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本课本里的散文家,推荐几个,谢谢!

郑渊洁是一个怎样的人?
郑渊洁的微博挺火,但看他微博时间久了总有种怪怪的感觉,前段时间还有赵忠祥事件,这个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修改如下内容:赵忠祥事件始末:
日郑渊洁带81岁老母亲看冰灯,他发了一条微博:“昨晚带81岁老妈看冰灯。给老妈拍完照片我检验是否虚了时,老妈要下一个台阶,她对身边一位12岁左右女孩说,闺女,能搭把手我扶着你下这个台阶吗?女孩儿伸出胳膊支持我妈下那个台阶。我和老妈说完谢谢,身后传来女孩儿妈妈教育女儿:‘傻孩子,她要是摔了,咱家就惨了。以后还扶吗?不扶了?真听话。’”赵忠祥在15日上午转发并评论了郑渊洁这条微博,“我的天,是你照片重要还是老人安全重要,这样博文也好意思发表!”随后他又@郑渊洁:“郑渊洁老师您想要表达社会腐败,也请您先尽好人子之责吧。老人万一有个闪失,是天下人之痛,春节儿女在老人身边,要劳别人搀扶,我只好多嘴了,我岂不知一言既出,可能‘祸从口出’,但积习使然,如得罪君子,幸甚。”后郑渊洁却只在2月15日发了一条微博,“君子和而不同”。
按投票排序
185 个回答
评论一个人时,一定不能脱离时代。先说一个例子。在年姚明还没进化成超级中锋的时候,我国部分报纸,杂志,网络媒体,电视评论员吹捧姚明吹到肉麻的地步。作为一个姚明粉丝,我看着那些吹捧都有点脸红。所以这时候就产生了一批「姚黑」出来。如果现在去看,应该觉得这批姚黑不可思议。作为球员和一个中国人,姚明都堪称模范,这么一个好人居然有人黑。而且是一群中国人在黑。这群中国人还是中国男篮的粉丝,居然黑对男篮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因此知道时代背景的人,觉得「姚黑」的出现是可以理解的。不知道时代背景的人,就觉得「姚黑」的存在违反逻辑。我是一个保守地区小县城出来的八零后,在我的小学时代和初中时代,政治主旋律一直占统治地位。「个性」当时是一个贬义词;「另类」这个词还没有诞生;赖宁的事迹还在课本里供我们学习;电脑这个东西只存在于电视中;新华书店是唯一可以买书的地方(后来县城有了第一家民营书店),里面的书是不可能打折销售的;政治课本上写着「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现在的知乎上的很多内容在当时是绝对的黄色内容。当时一个长辈说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如果一个小孩不听大人的话,大人还不如去养条狗。还有一个受人尊重的老师说,能把书上的内容死记硬背下来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我说以后这个人会被机器人取代,他用看民科的眼神扫了我一眼。在这个背景下,我读郑渊洁,就好像一个北朝鲜人在读现在中国的作品。有一种翻墙的感觉。现在二十一世纪已经过去十几年了,这十多年翻天覆地,支持政府观点的人从主流变成了被围观的角色;小学生谈恋爱手拉手坐公交;中学班主任在学生的QQ群里被群主踢;实体书店被网络书店用打折挤垮。郑的很多观点现在看来显得有些偏激,就像现在很多人觉得「姚黑」的存在不可思议一样。所以,用现在的标准去评价郑渊洁,是不公平的。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这一点在现在并不算罕见,但是——他是一个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就特立独行,并且让那个时代的孩子们知道特立独行并非罪恶的人。因此特别宝贵。
跟郑渊洁老师还有他的儿子郑亚旗有过一些交流,这个回答就跟跟时下流行的“爸爸”风,讲点郑老师的亲子小故(ba)事(gua)吧。郑亚旗是个给人印象不错的富二代,努力、不浮夸,几年前在北京郊区的一栋小别墅里开了家公司,做皮皮鲁的推广事业,几个员工,自己留了间简单的小办公室。刚开公司的时候,郑亚旗去了趟《天天向上》,在节目上爆料自己是小学学历。他初中和高中是在家里读的私塾,18岁出来工作。退学是郑渊洁的提议,至于原因,倒没有那么高大上,主要是觉得在学校缺乏尊重。郑亚旗上小学的第一天,就被老师训斥学生时用的“没出息、屁”等字眼惊到了,回家跟郑渊洁一说,郑渊洁同样吓一跳,却也无能无力。不过郑渊洁有时会帮郑亚旗出点歪主意,比如让他考试时自己算好,故意考个60几分,拉拉班里后腿什么的。郑亚旗的第一台电脑也是小学时买的,那天郑渊洁帮他跟老师请假,说要带儿子去看牙,结果爷俩儿出门直接左转去了电脑城。后来,郑渊洁有了让儿子在家里读中学的念头,这在家人和朋友中立刻炸开锅,被唠叨得多了,郑渊洁自己心里也开始动摇,决定先去中学踩踩点看一看。结果一到中学,发现那里的老师训学生更猛更凶,两人立刻拍板儿回家。临走之前还有个小插曲:郑渊洁让郑亚旗拿着班里的大榜从后往前数,挑了一半“差生”出来,郑渊洁送了他们每人一本自己的书,扉页上签了名,还写上:“你是最棒的!”虽然有点自我营销的意思,不过对于那个年代的小学生来说,应该还是挺有激励作用的吧。反正我小时候是非常想要一本郑渊洁签名书的。不过我觉得让孩子退学这事,真的没什么参考性,因为郑渊洁的资源实在太好了。量身制定的教材是名校教师编的,语文郑渊洁自己教,其他科目的老师也是super级别的退休教师,家里专门腾出一个房间,布置得跟教室一模一样。其实有趣的倒是郑渊洁对课程的安排。 每周一,他俩会用一个绑在暖气片上的旗杆举行升旗仪式,课程是从星期一排到星期天,没有休息日。那时郑亚旗的课表是这样的:每天上午自由活动,一般都打打电子游戏,上网聊聊天(郑渊洁在玩电脑方面非常支持);下午两点开始上课,一连三节,强度很大;到了傍晚就和郑渊洁出去散散步,聊聊天。这样过了三年,把初高中的课程都读完了。对于儿子的初高中教育,郑渊洁自己是很得意的,所以后来有了小女儿(没见过,据说是小美女),他也想如法炮制,让女儿直接回家。不过这小女儿也挺有意思的,最大的爱好就是上学、考试,不仅这样,还各种喜欢参加少先队活动,争当第一批红领巾,积极竞选班级干部……郑老师那个无奈啊哈哈。还有一件小事,我也是听当事人讲的。那个朋友是个北京男孩,也姓郑,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次老师教育大家:“不写作业就不会有好成绩,没有好成绩以后就没出息。”郑同学对此不认同,反驳道:“郑渊洁说了,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没出息,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有出息。”这事儿虽不大,却把校长给惊动了,校长将了一军:“郑渊洁说的?有本事你把他请来,他要真这么说过,我就永远免你作业!”郑同学回家后就跟他妈说了这件事,进击的母上立刻怒请朋友托崔永元帮忙联系郑渊洁。没过几天,郑渊洁就以做演讲的形式仗义前往了郑同学的学校。 世界很小,郑同学后来玩电脑,做IT,竟然跟郑亚旗成了网友,长大后又一次和郑渊洁相遇。之后这事还被郑渊洁在微博上回忆了一下:“当年,我和崔永元像两位仗义行侠的骑士去扶助弱小杀富济贫一样,将郑同学从苦海中解脱出来。”虽然“扶助弱小杀富济贫”这些词用得略浮夸了点,不过郑同学后来是真的再也没有写过作业了。
谢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写童话的风格比较朴实,就是简单把动物拟人化,有点小寓言意思。80年代中后期,郑渊洁有了三个倾向。其一,大量描写“某一些人变小,于是拥有了自己的庞大世界”,这是他不厌其烦一再出现的主题,比如《红塔乐园》等,但悲剧极多。其二,大量描写某类人忽然有了超能力,于是世界给予各类离奇反应。这是他后来一贯的主题,比如幻影号系列,比如《五个苹果折腾地球》系列,比如机器猴系列。其三,大量的动物拟人的政治寓言,比如《狮羊别动队》,比如马王选新闻官系列。1989年前后,郑渊洁达到——我个人认为的——第一个巅峰。那时节,《蛇王阿奔》对儿童教育问题展开了大批判。《机器猴力力士》就是一个孙悟空调戏众生的寓言。《飞马牌公共汽车》是对官僚主义的经典讽刺。而且,郑渊洁开始用类似句法:张佳玮听说女朋友丢了家里的钥匙差点没背过气去觉得这简直是地震海啸飞机失事银行被窃股市崩溃小孩子随地吐痰外星人入侵其实这些也还罢了但你怎么能丢钥匙呢真恨不得猛击一掌飞起一脚照头一拳就像对待武打片替身演员似的而且还不给报销医药费!在《蛇王阿奔》里,这类句法用到娴熟之极。90年代初,郑渊洁达到——我个人认为的——第二次巅峰。那时他开始用短句写作童话,分段简洁,故事流畅,有冷幽默感。比如《活车》,比如《五个苹果折腾地球》,比如《309暗室》。那段时间,他写的都是大世界式寓言。也是这段时间,他的《郑渊洁与皮皮鲁/鲁西西对话录》达到巅峰,完全可以作为完美的教育论述文章来发表。90年代后半段,郑渊洁开始更多向成人方向走。比如《奔腾验钞机》,比如之后的《智齿》、《生化保姆》和《白客》。之前的荒诞喜剧感,让给了准科幻小说的感觉。他的野心大了,但不再像是童话了。实际上,离开了他招牌的冷幽默和动物世界氛围后,他的故事稍微失去了一点暖色调,于是好看度下降了许多。也可能因为我长大了。大体而言,郑渊洁是个感受力敏锐、语感出色、极富幽默感的童话作家。早期他擅长用童话来对人类世界的荒诞进行讽刺,中期对政治和教育方面极为看重,但多少有些北京气——这个词很难描述,就是聪明,但对北京文化有极强自豪感——后期拓展成人化转型,更注重故事细节的编排,而且对自己的主题越发偏执和自傲(这一点是我许多朋友慢慢淡离他作品的真正理由),但早期的天马行空反而有些失去了。实际上,想看他后期的天马行空,得往《大灰狼罗克》那些短篇里找。无论如何,年间的郑渊洁,几乎做到每一个中篇或短篇都是佳作的地步。那段时间他的创作力之强,对教育批判和政治隐喻之尖锐,都是我童年最好的技艺。嗯,实际上,我也是那种1989年开始看他的童话,收齐了他童话全集,到21世纪慢慢放弃的读者。我认识许多像我这样的人,有着类似的心路历程。大致如此。
