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精神现象学txt,主要观点是关于什么知识的自身科学

尔雅西方哲学智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尔雅西方哲学智慧
自​己​找​的​,​都​是​题​库​中​的​,​有​些​题​答​案​相​反​,​只​能​死​记​硬​背​了​。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读书笔记:黑格尔《精神现象学(Phenomenology&of&Spirit,1807)小摘要
【按语:黑格尔至少是最深邃最诗意的思想家之一,而且对历史世界具有最雍容的洞察力——他的麻烦或许在于僭越绝对or无限(the
infinite)而招致咒诅:在无限者清澈的尺度中,诗歌还在被吟唱,信仰在等候和期盼、科学和逻辑依旧严谨地恪守己身;而在黑格尔那个涵括或混淆一切的体系中,真理的倾听者以真理之子自居,蜕化为偶像并遭受惩罚,遗留了辉煌而废弃的残垣断壁。辩证法是对敞开的真理的倾听,而不应该是封闭的运动。黑格尔的问题或许也可以说是思辨的诺斯替主义()的一个表现——借用沃格林在《政治的新科学》中的术语。但这种理性的僭越恰好也吻合了启蒙的时代精神,是以黑格尔较谢林更受欢迎,虽然谢林可能离开真理更近。
摘要:在很有名的“序言”中,黑格尔除了陈述真理即主体、以及精神现象学旨在描述科学或知识的形成过程外,最重要的是提供了(存在)认识论上的基石:辩证法(绝对的自我敞开)优先于并取消了形式推理(argumentation)。这个进展早于谢林在《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Essence of
Freedom,1809)》中类似的进展。在“导言”中,黑格尔回应了康德的认识论限度问题的忧虑:黑格尔主张要信任认识,而“只有绝对是真的”,这种绝对信任也许是唯心论的狂妄魔咒。随后黑格尔沿着意识(感性、知觉、知性)、自我意识(从奴隶意识到斯多葛式的自由、到怀疑主义的苦恼)、理性(唯心主义的观察、对逻辑规律的较低定位、个体自我的形成)、精神(客观的理性)、“宗教”到最终的绝对认知,描述了绝对的自我展现和自我认知过程。精神阶段的论述尤其富有真理的隐喻:伦理阶段的自足崩溃为无内容的法权状态犹如对空洞的自由主义和群众现象的分析;教化与信仰的对立以及启蒙用凡俗的功利去克服信仰的彼岸;最终在良心的认罪与和解中绝对精神或神得到展现;但宗教不是最后阶段,绝对精神的自我认知才是。一切不过是“上帝爱自己的游戏”【上、13】而“真理就是所有的的参加者都为之酩酊大醉的一场豪饮。”【上,34】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将历史提升到了与自然等同的本体论高度:历史相当于精神的回忆,“从它们的自由的、在偶然性的形式中表现出的特定存在方面来看,加以保存就是历史。”【下,312】
阅读使用的是商务印书馆贺麟译本、参考了牛津大学1972年Miller英译本。只是飘读的,好多小地方不仅读不懂,也没有耐心去细读。】
“序言:论科学认识(Preface: on scientific
cognition)”
哲学体系是真理的前进发展,“知识必然是科学,”【】而不是感觉或直观。哲学必须避免成为启示性的东西【7】,“科学的知性形式(intelligible form of
science)是向一切人提供的,为一切人铺平了通往科学的道路。”【9】
真实的东西不仅是实体,而且是主体;实体性不仅包含共相,而且包含着存在。【12】“活的实体,只当它是建立自身的运动时…它这个存在才是主体(subject)。”【12】“真理就是它自己的完成过程,就是这样一个圆圈。…(Thus the life of God and divine cognition may well
be spoken of as a disporting of Love with
itself)。”【13】“真理是全体。…它(绝对)是现实、主体、或自我形成(spontaneous becoming of
itself)。”【13-4】“理性乃是有目的的行动。”【15】而知识只有科学或体系才是现实的。【16】“绝对即精神…精神是最高贵的概念,是新时代及其宗教的概念(Absolute as Spirit-the most sublime Notion and the
