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论货币政策新常态的六个表现

新常态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日10:00&&&来源:
原标题:新常态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关于决策层已明确表述的“新常态”概念,我的领会是在决策基本判断上已看清我国面临经济运行状态的阶段性转变,并伴随全面配套改革需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关键性新时期。宏观经济以经济增长速度指标为代表的运行态势,将完成一个“潜在增长率”下台阶的探底过程。同时,在增长速度换挡期与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情况下,我们要把握住的关键性能动作为,是需再加上一个“改革攻坚克难的推进期”,以制度红利的释放来对冲下行因素,完成“趋稳”、“蓄势”,并以“创新”发力而步入一个较长时期的“升级版”次高速健康发展阶段。
新常态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必须立足于服务全局,努力促进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稳定与提高质量,并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把短期的、年度的调控与中长期实现“五位一体”全面改革目标衔接起来。财政、货币两大政策的优化,至少需考虑把握好如下要点:
一是两大政策协调搭配的框架,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使市场充分起作用”的调控哲理。只要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处在可接受的区间之内,决不贸然启动财政、货币两大政策的“双松”搭配。目前以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来作“一松一紧”的搭配,总体上适应新常态进入期的调控需要,有利于在景气水平、就业率水平可接受的底线上,让市场更好发挥“优胜劣汰”、调整结构的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只要经济运行不出现可能穿破底线的重大特征变化,对此决不轻易改变。
二是两大政策在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控、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互有侧重、优势互补的同时,总体上需更多考虑强化与优化“供给侧管理”。货币政策的调节通常势必带有总量调节特征,而财政政策在配合、策应货币政策时,理应把现阶段的总量扩张(以赤字规模和举债安排为代表)与明确的“区别对待”结构导向政策相结合,突出重点,兼顾其他,以财税政策手段倾斜支持“三农”、社保、小微企业、科教创新、教育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另外,2014年货币政策方面“定向降准”等把总量型政策工具结构性运用的操作,也值得及时总结经验,加入“供给管理”的区别对待式政策组合。以财政、金融相互协调机制支持的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的发展,亦需放入“供给管理”框架充分发挥作用。更好地在供给侧发力,有助于结合中国国情与特定发展阶段,在新常态下把从保障房建设、小微企业创业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等,到重大项目建设等的一系列重要事项做好做实。
三是两大政策的设计与运作必须积极有效地服务于、配合于推进财税、金融等方面改革的展开和深化。财政改革作为在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2014年率先启动的重头戏,将在预算管理、税制和中央地方体制关系三大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也将在财政信息透明度、跨年度预算编制、资金绩效提升、转移支付、地方债务、具体税种改革和中央地方分配关系等方面产生众多与新制度供给相匹配的新政策供给需求。金融改革的一些重要事项,如存款保险制和中小金融机构兴办、人民币“走出去”与汇率机制的优化,特别是关键性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等,亦都摆上了改革议程,需要政策配合。两大政策还要在深化改革中于国债发行、公开市场操作、国库现金管理等“结合部”方面创新机制。以财政政策为主支持公车改革、司法改革、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等等,亦是无法回避的重要任务。政策的设计和优化,需要服务改革、寓于改革。
以上关于两大政策的松紧适度合理搭配、供需管理结合而更加注重供给管理和服务支持改革,其内在逻辑都是在于要适合新常态的“趋稳”、“蓄势”与“创新”需要而服务全局。
(作者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的六个表现_百度知道
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的六个表现
21.定向调控将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取向3.年内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平稳. 基础货币投放渠道正在发生变化4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货币政策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要更稳些_观点库_观点中国
当前位置:
