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我想说的话,中国移动是这样对待老客户的么?说什么短信延迟。足足扣了我三百多话费。

中国移动话费问题!20分!_百度知道
中国移动话费问题!20分!
说我的“未出账话费还有###”,如果我的未出账话费一直是好几百块的话我有个159神州行的号。然后第二天我再去交50元,比如今天傍晚我充了50元话费?所以我现在就弄不明白它这个到底是什么情况了。请高手帮助解答,那我就想不通了?虽然长途是比较耗钱,本月未出账话费为331元”——这是怎么一回事啊,然后每次都是,移动公司就自动发来短信让我续交话费了,它就发来短信提示说“您目前的账户预存款为392元,为什么每次打完长途它就催我续交呢,往往都是两三百块,说我的余额不足——我觉得这个挺正常,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而且这种现象每次我交完费都有!,然后夜里十二点左右打长途(加拨12593的),但也不至于一两个小时就花几百块吧,打了一两个小时,交完费它就发来跟这个类似的短信
提问者采纳
你好 你首先要去移动厅咨询一下你的手机卡资费是什么 问清楚了之后在根据你打电话前剩多少钱打后剩多少钱自己估计对不对 如果确实不对就应该去移动厅调一下详细话单 看看是否准确 预存款是你从1号开始你存过的话费总和 未出账话费是你从1号开始花了的钱 是不是你理解错了呢 如果你不想让它走短信提示可以把此类短信取消了它 想查话费时自己拨服务台查就好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
提问者评价
果然是这样,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到网上有营业厅查询语音详单,会有什么时间打的电话,收多少话费,很清楚的
去营业厅查查看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中国移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何看待中国移动在香港推行的 68 港元无限流量上网套餐?
中国移动在香港推出68港元套餐:1700分钟通话 10000条短信 无限上网流量 而内地58元套餐:350分钟 10mb流量。
我想说,我就用的这个68元套餐。这个套餐作为面向大陆学生的首推套餐性价比还是很不错的:1. 1700分钟,除了本地通话,拨号前加159786打给大陆一样免费!(经指正是不免费的…我记错了抱歉+_+,但是比从大陆打给香港要便宜好几倍)2. 虽然是Lite 3G,但无限流量随便上,速度和我在大陆办的联通3G差不多。3. 最关键这是一个一卡双号的套餐!我除了有一个+852的香港号码,同时有一个147的深圳号码。这样我的一些朋友没有办国际长途业务从国内也能找到我,最重要的是在国内招聘网站填电话也不怕收不到短信了。这个套餐唯一缺点就是,回国漫游上网太贵,但即使这样也有38元封顶包日的限制,不会一下用了几千上万漫游费都不通知的情况发生。而且我一般回去都会换成深圳号或广州号。前两周回深圳办了联通的3G套餐,66的包月只有150分钟和200M流量,还不够我2天打电话的时间。另外200M更是不够用,叠加300M的流量包又要20块。作为一个用户,我根本不在乎你们是要覆盖960万平方公里,还是只用960平方公里,我在乎的是回深圳后每个月要多花更多的钱在电话费上!你多建几个基站是成本高了,难道用户不会更多了?所以人多地广就要提供低质量服务,道理何在。最后吐槽一句,排名第二的回答说香港3G Lite网络不如国内2G快。国内2.5G网络的代表GPRS网速极不稳定,大部分时候坐地铁公交都连不上网络,连接上速度也只在10k以内波动,有什么好比较比较的呢。
楼上有好多答案说这个新闻是标题党,其实没我们想的那么美好。
其实呢,是不是像标题说的那样都无所谓了。即使内容折半,你也无法以翻番的价格在大陆享受这样的服务。再加上香港人民的收入水平,我只能说这TM跟白送的一样。
即便接打电话都算,折半也还有八百分钟?
有无限流量,难道line、微信之流的香港用的人很少?
