧。转过来的原因很简单,上周五我很认真地回答了问题,但到现在却连个讨论的人都没有。这期间我提了一个问题,同样也没有人回答或浏览。 以下为正文。 这个问题我一直思考了很久,现在尝试把我的一些思路写下来。首先,我们来看知乎网站的组成,是两部分,分别是内容(问题)和用户。困扰知乎的主要就是两个问题,第一就是内容的流转,第二就是用户之间的关系处理即互动。要理清这两点,我觉得要先搞明白,大家为什么喜欢知乎?(可以去该问题回答下)我最喜欢知乎的地方在于三点:1、对擅长领域的补充;2、对兴趣领域的拓展(比如我对金融感兴趣但不专业,通过知乎获取知识更快捷);3、以及由前两点带来的人际关系的拓展。特别是后两点,我平常就在互联网圈子打转,圈子里认识的不是产品经理就是程序员,了解的也是这方面的知识,如果能认识个搞金融的或者算命的那不是很美妙!平常太多抱怨交际圈狭窄的人了。由这个问题引申开去,那就是知乎可以用来干嘛?这里就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大号和小号的需求会有一些差异,大号对于自身的营销需求更强。(因为不是大号,不知道还有其他的差异,欢迎再提!)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用户在知乎上面行为的实际流程是:用户-------&内容-------&用户互动。8月份改版之前,就是按这套流程设计的。但是这一个流程带来两个问题:1、内容的筛选,用户的激增带来了信息量的增大,以及垃圾信息的增多,这个反映了两个问题第一筛选和搜索功能的薄弱,第二对垃圾信息惩罚机制的缺失;2、大号和小号用户的矛盾,这主要是由激励的缺失引起的(我不觉得是流程顺序的问题),小号用户获得优质内容的激励就足够了,但是这对提供了大部分优质内容的大号用户却有些不够了,这很可能造成大号用户的流失,从而导致生态圈的死亡。但是我们要注意一点,小号用户也提供了相当部分的优质内容。(惩罚和激励机制可以参考百度知道么~)再来看8月份改版之后的流程:用户-------&用户互动-------&内容。我必须要说这套流转非常奇怪,这根本就是绕远路违背用户实际行为的么。当然这套流转解决了上面我提到的问题,通过大号形成圈子,进行信息的分流,而且小号用户还是可以获得优质内容,虽然质和量下降了(谁让你是小号呢),大号的地位被加强了,激励有了。但是,这个根本就是饮鸩止渴,就好像当年国家投资4万亿拉动经济,GDP涨了,可是关我鸟事?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着这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内容质量的下降。前面我提到知乎最大的魅力是拓展视野,现在通过大号(圈子)的方式实现,这项功能还有吗?比如我对金融感兴趣,然后我关注了金融界的某个大佬,结果他关注的问题除了金融,还有高尔夫啊、古董啊。。。这?。。。垃圾信息被解决了,结果带来的是什么?信息噪声极大!然后,再来看这个管道,是根很粗的管道吗?我觉得比之前还细!以前是怕被堵,现在干脆直接变细了,来自小号的优秀问题直接被一刀切(总算切题了),以前好歹还能沙中淘金,现在就这么些,您老看着办吧,这个直接就是对小号的伤害啊。我们再来看,这件事对大号有利吗?没有,虽然答题很辛苦,但是大号能和不同领域的小号交流,获得启发,这个是存在的啊,现在这个也没了。然后,再来看用户矛盾,现在小号获得优质内容只能通过大号(圈子),这个不仅麻烦而且被人掐着渠道,是个人都会不爽。而且马太效应放大,比如一个问题,大号答了,他会出现在更多人的feed里,而小号答了呢?更优秀的答案能排到更前面吗?这样造成的是什么,来自小号的优质内容的流失。出现了这么多问题后,针对关注圈外的问题,知乎提供了两种渠道。一、新版话题;二、邀请。我们再来看下效果。新版话题我就不说了,用户都是用脚投票的。邀请我测试了下,太难上手,新手不知道邀请谁,生僻领域大家都不知道邀请谁,而且邀请后成功概率。。。如@maggie 所说“我被接受了无数邀请,但是因为时间精力有限,加上有些问题实在不感兴趣,就没有关注和回答,辜负了邀请者的厚爱。"(这个问题是我提的,当时我经过仔细思考,邀请了三个人,@王亞暉、@maggie、@笑道人,前面两个答题了,问下两位是看到邀请后答题的吗?我特意查看了下扩散节点,几个关键节点是知乎工作人员在起作用。实在不放心,如果不是和知乎有关的问题,没有知乎工作人员的大力传播,优秀的问题能被连接吗?)最后,讲下我提供的粗陋的解决方案。一、加强站内搜索功能,建立问题之间的相关性,并与话题相结合。二、feed重归以话题为主导的方式,通过关注人、提问者历史记录、问题变化共同筛选,同一问题不重复出现;三、开放API,或者提供一些适合大号使用的应用。欢迎指正探讨! 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顺丰 的小崽子!(*^__^*) 嘻…
2 票,来自