我是真的读郑渊洁的小说长大的,几乎读过他的所有作品,《童话大王》八十年代的读过一些,九五年之后到他封笔期间的全部《童话大王》是全部有收藏的。郑渊洁的童话作品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历史上非常奇特的现象,这些作品为我们勾勒出结束文革到信息社会这三十年间社会的种种变化。先写个总结,没时间读全文的朋友可以直接读以下这段总结:早期(八十年代及以前)儿童文学作品中,郑渊洁反反复复强调着“出身”问题,这是他本人反对“文革”的出发点。“出身不好”是郑渊洁的童年梦魇,他的小说“人物”都是以出身不好的动物来写的,而不是传统童话中的“兔子”“猫”等等。在郑渊洁的笔下,“兔子”是被驯服的(《驯兔记》),这种来自教师的压迫首先让那些“表现好”的孩子“异化”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唯一的一个无法变成兔子的桀骜不驯的皮皮鲁也只好披上兔子的外衣,假扮成兔子生活,这种荒谬的场景在共和国历史上岂曾少见?郑渊洁自己笔下的童话,如舒克贝塔,他们做的都是好人好事,可只是因为他们是“老鼠”却备受其它动物甚至自己的同胞欺负(《第一次写舒克》),“大灰狼罗克”出自郑当年主办的《大灰狼画报》,大灰狼同样也是出身不好,无法跟兔子交朋友,连做了好事也要被怀疑(《第一次与狼共舞》)。郑渊洁童话“最美的一篇”《天上有一朵云》,反反复复提到的是“有的羊像狼”,这也是经历了动乱年代的人的呼喊。“出身”的阴影是郑渊洁早年作品的重要特点,或许也正因如此,他才有了现在这样的教育儿童的立场,即永远“站在鸡蛋的一边”,这是善良的,但又是非理性的。但不管怎样,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站在孩子的一边”这样的立场并不坏,尤其在中国现在的教育环境下,郑渊洁一直保持这与孩子们的想法相同,这也很难得,这样的态度的具体的讨论在后文再提吧。到了中期,郑渊洁自己的孩子长大,那些童话的最初的读者也长大,郑的笔法也越来越成熟,这时候郑的尝试是开始一些成人化的童话作品,这种风格的转变从《奔腾验钞机》开始尝试(后出版为《我是钱》),经过《杀人蚁》而至《月球监狱》趋于成熟。这些作品直接面对了社会上的诸多问题,尤其《杀人蚁》,简直是九十年代社会犯罪浮世绘,尽管写作上中篇风格还未正式形成,但是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尝试。此后,郑的中篇故事都各个颇有意思,且重复率低——这在通俗文学领域非常少见,许多大作家的通俗作品都是无限重复先前的桥段。而郑笔耕不辍,不断把自己的生活转变成小说,从买电脑到买房买车,从办公司到文联和出版界,信手拈来,这一时代的努力,使得他现在不必花费大量精力写作文学作品就有大量的作品可以出版。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批作品,直到新世纪。到了新世纪,郑渊洁开始尝试长篇小说的写作,这时开始获得了初步的商业成功,而真正的大成功却是在封笔、换出版社之后。这一时代的作品都是大家熟悉的作品,其中文学性最高的是《金拇指》,写炒股的故事,这已经从《车鼠李小二》时代对股票的粗糙的描写进步太多。而写到各种人物的性格(“我”作为一个中年妇女),都是非常出色的写法。以“中年妇女”为主人公的叙事,甚至完全超过了《智齿》以“作家”为叙事者的描写。而《病菌集中营》写反腐问题,本来结局是悲剧,却由于读者的强烈要求,才有了续集出现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面对今天的腐败,这难道不讽刺吗?其余各部不再一一枚举,《鬼车》是退步的作品,《仇象》发表中断后未恢复连载。郑渊洁至此基本没有大型的小说创作。——————————————————————————这样说吧,很多人认为郑是儿童文学作家,我一开始也是这样觉得的,1995 年的时候我开始上小学,那时候我注意到一个杂志,杂志里面登了一篇“对话录”,是郑渊洁用自己和皮皮鲁的语气写的对话,1995 年的时候他开始尝试向小朋友们介绍计算机,提到比尔盖茨,而那个时代他自己也开始尝试一些商业的运作,然而这些尝试(不管是卖牙膏的《教室里的隐身人》还是卖电脑的《奔腾验钞机》)在商业上都不能算成功。而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植入广告,也是我在 1995 年的时候就看到了的,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而他恰好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转型,作品的风格大变。那时候我其实不太能看懂每一期《童话大王》里面的全部文章,虽然一直都在看,但是看到像《杀人蚁》里面写到例如市长与秘书偷情、以及各种各样的违法犯罪行为(故事情节是蚂蚁可以杀死所有未被法律制裁的犯罪者的故事)。我那时候才小学一年级,其实能看懂的与犯罪有关的内容,实在很少,直到 1997 年的时候,大概是到了年底,《失踪 100 天》那一期的时候,我开始发现我已经开始能看懂这些东西了。再到 1998 年,我个人认为那是郑渊洁创作的黄金时代,中篇小说几乎个个都好,摆脱了早期其实由短故事组合成的问题。而且,1998 年开始,郑渊洁开始写《100 个第一次》的随笔,这样的东西很深地影响了我。说来也空洞,读过他八十年代作品的人很多,读过他新世纪作品(长篇小说)的人也很多,可读过他的中期作品的人很少(我指他九十年代的作品)举几个例子吧:在郑渊洁的《100 个第一次》系列随笔中(后结集出版《第一次写皮皮鲁》),他自然提到许多教育的问题,这些对一个孩子影响自然会很大,这里且不谈,读过的人都知道。我想说的是在当时他就已经写到了许多社会问题,这些东西似乎是在预告某种“新时代”的到来,这在当时对我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我那时候还是一个小学生,虽然每天活在学校乱收费的阴影里,可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改变什么,而看到郑渊洁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孩子避免接种劣质的疫苗(《第一次做缺德事》);到了 1999 年,郑渊洁的《第一次杀人》提到了堕胎问题,此后还有许多直接面对文革和敏感事件的文章,例如写文革时期他听到林彪出逃的消息,真是觉得“童话都不敢这么写”(《第一次工作事故》);写他自己看斯蒂芬金的小说觉得不够可怕,在文革的时候,每个人都目睹过比那更残忍得多的东西(《第一次打人》),写到农民批评“孔孟之道”,说“孔孟知道的,我们贫下中农一样可以知道”,然后自己又不能笑出来的感觉,批评了“围湖造田”,文中处处触目惊心,我在小学时候见郑渊洁文章提“三年自然灾害”如此荒谬,竟然以为“自然灾害”是郑渊洁开的一个玩笑,不想后来才知道竟然有人还真的觉得那是自然灾害(《第一次抗洪抢险》);又例如写自己在四五运动时候在天安门广场,此后的隔离审查却欺骗组织说“没有去过天安门”,文中虽然未提及历史循环,但其实不难看懂郑的意思,过了十余年,历史竟然又再度重演,这篇文章(《第一次欺骗组织》)出版时在《第一次写皮皮鲁》中收录,而在《童话大王》上刊出却已经到了 21 世纪。还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末到新世纪的最初几年里,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的读者来信部分简直如同现代的博客,读者把自己面对的各种问题告知郑,郑又用自己的刊物让读者看到这些问题。此后的郑渊洁读者论坛(“郑坛”)曾经或许是一个黄金时代,那时候的网友称郑为“老大”,其实是很温馨的地方。郑还在写长篇,还曾经尝试过最早的播客(《郑氏胡说》),我下载的第一个“种子”就是郑渊洁的《郑氏胡说》,只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现在这些都没有了。说了以上这么多,说的不过是郑对我的影响而已,而究竟不是评价,我想,评价郑渊洁,有这么几个重要的东西需要注意:讨论的问题虽然敏感,但政治不触红线,早年作品可以反映出一些民族主义的倾向。郑渊洁“出身不好”,家里祖父是中医,尽管出生在军人家庭,自己当过兵(小说《翼展》),父亲是军人,曾经做过马克思哲学教员,但是文革时候还是会受到影响。父亲对他的影响非常深(《郑渊洁家书》),父亲也是他的读者,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虽然大家说起来是很黄很暴力,但是其实还是不会有太大的“政治”问题。在这些问题上,还值得注意的是郑渊洁身上的民族主义,他购买过进口金笔,却发现里面连吸墨水的地方都没有,买了日本电饭锅,也发现质量问题——在面对这些质量问题的时候,他可能会把这样的问题全部弄成民族主义的问题。这些作品写作的年代是 1999 年前后,那是一个“中国可以说不”的时代,这样的东西在今天再来看,对于小读者可能有些问题。关于这一点,单独列出,即郑渊洁对儿童教育的看法问题。前面我提到,郑渊洁对儿童教育的看法,或许是因为他永远“站在鸡蛋的一边”,这是善良的,但又是非理性的。特别是郑渊洁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同样也可能会“站在鸡蛋的一边”,即多数情况下极端重视“民意”。提到教育问题都是仅从小朋友的立场出发,这样的观点自然会是偏狭的,但小朋友却从来没有读到过这样的东西,这里面那些“革命”“煽动”的东西真的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冲击,而郑渊洁在那个时代又真的在推动这些东西。郑的看法真的可能会对小朋友影响很大,但是这时候又出现一个问题,以小孩子的立场出发,正如分析社会问题以“人民”的角度出发,难以避免的是“多数暴政”问题。郑的微博平时少有与民意相反的情况,在儿童教育问题上也从来没有反对儿童,几乎从来没有过支持学校的时候。所以有校长听了郑渊洁的演讲后会说“郑渊洁先生一讲话,我们几十年的教育工作就白做了。”小孩子看了固然解气,但是停下来思考一下,这种立场上的极端化真的是完全合理的吗?