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般来说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会导致国债收益率上升,为什么国债下跌国债收益率又会上涨?谢谢啦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到了两个月最高水平,这对黄金有打压作用。
周三(5月6日)金价有小幅下跌,尽管ADP数据表现不佳,但日内美联储主席耶伦(Janet Yellen)称,债券收益率在加息后可能“急剧上升”,影响了黄金的投资替代需求。周四亚盘开后,金价在
周三(5月6日)金价有小幅下跌,尽管ADP数据表现不佳,但日内美联储主席耶伦(Janet Yellen)称,债券收益率在加息后可能“急剧上升”,影响了黄金的投资替代需求。周四亚盘开后,金价在1191美元/盎司附近波动。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到了两个月最高水平,这对黄金有打压作用。
麦格理(Macquarie)分析师Matthew Turner表示:“美国债券收益率和金价有很强的逆相关关系,它的上升是对金价的影响。”他认为,美联储可能比市场预期的更早升息。
受日内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的影响,美元指数有所下行。
丹斯克银行(Danske Bank)高级分析师Jens Pedersen认为:“美元的走弱是对金价的支撑,但黄金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在于,美联储升息的情况下,美元是否会变得更强劲,美联储可能会在9月升息。”
美国自动化数据处理公司(ADP)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ADP就业创逾1年来的低位,反映出美国私人就业市场有进一步下滑的迹象。具体数据显示,美国4月ADP就业人数仅增加16.9万人,创自2014年1月来最低水平,远不及预期的增加20万人;而3月份17.5万的增幅也低于预期。
新华油昨日晚间受到消息面刺激,创下新高飙到382.71一线开始回落,而后快速回落至370一线。从日线看,虽然上冲受到压制后回落跌破372附近支撑,但从趋势上看,多头依旧强势,还将延续一个向上走势。从4小时图来看,多头延续的过程需要一个震荡修复来积蓄力量
新华银 4小时图上,布林带持续走平,银价位于布林带中上轨之间整理,均线系统呈现多头排列。附图指标MACD金叉缩量,红色动能柱殆尽,快慢线粘合运行。4小时图上,多头势能不足,但是并未给出明确方向指引。亚盘还以区间操作为主
新华银操作建议:
1. 3275附近做空,目标,止损40个点
2. 初见3225附近做多,目标破位持有,止损40个点
3. 稳健者3200附近做多,目标,止损40个点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文章来源整理: 理财妈妈-贵金属,股票学习网
------分隔线----------------------------最近,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债券市场都出现了抛售狂潮,债券收益率急剧上升。全球债市有可能面临历史性拐点,而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市场波动。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很可能在构筑双底。美国债券大王,一直看多债市的比尔格罗斯,最近也宣称债市到顶了。他认为美联储大量购买国债导致长期国债收益率接近于零,真实利率转负,这使得那些长期以来一直在债市赚取固定利息的资金纷纷离场。资金流出债市,除了格罗斯所说的负利率以外,市场对于部分债券的偿还能力出现怀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除了希腊、爱尔兰以外,现在市场又开始担心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政府的偿债能力。而在美国,一些地方政府收支恶化,导致其发行的市政债券遭到抛售。在日本,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日本国债的最大持有者--社保基金为了支付日渐膨胀的养老金,不得不开始抛售国债。面对日渐严重的债务负担,各国政府只能不断发行新债还旧债,而这样做则会进一步削弱债市投资者的信心。债券牛市的终结很可能将把世界带进一个大滞涨时代。首先,资金从债市流出而进入流通领域,将造成全球大通胀。债券市场是世界最大的货币蓄水池。根据WIKIPEDEA数据,2009年全球债券市场余额达91万亿美元,其中美国最大达35万亿美元,日本其次为16万亿美元.与之对照,全球GDP为65.6万亿美元(2007),全球股市市值36.6万亿美元(2008)。全球实体经济的萎靡,导致股市及房市都比较低迷,这使得股市与房地产对债市资金的分流作用就非常有限。保守假设10%的债市资金,也就是9万亿美元,在今后几年中进入流通领域的话,那么物价必将暴涨。要知道全球商品期货市场的合约总值也就9万亿美元(2007年)。其次,债市资金的流出将导致全球信用收缩。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一直到现在,(虽然其中也伴有80年代末,90年代末20世纪初以及年的短暂衰退),是一个世界信用大扩张的超级大周期。这表现在各国的政府债务以及私人部门债务的急剧膨胀。债券市场作为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是这一轮信用超级大扩张的推手。现在债市见顶,社会信用规模将随之紧缩,并将导致经济活动的停滞。欧美日等国将会陷入滞涨,失业率与通胀都将长期维持在10%以上。
上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解体。进入纸币时代的欧美各国的货币供应量如同脱缰野马一样暴增,其后果就是10年左右的滞涨。一直到80年代初,当时的保罗沃尔克将利率提高到15%,以20%的失业率的代价最终才控制了通胀。
现在的美国与70年代的美国不同的是,现在的美国积累了天文数字的债务。美国总债务水平是GDP的270%左右,这还不包括医保养老等的缺口。如此惊人的债务水平,决定了美国不可能重复保罗沃尔克的高利率政策,因为美国绝对负担不了高利率下的天量利息支出,而高通胀则反而会减轻美国的债务负担。因此,这一次的大通胀可能要比70年代来的更猛烈,维持的时间也更长。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    貌似在做双底
  日本10年政府债券收益走势    日本最终将走出通缩,进入通胀?
