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供应协议断供为什么企业说了算????

中国炼油产能扩张太快致过剩 油品升级是企业调整关键
|经济|资本|产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中国炼油产能扩张太快致过剩 油品升级是企业调整关键
  本报记者 邵志媛报道
  4年来,中国首成成品油净出口国。但却暴露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产能过剩。
  据中国海关4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每日出口成品油65万桶,同比增长3.4%;进口56万桶,同比减少近25%,进口量为2012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从给出的数据来看,进口的幅度明显大于出口。
  其实,2013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过7亿吨,加工量4.8亿吨,产能利用率为68%。而一直被广泛认为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超过70%,炼油行业无疑已经产能过剩。
  “主要原因就是扩张太快。中国成品油加工的能力就比别人强,而且没有什么竞争力,没有竞争力,产能过剩自然就会出现。”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十一五’时期由于成品油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一度出现严重的柴油供应紧张局面,多地常出现断供的局面,受此影响,我国大量上马石油炼化项目,特别是实力雄厚的石化双雄,在需求压力、企业冲刺规模和地方渴求大项目的各种市场和非市场因素的刺激下,石化双雄的炼油能力近十年来已经翻了一番多,快速增长的成品油消费需求和投资冲动导致了炼油产能的超常规增长。”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能源行业研究员王健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伴随着中国成品油市场10年快速增长的势头临近尾声,2013年中国燃油消费增速跌至二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在中国成品油产能过剩,柴油和对亚洲出口量增加的同时,行业利润也被削减,其中几家跨国石油集团纷纷打出了退堂鼓。例如英国BP石油集团就放弃了在中国钦州建设炼厂的计划。
  不过,在专家看来,受经济危机影响,全球成品油消费市场都陷入了低迷,炼油行业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产能过剩产业。而我国是全球炼油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未来产能压力还会进一步扩大。
  林伯强认为,未来这个行业发展还是很好的,中国每年还有2000万辆的车在卖,但是短期之内,就看能不能熬住,因为一旦过剩,投资就会小一些,如果投资小的话,就会消化产能。产能消化需要多长时间,对于民营的来说还是很困难的。但是最终市场还是会有需求的,因为车辆需要油。
  对于未来,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该如何调整,寻找出路?
  王健表示,在国内需求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炼化企业需要控制炼油产能的过快增长,需要做好科学的市场预测和规划,合理地制定炼油项目投资计划;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在当前油品质量不高,产品全球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与其继续加大产能投资,不如着力进行油品升级,提高油品质量。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超市部分油品断供 金龙鱼被疑捂油惜售&&& 一方面食用油涨价预期甚嚣尘上,一方面消费者发现超市里部分油品已经断顿。难道食用油生产企业也玩儿起了“捂油惜售,待价而沽”?&&& 超市:金龙鱼调和油已一个月没有上货&&& 记者走访乐购百子湾店,在食用油货架上,金龙鱼1:1:1调和油只有小桶包装,数量也是屈指可数。“5L装的一个月前就没有货了,什么时候有货也不清楚。”超市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相比金龙鱼主力产品“断供”现象,记者发现,金龙鱼的玉米(,0.26%)油却在做促销,而促销人员也极力向记者推荐金龙鱼“高端”产品――深海鱼油。在家乐福双井店,金龙鱼促销人员同样向记者推荐“有利心脑血管”的深海鱼油。此前有媒体报道,北京各大超市所销售的花生油大多是去年的存货,今年出厂的新货有限。有超市负责人表示,虽然目前还未接到食用油厂家调价的通知,但像金龙鱼花生油已经出现“断供”。&&& 北京某大型超市相关负责人曾分析道:“现在食用油厂家走入了一个怪圈,大豆(,0.40%)压港无人问津,但是由于食用油压榨成本过高,大豆油(,0.54%)企业开工就会亏损,促销会使亏损加剧。食用油厂家只能通过控制供货来控制销售量,从而减少亏损。”&&& 金龙鱼:“捂油”可能是经销商所为&&& 金龙鱼涉嫌“捂油”,对此金龙鱼生产厂家益海嘉里公司相关负责人明确表态,“作为供货商我们这几个月的发货量并没有减少”,该负责人表示,“我们会定期向国家相关部门汇报加工量、发货量、存货量等相关情况,国家相关部门对此也是有监控的。”