这东西没想的那么好,但是也比我们能得到的好的多。
谢邀。看看官方的说法:微信和移动都是垄断者,为什么后者如此招人讨厌?要是觉得移动坑爹,换一个就行,何必如此费口舌。为什么大家都在围攻移动,一是因为选择太少,二是其他两家在竞争中实力相差过大。微信虽然也垄断了OTT的大部分流量,但一是免费,二是其他竞争者的实力不弱。定义:判断一个市场是否是垄断市场需满足三个条件:1、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产品。2、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3、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中移动严格意义上是寡头。一是它获得了政府的特许经营权,将其他竞争者排斥在外,另一方面行业内还存在联通和电信两大竞争者。 移动的官僚主义、店大欺客、一家独大等等这些都是结果,不是原因。移动通信资费价格定得再低,也会有人觉得贵觉得用不起,何况移动还整日吹嘘自己的利润如何,何况旁边还有个一国两制的香港可以拿来比较。所以说到底还是因为体制的不同造成了如今的局面。目前大陆的三大运营商是垄断体制内的竞争,与香港开放式的竞争环境没法比较。作为一名赛场上的运动员,它不需要跑赢所有的对手,因为一共就三个人比赛,只需要不掉队就是前三名。所以移动在香港的优惠幅度比大陆要高是理所当然的。而在香港,看似价格低廉的中移动套餐竟却没有竞争力,香港市民称“这种套餐在香港太普遍”。目前来看,由于国情以及稳定压倒一切的需求,存在即是合理的,而且短时间内不会有所变化。未来无论你喜欢或者不喜欢,两地的这种价格的差距会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继续存在,虚拟运营商的加入也无法改变这点(也可能出现虚拟运营商推出的业务资费低于传统运营商,但肯定会结合其它业务来实现盈利)。国家依旧需要掌握通信命脉来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快速稳步的发展。以上。有时间再补充。
貌似很多答案都在为移动辩护啊,说那个3G Lite不是真的3G。且不管2G速度比3G Lite还要低不少,先不妨看看移动两地的4G套餐。香港:198港币套餐(合人民币158),免行政费,5G流量,语音无限,网内短信1W条大陆:238RMB套餐,1G流量,语音1000分钟,短信无当然有人会说大陆的套餐可以全国使用,但是大多数的大陆人和香港人也不会有经常在大陆漫游的需求吧?下面又有人说香港大部分都是城区,建网成本小,你们的地理都是政治老师教的么?哪个城区面积大?哪个城区面积大?
作为68元套餐的用户感觉推行原因真心只有一条:竞争太激烈。我是到香港读书的学生,一开始学生会给了每个人一个“3”的号,后来大概1个月以内大家就纷纷转台去peoples(也就是CMHK)这个68的套餐了,因为无限流量的诱惑太大了。当然这个套餐有很多缺陷,比如流量限速(个人觉得还够用,不是很卡,当然绝对算不上快),短信和电话仅限同台间(也就是对方也得用CMHK才能算在这个套餐里),仅限香港(跟内地号联络或者到内地来自然是走国际的),签约2年(这个没啥好说的,用身份证登记的,违约应该还是会有相应的惩罚的),不能共享热点(这个我觉得不是很方便,比如手机的热点就不能共享给ipad用了)但所谓的缺陷对我们来说也不是那么不方便,比如上面说的同学们都转了CMHK,那大家互相联络自然就是同台间了。如果到内地的话我们就还是用自己的内地号。现在回内地生活的时候就会小心翼翼地省着点用那些可怜的流量……总而言之这个套餐是非常实惠的,瑕不掩瑜。但个人认为CMHK的推广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毕竟它相当于是后进入香港市场的一家电讯商,现在本地用户的接受度还不够。等到积累了足够的人气和口碑以后这个套餐就会消失了。它的原价应该是128港币/月左右。
首先,我是来看表演的!我不知那个被顶的最高的回答者你有何目的,你是猴子请来的逗畐吗?拜托你先去香港移动的官网去看看再来回答好不好?你所说的那些都只是为移动找借口而已!你自己看看是不是满篇的借口?你几条关键点都是质疑这个无限量上网套餐有没有'水分‘,这不免让我怀疑你的动机。你所说的“1700分钟包不包含被叫”,“上网速率限制”这些问题有任何意义吗?你用过吗?没用过的话,让用过此套餐的香港用户来告诉你事实:1.本地通话永远用不完,在香港也没人发短信。2.向内地打电话0.15元每分钟。3.一卡双号,可以接收内地短信和来电。4.流量无限,每月前1个GB不限速,超出部分128kb/s, 因为HSPA+覆盖良好,几乎相当于4G网速。这就是事实胜于熊辩,对于你这样的人,爷只能呵呵了。Ps这摆明就是垄断的产物,中国大陆仅有三家移动通讯公司,还都是国有,香港有几家?——————————————————补充——————————-——————数据显示,香港电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香港目前有几家比较大的电信运营商,分别是电讯盈科、和记电信和数码通。中国移动香港在全香港移动运营商中排名靠后,市场份额10%左右。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把握用户成为运营商们角逐的制高点,低价策略成为其主旋律。我引用上面的数据是想说明:
移动的这些个优惠套餐肯定会有一些瑕疵,但绝不会到影响用户体验的程度!