  日本10年国债收益率走势
  等会看
  在年的滞涨年代,美国股市是个震荡市,如果要算上通胀成本的话,投资美国股市的回报总体看是亏损的。    商品的回报则相对较好。其中黄金白银表现最好,原油也不错,几乎是十年的大单边牛市。农产品的波动则要大的多。    农产品在滞涨时期表现不如黄金,是符合逻辑的。由于通胀率很高,黄金作为准货币的保值功能得到市场追捧。但是农产品则不具有价值储藏功能。这是因为农产品难以长期保存,而高失业率也减少了农产品的需求。
  上面5幅图表从上往下依次为:美股指数、黄金、白银、大豆、原油。
  美国90年代初一直到2007年,除了年经历了短暂的轻微衰退,享受了史无前例的高增长、低通胀。期间美联储在格林斯潘治下,维持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基础货币供应持续增长,但是通货膨胀却在这么长时期内一直保持在低位,这被经济学界认为是一个谜。    类似的,中国1999年到2007年也经历了一个货币供应高速增长,但是通货膨胀却一直很低的时期。很多人也认为这是一个谜。    按照经济学的标准理论,货币供应持续过快增长,就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但是,这个原理有一个前提,就是货币流通速度被视为是一个不变的常量。在中国和美国这段高速增长期间,虽然货币供应增加了,但是货币流通速度却减慢了。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抵消了货币供应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率保持在低位。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原因就是货币深化。    周其仁说过,中国过去7、8年货币供应高速增长但物价保持稳定的谜底是货币深化,主要是住房改革后,原来由国家无偿提供的住房,改为由个人向国家或集体购买。存量住房的货币化从流通中抽走了很大一部分流动性。这就造成了一种紧缩效应,使得实际的货币供应并没有增加多少。我个人认为,住房货币化减少了流动性,不仅降低了物价,还是中国股市前几年陷入熊市的真正原因所在。    美国的货币深化则主要是由银行债务证券化所造成的。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很多金融机构开始把房屋抵押贷款打包处理成标准化的债券,然后出售给投资者。债务证券化造就了庞大的美国房屋抵押债券市场,成功地抽走了大量的流动性,从而降低了通货膨胀。    周其仁多次鼓吹用“货币深化”来抑制中国的通货膨胀。周小川也表态要把过剩流动性引入到“池子”里。看来,中国是铁心要步美国的后尘,走债务证券化的道路了。    然而,这恐怕是一条不归之路。美国的经验表明,债务证券化这个“蓄水池”虽然在短期内对通胀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是长期看却对经济造成了致命的伤害。债务证券化在一定程度上纵容并刺激了债务泡沫,导致过度借债,而且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通货膨胀。当这个“池子”最终容不下泛滥的流动性时,通货膨胀的暴发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好帖。2012越来越近了。
  CPI是5.1,当局的麻烦越来越大了。通胀有加速趋势,同时经济却开始减速,中国已经进入事实上的滞涨。滞涨不仅对老百姓是日子最难过的时期,而且也是政策制定者的恶梦,因为他们要面临既要稳定物价又要保就业这个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我的判断是,当局将采取缓慢的小幅度连续加息的措施,希望在稳定市场的通胀预期的同时,又不致于让经济活动过快收缩。也就是说,在防通胀与保就业之间,中国当局的政策天平将会向后者倾斜。这是中国的政治现实决定的。         世界商品市场对中国的通胀形势如何反应呢?我觉得,中国将进入货币紧缩周期是在市场的预期之内的,只不过在紧缩的幅度上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是,商品市场的最大决定因素还是市场对美国货币政策的预期。         我认为美联储在2011年底前加息的概率很小。美联储是用所谓“核心CPI&作为通胀目标的,粮食与能源不包括在内,而房租占了1/4的比重。国际市场上粮食与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并没有反应到美国CPI里面,反倒是房价重新开始下跌,降低了CPI的整体水平。据统计,美国CPI变动的70%可以由工资收入的变动来解释。要使美国明年的CPI增长2%,也就意味着美国的工资收入要增长3%左右。这从目前美国失业率持续攀升,私人部门信贷持续收缩的状况来看,应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粮食与能源的价格继续上升的话,最终会传递到美国核心CPI,但是美国核心CPI达到2%以上可能是2012年以后的事了。     