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退伍军人退休补贴政策工资涨吗

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解放战争的退伍军人务农3年支边新疆退休后有何待遇
1948年入伍,1949年入党,1956年退伍,务农三年,1960年支边新疆。1986年退休,至今无任何待遇,包括八年军龄未算入工龄。
09-06-30 &匿名提问 发布
大约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是我小学时期,记不清具体是个什么日子,所在和紧邻生产队,来了三位上海知青。其中有位女的似乎名叫“小来娣”,另有两位男的一位人称“阿四”,还有一位想不起姓甚名谁了,也许是叫“X华”。三人大概都是高中毕业生,约摸二十岁上下。“小来娣”似乎与时任本村队长一家沾亲带故,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人和善,邻里往来,给村人印象不错,几年后被推荐上了复旦大学;叫“阿四”的分在邻村,与我家相距百十米,尽管有点城里学生气,但诚实肯干,口碑较好,村里分给了宅地又盖了两间砖瓦房,回城多年后返乡一趟,把房屋家什送给隔壁邻居了;另一位“X华”分在本村,有同样宅地与砖瓦房,似乎有点溜尖,集体劳动能躲则躲,甚至与邻居发生纠纷而大动干戈,背着人常吃城里捎回的零嘴儿,玩耍中的农家小孩经常从他那儿见识了苹果一类的陌生食物,“X华”回城后又把村里房产转卖了数百元。三人的粮食分配与村里毫无两样,比村人五人以上三间房的居住条件相对要好,当年未必吃得很饱,但没有老幼负担的优势比较明显。这是见证知青回城历史拐点的基本事实。   记者王尧在《知青回城的历史拐点》说,“当时,全国1000多万知青最强烈的心声就是:回城!回城!”这一点无可非议,人都向往幸福生活,而农村的繁重劳动和艰苦生活也是可想而知,慢说知青们向往曾经的熟悉生活,就连世代农民往往也因日夜劳累(这一点或许可以部分印证农民的创业精神而不是偷懒成性)而羡慕城市,理由倒是很简单,没有必要东拉西扯。而记者王尧则巧妙援引当年徐祝庆发表于中青报的《正确认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的一段文字用于诠释回城动机:“(上山下乡后)多数知识青年生活不能自给,不少人婚姻、住房、疾病等问题无法解决,很多地方缺少学习政治和文化知识的起码条件,弄得很多知青消极低沉,群众怨声载道”。用城市的标准去衡量,上述说法也有道理。但在这个说法背后还有广大农民,他们就是这样生活着,基本没有亏待知青。知青们的婚姻问题由于择偶标准各不相同,似乎不好一概而论;知青们的住房问题,一般好于当地农民;知青们的疾病问题,与农民一样是靠合作医疗;至于政治文化学习等问题,农村集体听广播上夜校和个人点灯熬油虽说相对简陋些,总归也算起码条件。既然上山下乡了,一开始也就面对了这类客观自然条件,明明当初要用知识改造自然创造幸福,怎么就一改初衷,把与农民一道激情燃烧的农村建设重任,咋就猛然视作枷锁了?既然成了非人生活,撇下农民边哭边溜,似乎也就很不厚道。   至于记者王尧在见证历史拐点时,接着摘录《正确认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的一段用以说明“为什么要上山下乡”的文字,似乎让人进一步置身政治的云雾之中,什么“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迟缓,以至走到崩溃的边缘”啦,什么“全盘否定教育战线的十七年,大肆砍杀各类高等教育”啦,什么“无视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强行禁止中学毕业直接上大学”啦,总之是知识青年“除了上山下乡,别无其它出路”。国民经济是不是到了崩溃边缘,这是现时的热门话题,就上世纪七十年代本人的童年生活看,至少要比人们记忆中的60年强过百倍,当年大人们起早贪黑地下地劳动,喂猪放羊扫地做饭的家务活,就全部落在每家每户的儿童肩上,记得当时锅中有点剩饭柜内有些余粮,青黄不接昼长夜短时挨饿倒是一种真实现象,但不能由此认定经济到了崩溃边缘。高等教育的路也许窄了点(高考恢复后的1980年,所在县的大学录取率也不过是在7%左右),但一方面本村知青是当时当地唯一上了大学的,说明还有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义务教育的路拓得很宽,农村几乎没有失学现象。人人符合“直接上大学”的“教育发展规律”,恐怕有点异想天开。假如经济到了崩溃边缘,知青没有别的出路,“直接上大学”与“知青回城”也不能算作真正就业,那么农村创业难道又是害了知青?这个道理说不通。   