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造出来 草图大师教程教我啊

百度分享加载中
点击“”,欣赏、下载、收藏更多佛乐与歌词。
印光大师永思集续编
作者:乐建吾居士编&&&来源:&&&发布:火焰红莲&&&时间: 18:52:53
印光大师永思集续编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
  追念印公本师   杨慧昌
  印公本师,生西瞬届一载。自惭谫陋,不能为文,以资纪念。业障深重,惶愧何极。回忆先严绍文公,性豪爽,耿直而慈,业医,好佛而贫。喜读金刚经,数十年如一日。乐疗贫者疾,尝午夜求医,随起床为诊。闻无药资,遂解囊助。明日无炊,弗顾也。往年蒙镇江南洋烟草公司简竹林先生,赐印光法师文钞,归呈先严,欢喜受持,遂断荤酒,精进念佛。发心皈依印公本师,邮书请求,便蒙印公老人摄受,赐法名德灼。俾先严喜出望外,莫可言喻也。惟晚年多病,而念佛益勤。临终七日前,预知时至,嘱书&佛外无别心,心外无别佛&悬诸佛前。并遗嘱家内外事颇详,临终宜喜勿哀,惟佛是念。至时,沐浴更衣(僧服),安详而卧。昌即率领全家,环跪床下,持香念佛。而先严即于佛号声中,念佛而逝。鸣呼。此我印公本师度人往生西方之明证欤。
  因先严奉佛,得斯利益。人非木石,自不能不生信向。遂即茹素念佛,亦求皈依印公本师座下。虽十一年来念佛未辍,而于净土法门,未有认识。五戒十善,未能奉行。是自愧枉为本师之弟子也。且曾叩关亲聆圆音四次,通函求教近十次,介绍皈依者十余人,为流通弘化社经书数千册。溯思首次函求皈依时,信去,久不见覆。一夜梦入大山,至一高岭,岭内宽旷异常,见二高僧坐焉,遂顶礼。翌晨奉本师谕,为六月十九日,乃知我师俟择观世音菩萨圣诞之日也。慈悲之深,不加体会,焉得而知。
  自皈依后,即奉文钞为楷模。且文钞一以信愿念佛为正鹄。此其高举教鞭之主干。开示之深广微妙,文字之古朴浑厚,决非寻常可比。谛视钞中最扼要精妙处,在发明十念记数法,能使人当下实行,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之念佛圆通工夫。固发前人所未发,利益众生,深且切矣。普愿同人,谛信而实行之。
  三年前,因事赴沪,邂逅王倾西居士,引觐德森法师于太平寺。时九华山志,校对将毕,陆续付梓。窃谓大师刊行四大名山志之愿,将届圆满,吾侪弟子辈,当然深生庆幸。不意,大师化缘已毕,机薪一尽,应火云亡。忽于去冬安详生西,令吾侪顿失导师。所幸今者,印光大师永久纪念会成立,行见圆音宣流,愈久愈广。度生因缘,愈久愈盛。弘化月刊,广布人间。俾我本师永久纪念会,与夫灵岩念佛道场,及弘化社流通事业,其并万寿无疆。而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者,又何止以百千万亿计哉。
  纪念大师美德    朱石僧
  我很惭愧,虽学佛多年,不独出世间法,不深研究。对于世间法,也缺少力行,缺点也很多。自亲近印光大师后,才知出世间法,离不开世间法。学佛要先学做人。人做不好,何能学佛。印光大师,以身作则,苦口婆心,冀救末世之弊,将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并行。兹将亲闻护关侍者所谈,特记以见一斑。大师每餐只限一菜一饭,菜饭同大众一样,就是有弟子送来精美食物,决不自食,必以供众。送来香敬,则印书,或作善举,不愿蓄积。大师西去后,所留余款,不过三十余圆,还有半数是邮票,即最近普佛斋衬所积下来的。大师对于金钱,如是清白,不是也可做一个好榜样么。用饭后,将开水洗饭碗,咽入腹中,以免糟蹋碗中剩饭。现在灵岩寺中,无论僧俗,奉行此法,莫以为此是小节,惜福确很大。果大家奉行,米粮既免糟蹋,大家也可获福。莫说米价高要爱惜,就是想到粒粒皆幸苦,也不忍抛弃。大师所穿衣服,也是多年旧衣,卧不解衣,用被和衣而睡。卧房不放便桶、便壶,大小便必赴厕所。就是病时,亦复如是。备有水盆二,一清水、二浊水(用过之水)。大便后,先用浊水洗,再用清水洗。逐日扫地,清洁佛堂。置放物件,亲自动手,决不假手他人。鸡毛帚有二把,一专为供佛龛和佛台供桌用,即放在佛座旁边。一专为普通用,即放在写字桌子旁边。各有各用,并不错用,亦决不错放。所用之捆行李绳,已经有五十年矣。还有自北方来时带来一个小木凳,卧时作枕头,亦是五十多年矣。有字的纸,决不撕碎,必折好,放在旁边。写剩的纸,余有空白,则裁下有字处。无字的裁下作别用。收到信封,每翻过来黏好再用。写信用普通白纸。都是示人惜物处。对于一切经书,必双手捧放,决不轻掷。就是示人要尊敬法宝。对于谈话,必谈家常做人事,及因果报应等,不谈玄妙,不谈神通。但以一心念佛,求佛力加被,发愿求生西方。住屋不喜华丽。做事真实不虚。待人平等慈悲。皈依弟子,不分贫富贵贱,一样看待。但见弟子有不是处,当面教训,决不容情。他不欢喜人家恭维,亦不随便恭维人。因禅、教、律各宗,皆全仗自力,无他力可托。今人业重,不容易了生死。密宗虽可仗佛力,无一定指归,容易误会,错入歧途,也很危险。唯净土法门,只要信、愿、行具足,靠佛力加被,求生西方,最为稳当易行。所以大师应时设教,极力提倡净土,并自己实行,将身作则。无非望大家不要走错路,一直同到净土家乡,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所以灵岩寺内,不独茶房要念佛,就是寺内工人也要念佛。从此可见大师之遗教也。大师课余,不是以文字劝化,就是持诵大悲咒水、大悲咒米,广结良缘。一生美德,不可限量,断非笔墨所能尽述。余仅将所知者录出,以告同人。切望同人,也将所知者公布,使大家明白,奉以为法,功德无量。
  纪念老人勿忘临终遗命   廉达因
  印公老人西去,瞬已一周。大师报身虽不再见,恭阅大师遗著,不啻亲承教诲,又何有生死之隔耶。吾人苟发心报恩,恭读大师文钞,流通文钞,依遗教而身体力行,则师之法身光明,永照世间也。
  老人乘愿而来,垂训皆契机良药,对治时病。临终所嘱,尤中今人之通弊。兹逢周祭,敬诚提醒。
  一、勿大派头。今日缁素,能等视一体者有几人。贡高我慢,所谓佛法官僚化者比比也。为报章说部谈料者,亦指不胜数。老人明鉴洞及,故临终谆谆以嘱。凡我佛徒,允宜深切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方不负我大师一番悲愍也。
  二、护持道场。道场举办,属在比丘,亦全赖在家人柚ぃ降贸ぞ谩=裰诩抑冢那校糙亩裰保衣闶岱踔磷源吹莱。宰鸫螅某粕Α3獗惹鹞牛鹱约涸黄腥V币苑ㄉ泶笫孔跃诱哂兄P胫Х穑匦胝嫘奘盗罚暇慌帷2患迫宋遥惶懊L词┩饣ぃ磐教熘啊<莱〗悖斯卜龀帧I杏腥保舜骟疒伞N诘梅直鹑宋遥媲崧票≈@先嗽缂按耍柿僦詹蝗蹋卮棺恢觥W凵隙颍先肆僦找胖觯秽唇袢酥灾⒘挤健>次⒒庸芗驹谕蓿ふǎ驳蔷挥颉O肴刃奈澜讨罹樱辈灰钥裢鹨病
  宏扬净土普劝念佛方符纪念大师之真义   翁回西
  流光如驶,瞬息又至大师生西周年。回溯大师一生宏扬净土,兼阐儒教,密解妙圆,梵行雪亮。凡开示后学,语语不离因果,语似浅而实深。更以末劫众生,障深慧浅,非乘弥陀大愿宝筏,不足以超登彼岸。以故六十年来,专以此念佛法门,作度人度己之捷径。慕其德而皈依者,滂溥中外。修其法而生西者,何止百千。宜乎缁素达人,多尊为莲宗十三祖也。今大师生西已历一周,纪念会诸公,专出特刊,以资纪念。愚意以文字纪念,固可使大师圣迹昭彰,永垂不朽。若进而继承师志,宏扬净土,普劝念佛,尤为彻底纪念,尤符纪念真义。盖纪念之由来,因仰慕而兴发。而仰慕之极,必又以效法为贵。大众诚能由知而好,由好而乐,存大师之心,行大师之事,使薄海众生,同修净业,以极乐为家乡,以莲华为父母,念佛精进,如救头然。则往生安养,可操左券。尔时莲池会上,追随师座,同觐弥陀,共听法音。岂不从今日纪念中得来者哉。
  灵岩大导师,宿承我佛嘱。宏扬净土宗,如燃光明烛。道德泰山高,举世咸崇服。皈依满尘寰,下至于走役。去岁师圆寂,薄海同声哭。今年一周辰,弘化专刊出。予谓真纪念,要在继芳躅。众善奉行中,普劝人念佛。如此辗转行,岂仅针末俗。苦海化宝池,秽土成净域。尔时极乐邦,九品敷莲座。携手见弥陀,问师愿否足。
  大师生西一周之感想   安愚
  大师生西,转瞬一周了。常寂光中,大师摄受众生之愿,原无时间差别。我们受师恩的人,也念念未敢忘师尊的教诲。却是临到这重大纪念日,总觉百感交集,千头万绪。心中许多话,一时也不知从哪里说起。回想这一岁中,如何进修,如何宏化,以继师志而报师恩,真是悠悠虚度。现在只就末学个人浅陋的感想说一说,以当忏悔。
  哎。人生无常。大师故示迁化,原是警醒我们。现在于不知不觉中,石火电光般,又已过了一岁。这一岁中,又眼见许多亲友作古。生死呼吸,一息不来,便成隔世。茫茫六道,何处投生。人身难得而易失,地狱时长而苦倍。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若不栖神安养,一心念佛,何以自拔,并何以拔六亲眷属、法界众生于万劫苦趣。想到这里,真是一息也不容自宽啊。
  普贤行愿品中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养中,如说修行居首。因为能如说修行,才能摄受众生,利益众生,代众生苦。才能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我们欲报师恩,自要供养诸佛,供养师尊,如佛说而修行,如师说而修行。师说不离佛说,现在且就正续文钞中,重作一番探寻,以为供养修行之地。
  谨案文钞中,千言万语,不外两事。一是教人作好人,二是教人求生西方。因果感应,则通赅此二事也。