退一步,即使美联储明年开始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应该也是先选择“定量从紧”,卖出“定量宽松”政策下买入的债券,而不会动利率。一方面美联储会忌惮加息的后果,加息可能导致房屋按揭债券市场以及市政债券市场的崩溃;另一方面美联储通过&定量宽松”已经购买了2万多亿美元的债券,如果加息将面临无法出手的局面。所以,即使美联储决定收紧货币,那也一定是先卖出手中的债券。          另外,我们要看到,近期国际市场商品大涨,并非来自实际需求的增长,而更多的则是对美元注水的反应。欧美高失业率在几年内看不到根本改观的希望,而同时债务负担却日益沉重,可以预期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在3-5年内不大可能逆转。因此,越来越多的资金将会离开美元资产(主要是美国债券),而进入贵金属与其他大宗商品市场来寻求保值。         所以,商品市场上涨的内在动力是在全球货币泛滥的背景下资本的保值需求。如果这个假说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两个推论:     1,中国的紧缩改变不了商品市场牛市格局。     2,黄金、白银、铜将在今后很多年保持坚挺。农作物由于储存方面的问题,价值储藏的功能较弱,将更多的受到就业与天气的影响。  
  楼主还可以,言之有物。
  真是天才呀
  向楼主致敬,虽然我不知道结论是否正确
  国际清算银行(BIS)12月12日公布了外国金融机构在PIGS(葡萄牙,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的债权。总金额高达2.3万亿美元。如果要是把意大利算入的话恐怕会超过3万亿美元了。而且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一些国家政府(比如中国以及美联储)持有的PIGS资产。    金融机构持有PIGS债权最多的国家依次为德国、法国、英国、美国。金额依次为:5130亿美元、4100亿美元、3700亿美元、3530亿美元。    12月16-17日欧盟将开会讨论PIGS债务问题。一些媒体在讨论PIGS债务重组的可能性。但是从上面BIS披露的情况看,欧元区主要国家及美国的金融机构是PIGS的主要债主。如果欧盟允许PIGS违约或者进行所谓的haircut,很多欧美银行将会立刻关张。    所以,我预计欧盟会议的唯一结果,就是此前的希腊模式以及前后的爱尔兰模式的放大版:欧洲央行购买PIGS国债,PIGS则拿借到的钱去偿还对欧美金融机构的到期债务及利息。而至于对欧洲央行的新负债,则依靠国内的财政紧缩来慢慢偿还。    欧洲央行又要开动印钞机了,这就是欧洲版的QE,规模比起美联储的QE也不会小多少。    市场反应会是怎样呢?我估计欧元将会大跌。由于欧元在美元指数中占比高达57%,美元指数将上上升。    但是,商品很可能不跌反升。这是因为欧洲央行的救援行动将进一步增加全球的流动性。或许会出现美元指数与商品共涨的局面。
  各国银行在PIGS的涉险资产
  最近难得一见的好帖子,能够看到核心CPI的组成,楼主水好深。
  US Govt debt(政府债务):
US$13.8 trn   Municipal Govt debt(地方政府债务): US$2.85 trn
  Social Security unfunded(社保欠账):
US$14.7trn   Medicare liability unfunded(医保欠账) : US77.4trn   Prescription Drug liability unfunded(处方药欠账) : US19.5tr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公共债务总计: 128.25 万亿美元     US GDP : US$14.6trn    如果再加上私有部门的债务(消费者信贷及公司债),美国总债务是GDP的10倍以上。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繁荣的背后:寅吃卯粮。    另一个结论:美国将不可避免的走上疯狂印钞的道路。向全世界征收通胀税是美国解决债务问题的唯一途径。    
  如果美联储的印钞机开始加班加点,别指望欧洲和日本的印钞机会闲着。    整个世界将进入一场货币贬值竞赛。这一切就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重演。    新兴国家如中国巴西印度等将是这场贬值竞赛的最大受害者。这些国家的社保基础薄弱、政治制度不稳,民众的通胀忍耐力要差得多。    一个可能的结局:世界货币体系将会重构,全球化可能最终将逆转——制造业从中国重新回流至欧美。    黄金的主升浪大幕可能即将拉开。  
  西方国家各国零利率 低通涨
高负债决定了货币大贬值  
  写得真好,反复看着这个帖子。。
  收藏起来看:)
  期待今后的继续分析
  信用紧缩和发行国债是什么关系?有些矛盾了吧
  相见恨晚
  剩读我十五年书!
