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内政策利好、业绩大增与并购重组类高送转个股一览2014有哪些?

2014年政策利好、业绩大增与并购重组类个股有哪些 - 挑挑拣拣问答
& &&2014年政策利好、业绩大增与并购重组类个股有哪些
问题补充&&
对此问题的评论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2014年度大牛股盘点:300只股票翻倍 并购重组和次新股推波助澜
来源:投资者报&&&
作者:杨秀红&&&
中金在线微博微信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2014年牛股辈出,有1105只股票曾创下股价翻倍纪录,直到年底收盘阶段,保持翻倍涨幅的仍有300只。推动这些股票大涨的基因,除了新股发行制度外,还有业绩大增以及风起云涌的并购重组等原因
  《投资者报》记者 杨秀红
  投资者报
  2015年新年钟声响起。窗外烟花绚烂绽放。
  与绽放的烟花同样绚烂的是2014年的A股市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沪指独领全球股市风骚。从2000点涨至3200点,沪指可谓一路逼空,全年涨幅达到53%,创下自2010年以来最大的年度涨幅,开启了新一轮牛市格局。
  而在2014年股指的疯狂表现中,一批批牛股辈出,成为助推股指上涨的幕后力量。
  根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截至12月28日,沪深两市合计有1105只股票的年度最高涨幅(年度最高价与年度最低价相比后的涨幅,下同。文中如未做特殊说明,涨幅皆按此计算)达到100%,这意味着,全年有43%的股票创下翻倍纪录。
  而年度最高涨幅超过90%的股票更是达到1310只,占据A股市场的半壁江山。
  另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截至12月28日,年度涨幅(年终股价与年初股价相比较后的涨幅)翻倍的个股有300多只,约占一成多。
  推动这些牛股暴涨的基因有哪些?根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主要包括次新股、并购重组、军工概念、互联网金融概念等,此外,业绩大增也是支撑股价上涨的一大主因。
  逾千只股票股价曾翻倍
  今年的A股市场到底有多疯狂?从个股的涨幅就可见一斑。
  截至12月28日,A股上市公司共计2584家,根据《投资者报》记者对2014年个股年度最高涨幅的统计,2014年有1105家上市公司的股价曾创下翻倍纪录,占总数的43%。还有205家上市公司股价涨幅在90%~100%之间。
  这意味着,2014年股价年度最高涨幅逾九成的上市公司有1310家,占据半壁江山。
  如果说这还不足以令你感到惊讶,那么,更进一步的统计数据则足以令多数投资者慨叹在牛市踏空。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2014年涨幅在50%~90%的公司有1070家,加上前述涨幅超过90%的千余家公司,则年度涨幅超过50%的公司有2380家,占比92%。剩下的不足一成的股票中,除了停牌的*ST凤凰和*ST广夏外,其余股票涨幅均在20%以上。
  从年初至年末的涨幅来看,2014年涨幅超过1倍的公司有323家,占总数的13%。
  2014年哪些股票表现最牛?从统计数据来看,涨幅居于前五位的股票分别为兰石重装、中科曙光、同花顺、营口港和合锻股份,这5只股票的涨幅均超过5倍,其中有3只股票为2014年上市的新股。
  涨幅最高的当属今年的“妖股”兰石重装。
  该股自今年10月9日上市,上市首日最低价为2.02元,此后该股股价一路扶摇直上,一口气涨至21元,在经过短暂调整后,股价后期又上冲到28.57元的高价,这较其上市之初的最低价已经上涨了13倍有余。这一股价,更是其发行价1.68元的17倍之多。这意味着,如果有投资者在该股上打新中签10万元,在两个月内最高就可以赚到170万元。
  然而,谁能想到,此前由于上市前三年业绩连续滑坡,兰石重装甚至曾被评为“最差新股”。其2013年每股收益仅有0.1元,其发行股价虽然只有1.68元,但是其发行市盈率却已有21.7倍。
  就是这样一只“最差新股”,不仅在上市当天“顶格”上涨44%,之后还连封23个涨停,创出有史以来IPO新股上涨的纪录,并且创下32个交易日中27个涨停的神话。
  资料显示,兰石重装属于石化装备制造业,其前身是国家“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我国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兰州炼油化工设备厂。其2014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0.48亿元,同比增长46%。
  新发行制度催生百只翻倍股
  以兰石重装为首的新股,是2014年牛股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群。因为这些新股上市后大多涨幅都曾翻倍。
  根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截至12月28日,全年共有115只新股挂牌上市,而上市后股价翻倍的股票就多达95只。
  这些股票既包括兰石重装这样涨幅超10倍的个股,也包括中科曙光和合锻股份这样涨幅超5倍的小盘股,还有腾信股份和众信旅游等站上百元的牛股,这些新面孔在2014年纷纷在资本市场登台亮相。