用脑子想一下:一个市场份额仅占10%的公司有什么能力和理由为消费者画大饼?
我给你说多好多好,结果坑你下,我不是砸自己饭碗?
利益相关:前华为员工这是一个非常标题党的新闻。那条被疯狂转发的微博,仅仅是用了一些非常抓人眼球的数字。但事实上,这个资费套餐远不是这么几句话能解释清楚的。1. 1700分钟本地通话。这个“本地通话”的定义我在中国移动香港的页面上没找到,但是对比中国移动在国内目前比较主流的资费,我们至少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本地通话是包含接听还是仅仅是主叫通话(国内的套餐资费基本都是主叫通话)?本地是指该用户是香港本地号码,还是通话双方都是香港本地号码?就这两个问题的答复就可以让这1700分钟的通话的含金量有着巨大的差别。2. 10000条短信。这个在中国移动香港的资费页面上已经明确说明了,是网内短信。网外短信0.6HKD一条。之前看过一个报道,中国移动在香港的市场占有率是10%左右,那么概率上来讲,大概10条短信里只有1条是免费的。剩下的……1条顶国内6条。3. 无限上网流量。这个无限上网流量是有速率限制的,384Kbps,而且不能用于P2P下载等。作为3G套餐,这个速率甚至比2G的EDGE协议的理论速率473.6Kbps还低。并且在无3G-lite覆盖的区域,运营商会自动接入2G的服务。综上,这个套餐是不是真的比国内的便宜很多,还有待商榷。但我想说的是,媒体在报道这样一个新闻的时候,隐去或者忽略了这么多重要的信息,就直接弄个标题党出来,这假如不是专业水准有问题,就是职业道德有问题!可是,为什么现在这种标题党的新闻越来越多?说到底还是在迎合大众的口味。媒体究竟需不需要有“态度”?这个我不好说。但是我觉得“态度”和“立场”是有本质区别的。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却是一些预设立场后通过一些断章取义的文字组织成一篇讨好读者的报道。所谓独立的媒体,现在看来,不仅仅是要独立于政府的权力,同时也要独立于市场的诱惑。而后者,可能比前者更难。4月4日更新:评论里有说我是为移动洗地,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本身是通讯行业这个原因。我原本不太想理会这样的评论,因为在我看来这种指责完全不知所谓。但是我还是可以认真地答复一下那位同学:比国内便宜,确实我也觉得这个资费比国内使用的便宜。但是,这个便宜的幅度不是报道里的那两组对比数字能反映出来的。不尽相同的两个使用环境以及不同的资费结构,根本不能做简单的横向对比。这个问题下有其他知友用自己的实际使用经验对比过,我更愿意相信他的结论,而不是拿着不全面的信息意淫出来的结果。我没必要为移动洗地,我也很烦国内至今不开放携号转网,导致我至今抱着这个移动号码玩2G网络。但是意见归意见,事实归事实。媒体在报道的时候隐去事实,我们把该澄清的信息澄清出来却被说成是洗地。我真不知道现在的大学生的价值观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有香港本地知友贴出了香港各运营商的资费标准,其实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移动在香港的资费与其他运营商相比,基本上在同一个级别。所以说价格定位还是得看市场环境。移动在国内的市场地位和份额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定价。反过来看,在宽带业务上,移动的境况就和移动业务上的电信是一样的。至于说到垄断和缺乏竞争,确实目前国内的移动通讯市场至少有两点是很被人诟病的:一个是不开放携号转网,另一个是不向国外运营商开放。这个问题要写的话又是长篇大论,而且我觉得以我的水平也不见得写得出来。仅谈下个人看法:1. 向国外运营商开放。说实话我倒是不太明白国家为何至今不开放通讯市场,即使是为了保护国内的通讯运营商,也不是很说得通。就目前国内移动通讯市场的格局而言,就算开放给VDF、FT这种大T,也不见得能一下子形成有效竞争。原因是这盘子太大,建网的成本投入非常高,相应地,风险也高。但是如果不能迅速在人口集中地区把网络铺开,小打小闹什么的感觉很难吸引用户,谁愿意走个几步就发现手机没网络了呢?