匿名用户、说下直观感受:我到知呼两个目的:1.关注我所关注的话题,这个方面在改版以后变弱了;2,找到我需要解决问题答案的人,这个和以前差不多,另外,1占了我在知乎的大部分时间,另外我认为,知乎大部分的人(至少50%以上)把时间放在1上!所以改版效果不理想!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Product Manager @ …
14 票,来自
、、可能是本人最后一答。声明:本人非知乎团队。也跟知乎团队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纯粹是一个远在广州的新入行移动互联网从业者。这个回答是写给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从业者的,不是写给用户的。但我预估着这个回答会被很多用户轮奸。轮奸前请戴套。谢谢。知乎为毛要改版?战略知乎做到现在已经有了一年了,虽然人员变更很大,第一批的开荒牛也散了不少,但是运营和产品的大拿依然还在,个人估计,他们对知乎这一年的感受莫过于这句话:国内做内容社区是做不大的。为毛呢?主要因素两个,首先是用户素质。(第二是政策。这里暂时不谈。)对。就是用户素质。因为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的天朝网民不喜欢看这么高质量的内容。你以为像知友那样有空没空就聊聊经济金融政治国际局势IT咨询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网民多么?大多数天朝网民还在土豆优酷追追韩剧动漫,吃饭前拍个照美图秀秀然后发微博,围观哪个明星又爆出了八卦绯闻、看一下本周星座运情是不是又有桃花运了,临睡前在QQ空间看看有多少人来过我的空间,惦记着那些黄钻绿钻又要续费了的情况下,你指望他们会对知乎这种高质量内容为导向的社区很感兴趣?你看看你身边周围的朋友,有多少人在你向他们推荐知乎后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后成为知乎的活跃用户?超过十个的麻烦跟我说说?所以。天朝网民的素质注定了国内以高质量UGC为导向的社区,要么封闭要么死。封闭的赚不到钱,开放的活不久。封闭的为什么赚不到钱?其实不是赚不到钱,是赚不到大钱。封闭的社区做不大,而目前互联网社区的主要盈利模式还是在于广告和流量导入,这两个直接和用户量挂钩,社区不大赚不了大钱,只能靠融资吊着来扩大用户量。开放的为什么活不久?劣币驱逐良币。知乎现在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天朝网民喜欢看的是什么?是人。是牛逼的人。目前国人对成功学和个人崇拜已经到了一种狂热的地步。牛逼的人说出来话才是最有道理的。个人猜测。知乎的运营方向可能更倾向于对知乎资深大牛的塑造。因为这才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不承认?别看玩笑了,君不见像@ponyma、@allenzhang这些一年都没有几个动态的僵尸用户,依然有上万个关注者?这不是个人崇拜那这一万多人特么到底是什么心态?谁给我说说?「人根本不可能在刚进一个网站的时候迅速被内容所吸引,内容不够性感。」「好比你说你喜欢你老婆是他的学识,不是她的身材,我觉得这不科学。」 我支持@Peter的观点。要反驳的人先把这两句话的含义理解清楚了再说话。人,比内容重要。这是铁定的规律。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只有以人为节点的社区才可以做大。不然知乎永远走不出数十万用户这样的一个小圈子。策略新改版的最大问题是,为了提高feed的质量,去掉话题给timeline推送的feed,直接去除掉绝大部分低质量的问题和回答。当然也包括了一些好的。但实际上知乎形成了一个比较大而封闭的资深用户圈子。非资深用户(follower较少)的新问题很难被捞到这个圈子中被讨论。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个机制去把话题中被忽视的好问题重新自上而下地扩散。知乎的解决方案是,大规模的人力运营。就我目前掌握的情报,现在知乎运营人员起码有20人(保守估计),每天通过运营大号(黄继新等)的关注和回答,运营小号的刷存在感,还有知乎阅读、发现、官方微博、知乎Q群传播等一系列手段去把一些好的问题重新捞回上来。 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因为目前,对话题的利用率不够。哪怕重新做了一个新的“话题动态”,但是对用户来说,操作太麻烦,使用话题推送feed的成本太高了。有句话无论讲多少遍都不会过时。做产品就是要把用户当傻瓜来看。你指望着用户会自己去找哪里是话题选项,然后点击自己想要看的话题,然后才看到自己想要的feed?呵呵。社区引导在这方面,知乎上是有失误的。第一。强制性执行缺乏缓冲。上面提到很多缓冲措施,不说了。第二,社区内舆论的引导。