  好贴留名。
  作者:M2我最大 回复日期: 23:53:40 
      信用紧缩和发行国债是什么关系?有些矛盾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问题问的不错。但是国债发行扩大和总体信用紧缩并不一定矛盾。    表面看来,美国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是信用扩张的。但是,如果政府部门的信用扩张小于私有部门的信用收缩的话,总体则是信用收缩的。这就是美国现在的情况。    从附图可以看出,美国从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政府部门的负债大幅度增长。但是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以及家庭的负债都是大幅度收缩的。也就是说,尽管美国政府不断扩大财政赤字,而且美联储不断印钞,都没能阻止美国的总体信用进入收缩周期。    在欧洲和日本也是类似情况,即政府部门拼命增加负债,但是私有部门则在不断去杠杆化。这就预示着经济将停滞乃至衰退。
  作者:laowangbj 回复日期: 15:16:02 
      如果美联储的印钞机开始加班加点,别指望欧洲和日本的印钞机会闲着。        整个世界将进入一场货币贬值竞赛。这一切就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重演。        新兴国家如中国巴西印度等将是这场贬值竞赛的最大受害者。这些国家的社保基础薄弱、政治制度不稳,民众的通胀忍耐力要差得多。        一个可能的结局:世界货币体系将会重构,全球化可能最终将逆转——制造业从中国重新回流至欧美。        黄金的主升浪大幕可能即将拉开。              另一个可能的结局,如果发展中国家,比如,世界GDP第二的china,因为忍受不了通货膨胀,而被迫紧缩至股市楼市全部垮掉,发生一场大的危机,世界二次探底。商品的需求会急剧萎缩,china大量变卖资产,黄金,还通胀时期欠下的债。商品价格(包括黄金在内)会因为危急中变现的需求而被大量贱卖。    这样,美元大涨,国际游资大量收购超跌的商品,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的轮回  
  20年前的日本似乎就是现在中国的角色。。    当然,现在的china比不上当年日本的相对低位  但比97年的东南亚,98年的俄罗斯,还是油水肥的多了    97年的东南亚+98年的俄罗斯泡沫的破灭,就喂肥了西方世界    如果这次china再崩溃,欧美新一轮的15-20年复苏就板上钉钉啦
  总体支持楼主,2011,剧烈通胀,做多商品,做空欧元
  但时刻关注顶的到来    顶1:西班牙,意大利被欧债危机拖下水,这种够分量国家的危机对市场流动性有着足够的杀伤力。    顶2:china楼市泡沫的破灭,GDP全球第二的国家,如果垮掉,也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地杀掉市场流动性      非常喜欢楼主的历史数据,恳请楼主引用1930年大萧条为例,交流经济局势
  好贴留名。
  收藏起来看
      作者:laowangbj 回复日期: 21:49:34        美国90年代初一直到2007年,除了年经历了短暂的轻微衰退,享受了史无前例的高增长、低通胀。期间美联储在格林斯潘治下,维持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基础货币供应持续增长,但是通货膨胀却在这么长时期内一直保持在低位,这被经济学界认为是一个谜。        类似的,中国1999年到2007年也经历了一个货币供应高速增长,但是通货膨胀却一直很低的时期。很多人也认为这是一个谜。        按照经济学的标准理论,货币供应持续过快增长,就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但是,这个原理有一个前提,就是货币流通速度被视为是一个不变的常量。在中国和美国这段高速增长期间,虽然货币供应增加了,但是货币流通速度却减慢了。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抵消了货币供应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率保持在低位。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原因就是货币深化。        周其仁说过,中国过去7、8年货币供应高速增长但物价保持稳定的谜底是货币深化,主要是住房改革后,原来由国家无偿提供的住房,改为由个人向国家或集体购买。存量住房的货币化从流通中抽走了很大一部分流动性。这就造成了一种紧缩效应,使得实际的货币供应并没有增加多少。我个人认为,住房货币化减少了流动性,不仅降低了物价,还是中国股市前几年陷入熊市的真正原因所在。        美国的货币深化则主要是由银行债务证券化所造成的。