恐怕不见得,但是这个问题恐怕不能批评郑渊洁,在儿童教育的问题上,这是郑的儿童文学作家身份决定的,这也是郑渊洁形象和品牌的一部分,更何况他的很多观点在在儿童教育问题上恐怕也没有问题。但是类似的想法用到社会问题的评论上,即完全站在“群众立场”上,这就可能会有问题,这也是很多“公知”常犯的毛病。和群众站在一起难免变得懒于思考,更可怕的是如果自己有清醒的思考,却因为种种缘故依然去向群众(或者其它任何人)献媚。这些东西虽然打着民意的口号,甚至也声称公平正义,但同样是某种“民粹”,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与独立思考相矛盾的东西 。商业性特征明显,注意维权。前面提到郑渊洁早年的一些商业化的尝试,例如将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注册成商标,也常常跟各种侵犯这些商标的人打官司。所以到了现代,郑渊洁的作品大卖我并不觉得奇怪,在这些方面郑渊洁的尝试远远领先于时代。在接触计算机和互联网方面也是如此,而且郑渊洁的作品中可能是因为比尔盖茨和他自己一样都是退学生的缘故,也对微软公司这样的商业经营表示赞许,这些也是很超前的事情。而关于侵权问题,最影响郑渊洁的一个案子恐怕是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十二生肖》问题了。我们几乎都见到过至少一本旧版的《十二生肖》,而当时这套书销量之大简直难以想象,这都是出版社私自印刷的结果,郑并未在其中获利,此事由郑的一位父母在印刷厂工作的读者写信告知了郑,最终郑发现了真相,也正因此,此后郑的书的商业性和版权意识(防伪商标)就更强了。在愚昧的浪潮中,如果和身边的人在一起,抛弃掉独立思考,我们都可能会成为愚昧的同路,郑也不例外。现在我们会说八十年代是黄金时代,而八十年代也有愚昧的一面,气功浪潮席卷全国,各种伪科学现象层出不穷,甚至直接影响了后来九十年代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有的当时的艺术家其实也受到气功这些的影响。郑渊洁本人就是童话作者,在八十年代,他对这些东西分辨不清,有很多时候其实没有太分清科学和骗术的界限,有些对特异功能的包容,这些现在看来自然成为污点,不过连钱学森都这样,又何苦为难一个郑渊洁这样一位小学肄业生呢。而最大的“污点”就是在他的刊物上谈到了当时“水变油”的把戏,尽管提出了一些怀疑,但是仍然看起来对此非常好奇且激动不已。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郑渊洁犯过这样的错误,所以在新世纪,犯这种错误的机会反而比其他名人更少。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郑的转型曾经引起巨大的非议。在作品中讨论性问题,用“殷静”这样的名字为小说女主角命名,这样的东西在那样的时代可能是超前的,而在现在,八零后已经开始成为孩子的家长,对这样的东西会有更多的包容。这样的东西已经越来越不是问题。对我而言,如果没有郑,我不会在 1995 年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知道“猎头公司”,不会在 1996 年就知道贪官们的腐朽生活, 不会在 1997 年就知道买房的时候可能遭遇的骗局, 不会在 1998 年的时候知道办一家自己的公司会受到的种种刁难,不会在 1999 年的时候知道前面举过例子提到的那些共和国历史上曾经的愚昧的黑暗的历史,这样的东西让我开始思考,如果没有这些,我可能会被洗脑得更久,更晚尝试独立思考,虽然中小学时代读到这些会有一些激动,但是还是庆幸我读到过这些。到了今天我才能回过头来重新独立地来思考郑的作品中的一些问题。文中所引并未仔细查询相关资料,全是凭自己记忆,但我绝对确定文中所引用(至少其大意)和转述超过 90% 的准确率,关于郑渊洁的作品的学术论文很少,这里引的也都是郑自己的作品和随笔集。有空我再来补充些材料,顺便把这里的文字再多整理整理。
赞同 的答案。郑渊洁的贡献是和那个年代分不开的。郑渊洁的贡献在于他发现了儿童。不管为了挣钱还是为了什么,他的作品是真正为孩子创作的。在那个年代,其他所谓童话,针对的读者是作家想象之中的儿童,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儿童。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受教育。在郑渊洁看来,这些都是无意义的说教式作品。(话说“说教”这个词我就是从郑渊洁那里学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郑渊洁和提出“小说的价值就在于有趣”的王小波,是一脉相承的。唯有郑渊洁的作品,做到了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来观察这个世界。唯有他的作品可以或多或少的说出孩子的心声。在那个年代,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什么是“人性关怀”。对很多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来说,郑渊洁的作品是他们唯一的安慰。当然很多成年人不会觉得那样的环境有什么不好。不就骂你两句笨吗?不就挨同学打了几下吗?有本事你打他呀?小孩子心中的恐惧,是很多成年人所不能体会的。因此郑渊洁很多作品的主题是从敌意的世界里逃亡,是把自己缩小而遁匿无形,是穿上兔子衣服永远伪装起来。我还记得大约是某个五年级的冬天,我看到《训兔记》结尾处泪流满面。我从小是学习好的好学生。但好学生不代表永远不犯老师眼中的所谓错误,最多是处罚轻一点。我理解那种恐惧,因为很多时候我自己也生活在其中。这一时期郑渊洁的另一类作品主题是坏学生的逆袭,依然是反映很多孩子的心声。受尽嘲笑的坏学生内心未必坏,凡事积极的好学生品德未必优秀。老师和家长往往是脑子转不过弯却死要脸面的笑柄。这是对很多儿童读物里高大全形象的彻底颠覆。看似简单片面,实为旧时代下的沉痛之论。中国的教育制度加上中小学老师,生生把很多有潜力的学生逼成了坏学生。我不相信读书无用论。我个人辗转国外十年,如今在美读博士。但我今天依然持此观点。上中学的时候郑渊洁的作品转为社会批判。对那个变革时期的中学生来说,其实也无法准确分辨正确和错误。郑的观点其实和主流的所谓社会主义道德相差也不太远,并未从根本上挑战官方。他的优点主要在于想象奇诡和有趣,还有基本符合中学生的想象——王小波对中学生来说还是太难了。当然这有趣的一部分是不时的情色暗示。郑渊洁创作的末期是《鬼车》和《仇象》。客观地说,郑渊洁的雄心越来越超越他写作的能力。到《鬼车》时,连我这个长期忠实读者都觉得这叫什么玩意。相信他对自己创作力的衰减也有所察觉。所以《仇象》是他未完成的作品。郑渊洁的情色暗示后来给他惹了麻烦。据说有某小学一二年级女生的家长买了本童话大王,一看居然如此色情,就向主管部门进行了举报。从此之后童话大王转为连载早期那些安全无害的作品。郑渊洁的创作生涯基本到此为止。再后来随着大环境的转变,过去能够出版的批判性作品,现在可能也无法出版了。郑渊洁算不得什么严肃作家,但他的早期儿童作品是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峰。他和绝大多数人一样,爱钱,爱名,也不想当烈士。但这一切缺点,都不能掩盖他的作品里对人性的认可和启蒙主义的光辉。我个人的独立思考冲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他那些和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相冲突的观点。也许很多观点今天看来荒谬,但它们对当年那个小孩子来说却有无法取代的意义。
一个从前写「童话」现在卖「童话」的人。
最強烈的印象 郑渊洁比较反叛 特立独行。此印象来自于其早中期文章。当其时年幼,不理解文革,也未往这方向想。只知他反感所谓好学生,即在学校成绩好,老师家长喜欢的学生。皮皮鲁系列文章是典型。他笔下成绩差的孩子,往往好奇心重,胆大而异想天开,最重要是心地善良,但经常由于成绩差,使家长老师产生偏见。而成绩好的孩子,总是作为反面角色出现,是权威者(老师)的打手形象,天性凉薄且心机重。《鲁西西和奇异的护肤霜》里,鲁西西被好学生讽刺;《皮皮鲁奇遇记》里,皮皮鲁打电话打去好学生心里,惊讶于他们希望别人考试失利的龌龊心理.....不一而足。当然他也在读者互动栏目,阐明过当然有好的老师和好的好学生。同时,郑渊洁多次提过人学习只需到小学四年级,会500汉字和四则运算就够了,并喜欢用比尔盖茨大学肆业做例子。都是在当时很标新立异和与主流舆论相反的观点。其实在一个处处充满光伟正舆论的年代,郑渊洁这样出格可以说是大胆,也可以说是投机。他笔下的人物的背景一直泾渭分明,学习为主的学生,分成成绩好坏两个阶层。“好学生坏,坏学生好”这个观点虽然偏颇,但相当能吸引少年儿童,至少吸引了我,并很大影响了我的价值观。郑渊洁潜意识如何认为,并不清楚。但他确实有提过,“读郑渊洁童话的读者,却是好学生居多”类似的话语。似乎好学生也不是处处都用来拉低档次的。此外还有专门选择狼和老鼠做主角,为反叛而反叛,似乎更在意的是有没有和主流划开一道界线。后来我没有再多关注他,但这样的性格,来到博客和微博时代,反对一些官方言论,但同时绝大多数时间在群众舆论里又相当安全,成为一个所谓的公知,我确实不奇怪的。顺便,当时郑渊洁只有一个儿子郑亚旗,他也很乐于提起亚旗很早辍学,由自己教育。再了解到他,他已经有了一个女儿,却是成绩很好。据郑渊洁说是“她自己喜欢上学”。再顺便由此延伸出来的一个印象,他从来没提过自己的妻子。后来......于是所以他真的是个怎样我都不会奇怪的人啊。另外文章的模糊印象,喜欢造语录。喜欢提炼人生哲理。兴起时喜欢一大段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打罗列数据地点名词以示事故严重性。整体上朴素的价值观是很真善美的。提倡善良自由 独立正义。笔下人物都善良可爱,罐头小人们,红沙发里的音乐家们。故事情节新奇有趣,但细节韵味不够。许是小学四年级500汉字扯了后腿。由文看人呢,始终似一个说书人多于一个文人。