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马云真的是白手起家吗没什么 主要是软银在策划

打印页面大小:A4A3字号:14px16px18px行高:28px32px 带图打印
> &>&&>&正文
支付宝转移真相:马云颠覆性行动 软银沉默不合作
支付宝股权转移真相浮现,就是马云单方面行动。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重要模式受到根本冲击过去两周,阿里巴巴三大股东雅虎、软银和马云(管理层)之间围绕着支付宝发生的争吵、和解与背叛,如同一出高潮迭起的美剧,总有出人意料的情节颠覆观众的想象。最新的戏码有二:其一,马云首度承认管理层股东单方面实施了支付宝股权转移事宜,但强调是在告知股东后股东不置可否的情况下,&总要有人出来负起责任,将事情推进下去&。马云所指的事情,是为获得牌照将支付宝股权从外资公司转移至内资公司。这已经付诸实施,且支付宝也已于今年5月获得央行颁发的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即第三方支付牌照)。通过2009年6月和2010年8月两次转让,支付宝的全资控股股东已经由阿里巴巴集团全资子公司Alipay e-commerce corp(注册于开曼群岛)变成了浙江阿里巴巴商务有限公司(下称浙江阿里巴巴)。两次交易对价总额约为3.3亿元人民币。其二,阿里巴巴与雅虎已经初步达成一个补偿方案。数目和方式不明。阿里巴巴两大外部股东之一、一直保持沉默的软银,态度强硬。软银总裁孙正义是马云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2000年阿里巴巴最困难的时候投资2000万美元入股,2004年又追加了6000万美元投资。据一位阿里巴巴人士向财新《新世纪》透露,在支付宝申请牌照期间,面对&外资企业&这一资质瓶颈,孙正义的确曾提出&协议控制&的方案&&即成立纯中资持股的公司持牌,通过商业协议安排,将持牌公司收入转入外资公司。但马云以风险过高为由拒绝了孙正义方案。此后,软银就不再参与有关支付宝补偿问题的谈判。如果孙正义坚持不表态,补偿方案是否能够实施?如果马云与雅虎达成一致,即使孙正义反对,方案也可以获得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通过。但孙正义在强硬&不合作&之后,会采取什么行动?支付宝是否还有走回协议控制的可能?很多互联网人士和法律界人士对于支付宝事件的影响深表忧虑。中国公司在国外信誉受损。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魏君贤认为,通过&协议控制&来满足中国政府的监管要求,原本是中国大部分海外上市公司的通行做法,在互联网领域尤其普遍。支付宝的事件开了一个坏头,加大了外资在中国公司投资的法律风险,也破坏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信任。颠覆&协议控制&的行动这是一次颠覆性的行动,对于阿里巴巴,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公关危机。马云对此心知肚明。他选择应邀赴美参加《华尔街日报》第九届数字大会,并于前一天与其团队精心准备了40个问题,目的都是希望外界能够善意理解管理层这次行动的动机。在6月2日当天,马云用英语侃侃而谈。对此次支付宝股权转让事件,他称:其一,&股东大会不知道这个事情是完全不可能的&;其二,&雅虎考虑的是雅虎股东的利益,软银考虑的是软银的股东利益。总要有人出来负起责任,将事情推进下去。&。中国人民银行将网上支付纳入监管范畴是从2005年6月出台《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草案(下称《办法》)对外征求意见开始的,五年后,该《办法》才正式出台,但有关准入资格的申请审批流程等细则仍未明确。按照阿里巴巴集团的说法,公司是在&一条条跟央行沟通求证&后明确,获得牌照的惟一可靠途径是由外资转内资。在此过程中,管理层股东多次将相关情况报告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早在2008年,董事会就对支付宝的股权问题做过讨论&&如果准入门槛涉及公司内外资属性时,公司应该怎么做。&到2009年《办法》改到第六、第七版时还没发牌,管理层又再次将情况告知董事会。而董事会的态度,据阿里巴巴集团方面透露,是&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回避表态&。孙正义提出用传统的&协议控制&模式解决外资身份问题,但遭到了马云的拒绝,他的理由是央行不会同意。