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很多金融机构开始把房屋抵押贷款打包处理成标准化的债券,然后出售给投资者。债务证券化造就了庞大的美国房屋抵押债券市场,成功地抽走了大量的流动性,从而降低了通货膨胀。        周其仁多次鼓吹用“货币深化”来抑制中国的通货膨胀。周小川也表态要把过剩流动性引入到“池子”里。看来,中国是铁心要步美国的后尘,走债务证券化的道路了。        然而,这恐怕是一条不归之路。美国的经验表明,债务证券化这个“蓄水池”虽然在短期内对通胀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是长期看却对经济造成了致命的伤害。债务证券化在一定程度上纵容并刺激了债务泡沫,导致过度借债,而且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通货膨胀。当这个“池子”最终容不下泛滥的流动性时,通货膨胀的暴发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  楼主高人,写的非常好,非常好!  就以上问题提些意见商榷,请勿见笑。货币其实代表的是一种债权,一种可以随时要去市场兑现的债权,因此特定时点的货币存量也就代表了这个特定时点市场的潜在有效需求。如果这个有效需求大于市场的供给能力(包括生产能力和资源货币化能力),则会引发通货膨胀,反之则不会引起通胀。特别是在市场存在较多潜在未开发供给能力的时候(比如存在N多闲置劳动力等),增发货币可以有效刺激需求,而不会引发通胀。这应该是中国这三十年的高速货币发行,而没有引发高通胀的原因。周其仁(我非常佩服他)的货币深化概念,只考虑了住房和其他资源的货币化这一个方面,还遗漏了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补充进城市的这个最重要的因素。  美国的谜团也是由于中国加入WTO,为世界源源不断地注入更多的供给能力所致,由于美元的增发,都会被中国的供给能力对冲,所以,美国也因为中国享受了多年的高增长,低通胀神话,当然,美国的债务证券化,也是对冲流动性的一个方面,也相对于提高了市场的供给。所以,这两个谜团其实是同源的。  另外,我觉得用货币深化这个概念来抗通胀,有很多问题。一定会走上不归路,这点看法和你相同。因为不断刺激房地产市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货币深化的路子,因为火热的房市,可以圈住更多的流动性,但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高涨的房市,会导致社会的货币贬值预期,亦会增加社会经济活动的成本,最终成为引发通胀的重要原因。房市不行,其他任何资源也同样不行,因为任何资源的货币化,最终都不可避免引发通胀预期。所以,不管是债务也好,股市也好,房市也好,都不宜作为货币深化的路子来对抗通胀。  
  另外,对债市资金的流出是否导致全球信用收缩的问题,也表达一些不同的看法。    债市的扩张和信用扩张的关联性,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认识。对于美联储来说,发行美元必须要以美国国债作为抵押。因此,很多人认为,美国国债规模的扩大,会引发美元发行量的扩大。其实这当中的逻辑不够严密。美国国债可以由美联储认购,也可以由其他国家以及美国民众认购。如果由美联储认购,当然会引发美元的增发。但如果由其他国家或美国民众认购,则不会引发美元的增发。    债券市场,有主权债也有企业债,如果面向金融机构发行,则会引发货币供给的增加,反之如果面向非金融机构发行,则只是货币债权的转移,并没有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    所以,债市的变动对信用的影响相当复杂,不好作简单的对应。当然,对于债市的收缩,每日交易量的萎缩,则一定会导致部分流动性流出债市。但这个流出的流动性的规模等于交易量的变动,而不应该是债市总规模(即债市余额)的某个百分比例。所以,考察会有多少流动性会撤出债市,进入其他领域,需要观察今后债市交易量的变化。交易量减少多少,就有多少资金撤出。你对债市余额10%的估计,恐怕有些大了,如果债券的换手率不是100%,且今后债市跌去10%,这样才会导致你估计的资金规模流出,显然换手率不可能是100%。我不太清楚,全球债市的平均换手率会有多少,如果以10%来算的,且预计未来债市价格跌20%(这已经很利害了),流出的资金规模也才有91×10%×20%=1.82万亿规模流出。而且,我的这个算法肯定是夸张了。  我赞同你的全球将步入通胀周期这一结论,不过理由不同。我的理由是,由于中国劳动力人口出现拐点、人民币升值和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供给能力将回落,供给能力回落,如果流动性没有相应收缩,必将引发通胀,由于流动性的收缩是被动的,一定会滞后于供给的回落,所以通胀不可避免。      