one which belongs to the modern age and its
religion)。”【17】“经过这样发展而知道自己是精神的这种精神,乃是科学。科学是精神的现实,是精神在其自己的因素里为自己所建造的王国。”【17】科学仅仅是自在的,还不是精神,仅仅是精神的实体。【19】
《精神现象学》的任务就是描述“一般的科学或知识的这个形成过程。”【19】这一过程也就是世界历史(world-history)的过程。【22】接下来Hegel分析了一些认识论的论点。首先,存在或精神“在这种知识因素里自己发展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那种运动过程,就是逻辑或思辨哲学。”【27】虚妄(false)无非是真理的一个环节。Hegel说“数学证明的运动不属于证明的对象,而是外在于对象的一种行动。”【30】数学知识只是一种外在的知识,需要预设,只考察非本质的量,达不到自身运动。这里补充,“时间就是实际存在着的概念自身。”【33】而哲学知识则“自己建立自己的东西。”【34】“现象是生成与毁灭的运动,但生成毁灭的运动自身却并不生成毁灭,它是自在地存在着的,并构成着现实和真理的生命运动。这样,真理就是所有的的参加者都为之酩酊大醉的一场豪饮(Appearance is the arising and passing away that
does not itself arise and pass away, but is 'in itself' [i.e.
subsists intrinsically ], and constitutes the actuality and the
movement of the life of truth. The True is thus the Bacchanalian
revel in which no member is not drunk)。”【34】认识真理的方法是逻辑的,逻辑方法与存在是一回事,“方法不是别的,正是全体的结构之展现在它自己的纯粹本质性里。”【35】“逻辑必然性就在于事物的存在即是它的概念这一性质里。只有逻辑的必然性才是合理的。”【43】
这里Hegel将辩证法(或speculative thinking)与形式推理(argumentation)对立起来。形式推理脱离内容,其中主词与作为内容的宾词有别。而在思辨中,“概念是对象所本有的自身,而这个自身又呈现为对象的形成运动,所以对象的自身不是一个静止的、不动的、负荷着偶性的主体,而是自己运动着的并将它自己的规定收回于其自身的那种概念(Since the Notion is the objects's own self, which
presents itself as the coming-to-be of the object, it is not a
passive Subject inertly supporting the A it is, on the
contrary, the self-moving Notion which takes its determinations
back into itself)。”【46】在思辨中,宾词就是实体,并与主词同一主词与宾词Hegel说,“判断或命题一般地说是在自身中包含着主词和宾词的差别的,命题的这种性质已被思辨命题所破坏,而由思辨命题所变成的同一命题,包含着对上述主词与宾词关系的反击(the general nature of the judgement or
proposition, which involves the distinction of Subject and
Predicate, is destroyed by the speculative proposition, and the
proposition of identity which the former becomes contains the
counter-thrust against that subject-predicate
relationship)。”【48】总而言之,思辨(speculative)高于形式推理(ratiocinative,argumentation)。“在辩证法与证明分开了以后,哲学证明(demonstration)这一概念,事实上就已经丧失了。”【50】
“导论(introduction)”