雅虎和软银并没有与央行沟通的渠道,更何况是如此敏感而又最具中国特色的牌照问题。他们只能通过管理层来探知中国监管当局的底线,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愿意为了牌照牺牲在支付宝的权益。他们选择了沉默和观望,希望等待事情自动出现转机。但显然,马云和管理层不愿再等下去。而雅虎和软银仅仅在阿里巴巴集团层面持股,而未在相关子公司持股的局面为管理层的行动提供了操作空间,2009年6月和2010年8月,阿里巴巴分两次将支付宝股权转移至浙江阿里巴巴,这家公司由马云和阿里巴巴18位创始人之一的谢世煌分别持股80%和20%,转让价是象征性的3.3亿元。&在迎合相关的监管政策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支付宝可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出这样一个决定。&上述接近高层的阿里巴巴内部消息人士表示。但这是一个颠覆性的行动。马云将支付宝转移做成既成事实,然后与雅虎谈判补偿问题 。补偿将主要通过现金方式,也包括管理层回购阿里巴巴集团股权的问题,但进展不详。据阿里巴巴内部人士称,如果回购,管理层意在从雅虎回购15%-20%左右的股权,加上管理层现在持有的约30%的股权,管理层将重获控股权。根据雅虎2005年入股阿里巴巴集团时签署的协议,雅虎和软银分别拥有阿里巴巴集团约39%和29.3%的股权,集团董事会的席位由雅虎、软银和管理层按1∶1∶2的方式分配。由于原中国信息产业部不允许将ICP(内容资产)海外上市,从1999年新浪通过&协议控制&方式解决了上市难题以来,在过去十多年中,&协议控制&成为希望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满足监管要求的标准模式。但现在,支付宝先转后谈的做法正在颠覆这个传统模式。软银的抉择但在很多市场人士看来,这是一个坏榜样。&这个事情太过分了。马云要做一个&合乎中国监管政策&的公司,这个可以理解。如果为了遵守中国的法律而必须把股东的拥有权置换掉,那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须得在股东同意后才能做,一定要先谈妥补偿,做好股东利益分配再转嘛。&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这是破坏游戏规则的做法,现在海外对这件事的评价糟透了,很多报道直接用&偷&来形容。&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利益第三。&早在日,马云在参加美国知名主持人查理&罗斯(Charlie Rose)的脱口秀节目时,就曾如此介绍他的企业哲学,并称之为&他的信仰&。也是在这样的信仰下,马云在员工持股问题上表现相当慷慨,在支付宝的问题上甚至曾有过随时可以&献给国家&的说法。这样的企业哲学建立在阿里巴巴集团独特的企业治理结构基础上。从2000年引入软银到2005年与雅虎换股,马云在多次融资中都表现出对控制权的重视多过对股权的在意。由此形成的结果,是马云及其管理层目前只是阿里巴巴集团的第三大股东,马云个人在集团持股不到10%。但根据阿里巴巴与雅虎和软银签署的协议,马云在阿里巴巴即使只有一股,也要在董事会有一席之地。&对那些有意愿投资的人,马云的回复总是&&&你要买我股份没问题,但一定要我来掌控这家公司,否则的话我不也需要你这样的投资&。&一位曾经与马云进行过投资谈判的市场人士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评价说,马云的原则就是&把投资者纯粹看成财务投资者&,&你可以做股东,但对公司什么也不要管&。以这样的方式,马云及其管理团队一直牢牢掌握着阿里巴巴集团的控制权,由此形成了弱势董事会强势管理层的格局。这为马云在支付宝股权上的操作提供了空间。这种控制权并不安全,尤其是按照协议,第一大股东雅虎从2010年10月起已经有权要求增补一个董事会席位,与管理层股东在董事会投票权环节分庭抗礼。 为了消除这种不安全感,马云近两年来一直在为回购控股权而努力,并为此寻求其它外部投资者和PE的帮助。据福布斯网站5月25日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马云曾在2011年初提出以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雅虎手中15%的阿里巴巴集团股权。据前述接近谈判的消息人士向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阿里巴巴集团在去年与雅虎两次讨论过回购的问题。两次雅虎都在最后一分钟放弃。