那么要文章深沉一点,郑渊洁中后期开始写成年人的故事。他也会说故事,擅长将苍白沉郁又欲哭无泪的普通人日常生活铺陈在人眼前,其实大灰狼罗克就已有此端倪。印象深刻的《红宝石公寓》结局,工薪家庭死亡也只能是悄无声息的吞没,卑微的人懵到极致 也只能捧着致命祸首红宝石 对着阳光翻来覆去的看;《压缩人生七天》,初次直面每个人都可能有的乏味的一生,和垂死的惨淡。终于隔很多年,后期的《金手指》看了一次再惨不忍看。其次他是一个商人。像周星驰在食神里点醒我“冰块要多大有多大让小朋友喝了要多渴有多渴”是个什么事儿一样,是他在文章里点醒我要多赚钱 文章排版的时候 边页空白要留很大。后来我注意我的《郑渊洁童话全集》,每篇新文章 题目那页,题目都低的逼近末段。他有公司吧,皮皮鲁成年后也开了公司吧,在《舒克贝塔历险记里》。舒克贝塔后来都当成半个郑渊洁自传看了。相当相信写皮皮鲁儿子皮亚洁那段儿,不哭,喜欢垂直翘腿注视自己脚丫子,是郑亚旗小时候的事儿。 他王府井那皮皮鲁书店,买过书,也买过周边。一盒鲁西西牙膏两根,一根早上用一根晚上用。牙膏盒上写,这样小朋友们就会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了。可是,惭愧,我每次都顺手抓起哪根是哪根。由此延伸的印象,郑渊洁的想象力,有时看着相当吃力和牵强。鲁西西牙膏是写过文章宣传的,此牙膏盒可以打怪兽。皮皮鲁公司的招牌玩具 创造生命,名字很好听,滴了生命水橡皮泥就活了。除了这些三次元无法实现的能力,产品的卖点就只剩下“这样小朋友们就会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了”。书里提起的,重复过好几次的点子是,“一个产品可以实现多个工具的功能”,好比手表既可以看时间还可以测体温还可以量身高。近年再想起来,是直奔山寨机去的路子。由于年代太久远,他的话只是支离破碎的倏忽冒一个出来。郑渊洁说过少年儿童最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还借皮皮鲁说过,头发和脑细胞争营养,为了脑细胞最大程度的发挥,他(皮皮鲁)把头发都剃了。皮皮鲁这表示你的旷世才智吃紧了么。再见他,新的长篇小说出了好几本,《奔腾验钞机》改了个名儿《我是钱》也夹在里面。他也果然把头发剃了。最后,现在想起来,最喜欢的是“第一次”系列,娓娓道来的感觉。他父母怎么为儿子前程担忧的情形,胎盘寡淡滑腻的味道,还有一个成语,“差可告慰”。尤其是《第一次遇见将军》,少见的悲悯。那时候不懂得,但一首断成两截写的“眼泪流成河,儿女乘船来。牛棚教孺子, 少言休惹灾。”始终念念不忘。
这必须回答了。我是一名中学生,小学时,一大堆作家来搞签售,很多著名作家(感谢母校),印象较深的是郑渊洁,当时买了本<大侦探荞麦皮>,写得真好,很符合孩子看,当时唯一的印象就是排队等签名,轮到我的时候,印象就是一个光光的头,还冲我笑了笑。小学生涯,我几乎把他所有的书都读完了,直到今日,还在读一些大长篇,很有意思。(顺便说一句,我觉得这对写作文或是开拓思维很有帮助)上初一了,应该是小年夜的傍晚,在看他博客,看到有他创的一个网,便注册了一下,注意到他在线(有个对话框),就呼唤他?当时也没抱什么希望,就当对偶像的一次呼唤,没想到他回复了,然后我就激动了。然后就聊起来了,后来他把我和他的谈话录放到博客上还有一期童话大王上。具体的话,请看.手机党,如果要我总结的话,他是一个湿润儿童心灵的伟大的儿童文学家。
转自:  在当当网看到一篇评论《郑渊洁有什么资格到处兜售“教子秘诀”?》.com/member//reviewdetail/1800537/ ,核心是:
  “他教子成功了吗?他的儿子有什么值得众人交口称赞的成就吗?他儿子以前的职业是给网站做网页,现在专门负责编辑他本人写的书。就算有了这么个作家爸爸的提携,也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而已,有什么可以被当作成功案例的理由?”
  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的确是普普通通,不值一提。我问自己:如果我来反驳这个观点,该怎么做?——很快我就找到了答案:我们衡量“成功”的标准是什么?非得是成名成家、有钱多金这样的世俗标准么?人格健全,心态健康,内心充实,拥有丰富而多彩的人生,难道不是成功?
  但更快的,我意识到:这个答案固然没有错,但郑渊洁自己却不能这样辩解。
  因为他自己一贯推崇的,也就是那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比如皮皮鲁:这个郑渊洁童话世界里的核心人物,最后成了神一样的物理学家;比如《舒克和贝塔》:贝塔的儿子贝戈同样是个神一样的天才,最后成了总统候选人;比如《大灰狼罗克》里的某一集:罗克的儿子长大后比贝塔的儿子更进一步,成了总统。
当然郑渊洁的童话里也不乏诸如“成名不等于成功”之类说教,但上述情节已经明白无误的告诉了我们:郑渊洁内心深处真正认同的究竟是什么。
  所以郑渊洁没有资格反对别人同样用世俗的成功标准来衡量他的儿子。既然郑亚旗确实没有取得世俗的成功,郑渊洁也就确实没有资格兜售教子秘诀。
归根结底,郑渊洁还是没文化。虽然酷爱发表意见,立论却松散到不堪一击,经常自相矛盾。其一便是:他一面反对世俗的教育方法,一面却又认同、追求世俗的成功。
  如果你真的对世俗的教育不屑一顾,就不要屡屡意淫什么物理学家、总统之类的世俗精英。如果你真的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就不要让皮皮鲁长大后变成“神”。
  如此自相矛盾,自己的观点都不能自圆其说,郑渊洁对世俗教育的批判自然肤浅,对理想教育的憧憬自然荒唐,连他自己都只好语焉不详。在《舒克和贝塔》里,郑渊洁甚至发明了这样一种玩具:让孩子从小就开始玩它,玩着玩着就什么都学会了,玩着玩着就大学毕业了。
虽然是童话,也不好如此荒诞不经吧?
  至于笔下人物的“成功之路”,郑渊洁更是不敢落笔。所以舒克贝塔上天转了二十年,回来之后就看到顽童皮皮鲁成了神一样的物理学家皮皮鲁。到了贝塔的儿子贝戈,那就干脆让他小学一年级就解决哥德巴赫猜想,一切都是天赐的。
  承认吧,郑渊洁。除却少数个例不谈,要想实现你梦想的那种世俗的成功,最普适最有效最经得起考验的,恰恰能且只能是你痛骂了一辈子的传统教育方法。
 这是郑渊洁的悲剧,也是他儿子的悲剧。
本来是要写在博士回答下的评论,但是看看长度做评论似乎也不太合适,还是放在回答里吧。和答主不同,我最喜欢郑的作品是的偏早期的《五个苹果折腾地球》《309暗室》(话说我印象中这个作品没写完,而且坑一直没填?那这就是改开后首开挖坑不填、写文太监的先河了……)《飞马牌汽车》《魔方大厦》《活车影帝》等等这类洋溢着无穷想象力的作品,那时候我对郑渊洁真的是佩服的不得了,心想一个人怎么能有这么多不可思议的想法,他的脑袋里到底有着什么样奇特的回路?第一次开始对郑渊洁产生反感,恰好是你赞扬的他的商业尝试和广告植入行为。卖电脑、教室里的隐形人卖牙膏,虽然广告植入真的是很超前的商业理念,不过想想现在人们对软/硬广的态度,提前二十多年人们确实更有理由反感吧;另外他让郑亚琪辍学自己教育、以及让郑亚琪画《童话大王》插画的行为,确实让一些稍微年长的粉丝颇有微词。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红后的答案中提到的问题,郑渊洁一贯无条件地选择站在孩子的一边,谴责成人世界的虚伪、功利、贪婪、以及那些被成人世界提前腐蚀的”好孩子“”班干部“,或是成人世界的代表者(一般是班主任和校长)试图对孩子们进行社会化的改造。不但他的作品中到处透露着这样的思想,在《皮皮鲁鲁西西对话录》里更是直接用自己的对答来表达这些思想。这些东西不但让大部分孩子看了,觉得痛快淋漓,而且因此视其为知己、代言者、保护者,甚至密友。 然后广告植入来了,甚至还有硬邦邦直挺挺的广告。也许有的读者没有感觉,我却觉得非常不协调,不但不协调,简直就是背叛。我那时候忽然意识到,郑渊洁其实也是他一直以来所谴责的那个”肮脏“的成人世界的一份子,而且他证明了自己似乎也不是一个特例。我在自己的思想里完成了用郑氏之矛攻破郑氏之盾的壮举。(我中学时还是比较中二的,信息和知识的匮乏也没法正确认识世界,当时的被背叛感或许也没有后来回忆的那么强烈。)然后恰好也大约是在这个时期之后,他似乎开始尝试改变写作风格,我记得他写过一个机器人暴动什么的应该已经算是科幻小说的东西,但是那个时候我已经订阅了两三年《科幻世界》,并且开始按照SFW的介绍,阅读其他一些正经科幻小说。我惊讶的发现在童话的世界中想象力如同插着翅膀肆意翱翔翻滚的郑渊洁,在这里变得如此地贫乏和无趣。那个时候我就知道,郑渊洁改变风格,不再适合自己,而随着自己年龄和阅读的增长,也不再适合继续阅读《童话大王》了。另外你说郑渊洁的答读者问是最早的”论坛雏形“,这个不敢苟同,我小学的时候还在《少先队报》什么的上面看过一个叫做”知心姐姐”的栏目呢(80后大部分应该都有印象,”知心姐姐“这个词大约也是从这里来的)。其他报刊上类似的答读者来信,这样与读者互动的栏目历史也很悠久。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搜索《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中国青年》杂志),一篇在1980年曾经引发全国性讨论的读者来信。我家里以前刚好有这期,记得上面好像还有类似”敬爱的华国锋主席领导我们XXXXXX“之类的字样。经人提醒,说《309暗室》最后写完了,在《猪王照相》里?不过我印象不深。