改版之后,针对改版的提问,全部统一口径,不能细说,在这个问题里面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官方人员的回复。其实这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在这个回答中已经有不少知乎上的意见领袖表态反对改版或者对改版持保留意见,一般用户是很容易受意见领袖的影响的,如果再没有一个明确的官方说法,那知乎团队马上就变成站在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了,这个责任和损失,是知乎所难以承受的。所以,知乎的团队们,你们还打算要沉默到什么时候?吐糟在三个月前,有这么一条问题出现过:你在知乎的信息渠道,偏重于“所关注的人”还是“所关注的话题”?为什么?
到三个月后的今天,在这个问题里面,用户忽然都变脸了。用户特么就是大爷。只要用得不爽,什么都是理由。话题 还是 人,都特么是个借口。实际上就是社区大了,什么鸟都有了。质量变水了,大爷看得不高兴了。总得要找个缘由抱怨一下吧。总结知乎团队这次获得最大教训是:用户比婊子还无情。PS.产品没做好是自己的事。这正是用户无情的表现。再优秀再人性化的产品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每一个用户的要求。就算是最亲密的人也未必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凭什么要求一个根本不知道你是谁的产品可以完全满足你想要的。要求产品100%适合你,这是不可能的,用户也应该自己尝试去适应产品。但是有多少人做到这点,知乎这个平台给予了用户一个可以收获这么多碎片化知识的机会,用户动动手指动动脑筋去把这件事做得更好一点,怎么说也不过分吧?这是我对“用户比婊子还无情”的解释。 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知乎新疆群:
1 票,来自
那些带有显摆性质的题目,明显没有营养等待调侃的题目,有没有人管管??我建议给题目下方也安个按钮添加折叠问题的功能。让知友决定还问题是否有必要得到认真的回答,是不是好问题等等…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期待看到眼界外的世界
2 票,来自
、我来知乎的主要目的是寻找问题和回答的,而不是社交。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距离2013考研还有36天。----…
1 票,来自
我不想多说什么。我只知道我的签名已经写了两个月没改了。也没打算要改。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苹果产品爱好者
1 票,来自
不喜欢这样子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文章写作中,写完后将集中精力回答所有…
1 票,来自
改版后,社交功能明显地位提升,带来的好处就是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问题过滤的功能。知乎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好问题好答案是跟用户明显相关的。这是新版比旧版做的好的地方。旧版是知乎原始核心功能的最直接的体现,在初期用户少而精的情况下很适合,但是在知乎开放注册,用户量开始攀升的阶段,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如何提问如何答题。UGC的质量跟用户直接相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和习惯,新版很好的适应了这个趋势。但是,原有的核心功能是否因为这个改版被弱化了呢?答案是有弱化,但是对我而言,足够。因为这并不会影响我自己的使用。在知乎上种田,耕耘出自己的花园或者果园,才是提高整体内容的方法。因为改版,必然对使用方法产生影响,每个用户在用了一段时间后应该能意识到这个变化并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所以不用纠结旧版新版哪个好,因为这是两款有区分度的产品,你怎样用着顺手,就怎么用。关键在于,不用担心别人把知乎用坏,你只需把自己做好,用好知乎,足矣。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幽默无趣的人
1 票,来自
给周源发信,他说让尝试试试,试了这么久还是喜欢话题,对人没兴趣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小学文凭,东非户口
1 票,来自
只赶脚。。。。新的东东,越来越少,我只好把以前的冷饭炒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追梦的打工者
2 票,来自