现在,正是支付宝的问题将双方又重新拉回了谈判桌,客观上增加了管理层股东在集团股权争夺战中的筹码。也因此,马云的一些支持者认为,若马云为此选择&铤而走险&&&以牺牲公司对外名誉为代价,也是相当值得的。美国时间5月25日,雅虎在其年度&投资者日&活动中对外表态称,所谓补偿方案,将是针对支付宝在其&非淘宝业务&板块的价值现状以及未来增量的评估而做出,并透露杨致远等人此前一周已赶到中国与马云面对面谈判。在一家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负责人看来,此事大局已定。&雅虎没有更多的好牌可打,因为它的股价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阿里巴巴的价值在那里撑着,所以豁不出去。马云最多就是名誉受损,但他知道两大股东都不太敢撕破脸。&摆平了雅虎之后,现在横在马云面前的最后一道障碍是孙正义。这位长得很像《大富翁》游戏中的&阿土伯&的风险投资巨擘,并不像他的长相那样亲善和无害。据阿里巴巴内部人士透露,孙正义并不满足于在阿里巴巴的财务投资者角色,比如淘宝去年进军日本的行动便是在他的主导下完成。现在,他正以沉默的不合作挑战马云试图构建的权力新格局。不过,沉默的下一步是与马云刀兵相见,启动法律程序维护股东权益,还是获得更理想的商业利益偃旗息鼓?答案将在争夺阿里巴巴的第三季中揭晓。&(记者 王姗姗)
责任编辑:root
文章来源:http://news.hynews.net/tech//23480.html日本软银董事长孙正义:马云背后的男人_产经_公司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日本软银董事长孙正义:马云背后的男人
  华夏时报记者 张晓斌 杭州报道
  阿里创造了神话,马云是个厉害的生意人,但还有个生意人,在赚着马云的钱。他就是孙正义,阿里巴巴最大股东软银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
  阿里IPO,似乎最大的赢家不是雅虎,不是马云和管理层,也不是各式各样的投行券商中间人,而是孙正义。他借此再度成为日本首富,个人资产达到166亿美元,并且,由于IPO中没有献售,孙正义身价更可能水涨船高。
  多年以来,雅虎与马云和阿里巴巴因为控制权和支付宝事件,多有杯葛;但实际上,孙正义才是真正低调的幕后人士,他既是雅虎股东,也是阿里股东,在微妙的三角格局中,以看似淡泊实则犀利的投资风格,反倒笑到了最后。
  事实上,即便是盛极一时的阿里,也只是孙正义投资的冰山一角,在软银这个投资发动机上,跨越美国雅虎、Sprint和中国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之后,孙正义的生意版图,还在继续蔓延。
  马拉松蛰伏
  阿里IPO,新一轮财富神话上演,除了马云和一众高管外,阿里背后的大股东尤为引人注目。
  根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自阿里9月8日路演以来,软银股价上涨16%,截至9月16日,孙正义财富净值达166亿美元,跻身日本首富。
  相比雅虎,同为阿里实际大股东的孙正义颇为低调。阿里巴巴招股书披露信息显示,软银为阿里第一大股东,持有股票数量为7.98亿股,占股34.1%,即便是IPO增发之后,软银持股比重依然高达32.4%;相比之下,另一大股东雅虎持股则稀释至16.3%,阿里一方最大持股人马云的股票,实际上也不过2.06亿股,占比8.8%,IPO后稀释至7.8%。
  9月19日,阿里宣布IPO,发行价每股68美元,位于发行区间最高位,融资规模218亿美元,成为美股史上最大IPO,整个阿里巴巴集团市值也达到1680亿美元。照此计算,软银目前持有的阿里股票价值达到了544亿美元,作为一个长线投资者,孙正义在阿里的投资回报已经达到了数百倍。
  相比阿里创业早期的其他VC/PE、后来杯葛不断的雅虎,以及2011年以后蜂拥搭乘阿里顺风车的多家基金和银行机构等,孙正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蛰伏投资人,即便是雅虎10亿入股,阿里巴巴B2B上市,孙正义都一直坚持“长跑”,一直持续了15年。
  即便是阿里IPO,软银也没有献售,目前也没有抽身迹象,虽然孙正义也曾表示“不可能永远持有阿里”,但业内普遍认为,孙正义仍可能继续持有阿里,随着阿里国际化,尤其是开始拓展欧美市场,孙正义可能将阿里作为其布局美国市场的长线组合。
  “惺惺相惜”
  相比马云,看似低调的孙正义,其实也有非常强的“蛊惑力”。
  30多年前,孙正义初创软银时,手下员工仅有两人,办公条件非常简陋,矮个子孙正义却在一张箱子“讲台”上对员工演讲:“公司营业额5年要达到100亿,10年要达到500亿!”