该负责人进一步分析,如果有“捂油”、“囤货”情况出现,可能与经销商有关,“他们可能会因预判价格涨势而‘捂油’”。&&& 据悉,金龙鱼食用油供货给超市大多数是通过经销商渠道,只有一小部分超市是由益海嘉里厂家直接供货。&&& 至于金龙鱼是否会涨价,该负责人明确表示,“没有发出涨价通知,近期也没有涨价计划”。但该人士坦承,“如果我们要涨价,提前会与政府部门、消费者、经销商充分沟通,并考虑涨价时机和价格幅度等因素。其实从去年11月份开始,我们的账面就是亏损的,目前亏损已达10亿元。让我们压力最大的还是基础油种,主要是豆油和菜油(,0.33%),成本倒挂比较严重,原材料比我们的产品都贵。”&&& 专家:亏损导致产品出现“断供”&&&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随着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及运输成本上涨,食用油企业成本倒挂现象逐渐显现,而长达几个月的限价令更是加剧了这一亏损局面,进口大豆压港、企业开工率一降再降等现象普遍存在。在终端价格受限的情况下,为尽量减少损失,缩小亏损面,一些企业不得不选择停工减产,仍然开工的企业也不得不放慢生产步伐,采取捆绑销售等措施来减缓产品的销售速度。&&& 晨报记者 张良如&&&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食用油“被断供”背后:企业挣扎在盈亏边缘
查看: 671|
评论: 0|来自: 广州时代周报
摘要: “春节有可能出现食用油断供”、“食用油企业大面积停产已现先兆”,近日媒体言论一出,发改委立即发文反驳,而媒体和发改委公开叫板的背后,食用油生产企业正挣扎在盈亏边缘。
  “春节有可能出现食用油断供”、“食用油企业大面积停产已现先兆”,近日媒体言论一出,发改委立即发文反驳,而媒体和发改委公开叫板的背后,食用油生产企业正挣扎在盈亏边缘。  “媒体被人利用了,断供一说,只是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乱捏造出来的谣言。”黑龙江大豆协会的副秘书长王小语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如果这些言论引起价格暴涨,最后吃亏的始终是国内的老百姓。  尽管如此,关于食用油减产和两会后报复性涨价的言论却不绝于耳。财经评论人叶檀(博客)撰文表示,即便企业为通胀举杠铃,力撑到春节,春节后的价格怎么办?还是一个字:涨。除非春节后经济直线降温,进口大豆价格大幅下挫。  产能过剩暂不断供  “其实大家总是有库存的,一般的大豆加工企业,多则至少一个季度的库存,少则一两个月的库存。” 珠海市金光油脂工业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陈总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企业大面积停产不太可能,至少广东这边的同行几乎没有停产的,一方面,需要维护公司的市场和渠道,另一方面,也不能让公司的经销商没油卖。  东凌粮油是国内最大的民营大豆加工企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企业正在正常生产,企业的生产是持续性的经营行为,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影响生产。  作为全国粮油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山东日照粮油生产基地的绝大部分企业都照常开工。“山东总体而言生产保持正常,”日照昌华相关负责人庄总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现在油厂大多数用的还是前期的原料,因为进货的话,最少也是提前两个月订货。大的油厂现在抗风险能力比较强,没有停产的,最多是检修。有几个小厂因为原料不足停产,但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在黑龙江,上半年大豆加工企业大面积的停产并没有出现,相反,现在开工的企业超过六成。“企业原材料的库存很充沛,豆油、豆粕的储存都很充裕。有一些企业不生产,不代表危及行业的发展。” 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九三、龙江福、哈工大油厂等企业生产正常,原来因为成本高价格低而不断亏损的油脂企业有了利润空间,黑龙江省曾经停产90%的油脂企业开工率达到了历史最高值。  “我们认为春节前不会有所谓的油荒出现。” 王小语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今年全国大豆产量过千万吨,单单国家的食用油的库存量够全国两三个月使用,而且市场对大豆的需求只有产能的一半,春节前他们的食用油肯定会正常供应,价格也会比较稳定。  “停产的现象被夸大了。”瑞达期货分析(博客专区)师滕奇韧也表示,在12月3日和12月14日,国储大豆两次30万吨的抛储均告流拍,这显示目前市场供应稳定,市场对大豆的炒作热情并不高。  “如果未来真的断供,为何还会流拍呢?企业可以提前储备原料,趁市场短缺推出自己的产品啊。但是,目前国储大豆还是屡次流拍。”王小语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代表采购的需求并不强烈,企业拥有足够的库存,在黑龙江,现在是因为产能过剩而限产了,如果价格行情有点好转,小企业就可以开工,2个月的生产就能满足4个月的需求量。
您可能感兴趣
印尼家禽业反对政府的玉米进口管制今年猪价上涨更像独立事件 仅由供给决定乳猪料生产工艺流程图报告:欧盟消费者接纳饲喂昆虫饲料的食品动中粮集团“债台高筑”?3个月仅利息就得还2
江苏万瑞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青贮饲料是反刍动物重要的饲料来...
