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公司的销售营业净收入入在哪看?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上市公司毛利率查询的问题,听说某上市公司毛利率达到多少,在股票里体现在F10里的时销售毛利率还是净资产_百度知道
上市公司毛利率查询的问题,听说某上市公司毛利率达到多少,在股票里体现在F10里的时销售毛利率还是净资产
提问者采纳
营业收入×100%=(营业收入-营业成本)&#47。它由两大部分组成;营业收入×100%,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是毛利与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毛利率也称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是属企业所有,并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既所有者权益,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中毛利是收入和与收入相对应的营业成本之间的差额:毛利率=毛利&#47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销售毛利率自己算也很简单
主营业务收入减主营业务成本
再除以主营业务收入
每个股票软件按f10后出来的信息部完全相同,但是一般毛利率和净资产都会有。而且毛利率和净资产等指标你单独看都没有什么意义,一般相对有效的(注意,只是相对有效的)是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还有pe即市盈率,但是如果不了解财务知识的话,这一块会有点乱哦。
F10中的销售毛利率,=(收入-成本)/收入
通达信,功能→选股器→条件选股→A003主营业务利润率选股,点“加入条件”,不勾“精确复权”。利润率你可以自己设定百分之多少。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毛利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从专制到民主,人类政治文明经历了曲折艰难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汉思想家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1)材料一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他提出这种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美国的《独立宣言》声称:“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2)根据材料二,《独立宣言》认为政府的权利来源于谁?这段材料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哪些重要观点?
材料三: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院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材料四:“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3)材料三、四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两个政治派别的主张?他们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5)图片信息反映出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呈现出哪两种不同趋势?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综合上述材料,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你有何认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理念和道路模式的重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31
年至1832 年,英国爆发霍乱,造成约2.2 万人死亡。1848 年霍乱再次发生,死亡人数超过7.2万……新工业带来新的污水,而城市却为工业利益集团所支配,这个集团既不懂得如何处理污水,在工厂中也不安装任何保护环境的设备,形成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里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方式。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南部大平原被毁的草地达到35%……罗斯福总统授意成立大平原干旱地区委员会进行系统综合防治。推广先进耕作技术,使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提高……1933 年颁布的《农业调整法》,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对愿意参加生产削减计划的农场主给予补贴,强调减少生产和保护土地相结合,在南部大平原地区,85%以上的农场主都参与了该项计划……大平原委员会提出:必须对文化观念加以改造,破除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等错误观念。……经过十多年的多层面的综合治理,到了40 年代,沙尘暴从南部大平原渐渐消失,而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高国荣、周钢《20 世纪30 年代美国对荒漠化与沙尘暴的治理》
材料三&&&&& 由于赫鲁晓夫个人的坚持,1954 年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关于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决议”……据统计,仅垦荒头几年,就有100 多万志愿者参加了垦荒工作。从1954 年到1958 年,苏联国家对垦荒的投资共达307 亿卢布,约占这几年全部农业投资的20%左右。最初规定的开荒数字是1300
万公顷,后来提高到2800 至3000 万公顷……开荒地区从 50 年代末开始,便出现大面积风蚀现象。
——李华《20 世纪50 年代苏联全民垦荒运动》
材料四&&&&& (1958年大跃进运动期间)在工业领域,大办“五小”工业,建成了简陋的炼铁、炼钢炉60 多万个……在农业领域,推行片面的“以粮为纲”政策,在急于求成的思想和“向自然界开战”口号的激励下,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毁林、弃牧、填湖开荒种粮的现象。
——凤凰网《向自然界开战》
(1)据材料一分析造成当时英国疾病流行、环境污染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在环境的“系统综合防治”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6 分)
(3)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垦荒运动和“大跃进”在发动者的主观动机、发动方式及消极后果三方面的相似之处,并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总结其历史教训。(5 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材料一:中央权威的丧失以及随之而来的分权和权力的地方化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把政治权力分到各镇治所,这意味着许多这样的城市成了地区性大都会——有大批富裕官户和从事服务行业的人的大规模行政中心。同时,在财政方面又给了各镇新的自由,此举意味着该镇的岁入被就地使用而不是上缴京师。……其中较重要的为长江中下游的成都、江陵以及扬州,这些商业繁荣和行业俱全的大城市成了地区中心,小城镇和地方集市网络在它们的郊区发展起来,其中有些网络还涌现在地方军戍守的镇的周围。到9世纪,以地区市场体系为基础的各级新的经济定居地开始在现存的各级行政中心旁边出现,从而使城市发展的过程呈现崭新的面貌。