记得小时候,有件事是百思不得其解。郑渊洁在给自己作品做广告时,总是号称有多少高考状元是读着他的童话长大的。啊,他不应该是应试教育的抨击者吗?他那句“100分让童年变成100岁”言犹在耳,这是怎么回事?现在突然醒悟了,童话不只是童话。郑渊洁用他色彩斑斓的想象力、生活化又亲和力十足的故事让多少小读者从幼时便养成了宝贵的阅读习惯,并将想象力与自由平等、权利意识等观念注入小读者心灵,且不知不觉随着他的步伐学会独立思考。童话不只是童话,他在孩子最易塑型的时候给了我们这些,而这些珍贵的素养,便是未来走向优秀的坚硬基石。状元,便是优秀人生通途的最早最具体体现之一。郑渊洁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许多答案从他的营销、转型、私生活甚至“偶有接触后便主观觉得他怎么怎么样”等为切入点,对他多加抨击,这是不公平的。人从来没有非黑即白,且前面有个答案说得非常好:如果一个人的艺术或学术创造价值都要因其人性好坏打折扣,这个世界上就没什么值得赞美的了。“人无完人”是人性的基本,可极有讽刺性的是,大多数国人希望超脱于大众的名人完美的同时,又厌恶和嫉恨这种完美。他(她)不完美时,痛心疾首其之缺憾,望之自我完善;一旦其接近完美了,又控制不住自己想方设法敲出人家的缺陷,然后踩住,找到优越感……哎,离题了。阅读,也不仅仅是阅读,如果以带来愉悦、梦想和梦境为判断标准,炸药文学奖诸杰也许并不如中国玄幻网络小说。读书,之所以是读书,在于其能带给我们思考和臻进、习惯和价值观。作为优秀童话作家的郑渊洁,在站在中国现实和传统的基础上,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愉悦,还为他们培养了阅读习惯、自由平等、权利意识、独立思考,近几十年来,有哪位作家可以做到他的庞大影响力和塑造力、紧跟时代脚步从不放弃对自我的摸索、对社会的爱心和责任心汨汨不绝、十年如一日的笔耕不辍……有种著名的说法是,爱迪生不发明电灯,还是会有人发明出的,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这是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可是郑渊洁不出现,中国大地上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神奇的人物了,社会大势能造出刘心武(对伤痕的抚摸)、路遥(为伤痕粉饰)、王安忆(伤痕后忆旧复兴)、贾平凹(对新时代初的摸索)、史铁生(时代变迁的沉降)、韩寒(对不完善的新时代的反抗和挣扎)、郭敬明(新时代适应者的繁盛)等等等等,却造不出郑渊洁这个逆着或远远先于时代潮流的人物、跳出时代洪流的人物。郑渊洁的出现便是读者的幸运,不出现,便是永远不会有了。话说,咱有生之年还能读到《仇象》、《谜图》、《反动人》吗?-
个人不喜欢评价他人。只说作品。毕竟也是读了10+童话大王的人,现在女儿也到了我当年的年纪,只是有选择的推荐了几篇。早期的作品,皮皮在诚实岛吧,那个时期,还处在说教的阶段,不过言语有趣,姿态也不高。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早期,我最欣赏的,是他们并没有超能力,他们身边发生了一些我们所有人都梦想过的,平凡而有趣的奇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舒克和贝塔,同样没有超能力,但是却有一个当时社会缺乏,而孩子们去具有的冒险精神。建立了一个机场,缺毫不在乎地放弃,因为他们喜欢一种未知的明天。时隔20+年,我依旧记得这句话。还有魔方大厦。这是一堆伙伴们游戏的世界。这也像那个时代,一群伙伴,大体平等,期待一些故事来为平淡的生活增添趣味。从某一刻开始,游戏的主角开始具有了某种特殊的能力。是龙珠风波?还是蛇王淘金?这时的超能力还只是一种青春期的躁动,只是原有的规则下,增添一些反抗的能力。幻影号,机器猴,对权力的调侃与狂躁开始出现了,很明显,作者没有驾驭这样绝对权力的能力,所以很明显地,对旧的世界规则,比如知识、学历、政府大加讽刺,但对期望的世界,却很茫然。恩,很像革命者。之后的无敌版舒克贝塔没法看了,这时候罗克系列出来了。这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文字有一些功力了,但思想却像个老青皮一样愤世妒俗却无能为力,大多了无新意。那时候应该是没办法创作足够的作品来支持一本杂志了吧,虽然用尽各种噱头,但是还是渐渐淡出了。如果不是一个童话作家,而是一个商人,我只能说,我和他......不熟。
号称自己吃素,经常批评吃鱼翅等行为,2010年的时候很不幸被我看见在乌鲁木齐南路的京翅坊出现。----------------后来想起来是世博会那年,2010年。
郑渊洁在一个访谈上说过一句话:老师出了作文题《早起的鸟有虫子吃》,我写成《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老师不从,羞辱我,我就引爆了身上的拉炮。如果张爱玲《烬余录》里面的“坐在青莲花般的煤气火旁煮牛奶,身旁是哀叫的濒死的病人”,可以概括张爱玲的作品,郑的这句话,也可以概括近10几年来,郑渊洁的作品和对外的言论风格。在中国儿童文学作者中,郑渊洁的天分也许不是第一的(说句实话,我认为孙幼军在他之上),但绝对是排得上名次的。他的直觉和敏感,有时让我诧异,有时让我惊喜。《老金牛的故事》里面的反面角色老牛,倒行逆施,反对汽车,郑渊洁的描写是这样的:老金牛一定要阻拦小牛犊子们的汽车,他横躺在公路上。……老金牛原以为小牛犊子们不敢压他,现在一看大势不好,他急忙翻身往路边滚,结果滚到了沟里,摔坏了一条腿。老金牛身体本来就瘦小,这一蜷缩,就显得更小了。老牛的心态和行为的安排,非常精到。如果老牛不是自己摔伤,而是拦车被撞伤的,这个故事整体营造出的讽刺和轻松的气氛,将因为横插一杠子的“悲壮”,变得不伦不类。《红塔乐园》里,橡皮泥和积木造的房子可以成为豪宅,盆栽可以变成大森林。要知道,即使房子住的孩子们,利用童话世界的力量缩小了,积木也不能变成真的房子。但换一种想法,在孩子(缩小的人)的世界里,玩具房子就是豪宅,盆栽就是森林。以上是夸赞。下面要批评了,如果不爱看,反正今天是愚人节,你可以当我这些话都不是真心的。如果近期(这个近期范围很大,近10几年内),对郑渊洁的公开言论和作品,稍有了解,很容易产生一种“童年被毁了”的感觉。大概是去年,突发奇想,去补了一下小学时候,郑渊洁在《童话大王》上连载的《白客》(大概是九几年),结果大失所望,情节和语言的粗糙,简直不忍卒读。《舒克贝塔》(五角飞碟)、《蛇王阿奔》(阿奔)、《机器猴力力士》(力力士)里面的超能力物品/角色,最突出的能力都表现为“搬运法”。而“搬运法”可以追溯到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这与他一直标榜的新奇情节和想象力,已经完全是两样东西了。他的另一个倾向,是刻意在童话里,或者在公共场合发言时,加入一些非常露骨的对自己的吹捧,或者无缘无故的粗鄙描写。举例:他认为自己在套装书上给孩子写赠言,“除对孩子有巨大鼓励作用外,还具有升值潜力。是花最少的钱为孩子做了一项人生长线投资。”他还举例说,2007年北京一个拍卖会上,一本有郑渊洁手写了19个字赠言的《童话大王》杂志,以10万元的价格售出成交。而且郑渊洁引用了拍卖人士的说法:“假设现在一位7岁孩子得到一本有郑渊洁手写赠言的书,到孩子70岁时拍卖,价格会在20万元以上,如果孩子在郑渊洁赠言的激励下成为重量级成功人士,这本书的拍卖价格会翻番。”断体夫人自知形秽,便使用染上洁癖的方法来掩盖 自己的生理形象,她最大的嗜好就是在炉子上煮衣服消毒,尽管她经常在锅的下 边煮裤衩上边蒸包子,可接近她的人包括被她像玩狗一样玩得俯首贴耳的丈夫仍 然认为断体夫人是世界上最干净的夫人。……" 你先打他,打10分钟,使劲儿打!" 断体夫人下令让保镖互相殴打对方。崇尚拳头是真理的大汉开始享受真理。当被打的一方终于享有反击的权利后, 他像恶狗一样扑过去撕打对方。最终两个人都倒在血泊中。花生米想让人类中喜 欢殴打同类的畜生都尝尝这个滋味儿。……几百万只蛆被力力士运进了断体夫人的保险室,它们埋没了断体夫人的全身, 只剩下她的头露在外边。蛆们蠕动着柔软的身体像找到了久别的亲人似的在断体 夫人身上撒娇争宠。郑渊洁早期的“讨人喜欢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孩子需要玩乐淘气,需要天性得以发展的童年”,这些(在几十年前)相当独到而且颇为正确的观点,也在发酵变味,他在公共场合发表的一些言论,仍然能看到当年的影子,但其内容,变成了露骨的“读书无用论”:老实说,写到这里,我都有点恶心了。 老实说,写到这里,我都有点恶心了。 要注意的是,郑渊洁的作品,尤其是近期作品,其中有很多简短的,逻辑具有跳跃性的句子,用以表达自己价值观。这种形式很类似于“名人语录”或“格言体”。对于正在建构价值观的儿童和少年来说,这些句子,很容易成为他们借以营造世界观的“格言”(当然,这个世界观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或有意或无意,郑渊洁把自己摆在了一个“意见发表者”的位置。力力士觉得这播音员也太没骨气你以为你长得漂 亮说话好听不管你说什么人家都认为你美吗真是傻到家了世界上最美最好听的东 西就是真话哪怕它出自猪八戒之口观众也爱看爱听,长得再好声音再美只要配上 假话观众准认定你是丑八怪当然长得好声音美又不说假话的播音员观众最喜欢可 惜这样的播音员凤毛鳞角大概几百年才出一个。我怀疑这就是张公子所说的“对自己的主题越发偏执和自傲”,但是张公子说得比较和气。显而易见,如果这些话具有明显的错误,那它们对于儿童的影响,可能是相当不利的。【我用尽可能客观的语气写这个答案,但到了这里,我必须要说,一个为自己言论负责的成年人,讲这种话,支持这种言论,真是愚不可及!】当然,粉丝行为不能代表偶像行为。但是,作为“榜样”的成人的语言暴力行为,会引发儿童的模仿,这是已被心理学证明的。郑渊洁把“汉奸”这些词交到孩子手中——他不是唯一一个这样做的人,但毕竟是其中一个——让他们用来攻击其他孩子。这说得上(他一直倡导的)对孩子的关爱和保护吗?郑渊洁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作家,但同时也是一个行为反常,有时到了令人厌恶程度的公共人物。这让我想到,心理学上的统计数据显示,具有天赋的作家,常常同时具有躁狂/抑郁/双向的心理疾病易感倾向(因果关系尚不明确)。作家的心理历程是走钢丝,时刻有坠落的危险。郑渊洁走到今天,已经露出“伤仲永”的明显倾向。公众媒体在其中,是不是也要负一部分责任呢?郑渊洁的公共言论,是否说明他需要安静,以及寻求心理治疗,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频繁地参与社交活动,以尖新怪异的言论增加知名度呢?