匿名用户、虽说改版这么久了,还是不习惯,和之前的相比,还是比较喜欢之前的,首页内容比较丰富啦,现在的比较单调,只是显示关注的人所关注的话题,很无聊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我一说你一听,就像小鸡肏老鹰
2 票,来自
、结果就是很少玩儿知乎了。首页feeds很难找到我想看的东西,只能呆望关注的人经常各种刷屏。看着难用的话题页更让人心碎。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电子产品爱好者
1 票,来自
知乎不重视用户体验 迟早是死路一条- -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改版后,我很少回答问题了,似乎 不再有合适的问题让我回答了。。。 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开心白日梦网创始人,英语专业8级,科幻迷看过各种页面的表示怎样都能习惯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走着你这改版我都没发现啊。。。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做有趣的产品,跟有趣的人交谈,成为一…说个题外话哈~ 我认为知乎目前侧重点不应该在产品改进而是市场推广以及填充更多用户,不要只是互联网这个圈子里的茶话会了。产品也应该想想如何为这样的推广运营做一些改动?好的用户体验也不只是在交互页面,内容质量和数量也很重要哈~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上来学习改版之后在pc端完全找不到自己想看的,也不知道怎么去找,现在只能用ios的发现模块浏览话题了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码农一枚,19年的学生。游戏空,C控。为什么不考虑提供两种界面,供用户自己选择,然后统计两种界面的使用率,就知道改版是否正确了。还可以在两者的比率达到一个值时在统一到用户数更多的那个。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有志者事竟成!根据人来推送话题,使得我关注的话题领域越来越窄……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苦逼的学生一枚
1 票,来自
说个最简单的,改版前几乎每天刷知乎,改版后一周只刷1到2次,而且是跑到话题里面去~~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流氓改版难道只有我觉得被折叠的三个答案说的话都是正确的吗....? 求取消折叠的方法~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一劳永逸
1 票,来自
以前关注的话题貌似总是那些牛人们一骑绝尘,但问题和内容很吸引人,改版后,因为相对杂乱的主题,貌似见识的人更多了,但内容的吸引力和知乎的吸引力都下降了很多,或许应该单独弄一个页面,来反应关注的人的动态.但应该排在第二的位置,赞成yolfilm和匿名用户的说法,我们更关注的是问题,其次才是人.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爱折腾知乎改版后我关注的人数……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普通青年刚开始确实很不习惯;但是也有一个好处:自从知乎iPhone 2.0发布开放注册以来,知乎各种问题以及答案的质量一下变得很差。但是知乎改版以来这个问题就不再困扰我了;在使用新版的过程中想要获取更多的信息,就会主动关注更多的人,关注更多的人的同时起到了一定社交的作用,同时通过感兴趣的人确实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及答案。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硬件民工一枚非常不得人心!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改版后我才来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沉默家、思考家、观察者。。分栏吧,左边话题,右边是人,或者多个话题框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机械电子专业 本科在读
篮球 骑行看到了这么多改版后的“不是”,我还是揭一下原模式的“短”。以话题作为feed建立在初期知乎用户较少且素质较高,如今大量新用户的涌入,导致提出的问题良莠不齐,甚至乱贴标签现象。以关注的人为feed,可确保一定的内容质量。但不一定是自己所感兴趣的。所以,我现在多通过第三方网站定制知乎问答精选,每天十几条。刚刚合适。上知乎不太多了。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狂点没有帮助个人求知欲比来知乎前变强了。