  怎样做好人呢。要闲邪存诚,克己复礼,敦伦尽分,止恶修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主仁、仆忠。若要在这些条目里,找一个纲领,末学敬将文钞细读,见竭诚方获实益论,始恍然悟大师宗旨,在一个诚字。大师又常说,欲得佛法利益,须在至诚恭敬中求。又说,必须主敬存诚,对经像如对活佛,不敢稍存怠忽,庶几随己之诚大小,而得浅深诸利益(文钞卷一第九一页)。这一个诚字,贯彻世出世法,不诚无物。一点不诚,便一切没有了。有一分诚,便有一分益。有十分诚,便有十分益。所以我们无论对世间法、出世间法,想得其中利益,皆须以诚为主。不诚的病根,便是根本三毒。所以我们想把这一个诚字做到十分,是很难的。前一念自以为诚了,后一念再一觉察,仍旧不能算诚。我们这样时时觉得自己不诚,时时求诚的增进,才能慢慢的做到诚。切忌自哄自,觉得我已竟能诚了。那诚的程度,就要减退了。一切善,皆建立在诚字上面。一切恶,皆建立在假字上面。我们为什么要假呢,因为想着欺诈讨巧,能占得便宜的缘故。不过世间假的最不值钱,能欺骗一时,决不能欺骗永久。一时好像占了便宜,久了没有不被人看破的。看破了,便连人格也破产了,那便宜还在那里。反之,做好人,做真真实实的好人,不求名,不求利(名利二字不去,必不能诚。尤其好名的一念,是与诚不相容的。我们的名心不易去,所以我们不能诚。这一个念头,实在把我们害苦了)。一时好像没甚便宜,甚且还许吃亏。但是久而久之,人人都肯相信他,这便是莫大的便宜了。俗话说,吃亏人常在,便是这个道理。而且人好欺,天不好欺。人能欺得人,人不能欺得天。佛菩萨更不能欺了。自来积善之家,总是兴旺的,长久的。像苏州的范文正公,到现在八百多年,他的子孙还很兴旺,便是很好的例子。其他著名的人,多是先世有隐德,如何子贞的曾祖,是何孝子。湘中曾氏聂氏,合肥李氏,苏州潘氏彭氏,福建林氏,及世人艳称之张氏五房六相,那些例子,数不完的。又如清初名臣徐健庵,他的祖先,世世穷苦,却世世好善,直到健庵,才发达起来。要知善报恶报,都是愈迟愈大。所以小善小恶的报速,大善大恶的报迟。又子孙的盛衰,儒家叫做余庆余殃,佛家叫做花报,并不是善恶的正报。那正报,是作善作恶的本人所受的,往往在来生或多生以后。不过即生可见的也很多,今且不说。止就本人心里,打一个比较。作善的人,心中安泰,便是无上的快乐。作恶的人,心中许多得失计较,贪嗔之情,终日焚烧,便是无比的痛苦。世间人迷信物质享受,不知物质享受,是有苦无乐的。如富贵人,物质享受极优,但是精神痛苦却极多。又如好名的人,终日营营扰扰去求名,精神实在痛苦极了。真正修行的人,也不求名,也不求利,对于名利都是淡的,所以精神上安稳快乐。也用不着欺诈讨巧,只是真真实实的敦伦尽分,止恶修善,把一颗真心对着佛菩萨。
  怎样求生西方呢。最重要的,便是一个信字。世间好人,尚且真诚。岂有佛不真诚的。所以佛语叫做真语,实语,不诳语,不异语。那么佛说极乐世界的好处,岂有一字一句不真。我们既深信佛语真实,那求生西方之心,自然切了。又如经中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恒沙功德本自具足。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无碍智,自然智,皆得现前。照此说来,我们现在空怀无价宝珠,不得受用,真是冤枉极了。文钞卷三,傅大士传录序云,众生一念心性,与佛无二。虽在迷不觉,起惑造业,备作众罪,其本具佛性,原无损失。譬如摩尼宝珠,堕于圊厕,直与粪秽了无有异。愚人不知是宝,便与粪秽一目视之。智者知是无价妙宝,不以污秽为嫌,必于厕中取出,用种种法,洗涤令洁,然后悬之高幢,即得放大光明,随人所求,普雨众宝。归心堂跋云,夫心者,即寂即照,不生不灭。廓彻灵通,圆融活泼。而为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之本,虽在昏迷倒惑,具缚凡夫之地,直下与三世诸佛敌体相同,了无有异。故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以诸佛究竟证得,故其功德力用,彻底全彰。凡夫全体迷背,反承此功德力用之力,于六尘境,起贪嗔痴,造杀盗淫,因惑造业,因业感苦。惑业苦三,互相引发,因因果果,相续不断,经尘点劫,长受轮回,纵欲出离,末由也已。喻如暗室触宝,不但不得受用,反致被彼损伤。迷心逐境,背觉合尘,亦复如是。如来悯之,为说妙法,令其返妄归真,复本心性。初则即妄穷真,次则全妄即真。如风息波澄,日暖冰泮,即波冰以成水。波冰与水,原非二物。当其未澄未泮之前,校彼既澄既泮之后,体性了无二致,相用实大悬殊。所谓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若维仗性德,不事修德,则尽未来际,永作徒具佛性,无所恃怙之众生矣。佛光月报序云,佛光者,十法界凡圣生佛,即心本具之智体也。此体灵明洞彻,湛寂常恒,不生不灭,无始无终。竖穷三际,而三际由之坐断。横遍十方,而十方以之消融。谓之为空,则万德圆彰。谓之为有,则一尘不立。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虽复五眼莫能觑,四辩莫能宣。而复法法承他力,处处得逢渠。但由众生从未悟故,不但不得受用,反承此不思议力,起惑造业,由业感苦,致令生死轮回,了无已时。立山公堂序云,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究其原由,总因不了真如妙性,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既已认贼为子,遂致背觉合尘。从此根尘互黏,人我敌立。起惑造业,轮回六道。文钞中像这类言句很多。大师的意思,是教学人知有同体佛性(把这几段文钞细读深信,于佛性当可渐渐认识)。这个佛性,才是真我。众生的病根,全在不知这个真我,却妄认现前的身体和思想是我,以致根尘互黏,人我敌立,造业受苦。实在冤枉,实在可怜。要想得真我的受用,法门虽很多,却是惟有念佛求生西方法门,最稳最快。认得这个佛性,那求生西方的心,才能真切。但是认识颇不容易,惟有从深信入手,才能真正认识。须知佛语祖语,断无一字落空。我们惟有深信佛语祖语的真实,自己见解的靠不住,然后才能放下众生知见,入佛知见。才能一心皈命阿弥陀佛,栖心安养。才能不为名利所动,邪说所转。若能如此,可谓真报佛恩,真报师恩。
  又信、愿、行三法,是净业纲要。就中尤重要的是愿。何以故呢。因为没有愿的信,不是真信。没有愿的行,不是真行。什么是愿,就是愿生净土。近来有人把这个愿字,改作愿一心持名,戒人不可发愿求生,说一发愿求生,便夹杂了,便不一心了。这真是魔王所遣,以遮断众生出生死之路的。二十年前,就有人作此说。师尊曾驳斥过。今敬谨录出,求同人注意。文钞卷一复濮大凡书云,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净土耳。今既不发愿,亦岂有信(有真信者必有切愿)。信愿全无,但念佛名,仍属自力。以无信愿,故不能与弥陀宏誓感应道交。若见思惑尽,或可往生。若全未断,及断未净尽,则业根尚在,何能即出轮回。五祖戒、草堂青等,即是确证。须知去却信愿念佛,与宗家之参究无异。若得往生,则因果不相符契矣。q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铁案也。经云,一心不乱,远承前文依正功德,即是教令生信。近承上文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即是教令发愿。又况下文劝信劝愿,不一而足。阁下截断前文,止执一句,故有不贵发愿之疑。又以无信愿之一心,与有信愿之一心,敌体同观,故有刀砍不入,岂非纯一。何以无愿不能往生之疑。又念佛之外,第二念夹杂,难以枚举。举其正者,如求大彻大悟,得大总持等,非指发愿为第二念,为夹杂也。须知净土一法,以信、愿、行三法为宗。行如车牛,愿如御者,信如前导。导与御者,正成就其车牛之进趣耳。我们细读这一段,便知愿之重要了。又忏悔亦极重要。文钞卷一,复邓伯诚居士书云,居士既能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也。然既知非,又肯发露忏悔,必须改过迁善。若不改过迁善,则所谓忏悔者,仍是空谈,不得实益。又近来有以持戒为著相者。文钞卷一,与林枝芬书云,汝谓大丈夫,佛尚不可得,何有因果修证。若立一尘,便非佛法。是佛与因果修证,皆是尘,皆不容立。而食肉、饮酒、行盗、行淫,何得便非是尘,便皆容立。且问食肉饮酒,行盗行淫之心,是佛心耶,是众生心耶。若道是佛心,佛岂存此心、行此事耶。若道是众生心,何得便超因果之外,便非是尘,便是佛法乎。与永嘉某居士书云,不执著等语,理则是,而事非博地凡夫之所能为也。终日穿衣吃饭,侈谈不执饥寒,与终日枵虚,不得杯水粒米,饿且将死,而谓人曰,吾视龙肝凤髓,直同秽物,思之即呕,况其下者乎,同一空谈耳。今时不明教理,即参禅宗者,每多中此空解脱病。至于静座澄思,空境现前,不过以静澄伏妄,偶尔发现之幻境耳。若错认消息,生大欢喜,则丧心病狂,佛亦难医矣。续文钞卷上,复周伯遒居士书云,世有唱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及与勤劳修持之法。只以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为护身符。而不知已著于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便非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之意。况彼借此以遮懒惰懈怠之迹,不以真修为事,唯以空谈争高,待至业报已熟,阎老当以最上供养,敬此一切不著,一切皆空之人。于斯时也,不知尚能皆空不著否。总之,吾人熟读文钞,则修持万不至走错了路。吾人欲自利利人,当细读文钞也。