主人公都是自命不凡的,世界在他笔下几乎都是二元的。
不要把作品和人联系起来。推荐lz一本书<所谓知识分子>,如果一个人的艺术或学术创造价值都要因其人性好坏打折扣,这个世界上就没什么值得赞美的了。
我也是读着郑渊洁的作品长大的,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订阅了他的&&童话大王&&,是那个阶段我唯一阅读的童话类作品。对于几位高分的回答,都很同意,这里想要补充几点。1,身为童话作家,决口不提世界优秀童话作品对自己的影响。郑渊洁在童话大王杂志中有个栏目叫做皮皮鲁对话录,延续若干年,以采访对话的形式讲述自己的经历并对时事发表看法。在对话录中,他对自己成名前的生活进行了详实的报道。小学的时候哪个老师瞪了他一眼,哪个老师说他将来会没出息,当兵的时候如何口渴得吃牙膏,当工人的时候如何为了写稿子和同宿舍的人斗争,等等等等,不厌其烦。但却从来没有提及过优秀文学作品,尤其是世界各国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对他的影响。就连他自己看过什么书,都没有提到过。对比若干年后J.K.罗琳的采访,就会发现,哈里波特之母在最早期的采访中就分享了给她留下印象深刻的那些文学作品,以至于国内出版社立刻对照除了一套名为"罗琳的书单"的丛书。郑渊洁不提,是不是因为他没看过?绝不可能。因为后来,当我看是跳出他的限制,开始看一些更早期的经典作品的时候,忽然发现,郑渊洁的作品,对于那些经典童话,有诸多“借鉴”之处。比如有一篇皮皮鲁鲁西西通过衣橱背后的门进入黄金王国的故事,入门方法就是借鉴的纳尼亚传奇中《狮子,女巫,衣橱》一册;有个小猴子(丁丁?)历险记里面,要求所有人坐飞机的时候必须想同样的事情,否则飞机就要坠毁,借鉴的是德国童话《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中对于一个思维高度统一的民族用共同思维作为动力航海的情节;如此种种,有很多,有段时间,基本上我每看一部经典作品,就能从中找到郑渊洁作品的影子,当然那些作品都比郑氏作品出版早多了。而郑渊洁几个招牌情节框架之一 -- 因为主人公掌握了惊天秘密,却又不能说,所以和普通人产生了极大冲突,被凡人误解--的设置,则是来源自安徒生的《海的女儿》。而在读毛姆的童话时,忽然发现,郑渊洁其实一直在学毛姆(如同梁晓声一直在学左拉)可惜学得不像。2,写作技法在成名后出现明显退步倾向。我看他的作品就到90年到中期,后来那些已经脱离童话类型的类科幻作品没看过,所以所有论述以到90年代中期为止。一般来说,写作的新手会通篇都是自己的话、自己的看法,到了笔法日趋成熟,则慢慢转向由人物的行为来说明自己的意图。可是感觉郑渊洁正好相反。早年看他的作品,蛮痛快,特别是张佳玮提到的那种句式,虽然奇怪,但是觉得好玩。他的80-90初期作品,还是情节性很强的,人物也颇为可圈可点,特色分明。比如〈红汽车历险记〉,里面的四个主人公就各具特色。可是,到了后来,成名日久,他的作品基本上变成郑渊洁语录+郑渊洁产品广告了。打开一篇他的新作,满纸都是他的语录体句子,每句都是一副指点终生状,把情节、人物都淹没了。他的作品的可读性严重下降。另外,他在90年代曾经创办过一家公司,生产销售郑渊洁品牌作品(这个下面再说)。结果,他的童话变成了软文,作为读者,每个月都得花钱去读他的广告。我记得,有一起童话大王上开始了一个连载,第一集特别特别好看,是说皮皮鲁他爸爸每天晚上长出一条狼尾巴,被皮皮鲁看到,他爸爸自己却不知道。第一集到此为止。当时一位是个大长篇,盼啊盼啊,好不容易把下一期给盼来了,结果一看,第二集几页就完了,而且总共就两集。第二集的内容是:皮皮鲁他爸爸是外星人的试验品,外星人打算把地球人都变成狼,所以用皮皮鲁爸爸做实验。怎么才能不变成狼呢?就要服用“皮皮鲁”牌口服液,所以,赶快来买吧!当时,忽然一下就对郑渊洁失望了。觉得这个人好没有意思啊。3, 看似反叛,其实永远不触红线。郑氏作品看似反叛,看似批判中国教育乃至更大的主题,其实,真的有吗?他所抨击的“恶势力”始终是一个个的个体,要不然就是大而化之的“中国人”、"中国“的概念。从未落实到政府这一层面。郑渊洁从来不抨击政府。反过来,他倒是几次三番对于要求医疗保险的普通人予以无情的讽刺和挖苦。核心一点就是:如果一个人还指望医疗保险,那他就是白活了。郑渊洁是北京人,他特别懂得如何虚张声势笼人眼球,却又绝对不会碰触真正的”纲“和”线“。4,歧视女性,视女性为玩物。他早年就分什么”写给男孩的童话“,”写给女孩的童话“,并以此为卖点。当时还不明显。后来,功成名就后,就在作品中公然告知女孩子:女人通过征服男人征服世界。但是怎么才能征服男人呢?出现在其作品中的色情暗示(@李搏扬 答案中提到了)就是在解释“怎么”。读后的感觉就是恶心,也是我因此再不看他作品的原因。5,为学历自卑,却以自傲的形式表现。这一点没什么好说了,如果一个人见人就提他是小学肄业的话,实在不能说他是真看不起学历,而只能理解为是自卑。6,作为“企业家”的郑渊洁前面提到,他曾经创办过一家公司,经销品牌产品。以书为主,还有T恤,文具小玩具等等带皮皮鲁商标的商品。在南河沿看过一家实体店,我曾去过。在创办企业之初,曾经大作广告,称“本公司只看能力不看学历,任何学历的人员都可以前来求职”。可惜,这样的理念看来没给他招来什么人才,公司几年就破产了。以我作为顾客到其店中的感受是:商品质次价高,服务态度恶劣。一个小小的印章当时要十几块钱(90年代初哦),而且根本用不了几次就坏了。店中的服务员都是些40多岁的中年妇女,一个个都是机关国企办事员的架子,站在那里化妆、聊天,对顾客的询问爱搭不理,如果问了什么东西没买,立刻就被挖苦。这样的公司,不倒闭到奇怪了。
转发一篇采访———————————————————————————————————————————2004年第12期《南方人物周刊》:郑渊洁:一个著作等身的文盲记者:吴虹飞记者:你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影响了至少两代人,完全由你一人作品支撑的《童话大王》月刊已经生存了20年,月发行量曾经逾百万册,你的书刊总印数超过五千万本,这些数据表明,你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大家对真实的你比较感兴趣。我看过不少记者对你的采访,我能感觉出,有时你说的是违心的话。郑渊洁:今天给你真实的我。记者: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你小时候是什么样?郑渊洁:我小时候胸无大志,最大的理想是当掏粪工。那时媒体宣传一个叫石传祥的劳动模范,他的职业是掏粪工。我当时是他的粉丝。小学二年级时,老师出命题作文《我长大了干什么》,我就写了我长大了当掏粪工人。班上的同学大都写长大了当科学家什么的。没想到老师把我这篇作文推荐到校刊上刊登。我估计可能是全市就我一个学生想长大了当掏粪工,老师是担心几年后北京没人掏粪,粪流遍野,赶紧用刊登作文立此存照的方式和我签约。记者:从你的简历看,你上学很少。郑渊洁:我在小学四年级时,因文化大革命中止学业。后来随父母下放到河南遂平县五七干校,上了干校的子弟学校,但是被开除了。记者:为什么?郑渊洁:老师出了一篇作文题《早起的鸟有虫子吃》,我变更了题目,写成《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老师不从,羞辱我,我就引爆了藏在身上的拉炮。拉炮是一种鞭炮,不知是不是遂平县的特产,爆竹的两边有两根绳子,双手拽住绳子往两边拉,爆竹就响了。我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自杀性爆炸。记者:第一次是谁?郑渊洁:董存瑞。记者:为此你被开除了?郑渊洁:是的。记者:后来你再没上过学?郑渊洁:上过驾校。驾校算学校吗?记者:嗯,应该算吧。就是说,你就读的最高学校是驾校?郑渊洁:是的。我的最高文凭是汽车驾驶执照。记者:小学四年学的汉字毕竟有限,而你现在已经写了一千多万字的作品,你靠看什么书学的认字?郑渊洁:我被学校开除后,我爸在家教我。他让我背《共产党宣言》。我靠这本书多认了一些字。记者:你当过兵,解除服役后当了工人,怎么想到写作?郑渊洁:女友的父母要求我考大学,我清楚考试是我的弱项,我参加高考是自取其辱。于是女友在父母的压力下,抛弃了我。我本来以为可以用自慰代替娶妻,后来发现我不大喜欢这种方式。我想起小学时有一篇掏粪作文被老师鼓励过,就异想天开靠写作换取异性委身于我做妻。我写作的初衷,实际上是为我的生殖器打工。记者:为什么选择写童话?郑渊洁:我是懦夫,不敢像刘胡兰那样为改变世界献身,就通过写童话逃避现实。记者:为什么创办《童话大王》月刊?郑渊洁:我心胸特别狭窄,已经狭窄到不能容忍和别的作家在同一报刊上同床共枕。记者:你一个人将《童话大王》月刊写了20年,不可思议。郑渊洁:这是懒惰的表现。写一本月刊写了20年都不思易帜,懒得不可救药。记者:从2002年起,不大看到你的新作了,而你一直在写,积累了不少未发表的作品。这是为什么?郑渊洁:大约是2001年,某家大碗电视台一法制节目说我的作品中的某些词汇有少儿不宜的嫌疑。我这人胆子特小,当时就被吓阳萎了。刚才说了,我发表作品的主要目的是不喜欢自慰,比较偏爱夫妻生活,既然阳萎了,也就没有再发表作品的动力了。