  但孙正义最为疯狂的,还是业内流传的其在19岁就给自己立下的人生目标:“20岁时打出旗号,在领域内宣告我的存在;30岁时,储备至少1000亿日元资金;四十来岁决一胜负;五十来岁,实现营业规模1兆亿日元。”
  看似轻狂的风格,却与马云颇有神似之处。也许,正是在这个层面上,两人颇有些“惺惺相惜”。
  1999年,马与孙首次见面时,本来预备了1个小时来游说对方投资,结果仅仅6分钟后,孙正义就问马云,“我准备投你的公司,你要多少钱?”干脆果断,让马云都大吃一惊。
  实际上,当年马云在苦苦寻觅投资者时,孙正业也在寻觅中国的合作伙伴。此前孙正义曾投资雅虎大获成功,正寻觅新一轮投资互联网机会。孙正义那时坦言:“我们的第二次机会来了!”
  按照马云在此次IPO路演中的说法,15年前,其前往美国寻求投资,但无人肯投。孙正义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一个大投资人。作为投资者与创业者,孙正义与马云在马拉松长跑中,似乎也突破了惯常的权力争斗、反目成仇。即便是在2010年之后,大股东与马云因为控制权和支付宝问题,曾一度关系紧张时,孙正义也一直保持着洞若观火的态度。
  “孙正义的想法比雅虎多多了,狡猾多了。”在2011年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马云称。
  生意王国
  孙正义也许注定就是个生意人,他甚至一度显示出了极其早熟的一面。
  19岁时,他就认为电脑科技将带来下一轮商业革命,并开始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甚至在回国之后,孙正义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调查,并建立各种各样的模型,以决定自己“可以从事毕生的事业”。
  1981年,24岁的孙正义成立软银,这也是后来孙氏生意王国的根基,严格意义上,孙正义最后建立的生意王国,实际上是一个投资财团,孙正义前后涉足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媒体、出版、软件、网络、金融、电信、投资等。
  从早期的出版、软件销售起家,到后来的投资王国,孙正义特别擅长复杂的操盘,复制美国科技公司的成就,对美国本土母公司投资;同时,在日本市场,又采取代理合资的方式,与母公司合作,从早期的思科到后来的雅虎日本等,都莫不如此。
  当然,孙正义并非没有败绩。软银成立初期,包括后来孙正义创办购物指南杂志《TAG》等,都曾遭遇过经营不善导致亏损的局面,甚至不得不关停业务。但孙正义做事干脆、犀利,软银初期获东芝和富士通投资,业务亏损,孙正义毅然退回投资资金,虽然暂时蒙受损失,但这一举动,让业界前辈赞许,为孙正义和软银奠定了信誉和品牌基础。
  随后的孙正义顺风顺水,1994年顺利上市之后,赶上了互联网大潮,从投资雅虎美国,建立雅虎日本,继而挥师中国,投资阿里等众多互联网公司。除了日本本土,全球已有600多家得到过软银投资。
  眼下,不断膨胀的软银王国,正在将触手伸向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美国电信市场。
最近访问股支付宝转移真相:马云颠覆性行动 软银沉默不合作
来源:《新世纪》周刊日 10:07
  软银的抉择  但在很多市场人士看来,这是一个坏榜样。  “这个事情太过分了。马云要做一个‘合乎中国监管政策’的公司,这个可以理解。如果为了遵守中国的法律而必须把股东的拥有权置换掉,那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须得在股东同意后才能做,一定要先谈妥补偿,做好股东利益分配再转嘛。”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这是破坏游戏规则的做法,现在海外对这件事的评价糟透了,很多报道直接用“偷”来形容。  “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利益第三。”早在日,马云在参加美国知名主持人查理·罗斯(Charlie Rose)的脱口秀节目时,就曾如此介绍他的企业哲学,并称之为“他的信仰”。