  另外,基于上述理由,全球的政府,将来需要做,也不得不做的是收缩流动性,因为全球的政府主要都是民主政府。因此,你所说的黄金主升浪,我认为不可能出现。  其次,美国需要重建美元信用,也不可能放任黄金价格的暴涨。因此,美国有动机控制黄金市场,起码不能危及美元的信用。由于全球黄金市场规模有限,美国完全有能力控制这个市场。所以,今后黄金价格的暴涨,绝对不会出现。因为,美元现在就已经太弱了,经不起更多的打击。所以,今后美国的主要战略目标一定包含重建美元信用这个内容。  这也是我们最近看到,美国接二连三捅出欧元区问题,打击欧元的原因。同样也是美国在东亚频繁出手,制造各种政治、军事事件,以打击东亚政治稳定的原因。因为,目前仅用纯粹的经济手段,不可能重建美元信用,必须要借助非经济手段来达成目标。
  十年天崖路兄的回复很有深度,很高兴与你探讨:    一,关于国债、信用及货币  首先要区分信用与货币。信用,简单说就是负债。社会信用总量可以认为是政府部门、家庭以及公司的负债的总和,比货币供应量要大得多。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信用总量比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更具有决定作用。国债发行不一定增加货币供应,但一定是增加了政府负债。反过来,货币供应增加却不一定增加社会信用总量。因为有一部分增发的货币有可能躺在银行里没有被借出去。美国2007年以来政府债务增加了4.4万亿美元,货币供应M2也爆发性增长,但总的信用水平却是在收缩,就是因为私有部门减少负债增加储蓄,抵消了政府债务的增长。    二、未来债市流出资金的规模  天涯路兄根据债市成交量来计算流出资金,与我的思路是不同的。我在上面提到的全球债市余额91亿美元,指的是净债务(本金+利息),与债券的市值涨跌无关,也与债券市场的换手率无关。债市资金流出,就是债务总额的减少。如果通胀预期与违约风险加大,就会导致对债券的需求减少,越来越多的新债券就发不出去。老债不断清偿,而新债减少,这样就会导致债券市场的规模的缩小。在未来5-10年内,债券市场规模缩水10%还只是个相当保守的估计。    三、劳动供给与通胀  凯恩斯主义的最基本论断是通胀与失业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有高失业率就不会有高通胀。但是,这一理论无法解释70年代美国以及大部分西方国家的十年滞涨,当时高失业率与高通胀长期并存。教科书上把滞涨归结为“供给冲击”,即海湾国家对西方的石油禁运造成原油价格飞涨,这种说法其实也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知道,宏观经济模型的外生变量一般来说只有政府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是政府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决定了劳动以及资源的相对价格。而上述“供给冲击论”则把某种要素价格也作为外生变量,这样的模型本身就没有多大意义。    事实上,凯恩斯主义在解释滞涨上的失败,直接造就了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的兴盛。弗里德曼认为通胀的唯一原因就是货币供给过多。而“石油供给冲击论”,进来也逐渐被欧美学者否定。一个哈佛经济学家(名字不记得了)1999年的一篇论文就很有力地批判了“供给冲击论”。大概论点如下:1,在阿拉伯国家石油禁运造成石油暴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大宗商品的价格就已经在开始大涨了,此后的油价上涨只不过是跟风补涨而已。2,不计石油及食品的核心CPI也达到了两位数,这无法用石油涨价来解释。一般来讲,如果货币供应保持恒定的话,石油这种单个商品价格上涨,更有可能造成其他商品或要素价格下降。3,完全不考虑石油价格,从纯粹的货币供应角度完全能解释滞涨。70年代初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后,整个西方世界的货币供应开始急剧增长,过多的货币进入流通推高了所有商品包括石油的价格。但是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货币增长速度,导致真实收入减少,从而减少了总需求,这就带来了高失业率。    天涯路兄认为中国前几年的大量闲置劳动力(高真实失业率)造成了中国的低通胀。并且这个低通胀又通过“供给冲击”输出到了美国。本质上与上面所讲的凯恩斯主义的主张没有什么不同。    四 美国政府的美元及通胀政策  我认为,国家利益从来就不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中的重要推动力量,阶级利益才是。绝大部分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其背后反映的是精英阶层或统治阶层的利益,只不过批了件“国家利益”的外衣而已。简单讲,这个世界只有富人与穷人,什么这个国那个国,都是浮云。美国城市的黑人聚集区,一点不比中国的偏远小县城强。日本上野公园里面以纸箱为家的流浪汉,也绝不会比孟加拉国纺织厂的女工优越。所谓的美国国家利益,说到底还是美国富人的利益。民主不民主不是关键。