  这些新股上市后为何动辄创下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涨停?其原因与2014年的新股发行制度密切相关。
  日,IPO在时隔一年多后得以重启。此后因发行中存在老股转让等较大问题,IPO被暂停了4个月,直到日才得以重启。而此次重启前确定的新的发行制度,为后期新股上市大涨奠定了基础。
  在最新一轮IPO重启前,证监会发布了新的发行制度。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发行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该《发行意见》在此前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增加了5项内容,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有关发行市盈率的“25%规则”。
  在发行市盈率方面,《发行意见》规定,拟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正式披露后,根据询价结果确定的发行价格市盈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5%的,发行人需在询价结果确定的两日内刊登公告,披露询价对象报价情况,分析并披露该定价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对发行人经营管理和股东长期利益的影响。
  在发行价方面,《发行意见》规定,发行价格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5%的发行人,上市后实际盈利低于盈利预测的,证监会将视情节轻重,对发行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采取列为重点关注、监管谈话、认定为非适当人选等措施,记入诚信档案。
  受此影响,2014年6月后发行的新股市盈率多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根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在2014年6月后发行上市的67只新股中,有59只新股的发行市盈率低于行业市盈率,占比88%。
  其中,仅有两只新股的发行市盈率比行业市盈率高出25%,即节能风电和北特科技。其中节能风电的发行市盈率为22.06倍,北特科技的发行市盈率为19.47倍,分别是发行时行业市盈率的1.95倍和1.44倍。
  与此同时,在6月IPO重启前,证监会还对新股发行数量做出了限定,即从6月到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按此计算,每月约发行15只新股。
  受上述规定影响,2014年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平均只有23.9倍,4月新政出台后,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降低至20倍。与往年动辄四五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发行市盈率相比,2014年新股发行市盈率大大降低。
  与此同时,新股发行价格也较往年大幅降低。2014年新股的平均发行价格只有17.6元,其中两市第一牛股兰石重装的发行价格仅有1.68元。而2009年~2011年,新股平均发行价格在23元以上,其中2010年的平均发行价格更是超过30元。
  在发行市盈率和发行价“双降”的局面下,2014年的新股上市即迎来资金热捧。在115只新股中,除了2014年一季度上市的海天味业和纽威股份外,其余新股上市后最高涨幅都超过50%。
  逾五成翻倍股受益并购重组
  无论牛市熊市,并购重组概念股都是一个热门投资主题。在2014年的翻倍股中,除了新股外,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就是并购重组股了。
  根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2014年并购重组成为A股市场的一大亮点,发生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数量有1300多家,约占总数的一半。
  截至12月30日,2014年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已经开过78次会议,平均每个月要召开6次以上工作会议,审核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
  而在2014年的1105家股价翻倍的公司中,就有565家上市公司存在并购重组预期,占比51%。其中,既包括涨幅近4倍的成飞集成,也有后来居上的被安信证券借壳的中纺投资等。
  其中,成飞集成因具备军工重组预期而成为2014年上半年涨幅第一的牛股。
  日,成飞集成复牌,其同时公布的资产重组方案则刷新了A股军工资产重组的多项纪录:注入总价158.5亿元的歼击机、空面导弹资产,并配套募资52.8亿元,其总规模达210亿元的定增计划,是此前中国重工定增规模的近三倍。
  受百亿资产注入预期,成飞集成股价从停牌前的15.13元最高涨至72.60元,期间涨幅达到380%。
  不过,虽然该重组预案曾一度被认为是“板上钉钉”的事,但2014年12月,由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担忧该方案实行后,将消除特定领域竞争,形成行业垄断,建议中止其资产重组,令其重组预期落空。这导致其股价连续三度跌停。