  现在再以末学浅陋的见解,概括说两句。我们对世法,要用一个淡字对治。佛法,要以一个诚字作主。续文钞卷上,复杨树枝居士书云,今人每每求诸名人,为己父母,及为己作诸传记,以期留身后之名耳。光颇以此为耻,不但光自己不求人作,即光父母,亦不自作,况求人乎。纵能名满天下,还能以此了生死否。以故光之名心,淡极淡极。每见求人撰文者,心辄痛息。以故常曰,世间人多多都是好名而恶实。光岂恶名哉,以无实之名,实为大辱。故不愿有此空名也。永思集遗教中,师最后与德森师书云,光死,决不与现在僧相同,瞎张罗、送讣文、开吊、求题跋,敛些大粪堆在头上以为荣。倘阿弥陀佛垂慈接引,千足万足。至于作传、作铭、赞、诔、联者,教他们千万不要敛大粪向光头上堆。云云。师五十以前,隐居普陀,不求人知。民国元年,佛学丛报,载师文数篇,不敢用师名。最后一次,编辑人跋语,将师名说出,师知之不愿意,报已排好,只得用墨将师名涂去。直至八年,徐蔚如居士排印文钞,众人始知。师之于名,避之惟恐不及也。一生享用,布衣粗食。民十以后,每岁檀施供养以万计,皆拿来作宏法利生事业。自己的生活,仍与从前一样。德腊虽高,有人以补品供养者皆不受。在师的境界,自是大解脱身分。但我们就俗情说,也可说是一个淡字。师对世法,真是淡极了。师于佛法,那境界更非浅学所测。但我们以俗情窥度,似乎一个诚字,也是我们学步的最好方法。即如校印经书,师对一页纸的计算,一个字的错误,皆不肯放过。八十高年,又复病目,每一种书,非亲身校对不可。既恐误看书的人,又恐对不起出钱的人。师对因果,是认真极了。至于接引众生之慈,期望之切,嫉恶之严,皆是认真的态度,也便是至诚的态度。本来般若性海中,原是真实无妄的呀。我们随佛学,随师学,放下世缘,真实不欺。这才是报师恩,真纪念,永久纪念。
  以老实念佛纪念大师    慧成
  灵岩印光大师的遗教虽多,但最紧要的,却只有老实念佛,求生极乐两语,可以包括。所以我们要纪念印大师,只须把这八个字,牢牢记在心头,时时恳切实行,就是时时在纪念大师。这样的纪念,才是真纪念。其余全是浮文。
  半个月前,我在一位大师的皈依弟子那里,听了一句奇怪话。他说,有某大居士对他说,大师自己,实在禅净双修,显密双修的,不过因为众生根机不纯,所以教人老实念佛。言下有很佩服的意思,所以转说给我听。在此末法时代,各人都想拉大师替自己撑场面。好禅的人,说大师由禅悟入。喜密的人,说大师密行过人。都无足为奇。不过以大师的皈依弟子,专修净业的居士,也说大师是禅净双修,显密双修,这话对大师虽无所损,但对专修净业之人,却有害无利。所以这天不能不这话对某居士解说一番。
  念佛一门,功行若极,本来可包括一切法,不但禅密而已。如就禅说,有如来禅。今人所说的,是祖师禅。祖师禅的目的在开悟,与念佛的目的在求生极乐者,根本不同。禅的工夫,如拨云见日,先须把胸头扫个干干净净,一念不生,亦无所灭处,方能悟得。念佛法门,必须深信极乐是实有,阿弥陀佛实有四十八大愿,我若求生,必能接引我往生,念念弥陀,念念须真诚恳切,杂念固不可著,即空念更不可著。因著了空念,便起空障,不能求生也。两者之间,下手用工时,不易融洽。所谓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也。且修净土的人,并无修禅的必要。若未到大彻大悟境界,而谈禅净双修,必定两门俱失。譬如一个人从上海到南京,坐了船,就不能同时坐火车。坐火车的人,也不能同时再坐船。这禅净双修的话,普通人根本不能实行。现在人说的禅净双修法门,是念一声阿弥陀佛,即提起话头,看念佛的是谁,以引起疑情,疑情愈大,则念愈专一,即容易开悟。所以这一种念佛,目的只在起疑情,求开悟,与阿弥陀佛所说的念佛法门,其目的专在求生者,根本不合,如何能往生。这样仅可名为修禅参话头,与净土毫不相干,决不能说是禅净双修。古人所谓禅净双修者,乃参禅已得大彻大悟之人,进而加修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之净土,方为禅净双修。大师净土决疑论,释有禅有净土处,言之綦详,读之自知大师自行化他之实际矣。
  密宗以口持密咒,心作观想,手结密结,为修持之法。如此三密加持,以求消除恶业,增长善根,自有不可思议之感通,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如以此三密加持之功德,专为求生西方,亦属净密二宗之所许。但今之言密者,大都以求神通为事。传者受者,均以炫耀神奇为目的,大失密宗之本旨,为大师之常呵斥者。且大师言行合一,决无自相矛盾之处,久侍大师之人,均深知大师为一门深入,专修净土。然已有直捷稳当之净土法门,亦无须再夹杂密宗。至持大悲、往生等咒,以为助行。正助分明,则各宗皆无所碍。不能因此而妄指大师兼修密宗,且指大师为显密双修者。若因如此误指,其失尚小。若竟以大师为与近来各密宗大老相呼应,其诬枉也,甚矣。今大师已经生西,吾人欲深知大师之实际,无如详细研究大师文钞正续编。文钞内面,于佛法修持处,无二不以专修净土为谆嘱。教人既已如此,自修更不待言。普通好人,尚要言行合一。况真实不虚,一代高僧,位列莲祖之大善知识,安有自行化他,事出两歧之理乎。何况净土法门,横该八教,竖彻五时。大师亦常说,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修此一法,便可包括一切法门。自无须夹杂他宗之事,可断言矣。
  就上面所说的看来,可知念佛一法,实在包括一切法门,而能得各种法门的利益。所以大师的教人老实念佛,虽为末法众生,根机陋劣,修其余各种法门,因力量不及,难得成就。唯有这老实念佛四字,最省力,最方便,利益又最大。所以我们要纪念大师,就该牢牢记住老实念佛四个字,千万不可被别人的邪词说所摇动。不然,就不是大师的信徒了。
  追念导师溯前缘   德森
  导师印公老人之名,森于民国五年始知之。而老人之文,又于民三即读之。何以如是。因民二年,滥厕僧伦,一向个性大重,不愿法门受人陵辱。故才具僧相,即奔走佛会。得佛学丛报,内载佛教以孝为本论,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宗教不宜混滥论。其时虽不知佛法方向,统认全刊皆好。而终以前二论(宗教不宜混滥论,因其时看不懂),为最允当逗机。故常与同学研讨。且三论皆以常惭署名,究不知为何人所作。迨民五读杨仁山所著之佛教初学课本,始见序中点出有普陀印光法师,为当今不著我相之高僧。嗣后渐知三论,即师之佳作也。民十随侍了师,朝礼普陀。于法雨全寺进香毕,晋谒师座。叩请之下,即承慈摄。四次请益。原有迎至江西百丈,为大众模范之约,亦承慈许。后以因缘不谐,随了公于十四年冬离开百丈时,因老人迭有书籍惠赐(尚有续藏经一藏),一并弃之他往。不得不再至普陀,面呈离山原委,以忏遗弃法施之愆。讵知不加罪责,即出函介绍向佛顶山讨阅藏经单,因得长时亲近,直至随侍报国,避难灵岩。二十年之教导因缘,虽驽骀朽腐,不堤雕琢。然久承培养,此中深恩厚德,当不可以笔楮形容。至老人之道德文章,行解超越,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中外景仰,四众钦崇。一代高僧,净宗山斗,人人公认,自不用愚之喋喋。但容有人或知之,而未经表现之潜德幽光,今持以朝夕随侍,亲见亲闻之实事实理,而为拈出。其理云何,即师独具智眼,凡古今之一切著述,人难解决之疑问,一经师之智照,便能当机立断,决择邪正是非。如文钞正编卷一第九十四页,复慧朗居士书,论列子力命篇,当下指出列子之错误,俾世人同知罔念作狂,克念作圣。其有功于世道人心,殊非浅鲜。又如谭女士之自知录,多处欲广为传布,幸请示于师,指出弊窦,遂不流行,以免世人误入歧途。利益法门,讵可言喻。如斯理智,殊觉当兹末法,若缁若素,实罕有其俦。复应以事实为之证明,足征师之决择,的确不谬。其事云何。因师初生六月即病目(正续文钞详此情形颇多,兹不赘),其目力自小即不敷用。且因利人心切,济世情殷,抑自己发心,或他人请求,校正世出世间有关法道之书,不下百数十种。每遇发现错讹之处,亦尝直斥其非。然不敷用之目力,直至安详生西时,仍能勉强支撑。江西黎端甫居士,本博学鸿儒,深通佛法,亦以校正书籍为己任。每云,某经某论,前后著中,中著前后,如何错讹,如何倒乱,尝斥古人瞎了眼。江苏亦有大儒,与黎同一态度(但不信佛)。黎则五十余岁,即双目失明,瞎眼年余而死。此大儒亦早经双目不见天日。岂非护法天龙,公平赏罚。独我师智眼圆明,改所当改,有功世道人心,致令本来不足之目力,犹能久用,直至西归,仍作人天眼目。黎等二人,任己偏见,未具正眼,枉[言+卖+言]古人,疑误后学,以致自己双目早瞎。如此较量,功过立分。又师之细行,尚未表彰。人所难能,有足述者。其行云何,即每逢浴期,必先将下体及脚,洗濯干净,而后入浴,以免下身浊垢,洗于池中,妨碍后浴之人。其防心离过,严格精微,有如是者。如斯之类,均笔难尽述。总之,语默动静,处处皆可为人师法。同人已组织会务,欲继志述事,纪念导师。净业道场、弘化流通两大端,固应鼎力维持,即动容周旋之一切细行,亦不可轻忽。慈念导师生西,瞬届周年,特将亲见亲闻,尚未见人表彰之实事实理,略提一二。于事之能行者,尚冀同人,随分随力,勉强仿行。即特具智眼,不易仿效之高深理境,吾人亦当知有其事。庶可见老人之德遍中外,人天景仰,实有出人头地处,并非徒事铺张场面,即可以云纪念。孟子云,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今吾人虽智力不及,亦当服师之服,诵师之言,行师之行,念念景仰,不背老人爱惜物力,俭朴家风,庶足以言真纪念也。跛足病子,匍匐仿效,尤望同人矜怜诱掖,以期答报师恩于万一耳。
  印光大师生西一周年纪念   养心斋主人
  莲邦安养国,清净极乐乡。佛寿光无量,师名号印光。其中真消息,分明不隐藏。度生宏净土,六字为慈航。文钞堪济世,法益莫能量。嘉言人争诵,万古永流芳。去岁功圆满,撒手赴西方。今辰兴纪念,宝鼎k名香。
  印光大师周年纪念感赋   广觉