知乎每次改版的原因并不在乎,但会尽量去适应,一成不变就意味着倒退;
热爱知乎是因为在这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
改变一个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事实上,知乎的确改变我...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改版了吗?没看出来...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知乎对什么是好问题,什么使好答案的理解简化为关注"通关人士",这样的思考,是没搞明白自己的用户群体是谁,有什么特征。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怜悯是善的本源。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和话题添加“不感兴趣”选项。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提问应该是个人的,而不是公共的。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好的回答,真想多赞同几次。看起来大家还是更喜欢关注话题,而不是关注人的。很期待首页再次出现话题下的问题流;更期望下次见到这个信息流的时候,我的首页还有一个分组功能,我可以把我的关注分为:1.关注的人;2.只是好看的人;3.最关注的话题;4.次关注的话题;5.随便看看的话题。。。。。6.显示全部这样,我的首页会变得高效起来。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想你时你在闹海我喜欢原来的全局日志。P.S. 嗯?突然发现全局日志还在,就是所有问题。出门一个月,以为弄丢了。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每一个矜持淡定的现在,都有一个很傻很…软件版的和网页版的没什么区别,请尽快修复软件版的。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google粉突然觉得如果能在中间隔一条线,一边是人的信息流,一边是话题的信息流是不是好一些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情绪化严重,爱做白日梦的傻孩子。奶奶的,几天看不到一个新问题,去哪里了?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软箭攻城师一枚到处充斥的sns,你们就不能纯粹点吗?现在已经很少来了~~~我不讨厌@谌斌 ,但是看到满屏幕充斥着他的头像,我果断取消关注了。。。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会计男想从事IT运营方面撇开一切好不好用的问题。感觉被回答得少了很多了。。。没有知乎最早期的感觉。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动漫,电影我的建议是,是否能增加关注分类功能。知乎上大牛,专业人士不少,但涉及各行各业,也有比较熟的和陌生的。几百号人物聚在一起,想找相同门类或者找某个人都非常困难。如果能增加这个功能,可以把自己关注的几百号人物分类,我认为善莫大焉。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uh-oh话题少了,我有时也想看看别的问题。我不大喜欢关注别人,就在网上自己看看。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自从改版以后,我等草民的提问就从没有人回答过。话题页至今bug不断,比ios 6的地图还要糟糕。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我关注的是话题,并不是我关注的人。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国企职工,工商管理专业知呼阅读是啥意思?是支持还是不支持?搞的很暧昧啊!基本搜不到,但是使用起来可以排进前三,要搞就声大点,不搞就别浪费大家的好奇心。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学生一枚;爱好互联网,前端,…还是希望关注的话题相关的问题出现在我的时间线里面,或者专门有个话题的时间线~-------------另外,自己的提问得不到回答,所以自己也不愿意去提问了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我从知乎诞生的那一年就已经扎进来了!