城市化的总过程以生产力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人口的普遍南移不但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而且工业和手工业也开始在长江流域发展起来。&&&&&&&&&&&&&&
——《剑桥中国史》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末,“其时黄河决口,江苏北境竟成泽国,人民失业,无家可归者,无虑千万,咸来上海就食……上海在开埠以前,城市人口二十多万,到1949年,已超过500万。城区范围在开埠以前不到10平方公里……到1935年,航行在上海至汉口线的轮船为中国的招商局、三北轮埠公司、宁绍商轮公司的轮船共19艘……到20世纪30年代,长江沿江城市,东起上海,经南通、扬州、镇江、南京、芜湖、安庆、九江、汉口、岳阳、沙市、宜昌,西至重庆,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狭长工业带,……棉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是近代中国工业中最大的三个行业。抗日战争以前,长江沿江城市在这三个行业的产值在关内地区占将近一半。
到1936年,全国有本国资本的银行164家,其中总行设在沿江城市的有72家,占43.9%。上海是全国金融中心,是外资在华银行的集中地,也是本国资本银行最集中的地方。汉口是长江中游和中南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重庆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镇江、芜湖、九江、沙市则起着金融中转站的作用。
(1)据材料一分析唐朝长江中下游城市发展的原因和特点(10分)
(2)与材料一相比,近代长江中下游城市的发展原因有何异同?(10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0年四川省高三4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题型:综合题
从专制到民主,人类政治文明经历了曲折艰难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汉思想家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1)材料一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他提出这种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美国的《独立宣言》声称:“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2)根据材料二,《独立宣言》认为政府的权利来源于谁?这段材料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哪些重要观点?
材料三: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院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材料四:“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3)材料三、四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两个政治派别的主张?他们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5)图片信息反映出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呈现出哪两种不同趋势?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综合上述材料,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你有何认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文明的演进史,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知识经济文明的演进史,也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共生共融的演进史。
近现代世界文明发展特点是以西方文明为主,中西文明不断冲击碰撞交融的历史。新兴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必然战胜落后的农耕文明,客观上推动中国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 (1)请依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18世纪下半期——19世纪70年代的中西方社会
&&&&&&&&&&&&&
工业革命产生并扩展,实现了由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飞跃
沉沦: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被迫开放,部分主权丧失,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到勾结
自由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
瓦特改良蒸汽机、达尔文进化论等
政治文明属于大的人类生活史的范畴,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作用,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本内涵。政治文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也以自身独特的面目体现着人类文明的水平。
材料一& 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与政权模式都会在一个较长时期保持一种稳定性,但是主持或操作国家政权的政治主体则易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严重影响国家政治走向,甚至决定国家命运。
材料二& 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借鉴了人类文明包括西方民主的有益成果,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文明中的民主性因素,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 1941年冬,陕甘宁边区召开参议会,选出林伯渠、徐特立等18人为边区政府委员,其中共产党员七人,超过了“三三制”的规定。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经大会通过,以党外人士递补。1942年,边区又检查了各级政权,对不符合“三三制”规定的都加以纠正。
&&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德国为例,说明国家主持或操作政权的政治主体如何严重影响了国家政治的走向?
&&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治国思想、政府机构运转方面吸收了哪些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制度文明中的民主性因素?并举例说明。
&&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实现民主政治,中共在实践上和理论上作了哪些有益探索?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销售净收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