导论处理了康德的知识止步于物自身或自在存在的问题。Hegel说“所谓害怕错误,…实即是害怕真理。”【59】Hegel主张应该信任认识:“,或只有真理是绝对的”。【59】精神现象学的陈述“可以被视为向真知识发展中的自然意识的道德,或灵魂的道路;灵魂在这个道路上穿过它自己的本性给它预定下俩的一连串的国战,即经历它自己的一系列的形态,从而纯化了自己,变成为精神。”【61】
最后Hegel狂妄地认为绝对能完全被认识,“意识对其自身的经验,按其概念来说,是能够完全包括整个意识系统,即整个的精神真理的王国于其自身的。”【62】
甲 意识(consciousness)
一.感性确定性;这一个和意谓( or the this and
“纯粹的存在或者这个单纯的直接性便构成感性确定性的真理性。”【72】但当我们说出感性的东西时,我们是说出普遍的东西,语言超出了意谓(meant);…关键是一个运动过程,“感性确定性的辩证发展不外是它的运动或它的经验的简单历史。”【80】
二.知觉;事物和幻觉( or the thing and
deception)
“知觉把对它存在着的东西认作是普遍性的东西。…普遍性是知觉的原则。”【83】出现两个环节:知觉和对象。感觉成分在此阶段作为共相或特质而存在。【84】对象是真理,而已是本身是变化无常的,因此可能陷入幻觉。
三.力和知性;现象和超感官世界(force and understanding: appearance and the supersensible
“运动过程就叫做力。…力的概念是属于知性的,而知性亦即把不同的环节作为不同的环节而统摄起来的概念。”【102】力的世界“首先启示了超出感官世界和现象世界之外有一个超感官世界作为真的世界,超出消逝着的此岸,有一个长存着的彼岸,——一个自在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理性的第一次表现。”【109】不过现象界就是超感官世界的本质。【111】
乙、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
四. 意识自身确定性的真理性
“到了自我意识于是我们现在就进入真理自家的王国了。”【131】自我意识就是欲望一般。【132】是一种运动。通过返回到自身就成了生命。1.自我意识的独立与依赖:主人与奴隶。
“自我意识的存在只是由于被对方承认。”【138】在最先展现的斗争,即主奴的意识关系中,奴隶面对着恐惧,然后“通过劳动奴隶的意识却回到了它自身。”【147】2.自我意识的自由;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和苦恼的意识。自我意识在思维中获得自由,首先获得的是一种斯多葛主义的意识:即摆脱外物,认为“意识是能思维的东西,只有思维才是意识的本质。”【151】“这种自由是直接从奴隶意识超脱出来的,已经返回到思想的纯粹普遍性。”【152】这种抽象的本质随即表现为怀疑主义,并因分裂而苦恼。
丙(甲)、理性(reason)
五、理性的确定性与真理性
理性是“唯心主义对待实在的态度。…理性就是意识确知它自己即是一切实在这个确定性。”【175】它首先表现为1.观察的理性(observing reason):观察无机物、有机物,而有机物超出必然性达到目的论关系,并表现为生命。随即.对自我意识的纯粹自身及其与外在现实的关系的观察:逻辑规律与心理学规律。这里关键在于Hegel否认逻辑规律是思维的真理(因为辩证法才是),“它们(逻辑规律)作为思维统一性里不能持存的环节应该被视为认知或思维运动,而不应该被视为存在的规律。”【225-6】接下来是对自我意识与其直接现实的关系的观察:面相学与头盖骨相学。Hegel否认了这些是科学。
2.理性的自我意识通过其自身的活动而实现。这里在理性的层面上涉及到伦理世界和反思的道德世界。自我意识首先投身去抓取快乐【271】,但发现死亡的必然性;追求普遍福利表现为心的法则;但因普遍福利与个人福利的分裂而狂怒,这便需要德行(virtue)。
3.自在自为地实在的个体性。首先是在手的事物(things at hand),然后有作为立法的理性和审核法律的理性。
丙(乙)、精神(Spirit)
精神就是客观的、具体的理性,“理性已意识到它的自身即是它的世界,它的世界即是它的自身时,理性就变成了精神。”【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页1,下同】“精神本身就是伦理现实。”【2】“当它处于直接的真理性状态时,精神乃是一个民族的伦理生活。”【4】而在进一步扬弃中,精神一分为二:此岸的教化和彼岸的信仰;随后就是启蒙来糅合此岸与彼岸,但不是启蒙本身也有冲突,而是最后返回到良心才是有了自我确信的精神。