民主体制或许代表了5%最富有的人的利益,而专制国家政府或许只代表了1%最富有的人的利益,这是量的差别而不是质的差别。    我觉得所谓美国国家利益决定美国要维持强势美元,以及民主体制决定美联储一定会反通胀是没有道理的。上世纪30年代美国为了摆脱危机就采取了让美元大幅贬值的办法。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让美元与黄金脱钩,这是又一次美元大贬值。而70年代持续10年的高通胀,也足以说明民主体制与高通胀可以和谐相处。    美国也好,欧洲也好,日本也好,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过去几十年累积了极为庞大的债务,但是经济长期萎靡不振,使得政府以及民间的偿债能力逐渐成了问题。谁是欧美债务的债主?其实中国及产油国家的政府根本排不上号,大债主还是欧美的金融机构,而欧美金融机构的主要股东可以说就是欧美的5%最富有的富人阶层。债务危机一旦恶化,出现连锁违约的情况,就会意味着西方的大富翁们的财富打水漂。    从上世纪的日本、2007年后的美国以及最近的欧洲对债务危机的应对方法,我们可以看出大资本家们对解决债务问题的思路。这些国家所采取的措施都是出奇的一致:用公共部门债务置换银行债权,也就是说政府或央行把其他人(政府、家庭、企业等)欠银行的钱先还掉。日本上世纪地产泡沫破灭后,很多大银行在泡沫期间的贷款都成了坏账,事实上已经破产,但是日本央行却选择注钱让这些银行活下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很多银行借出去的房屋贷款无法收回,濒临倒闭。其后美国政府的7500亿美元救助计划以及美联储的QE1,主要就是购买金融机构的这些无法收回的贷款。最近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希腊、爱尔兰等无法偿还到期债国债,最终需要德国、法国等国家政府借钱给这些国家政府还债,而希腊、爱尔兰国债的主要债权人也是欧美的大银行。    目前欧美各国政府债务不断增加,同时银行持有的证券资产则不断兑现为现金。通过政府债务与银行债权之间的置换,假以时日,金融资本家们将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债务危机中全身而退。然而,欧美各国本身就连年入不敷出,再增加债务给金融资本家们买单的话,只有印钞一条路了。而大量印钱的结果肯定是高通胀。也只有长期的高通胀,才能最终消灭债务。    高通胀相当于人头税,最大的受害者将是中下层老百姓。巨富们从资本市场全身而退之后,将会领先一步大量配置贵金属、艺术品、可耕地、房产等。大通胀对于他们将是又一个发大财的机会。
  作者:dick_zhe 回复日期: 22:29:45 
      但时刻关注顶的到来        顶1:西班牙,意大利被欧债危机拖下水,这种够分量国家的危机对市场流动性有着足够的杀伤力。        顶2:china楼市泡沫的破灭,GDP全球第二的国家,如果垮掉,也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地杀掉市场流动性            非常喜欢楼主的历史数据,恳请楼主引用1930年大萧条为例,交流经济局势  ----------------------------------------------------------------    中国经济的走向在一定意义上将决定世界经济的未来。    但是,要搞清中国经济问题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事情。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体制的不透明性,而且经济数据的数量与质量都很差。    我也正在试图厘清中国经济的现状与未来走势。将来将会进一步与大家交流我对中国经济的想法。
  时下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美国通过操纵信用评级公司及CDS市场,在美国以外,比如欧洲,蓄意制造债务危机。对这种观点我抱有怀疑态度。    确实,几个主要的评级公司都是美国的,而且评级公司的评级有不少事后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评级公司是债务危机的决定因素的说法,则有点夸大了。根据维基百科的资料,有经验研究证明,评级公司调整信用等级经常是滞后于债券市场或CDS市场的。也就是说,从历史上看,当一家公司或某个政府的信用等级被评级机构降级之前,其债券收益率或者CDS保费就已经开始上升了。这说明评级机构并不能操纵债市或CDS市场。    CDS市场简单说,就是对债务违约提供保险的地方。这个市场非常复杂,不太透明,少数几家大银行占据很大份额,据说JP摩根占了全球CDS市场的30%以上。流行的说法是有机构通过做多希腊、爱尔兰等欧元区国家的债务违约保险费,来制造恐慌,使得投资者抛售这些国家的国债,导致这些最终因国家无法从债券市场筹资而宣布对以前债务违约。如果真的出现违约,那些购买了保单的机构就会暴赚一笔。    事实上欧洲央行对此也是很担心的。他们组织专家专门对CDS市场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最近刊登在荷兰一家刊物上。调查结果却与流行的看法相反:他们认为CDS市场不仅没有损害,反而是有利的。调查发现,欧元区国家债券收益率的波动经常领先于CDS的波动,也就是说CDS市场是跟随债券市场的。另外,CDS市场的存在降低了投资者购买欧元债券的风险,如果没有CDS的话,对欧元债券的需求反而会降低。    这个结果其实是符合常识的。想象一下,如果保险公司不再提供车险,那么对汽车的需求肯定急剧下降。