叶辛当年写了《蹉跎岁月》,感觉浪掷了十年青春;后又写了《论中国知青上山下乡的落幕》,算是服务政治的文化现象。但在本人1984年工作之时,发现知青们很多成了社会栋梁,全部工作是不现实的,而叶辛们实际则早已幸运地脱离了农村生活,不下乡是否会有今天也还难说,蹉跎一场能有如此结局,倒未必就是坏事一桩。至于叶辛在《蹉跎岁月》所描述的知青与农民“抢粮吃”的问题,我想关键在于知青下乡有没有田间劳动收获。假如属于不劳而获,当然既是蹉跎又有抢粮之嫌了;假如知青一样种地,那么所谓“蹉跎”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世代农民的农业生产,给了一种另类看法。《论中国知青上山下乡的落幕》一文也许“确实说了不少真话和大实话”,但即便是从本村三位知青的情况看,也不能全部视作蹉跎岁月,他们的下乡经历和个人命运,实际上确实要比当地农民们强得多,因此文章或许存在偏颇之处,或者还有“不少真话和大实话”确实没有全面表达出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查看: 2125|回复: 4
退伍军人参加社会保险,退休金怎么计算的?
人社局领导您好!我父亲是退伍军人参加社会保险的.当兵3年,10年参保的,一起共缴纳了四万多元钱,今年60岁,已办理退休手续,现在算下来,一个月才拿480元不到,请问退休金是怎么算出来的,为此事我父亲很郁闷,一直说是等于自己拿着自己的钱,一个月的退休金,还不够交档案管理费的,请帮忙解答,谢谢!
楼主好!省政府2007年发布的36号令规定,符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参保人员按新办法计算基本养老金。
& & 基本公式是:(一)基础养老金以本人退休时全省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不足1年的缴费月数折算为年)发给1%;(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本人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确定。计发月数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参保人员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在本规定实施后退休的,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按照参保人员1995年底前的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推算出1995年前全部缴费年限的储存额,再除以120按月计发。
& & 领取待遇多少与本人的历年缴费基数高低、缴费年限长短、退休年龄、退休时我省上一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等因素有关。您父亲的养老金也是按新办法计算出来的,从你的提问中虽然不知道您父亲的姓名、参保机构,无从查询到其具体参保缴费信息,但从他领取的金额分析,之所以低可能存在缴费年限只有15年、均按历年最低缴费基数缴费并且是一次性补缴10年左右情况,特别是补缴情况,因为没有按时缴费记账利息少,所以即使历年基数相同个人账户储存额仍较按时缴费低,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应就算得少,另外,因为补缴,在计算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时也比按时缴费低。如果您父亲是上半年退休,7月份还将按正常调整政策增加养老金,以后还会按国家规定调整的。
谢谢你的回复.7月份正常调整增加的比例是多少?我再向父亲解释.
楼主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文件已发至我市,按本人本次调整前的月基本养老金(生活费)的10%增加基本养老金(生活费)。
按10%标准增加的基本养老金较低的,各地可根据当地养老保险基金、财政承受能力和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水平,结合退休人员的缴费年限等情况,在苏北地区不高于200元的范围内,具体确定调整标准。目前我市的具体调整文件正在拟定之中,待文件出台后人社部门将在媒体进行宣传。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人2015年涨工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