经历了好多事情,也经历了多次改版!每一次改版,都有人评好评坏!现在,新用户突飞猛进。老用户默默答题!以前的@大果 @李奇 @负二 @赵世奇 @keso 等等!现在看过去,依旧坚守着!我呢!也时不时飘泊于此!对于改版,其实是不用遭骂的!知乎如何做!自有他的道理!如果,用户里谁有好的解决方案,提提最好!知乎的质量在问答!在知识!如果对改版深究。显得有违初衷一般,抓不住灵魂了!其实大谈起来!我想对改版逆来顺受的人很多,何必纠结于此呢?落一身自己的不痛快!反而浪费了我们掌握知识的微薄但有用的时间!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知识、经验;分享、传播改版两个月了,一直在体会改版带来的变化,期间还去了趟知乎。从@周源和@张亮的回答中,看得出来,知乎的设计师们在一直努力。谢谢你们提供了一个一直在不断完善的知乎。但新版确实用起来不爽。两个月以来我一直在尝试适应它,但对我而言效果有限。尝试如下:1、既然新版知乎所推送信息是我关注的人选择所产生的,那我就花了大量时间去选择关注人。先选择几个我改版前已经关注非常感兴趣的人,他们被关注度很高&问答无水,除李开复老师外,活跃度都很高(如李开复、周源、周晓农、talich、yolfilm等),看他们所关注的人有哪些。再打开这些人的主页,看他们的最近活跃度、回答的质量(主观判断)、关注的话题和问题,再从中选择那些我感兴趣的人加关注。如果发现在知乎工作的知友,即时关注。如此,首页出现了更多我比较感兴趣的信息,比起刚改版,有用信息量增加。但还有很多问题:有一个我所关注的人,可能出于工作原因,赞成活跃度太高,关注问题太广泛,我的首页经常被他刷(最近已经好多了);可能是由于我选择的关注人是“近亲繁殖”?:),同一个问答经常被反复赞同后推送我;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信息范围,一下子变小了(发现不了更大的世界了);不仅及少看到别人新提问题,连我自己的提问,被浏览的次数都极为明显的变少了,也少人回答了(新人们估计感觉更明显)。2、于是,我尝试取消关注个别高活跃度用户。但结果不理想。因为即使取消关注个别高度活跃的用户,我所关注用户仍然会产生大量我不喜欢的推送信息,没办法,他们不是我自己,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爱好。在@李奇的帮助下,我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了屏蔽话题的功能入口(我本以为没有,因为我认为如果有,它应该出现在对话题选择“关注”的地方)。天,终于有所改善。但我不太敢用屏蔽功能。因为话题的自由度太大,我无法判断一个话题下究竟有哪些内容的问答。本来改版后,首页信息范围就小了,再屏蔽不好,不就自绝于人民了吗:)。对于我不再感兴趣的问题,直接在时间线上X掉。3、我还努力尝试使用邀请功能以提高我的提问回答率。十分负责任的说,知乎的邀请回答功能太烂了!!其一,搜索出来待选用户,有些已经是N久没有活动过的用户了,很多是从未回答过问题的用户。他们可能回答吗?其二,搜索出来的用户,其排序上没有任何讲究。能不能按被邀请回答率排外序?或者按回答问题数排?等,也方便用户选择。其三,在搜索出来的用户列表上,能给个选项,让我先看一下这个人的问答情况后,再选择是否邀请吗?我现在是先搜索一下,再打开另外的窗口,看看这个用户的最近问答情况,以提高邀请命中率,太累了。@骆启明把用户分为话题派和关注派,很有道理。从我自己的体验,在针对改版的这件事上,我更愿意根据用户关注人数M和被关注人数N将用户分为四类:A类:M&=50;N&=500;B类:M&50;N&=500;C类:M&=50;N&500;D类:M&50;N&500;只所以这样分,是因为当用户经过选择关注(注意,是经过选择,而不是随机关注)后,关注50个高质量用户,每天在首页产生的信息量已经足以用掉普通用户分配给知乎的爱好时间。少于50,首页信息量可能会过少。被关注人数大于500,其提问、回答、赞同会被足够的人发现,形成传播(本人被关注数不足500。曾就某回答私信@yskin求赞同以传播,yskin关注人数为1500,yskin赞同后,问题传播很快,因此揣测N值为500。再次感谢yskin!对于A类用户,信息来源不是问题,改版后,信噪比提升明显。单从首页推送信息质量来看,是效果明显。@yolfilm的回答已经说得很清楚,对于A类用户,缺少的是之前话题关注带来的广泛信息面和新问题。对D类用户,改版是灾难。看不到太多有价值的信息,自己的提问和回答更取决于有没有A类用户青睐,否则,如泥牛入海。只是青睐的概率太小了(改版后A类用户的发现成本变高了很多)。如果分析、对比一下本问题中yolfilm答案及排名第一的匿名答案赞同用户特点,相信会更多理解D类用户的心态。知乎已经有几十万用户了,现在新加入的用户,都是D类用户。我很想知道改版前后,新增用户的数量变化情况、新增用户的上线时间的变化、新增用户的周上线频次的变化,以确认对D类用户的影响。