  我所思兮古峨眉,蜀道艰难无与偶。我所思兮古词章,浇薄支离徒覆瓿。我所思兮古圣贤,其人与骨皆已朽。惟有印公永我思,身没舍利积盈斗。晶莹璀璨耀心目,古道照人斯可久。其量如圣智且悲,乳育群儿等慈母。犹且自称惭愧僧,谦退不伐居人后。法雨寺中遁高躅,口惟念佛心抖擞。徐(蔚如)高(鹤年)二子刊其文,声名从此喧众口。而师不喜弄虚头,掩关报国扃户牖。明珠出水彩难遮,问道履屐相错耦。说法不务掠影光,真实语中得真受。觉园一座演圆音,龙天推出狮子吼。俨然震旦莲池会,三百年来真希有。灵岩卓锡宏净宗,妇孺皈依唯恐后。莲风普被传文钞,依教发心胜劝诱。我独缘悭未一面,愈永我思徒自咎。公今生西适周年,追思盛德默难守。聊写短章吐我衷,不尚雕镌任其丑。一语自勉兼勉人,继师之志仔肩负。辗转劝化发大心,忆佛念佛无量寿。一期舍报生西方,不退菩萨为胜友。愿将秽土三千界,尽种莲花品亦九。是名真报师恩者,不负当年师苦口。
  灵岩大师生西周年感赋   费慧茂
  霜露思遗教,娑婆又一年。劫尘今欲尽,慧命孰能延。秩秩东林约,殷殷净土缘。慈车宁待问,上住寂光天。般若为文字,庄严度众生。只持三论足(谓文钞中净土论),已令二乘惊。狂杜欧风煽,偏泯宋学争。要知儒即佛,治运本相成。
  秀峰真胜境,山色拥湖光。梵呗传钟鼓,缁流作表坊。松风晨祝愿,莲月夜拈香。拜奠常如在,天龙护影堂。
  追念印公恩师   周圆证
  巍巍吾恩师,乘愿而再来。众生均得度,方畅其所怀。化世之缘熟,A阳而示生。幼随兄读书,圣学以自承。中于韩欧毒,辟佛而不觉。病后悟全非,始悉佛法妙。廿一而出尘,S染终南山。精研经律论,堪为众僧范。仰慕彻祖风,栖心于净土。趋谒红螺山,恭礼十二祖。深知了生死,无如一弥陀。思种西方因,随堂而念佛。三载倍精进,阅藏法雨寺。韬光于普陀,不欲世人知。厚德与流光,愈盖而愈彰。文稿披报端,阅者共惊仰。徐居士蔚如,深景仰之一。恭谒法雨寺,礼座请皈依。吾师之谦德,举世真稀少。未肯即慈允,指皈依谛老。周孟由昆仲,偕祖母晋谒。再四诚恳求,必请而收录。师观察时机,摄受赐法名。二众皈依始,法道亦渐宏。正续集文钞,如日丽中天。深契佛心要,信受即泥洹。我师之言教,平实而近人。不谈玄说妙,俾共出迷津。儒佛之奥义,发挥而尽致。世与出世间,相互不相背。由是名大噪,皈依而日众。或航海梯山,或函乞法名。一一俱摄受,开示崇净土。令念佛求生,共脱轮回苦。民国廿四年,圆证初学佛。忽逢知识教,听讲维摩经。得聆真法味,赞叹而无已。请佛相供养,茹素六载余。早课大悲咒,晚课弥陀经。恳我佛加被,安养证无生。久仰师大德,渴想皈莲座。叹障深福薄,无人介绍何。耿耿此心中,未能而悄然。二十九年秋,闻师在灵岩。大士出家日,冒然而上书。述学佛宗旨,恳请而收录。吾师大慈悲,恩重逾山岳。不责鲁莽非,垂光蒙摄照。嘱妙真法师,代笔而开示。赐法名圆证,当之真感愧。赠文钞续集,恭敬而展诵。字字皆珠玑,句句悉超胜。依此而进修,决得真解脱。一生不懈怠,临终定见佛。本拟今年秋,礼座而请益。何无一面缘,舍报生西去。客岁冬月间,奉到妙师函。恭敬而展阅,惊悉师涅。噩耗忽传来,如青天霹雳。怅惘无所主,悲痛曷有极。坐化生西记,恭阅而回读。念佛而见佛,净土何云无。极乐添大士,娑婆失导师。众生何福薄,长夜无灯炬。舍报乃定日,定是生西兆。二七弥陀诞,五七佛成道。百日而荼毗,巧值佛涅。瑞应如是多,今古真罕见。荼毗前数日,终朝连阴雨。云雾厚不开,似天地悲泣。大师威德胜,荼毗忽放晴。中外众弟子,满山念佛声。真达师举火,白烟冲霄汉。堂堂向西行,光华而灿烂。化后检灵骨,发现惊人迹。五光与十色,舍利数百粒。顶骨如莲华,牙齿全不坏。粒块片全有,辉光有曜彩。恭盛于六盘,灵岩山珍藏。六聚以为名,备纪念瞻仰。所最奇异者,灵骨检毕后。弟子诚祝告,尚能满所求。或得一二粒,大小色不同。真不可思议,吾师之威灵。未参此胜典,自恨福太薄。何以报师恩,惟有念弥陀。若非古佛来,安能妙如此。吾人几世修,得奉以为师。弘一律师云,大师之精纯,三百余年来,堪为第一人。圆瑛法师说,大师净土严,十二祖以后,罕有与比肩。善行笔难书,修证超今古。尊灵岩大师,不愧十三祖。吾师生西矣,徒悲有何益。以文钞为师,何异师住世。遵师之言教,诚敬而念佛。他日舍报时,礼师极乐园。吾今作此偈,非为逞才华。追思及述实,故不计工拙。
  印师周年感怀   马智医
  滔滔业海渺无边,谁作南针指我前。千里通函蒙摄取,深恩敢不记心田。
  教诲谆谆读手书,当今知识叹谁如。慈容已杳无缘见,遗憾终生恨有余。
  堂堂一代大宗师,念佛持斋启俗痴。胜妙法门人莫识,惟公独已赴莲池。
  忆昔西归无限哀,星移斗转一年来。全林念佛声悲切,追悼恩师会又开。
  师尊生西一周纪念诔辞   智如
  缅怀吾师,以身作则。念念弥陀,心心净土。缅怀吾师,从容中道。行住坐卧,存养省察。缅怀吾师,有教无类。普应群机,谆谆不倦。缅怀吾师,临终瑞相。端坐念佛,见佛相迎。缅怀吾师,荼毗放光。舍利千数,五色缤纷。缅怀吾师,倏忽周年。闻名相识,谁不潸然。缅怀吾师,文钞遗教。耳提面命,敢不奉行。爰读契经,四十二章。佛言佛子,离我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我。不顺吾戒,终不得道。纪念之旨,贵在行道。持戒念佛,同生极乐。
  武进纪念莲社缘起   李智恩
  净土为教,超胜特殊。始自匡庐远公,以至红螺悟祖。千数百年,虽经诸宗祖师弘扬,仍不绝如线。唯近数十年来,我印公老人,法理湛深,著述宏富,名扬中外。受其教者,无不醍醐灌顶,如饮醇醪。弟子智恩,景仰有素,于去春佛诞日,恭诣灵岩,恳求皈依。方期亲炙有日,何意天不遗。忽于去冬十一月初四生西。智恩攀援无从,涕泗涟如。遂商集同门诸善信,于今春新正,创设印光大师纪念莲社,于城内崇法禅寺,以谨依法&沤蹋鲜的罘穑芈拙》治谥肌3闪⒁岳矗糠暝轮现邢氯娜眨蟹鸷牛锏乱狻2⒌味厍敕鸾涛湃耍瓷缃惭荨F袢肷缤荆汛锇偎氖嗳耍艹献褚叛担邮敌蕹帧W阋陨衔课沂&嬖灯斩戎净场N└盟碌卮&星慊鹛厥庀佑导贰R蛴诔俏鞲蝌厶补垡舾螅嘭守樱衔寰唬裼谑辉鲁跛模笫&饕恢苣昙湍钊眨唇髑ㄈ肫渲校哟饲毙抻械亍Y轮谏盟腹椋傅忝越颍渤铣恕5币辔沂&诔<殴庵兴勾然つ钫摺I邢:D谕剩&朐拗暮献鳎院晡沂&淳怪驹浮4嗽蛑嵌魉鲜唬笸耷钫咭病V荡舜笫&髦苣昙湍钐乜霭妫际銎湓灯鹑绱恕?/FONT&
  追念恩师谈及学佛因缘   李智焕
  余先父母信佛,自幼即喜随父母拜佛,稍长自许为佛弟子。八岁时随母返乡,为先祖父请僧作功德。一日家母与诸亲邻聚谈,有农人捕鱼未得,只得二虾,过我门,即以二虾赠我。便笑而受之。一雌一雄,活泼泼地。即对母曰,我食一虾,余一虾放生可乎。母曰,善。及放塘中。回时,舍姨母见而笑曰,小子愚痴若此,雌者有子味鲜,汝不知吗。余曰,非不知,食雄只一命,若食雌者,何止百千命耶。诸亲邻闻之,皆曰,汝亦知慈悲呀。十三岁时,即欲出家,与店中老伙友语之,老伙友曰,不可。且曰,少老板,汝父尚为数店之经理,办事认真,辞歇伙友,不免有怨。汝若出家,即遭此等人之毁谤。汝即蒙不孝之名,畏否。余默思。先吃花斋,稍种善根,至三十岁再行出家。哪知从是起,即被六尘迷住。最喜食肉,每顿可食二斤余。及至三十,父母相继见背,又生下子女,种种因缘,家累益重,更难摆脱矣。至四十岁时,得郑经纶居士,赠我了凡四训,读至改过之法篇中,甚为震惊。思我肉众生肉等语,不禁惶怖,从此肉食不能下咽矣。再由郑居士介绍入世界佛教居士林。民国二十年,承杨欣莲居士函介,即偕内子同至报国寺,印公恩师座下,求授三皈依,蒙赐法名智焕,内子名智仪。当承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爱惜物命,戒杀吃素,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等要义,谆谆开示。迨至是年九月,始实行净口长斋。再次年二十一年三月间,复随杨欣莲等诸位居士,同车赴苏顶礼恩师。余与钟伯廉居士,又在师前求授五戒。蒙谆谆开示毕,再指示我等至开元寺礼拜晋时由海上飘来之二尊石佛,并详示石佛来历(据云,藏经里面,三宝感通录等书,均载是事。且说礼拜供养此二尊石佛,所得功德,与礼拜供养释迦如来真身舍利一样)。至民二十五年,上海佛教净业社,启建护国息灾法会七永日,请恩师莅申说法,圆瑛法师主七,缁素诸公,将智焕亦列入为干事。因得每日聆恩师法语,受益良多。且恩师慈悲之至,凡有请示,必蒙谆谆启迪。真可谓诲人不倦者矣。若亲礼觐,见其威德特尊,自然令人肃然起敬。即以恩师之言教转以劝人,人亦容易信受。如中国饭店厨房主任张启祥君,身操宰杀之业,又每菜必调其味。余将恩师之法训与常谈,伊即长斋,现已历一年有奇矣。如此之类,颇有其人。皆由恩师之德足以感人。今逢恩师周年纪念,自知不文,亦不避固陋,拉杂书之,以略表微忱而已。
  印公老法师一周纪念   扬东
  悠悠末代,蠢蠢群生。作恶造业,感报受苦。伤哉痛哉,只由昧天真佛性,清净本体。从真起妄,背觉合尘。流浪三涂,循环六道。苦矣。不可言矣。
  释迦如来,哀悯群生之苦,非生现在。指示迷津,兴无缘慈,运同体悲,宣说种种法药,对治种种心病。苦恼众生,何幸而有此导师也。
  所言心病者,即八万四千之尘劳烦恼也。由斯烦恼,盖覆真性,招轮回苦,深入恶道。所谓法药者,则八万四千之修道法门也。由此法门,破惑显真,识心达本,解脱苦趣,获究竟乐也。
  虽然烦恼恶病既众,法门修道亦多,而最简最易,最直最捷,最圆最顿者,独有念佛求生净土之法门。夫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兼收。无问若散若定,若智若愚,修念佛之法,皆获不可思议之利益。盖心念佛号,则六尘之相,全为佛境。六识之性,悉为佛智。六根之用,都为佛行。根尘识三,当下转变。因病成药,就路还家。至圆至顿,至简至妙。直下承当,了无剩语。所以为径中之径也。
  念佛之法,不可思议之法也。念佛之力,不可思议。念佛之心,不可思议。念佛之报,不可思议。念佛之福,不可思议。阿弥陀佛,广大宏愿,摄济一切,不可思议。众生专注念佛忏除业障,不可思议。净缘成就,诞生乐国,位登不退,更为不可思议。所以吾侪专修念佛法门外,自无须更向他求也。
  印公老法师,非但自己勤修念佛之法。并且苦口婆心,力弘净土,劝人老实念佛为扼要,洵有深意。兹逢大师一周纪念,不慧为报佛恩故,报师恩故,奉禀诸位,精修念佛之道,即生净土之邦。众恶灾难,悉化乌有。清净快乐,神通自在。岂不善哉。
  纪念文十八篇
  文一   妙真