  由此可见,并购重组概念在翻倍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一只重组股则是中纺投资,其因被安信证券借壳而连续创下15个涨停板。
  2014年并购重组的火热,实际上是2013年重组潮的延续。2013年,被市场称为“中国并购市场元年”。这一年,在国内政策的大力推动之下,以及市场上强烈的并购整合意愿推动下,国内市场掀起一波并购热潮。
  拉开此轮并购大幕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日,由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和农业产业化9大行业和领域兼并重组”。
  该指导意见还提出一系列振奋人心的目标和任务:“到2015年,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行业集中度分别达到90%、60%、35%、70%、90%以上,电子信息行业形成5~8家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前100家医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50%以上”。
  此外,并购重组审核的提速也在另一方面推动了并购重组潮。2013年9月,上交所发布《关于配合做好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证监会自日起正式实施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其中,对符合标准的并购重组申请,实行豁免审核或快速审核。通知显示,“涉及年初12部门提到的9大行业,且交易类型为上市公司同行业或上下游并购的,列入豁免/快速审核类,构成借壳上市除外”。
  业内人士认为,该《通知》对提高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效率、促进资本市场资源有效配置起到积极作用。
  除了并购重组概念外,2014年其他主题投资也造就了一波又一波牛股上涨潮,如被市场炒得火热的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军工概念、互联网金融、国企改革以及影视投资题材等等。
  1/6翻倍股前三季度业绩翻番
  除了新股上市和概念炒作之外,推动2014年翻倍股风起云涌的,还有公司背后业绩的支撑。
  从《投资者报》对1105只股价翻倍股的研究发现,其中有187只股票的净利润在2014年前三季度实现翻倍,占比16.7%。这意味着,每6只翻倍股中,就有一只前三季度净利润翻倍。
  在上述翻倍股中,201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超过10倍的公司有15家,包括浙江广厦、大富科技、柳钢股份、中源协和、大庆华科、襄阳轴承、黑猫股份、尤夫股份、和邦股份、象屿股份、恒顺电气、四环生物、黔源电力、长电科技和四川圣达。
  其中,地产股浙江广厦业绩增幅最猛。
  浙江广厦披露三季报显示,公司201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07亿元,同比增长48.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亿元,较上年同比大幅增长379倍。其379倍的净利润增长率,在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中位居首位。
  不过,其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并非主业地产业务之功。公司三季报显示,公司2014年前三季度的投资收益高达5.2亿元,主要系报告期内发生股权置换及转让子公司广福置业股权,置换及转让收益较多所致。
  事实上,受到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的影响,浙江广厦近年来净利润逐渐下滑,2011年实现净利润3.03亿元,2012年净利润为5732万元,2013年净利润为5577万元。
  此外,此次推动其股价上涨的因素还包括公司拟进军时下热门的影视行业。
  2014年6月,浙江广厦发布公告称,为弥补单一地产业务风险,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拟通过资产置换方式投身影视行业。
  根据公告,浙江广厦拟将持有的浙江蓝天白云会展中心96.43%的股权和杭州华侨饭店90%的股权与卢英英、卢纲平持有的东阳福添影视00%的股权进行置换。
  该公告发布后数日内,浙江广厦股价创下4个涨停。2014年,其股价从2.99元上涨到最高价8.26元,期间涨幅达到176%。
  在业绩翻番的股票中,2014年涨幅居前的股票包括利达光电、东方财富、北生药业、大富科技、新开普等。
  其中,东方财富从7.7元起步,最高上涨到36.99元,期间涨幅达到379%。该涨幅与其201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相近。其三季报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0.63亿元,同比增长373%。■
责任编辑:疏影横斜