B类用户中,@GayScript是代表(删除了所有关注对象,可能有点极端:))。如果仅把知乎看作获取信息的传统电子媒体,知乎用户提供的信息质量比起专业媒体还是有相当差距。一部分有能力的(没能力,哪会来那么多关注)用户不怎么关注知乎上所谓的大牛,喜欢看一看普通人的问题和回答,喜欢在知乎感兴趣的话题下找灵感,认真(如果不认真,同样不会有那么多关注)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对于B类用户,如此改版颠覆了他们心中的知乎,愤怒可想。B类用户可能不多,却是知乎用户的中坚之一,如不调整,长期下去,B类用户的流失是可以预测的。我是C类用户,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过于喜欢知乎而成为C类用户的极端:)。C类用户在知乎上呆了有些日子了,可能由于能力或时间所限,高质量的回答少一些,也更不容易博取广泛关注。新用户的未来,多数会成为C类用户。如果把知乎看作社会,C类用户算是中产吧。对于此次改版,C类用户应该是有所得,有所失,得失上文及其他知友都都讲到了。这次改版,虽谈不上成功,但至少是向正确方向上的一次有益尝试。多数C类用户不至于真的因为改版而选择离开。还有一些话想告诉知乎团队:我知道这次改版前,肯定听取了不少用户的意见,也有内测。从现在的结果看,是不是听取的意见有偏颇。就我的经验来看,用户的意见固然重要,但用户多是仅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意见之基础未必全面。尤其是初级用户,在正常使用产品前,很难知道哪些是他们最关注的东西。对于高级用户,其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并不一定是产品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哪怕是之一。团队需要的是尽可能的是同理心,去理解各层次用户的真实需求,再去进行产品决策。如果产品是垂直换代(这次改版,有点垂直换代的感觉),一定要充分考虑垂直换代带来的兼容性。无论怎样,希望知乎的路越走越好!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社会工作专业。为什么要把头像搞成这么大啊?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商业周刊中文版 for iOS 已经上架我觉得很好啊。信息更清楚了。每天都上知乎看看,没有感觉不适应。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做聪明人才有前途,当笨蛋肯定是要倒霉的。
4 票,来自
、、新版我用着很满意。早在改版之前,我就在按新版的思路使用知乎——我关注一些人,然后让他们帮我筛选信息。第一天上知乎时,我饶有兴趣地关注了一大坨话题,各种口味都有。后来逐渐减少,原因就在于有很多人对话题的理解和我存在差异,导致很多完全不感兴趣的问题由于被添加了一个我感兴趣的话题,而被我看到。记忆中最无语的就是「心理学」话题。我本是很喜欢心理学的人,结果在知乎上凡是涉及到一丁点儿人类心理活动的内容(宠物的心理活动有时候也会中枪),都有可能被添加「心理学」话题。举个栗子,no offense,我现在点开「心理学」话题,「屌丝只有一个月时间,如何把白富美追到手?」这……我相信确实可以用心理学知识解释这个问题中的一些东西,但是我想看的心理学,不是这个心理学。我非常喜欢 iPhone,但是我对「iPhone 5 国行什么时候上市?」真的一点都不关心,这个问题放在「iPhone」话题下是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那么,我到底该不该关注「iPhone」这个话题呢?范围过大过广的话题,容易被滥用,范围小而细分的话题,容易被忽视。今后知乎的用户会越来越多,如果是老版知乎,那么,不难想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水」问题、「水」答案,高质量的内容会变得容易被埋没。关注话题,给我筛选信息的绝大部分都是我不认识的人;关注人,给我筛选信息的全部都是兴趣、研究领域有交集的人。我也在不断提醒自己,要尽量给关注我的人带去有价值的信息。有很多「渣」问题、「烂」答案对我个人很有帮助,但是在别人眼里可能是种污染,这种情况下,我都尽量匿名操作。我认为,关注话题,不如关注话题页面右边那几位最佳回答者。对现在知乎主页不满意的人,可以去试着「优化」一下自己的关注列表:)喜欢老版的人,可以去
逛逛,里面全是你关注的话题的动态,看看其中对你有价值的信息多不多呢?,谦恭一世。写回答…匿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站邀请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