  慨自老法师示寂,七载于兹。建造塔院,本年始成。谨择于古历九月十九日,恭奉舍利入塔。窃不禁深有感焉。老法师塔院本拟于荼毗后即行建造,嗣以经济及时局之关系,遂致搁置。幸蒙龙天护佑,檀越扶持,得观厥成。喜可知也。老法师临寂时,尝诲真曰:&汝当维持道场,当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呜呼!金河顾命,双树垂教,言犹在耳,寤寐难忘。盖尝战兢惕厉,夙夜以思,诚有虞于陨越而贻老人之忧焉。近来道场僧众,有增无减。净风不替,佛号同宣。六时礼诵,九品志归。悉遵遗教而不敢稍违。呜呼!导师往矣。启诱何人!真不敏,承乏灵岩,愧无寸善。所耿耿者,即对于老人遗训,一一要切实奉行。俾净土之教,光耀于人间,庶不负老人付托之重。敬祈缁素大德,进而教之。
  文二   了然
  大师西归,瞬息八年,灵骨仍居关房,未入塔院。想必因是建塔,违师素愿,故使塔院历尽艰难,今始落成。慈乃恭逢
  大师灵骨入塔。事极尊隆,(弟子)素承慈爱,摄列门墙。亲近有年,获益非鲜。今日欲赞盛德,惭Y无文。敬按塔院先后本末,及师入塔利人,遗传千古,永垂不朽,撰成拙偈七首。藉表微诚,以伸纪念。酬报法乳之恩,如大海之一滴耳。惟愿读者,幸勿弃焉。
  其一 昔日吾师愿力坚 禁人造塔惜人钱 因今建塔违师愿 故使艰难七八年
  其二 塔址天然秀且奇 予先得见已深知 唯师福德因缘厚 堪配灵岩第一基
  其三 灵岩骨塔奉全身 恰与诸方显主宾 分造塔中藏舍利 千江一月等疏亲
  其四 欲礼全身向此归 露岩塔院广包围 诸方弟子多参拜 绕佛经行亦觉稀
  其五 想我身居不退关 忽然不禁泪潺潺 师行愧未亲扶送 虔委侍僧送到山
  其六 金炉宝鼎k名香 遥向东南礼塔光 空色圆融周法界 吾师恰恰坐中央
  其七 净土弘扬数十秋 娑婆苦海泛慈舟 吾师法语遍中外 千古度人永不休
  亲教弟子了然和南敬题
  文三   德森
  梵语塔婆,此云高显。顾名思义,必其人道德功业,普利人天,堪为众生作大福田者,灵骨藏于中,令人瞻礼景仰,悉获善利,方能名实相符,有益世间,与其功德言教,流芳千古,永垂不朽矣。吾亲教师印公老人,承佛慈力,乘本愿轮,示生世间,作如来使。一生功德事业,四众周知,自无须久亲教训之侍者,作佛头著粪之赘颂。且侍者本不能文,复有入关不再作文之规定,兹更有何言。奈今
  老人塔院将就落成,择吉安奉灵骨,本刊征文纪念,诸公参加敦促。了公法师,最切望森屏除杂缘,专一念佛,当以楮墨传示曰,汝一切文可不作,唯此文不能不作。森亦自念苦恼无状,学行两缺,何由而有今日,一一无非老人之慈悲光明所成就。今恭逢盛典,人皆赞叹不置,森若独无一言,于理实有未安。且欲言而若无所言,只有将昔日老人严诫诸弟子之两要事,适与即今相反者,敬为一述。
  老人掩关报国,森随侍关旁,常开示诸弟子曰,我死后,不许任何人为之造塔、建塔院、立公堂、设影堂、作传、作文、作赞等等。每说及此,声色俱厉,郑重叮咛,望人谨遵。今诸弟子,不惜深违慈训,在此生活高昂,实为有史以来所未有之际,不避任何周折,必请老人在常寂光中,收回当日成命。竟使庄严宝塔,从地涌出,坚固灵骨,于中安藏,冀与老人一生言教,高显世间,永作众生福田。老人决非所欲,弟子必令成就。诸常子之孝行,以违背慈训而建立。老人之德业,以深自韬晦而高标,此为世所希有,非可以常情准之者。至作文赞颂之诫,不特昔闻于关旁,即森避难沪渎,老人深隐灵岩,仍迭以函示曰,我将死,望你转请诸方缁白,千万不可以大粪向我头上堆。其于一切虚荣,避之若浼,有如是者。今诸弟子,经营建塔,深违慈训于前。征文纪念,再违慈训于后。究竟何为如此。实由老人道行高洁,慈悲广大功业崇隆,感人之深,令诸弟子,自有不能不如是者。森写至此,亦觉恍然有悟曰,以此建塔,高显先人功业,此真崇高,堪与古昔尊者,同见同行,同树法幢。如斯纪念,利益世道人心,方名善利,其对晚近流俗,若儆若诫,若下针砭。今切望诸方同衣,耆宿后贤,勿孜孜以虚荣是务。唯以老人言行,是则是效,冀有少分相应,将来身辞尘世,自不患乎无人为之建塔,与作文纪念矣。如欲高攀老人把臂共行,只期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上品,速证无生,建塔纪念,皆非所欲。自感老人在常寂光中,额手称庆,叹曰,善哉,是真莲友。森受老人深恩,粉骨碎身,难酬万一,缕琐芜词,何足云报。但今以此芜文附诸刊末,敬请阅者,不以芜秽刺目见弃,稍慰老人之慈怀也矣。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桂月中秋日亲教侍者德森写于决不作文之关中。
  文四   扬东
  非信愿,不能生净土。非念佛,不能脱轮回。大师苦口垂训,我们应当信受奉行。
  现在,我们的处境,是浊恶苦痛,杀机遍地,劫火洞然。这是共业所感,也是我们别业所招。我们的心秽,所以感得土秽。怎见得我们的心秽呢?一切众生二障所缠,三惑所覆。我们这些具缚凡夫,通身业力,那一个能离了二障三惑?什么是二障?便是烦恼障,所知障。什么是三惑?便是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无明起处,心境对立。境无量,感亦无量。对境生心,迷心逐境。惑上加惑,烦恼炽盛,知见横生。种种邪执,由此建立。斗争坚固,草木皆兵,生人道尽,魑魅横行,福消罪增,世界毁灭。问题是心境的对立,心境互为影响。说到境,我们居住的国土有情无情,眼见耳闻,乃至身触,乃至意根所缘,都是境。所以共住的人,也是我们心中的境。要想心净,必先境净,要想境净,必先心净。从根本说,必有净心,乃有净境。但是太难了。身口意三业不净,心能净么?净三业必严净戒。比丘戒,菩萨戒,简直无法圆成,不用说了。就是五戒十戒能圆持的也不易吧!何况持戒之后,还须修定。现在能修四禅八定的,恐怕已很少了。这还是世间禅呢。那出世间禅,可说今已无人能修。更何论出世慧!还哪里能谈到心净境净呢?大觉世尊,看到末法众生,无力修戒定慧,由净心而感净境。所以说净土三经,令众生先求净境。由境净故,心亦自净。或有人疑。净土远在西方,我们现住秽土,如何能得净境的受用?不知秽土本空,由我们积的秽业所感,有秽土现。由见秽土,秽心转增,秽业转盛。如是展转,转入转深,深陷三途,纯苦无乐,长劫沉沦,苦报可畏。由畏苦报,求断苦因,知由秽境,引我秽业。舍秽取净,心向西方,虽未能到,念念不舍。由此一心专缘净境,秽业渐减。秽业减故,秽境渐灭,净业渐深,净境增明。如是乃至心与境融,内外朗澈,身心世界,互融互遍。心与境融,驰逐念息,万法起灭,当体如如。烦恼惑业,一时顿断。莲华世界,全体显现。清净界中,求诸秽浊贪嗔之相,了不可得。所以净土中乃至无有恶道之名,何况有实?因无恶道,所以净土即是乐土。我们今日苦极了,所以发愿求生。舍秽取净,去除苦因。苦因消灭,自然离苦得乐。
  这舍秽取净,离苦得乐的净土法门,是世尊金口所宣,是历代祖师所传。但从前苦未至极,恶业的炽盛,不似今日之甚。众生的根机,不似今日之劣,所以净土法门的需要,也还不至如今日的迫切。现在苦到极处,恶业盛到极处,众生根机劣到极处,若非净土法门,何能转秽成净,离苦得乐。
  灵岩印公大师,便为这个缘故,专提净土法门,以救末世的苦众生。这个法门的妙处,是下下根人能与上上根人同修,并且同证。所谓一生净土,毕竟不退,花开见佛,即证无生。所以叫做不思议胜妙方便,十方诸佛同声赞叹。而最胜妙处,不但下根修之,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即上根人修此法门,也同得不思议利益。即等觉菩萨修之,也同得不思议利益。因为位至等觉,尚不知如来举足下足处。而净土法门,则惟佛与佛方能究竟。所以等觉菩萨,修之亦得大利。这真是千经万论中的特别法门,无怪与华严同为不思议经,与法华同为难信之法了。我们看见了净土法门,方知佛法宏深。大师生西今已七载。四众弟子将以九月十九日恭奉灵骨,入塔供养,并征文以为纪念。窃以大师之生,以净土法门教化众生,令离生死苦海。今继大师之志,深研净土,坚持信愿,一心念佛,求生西方。自行如是,化他亦然。是即真纪念也。
  文五   传智
  师尊生西以来,六载有余。舍利塔院,经数度之会议与募捐,此次又由灵岩妙和尚,以及沪上乐慧斌、王善祥、胡松年、李力经、忻耘青等诸大护法,苦心擘划,任劳任怨,始克完全告竣。于古历九月十九日,观音大士圣诞,举行入塔典礼。海内外缁素,见者闻者,莫不欢喜赞叹,或撰鸿文,或亲顶礼,参加盛典。不慧忝列师门,躬逢其盛。欣庆之余,敬纾愚诚,以志纪念。
  一遗教之不可不切实奉行也。师尊尝言,有一辈人,听其言,高于九天之上。察其行,卑于九地之下。以言行不符,终无善果。故不惜婆心苦口,剀切相劝,以期生入圣贤之城,没登极乐之邦。不慧自惭业深,皈依以来,已二十余年,悠悠忽忽,德不加修,道不加进。现虽披剃,依然在烦恼海中作活计。想师尊在常寂光中,定必大声呵斥,恐其不能仗佛慈力,而得生西方,以了生死也。呜呼,自今而后,誓当自勉矣。
  二菩提心之不可不发也。师尊对于弘法利生事业,虽若何辛苦,终不推辞。当在沪上印刷净土经典时,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及赴苏掩关后,虽有来信不复之语,而凡有去信请求开示者,依然谆谆训诲。即一切拯灾救济等事,莫不竭其精神,罄其净资,以期获真实利益而后已。兹者师尊虽已生西,而弘法利生之责任,凡为弟子者,义不容辞。况当此人欲横流,邪说纷起之时,目见芸芸众生,广造杀盗淫业,三涂恶道,其谁能免?可不仰体师尊之慈心,而为之救度乎?
  夫依教修持,弘法利生,正所谓自利利人,自度度人也。而二者之中,尤以依教修持为更要。敬商之诸同门兄,不知以为然否。
  文六   栖安
  印老法师的教人,是念佛求生西方,是为善去恶,是自行化他。我们纪念他老人家,是不忘教泽,所以必须力行这三件事。
  念佛即纪念法师,念佛即不忘法师,念佛即不离法师,念佛即亲近法师。自己念,集众念,朝暮念,时刻念,行道念,无事时念,有事时也念。心不离佛,佛不离心,融万念归一念,融杂念归净念。念名号,念光明,念功德,念依正庄严。念念不离佛,念念不离净土,万行摄于一念,求秽浊相不可得。