1.真实的精神;伦理。在伦理世界中,有人的律法(白日的、共同体的、民族的)和神的律法(黑夜的、家庭的、与死亡相连的)。共同体的政府“是自身反思的、现实的精神,是全部伦理实体的单一的自我。”【14】家庭“使死了的亲属称谓一个共同体的一名成员”【13】,这是神圣的律法;而共同体可以组织各种制度,构成一个正义的世界。【21】
但在伦理行为中,静态的伦理王国破灭了,“和谐一致就变成了悲惨命运的否定运动或永恒必然性。”【23】一边是外部的强制,一边是内部的无法无天。这里黑格尔用了悲剧《安提戈涅》分析了人的律法和神的律法的冲突。
冲突的结果是一个无精神的,无生命的共同体即“法权状态(legal
status)”,“这个死亡了的精神现在成了一个平等原则,在这个平等中,所有的原子个体一律平等,都像每个个体一样,各算是一个个人(person)。”【37-8】因此从伦理实体中产生了人格(personality)。但因为这是一种外在的丧失了本质的东西,所以“把一个个体称为个人,实际上是一种轻蔑的表示。”【40】这些原子化的个人,可能会汇聚到一个人身上,那就是世界主宰,“这位世界主宰(lord and master of the
world)这样一来就自觉他是绝对的、本身同时包含着一切存在的、意识不到另有任何比自己更高的精神的个人。”【41】但这位主宰仅仅是形式的,并不能实质性地约束那为其所聚集的力量。
2.自身异化了的精神;教化。
伦理世界自我异化为两个领域:现实的和纯粹意识的(信仰的);而纯粹的理智洞见(pure intellectual
insight)则“对一切都进行概念的理解,剔除一切客观性的东西,把一切自在存在都转化为自为存在。当它转而反对信仰,亦即反对异己的、外方的、彼岸的本质王国时,它就是启蒙。”【46】当现实世界的王国和信仰的王国都崩溃的时候,革命就带来了绝对自由,而藉着这个自由最后返回到道德意识的国度。
异化了的精神世界。信仰区别于宗教,“是指对现实世界的逃避,而不是什么自在自为的东西。”【47】个体性通过culture“向现实世界的转化。…教化的意思显然就是自我意识在它本有的性格和才能的力量所许可的范围内尽量把自己变化得符合现实。”【49-50】在现实中有两种本质力量,“第一种本质即是国家权力,另一种本质即是财富。”【52】权力和财富都在个别环节被视为善,又在另外的环节被视为恶。“认定国家权力和财富都与自己同一的意识,乃是高贵的意识。”【57】相反的则是卑贱意识,“视国家的统治力量为压迫和束缚自为存在的一条锁链…同样把财富视为与它自己不同一的东西。”【58】
这种异化表现在语言中:高贵意识与卑贱意识表现为语言的两个环节:“一个叫做公共福利的那种抽象普遍,另一个是为了服务已舍弃其自己而沉浸在各种特定存在中的意识的那种纯粹自我。”【65】高贵意识变成了阿谀,因为出现权威无限的君主,语言将其抬高为纯粹的普遍物;这时候留存的“憨直意识则保护善良的东西和高贵的东西。”【77】&
“存在于教化世界之彼岸的就是纯粹意识或思维这一非现实的世界。”【80】但这是还没有被思维的思想世界,带有picture-thinking.是对现实的逃避。而在纯粹洞见中,概念则是唯一现实的东西。
启蒙(enlightenment)。“纯粹洞见使用概念的力量去对付的这个独特的对象是信仰。”【90】也消除现实世界的混乱。启蒙用概念对抗信仰的思维。【92】大众、教士和专制政体;启蒙打碎毫无意识的神像,“没经概念把握的东西”【97】;但启蒙攻击信仰,“宣称信仰是一种谬误,”【99】与信仰会冲突,“信仰体验到,启蒙是这样一种言论,它完全不知道它所说的是什么。”【101】黑格尔在信仰与启蒙之冲突间努力做到公允。启蒙否定地对待信仰意识的绝对本质,“把精神所认为的永恒生命和神圣精神都当成一种现实的、无常的事物”【103】;也视信仰的根据为偶然事件的偶然根据【104】;还视信仰的舍弃自然享乐的行为为不可理喻的。启蒙的洞见拒绝把个别性与绝对本质混淆,而效用(utility)则是启蒙的基本概念,虽然这“在信仰看来必然又是平庸之见。”【112】这是一场神圣的权利反对人权(human right)的斗争.【112】但启蒙毕竟是自我意识的权利,因而是正当的,“信仰就将不能拒绝承认启蒙有它的权利。”【112】功利是启蒙的唯一主要概念,“纯粹洞见,当它发展出了它的环节时亦即当它作为对象时所具有的这种本性,表现于外,就是有用的东西。”【126】因此这里经历了从教化世界到信仰世界到功利世界的环节。