今年开放了虚拟运营商,之前看过一遍评论里也说其实已经错过了开放虚拟运营商的最好时期。现在这些虚拟运营商在三大运营商的阴影下,空间实在有限。2. 开放携号转网。这个应该是比较能立竿见影的。但是工信部始终是一副在下很大一盘棋的表情捏着不放。当然也很有可能是移动不肯:现在开放,移动必定失去大量的2G用户。这免不了要扯到体制问题。所以工信部只能继续玩牌照,3G玩成这副鸟样之后继续玩4G。我感觉要等国家开放携号转网,得先等工信部把牌照玩得让三家运营商份额达到平衡之后再说。只是以工信部的水平看来,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扯远了。关于有知友质疑我所提及的并且在无3G-lite覆盖的区域,运营商会自动接入2G的服务,并收取资费。确实关于自动接入2G服务是否收取资费,页面上没有明确说明。下面是移动香港官网资费页面的原文,我个人理解是2G服务会另外收费的。请实际使用过的
鉴定一下。3GSN128服務計劃只提供3G網絡服務,而3G網絡服務只在本地適用。如任何時段因客戶在本地使用服務時離開3G網絡覆蓋但仍然在2G網絡覆蓋範圍,中國移動香港則在無任何補償或事先通知情況下提供2G網絡服務,直至客戶重新進入3G網絡覆蓋範圍。感谢刚才 说明了2G服务不会另外收费,我会删除原文(本来想做删除标记,但是这个格式保存不下来),并对自己的臆断表示抱歉。以下是她的评论原文,比较有参考意义:用过这个计划,其实2G倒是不会另外收钱,3G流量无限。本地通话就是指所有区号为852的号码,包括了固话(本身香港固话拨打接听不收钱)和手机号码,既包括打也包括接听,跟朋友都用一个公司的计划的话很划算。向内地打的话一分钟一毛五,接听免费。网络方面我个人体验,香港的2G、3G比内地(广东移动、山东移动、北京移动)快。
update 4.4楼上(之前指的是john)那个讨巧的答案肯定会得到最多不明情况的用户的贊同。这个新闻稿本身就断章取义,目的就是为了闹个大新闻。它暗含的“香港移动比内地移动不知便宜多少倍”的大前提本来就是错的,所以楼上替换成回答“为什么香港移动比内地移动便宜?“也是结论性错误。以下是亲身使用后的结论。------------------------------------------4.3 19:00这两个套餐根本没有数字上的可比性:1. 1700min是包含接听,仅限香港2. 1W条短信是指网内,也就是发给同样使用CMHK的手机,而事实上CMHK的占有率本身就不高。(鸡肋)3. 流量无限,这里的3G流量在香港叫做低速上网(限速384kb/s),和内地的2G慢的半斤八两。(但这个还算是个亮点)附加条件:至少签约一年以上,12HKD行政费之类我本身使用的是CMHK类似的68HKD的套餐,因为偶尔给内地打电话,基本也是90-100HKD/月而我同时也有使用广州移动,看看广州移动的网聊卡套餐:19元套餐:1. 流量100M, 29元套餐则为200M2. 200条短信3. 省内接听免费(这个太有用了,经常深圳跑,接听都是免费啊)一个月根本花不到30元。所以按我的实际使用来看,广州的才是便宜得逆天好么!别拿内地3G和香港CMHK限速3G来相比,香港的低速3G慢的速度比内地2G有过之而无不及。
典型的外行瞎逼逼文章,真为媒体记者们的素质或者职业操守担忧。
首先,香港这个套餐是个县域级地理单位内的语音和低速数据漫游,短信,谁还用短信?数字唬人,但实际价值并不算高,实现成本也不高,而且一出了香港就尊享昂贵的国际漫游费率。
而在大陆,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几乎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陆地面积(1000万多一点),从地理上类比一下,我们跨省相当于在欧洲跨国,国内漫游和长途服务相当于全欧洲国际长途和漫游服务。如果使用移动全球通、联通、电信的无漫游套餐,它们是不另收“国际”漫游和长途费用的,不同运营商用户互相拨打或者短信也不再交额外费用,而且同一个的运营商能给用户在偌大的国土上比较均匀一致的业务体验也是隐形价值,比较极端的反例就是你从有cdma网络的国家到了没cdma网络邻国,而你的手机是cdma单模。这些体验,我是过了几个月小国寡民生活才得到的(那个国家土地面积750平方公里,世界排倒数)。