  末法众生,业深障重,劝其念佛,诚难诚难。若欲纪念法师,继续法师之精神,则应作推广念佛之工作。以念佛纪念法师,以纪念法师心念佛。
  在此国家多难,灾祸并行,人心不安,百事难举之时。惟有念佛,始能安不安之人心。惟有念佛,始能消难消的灾难。随缘劝化,精诚感召。一心念佛,众生相泯,恭敬众生,佛性圆彰,不动道场,千祥云集。
  念佛法门,彻上彻下,在僧在俗,随缘进修。或在道场随众,或入关房独修,或居尘俗办道。一心不离正念,万善同归安养。身口意业,检摄必严。贪嗔痴念,屏除必尽。随喜功德,助成众善。净除意地,勿长愚痴。善不求人知,善行乃纯。罪必须发露,罪障始消。必明邪正之分,真伪之分,净秽之分。勿长人我之见,是非之见,利名之见,颠倒之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诸佛的略戒经,是学佛的大基础。万丈高楼,必须基础稳固,否则倒坏伤人。以佛法之高深,不将基础打牢,如何能行?所以我们学佛,必须先长养发育自己的好善心,恶恶心。闻一善言,见一善行,欢喜赞叹,礼拜,随学,遍法界,尽虚空,善机洋溢。闻一恶言,见一恶行,警省,怖畏,远离,忏悔,求三宝加被,消灭不良的别业共业。我们说一句话,做一件事,起一念头,必须细细研究是善是恶。因为我们正眼未开,恶习偏盛,在这浊恶的末世里,习非胜是,颠倒见多。所以我们辨别善恶,绝不是一件容易事。一不小心,便会以善为恶,以恶为善,成颠倒见。所以存善心而行恶事的往往有之,所以我们必须严密自考,虚心研求。地藏经里说:&阎浮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是金口诚言,我们必须切实猛省。
  我们止恶不易,行善更难。我们不能以善养人,却好以善服人。这就成了人我是非,易酿门户之见。在世间法里,门户之见是很盛的。古今中外的党争,总有这成分在里头。这本是娑婆众生的病根,所以学佛之后,必须痛除此习。
  是己非人的习气,从我慢来。一有此心,善亦成恶。我们读法师的文钞,自称是粥饭僧,常惭愧僧,这就是示范给我们,去除我慢的。不谈玄妙,平实浅近,也是远离我慢的。不尚自力,注重佛加,借三宝之威神,消无始之业习,更是根本消灭我慢的。考实来说,我慢和学佛,本是不能并存的事。世间的习气,争名夺利,都从我慢来。真实修行,远离名利,只有是非邪正之辨,更无人我之争。
  真正止恶修善,必须藏德露疵。善欲人知,善必不真,转来转去,止成就了一个名心,煞是可怜。我们千万不可蹈这可怜虫的覆辙。我们为什么以宝贵的佛性,不去真实作诸功德,求成万德庄严的佛,享那实报身土之乐,却去枉费力气,以求虚妄不实的浮名?这还是为无明所蔽,心外有法,认妄为真,被四种倒见迷惑了。岂不可怜!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天大的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忏悔必须发露。若是掩护覆藏,便是恶上加恶,虽小亦大。星火能烧须弥,一点小罪,我们不去忏悔,也能烧尽一切功德财。所以我们必须勤行忏悔,发露自己的罪过。
  自行化他,是一件事。修己真实,便有化他的力量,化他的真实,也成就自己的功行。但根本还在自修。上来说的两事,便都是自行边事,现就化他贡献一点愚见。
  (一)电台广播每日按时放送弥陀圣号唱片及诵经唱赞,通俗讲演。
  (二)团体研究。集合学佛人士,研求教理,考察功行,总以务实贱名,真诚无伪为主。
  (三)集众讲演。可发起宏法讲演团,分赴各地,轮流讲演。欲办这事,必训练讲演人材,编定讲演小册。最好能制成浅显歌唱,训练唱歌的人材,使在集会演讲时间,领众歌唱。古代佛法的宏扬,演讲和唱诵,都很重要。可惜失传已久,今日须求复兴。陈海量居士编的在家学佛要典里,便有许多可采的材料,希望有心宏法的人士,注意这件事。
  此三种办法,是宏法的事,也便是纪念法师的事。只要佛法遍界宏扬,自可满法师度生宏愿。
  我愿佛声遍十方,闻与不闻除灾难。一历耳根获善因,六趣冥阳登觉岸。南无阿弥陀佛。
  文七   钟慧成
  灵岩大师示现凡夫身。然度人之众,不可悉数,为近古所未有。佛法至清末,本已衰落,有渐就澌灭之象。净土精义,除少数高僧大德外,就在家二众言,知者盖甚希矣。自大师出,而佛法遂凌厉兴盛,人材亦峰起云涌,佛弟子中,修净土者十有其九。其临终有种种瑞象,可信其必已高预西方莲座者,比比皆是。至于念佛获有感应者,尤指不胜屈。流风余韵,广被国外。凡此种种,其决非凡夫力量所能为,具可概见。然大师既示现凡夫,吾人亦不欲肯定断为乘愿再来之佛菩萨。特依大师之毕生行业,吾人所应纪念者,不应仅为于其生西日,为于舍利进塔日,尤当依其行业,时时作下列警策,为纪念大师之方式:
  (一)大师之功德,已如前述,以吾人之辩慧,实非歌颂所能尽其万一。然大师一生,不论文字或语言中,未尝有斯须贪著分别。若以吾人所行功德,较之,当如大海之一沤,九牛之一毛,何可贪著自负?当忆大师,常怀惭愧。自知功德浅薄,唯恃佛力,始能圆超二死,精勤念佛,以增长功德智慧,临终决定往生,以酬大师之度生愿力。
  (二)大师念佛数十年,终日行持,寒暑不间。精苦如此,而犹常言昏散交攻,未得一心。吾人福慧根器,不能如大师之厚,念佛时间,不能如大师之久,用功不能如大师之勤,断不可妄想悟证,致生魔障。当忆大师,学其重厚慎密,虽证至断惑,亦宜隐秘,示现凡夫,带业往生,闭骄慢者造大妄语之门,杜外道魔障,附会假托之路。
  (三)大师入灭时,以弘法付属德老法师,以法事付属妙大和尚,俱得其人,众生获益者,难以计数。吾人忆念大师,当事法师和尚,如事大师,为善知识,则于一切,知所取舍,不入迷途。
  如是三端,未足概其全体。然言其大者,则忆大师功德故,知所趋止,则能念佛,亦为能念大师故。以不求悟证故,无所执持,则能一切尽舍,易精专故。以知所尊事,则有依止,不受外道邪师之所转故。
  是以能行斯三者,即为真能纪念大师之人,旷劫无改。若徒于事相,表其纪念,则入塔事已,纪念岂无?塔若不见,心将焉托?
  顶礼西方极乐界,愿赐众生大哀愍。常于黑夜睹明灯,常行净业知所止。
  文八   王野枫
  窃念不慧以书画因缘,信向佛乘,而修净土。私淑吾师德泽,苦无机缘承事,非一日矣。民国廿八年夏,始从范老居士古农处询知师住灵岩,并承范公函介,蒙师摄受。大慰生平,欢喜无量。惟有憾于时艰道阻,未奉耳提面命。庸讵知未及一载,吾师竟顿息化缘,遽尔西归,令我终身不获亲承供养哉!福薄缘悭,如是耶!所遗手教一通,珍逾拱璧矣。顾皈依八年以来,行持不力,深负师恩,业障深重,弥增惭愧。兹值吾师舍利归塔,恭谨陈辞,盖纪其实,以志师德于永久,并以自勖云尔。辞曰。
  维我师尊,灵岩印祖。法门龙象,莲宗砥柱。德高望隆,泽被寰宇。随缘契机,开方便路。诱掖多方,指归净土。切示修功,诚敬为主。尽分敦伦,牧人规距。皈戒十善,入佛基础。瓶泻云兴,无边甘露。利益学人,恒河沙数。己卯之岁,吾年廿五。粗涉佛经,心乐其趣。慨丁时艰,道路梗阻。僻居穷乡,独学无侣。既闻吾师,在灵岩住。神驰向往,无缘观晤。爰乞范公,予我尺素。恳求皈依,幸蒙加护。锡我法名,滋我法雨。我方自欣,有所依怙。曾不旋踵,哀音传布。遽息化缘,归安乐去。风木含悲,痛失慈父。遗恨何穷,威仪莫睹。手泽珍存,吉光片羽。恭诵一过,醍醐灌注。俯仰增惭,夙业深固。遭逢末劫,民生凋苦。三毒炽盛,锋镝旁午。展转流离,不遑宁处。荏苒八年,愚痴如故。于解于行,靡有进步。每念无常,中心震怖。兹值先师,灵塔新树。奉师舍利,恭敬安贮。谨献愚忱,质述所遇。以志不忘,以策警悟。愿与同俦,遵师矩E。莲池海会,怡然共赴。绍隆三宝,度生为务。佛恩己灵,庶不辜负。师德孔彰,光昭千古。懿欤休哉,馨香永祚。
  文九    杨同芳
  灵岩印公大师舍利塔建成,将于本年十一月一日奉大师灵骨入塔。际兹举世扰攘干戈未息之秋,法门寥落,众生苦多,念大师住世弘化,以拯救群迷为己任,以绍隆佛法为职志,教化六十载,著述百万言,自行化他,德业昭昭,世缘已尽,卒于二十九年十一月四日舍报。时光奄忽,倏焉七载,而大师弟子既沐宏恩德泽,钦仰追慕之私,固未一日泯也。
  今大师灵骨入塔,从兹灵岩山巅,永留法门胜迹;业重众生,得倾瞻礼之忱,人天欢喜,七众同祝。溯大师之一生,其修持之谨严,与愿力之弘深。莲风所被,广大无垠。念佛坐化,安养栖神。荼毗之际,舍利缤纷。即素与佛法无缘者,亦共仰其修持之精纯。综大师一生道行,视历代诸大祖师不少让,故海内外净业同人,一致同钦。奉为第十三祖,继迹东林。若非大师精修励行,功在净宗,曷克令学佛人士,如百川之朝东海,众星之拱北辰。
  不佞业重慧浅,幸获同邑项智源老居士之优宠,得闻无上甚深之佛法。项老居士早岁即耽禅悦,皈依印公大师,自燕市归来,以净土念佛法门启导后进,不佞得参预其间,亦希有之胜缘也。彼时余已久耳大师之名,于项老居士口中益知大师之盛德高行。以余私淑之情殷,项老居士乃为函介皈依。未久,大师覆函来,项老居士持以相示,喜慰之色形于眉间,不及言他,即谓:&印公大师函至矣,为汝取法名智芳,盖同时皈依者皆以智字排。&余亦欢欣不置。自念虽不及亲炙大师道貌,既受皈依,即是大师弟子,今而后应如何不负师恩,谋所以自励化人者,正不容辞卸之任也。后数年,项老居士西归,时时于箱箧中检所赠印光法师文钞及嘉言录,辄追念项公遗爱,而益感大师之恩被娑婆,德沾群伦。他日有缘受教于印公座下,为述余之皈依经过,项老居士虽不及知,然余感念老居士之心,固不减钦仰大师之忱,以无老居士,不知有印公,非老居士之介,不能及早皈依印公也。
  余初中卒业后,辗转京沪,由高中而大学,累欲诣灵岩叩谒师座,均以校课牵身,无缘一见。旋八一三事起,烽火漫地,生灵涂炭,大师奋身揭消除劫难之方,普劝全球虔诵观音大士圣号,挽救众生苦难,悲天悯人,志切意诚,受化度者至众。迨大师入灭讯传沪,余惘然久之,益叹福薄缘悭,乱离中不克一聆大师教化,既为一己憾,更为众生悲,所幸因项老居士之介已获皈依大师,读其书,仰其行,固铭刻于心而不能忘矣;特世乱未弭,劫难相继,众生业重苦多,所赖以救度启导者正殷,奈何大师曾不稍留而遽赋西归耶?在大师久证无生,来去自在,一旦缘尽迁化,本无挂碍。而沉沦苦海之众生,亟望慈航之来渡,遽失导师,谁为拯救!