中金在线推出"微行情"服务啦!关注中金在线微信,您可以随时随地发送股票名称、简拼或代码,1秒便可查到最新行情;发送"黄金"、"白银"、"利率"查询贵金属报价和基准利率。快试试吧!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中金在线"(cnfol-com)关注中金在线微信。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微信扫描二维码,体验微行情服务,速查股票、利率、贵金属行情证监会出台重磅政策 利好四行业(附股)|并购重组|办法_凤凰财经
证监会出台重磅政策 利好四行业(附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据悉,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行并联审批,避免互为前置条件,从10月24日起正式实行。兴业证券分析师李彦霖指出,未来并购中,对不构成借壳上市的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的审批取消。
编者按:24日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分析认为此政策将直接利好医药、电子等四大行业。 并购重组热情有望再添一把火 四大行业最受益 A股将迎来上市公司并购热潮 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TMT、医药最活跃 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发布 重组概念股或上演最后疯狂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资产管理办法》正式发布ST股面临冰火两重天 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昨日正式公布,主要涉及七大内容。其中,取消对不构成借壳上市的重大购买等行为的审批。业内人士表示,新《办法》让医药、电子、传媒等四大行业并购重组有望再添一火。 而随着退市新规的推进,ST公司面临保壳大战,未来ST板块整体走势会呈现分化的态势。一些业绩预增、有望扭亏&摘帽&或者重组前景明朗的ST公司会吸引资金的关注,部分濒临退市的股票则会遭到资金抛弃。 文/表记者杨欣、张忠安 记者从证监会网站上获悉,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正式公布,其实施需等发布之日起后30日,同时,为了有利于《办法》落实,证监会还将出台配套措施,信息披露内容和准则也在同步修改,近期发布。 并购重组实行并联审批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新旧办法的过渡期安排,实行新老划断。实施之日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事项通过股东大会表决的,实行原规定;征求意见前,上市公司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破产价格可按原规定协商定价;实施之日起,上市公司已提交材料的可申请撤回。 据悉,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行并联审批,避免互为前置条件,从10月24日起正式实行。此前需要证监会核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申请人应先取得相关部门的许可,作为证监会审核的前置条件,并联审批之后,证监会将不需等待相关部委的批复,可以大幅简短并购重组审批时间。 退市前给投资者选择 在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到位方面,张晓军表示,一是证券交易所做出了上市公司重新上市等配套规则;二是提高稽查水平,加强审理调查工作的配合,加大司法的行政配套力度;三是严格执行退市意见以及交易所的配套规则。 张晓军表示,这次改革目标是实现上市公司退市的常态化,触及强制退市指标的公司&出现一家,退市一家&,并且从三方面来保护投资者权益。一是强化信息披露的风险提示;主动退市、强制退市在定期报告中对退市风险进行评估,强化投资意识,谨慎投资相关股票。二是设置退市整理期间;公司退市前给投资者以选择机会。三是限制相关主题减持股票的措施。 而上周五,证监会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除健全主动退市机制外,明确要求严格执行强制退市指标,同样也是30天后启动。 &这个政策对市场影响不一定马上表现出来,但却有非常大的意义。&广州一位长期关注A股市场并购重组的券商分析师昨晚对本报记者表示。根据新《办法》,此前诸多的审批之门都为上市公司打开,也为企业并购在融资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利空 退市新政下警惕三类股票 退市新规中, &三年连亏&仍是暂停上市的主要条件。目前两市已公布三季度业绩预告的约20家ST公司中,有四成继续亏损,8家将面临暂停上市窘境。在今年中报披露后,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已有3家公司发布退市风险公告,它们分别是:、、。 作为新规中&最大亮点&的&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也引起了股民关注。特别是在今年被立案或通报的造假上市公司中,有哪些存在法律风险?但是本报记者发现,由于证监会17日公布的退市意见将于30日后生效,但对于之前发生和查处的重大违法行为是否适用并未明确,因此因违法而退市公司仍有待确认。 