电信行业是自然垄断的行业,综合考虑企业竞争的激励作用、运营效率和投资效率,一个国家有三个左右运营商就可以了,多了的话就纯属浪费投资和无线频谱资源。
移动、联通、电信,作为全国性的运营商,每家都分别建设了一张覆盖全国的的网络(某些发达国家的运营商居然只覆盖部分国土例如半个,你敢信?),主要包括无线接入网(也就几十万个室外基站、几百万个室内热点和别的xxx万个类似的东西)、几十万公里的各级传输网(需要挖沟埋管)、百万公里的回传网(需要挖沟埋管)、市级省级和大区级的各级核心网和数据中心等等,每家投资也就几千亿……如果以中国移动的投资为单位,三家的投资可粗略估计为1+0.7+0.6=2.3个中国移动,而实际上,如果只有一家运营商服务于全国,很多重复投资是没必要的,这个总投资应该能降到1.3左右个中国移动。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的渗透率已经过100%了,从社会全局的角度来看,一个全新的同质化的无线通信运营商的进入,投资多少,基本就是浪费多少。
用户的集中,不仅带来了网络资产使用效率的提升,也带来无线频谱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有的国家运营商很多(例如6个),每家分到的无线频谱带宽的平均数那就只能是中国3大运营商平均数一半。频谱拥有量少将引发三个问题,网络规划和优化难度和费用提升,手机信号干扰严重,联通当年GSM网络被众人鄙视主要就是吃了频点比移动少一半的亏;可承载的业务量降低一半;运营商越多,其用户份额就越不稳定,运营商要为这种不稳定性留出频谱资源裕量,总的来看,频谱使用效率降低了,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频谱资源已经非常紧张,政府手里也没几赫兹卖给运营商,对用户的影响就是本来应该挺快的网络也没那么快了。
干的越多,被骂的越多。民愤如此强烈的中国移动,在针对全体国有企业的服务、创新、管理、运营等维度的国家评比中常年全国第一,去年在武汉出差的时候,湖北省公司连续几个月每个周六开一整天会议过计划、进度,我跑那儿听一整天都虚,领导高层、中层管理水平和职业态度我都是看在眼里的。移动在国企这个框框内已经做到第一了,大家多催催后面的国企赶紧跟上来。
新玩家的进入,并不一定对大家有好处,其实我觉得最有效的还是携号转网,如果前两年能搞起,移动非得疯了不行,我司有个内部通讯录,工作的时候经常会看看同事们手机号段,联通移动电信比例基本是631,问了所有我认识的还在用移动的同事为啥不换到联通,都说不舍得换号,要不早xx的换了。
作为曾经用过香港68元套餐的过来答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感觉:中国移动在香港叫做CMHK,而香港的电讯运营商实在太多,本地人很少用CMHK,大部分都是用PCCW或者Three之类的,CMHK的用户主要是面向在香港上本科或者研究生的大陆学生,而1700min只能是给同为香港CMHK的用户打电话,作为大部分基本不会融入local的生活的内地研究生们,这其实几乎用不上啊。。打国内是要额外加钱的,虽然也不贵,大概一分钟1毛2左右吧,不过如果经常打的话一个月话费上百也是正常。不同意lcy li的看法,我倒是觉得香港3G虽然有限速,但比国内龟速2G还是要快不少的,访问国内网站至少只快不慢,国外网站就不用说了。其实这个套餐的3G名义上是3G,不过因为是全免费的,比本身的2G快不了多少,所以原因还是香港的2G就比国内2G要快,我就常常关了3G为了省电,还是用起来蛮舒服的。(可怜的四儿子)68元的套餐还包括其他费用,比如过桥费,彩铃费等等,每个阶段都不一样,不过这些额外费用你是避免不了的,我当时就是强制交八块钱的彩铃费,后来貌似被投诉然后取消了,不过应该又换成了别的。总结一下,这个中移动香港68元套餐对于在香港上学的内地学生来说是很实惠的,相比香港的物价来说一个月100元不到的电话费其实不算什么。相比之下,中移动在内地的套餐性价比低很多,特别是以前主要面向学生为主的短信套餐现在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加大流量和网速才是王道啊!最后,想到一个不相干的事情,就是香港的电讯服务换运营商,就比如CMHK换到PCCW,是不用换电话号码的,这样就省去了很多通知朋友改号码啊修改网银绑定号码这种繁琐的事情,这一点我觉得很人性化,不知内地可否效仿。