  缅怀大师平生道行,笔难尽述。余尝谓有清以来弘化事业之广之深,启人正信之诚之切,以大师为第一人。民国肇造,士庶多为风习所囿,少能具卓识高见,知出世法者。大师起而弘扬净土,以世出世间希有胜妙广大法门,昭示世人,俾仗弥陀愿力往生极乐国土。以净土法门之圆妙,大师指点之平实,遂使莲风普扇于中外,有缘共渡乎迷津。余曩游吴门报国寺,见弘化社流通经籍,叹为观止。想念大师创立斯社愿力之宏大。三十年来,国内无远近,乃至穷乡僻壤亦无不知有弘化社者,即远及欧美亦可见净宗典籍之流传。噫!文字弘法,其功岂有涯澹看笫耍鸱ㄍ庥饕匀褰獭>俜踩酪蚬裰鲁险奁胫纹街溃攵匣笾ふ媪松阉乐ǎ谕ü嵘悖婊担氏陀尬薏汇迤涠髟蟆8谴笫χ袒唤龉叵捣鸱ㄖ蕹郑智椅夜逃形幕
  大师慈悲无尽,德化及于囹圄,为人所共知。盖大师应会稽黄道尹,定海陶县长之请,推举学佛人士,于监狱宣讲安士全书,申述因果报应及净土法门之要旨,狱囚蒙化导者甚多,又曾任江苏监狱感化会会长,令各皈依弟子讲述佛法及修身之道,因而改过迁善,归心正法者不乏其人,此皆大师无缘慈悲之所召感者也。大师慈心至切,待人接物无不出之以诚,因势利导随缘说法,逗机感化,处处皆合菩萨济世度人之心愿。十大愿王所谓&恒顺众生&者,惟大师能当之。
  至大师行持之精勤,自奉之俭约,诲人之不倦,尤为人所难能。出家六十年,校印经书,亲作覆函,日无暇晷,不肯舍一人不度。居恒事必躬亲,风规素朴,各方所献供养资,悉充救济之用。尚平实,戒虚浮,余在报国寺见大师旧居之关房,已略呈残破之象,妙真法师告余:&昔印公在关时,有人欲为修整粉刷,而大师力阻之。&其他爱惜物力之处不胜枚举。
  总之,大师有古高僧之行解,而身当世运之衰,儒道式微,乃以一肩负荷世法出世法之两重教化大任。为一热诚的实践者。吾人于瞻礼大师舍利塔时,应知所淬励,奋勇精进,荷担大师弘扬净宗之伟大事业,继续大师济世度人之慈悲精神,以供养大师之心愿,力弘佛法及儒教,秉大师遗教,誓尽形寿,往生西方,度脱众生,满菩提愿。尤应恪遵大师殷殷之训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导迷入悟,舍秽趋净。今于大师舍利塔建成之时,爰述余皈依大师之经过,并大师之道行为余所知者,与净宗有缘者共赞叹焉。
   (民国三十六年九月十日暑假期中作于故乡劫后之赞美楼。)
  文十   蔡元湛
  印光法师,予未及见。民国三十一年,予在西安,初闻佛法。于佛经流通处请得印光法师文钞四册。始信净土法门,最易修持,可得实益。深感印光法师对我辈佛弟子之开示,语语真实。予虽根器薄劣,自读文钞,信心遂坚。南归以来,瞬将两载。以予不及于印光法师生前皈依,敬仰之心,无时或释,故于去年春专程赴苏,先诣报国寺瞻仰法师生前坐关遗迹,复上灵岩山向法师灵骨顶礼。今塔院行将落成,谨缀数语,藉资纪念。
  文十一   朱昌其
  呜呼!茫茫浩劫,悲来日之大难。莽莽尘寰,望夕阳其欲坠。弥天兵气,何处求生。遍地哀鸿,谁为救死。已坠沉沉之业海,安期渺渺之慈舟。我大师乘愿示生,应机拔苦,示因果于三世,辨净秽之两途。度缘熟之有情,令诞登夫彼岸。法化滂溥于中外,遗教沾被乎来兹。化缘已毕,身归极乐,惟留舍利,为众福田。四众弟子,造[(宝-玉)/卒]堵波,恭敬供养,永大师之教泽,广化缘于无既,甚盛事也,兹际落成,敢不随喜。敬献俚词,以当颂赞。词曰。
  维兹宝塔,永镇名山。普度有情,出离世间。
  文十二    熊伯平
  现在众生的苦痛,是杀机充塞了整个世界。由贪生嗔,因嗔成杀。贪恋口味,是杀劫的主因。大师教人持戒持斋,放生戒杀,正是大慈大悲,救劫良方。我不杀生,即不至被杀。凡旅居江南的居士,无不知大师放生记录的精神伟大。呜呼!大树仙人,护栖身之鸟!释迦往劫,以己肉代鸽肉!我等即不能随学,救护众生,奈何杀生自养!愿念佛同人,广宣大师护生慈训,以救生而转劫。恭逢大师灵骨入塔,不禁合掌颂曰。普愿有情,戒杀除贪。同生极乐,证大涅。
  文十三   蔡惠明
  为印公塔院落成作
  我有种不良的习性,就是&死执成见&。无论什么事,只要我认为对的,任何说话终不能改变原来的计划,所以时常弄得焦头烂额,受累不堪。后来经验随着年龄增加,渐渐知道这习性必须改掉,尤其在应付学问或处世方面。所以孔子说:&知之谓知之,不知谓不知,是知也。&即教我们应知事理是多方面的不是一知半解所能判断。如其强作解人,必至流弊无穷。至于弘法,只要考虑到这事不悖佛教,我们自应随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有这样四句偈:&所有十方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就是令我们佛教徒要常常随喜功德的。
  起先,印公塔院兴建时,我对此事并不感到兴趣,常想:&这个年头,佛教要办的事实实在太多了,为什么竟将如许钜额的钱造庙建塔呢?&所以我常与几位道友舌战,争论得面红耳赤,然而结果我还是&死执成见&,坚持原来的理由。
  现在印公塔院的兴建工程已告蒇事,纪念会并已决定于古历九月十九日在灵岩山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我听到了这消息才惭愧知悔。虽然,我当时的诽谤与阻挠并未发生什么效力,但在今日想起来,却觉得汗毛凛冽,惶恐抖G。因为我既然是一个学佛的人,为什么竟对造庙建塔这件&功德&不能了解,又为什么坚执成见地胡作妄为?物质文明已发展到&穷途末路&的最危险阶段,假使再不以&道德&的力量来维持和平,那前途更不堪设想。就佛教言,狮虫多得如过江之鲫,把佛法侵蚀得变了质,如再不镇以如印公&身教&道德的威严,可说社会信仰就将失去重心,所以印公纪念塔的落成,在战火弥漫,道德沦亡的现在,非但树立了&蔚为风范&&以资矜式&的里程碑,抑且针对现实,警醒群迷,其历史性的意义更不用笔者饶舌吧!否则,纪念会诸公如果像我这样的用心,那情形正不堪设想,俗语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含义就可证明。
  接到纪念会征文的信,我怔得发楞,追想昔日的非是,沉默地发露忏悔,希望读者诸公赐予证知。南无阿弥陀佛!
   卅六年九月十九日脱稿
  文十四   李凤逸
  往古一富家女子,与其女友三十二人,同沐佛恩。及佛涅后,富家女子尽其所有赀财,建造佛塔,塔未成而财竭,女友皆贫,不能财施相助。乃共磋商,塔工不可中止,相与节衣缩食,以竟塔功。此三十三女因造塔之功德善行,同生忉利天。即三十二天王及帝释也。由是观之,造塔功德不可思议。而今善知识等建造印光大师塔院,经之营之,卒底于成。其功德与三十三女相仿佛,而果报亦必相同。乃为赞曰:
  宝塔落成,执事敬忠。惟有志者,能竟成功。
  文十五   厉胜通
  维师,恬淡一生,弘扬净土,超凡入圣。无常之相,已付空华,灵骨坚贞,今归兹塔。庶后之顶礼者,增其向往之心;世之说法者,指为矜式之所。千秋万T,永耀灵光;水火刀兵,远离斯域,我瞻西方,仿佛来格!谨祝。
  文十六   朱寿观
  印光师尊是近代高僧。际此塔院落成,灵骨入塔,当遵奉遗教,宏扬净土,茹素念佛,求生西方,以作真实纪念。忆民国十二年夏,寿观廿五岁,苦病四月。于危笃之时,见一僧来临。告曰:&你病勿碍,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可痊愈。&予乃虔诚高声称念。约有二三日,家人怪而问其故。予以梦告,并以慰祖父与吾母。至十月起床,皮蜕发换,恍然再世人矣。吾祖深感佛力,嘱在虎跑叩谢慈恩。旋于廿五年七月望日,我镇启建佛七法会五十日,予亦参加念佛。次岁二月,承师叶居士摄引,往苏州报国寺参叩,皈依师尊。锡名智持,蒙殷殷教示以孝亲教子,吃素念佛。慈悲言貌,永镌心腑。兹逢塔院落成,谨述信佛皈依因缘,以作纪念。弟子朱寿观顶礼谨述
  祀师文十七   王德厚
  呜呼!弟子自修净土,无师指导。通函皈依,幸闻师教。诲谕谆谆,慈祥恳到。罔极深恩,云何能报。师之教言,朴实平正。日用伦常,不离自性。欲报亲恩,离垢归净。福生自戒,慧发由定。厚欲来苏,师以函止。谓途多险,如亲爱子。且待将来,战祸得弭。请阅文钞,净宗诸纪。细读当知,净宗所以。时当末法,魔外炽然。见左行僻,语伪而玄。人被魔转,如蚁付膻。深达净宗,庶无惑焉。捧读师教,泣涕纵横。教言切至,慈愿恢宏。众生靡依,惟师之从。愿师久住,为法干城。岂意末劫,众生福薄。镜翳像隐,水昏月落。法留东土,师归极乐。自师西归,于今七载。遗教犹存,音容宛在。抚躬内省,少善多罪。报师慈恩,惟有忏悔。自今伊始,誓以精诚。矢信矢愿,矢以实行。作止惟戒,远离利名。行从东始,心向西倾。壹意西驰,念佛待时。命终报尽,得预莲池。花开见佛,长从我师。矢此愚诚,师尊鉴之。
  印公墨宝跋文十八   张一留
  文字性空寂,本来即解脱。是故恐被文字缚者,当以不离文字,不即文字为最妙。五种般若中,文字居其一,以文字可成就深忍,以文字可作诸微妙希有好事。若欲证之,其何能离。印师生平,专修净业,自利利他,高行全在乎实践,初何尝以文字称。然道法所在,文字随之。遗教指迷开悟,向昭昭在人心目;遗墨一笔不苟,如所书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等,亦早刊石流传,为缁素所共宝。兹因塔院落成,妙真和尚,谋所以报师恩者,至诚且切;爰集遗墨若干种,影印成帙,亦严亦谨,蔚然盎然。俾世之人士,睹兹手泽,咸切永思,益加精进;报师恩即所以振莲风,岂仅留纪念已哉?嗟嗟!师今往矣,而师之道犹如是,法犹如是,作礼敬观,依依无尽。
  偈赞十八首
  偈赞一   性南
  印公大师 誓愿宏深 势至菩萨 光照无垠 悲殷众生 永在沉沦 垂迹入世 广布法音 五台出家 红螺苦行 普陀幻住 大弘净宗 示寂灵岩 世失智灯 四众弟子 宰堵同营 宝塔长存 普利有情
  偈赞二   范古农
  阿弥陀佛 号无量光 大师毕世 忆念佛名 无量光中 心心相印 因圆果满 直往莲邦 遗训炽然 遍照十方
  阿弥陀佛 名无量寿 大师一生 庄严净土 无量寿命 与佛同休 登彼体堂 礼绕 睹 舍利常住 灵昭万古
  偈赞三   李秉成
  印公师尊 菩萨化身 慈悲喜舍度群萌 末勃洒甘霖 信愿持名 直达涅城
  偈赞四   杜德和
  伟哉印师 势至化身 宏扬净土 继迹东林 灵岩始创 化度未遑 弥陀遽召 驾返乐邦 巍峨宝塔 舍利是藏 亿千万载 常放慈光
  偈赞五   施宗仁
  懿欤印祖 人天导师 真实菩萨 权现比丘 宏扬净土 至老不休 缘尽示灭 德化常留 瞻礼舍利 俯仰松楸 巍峨@菠 永植南洲
  偈赞六   程东海
  莲花吐芬 净土法门 双溪受具 资福灵根 龙泉觉照 普陀妙音 顿开觉悟 永契佛心 证菩提果 成罗汉身 大周沙界 细入微尘 具菩萨道 六度万行 圣凡一体 贫富同情 广施法雨 普度众生 登涅位 万古常明
  偈赞七   赵济康
  塔院完成,福利有情。永资瞻礼,佛日常明。灵岩印祖,势至化身。文钞嘉言,为世宝珍。入塔期逢,观音诞日。众生得度,仗慈悲力。
  偈赞八   满月