绝对自由与恐怖(absolute freedom and
fear)。新的环节是绝对自由。“它现在是这样一种具有自知之明的自我意识,它知道它对它自己的确定性乃是实在世界以及超感官世界的一切精神领域的本质。”【130】“绝对自由的这种没有分解的实体,登上了世界的宝座,没有任何一种势力可以与它抗衡。…它的目的就是普遍的目的,它的语言就是普遍的法律,它的事业就是普遍的事业。”【131】但它不能产生任何肯定性的事业,“它所能做的只是否定性的行动,它只是制造毁灭的狂暴。…普遍的自由所能做的唯一事业和行动就是死亡。”【134-5】这里黑格尔挑了作为特殊意志的政府做其环节代表。“死亡的恐怖就是绝对自由的这种否定性的本质。”【136】最后“绝对自由也从它那摧毁着自己本身的现实王国过渡到另一个有自我意识的精神的王国。”【140】
3.对其自身具有确定性的精神:道德(morality)。这里,“自我意识已经成了高居于意识自身的对立之上的主人。”【140】道德世界观预设义务与现实的预定和谐,虽然自然未必允诺幸福,但“道德意识决不能放弃幸福。”【143】“道德与幸福之间的和谐,是被设想为必然存在着的,或者说,这种和谐是被设定的。”【144】这是世界的终极目的;另一个公设是“道德与感性意志的和谐,这是自我意识本身的终极目的。”【147】这种和谐就导致了神圣的立法者和不完全的道德自我意识,“另外一种意识的存在,就设定了,正是这另一意识,使众多的义务神圣化,或者说,把它们当作一些义务予以认识和愿望。”【148】这样,道德世界观就完成了,但这不意味着道德意识“在它这个道德世界观中已经发展了它自己的概念并使它的概念成为它的对象。…它的存在是一种被表象了的存在。”【151】“没有道德上完成了的现实的自我意识。”【152】
倒置(dissemblance or
duplicity)。“因为普遍的至善有待于实现,所以没有什么善的东西能得到实行。”【156】最高的善与道德分离,不再严肃承认善与我们的道德相关,“最高的善得到实现而道德行为成为多余的。”【157】欲求和冲动也被压抑掉了;道德要求幸福说明幸福是非道德,“非道德在这里恰恰显露出本性来了:它原来并不是道德,而是那与道德无关的自在而自为的幸福。”【160】道德的自我意识“认识到那许多的义务是非本质的,不重要的,因为本质的,重要的问题只在于一个纯粹的义务。”【161】道德的纯粹自我意识要抛开表象与其本质的非同一性,“它是纯粹的良心,良心鄙视这样一种道德世界观;它是在自己本身中的简单的自身确信的精神,这种精神无需通过上述表象的中介而直接地凭良心行动。”【165】
良心、优美灵魂,恶及其宽恕(conscience, the beautiful soul, evil and
its forgiveness)。伦理社会是第一精神世界;教化社会是第二精神世界,而良心的自我则属于第三精神世界,是“对其自身之即是绝对真理和存在具有直接确信的精神。”【167】良心是作为义务的现实,“良心是合于义务的一种简单行为,作为行为,它并不履行这一义务或那一义务,却在认知和实行具体的正义事情。”【170】“良心就是这样一种创造道德的天才,这种天才知道它自己的直接知识的内心声音即是上帝的神圣声音。”【185】但也变成一种不幸的苦恼意识即所谓优美灵魂而逐渐熄灭【189】,这时候需要揭示出伪善。在坦白的招供中得到宽恕而和解。和解就是绝对的精神,“绝对精神只在最高点才进入实际存在,即是说,只当它的纯粹自身知识即是它自身的相互对立和相互交替时才进入实际存在。”【199】“两个我都是在和解性的‘是的’中抛弃它们相互对立着的实际存在…一分为二的我在它的这个实际存在中则保持着自身同一…这个我,就是出现于知道自己是纯粹知识的那些自我之间的上帝。”【201】
丙(丙)、宗教
七 宗教(religion)
虽然黑格尔在精神之后才论述宗教,但并不是说宗教是比精神更高的阶段。他是将宗教作为许多阶段都出现的伴随物来论述的,而且自在自为的绝对本质本身没有在那些阶段中出现。“宗教也曾经作为对绝对本质一般的意识出现过。”【202】意识阶段有超感官的意识;伦理世界有阴间的宗教。“宗教表现精神的特定存在、行动、努力哪一方面,而精神的另一方面则是在它的现实世界中所经历的生活。”【205】宗教还只是直接的,还没有返回到自我。【209】
自然宗教。这里有光之神;植物和动物崇拜的泛神论;工匠(artificer).