4月4日 更新一開始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沒想過這個話題會變得這麼火,一道某一天這個問題出現爆炸性的關注增長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是央視干的。現在就我所知的,就重新寫一下吧,原來的回答的確太頹了,對不起各位的關注。首先我仍然堅持,香港中移動可以推出這麼高性價比的套餐的確是被香港整個電信市場給逼的。由於市場開放政策,香港移動通信業競爭極其激烈,在香港幾大電訊商基本上都提供此價位的限速不限量的3G套餐的環境下,想要擴充自己在港市場份額的中移動不可能不加入競爭,而香港的手機號碼是可以轉網的(“攜號轉台”),當一個用戶覺得自己的電訊商服務不好了,大可以在合約到期後轉投他家。以下是香港網友總結的廉價3G套餐對比(不保證100%準確):在我印象中,數碼通(Smartone)是最早推出相關套餐的電訊商。現在我用的是數碼通,我女朋友用的是中移動,雖然我比她每月多交12塊錢,但我經常在外面嘲笑她的網不如我的穩定。在我印象中,數碼通(Smartone)是最早推出相關套餐的電訊商。現在我用的是數碼通,我女朋友用的是中移動,雖然我比她每月多交12塊錢,但我經常在外面嘲笑她的網不如我的穩定。而反觀內地,電訊業尚未開放,三大電訊商的壟斷地位無法動搖,而聯通與電信由於在2G時代的落後,用戶累積得不多,(大部份省份)又不允許攜號轉台,所以移動完全可以坐地起價,用戶沒得選。
不请自答。先开炮:你们这帮手机话费上40HKD的人不是不动脑筋就是偷懒,要么就是重度电话依赖症。下面开始答题:这个确实还可以,月话费应该是68,有时还能豁免12HKD的牌照费,所谓条件多噱头多,纯属有些报道吃不了葡萄说葡萄酸= =你电话套餐就没有互斥的嘛?(不过签的合同确实让人觉得“噱头多”= =足有十页纸,列明了各项优惠的行使方式和合同各方义务。比起一个短信就换业务默认您遵守人家的规定吵都没个公开的合同的情况,那您只能说“噱头多”了吧= =)上述所说的HK手机通话双向计费、免费短信仅限网内(谁真的用啊,有网必然Whatsapp\wechat 啊)、这个68套餐不允许开Wifi分享、一次和约至少12个月中途毁约至少三百大洋打水漂等等不再重复。现在增加一点国际长途收费:打内地的IDD1597费用是每分钟另加0.15HKD,也就是说,这个套餐中的1700分钟如果全部用于打IDD,那么平均收费是0.2HKD不到。请拿手机在本地打国内长途,性价比比这个高的同学来报一下套餐,我们汇率按0.8计算吧。实话讲,这么便宜的话费得益于香港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反正打哪里都是国际长途,所以打哪里都能找到便宜的情况。也不算大的一片地,完全覆盖网络也不算难事,又有携号转网制支撑,所以本地通讯市场竞争还是蛮激烈的。但关键问题在于这货仅限香港,你过了河去深圳可就不是这个价了= =这个的意思是,您在北京办的电话卡,跑到燕郊就算国际;您在上海用的手机号,进了苏州就天杀价;您在广州的无限套餐,在佛山用就不算数。这事儿广大P民们干么= =我所知的有两个段子:一个是我过河去宝安赶飞机,在地铁里大包小包等车。老爸打我内地电话没接起来,打HK的号接起来了,讲了不到一分钟挂断。赶完飞机回来看账单:盛惠12港元。……呃其实还有更漂亮的情况:: 用香港的號碼,在福州接了個電話,扣費一百四十九園三毫正…………不过我依然要说:这样的高话费问题,不是不动脑筋就是偷懒,要么就是重度电话依赖症。这就是前面 君等人提到的一卡双号情况事例。鉴于这是临时套餐,还有更便宜的- -参考一下的话我现用的北京移动某套餐,国内漫游价是0.49RMB每分钟,也是双向收费……至于流量这些事, 妹子说的很明白了= =回国内必然用的是国内移动少的可怜的流量= =什么?你要看流量漫游? 自己看看吧= =最后留一句,在宿舍有Wifi的情况下,还能花出100+的电话费,我真的不知道都是怎么做到的……我月话费30以内好么……(好吧赞同够了再解释这事儿)