  印契弥陀,本誓愿力。光照法界,度诸群生。大慈天悲,及与喜舍。师贤师圣,是真实行。纪德纪功,永垂懿范。念佛成佛,道在专精。塔藏舍利,法身常住。赞离言法,赞莫能穷。
  偈赞九   王竟成
  痛念我师 德超须弥 弘扬净土 普度群迷 宿世何因 得师提携 民十六年 函恳皈依 蒙取法名 智卓而立 文钞嘉言 大示启迪 拜领恭读 念佛益力 请研唯识 恩师不许 云得一心 乃可广及 二十年来 唯训是依 师示寂时 国难方滋 事后闻讯 泪堕纷披 报恩无由 惟祈生西 灵骨入塔 七众顶礼 敬献俚词 是念是纪
  偈赞十    周照提
  灵岩印公,妙契真空。示现凡僧,宏扬净宗。众生业重,遽失明灯。瞻礼宝塔,顽懦可兴。
  偈赞十一   潘倾西
  巍哉大师 道济群生 深入经藏 妙契佛心 八十示寂 净业圆成 舍利五色 大放光明 名山宝塔 永留纪念 法身常住 万法炳现
  偈赞十二   徐慧耕
  印公大师 菩萨化身 乘愿东来 救度群伦 宏扬净土 示现往生 驾返极乐 位归上品 灵岩垂教 浊世明灯 巍巍宝塔 舍利常存 师恩时忆 遗教钦承
  偈赞十三   沈智煜
  巍峨圣塔 灵气常存 慈云霭霭 永护莘莘 乘愿布化 净业称尊 念念弥陀 西方净因 教泽长流 惠福生民 仰瞻遗迹 天地s蕴 山高水长 万世受薰
  偈赞十四   素我
  猗欤大师 与佛是亲 出世度己 入世度人 灵岩证果 净土归真 往生七载 澈悟能仁 建兹塔院 焕然一新 文钞具在 舍利列陈 遗容景仰 不染微尘 遭此末劫 匝地莽榛 高僧频逝 孰挽沉沦 常寂光中 悲愿重申 法轮永转 护国佑民 茫茫宇宙 颂德无垠
  偈赞十五   曾性净
  茫茫宇宙,莽莽乾坤,人欲演进,载驰载奔。浊浪腾涌,天柱若倾,泯棼胥渐,孰焉独清。迁流罔极,日月冥。天生印老,拯救群灵。作狮子吼,震Z发蒙。续佛慧命,扬莲界风。三根普被,八德是崇。住世八秩,遽尔西行。众生失赖,安睹音容。月隐水昏,信深道存。仰瞻灵塔,入涅门。师训是守,道义是敦。归心净域,报我师恩。馨香敬祝,五体投诚,永矢精诚,师鉴是盟。
  偈赞十六   倪宗勤
  成就塔院,万T流芳。瞻仰生敬,功德难量。普愿见闻,欢喜信受。安灵骨于灵岩,比南山之长寿。噫!良辰吉日,重阳节后。风凄露凝,菊黄霜透。
  偈赞十七   孙亚东
  净宗印老 菩萨行藏 大智大德 无边无量 承先有法 启后有方 身居净域 遗教昭彰 用留纪念 造@堵坡 念兹在兹 遍界宏扬
  偈赞十八    经心如
  文钞在 公在 见文钞 如见公 亲之近之 温故知新
  仰公 在净土 吾人得一目标 临命终时 公亦来接
  古近体诗二十九首
  诗一   李炳南
  吾师大雄姿,乘愿入娑婆。偶现比丘相,众山仰红螺。圣教当末法,公案淆且讹。玄谈要时誉,数宝欺自他。迷子在歧路,爰从取观摩。茫茫业识海,冥冥翻洪波。惑盛集众苦,夜深舞群魔。师来震法鼓,妙药起沉苛。昏衢耀宝炬,笠鞋遍关河。宗风扬净土,九界登慈舸。蝮蝎W蛇辈,及门气转和。持此皈依心,信能化干戈。世间出世间,补益等无颇。莲开十三叶,再见真僧伽。有缘度已尽,示寂灵岩阿。法身虽无相,遗范尚巍峨。浮图逼象纬,舍利光交罗。随喜绕周匝,称名一刹那。皆得成佛道,西归九莲窠。此中有权巧,私淑功不磨。冥加净修人,亲炙岂殊科。相逢天龙众,万亿恒沙多。我具戒定香,普供不j恪=偈凵o,神威永趾恰:罄醇耪撸痰贸置滞印W嫌θ缡牵蟮乱庠坪巍V罘鹬に寡裕ぬ慈炮
  诗二   杨颂尧
  师德人共仰,师言人共闻。古怀秉素朴,潜修味道真。办道在刚骨,绝欲出尘氛。上则承佛化,下乃度斯人。任重道且远,贵有力千钧。惟师乘大愿,诞生在古莘。任圣所隐居,俗朴风尤淳。少小躬耕稼,负耒从慈亲。三余勤诵读,兄长若严君。精金经百炼,学养已超伦。师曾不自足,日新又日新。身虽在畎亩,志已在斯民。三代之直道,堪悲久沉沦。欲救斯民苦,必仗法王勋。毅然离垢浊,旧稿乃尽焚。五台去从师,惟诵贝叶文。阿兄尊程朱,闻知大怒嗔。强使脱缁衣,复反奉晨昏。师念真孝道,在度亲出尘。养体不养志,不足尽人伦。背兄复潜出,遂去古三秦。踽踽独行役,怀中无一缗。艰难历山岳,露宿每兼旬。师曾不自馁,展转达汉津。兰若暂栖止,贱役肯陆沉。检书得半卷,龙舒净土文。从兹志净土,念佛求一心。参访到红螺,寒燠三度新。请藏来名僧,厥名曰化闻。请师同检藏,丹铅细凝神。检毕重相约,同赴东海滨。落迦古名山,道场主观音。法化由此起,四色莲吐芬。佛经与善书,万卷付手民。文钞遍禹域,所度亿万人。古吴灵岩寺,百载埋荆榛。真师发宏愿,十方易子孙。遂使一荒山,净业继东林。寺规师手定,办道惟精勤。遗嘱贵真朴,老实家风纯。^维留舍利,精莹胜奇珍。建塔以供养,普济贫子贫。愿千秋万世,永永转法轮。
  诗三   曾自如
  自从无始来,随三涂升沉。幸得值大师,见文钞起信。师今已入灭,如慧日光隐。惟留舍利塔,礼者灭苦本。
  诗四   陈广因
  印公舍利塔,庄严莫与京。净光遍法界,魔外为震惊。四众诸弟子,依教竭精诚。持斋勤念佛,莲国共标名。
  诗五   余安西
  灵岩山色古苍苍,有大导师树法幢。法名圣量号印光,寺规五条凛冰霜。力障风颓回澜狂,不学大派不开堂。绍继匡庐说西方,文钞流传即慈航。通儒硕彦且望,儒经佛典F一堂。提倡因果并伦常,格物正解今重彰。荼毗舍利生光芒,亲书势至圆通章。法王之法遍界扬,七众共思遗泽长。今朝塔起灵山阳,灵岩灵塔永流芳。
  诗六    叶澄波
  欲畅如来意,大开净土门。钝根原假托,妙笔了无痕。因果通三世,伦常定一尊。本来平等法,难与俗人言。
  塔院落成日,人天欢喜时。慈云常漠漠,法雨更霏霏。梅鹤归佛月,羹墙入梦思。寄言莲社友,努力向西驰。
  诗七   吴圣智
  常惭严自性,粥饭不矜才。参访来资福,披缁记五台。一生持正念,八德勖方来。登地灵岩畔,法云覆路隈。
  诗八   秦伯未
  秀绝灵岩境,僧储法将才。为看新塔院,犹接旧经台。东海听潮汐,名山独往来。宗风应不坠,清磬出云隈。
  诗九   朱智穆
  高行人难及,生平是苦修。六根无一著,孤塔有千秋。舍利层层现,毫光处处留。海潮音已寂,何处有浮沤。
  师训吾能记,存诚先去邪。骨香萦字,塔影涌莲华。定海会飞锡,灵岩好结跏。远公衣钵在,记取十三家。
  诗十    映彻
  莲社宗风远,绍隆称印公。道弘三界外,修本五伦中。法雨行藏古,嘉言义蕴丰。文钞传遍界,行实感高穹。教语诚而朴,传心敬与忠。门墙虽峻绝,理事却圆融。利益诚周普,光辉更沛 。灵山藏舍利,法化被无穷。
  诗十一   方德仁
  记曾三度谒慈容,蔼蔼哲人气度雍。浅语深言皆妙道,敦伦尽分亦圆宗。金台远引知时至,舍利广留觉愿弘。净土鸿规遗海内,千秋万世仰高峰。
  诗十二   虚觉
  曾计弘公影堂事,识诚超脱意尤深。于今塔院庄严境,永世禅门眷属心。自是色空宜忘我,何嫌苔异亦同岑。江乡晋颂遥相赞,更待天风播佛音。
  诗十三    素我
  三百年间只一人,净宗泰斗自无伦。封龛论定凭多口,入塔神完寄化身。舍利透明呈异彩,文钞传诵指迷津。曾悲末劫众生苦,应得重来转法轮。
  诗十四    吴达生
  印公西去七周年,极目迷云覆大千。每读遗编无限感,相看佛子倍生怜。黄云黯黯悲歧路,白浪滔滔泣逝川。只有乐邦归去好,随师宝地礼金仙。
  诗十五    屈光典
  色相八旬等释迦,再来乘愿化虫沙。无生即证净宗正,阴境现前禅理斜。鹫岭尼山原一脉,儒林佛海本同家。今行塔院落成典,瞻仰千秋灵骨花。
  诗十六   程东海
  灵岩成佛国,法雨满慈船。五色金光现,妙音万古传。
  诗十七    高慧诚
  导师归极乐 舍利在人间 有情来瞻礼 共上涅山
  诗十八    张一留
  巍巍祖塔显光明,方便人间普遍行,一法能教群众化,三根利赖是称名。
  严行梵纲善知方,祖训常垂岂可忘。料想山中诸净侣,早经入室早升堂。
  诗十九    朱慧和
  A阳降世归南海,吴郡灵岩别圣容。大势化身释迦寿,继承净土十三宗。
  一心不乱洪名念,广度群生遍大千。塔院巍然藏舍利,金光万丈照无边。
  诗二十   李慧澄
  移风易俗正人心,天下滔滔属望深。建国必成何所恃,好凭遗教作南针。
  无边苦海阐提多,入火相牵奈若何。法乳恩深期报答,宝莲华里证三摩。
  迁化而今已七年,侧身西望屡潸然。灵岩塔里安灵骨,光放明珠颗颗圆。
  势至圆通念佛章,幸闻妙谛共参详。久经倡导知悲愿,摄受同伦入乐乡。
  诗二十一    赵济康
  印祖嘉言渡有缘,净因普种入识田。今来更建真身塔,法雨慈云覆大千。
  诗二十二    谷芬
  灵山新筑院辉煌,多少名人载笔忙。仿佛志公藏骨塔,碑称三绝并流芳。
  浮图高耸入云端,遗骨珍藏永久安。特为灵岩增胜迹,且同多宝可齐观。
  诗二十三   姜子维
  曾预当年白社开,宗风慧业世群推。最难应物心无系,况是观空老辩才。
  非同游戏显神通,著述千言笔有锋。绝似中峰真实处,破鞋补衲不言穷。
  秀逸灵岩属上方,退翁遗迹未全荒。今来重忆梅村句,清磬一声山叶黄。
  不见莼葵长石池,钟声佛第放参迟。应知此地关兴废,阅尽沧桑属印师。
  诗二十四   廖汪左芬
  七载人天失导师,吾生怅怅竟何之。巍峨宝塔灵山上,顶礼恍如师在时。
  诗二十五   周抱楠
  印公示迹灵岩寺,普照昏蒙放智光。宝塔落成藏舍利,群生顶礼等觉王。
  诗二十六   李道应
  嘉言文钞传斯世,力挽狂流障颓波。波昏月隐师归去,障重福轻可奈何。
  诗二十七   倪宗勤
  舍利封存@堵坡,落成典礼盛如何。万人到此同瞻礼,功德如天永不磨。
  浩大功程毕竟成,输将净资秉虔诚。从今各把洪名念,报答师恩直往生。
  一部文钞宜共阅,专修净土足超凡。契机契理唯名号,共上莲舟挂愿帆。
  普愿见闻人随喜,奉行信受古阿弥。相联华萼金池上,得见无量光寿师。
  诗二十八   蔡度青
  透出云霞万道光,巍巍宝塔即慈航。匡庐远绍宗风在,认取吾家选佛场。
  圆明舍利色常新,一句弥陀见道真。千载灵岩留胜迹,诸天花雨落苔茵。
  诗二十九   十二龄童子沈德华
  一级宝塔八面光,数级宝塔无数光。大师舍利入宝塔,光中增光遍十方。
  联语六则
  联一   性南
  印千江只一月,月印千江归性海。光普照遍恒沙,沙界蒙光入宝莲。
  联二   依山
  愿周法界,道感寰中,普愿众生生极乐。身在莲邦,迹垂忍域,长陪古佛驾慈航。
  联三    张一留
  净土净心唯一法,灵山灵骨合千秋。
  联四   严文朴
  示寂正七年,七级浮图涌大地。皈依逾十载,十方世界入莲邦。
  联五    陆智谦
  名闻报国,亲炙灵岩,喜公说法随机,几代皈依为弟子。
  谨诹良辰,奉骨入塔,恨我无缘观礼,登堂庆祝念弥陀。
  联六   丁宗扬
  秋水蒹葭,想像仪容今宛在。菊花天气,奉安灵塔永难忘。
&&&&&&3&&&
⊙&相关信息
&&下一篇:
12345678910
读完该文,您的心情如何?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系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码大师教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