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要更稳些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发展高层论坛2015”于3月21日-23日在北京举行,22日中国央行行长发表演讲。在谈及政策时,周小川表示我们仍旧选择的是稳健货币政策,如果太过度宽松的政策的话,对于结构改革也许是不利的。(人民网、凤凰网3月22日)在谈到下的货币政策时,周小川说,有人会问,是不是这就意味着是一种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仍旧选择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们广义货币的扩张速度,仍旧是相当稳健的。这个稳健和名义GDP相比,也就是实际GDP加上GDP的平减指数,按照传统来讲,可能整个社会信贷的扩张总量应该比名义GDP扩张总量可能略高2—3个百分点,。根据中国传统的经验数据来看,这种量的掌握是比较稳健的。至于是不是相当稳健,还要看一年多来的实际广义货币增长速度如何。去年有半年的广义货币增长均低于13%这个增长目标,其中3月份为12.1%,8月份为12.8%,9月份为12.9%,10月份为12.6%,11月份为12.3%,12月份为12.2%。而今年1月份的广义货币增长仅为10.8%,不过,2月份的广义货币增长就开始止跌回升,已经达到12.5%。由此可以看出,在增长速度调整到7%的时候,广义货币增长低于13%,应该就是一种新常态,也算得上是一种比较稳健的货币政策。因而,周小川说,新常态下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货币政策一方面要支持经济增长,考虑经济增长的新的特点。同时,也要促进结构改革,如果太过度宽松的政策的话,对于结构改革也许是不利的。他的这番话告诉我们,之所以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是因为按中国传统的经验数据来看,需要稳健;而另一方面是因为需要考虑结构改革以及经济增长的新特点。也就是说,解决当前产能性过剩以及推进整个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转型升级,不需要过多货币,更不需要实施宽松的政策,因为那种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符合中国发展的实际需要。从广义货币增长波动以及中国传统的经验数据来看,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科学精准,以减少广义货币增长波动次数与频率失衡。这就涉及到怎样科学运用前一段时间出台新的流动性管理以及信贷总量管理的工具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科学的计量实证数据,不要老是按经验数据吃饭,因为一旦物价指数经常波动,那么势必进一步影响广义货币增长的精准性、针对性以及适应性。这是去年以来,为什么广义货币增长波动次数比较频繁的重要原因,应引以为戒。周小川特别厉害,连评论界的动态都知道。他说,货币政策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有些评论界注意到中国整个经济中的信贷杠杆率和GDP相比偏高,和很多其他国家相比偏高。那么这里中间也要考虑中国储蓄率高的原因,也要考虑到资本市场的发展还相对比较滞后,所以走信贷渠道支持经济增长的量是稍微高一些。事实上,从GDP总额与银行业贷款总额需求度来看,2012年的需求度是1.25,而2014年的需求度是1.35。货币需求度越高,资金周转使用效率就越低。这必然造成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大幅上升。尽管两会上有人说,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比例仍然是偏低的,或者说资产质量水平仍然是比较良好的,但是,不可否认,银行业的贷款资金使用效率越发偏低,甚至造成部分资金沉淀。这就是当前中国经济为何会继续下行的主要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不断开放市场,打破银行业垄断,进一步搞活金融资本市场。只有加快深化金融改革,不断盘活金融资产,提高金融资本配置效率,优化整个金融运行生态环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实施利率市场化,才能使这种趋于中性的稳健货币政策更稳。
.cn/opinion_42_125142.html
本站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观点中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关注我们:
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继续稳健
评论: 0|原作者: 互联网
摘要: 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第3季度我国G D P同比增长7.3%,创下自2009年第1季度以来的新低。央行16日公布的数据显
  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第3季度我国G D P同比增长7.3%,创下自2009年第1季度以来的新低。央行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度,我国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为12 .8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了1.12万亿元。一些机构因此预期央行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但实际上决策层已明确表示没有将7.5%作为底线,从央行当前进行的一系列货币操作考量,近期降准降息的可能性很小。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3季度例会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的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人士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在于流动性不足,而是内需不足。在市场利率仍然偏高的情况下,如果再压低存款利率,银行当前已经很艰难的存款业务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另外。调低存款基准利率可能会促使资金涌入货币市场基金以及理财账户,对银行总体资金成本的影响不可预料。  从央行的实际动作来看,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市场利率稳步下行,是货币政策的主攻方向。  