大陆无线通信运营商有三家,分别是信息产业部(现在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身上的三个口袋,其中CMCC这个口袋最大。
而香港无线通信运营商有5家:和黄、电讯盈科、数码通、万众(中移动子公司)、CSL,经营着10个2G网络和4个3G网络,共同竞争着一个2003年移动电话普及率就已超过100%的市场。而且移动是香港运营商里唯一一个没有自有3G服务的运营商,这次推出的68元套餐,只是租用电讯盈科网络营运。
所以中国移动香港68港元套餐及其包含的服务,就是一个自由市场里充分竞争下,一个市场份额只占10%的公司,做出的正常策略定价嘛。
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去在乎香港有多大,基站只需要几个到十几个就可以全覆盖。成本这么低。
你看看大陆,很多乡下都给你插个基站,恨不得无人区都给你插着基站。成本不用算啊。
……………………………………
提问:如果要这么算 城市和农村岂不是要按两种方式收费 大城市和小城市也要按两种方式收费
回答:资费这东西是有文件统一的。并且不同省份确实互相略有不同。
目前很多套餐中的流量与通话时间都是全国漫游的。不知道这个套餐中的流量是否可以漫游。——如果这个套餐中的流量可以全国漫游的话,那么所谓香港基站少的这个理由说不通。这样吧,先明确这个资费中的流量能不能漫游,所包含的电话短信是否包含漫游状态,再来谈其他的问题。没有明确这些问题之前的评价都不够客观。如果是非漫游的本地套餐的话,资费没有可比性,毕竟它的竞争目标只是本地其他运营商。事实上,各大运营商的本地套餐都比全国标准套餐便宜。在这里对比全国标准套餐与某个本地化套餐的价格并没有意义。
不是香港太便宜,是大陆屁民没得选。
以中国移动的财力和基站拔地而起的速度来看,没有哪个运营商在基建的投入上超过了运营商,而且随着这两年通货膨胀的加剧,移动资费已经变相降低了,就我本身学生党而言,去年参加了三个返利活动1.每个月送500M流量,送10个月2.冲100,送100,10个月3.冲100,送50,10个月综合下来,一个月资费30左右,还不包括减免的部分,这哪有什么贵的地方,吃一碗面的钱都是半个月资费了。移动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套餐外资费过高,各种活动一旦参与了,并不算十分昂贵,香港占地面积那么小,你买个北京的号,出了5环算漫游,资费加10倍你愿意啊?
虽然这个套餐看起来很便宜,但还是有很多缺点的。(1)虽然是无限流量,但是却不能共享国内流量,也就是说手机重香港到深圳后就不能上网了。而中国移动香港其他的4G套餐是可以共享国内流量的,也是能使用国内4G的。(2)所谓的3G,不过是384kbs的限速3G,就是在微信朋友圈点张图片要转半天的那种(3)不像其他4G套餐那样附送内地号码,缺点就是内地朋友给你打电话是国际长途,发短信时1块。在内地打电话巨贵,具体自费不是很清楚。不过一分钟多于一块是肯定的。(4)貌似至少要签约两年。...(N)周围人用这个的好像不是很多
我是学工程的知道,通讯这个东西是需要布基站的。基站的成本和覆盖范围是几乎固定的,所以通讯成本和地理面积成正比,但是单位面积内的用户数来摊销成本,所以人口密度越大成本越低。这就是为什么香港,韩国通讯成本低。美国比中国成本高,我呆的加拿大比美国还高!
  说句题外话,我最看不惯网上有些人拿中国的一部分跟国外最好的地方比。比如跟美国比汽车价,跟北欧比医疗福利,跟香港比通讯成本,这样造成中国简直就是世界上物价最高的国家。但是你怎么不跟美国比医疗福利,跟北欧比汽车价,跟香港比交通成本呢?那样你会觉得你的生活很幸福!
这个背后反应出来的是民众对国企垄断的移动通信行业的不信任和反抗,媒体报道正是抓住了民众的声音,很可能部分媒体早就知道这么比不公平。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想说声谢谢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