记者:你没有治疗?郑渊洁:我觉得是因祸得福,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我的作品里再出现少儿不宜的词汇,釜底抽薪嘛。那个部位本身就是一处少儿不宜的器官。靠为儿童写作谋生的人,都应该具备阳萎的基本素质。这招儿很灵,从那以后,在我的作品里,鼻子以下的人体部位再没出现过。记者:手为什么不能出现?嘴为什么不能出现?郑渊洁:你说的这些,广义上,都算少儿不宜的器官,都能用来干坏事。记者:我从媒体上看到,某人被称作中国公开承认自己是艾滋病第一人。你是不是中国公开承认自己阳萎第一人?郑渊洁:我觉得这是一项殊荣,比作家这个称谓光荣多了。记者:有一种说法,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郑渊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上帝。人类成员中,最迫切需要重塑灵魂的,是作家群体。记者:你好象不大和作家来往,从来不参加作家代表大会。郑渊洁:我自卑。由于我对文学一窍不通,和他们在一起时,我常常听不懂他们的话,担心丢人现眼出丑。记者:怎么看文学奖?郑渊洁:文学奖就像痔疮,每个肛门迟早都会得到。特别声明,这话不是我的原创。记者:你得过文学奖吗?郑渊洁:我有痔疮,还不轻。厉害的时候会流血,要戴有护翼的卫生巾。记者:能给专业作家下个定义吗?郑渊洁:凡是拿工资的,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作家。正宗的专业作家,完全靠稿费生活。记者:你拿工资吗?郑渊洁:曾经拿过,现在没人给我发工资。记者:为什么?辞职了?郑渊洁:说得好听是辞职,实际上是解聘。被炒鱿鱼。记者:你从事什么工作时被炒了鱿鱼?郑渊洁:某市文联一家儿童文学期刊。记者:这我就有点儿不好理解了。如果你是掏粪工,被领导解聘我表示理解。我觉的你不会安心掏一辈子粪。而你在编辑刊物上,应该有一定的能力,光是经你手创办的刊物就有《童话大王》月刊和《大灰狼画报》月刊,她们都走过了近20年的辉煌道路,而且还在继续走。她们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被新闻出版署命名为双效期刊。其中的《童话大王》月刊还是完全由你一个人的作品支撑。据我所知,目前报刊社都实行聘任制,领导应该聘任能力出众的人员呀?郑渊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市文联的领导对我说,你郑渊洁的胳膊肘怎么老朝外拐,《童话大王》和《大灰狼画报》都给了别人,肥水流进外人田。你能不能为文联作点贡献?我说,1984年我有了自己单独写一本刊物的想法后,是先和我们杂志的头说的,被头婉言谢绝了。头说,咱们杂志怎么可能只登你一个人的作品?别的作家会有意见的。再说了,就算我同意了,你能坚持几期?记者:如果我是你的领导,我不会这么客气。我会说你该去看精神病医生。郑渊洁:文联领导说,那你现在能不能做贡献呀?当兵出身的我,懂得军令如山倒,于是我就制定了将那杂志发行量翻番每年向文联上交多少多少钱的计划,上报给文联领导。记者:当时你在那杂志担任什么职务?郑渊洁:普通编辑。记者:和编辑部主任关系怎么样?郑渊洁:关系挺好。他多年一直聘用我。相安无事。但是当我要截流肥水倒灌时,他突然宣布解聘我。记者:我能理解他。郑渊洁:我也能理解他。现在我依然认为他是好人,如果我是他,我也会解聘我。当时文联领导比较为难,形成这样的局面,他们始料未及。就出面调解。编辑部主任提出的条件是,可以继续聘用郑渊洁,但是他不能来上班。我说,不能来上班,干吗还聘用?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后来领导给我出了个主意,说是有规定,工龄满30年可以提前办理退休,你的工龄已经快到30年了,要不到日子就办理退休吧。我说我才40多岁,办退休多折寿呀。我现在办理辞职吧。于是,我在工龄还差一个月就满30年时,办理辞职手续,将档案拿到街道,拥有了一本向往已久的《北京市城镇失业人员求职证》。记者:怎么是向往已久?郑渊洁:多年前,一次王朔掏出一本证件给我看,他说这是最牛比的证件。我一看,是《北京市城镇失业人员求职证》,当时我就眼红。我觉得这是作家必备的证件。记者:这就意味着,30年你白干了,你拿不到一分钱养老金了。郑渊洁:我从小数学就差,经常算错账。记者:现在有人对少年作家现象忧心忡忡,你和韩寒接触过,你对少年作家怎么看?郑渊洁:孩子学坏大人不干,孩子学好大人也不干,干脆都弄成植物人得了。每当我看到将孩子形容成祖国的花朵,我就想,人花,不就是植物人么。记者:对于孩子,大人应该做什么?郑渊洁:赞扬,鼓励,往死里夸。记者:有句老话,忠言逆耳。郑渊洁:真正的忠言,都是顺耳的。鼓励就是顶级忠言。鼓励能将白痴变成天才。记者:你为什么不让儿子上学,而是自己编教材在家教他?郑渊洁:便宜。当时学校乱收费。记者:能透露你为儿子编写的家庭教材的内容吗?郑渊洁:法制篇《皮皮鲁和419宗罪》、创新和怀疑篇《脚踏实地目空一切的贝塔》、哲学篇《鲁西西和苏格拉底对话录》、性知识篇《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道德篇《罗克为什么不是狼心狗肺》、安全自救篇《再送你100条命》、史地和艺术篇《309暗室之木门》、金融篇《点铁成金术》、写作篇《舒克给你一枝神来笔》和数理化篇《五角飞碟折腾数理化世界》。记者:这么多,大概有多少字?郑渊洁:大约400万字。记者:没有发表?郑渊洁:我小家子气。担心拿出来,别人的孩子看了,和我的儿子竞争。从文凭角度说,我的儿子是弱势群体。记者:永远不拿出来?郑渊洁:现在儿子大了,那教材拿出来已经对犬子构不成威胁了。从2004年7月号《童话大王》开始连载。记者:听说你在编写教材前,通读了两遍教育部门编写的教材,你对于你编写的教材和教育部门编写的教材有个比较吗?郑渊洁:和教育部门编写的教材相比,我编写的是垃圾。记者:那你为什么要让女儿上学?郑渊洁:听说学校实行一费制了。另外,据我观察,女儿是应试教育痴迷者,现在她玩的游戏大都以上学和考试为主题。我会支持和鼓励她一直拿到博士文凭。我这个爸爸很不称职,竟然想利用女儿,我计划从她上小学起,直到她博士毕业,每天以她的学校经历为素材,写一部日记体文学著作,就是说,我要从日起,一直写到2025年,全面记录、分析我国学校教育的长处。记者:你为什么对盗版和侵权不满?郑渊洁:我生性吝啬,一毛不拔。记者:你好象对学历采取嘲笑的态度。郑渊洁: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记者:你喜欢走什么样的路?郑渊洁:独木桥。记者:听说你每天上午写作?郑渊洁:不是写作,是吸毒,上瘾。写作现在对于我,不是生存需要,是生理需要。我对文学本身毫无兴趣,写作是我迄今为止找到的逃避现实的最好办法,每天上午,我靠用文字虚构海市蜃楼迷幻自己。记者:你儿子郑亚旗哪年开始上网?郑渊洁:1994年。记者:你呢?郑渊洁:2004年。这10年间,儿子多次鼓动我上网,都被我拒绝。今年勉强同意,目前很喜欢。最喜欢在高速行进的汽车里上网,有冲浪的感觉。记者:你认为你对儿子的教育成功吗?郑渊洁:不成功。记者:为什么?郑渊洁:我们之间分歧很大,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记者:什么分歧?郑渊洁:儿子喜欢声光电,他认为现在是读图时代。他在很多年前就动员我出版卡通书刊,而我认为文字作品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而连环画一览无余,没有想象的余地。我以为,读图时代实际上是赌徒时代,拿自己的想象力赌未来。他不同意我的这个看法。他想将我的作品改编成连环画、动画片、影视剧甚至电脑游戏,都被我拒绝。我就固守文字,冥顽不化。不过现在他开始占上风了,2005年1月,他创办的一本名为《皮皮鲁》的连环画册将问世。2000年3月,他为我创建了我的官方网站郑氏网,当时我极力反对,分歧很大。记者:你怎么看待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代沟?郑渊洁:对后代杞人忧天是上一代人的专利。青出于蓝胜于蓝是下一代人的专利。每个人都会在一生中经历这两个阶段,被父母生出后青出于蓝胜于蓝超越上一代,为人父母后对下一代忧心忡忡杞人忧天。扯平了,谁也不欠谁。从这个角度说,压根儿没有代沟,一个人身上怎么可能自己和自己有代沟?再说了,没有孩子,哪来的父母?记者:你说反了吧?应该是没有父母,哪来的孩子。郑渊洁:没有孩子的人,能被称之为父母吗?拿我说吧,在儿子降生前,我不是父亲。我的父亲身份,是和儿子同时降生的。严格说,我这个爸爸,是和儿子同岁。是儿子造就了我这个爸爸,作为父亲,要吃水不忘挖井人,不能过河拆桥。每当和郑亚旗有分歧时,我就这样规劝自己。记者:郑亚旗现在多大?有工作吗?郑渊洁:21岁。北京某报社技术部主任。记者:你最近好像对低幼文学发生了兴趣,出版了一本名叫《小兔跑跑跳跳》的书。郑渊洁:女儿今年5岁。从其1岁起,每天晚上睡前由我给她讲故事,形成制度至今,雷打不动,不讲故事她不睡觉,每天讲一个小时。先是照本宣科,念我的故事,到3岁时,念完了一遍。