也是在这样的信仰下,马云在员工持股问题上表现相当慷慨,在支付宝的问题上甚至曾有过随时可以“献给国家”的说法。  这样的企业哲学建立在阿里巴巴集团独特的企业治理结构基础上。从2000年引入软银到2005年与雅虎换股,马云在多次融资中都表现出对控制权的重视多过对股权的在意。由此形成的结果,是马云及其管理层目前只是阿里巴巴集团的第三大股东,马云个人在集团持股不到10%。但根据阿里巴巴与雅虎和软银签署的协议,马云在阿里巴巴即使只有一股,也要在董事会有一席之地。  “对那些有意愿投资的人,马云的回复总是——‘你要买我股份没问题,但一定要我来掌控这家公司,否则的话我不也需要你这样的投资’。”一位曾经与马云进行过投资谈判的市场人士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评价说,马云的原则就是“把投资者纯粹看成财务投资者”,“你可以做股东,但对公司什么也不要管”。  以这样的方式,马云及其管理团队一直牢牢掌握着阿里巴巴集团的控制权,由此形成了弱势董事会强势管理层的格局。这为马云在支付宝股权上的操作提供了空间。  这种控制权并不安全,尤其是按照协议,第一大股东雅虎从2010年10月起已经有权要求增补一个董事会席位,与管理层股东在董事会投票权环节分庭抗礼。 为了消除这种不安全感,马云近两年来一直在为回购控股权而努力,并为此寻求其它外部投资者和PE的帮助。据福布斯网站5月25日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马云曾在2011年初提出以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雅虎手中15%的阿里巴巴集团股权。  据前述接近谈判的消息人士向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阿里巴巴集团在去年与雅虎两次讨论过回购的问题。两次雅虎都在最后一分钟放弃。现在,正是支付宝的问题将双方又重新拉回了谈判桌,客观上增加了管理层股东在集团股权争夺战中的筹码。也因此,马云的一些支持者认为,若马云为此选择“铤而走险”——以牺牲公司对外名誉为代价,也是相当值得的。  美国时间5月25日,雅虎在其年度“投资者日”活动中对外表态称,所谓补偿方案,将是针对支付宝在其“非淘宝业务”板块的价值现状以及未来增量的评估而做出,并透露杨致远等人此前一周已赶到中国与马云面对面谈判。  在一家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负责人看来,此事大局已定。“雅虎没有更多的好牌可打,因为它的股价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阿里巴巴的价值在那里撑着,所以豁不出去。马云最多就是名誉受损,但他知道两大股东都不太敢撕破脸。”  摆平了雅虎之后,现在横在马云面前的最后一道障碍是孙正义。这位长得很像《大富翁》游戏中的“阿土伯”的风险投资巨擘,并不像他的长相那样亲善和无害。据阿里巴巴内部人士透露,孙正义并不满足于在阿里巴巴的财务投资者角色,比如淘宝去年进军日本的行动便是在他的主导下完成。现在,他正以沉默的不合作挑战马云试图构建的权力新格局。  不过,沉默的下一步是与马云刀兵相见,启动法律程序维护股东权益,还是获得更理想的商业利益偃旗息鼓?答案将在争夺阿里巴巴的第三季中揭晓。
相关新闻->->->->吴鹰:孙正义当初投马云是因为他脚踏实地|马云|孙正义|吴鹰_互联网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吴鹰:孙正义当初投马云是因为他脚踏实地
  新浪科技讯 3月21日晚间消息,在今日深圳举行的2015年中国IT领袖峰会上,数字中国联合会主席吴鹰接受新浪科技专访。对于互联网创业,他提醒创业者要踏实做事,他提到当初孙正义投资就是认为其脚踏实地。
  吴鹰称,在1999年马云寻求软银孙正义投资时,还有另外一家电商平台也在与孙正义洽谈。在当时这家电商的体量比阿里大的多,但孙正义选择阿里的原因就是认为马云做事非常脚踏实地,他认为马云未来一定会打败其他公司。他还提到这家企业当时要价6亿美金,而马云要了2000万美金。
  他提醒创业者说,"创业者不要想着要那么多钱,我们投资圈实际上也非常谨慎,如果认为你是追求短期利益那么我们就不会投资。"