艺术宗教。抽象的艺术品、有生命的艺术品、精神的艺术品,这里黑格尔把艺术纳入到宗教里面加以论述,尤其是希腊悲剧。
启示宗教(revealed religion)。
黑格尔显然是以基督教为论述对象的。“绝对宗教就是神圣本质对自己的意识,意识到自己就是精神。”【266】“在这种宗教里神圣的本质就被启示出来了。”【267】黑格尔说,“神只有在玄思的知识(speculative
knowledge)里才可以达到。…而这种玄思的知识就是天启宗教的知识。玄思知识认识到神是思维或纯本质。”【269】“绝对本质是精神,或者说,它是显示出来了,它是启示出来了。”【270】绝对宗教的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在自身中的精神,即Trinity,“精神最初被表象为在纯粹思维要素中的实体,因而它直接是简单的、自身同一的永恒本质。”【274】其次是外在化的精神,即圣子的国度:进入世界成为定在、经历善恶、最后得救与和解;最后是在自己的充实状态中的精神,即圣灵的国度,“精神就被设定在第三个要素、普遍的自我意识中了;精神就是它自己的宗教社团(community)。”【284】“世界是潜在地同神圣本质相和解的。”【291】但这还没有成为绝对的自为存在。
丙(丁)绝对知识
八、绝对知识(absolute knowing)
“天启宗教的精神还没有克服它的意识本身。”【292】“最后的精神形态就是绝对知识(absolute
knowing);绝对知识是在精神形态中认识着它自己的精神,换言之,是精神对精神自身的概念式的知识。”【301】而“时间是外在的、被直观的、没有被自我所把握的纯粹的自我,是仅仅被直观的概念。”【303】“精神自在地就是运动,就是认识的运动。…这个运动是向自己回复的圆圈。”【304】“推动精神关于自己的知识的形式向前开展的运动,就是精神所完成的作为现实的历史的工作。”【305】
精神达到概念时就在科学中展开其定在和运动。精神在绝对知识中结束它形成形态的运动,但达到概念式理解的精神会向着特定存在直接返回。“自我认知的精神不仅知道自己,而且也知道它自己的否定,或自身的界限。知道自己的界限,就意味着牺牲自己。这种牺牲就是一种外在化过程,精神在这种过程中,把它的纯粹的自我直观为它外面的实践,把它的存在直观为空间。…自然界,外在化的精神,就其实际存在来看,无非是永恒地放弃或外在化的持续存在的过程和重建主体的运动。”【310】
黑格尔将历史提升到与自然的同样高度,“精神变化过程的另一面,历史,是认识着的、自身中介着的变化过程——在时间里外在化了的精神。”【310】相当于精神的一种回忆,“对那些成系列的精神或精神形态,;从它们被概念式地理解了的组织方面来看,就是精神现象的知识的科学。两者合在一起,被概念式地理解了的历史,就构成绝对精神的回忆和墓地,也构成它的王座的现实性、真理性和确定性。”【312】因此如同在序言中所言:“上帝的生活和上帝的知识因而很可以说是一种自己爱自己的游戏。”【上,13】
江绪林 2013年7月19日星期五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从“精神科学”到“历史科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从“精神科学”到“历史科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现象学tx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