女儿不听听过的故事,于是我只好当场编故事。我让她出题目,我再根据题目现编现讲。这样编讲了两个月后,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应该录音,于是开始在讲的同时录音,每天使用一盘磁带。至今已经有近700盘磁带。《小兔跑跑跳跳》是我给女儿现编故事后录制的第一个故事,是700盘磁带中最早的5盘。迄今录音带里已经有130多个《小兔跑跑跳跳》这样的童话故事。记者:听说你是孝子。郑渊洁:那是我表演给我的孩子看,居心叵测。记者:我看到你在书房和德国牧羊犬的照片,你为什么喜欢狗?郑渊洁:很多狗其实是人。很多人其实是狗。人和狗,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人和狗,肯定拥有共同的祖先。记者:你为什么烟酒不沾?郑渊洁:烟酒影响性欲。现在也无所谓了。烟依然不会抽,酒会喝点儿。记者:你从未嫖娼,为什么?郑渊洁:嫖读者,我下不去手。记者:你为什么不喜欢旅游?郑渊洁:省钱。记者:你现在旅游,不用花自己的钱吧?哪座城市的新华书店不想请你去签名售书?郑渊洁:我没说省自己的钱。记者:钱和名利是身外之物。郑渊洁:什么是身内之物?记者:这个,好像还真没有。郑渊洁:既然没有身内之物,何来身外之物?凡是爱说身外之物的人,都是最在意的人,不在意的人,做事无需找理由。记者:有人说,假如没有你创造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中国孩子会比较尴尬或者说没面子,他们只能和外国的童话人物比如阿童木比如哈利波特交朋友。郑渊洁:和外国人交朋友怎么会没面子?马克思就是外国人。我好像从来没见过国人对马克思是外国人耿耿于怀,怎么偏要对阿童木什么的是外国人忧心忡忡?再说了,经济都全球化了,文化更应该全球化。谁的好,和谁交朋友。孔子在几千年前就预见到他的后代要和外国童话人物交朋友,他站在山上迎风大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记者:说到外国人,如果你是美国总统,你怎么和拉登过招儿?郑渊洁:颁发诺贝尔和平奖给他。他就不好意思再搞恐怖袭击了。记者:你最喜欢的书是哪本?郑渊洁:《现代汉语词典》。记者:你现在喜欢看什么样的文字?郑渊洁:我喜欢阅读小广告,那上边,有全世界。每天我都会打开家门,以极其期盼的心情看看有没有小广告。如果没有,就特失望。开车上路,碰见往汽车反光镜上插小广告的,如果人家疏忽了我,我还会把车开到他跟前,跟他理论为什么不给我。我把小广告装订成册,反复阅读。这两天,我收到附近一家正规医院送给我的小广告,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广告,上面列举了儿童多动症的9个突出特征,还说只要具备其中3项,就属于必须治疗的儿童多动症:1、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容易开小差;2、活动过多,好捉弄人;3、做作业时边做边玩;4、做事不能持久,常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5、智力正常,但考试成绩不好;6、话多,常常打断别人的话或者抢答;7、别人对他讲话,似听非听;8、冲动、任性、性情急躁、爱发脾气;9、不听劝告、不受约束。这是疾病?依我说,只要符合其中3项,就是天才。作为家长,明明生了天才,却要通过药物戕害他,这就是中国没有正宗诺贝尔奖得主的原因之一。这样的小广告,不比世界名著好看?记者: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郑渊洁:六十岁时生个孩子。记者:你不是已经阳萎了么?还怎么生?郑渊洁:六十岁还没痊愈?再说我已经防患于未然在2000年预留了相关物质存储。希望到时没过保质期。记者:除了家人,你现在还和什么人接触?郑渊洁:我有一帮朋友,我每天在我的官方网站上和他们玩。开心。记者:《童话大王》月刊马上就要过20岁生日了,我看到你的网站上在征集庆典方式。你觉得,在庆祝《童话大王》创刊20周年那天,采用什么方式庆祝最有意义、最能证明这一刻是巅峰、最能给你的千百万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郑渊洁:我自杀。记者:你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庆祝《童话大王》创刊20年吗?郑渊洁:我已经向女儿递交了申请,她还没给我发放签证。在她18岁之前,我归她管辖。记者:如果让你给自己写墓志铭,你怎么写?郑渊洁:一个著作等身的文盲葬于此。记者:最后一个问题,你有优点吗?郑渊洁:一无是处。记者:不会吧?郑渊洁: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还有一些号称未发表的采访:当年的采访。上了杂志肯定只能是一部分,特别是相对于郑渊洁这样的牛人.那么,现在我就把那些未发表的对话摘录部分上来吧.(还是部分:))采访时间为2006年2月,当时他重出江湖不久,还不似如今这般热火朝天。于北蓓:性的内容让家长不爽,以后会加大普及性知识的力度吗?郑渊洁:会,从小没接受过性教育,什么都不知道,第一次遗精是在17岁时,然后马上就报告指导员,说要去看病,然后还拿给指导员看,这个指导员是(党支部书记),指导员竟然把这个事情传到全队了,然后好多人给我起外号,我当兵五年之中这个事就一直伴随着我,然后我就一直很埋怨我父母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些东西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我儿子我在12岁时就告诉他了,然后跟他说如果有这样的事我们第二天早上就要去饭馆吃一顿饭,庆祝你成为男人了,这些我们还要记下来,每年到这一天都要给你过生日,第一次遗精。后来他也是这样做的。于北蓓:儿子不是处男了吧?郑渊洁:现在不是了,现在要是,我还算什么合格的父亲啊是不是,刚才有个问题你没有问,亚旗在家上学,因为所有的事都是有利有弊嘛,他在家上学亏了的地方,就是失去了早恋的机会,因为这早恋非常重要。接上一个性知识力度问题:郑渊洁:我在作品里告诉人遗精是个正常的,但是家长们不干了,我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今日说法,说这个什么的,少儿不宜,他这么一说这个杂志发行量就上去了(笑),但是后来因为管杂志的上级单位调过来要看嘛,他很紧张,因为这个节目对这些人的影响仅次于焦点防谈啊,结果后来看完也没什么事,大家就有点说法了,这样我就不行了,作品里就不出现这些内容,因为我没有义务去告诉他们这些内容,于北蓓:我本来还打算想让你影响教委来增加教材中性教育的内容……郑渊洁:我以后鼻子以下都不写了,对,因为嘴严格来说也是性器官,口交啊,手也可以手淫,我觉得真的写得好的人,我现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就是有过性经验的看我的作品的某个情节,他觉得比伟哥还管用,没有性经验的人看着同样的情节,他会当作那个佛教的教科书来看,于北蓓:嫖娼合法化?郑渊洁:我也同意,因为增加税收,开发票,减低犯罪,小姐也不容易,我在街上碰到她们我也挺尊重她们,她们比如说拉着我的时候我就跟她们说对不起我刚干完,这样很人性化,于北蓓:没有找过小姐?郑渊洁:从来没有找过,基本上也没有,我有洁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是有想象力的人,不需要那个,比方说我经常出来也有一个原因,可以经常见到电视剧组节目组的编导啊主持人啊包括记者啊,等于给自己的意淫名单上增加一个名额,但是没接触过的人基本不会去想,比如巩利啊,章子怡啊,因为我没见过她,于北蓓:谈谈你心目中的性感女神,包括你没见过的?郑渊洁:也没有什么,那天什么卖菜的老大妈……于北蓓:独立的女人的定义?郑渊洁:独立也不会让她干活了,因为上班的女孩象你这样的赚搞人也好,得出去采访什么的,这样出去见了那些异性完了以后不就是给人意淫嘛,我就调教好我自己的老婆然后去给别的男人意淫啊?象伊斯兰教那个妇女都戴着面纱,咱们国家不可能啊于北蓓:那等于说你可以有很多人但她只能有你一个人,这么比起来她不亏了么?郑渊洁:我就以一当十啊,笑感谢邓盛记录
感觉老郑今年来被公知给带上了一条不归路,堕落的厉害,智商也逐渐向公知水准看齐,纯粹为了反对而反对。当年老郑教导孩子们要独立思考,最典型的就是驯兔记,但现在老郑貌似快成了公知驯化的兔子了,对公知的言论盲从得厉害。
参加过他的Z星球网站上的五角飞碟游戏,拿了个第一名。然后在网站颁奖典礼前我和他有了第一次联系。隔了有一年,在他淘宝店里买东西,因为地址问题他给我女朋友打了个电话,竟然还记得比赛的事,这看来他对他的读者还真是挺在乎,比现在一些平时只会炫富,打架时只会拿脑袋顶人膝盖的作家好的多。ps 我是郑老师的忠实读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数学课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