  他表示在明天的主论坛上将向BAT提问,在他们体量如此大的时候,怎么给创业者新的机会。
  而他本人认为,在细分领域仍然有很多的机会,比如互联网金融。
  他向新浪科技表示,如果能再像当年做那样赌一把,他会选择互联网金融创业。他认为互联网金融领域仍然有非常大的开发空间。他表示自己的愿望是让所有的年轻人通过理财平台致富。
  对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泡沫问题是否严重,他认为现在国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容忍度非常高,因为正处在培育这个市场的阶段,需要鼓励企业创业,行业准则则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规范。他表示希望互联网金融的泡沫能够一直存在,这样就会不断有资金进来把这个行业做的更好。
  吴鹰曾为UT斯达康总裁,现为中泽嘉盟投资基金董事、数字中国联合会主席。(文刀)
  扫一扫,一起坐看风云变幻。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科技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techsina或新浪科技)。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马云:融资、上市与软银
  “这笔交易为阿里巴巴和雅虎打开新篇章。它将建立起和谐的所有制结构,助力阿里巴巴业务迈向新的台阶和未来上市。”
  马云所说的交易宣布刚过一周。上周一,雅虎和阿里集团同时发布公告,阿里集团出71亿美元回购雅虎所持一半股权。两家公司的&七年之痒&终于有了结果,简单地说,雅虎得钱,阿里出钱换权。
  整个协议最重要的点是,阿里买掉雅虎的一个董事会席位,阿里雅虎软银席位回到2比1比1,马云再无需担心控股权旁落。
  马云如愿,从此是否&高枕无忧&?网易科技分析认为,胜利后的马云或许有三个新压力。
  融资压力:期限六个月
  阿里巴巴集团拿回控股权靠钱,按照每股13.5美金来算,总共63亿美元现金和8亿美元股票。
  马云够不够63亿美金?根据阿里巴巴披露的2011年财报,阿里巴巴拥有现金117亿元人民币。雅虎提交的报表中未对阿里集团现金流进行披露,阿里集团最新一个季度净利润为2.5亿美金。
  马云筹备63亿美金现金需要借外力融资。雅虎在交易协议中规定,不管阿里集团融资情况如何,六个月之后,阿里至少需要买回雅虎目前所持股份的四分之一,即约10%股权。63亿美金全部融到,阿里能顺利回购20%。
  雅虎临时CEO罗斯&莱文索恩在回答阿里融资方面问题时表示,如果出现最糟糕的情况,阿里集团没能获得足够融资,那雅虎只能卖10%。
  此前的消息称,阿里集团为完成旗下B2B公司私有化计划,已获得六家银行30亿美元贷款。消息人士称,阿里集团为将一部分贷款用于回购雅虎股权,或将融资规模扩大。
  有媒体近日报道,阿里集团正在与国家开发银行、国际银团以及中国投资公司等多家财团谈判,寻求回购雅虎股权。
  但截至目前,仍没有确切地消息表明马云已经融到这笔63亿美元的现金,63亿美金是马云未来六个月急需解决的第一要事。
  未来上市压力:有竞争力同时面临挑战
  &阿里巴巴集团一直公开表示希望能尽可能多地回购雅虎所持股份。&雅虎临时CEO罗斯&莱文索恩在电话会议中说。但雅虎选择先只出售一半股权,并承诺,如果阿里集团在2015年12月之前上市,雅虎将以IPO价格再出售10%股权。
  按照雅虎的说法,这条规定为阿里集团上市铺路。如果未来不再有其他协议,马云又想再多回购股权,雅虎至少获得了一个阿里可能上市时间点。
  雅虎此后提交的SEC文件甚至对阿里集团未来上市做出了具体规定,其中包括发行价需要超过回购价13.5美元的110%,融资毛收入要超过30亿美元,雅虎要参与选择承销商。
  不过,阿里集团想要上市仍有一段长路。
相关热词搜索:
关注人物圈更多观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云真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