利好 医药、电子、传媒、家电四行业受益 证监会表示,随着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更加活跃。截至日,2014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达到1万亿元,已超过2013年全年交易金额。 分析师李彦霖指出,未来并购中,对不构成借壳上市的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的审批取消。这对手持大量现金、并购意愿强的上市公司有利。 &我们看到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很多上市公司都成立了产业并购基金。其背后的目的就是为上市公司寻找和培养合适的并购对象,等到适当的时候就卖给上市公司。&上述券商分析师称。因此,他认为,在新的并购重组办法实施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步伐会加快,不仅有钱的公司会积极并购,那些需要快速扩张的公司也可以利用定增+并购的方式进行资本运作,比较看好传媒、家电、计算机和医药等行业。 货币资金持有情况 传媒类公司 持有货币资金最多,为93.4亿元。为41.37亿元。另外,、、等手上持有的货币资金都在10亿元以上。 家电类公司 手头最宽松,持有货币资金高达577.98亿元。、美的集团、等都有上百亿元。(广州日报) A股将迎来上市公司并购热潮 & 《证券法》对上市公司收购部分内容的修改,意味着未来资本市场收购的数量和花样会越来越多,这也是鼓励市场化配置资源的表现 ■苏培科 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中国经济盘活存量和转型升级成为当下之关键,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自然就成为2014年A股市场的主旋律,凡是参与了上市公司并购基金认购和买了并购重组概念股票的投资者都收获颇丰。今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旨在鼓励企业在兼并重组中发挥主体作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证券法》等法律的决定,再次明确简政放权和市场化收购的可能性,上市公司要约收购不再事先审核报告的内容,这一改变虽然给资本市场市场化收购带来了无限遐想,但需要《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公司法》跟进修改,使其真正落地执行。 在最新通过的《证券法》修改的决定中,删去了&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等内容,将第八十九条第一款中的&事先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送&修改为&公告&;将第九十条中&收购人在依照前条规定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之日起十五日后,公告其收购要约。在上述期限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发现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应当及时告知收购人,收购人不得公告其收购要约。&内容彻底删除了,只保留了要约收购的有效约定期限;将第九十一条&在收购要约确定的承诺期限内,收购人不得撤销其收购要约。收购人需要变更收购要约的,必须事先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证券交易所提出报告,经批准后,予以公告。&修改为&在收购要约确定的承诺期限内,收购人不得撤销其收购要约。收购人需要变更收购要约的,必须及时公告,载明具体变更事项&。 这些删改很明显地消了证监会事前审批的事项,减少行政干预市场化收购的行为,而要求用公告信披的方式来广而告之,证监会的职责显然是从事前行政审批走向事中和事后监管,这是证监会简政放权的表现,对于新股发行也应该如此改革。 《证券法》对上市公司收购部分内容的修改,意味着未来资本市场收购的数量和花样会越来越多,这也是鼓励市场化配置资源的表现,也是监管职能转变和要约收购真正有效的关键之举。其实,中国股市自成立以来也发生过数例要约收购,包括SEB收购,山西国际电力收购,祝义材收购,要约收购案等,但很多要约收购都走了过场。 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规定,投资者及一致行动人拥有的权益超过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5%要举牌公告;持股超过5%但未超过20%的要编制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报告投资者及一致行动人的介绍和情况,报告持股目的和未来的持股意向,报告5%前后的股权变动方式和时间);持股超过20%但未超过30%的,应当编制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除了需要披露简式报告书的内容外,还须披露投资者及一致行动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股权关系结构图,并要报告取得股份的价格、资金来源和支付方式,还得报告一致行动人的实际控制人是否与上市公司存在潜在的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未来12个月对上市公司资产、业务、人员、组织结构、公司章程等调整的后续计划,以及前24个月内与上市公司的重大交易,还得聘请财务顾问对权益变动报告书所披露的内容出具核查意见); 持股超过30%时,继续增持股份需要采取要约方式进行,收购人需要发出全面要约或者部分要约。 