  非常专业的好帖,谢谢老王八精。
  楼主水平高啊。留名待观。
  评级结构操纵的是违约率,正常情况下违约率和恢复率都可以由经验数据估算,但是,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啥模型都不顶用,次贷危机就产生了。  至于欧债,那是因为违约成本较低,仍存在息差,有利可图。  前几天法国一高官已警告一些PIGS国家不要故意违约,因为表面上违约损失并不大,但却是以欧元整体信用为代价的。
  好贴要顶!请楼主和几位高人继续探讨。
  按楼主图示,71年初大豆300,73年中期大豆900;71年初白银大约1.8,73年最高3,落后于大豆;71年初黄金40左右,73年最高120,涨幅等同于大豆  何解?    70-80年黄金白银和原油的暴涨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造成的,1979年黄金白银才急速飙升,这不是因为通胀,是人的疯狂所致,就类似2000年网络泡沫,人们把黄金白银当投机品种了。
  白银,1971年金本位解体,1978年白银才到6,仅是在1979年内完成的6-20的狂飙    在年间涨幅不如大豆,怎么说?难道这些年不是通胀?  如果仅仅1979才是通胀,80年代初就大幅加息把通胀解决了?
  作者:laowangbj 回复日期: 18:30:46   
  事实上欧洲央行对此也是很担心的。他们组织专家专门对CDS市场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最近刊登在荷兰一家刊物上。调查结果却与流行的看法相反:他们认为 CDS市场不仅没有损害,反而是有利的。调查发现,欧元区国家债券收益率的波动经常领先于CDS的波动,也就是说CDS市场是跟随债券市场的。另外,CDS市场的存在降低了投资者购买欧元债券的风险,如果没有CDS的话,对欧元债券的需求反而会降低。  ------------------------------------    事实上每个行业的回收率数据都是保密的,能接触到的也是研究性质的平均值  现在还出现负息差交易,现象上就是CDS价格比债券息差还高,就是所谓的“做多CDS价格”,说老实话我都没搞清银行怎么赚的钱,赌的就是什么时候必然违约,好比希腊啥的  简单的结论就是投资者收益越来越小,同时银行的风险也越来越小,这样其实是损害了债券市场,甚至是CDS市场。
  作者:大蟾蜍 回复日期: 19:20:49 
      非常专业的好帖,谢谢老王八精。    ——————————————————————    我靠,是老王北京好不好
    作者:冰火的美丽 回复日期: 22:19:43 
      白银,1971年金本位解体,1978年白银才到6,仅是在1979年内完成的6-20的狂飙        在年间涨幅不如大豆,怎么说?难道这些年不是通胀?    如果仅仅1979才是通胀,80年代初就大幅加息把通胀解决了?   ——————————————————————————  
你看数据不能这么看。大豆的涨幅都是在年。从1973年到1981年实际没怎么涨。如果从1973年开始算的话,显然黄金、白银的涨幅都远远超过大豆。原因就是因为农产品受天气与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其保值功能相对于贵金属要弱。  
至于黄金、白银在79年以后加速上涨,一方面跟当时通胀加速有关,另一方面也是资本市场的普遍规律:越到末端越疯狂。
  说到保值,急速暴涨的东西显然不应该称作是保值  那我说郁金香比1979年的黄金白银更保值呢    我的意思是农产品价格按平均价也就是1番多点而已,73年后价值中枢是在700以下的  如果农产品只有这点涨幅,那当时的通胀到没有什么可怕的,这种通胀下如果有品种狂飙10倍以上那是被当作投机品炒作的    我的意思是当时黄金和白金被当成投机品了,而已经不是保值了    目前中国农产品价格都翻了几倍了    你讲的靠通胀解决债务,历史上靠通胀解决债务的政府似乎同时也把自己解决掉了。      
  历史上的危机起因都是资产泡沫爆裂    而现在美国已经没有资产泡沫了    债务危机最后的解决一定是违约,不会是通胀    强势方如果欠了弱势方的钱,就是违约了,又如何    就是弱势方被抢了而已,接下来还是该干嘛干嘛,清朝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被抢了
  中国能耗过美国的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央行加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