水质控制和水质管理是水产养殖过...
仔猪腹泻(下痢)是消化道功能紊乱...
俗话说:“未病先防,预防重于治...中石化老总谈油品质量差:卖什么油政府说了算
来源:京华时报
  卖什么品质油地方政府做主
  日前,宣布,旗下销售公司增资扩股交割完成,25家投资者已向中石化销售公司缴纳了增资价款1050亿元。这意味着中石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式落刀。
  傅成玉昨天表示,中石化下属8家研究院已经开始改变,允许人员互相流动,允许项目自由选择,有想法的团队可以自己组建公司,实现收益后和中石化分成。
  京华时报记者平亦凡
  谈油品质量
  卖什么油我们说了不算
  京华时报:油品质量是雾霾的主因吗?
  傅成玉:我们国家的资源使用结构中,煤占66%,石油顶多占到18%。煤不好,但是我们能离得开吗?我想,有一天大家都可以用清洁的煤,但是现在做不到。
  京华时报:国内成品油质量为什么不高?
  傅成玉:国家有标准,但是各省级政府可以自己选择使用哪种标准的油,这就导致了几种不同标准的油在全国同时存在,有的人希望油价便宜,因此选择使用更低标准的油,所以当地的油品质量就没法提上去。事实上,中石化具备生产国Ⅳ、国Ⅴ等更清洁油品的能力,但不是我想卖到哪儿就卖到哪儿,而是政府批到哪儿我就到哪儿。
  京华时报:据您所知,油品标准每提高一级,成本会上升多少?
  傅成玉:这个需要问专门的专家了。
  谈“混改”让其他企业进来挖金山
  京华时报:您如何看待中石化目前正在进行的国企混改?
  傅成玉:去年中石化把销售板块拿出来增资扩股,融了1070亿元。为什么民间资本、外部资本要进来?因为我们有还没开发的金矿,但只靠我们的机制挖不出来。一是体制机制限制死了,二是我们做卖油郎的不懂这些,搞三年也搞不出啥玩意,这座金山要让我们自己挖就挖坏了。但我们改变机制让其他企业进来,就会带来无限潜力。
  京华时报:资金来源的问题是不是也可以靠引资解决?
  傅成玉:举例来说,中央领导很关心移动互联网和利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企业,曾经说,国有这么大资产怎么没有出来一家像样的企业呢?我们国有企业也说,因为体制机制不行啊,互联网企业得烧好几年钱才能烧出今天,咱国有企业能烧几年钱?当年亏损就有人找你算账!国企只能走经营机制改革这条路。让外面的投资者看到机会,愿意把钱给你。因此,国企混改不能从原来的蛋糕里分,因为投资人也知道原来的蛋糕效益也不是很好。
  谈改革难点
  不让大批国企职工失业
  京华时报:您认为国企改革的难点在哪儿?
  傅成玉:调结构有两块是非常难的,一是产业结构,另一个是能源结构。过剩产能后面连着人,连着就业。以石化行业为例,这个行业过去是从计划经济发展起来的,产业布局跟资源合理配置效益最大化没关系。各地都要发展,大家争项目,往往是地毯式布局,资源配置效率非常低。去年,国家提出在“十三五”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石化企业遍地开花,有一些低效益、不可持续发展的关也关不了。一是地方政府不干,因为税收没了,二是企业的人不干。去年以来国内油价十三连跌,中石化下面很多企业不赚钱了,我们关了几十套装置。但不能关企业,关了人怎么办?要解决人的出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说“下岗”。
  京华时报:那人的问题怎么解决?
  傅成玉:现在的改革是既要发展又要改革,还不能让大批人失业。这就既要靠创新,又要靠创业,还要为职工找出路,同时还要调结构。核心还是解决人的问题。中石化在职员工有上百万人,在西方大概只用10万人就能完成正常生产,但我们不可能裁掉90万人。我们现在一年几万人地解决,要为这些职工找到出路。&
& &在3月3日中石化官方微信公号“石化黑板报”今日发文称,为了碧水蓝天,身处石油石化行业的企业一直都还蛮拼的。中石化十年来投入2000多亿成品油质量升级,在国内率先启动“能效倍增”计划,2025年能效提高100%。
& &中国的油品|
(责任编辑:UF047)
&&&&&&</div
官方一再推带薪休假,甚至将鼓励“周五下午+周末”小短假。[]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社区热帖推荐
图文揭秘……[]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贷断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