但据了解,国内上市公司股权转让达30%时,大多数会被证监会免去要约收购,前面列举的几个案例都是因为股价在要约期内都比收购价还高,导致没人愿意低价卖给收购人,也是很多二级市场的流通股东并不认可挂牌交易股票的要约价格,在国内导致要约收购沦为形式。其实也不难理解,如果一个上市公司被一致行动人或单一股东从举牌后一路收购超过30%,股价不可能没有反应,再加上监管部门的行政审批除了影响收购效率,也变相做实了收购的目的和意向,投资者预期肯定会发生变化,此时要约收购价格太低、太高都不合适,取消要约收购的事前审批事项,让市场主体来决定和选择收购方式和发出要约的时机,会更加有利于市场化并购,未来中国股市可能会发生很多并购重组的案例。当然,修改《证券法》的基础上,如果《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是具体执行的办法和法律解释)和《公司法》跟进修改则是最好的。 同时,鼓励市场化的收购也不可避免&敌意收购&,如果原有控股股东不注重股权结构(持股比例太低)、不好好经营上市公司、不热心市值管理、让上市公司走向空壳边缘的化,很有可能会被其他股东取而代之,在A股市场这种股权之争的案例不在少数,从最早的&宝延风波&(深宝安收购延中实业)、&君万之争&(君安证券收购深万科),以及最近的从、、等都遭遇了上市公司控股权之争,攻守双方激烈程度几乎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从过往的案例来看,敌意收购真正成功的不多,除了我们《证券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外来者具有与生俱来的&敌意防范&之外,上市公司原大股东与董事会联合排挤新大股东的居多,证券监管部门和交易所也是对外来者的来意充满疑惑,加之新来者与监管者的沟通时间太短,往往或多或少地会保护原有大股东和现有董事会。当然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中国股市敌意收购案例还不算太多,A股市场缺失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上市公司大股东和董事会也很少设置特殊的反收购条款。 但在美国市场非常频繁,&敌意收购&也是一种市场化收购的表现,但美国允许攻守双方使出各种市场化的招数来攻击和反攻击,比如&毒丸计划&在美国非常盛行,是反收购的利器,但毒丸计划并非为了真正阻碍交易的达成,而是用于抬高主动收购方的价码。这对美国上市公司治理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非常有帮助,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或实际控制人存在不作为、伐异己、胡作为、滥融资、乱花钱、家天下、走为上、掏空上市公司、大规模套现减持等败德行为发生时,其他股东介入、通过提名董事,控制董事会无疑是提升上市公司价值和股东维权的有效方式。 现在,监管部门也开始意识到股东自治的意义,从这次《证券法》对要约收购条款的修改来看,显然是在鼓励真正市场化的收购,鼓励股东通过市场化收购的方式来制约上市公司大股东和董事会高管成员,如果再不思进取,原有控股股东和高管被取而代之也未尝不可。(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证券日报) 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TMT、医药最活跃 &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24日表示,前期已征求过意见、修改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办法今日正式发布。此次修改进一步减少、简化了并购重组行政许可,取消了对不构成借壳上市的并购重组的事前审核,取消了要约收购事前审批及两项豁免情形的审批;完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定价灵活性;完善了借壳上市定义,明确借壳上市与IPO要求等同,同时创业板公司不允许借壳上市;丰富了并购重组支付工具,放宽了向非关联第三方购买资产的限制性要求;丰富了要约收购履约保证制度,强化财务顾问责任;明确了分道制审核机制,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并联审批的审核方式上,证监会不再将上市公司取得主管部门核准作为并购重组审核的前置条件,股东大会通过后可同时向有关部委和证监会同时报送文件,证监会及相关部委独立作出核准决定。涉及的项目,在取得各有关部委的核准前不得实施。上市公司在证监会审核期间已取得其他部门核准应及时公告;上市公司取得证监会核准时尚未得到其他相关部门批准的,也许说明情况,提示风险。上市公司取得所有核准后,公告取得所有批复,重组合同生效,之后方可实施重组方案。 认为,2014年至10月上旬发布董事会预案的股权并购事件共1307起,这意味着平均每2家公司就有1家涉足并购,对比美国历次并的浪潮的经验,在本次A股并的浪潮中,同样可以观察到技术冲击、股市环境、政策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经济转型以及技术冲击引发资本在行业间再配置,TMT、医药行业并购最为活跃,且多为收购同行业或者上下游的公司;40%的跨行业收购中以TMT、医药为收购对象;85%的并购以非股权的方式进行,这意味着并购的确能够给公司带来比依靠自身投入更快的发展。