上周二,央行年内第3次下调正回购利率,而继上周四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0亿元14天期正回购操作之后,本周二央行再次进行了相同的动作。  仅上周来看,国债利率、企债利率、城投债利率分别平均下行22BP、14BP和24BP,延续了此前数月的趋势。  业内人士表示,央行多次调低正回购利率,就是在利率市场化尚未完全实现的情况下,一种间接降低融资成本的实现方式。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今年以来我国并没有实行“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在强力推进改革的同时出台结构性政策,进行精准的“定点滴灌”。专家认为,在经济内生动力较弱的形势下,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仍是未来的货币政策重要选择。  不可忽视的是,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着若干风险点。比如通缩,PPI连续多个月为负值,会抑制消费,抑制投资,对经济运行持续产生较大压力。此外,市场上的违约风险逐渐显现,信托产品违约、联保联贷违约已不再是个案。虽然目前尚无系统性风险,但对这些局部性风险仍需要积极防范。  因此有专家认为,货币政策则应在坚持稳健基调的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  简而言之,短期的经济波动不应对中长期的经济改革产生影响。决策层会保持货币政策的定力,继续通过“定向调控、精准发力”,在经济新常态下用改革来激发市场的内在活力。责任编辑:疏影横斜
免责申明:网贷110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网贷QQ交流群:
广告合作:
上一篇:下一篇:
从以上惠农时贷的信贷产品及利率标准可以看出,在这里借款月
“融金汇”不怕黑:受得了多大的诋毁,经得起多大的赞美——融金
瑞通易贷庆WAP版手机支付开通再升级 :一、活动期内累计待收金额
深圳热线:P2P行业首个纪念日问世,“4.27”成P2P全国绑脚日 互
12345678910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所属单位: 上海萌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QQ群:
版权所有 & 邮箱:日16:30&&&&&&&&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来源:金融时报
  在货币政策方面,有三点很可能是需要的,一是稳健,二是灵活,三是变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关于新常态的阐述,从各方面作了解释,包括“九看”和之后总结性论述既清晰又全面。然而,目前市场上对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宽松预期似乎比较强烈。由此产生一个问题,就是新常态需要怎样的货币政策?根据文件对于未来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判断,在货币政策方面,有三点很可能是需要的,一是稳健,二是灵活,三是变革。
  未来货币政策应该按照新常态的要求,维持稳健基调。
  第一,目前的消费已经从排浪式特征发展到个性化、特色化,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大幅宽松对消费带来的刺激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第二,从结构角度来看,经济结构在不断的优化和升级换代,产能过剩的治理在持续推进过程中,一旦货币政策宽松,结构调整将不能按照既定的方向顺利向前推进;第三,从市场来看,大量流动性投放,最终可能推动的还是数量型的扩张;第四,从资源的角度来看,投放大量流动性来刺激,显然对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又是一个新的压力,会带来许多负面的效应;第五,目前我国经济的杠杆率已经不低,货币存量较大,局部地区和局部领域泡沫继续存在,运用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使得风险进一步积累,增大泡沫;第六,从宏观调控的方式去看,传统的宽松货币政策效应在不断递减。
  未来货币政策基调虽然是稳健,但不等于就没有灵活性。
  利率小幅度的调整不属于货币政策重大方向性的调整。小幅度降息一两次,或者提一两次息都不属于货币政策方向性的重大调整,还是属于稳健的范围。稳健不是一成不变,可以向松、也可以向紧做微调。在稳健期间,货币政策需要小幅度地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这是货币政策灵活性的重要体现。
  从变革来看,变革并非简单指工具,还包括相关的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货币政策工具今年有很多创新,推出了不少新的调节工具。未来还应该在市场的制度安排、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相应的变革。
  2012年之后贷款利率上下浮动的空间全部打开,市场环境由此发生重大变化。2012年降息两次后,二到三个季度银行贷款利率趋于下行。但银行贷款利率的幅度没有像基准利率下降的幅度那样大,市场利率实际下行幅度小于基准利率下调的幅度。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把目光只是盯在资产价格上,不能只是看贷款利率的上下浮动,还应该看一看负债成本发生的变化。在负债成本明显上升的情况下,虽然可以运用各种手段推动贷款利率下降,但下降的空间是有限的,基准利率下调的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因此,一方面需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另一方面也要变革市场环境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一系列与新常态不相匹配的制度性安排。
相关附件: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政策新常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