其次,从股市环境看,特别是部分行业估值上升也是重要因素,并购高发的行业恰恰是以科技为代表的转型相关行业,并且并购潮启动稍晚于股价。以股权方式支付的并购收益明显好于非股权支付的收益。另外,政策对IPO的管制和对并购重组的鼓励推动并购潮。 上海证券认为, 国内进入并购高峰期;宏观经济所处的不同周期、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法律和政策因素和工具的创新四大因素有助于推动企业并购;通过择时把握并购重组公司的交易性机会通过对近年来的并购样本进行计算,发现并购重组预案公告复牌后的0-30天和60-90天,以及发审委审批后0-60天表现较好,鉴于此,建议投资者在预案公告后尽快买入,持有至接近审批节点抛售,或者在审批通过后买入并持有至60天左右。(证券时报网) 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发布 重组概念股或上演最后疯狂 &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24日表示,今日正式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资产管理办法》和修订后的收购管理办法。 张晓军表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资产管理办法》,和修订后的收购管理办法。以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管制为理念,简化并购重组的行政许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主要内容有: 一是取消不构成借壳上市的出售行为的审批,以及要约收购的审批;二是完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定价机制;三是完善借壳上市的定义,执行与 IPO等同的要求,并强调创业板企业不可借壳上市;四是丰富并购重组的支付工具;五是放松了非关联第三方买卖股份的门槛限制;六是明确财务顾问责任;七是分道制的审核。 尽管市场调整,但最近几日重组概念股(尤其是ST个股)总有个股冒尖。比如截至24日,*ST新材已经连续15个涨停,*ST贤成此前也有连续10个涨停板记录,除此外本周ST宏盛、*ST三鑫也表现强劲。 上海一私募人士表示,重组题材一直是市场炒作的热点。加之退市新规将在下月生效,对于ST板块来讲,有压力也有机会。要想避免退市,上市公司肯定会想尽办法保住壳资源,个股连续2年亏损且今年中报继续亏损,退市风险加大,但随着新规的推进,这类公司重组的进度将加快,重组成功又将刺激股价。&未来ST板块整体走势会呈现分化的态势。一些业绩预增、有望扭亏 &摘帽&或者重组前景明朗的ST公司会吸引资金的关注。& 目前来看,受益于重组,*ST贤成和*ST新材近期表现较强。其中,蓝星集团重组的*ST新材,*ST贤成重组变身沪深两市第一只虫草股。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有30家ST公司公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告。三季报显示,*ST凤凰、*ST天威、ST金泰、*ST新业、*ST中富、*ST普林、*ST三维、*ST民和、*ST海化、*ST常铝、*ST派神、*ST新民等12家公司预计三季度业绩实现扭亏。此外,*ST大荒、*ST合泰、*ST广夏等3家公司预计三季度业绩大幅度增长,有望摘帽。其中*ST广夏在2010年暂停上市。一边改善业绩,一边也会抓住机会博重组。目前,*ST昌九、*ST新民、*ST新材、*、*ST霞客等数十家ST公司确定了重组方案或者正处于停牌筹划重组。另外,大股东变更或具有资产注入预期的*ST成城、*ST景谷,后市同样值得关注。 分析人士同时指出,ST股有机会但也需要注意风险,规避纯题材炒作赌重组的悲剧。 & 【相关推荐】
[责任编辑:yufa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保本保息,轻松理财。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近一年收益超40%,收益堪称“基金中的信托”。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平安旗下陆金所提供,保本保息,1万元起投。
预期年化收益
凤凰点评:合理对冲市场风险 获得超额收益 适合中长期投资。
01/26 09:10
01/26 09:10
01/26 09:10
01/26 09:10
01/26 09:09
01/26 10:00
01/26 10:00
01/26 10:01
01/26 10:01
01/26 10:01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1/26 08:14
01/26 08:14
01/26 08:14
01/26 08:14
01/26 10:25
01/26 08:49
01/26 08:49
01/26 08:49
01/26 08:49
01/26 08:49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7617930
播放数:11405
播放数:269395
播放数:2911082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送转个股一览2014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